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都市注入活力的魔法師──都市林(森林學系李國忠教授)

《文續第743期》

凝聚社區居民情感的社會價值

都市林可以創造都市經濟活力,藉此拉近市民向心力,改善居民關係並強化情感凝聚,使居民重視環境責任與倫理。此外,都市林可提供遊憩、露營與生態旅遊的功能,這些價值也可滿足個人需求與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

歷史與文化價值

歷史悠久的都市林,就如同古蹟一般,連同其周邊所發展出的特殊文化,具有重要歷史保存價值,也是文化傳承的方式之一。例如神廟前的古樹群,記述著社區發展的民俗與信仰文化,就是一種歷史的象徵,而古樹的傳說則揭露了歷史文化的價值。

環境與生態的價值

由於都市林可聚集成群,樹冠可阻緩暴雨對地表的沖刷,減緩地面逕流。且都市林的根系及地表植被可涵育水源,補助地下水涵養,故對於都市土地的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具有重要貢獻。

成群的都市林可阻擋強風而減少氣流擾動,且能調節氣溫及淨化大氣,創造舒爽清新的微氣候,預防呼吸道疾病。此外,都市野生動植物的豐富程度,可以作為生物環境指標,常用以檢測環境的健康。都市林木的樹木本體可以提供松鼠、鳥類、昆蟲、蜥蜴等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此外,樹冠下所孕育的植群、生物亦營造了自然生物多樣性,增加都市林的生態穩定度。都市林在目前全球矚目的溫室氣體減量議題上,也扮演重要角色。都市林在減少大氣二氧化碳方面,其貢獻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隨著林木的生長活動而增加,另一方面則藉環繞於建築物周圍林木調節微氣候的功能,減少對空調的需求,而降低因發電需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故增加林木種植和植被覆蓋,能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和節省能源使用。都市林除了具備上述功能外,也對都市居民帶來附加的效益,如帶動都市林附近地區房屋等不動產價值上漲。在寸土寸金的都會用地中,如果能住在一片優美的都市公園附近,對於舒緩工作壓力或心靈提升的功能是不可言喻的。故在不動產買賣時,買方常會注意房屋周圍是否有公園或都市森林存在。此外,一片經營完善的都市林,更可提升整體都市形象,帶動周邊遊憩風潮。國外因綠化得當,或有優美都市林座落,而成為著名觀光城市者比比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均收入水準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支出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環境消費已經漸漸受到重視,成為新的消費時尚和焦點。都市林不僅具有改善都市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作用,還能有效帶動環境支出,提高了都市滿足環境消費的能力,促進都市旅遊業的迅速發展,給都市帶來可觀的旅遊收入。從而把都市的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直接地增強都市的競爭力,所以都市林可說是都市競爭力的重要標誌。過去大家對於環境價值的觀念,認為環境是無價的。這樣的觀念雖然理想高遠,卻也因此讓環境效益在國民所得帳目中缺席。在當前經濟效率掛帥的社會中,反而顯得曲高和寡、不切實際,更有可能產生經濟資源排擠環境資源的狀況。因此,為了在國民所得帳目體系和市場價格上,得以合理地反映經濟活動所引起的森林資源及其生態環境的變化,進而糾正長期以來「商品高價、資源低價、環境無價」的錯誤觀念,估算環境價值的訴求,在當前經濟市場社會中實有其正當性與必要性。環境資源價值是一種複合價值,除大自然原有的環境資源價值外,亦加入人類勞動的附加價值。而評估環境價值是以貨幣來衡量所有權及使用權的環境效益。所以我們在評估都市林的價值時,可以將都市林的各項價值依可評估性來分類,即都市林的總價值是由有形價值與無形價值組合而成。有形價值如木材與非木材的林產品;無形價值又可區分為包括直接使用與間接使用的使用者價值,以及包括選擇價值與存在價值的非使用者價值。因為都市林無形價值中各項非使用者價值的價格與成本沒有可觀察的市場資料,所以可以模擬市場法中的各項評估方法以轉換成貨幣價值。而使用者價值中的直接與間接使用價值,因其涵蓋項目眾多,特性分歧,且可由不同觀點切入,所以在評估技術的選擇上較為困難,應謹慎選擇使用。都市林的有形與無形價值評估因應用的理論基礎不同,無法做比較與統合。但不管是實測的市場價值或誘發的價值,都是支出問題,必與所得有關。只要評價理論能合理地建立比較水準,透過所得支出分析,必可適當地評估都市林的整體價值。歷史悠久的都市林的確是一種融合人文歷史的文化資產,且有社會教育功能。所以,都市林效益涵蓋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這三大效益所呈現出來的都市林生態價值、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003c~#0001~~完~~

資料來源:《科學發展》2003年6月,366期,12~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