

磯小屋百年紀念 科技與歷史共譜農業傳承新篇章
臺灣農業發展的重要基地—磯永吉小屋,於2025年3月15日迎來落成百週年。臺灣大學農藝學系、臺大農場、臺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磯永吉學會攜手舉辦紀念活動,透過歷史展覽、數位導覽、機器人互動體驗等多元方式,回顧磯永吉博士對臺灣農業的影響,並探索科技如何為農業教育帶來嶄新契機。眾多學者專家與國內外貴賓藉此活動齊聚一堂,包括臺大副校長丁詩同及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代表片山和之,共同回顧並展望臺灣農業發展的光輝歷程及未來。
磯永吉博士是臺灣稻作改良的先驅,他的研究對「蓬萊米」的推廣及臺灣農業現代化產生深遠影響。磯永吉小屋(原臺大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建於1925年,是臺北帝國大學前身—臺北高等農林學校實習農場最早期的建築之一。這座建築累積自日治時期以來的大量農業研究器材、書籍文件、文書用具與家具等,充分見證臺灣農業科技的發展歷程,臺北市政府於2009年7月28日正式將其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2025年適逢磯永吉小屋落成百週年,相關單位規劃一系列豐富多元的紀念活動,希望大眾藉此認識磯永吉博士的卓越貢獻及磯永吉小屋的歷史價值。
紀念活動由寬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毓榮揭開序幕,他分享歷史建築保存經驗,並利用AI技術活化磯永吉博士的老照片,讓歷史記憶得以重現。臺大生傳系教授岳修平及其團隊研發的機器人「阿蓬」與「阿萊」登場,以活潑語調帶領現場觀眾為磯小屋獻上生日祝福,這2台機器人,負責導覽展區、介紹歷史背景,並透過幽默對話提升互動體驗。活動中,機器人帶領觀眾合唱「磯小屋寮歌」。當旋律響起,「阿蓬」與「阿萊」隨著節奏擺動,觀眾紛紛拿起手機拍攝,氣氛溫馨而感動。這首歌承載著農業學者的學習與成長記憶,經由機器人的演繹,歷史與科技相互交織,讓百年傳承更具時代意義。
接下來是由臺大農藝學系副教授蔡育彰與學生團隊策劃的「磯永吉小屋展覽」,內容涵蓋「小屋建築區與古典儀器」、「米故事」、「種子、組織培養與現代農業科技」、「磯永吉博士研究小間」4大主題,完整呈現磯永吉小屋的學術與歷史價值。此外,臺大圖書資訊學系教授林維真以數位方式帶領參與者漫遊磯永吉小屋,透過科技與人文的結合,讓歷史更具臨場感。滿山音樂家於磯永吉小屋前舉辦音樂會,演奏輕快的農村曲目,為增添活動氛圍,並營造溫馨動人的田園風情。國史館修纂處處長歐素瑛也帶來專題演講,深入剖析磯永吉小屋的歷史意義,為活動畫下圓滿句點。
未來,磯小屋將啟動修繕工程,並計畫導入更多數位導覽技術,使其轉型為常設展覽與農業教育基地。透過這場結合歷史、科技與教育的紀念活動,磯永吉博士的科研精神不再停留於靜態史料,而是透過創新技術,延續至未來的農業發展與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