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智活剖析GenAI創新挑戰 協助AI創新從概念走向商業驗證
生成式AI (GenAI) 創新團隊如何從技術創新走向市場落地,成為產官學研共同面對的挑戰。臺大智活中心主任劉佩玲在2025年5月22日所舉辨的「Gen AI翻轉世界」論壇中指出,GenAI的挑戰從概念驗證 (PoC, Proof of Concept) 跨越至商業驗證 (PoB, Proof of Business) 。本次座談由臺大智活中心執行長陳俊杉主持,邀請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林宜敬、能率亞洲資本總經理游智元、智齡科技執行長康仕仲,從政策、投資與創業等多元視角,分享GenAI的實戰經驗與趨勢觀察。
劉佩玲指出,根據紅杉資本的研究,每一波技術轉型所孕育的百億營收獨角獸,絕大多數來自「應用層」的創新。而目前的GenAI應用市場仍屬藍海階段,潛力無窮。她以AI網站生成器Paige為例,強調若僅憑技術創新、缺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即便短期吸引用戶,也難以長久立足市場。
針對GenAI創新常見的2大挑戰,劉佩玲歸納,一、AI應用開發挑戰,包括產品定位模糊、需求掌握不足、法規門檻與市場策略錯誤;二、資源取得困難,尤以算力、資金、產業鏈結與測試場域為主。她強調,「GenAI Stars實戰加速計畫」將協助GenAI創新團隊從使用者需求出發,聚焦特定場域、敏捷開發並解決具體高價值問題。
舉例而言,2024年GenAI Stars入選的團隊「好食機」透過GenAI協助微型食品業者合法標示食品資訊。「醫點家」以無代碼平台讓醫護人員建立AI臨床小幫手。「杰倫智能」則開發智慧知識管理系統,協助機械製造業人才傳承。
劉佩玲表示,要加速GenAI團隊成功,需要政府、創投、公協會、學研與產業專家等創新支持圈,從產品力、技術力與商業力3面向同步強化;也需要資源鏈結,包括算力、募資、補助與市場鏈結。
座談會中,林宜敬指出,數位發展部以5大政策工具助攻AI創業者,包括:一、算力:提供價值最高150萬元的GPU算力資源;二、資料:推動政府資料集開放,協助AI模型訓練;三、人才:與高教機構合作媒合AI人才;四、行銷:辦理AI產業媒合會對接潛在客戶;五、資金:鏈結國發基金百億AI投資方案,與創投共投潛力團隊。
康仕仲則以智齡科技為例指出,「每個產品都要跨越PoB這道牆。」產品是否能真正轉化為有人願意付費的商品,將是關鍵考驗。游智元亦指出,新創不應只尋求資金,更要善用創投網絡驗證市場,尋找加速商品化的機會。
2025 GenAI Stars實戰加速計畫詳情請見:https://reurl.cc/QYxN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