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橫數位時代系列的第79篇:「系統性增強Prompt提問的角度與維度」
A. 跳脫的臨機應變
21世紀裡人工智慧(AI)廣為流行,特別是「生成式AI」,例如ChatGPT與DeepSeek。讓許多大學生憂心忡忡,非常擔心他們畢業之後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是否足夠?能否撐到65歲的退休年齡?
面對生成式AI的挑戰,基本的因應之道有三大面向,也可以看成是三部曲:第一部曲強調務實,用來處理已知解答的問題。年輕人爭先恐後地沿著直線、以最短距離的方式向AI靠攏,搶著選修相關的課程來加強對於ChatGPT的運用。就像是萬物之間自然存在的萬有引力,相互吸引拉近彼此的距離,是向心力的表現。促成了最低能量的實現,在職場上表現出來的就是降低生產成本來獲取利潤。
第二部曲則是加強離心力,向AI沿著二度空間的曲線、或者三度空間的螺旋線優雅地靠攏。像是增加熱力學的熵(entropy),也就是系統的「亂度」。可以用來處理未知、或者不知解答的問題。在職場上表現出來的,就是增加價值來獲取更多利潤。具體的作法有很多種,包括而不限於:借力使力、舉一反三,等。
第三部曲是根本的大工程,需要重新審視在AI新時代真正需要保留的「人文、社會科學」內涵,去蕪存菁。哪些內容值得傳承,另外哪些可以拋棄。對於保留的內容,教導年輕人的方式也要善於利用電腦與數位裝置。這一項大家覺得並不急迫,像是溫水煮青蛙,拖一天算一天,得過且過,還沒有領頭者出來大聲疾呼。
這篇文章主要著眼於第二部曲的加強離心力,以活潑的頭腦思考達到跳脫的臨機應變,來增加prompt提問的水平角度、以及立體維度。
(A.1) 常識、知識、通識;以及智慧的四種層次
年輕人立身處世的學問內容可以分為3種:常識、知識、通識。常識指的是一般人在社會上都會擁有的基本認知,不必特別去學校裡學習。現代大學的專業課程在於傳輸知識,強調要有一定的深度。大學的共通課程則在於啟發通識,也就是觸類旁通,不特別局限在某一固定領域,要有相當的廣度。
生成式AI盛行之後,不同專業領域之間的藩籬大為降低,讓許多年輕人有機會成為通才。每一個人只要會提問,並不局限於單一的專業領域。ChatGPT 與 DeepSeek將原來的許多專業知識統合成為一般人唾手可得的常識、或者跨領域的通識。一方面便利了年輕人,另一方面也造成年輕人對於自身競爭力的懷疑與惶恐。
「智慧」至少有4種不同的層次。第一種是smartness,適用在方便與快速反應的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第二種是廣泛討論的intelligence,適用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對於相關知識的收集與連結非常地徹底。第三種是wisdom,適用在千百年來人類累積的經典精華,代表了先聖先賢的經驗與見解的結晶。第四種是佛教用語「般若」,與世俗的智慧不同,它專指由釋迦摩尼佛陀開始的引人超越世俗,來到彼岸的智慧。
(A.2) 年輕人就業的聰明策略、作法
大學畢業之後(無論是獲得了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或者是博士學位),有些人主打安全牌,選擇一帆風順的穩定職業。例如,經由政府舉辦的高考、普考、專業特考而擔任公務員,捧著鐵飯碗。或者在中小學、大學裡任教,也有長期的職業保障。另外,在非盈利事業或者法人機構,例如台電、台鐵、郵局、工研院等上班,也是長期的穩定工作。 反之,又有些人選擇與就業巨浪博鬥,加入私人企業、或者科學園區廠商。在就業叢林裡,弱肉強食、爾虞我詐,幾年下來就像從戰場上返回的老兵,可能是遍體鱗傷,也可能是愈挫愈勇、練就一身的好功夫。
選擇職業的策略有3大要素:
· 第一要素是要看清楚有發展前途、足夠挑戰的領域,最好是可以持續發展10、20年以上,甚至於到達自己65歲退休年齡。過去幾十年來,半導體科技發展遵循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就是很好的指標。
· 第二要素是所選擇的行業要能夠吸引自己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去持續精進。
· 第二要素是所選擇的行業要讓自己感到極大興趣,充滿成就感。
