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談蛇~獸醫系季昭華教授

爬蟲家族的主要成員包括蛇、蜥蜴、龜鱉、鱷魚、和鱷蜥等五類動物,由於他們在陸地上皆以爬行的方式移動身軀,因此也有學者稱他們為爬行動物。爬蟲類是一種外溫動物,得藉助外界環境的熱量才能保持適當的體溫,所以爬蟲類動物的體溫會因所處環境的溫度不同而改變,因此許多人也稱爬蟲類動物為「冷血動物」。

動物分類學家將蛇、蜥蜴、龜鱉、鱷魚和鱷蜥等五類爬蟲動物合併為四大群:蜥蜴與蛇合為一群,稱為有鱗目(Squamata),相較於其他爬蟲類他們有更多的共同特徵,例如泄殖腔口為橫向開裂、舌尖有缺口、會週期性蛻皮、雄性個體具有分叉的生殖交接器等。在爬蟲類中,有鱗目就佔了約6000種,包括了3000種蜥蜴與2700~2900種蛇。台灣目前已被紀錄的蜥蜴有31種、蛇類約52種(包含海蛇7種),若不計入海蛇,台灣的陸域爬蟲動物約有76種。

蛇分佈廣泛,但以氣候溫暖的地區數量最多。他們已經適應了沙漠,熱帶地區以及淡水和鹹水等不同的生活環境,溫度在冰點以下的南北緯地區均可看到他們的蹤跡。

現存蛇類中最大的為南美大水蟒或森蚺,這種蛇長達11米體重超過136公斤。其他較大的蛇有網紋蟒蛇,非洲岩蟒(7.6米),南美的巨蟒(6米)。最長的毒蛇是5.4米長的漢納眼鏡蛇王蛇。

基本型態

蜥蜴家族除了蛇蜥之外,所有成員皆具有四肢,只有一種稱為蛇蜥的蜥蜴與蛇相似,蛇類不具有四肢,無耳孔、身體細長,全身鱗片光滑。蛇類的眼瞼已癒合成眼球外的一層膜,具有保護作用所以你看不到蛇對你眨眼睛。

台灣的陸生蛇類區分為4個科,(一)盲蛇科(二)腹蛇科:頭部呈三角形,上頷前方,有管牙與毒腺的(三)蝙蝠蛇科:頭部成橢圓形,上頷具有前溝牙與毒腺的(四)黃頷蛇科:頭部大多成橢圓形,少數成三角形,上頷前方沒有管牙或溝牙的。蝙蝠蛇科與蝮蛇科所有的成員皆是有毒蛇類。

外皮

蛇的皮膚富有彈性,表面附有鱗片,這所以蛇在吞嚥大的獵物時皮膚可以充分伸展。蛇的整個皮膚需週期性地蛻落(蛻皮)。蛻皮次數取決於生長速度,而生長速度反倒過來又受環境和食物的攝入影響。大多數蛇一年蛻皮2到4次。蛻皮過程大約1週,此時期活動遲鈍。為了脫去皮膚,蛇將頭在物體上摩擦,以便剝開唇部和口鼻部的皮膚。一旦這些部位的皮膚被剝開,蛇就要通過一個孔,滑行出去。

如果蛇的健康不佳或脫水,蛻皮就會中止或只侷限於身體的某些部位。有時候蛇的眼板不脫落,這樣會限制視力而妨礙進食,此時需要將蛇浸泡在水中,用手工將這層膜剝去。所以健康的蛇最顯著的標誌之一是蛇從嘴端到尾端整個蛻下的皮膚能完整無損,而且還包括眼板。

頭骨

蛇的顱骨的特徵是活動性好,一塊骨頭與另一塊骨頭以韌帶相接合可動性強,所以可以張開血盆大口,不經咀嚼便能將食物吞食。在上頷骨、翼狀骨、顎骨上有許多向後彎曲的牙齒,包括毒牙在一生中都週期性脫落,所以有許多的備用毒牙替換,故以為把毒牙拔掉就可以預防被毒蛇咬傷中毒是不正確的觀念。下頷也是有向後曲的牙齒,但不長毒牙。

