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關懷是圓滿社會不可或缺的元素

陳維昭

杜鵑花謝,鳳凰花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節。這些日子,傅鐘旁的鳳凰花正滿樹繽紛,如烈火般怒放著,它象徵各位畢業同學光明燦爛的前途,也預祝大家都能如鳳凰展翅高翔,飛向未來。

每年夏天,在莊嚴、隆重的畢業典禮中,本人都要代表全校師長對畢業同學講話;而我也總抱持著最嚴謹、最誠懇的心情,說出心中的所感所思。相信師長們也都和我一樣,對畢業同學懷抱著殷切的期許,並給予最誠摯的祝福。

今年恰逢總統大選,「三一九」過後,我們的社會似乎不如往日的平靜與和諧,甚至瀰漫著令人不安的緊張、對立與猜忌的氣氛。四月初,媒體報導有一批年輕學生在中正紀念堂靜坐。我本來不太注意。不過,就在四月五日,當我從中部家鄉掃墓歸來,看到晚間新聞說,這些靜坐的學生中有不少臺大的同學,並說這些學生絕食已經超過了七十二小時。這時,一方面基於臺大校長的責任,一方面也是醫師的本能反應,我隨即連絡溫學務長、臺大醫院李院長以及幾位醫護同仁,一起趕到現場,去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並就日後的健康照顧做適當的安排。不料,翌日卻有少數人來電,質疑我為什麼去探視學生?是否在鼓勵學生抗爭?對這些質疑,我並不在意。但是,這卻讓我想到,如果一個社會,連最沒有利害瓜葛的師長對學生的關懷都不能表達或不敢表達,乃至延伸到父母與子女之間、夫與妻之間、朋友與朋友之間、甚至人與人之間的關懷都成為禁忌的話,那這個社會將是一個何等冷漠、何等無情、何等可怕的社會!而這難道就是我們所要的社會嗎?我們發現,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社會不一定要有政治,也可以沒有所謂「藍綠」或「黑白」,但就是不能沒有「愛」與「關懷」。誠如臺大福智青年社同學給我的信所說的:

愛與關懷,是圓滿社會不可或缺的元素

其實,這個社會還是充滿希望與溫暖的。同樣在四月,我們臺大校園裏發生了一件相當感人的事。外文系一位詹姓女同學需要骨髓移植,慈濟和臺大為她發起捐髓驗血活動。原來預定只能受理一千人的檢驗,結果來了一千五百人以上,擠爆了鹿鳴堂,不少學生下課急急忙忙趕來,卻因遲到來不及而懊惱不已。除了臺大同學之外,還有不少鄰近學校,甚至遠地的學生,也紛紛趕來伸出援手,充分表現這些年輕同學的愛心與熱誠。第二天,新聞媒體爭相報導,《中國時報》開頭就引用我們一位同學的話說:

大家都很有愛心,這就是臺大的學生!

這種場景、這種表現,我們覺得比榮獲國際學術大獎或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都要更可貴、更值得珍惜!詹同學的父親在寫給我的《備忘錄》中,認為這件事代表「臺大的教育是成功的;臺灣畢竟是一個有感覺、有關懷的好住所。」我以為,這也充分反映了臺灣大學全體師生,對於社會所抱持的希望與自我期許,那就是:

愛與關懷,是圓滿社會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各位畢業同學即將離開學校,踏入社會的這個時刻,我要再度提醒各位,我們的校訓是:

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經過多年的「敦品勵學」,各位今天終於畢業了,這當然值得慶賀。但我更希望各位今後要加倍努力,為實現「愛國愛人」的理想而堅持到底;千萬不要被政治所污染,不要被世俗環境所打敗;務必堅持臺大人的理念,使臺灣大學成為充滿「愛」與「關懷」的校園,使臺灣成為充滿「愛」與「關懷」的寶島,更進而使世界成為充滿「愛」與「關懷」的天堂。

最後,本人謹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各位畢業同學說一聲「珍重再見」,祝大家鵬程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