具體的作法是,就業之後先努力存好第一桶金、大約100萬元左右,使自己沒有後顧之憂,不必擔心短暫的失業、或者職業轉換期間會造成生活失去依靠。職場的成功在於團隊合作,無論是建立自己的團隊、或者加入成功機會很大的團隊,都可以。當然啦,掌握專業技能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讓自己受歡迎地融入成功的團隊。在有風險的私人企業工作,最重要的是「風險控管」(risk control)。也就是說,冒險的程度在自己現有資源可以承受得起打擊的範圍內。
(A.3) 從不同的角度與維度著手
工作上遇到的難題大部份是因為非線性(nonlinear)的特性所造成的。也就是在問題的起始點附近有局部的最佳解答。然而在更遠的地方卻存在著全面的最佳解答,中間被巨大的障礙所隔開。想由起始點找到鄰近的解答,只要依靠系統性的深入(gradient-descent)方法即可。但是要跨越隔離的障礙卻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有時候需要淺出(hill climbing)、又有時候需要穿隧(tunneling)。舉例來說,每一個人對某一職場的工作熟悉之後想要跳槽到新的工作領域,就需要很大的決心與努力,認真去克服轉職所帶來的各種挑戰。
現代人生的錦囊妙計,可以從二、三、四、五端點的不同角度來看。首先,二極對立與調和的可以是陰與陽。陽代表白色、明亮,所有人都看得清楚。相對地,黑代表沒有光線,所有人都看不透。至於陰則代表介於白色與黑色之間的灰色、比較暗淡,但並非沒有任何光線,例如陰天、或者黃昏時候。有些人在陰的狀況下仍然可以看得清楚,又有些人則完全看不明白。
二極對立與調和的,也可以是智與慧。智是知日2個字的合併,強調的是知識、以及明亮的陽光,就像是每一個行星依照一定的周期繞著太陽公轉。慧則表現出慧星的行徑,其出現並沒有固定的周期。
靈與光也是二極對立與調和的。靈對應於陰,例如陰靈;光對應於陽,例如陽光。靈與零同音,代表著沒有了。用光了也是沒有了。老師如果稱讚一位學生的頭腦很靈光,被稱讚的學生覺得很高興,因為頭腦的思考轉動得飛快,沒有被任何有形物質卡住了。
蘋果公司(Apple Corp.)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於2005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畢業典禮致詞時強調了兩句名言Stay hungry與Stay foolish。前一句像是進攻的矛,對應於勇敢進取的聰明與才智;後一句像是防守的盾,對應於看得開的慧眼、慧心。人生的境遇包括順境、逆境、困境3種。處於順境的時候,可以盡情地採用Stay hungry來進攻。處於困境的時候,需要認命地採用Stay foolish 來脫困。若是處於有挑戰的逆境,就需要並用Stay hungry與Stay foolish來兼顧攻守兩端。
講道與講理也是二極對立與調和的。一個人如果只是深入鑽研專業知識,很容易依循理性思考,做起事情來一板一眼地,是非黑白分明。處於順境的時候,講理可以鞏固自己的優勢,確實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處於逆境、或者困境,單純講理會讓自己繼續陷於劣勢,無法伺機翻盤、反敗為勝,也找不到東山再起的機會。此時就要借助於講道,也就是陽謀、陰謀並用,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讓對方無法準確判斷而遲疑。講道有不同的層次,宇宙道、天道、人道、與踏實的地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粒子與波也是二極對立與調和的。前者構成了物質,後者則以能量或者亂度(熵entropy)的形式出現。在學校的課堂裡,學生們對於使用牛頓3大運動定律來描述粒子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很容易掌握,觀念上也跟得上,這屬於講理的計算。反之,波的概念就比較虛無飄渺,學生們對其雖然有某種程度的感覺,但是想要詳細地掌握與明確地計算就不太嫻熟。
至於三端點、四端點、五端點等議題,可以增加額外的維度,在下一篇文章接著探討。
附註:本文的相關內容於2025年春季學期,分別在幾個大學系所演講,包括: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系研究所、臺灣大學電子研究所、臺灣大學電信研究所、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屏東大學資訊學院。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