椎骨和肋骨

有80至300根形狀相似的椎骨。除了最前2根頸椎骨外,所有椎骨都長有肋骨。

感覺器官

蛇的舌頭很長,成圓柱形,分叉很大。舌頭位於聲門下的鞘內,他通過下唇內的中央凹口向外伸出。這種結構可使蛇不用張開嘴也能將舌頭伸出。

舌頭的功能在於提供鋤鼻骨味覺的化學感受,在吞嚥食物方面起不了作用。主要是將氣味帶入嘴內,舌頭作為味覺的感覺似乎並不重要。蛇沒有外耳,甚至內部連中耳腔和鼓室也沒有。蛇的眼睛較小,長的很深,蛇沒有眼瞼,蛇的眼瞼已經逐步演變形成眼板。

響尾蛇、銅頭蛇的受熱窩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紅外線接受器,可感覺出具有熱能的物體。受熱窩位於鼻孔和眼睛之間,在蟒蛇則位於口唇周邊。

牙齒

蛇的牙齒很精細,帶尖並向後彎曲。牙齒只是附在長出牙齒的骨頭表面,而不是扎根其中。牙齒的功能只是把食物拖入嘴內,而不是咀嚼。最特殊的牙齒是毒蛇的毒牙,毒牙附在上頷骨上,每邊一顆,靠近每顆毒牙的末端有一個小孔,供毒液的進出,毒牙週期性的脫落。備用毒牙總是長在功能毒牙的背後。這種替換牙長大後就向前移動,大約每30天脫一次牙。毒腺是一種變化了的唾液腺,腺管開口深入毒牙鞘。毒液從毒牙鞘進入,從位於底部的毒牙腔內,可通到位於頂端傾斜的小孔內,當咬噬獵物時,即可將毒液向打針一樣注到獵物體內。

生殖

雄蛇其外生殖器稱半陰莖,為成對的,形狀似囊,外有倒鉤的突起,位於尾巴根部內的泄殖腔內向尾部延伸,於進行性交時半陰莖勃起從肛門裡伸出外翻。蛇的求偶主要由雄蛇發起,雄蛇將身體在雌蛇尾部移動摩擦。雌蛇如果舉起尾巴,將泄殖腔打開,則表明已接受求愛,交配可能持續2到20小時。為了進行性交,半陰莖外翻從肛門伸出,在這一過程中,雌蛇和雄蛇通過身體與尾巴相互纏繞,將他們的肛門並列排著,這樣的半陰莖在外翻和伸出後便能插入雌蛇的泄殖腔並充滿其腔內,其半陰莖上具有倒鉤,可防止陰莖脫出雌蛇泄殖腔。

吞嚥

蛇在吞嚥大的食物時,咽喉會被堵塞,但呼吸可通過放低下頷,短暫拉長聲門,然後吸氣而完成的,所以在吞噬食物時不會因此造成自己窒息。

◎毒蛇咬傷

台灣毒蛇分類:1. 出血性毒蛇:赤尾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2. 神經性毒蛇:眼鏡蛇、雨傘節;3. 混合性蛇毒:鎖鍊蛇、海蛇。

毒蛇咬傷的緊急處理:(1)保持鎮靜,儘可能辨別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2)在無法或尚未鑑定為有毒或無毒的情況下,一律已有毒毒蛇咬傷的狀況進行急救處理。(3)患肢大多會腫脹,速除去束縛物,如戒指、手鐲等。傷者坐下或躺下,減少活動,避免用力,讓傷口低於心臟。(4)使用彈性繃帶,帶子要繫在傷口近體軀約4-8公分處,只要足夠不讓淋巴液和靜脈回流就可以了,收縮帶每10分鐘要放鬆90秒。(5)固定被咬傷的地方,如果能夠的話,用夾板固定傷肢。(6)即刻安排送醫,各地衛生所、縣、市立醫院,均備有抗毒蛇血清、破傷風疫苗。(7)切勿輕信巫術或秘方,以免耽誤治療,危及生命。(8)切勿切開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