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百大貢獻事蹟系列報導 – 在臺根植的當代國學典範:六朝文學研究

臺灣大學秉承臺靜農教授帶入的嶄新研究方法,在歷代中文系教授努力下,魏晉南朝文學研究成果已成為國內外重點參考文獻,學生亦開枝散葉於日韓、新加坡等地,使臺大成為國內外六朝文學研究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

放眼國際漢學研究,臺大的研究特色為文獻分析較精確、深刻,理論亦較紮實,此承自臺教授重視會通文史哲領域,並融合西方文學史理論與中華傳統文論。其中標誌性成果,包含廖蔚卿教授的開創性研究,如《六朝文論》以西方文學批評論題切入,顯示古典文論在現代批評方法當中的意義與位置,其多本宏觀總論六朝文學的專書,也為國內外學者必然參考的研究。

林文月教授對六朝詩歌藝術形式的論析,則使後輩學者對六朝詩歌、詩人產生新的認識與價值判斷;並引起學界對《洛陽伽藍記》的關注,開創新的研究論題,著作也多為國內外學者參考引用。

後繼學者從齊益壽教授、王國瓔教授、張蓓蓓教授、李錫鎮教授,到鄭毓瑜教授、梅家玲教授、蔡瑜教授、沈凡玉副教授等,一代代的中文系教師以其研究成果,共同推動臺大在六朝文學研究的發展及與歐美高教之漢學密切交流,提升我國在漢學影響力。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