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者勝任能力與社工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6/24開幕

社會工作教育新趨勢社會工作者勝任能力與社工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6/24開幕

透過國際經驗的互動與交流 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專業成長

上一個世紀結束前,各界對二十一世紀社會工作專業有諸多預測與願景。然歷經了兒童福利法及家庭暴力防治法中對社工人員的授權,九二一大地震的災後重建,及至SARS疫情造成社會過度不安時,社會工作專業卻仍未能完全把握契機,作出重大突破,反而引發專業內更多的挫折與疑惑;Krueger(1997)在「社會工作的終結」一文,便具體指出在未來的一百年中,高科技的發展與知識典範移轉對社工專業傳統的工作方法造成威脅,如果社工專業不能切實地追求有功效的助人技術,不能建立一個以行動知識為基礎的理論體系,社會工作專業就會在下一百年中,消失於世。這些警訊皆不斷地提醒社會工作專業界本身,若缺乏一套社會認可的教育訓練及評鑑標準,將無法確保專業工作品質,更可能會造成社會工作專業內部的重大危機。然則社會工作專業如欲獲得社會的認可,需要靠專業人士拿出證據,讓社會大眾明白這個專業的使命和工作方式,尤其是要讓社會大眾看見並認同社工專業人員確實在為社會服務,對社會發展或改善個人福祉是有實效的,因此社會工作教育與訓練單位,必需能夠培育出真正具有助人能力的社工專業人員,並證明其具備專業能力。1980年代的英國,即開始推廣以勝任能力為基礎(Competence-based)的社工服務,此處所指之「能力」不單著重社會工作者在專業學術上的成就,更強調社工員在工作場所中的表現,可以切實達到職場要求的目標,該一「能力」概念的提出,對英國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和訓練產生了革命性影響。而美國的社會工作學界更進一步結合各校院系,教育人員與資深社工員,成立社會工作教育學會(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CSWE),主要的工作亦是得到政府與社會的認可委託,提出社工教育政策與鑑定標準(Educational Policy and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EPAS)據以確保各個社會工作系所的教育品質。綜合以上所述,社會工作專業的使命,除消極地回應社會問題外,更希冀能積極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此專業的使命在在與整個大環境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甚至國際現勢與潮流都息息相關,因此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必需建立在更寬廣的視野之上,不僅要對社會環境變遷具有更精確的敏感度,更需要有實際有效的方法,才能達成教育的目標。希冀經由此次「社會工作教育新趨勢--社會工作者勝任能力與社工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重新思索如何從加強社工員臨未床實力的視角,去接觸並貼近今日台灣社會工作教育所面臨的危機與問題,更進一步透過國際經驗的互動與交流,尋求可能的應對策略與答案,期待台灣的社會工作教育能真正落實教學與實務間的轉銜,更進一步藉由研擬合理確實的績效評估方式,促進社工學生的學習果效與專業成長。@TAG=STI1會議目的:@TAG=STI11.瞭解國際間社會工作教育評估之模式2.深入探討社工勝任能力與社會工作教育及成效評量3.討論如何建立社工學生勝任能力取向之評量模式@TAG=STI5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紐約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合辨單位: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TAG=STI3對象:社會工作教育與專業人士約50人@TAG=STI5會議時間:6月24日(四)、25日(五)@TAG=STI3地點: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館401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