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新館與校園環境改善願景

總務處

上回741期校訊提到獸醫系「動物疾病及畜產品衛生檢測技術開發中心」新建工程和舟山路/圖書館周邊環境改善的構想。事實上,還有一些正在進行進行的個案,也是藉由新建工程的配合,達成周邊地區環境改善的目標。

自去年秋天起,化學系新研究大樓(簡稱「化新館」)一期新建工程在醉月湖南側動工,雖然短期間內讓在新生大樓上課的師生感到不便,但是化新館一期在九十四年一月完工後,化學系全員將搬入新館中。化新館為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蔡元良建築師設計,在夜間燈光、低樓層開放迴廊與周邊景觀搭配下,不論是白天或夜間,都將是醉月湖畔的地標建築。而原來二棟舊化學系館即歸還校方,預計在九十四年年底拆除,如此一來,不但小福周邊將有更大的活動腹地供同學利用,而且也可以從椰林大道直接看到醉月湖,椰林大道、小福與醉月湖間的通道將重新整理;此外,配合塯公圳復育計畫,醉月湖將成為水圳復育的重要水源來源及圳道沿線最重要的大型綠地空間,將使醉月湖整體及南側空間完完全全改造成更符合未來需要的環境。

像這樣類似的個案也不斷地成為一種新的校園建設模式。校園內的新建工程通常會使用掉珍貴的校園空間、建蔽率及綠地,此外增加的車流及人口亦會增加地區原有的公設及交通負擔,造成地區整體環境品質惡化,因此常常會遭致周邊系所師生的反彈。但是若在新建工程初期的規劃過程中,即早給予資訊,將全校性的校園發展藍圖或需求融入新建工程的範圍,不但可以讓校園發展保持前瞻性及更多可能性,也能讓新建工程完成、系所單位遷入後,亦能一同享受舒適的周邊環境。以獸醫系與化學系的案例而言,是以「新換舊」的方式調整地區性的建物配置並改善環境,其他的案例還有:電資學院博里館及德田樓,地下室開挖土方供本校綠化及整地利用,並分擔該基地附近的共同管溝建設工程;仍在規劃作業中的電資學院電機系館新建工程,基地在舟山路底原福華餐廳處,將配合留設近千輛的機車停車場並負擔附近三角型綠地的環境設計及施工;和中央研究院合建的天文數學館一案,則將併行舊數學系館之空間與環境整理;法律學院遷院工程,將與學校一同改善黑森林的環境,讓綠蔭在保留之餘亦可更加可親;社會科學院二期新建工程中,亦將配合學校在基地內興建大型地下停車場及腳踏車轉乘停車場,成為未來辛亥路校門旁的重要停車設施,讓未來校總區的外來車輛得以儘量停放在校園周邊地區,逐步達成校區內車輛減少的目標。

近年來是自八○年代以來,另一個台大館舍新建工程數量的高峰。若藉這個機會,調整校園的空間結構並逐步落實長期校園規劃構想,校園環境改善與館舍新建工程並不見得一定背道而馳。館舍新建工程通常有時程與預算的限制,又系所單位空間需求甚切壓力下,以上這些新建工程案仍願意配合公益性的環境改善,實屬不容易。在此除了感謝以上系所的諒解與合作外,相關作業同仁的費心溝通及參與也足以令人感佩。希望能在這樣互信的合作模式下,讓台大校園能不斷茁壯發展,並展現更具人文及生態內涵的適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