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波判別甲狀腺癌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新突破辨識準確率達84%大腸癌預後也可用ctgf基因精準預測

台灣大學血管新生研究中心於94年1月21日星期五10:40-12:00,在台大醫學院202講堂舉行成果發表記者會,會中發表一項以超音波判別甲狀腺癌的成果,未來病患可望只用超音波,不必挨刀就能知道是否得到癌症!負責這項癌症血管新生指標檢驗系統研究的台大工學院邵耀華教授表示,當然目前還是必須切片才能確認是否罹癌,但用像超音波這樣非侵襲性的方式檢測癌症,已經有了很好的開始;目前在已知為甲狀腺癌的患者,辨識準確率已達84%,在醫學上已具意義。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同時發表另外兩項成果,一項為完全由國人研發製造的動脈硬化檢測儀,之後可望發展為家用檢測儀,讓糖尿病足患者能隨時掌握自己的病況;另一項為肺癌與大腸癌預後之新分子指標,運用CTGF基因可以更精確判斷大腸癌預後,現正朝作為血液偵測試劑發展,未來病患抽血檢驗即可知道病況。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是由經濟部「學界開發產技術計畫」支持的專案,有關血管新生和癌症基因的研究已邁入第3年,共動員台大14位教授和超過40位研究助理全力投入研究團隊。針對此次發表的癌症血管新生指標檢驗系統,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血管新生相關疾病診斷與治療新技術的研發3年計畫」的計畫主持人張金堅教授表示,由於目前癌症的治療狀況需要倚賴x光或斷層掃瞄進行追蹤,但x光或斷層掃瞄並不是每天都可以做;有了這個使用超音波的檢驗指標,日後癌症病患可望更頻繁地追蹤病況,能更快掌握治療的時機。負責此項研究的台大工學院邵耀華教授說,此項研究持續發展,未來可望隨時讓病患更精準的掌握病況,也許有一天真的只照超音波就能百分之百辨別是否得到癌症。這項研究目前應用於甲狀腺癌的檢驗已有很好的成果,而在乳癌與肝癌的超音波檢驗指標上,也可望在今年傳出好消息;未來只要將這類指標內建在超音波檢測儀器內,應該可以開發出家用的癌症超音波檢測儀,對癌症患者絕對是個福音。除了甲狀腺癌及肝癌外,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也為大腸直腸癌和肺癌的病患帶來好消息。由台大毒理學研究所郭明良所長領導的研究團隊,從115例大腸直腸癌病例和78例肺癌病例中,驗證了人體本身就有的CTGF基因具有精準預後的特性。CTGF基因是人體內原本就有的一種蛋白質,在大腸直腸癌手術之後,預後好、存活率高的病例中,CTGF的含量也高;在預後不佳、存活率差的病例中,CTGF的基因表現差也較差,因此由CTGF基因即可判別病況,並由此評估病患後續如何用藥、是否需要化療。最直接的受惠者將是大腸直腸癌第二、第三期的病患,因為就目前的醫療技術,第二、三期的病患在手術後處於灰色地帶,預後好或壞的比率約各占50%,醫師無法精準預測;但有了CTGF基因的檢驗,就能明顯區分預後的好壞,可望成為判斷病況的新指標。在肺癌的部份雖然區分的程度不如大腸癌明顯,但也已經足夠分辨出預後是朝好或壞的方向發展。目前CTGF基因採用組織檢體檢驗,僅1-2天即可知道結果;但郭明良所長希望能儘快發展出血液偵測試劑,日後病患只要驗血,就可以知道病況,能更容易也更迅速地掌握治療契機。在兩項與癌症有關的成果發表之外,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最近獲准一項動脈血管機械特性檢測技術之發明專利,因此記者會展示了一套以該專利為基礎,自行研發的動脈硬化檢測儀,藉測量血壓脈波的波速來判斷血管壁硬化的程度,對高血脂、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檢測是一項重要指標。這個與國內廠商合作研發的檢測儀,除了具備市面上一般現有檢測儀的功能外,還特別針對國人常罹患糖尿病的現象,強化對於四肢血管的檢測,能更深入掌握糖尿病足的病況。邵耀華教授表示,目前國內許多醫院採用日本進口的動脈硬化檢測儀,多半有加壓過大影響量測準度的問題,而且價格昂貴令人咋舌;台大這款自行研發的檢測儀特別注意量測時的加壓問題,再加強對四肢血管的量測,而且因為一開始即朝家用檢測儀的方向設計,所以在價格上也比國外進口的機器便宜許多。由於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的高規格要求,目前雖然原型機已經製作完成,但台大仍在進一步要求穩定性和準確性,尚未進入量產的階段;台大也同時開發了整合分析統計軟體,能更深入地分析檢測結果背後的物理機制,對糖尿病足的研究極具價值。張金堅教授表示,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的各項研究都是以國內罹病率高的重症優先,且軟硬體整合配套以求達成最有效率、最貼近國人需要的研究成果,並將技術移轉給國內生醫產業廠商;不但能提昇國內重症患者的醫療品質,也符合經濟部學界科專的期望,整合國內學界的研究能量以協助國內生醫產業昇級。

相關名詞解釋

學界科專經濟部自民國90年開始推動之「學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簡稱為學界科專。此項計畫是為了整合學術界充沛的基礎研發能量,因此以各校跨系所成立的研究團隊為單位予以全額補助,並協助將研究成果具體快速落實為可實際運用之產業技術。

血管新生血管床新陳代謝後新生的能力。目前醫界研究發現,限制血管新生可有效抑制腫瘤的成長和轉移,而血管新生不足則和心肌缺氧、糖尿病足的神經病變與潰瘍有關。血管新生研究中心即希望藉由對血管新生的研究,使未來癌症及糖尿病足的診斷更加精準,治療更有依據,並建立基因化、個人化的醫療服務,達成醫療服務數位化和家庭化的目標。

侵襲性及非侵襲性檢測侵襲性檢測指使用醫療器具侵入人體取得檢體來做檢測,例如抽血即屬於侵襲性的檢測方式。非侵襲性的檢測則是利用超音波等技術,不必侵入人體即能得到供診斷所需的資料,例如此次公開的動脈硬化檢測儀(PWV)即運用檢測血液流速的非侵襲性方式,檢測血管硬化的程度。

lCTGF基因CTGF是正常肺組織中,一種參與傷口癒合的蛋白,在正常的肺組織中有一定的量。當肺組織細胞病變成癌細胞的過程中,CTGF的含量會相對減少,當腫瘤轉移時,CTGF的能力就消失殆盡;相反地,如果癌細胞情況轉好,CTGF的含量也會增加,因此可由CTGF的含量來作癌症的預後指標。同樣的標準運用在大腸癌的觀察上,也得到相同的結果。

預後預後指治療後的狀況,是對疾病的預測,同時也一併描述經過和結果,預後好即表示治療後的情況頗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