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研究成果系列報導 — 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研究卓越表現
臺大財務金融學系在學術研究方面表現卓越,不僅頻繁在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具影響力的論文,更積極參與學術會議與跨國合作,持續擴展研究成果的實務應用與學界貢獻。以下介紹該系部分教師近年榮獲「玉山學術獎」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創新的視角切入關鍵議題,持續推動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王衍智教授發表的論文深入探討非實施專利事業體 (non-practicing entity, NPE) 對企業創新策略的潛在影響,近期已於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刊登。NPE即俗稱的「專利蟑螂」。他們通常並不從事產品或服務的實際開發,而是透過收購專利並提起訴訟以謀求和解金,進而獲取利益。王教授的研究理論指出,當企業成為這類NPE訴訟的目標後,往往會傾向加強內部研發,以提升技術自主性並減少對外部專利的依賴。此外,尚未遭受訴訟的其他企業也會在策略上避開高風險領域,重新配置創新活動的焦點。透過對美國專利訴訟資料的實證分析,研究不僅驗證上述理論,也為企業如何因應專利蟑螂的訴訟威脅提供具體建議,進而協助企業優化其技術管理與專利佈局策略。
另一篇獲得肯定的研究是由教授賴淑青完成,論文發表於Management Science,探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推行電子申報系統EDGAR (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後,對企業資金成本與投資效率的實質影響。研究顯示,轉換成EDGAR電子申報後,企業普遍面臨較低的資金成本,特別是對於小型企業、在實施前法人持股較少或分析師覆蓋率較低的公司,此效果更為顯著。研究進一步指出,EDGAR透過提升市場流動性、降低公司風險承擔,以及強化公司治理等3大管道,間接降低企業的籌資門檻。此發現不僅為理解科技監理 (RegTech) 如何實質改變資本市場提供重要依據,也對目前許多正在考慮導入類似系統的國家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2位教師的研究成果皆展現出高度的學術創新性,以及臺灣學者在全球財金研究中的高度貢獻。透過持續發表高品質的研究成果、拓展國際合作、將研究與教學結合,財務金融學系正不斷朝向成為亞洲領先的財金研究重鎮邁進。
王衍智教授論文:Escaping the patent trolls: Impact of non-practicing entity litigation on firm innovation strategies
賴淑青教授論文:RegTech Adop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