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園整修完成風華再現落成啟用儀式 六月三日舉行

歷經一年十一個月,在多位教授以及總務處與校園規劃小組共同努力下,本校完成了傅園整體修繕工作及環境改善,呈現出豐富生動的傅園植栽景觀,以及更平易舒適的風貌。在傅園重新開放之際,本校將於六月三日下午六時,於傅園入口廣場舉辦整修落成啟用儀式,並將於啟用儀式後,於傅園內斯年堂前,舉辦紀念音樂會,歡迎台大師生,一同蒞臨參與。

傅園最初係為日治時代台北帝大理學部所屬「植物標本園」,種植各種植物供教學研究;1950年傅斯年校長過逝後,選擇本處做為傅校長的長眠之地,仿希臘式的建築設計,塑造了斯年堂、水池、方尖碑等設施,並為紀念傅校長對校園民主與學術自由的貢獻,亦改名為「傅園」。

對於大部分的台大人而言,「傅園」、「傅鐘」,僅是校園生活中常伴的地名:上下課聽傅鐘二十一響報時、進出學校大門時腳踏車停在傅園入口。雖然大家都知道傅園與傅鐘是為了紀念傅校長,也是古老的植物標本園,即使對植物一竅不通的台大人,也會對來訪的友人如此介紹。然而經過五十年的歲月,傅鐘鐘聲依舊,傅園卻除了入口滿滿的腳踏車,本身早已逐漸為人遺忘。

隨著台大人口激增,多年來日益龐大的腳踏車群,幾乎將傅園入口淹沒;而園內眾多樹苗早已成為大樹,過度茂密的樹冠和多年來不斷遷入的各種苗木,導致地表遮陰嚴重。又傅園周邊各種建設如宿舍興建、羅斯福路拓寬、捷運施工等,地形與排水系統與當年情形變動甚多,傅園內部原有排水系統功能漸失,造成遍地泥濘及蚊蟲眾多;狹隘破損的水泥步道也無法滿足來園參觀人群的需求。斯年堂的屋頂也因天溝阻塞,天花板裡滿滿的積水漸漸損壞建物主體。傅園原本應是寧靜神聖的空間,並為台大人所必瞻仰先師風範之聖殿,不知不覺間卻成為非不得已絕不進入的禁地。

為了徹底改善這些情形,本校向教育部環保小組爭取「永續大學改造實驗案」專案經費補助,承蒙教育部支持,於今年一月進行傅園整體的修繕工作及環境改善,於五月底完工。為保護珍貴植栽標本,設計定案前經景觀綠美化小組成員討論,施工前並請森林系羅漢強教授指導事務組修剪樹冠及規範防護措施。主要改善目標包括營造較開闊明亮的入口空間與園內步道系統、改善地表排水、增加必要的照明設施、修繕斯年堂與方尖碑、以透水磚面重設園道、栽植地被植物減少地表土壤裸露、清楚畫分人為活動空間與生物棲息空間等。在事務組與校園規劃小組的同仁努力下,傅園的植栽景觀也能有較從前豐富生動的呈現,以更平易舒適的風貌吸引遊人。

此外,為使更多人能夠重新發現傅園的價值,在本校文學院彭院長、中文系葉國修主任、外文系梁欣榮教授、生農學院森林系袁孝維教授、畜產系丁詩同教授、生命科學院植研所郭城孟教授、多位助教與同學的協助下,編寫校對中英文解說內容,重新整合傅園的環境解說系統。期待透過文字,讓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更加了解傅園的生態之美、建築意涵,及傅校長在當時動亂的年代中、有限的一年十一個月裡,為台大的今天與未來,所奠定的學術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