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院「新世紀臺灣人文學研究計畫」期中成果大公開
大型跨科系整合計畫「新世紀臺灣人文學研究計畫」進入第二年期。透過互動工作坊與藝術展演,學術新秀們體驗一場場精彩的知識冒險。
人文技能實戰超進化
誰說人文學只能紙上談兵?此計畫祭出多樣實戰工作坊。學生親身操演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方法、探索戲劇舞台設計的奧秘、解密藝術史中的釉藥成分,甚至能親手操作專業的燈光與音響設備。
計畫邀請學界前輩透過「理論談話會」等機制,開設各類提升研究技能的講座,與青年學者進行深度交流。國際大師交流更不可少,「亞洲理論網絡工作坊」、「國際詩人沙龍」等活動,提升青年學人的研究深度與國際視野。
實踐策展實務,化身文化推手
屬於第五子計畫的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積極徵集或接受寄存重要的文化文物,包括珍貴的漢代與周代陶瓷器物,以及來自捐贈的大量17至20世紀名家書法、繪畫與印章。
透過精心策劃的展覽,如「豈止於善-受贈渡海書畫展」、「觀色:近代陶瓷彩繪的色彩計畫」、「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與「受贈寄存周代陶器展」等,學生們深度參與策展的每一個環節,從學術研究、文物挑選、展陳設計到展場佈置,將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實踐經驗。
劇場科技魔法秀
在「物質文化研究與人文學」子計畫下,劇場表演也與尖端科技激盪出一齣跨界大戲—《哈姆雷特機器人》。創新地結合成功大學教授沈揚庭的機械手臂團隊、以及臺南藝術大學副教授羅禾淋的網路科技團隊,共同創造出「機器人哈姆雷特」。藉由先進的數位影像技術,更在臺大遊心劇場和外教中心實驗劇場實現「異地共演」,這項前瞻的戲劇更獲得文化部5G科技跨域應用計畫贊助。
回應臺灣前輩畫家家屬的託付,師生團隊共同創作,開設「光影‧郭雪湖:郭雪湖作品沉浸體驗展」。透過沉浸式影像與劇場表現,讓郭雪湖的畫作「活」起來,觀眾彷彿能步入畫中,感受藝術與科技結合的超感官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