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如和他的時代》新書發表

東亞文明研究中心臺灣儒學研究室7月26日舉行《蔡惠如和他的時代》新書發表會。由哲學系王曉波教授主持,發言人包括:編者謝金蓉/作家、高明士/臺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東亞教育研究室召集人、廖振富/臺灣師大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柔縉/作家、吳密察/臺大歷史系教授。

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出版之《蔡惠如和他的時代》,由後代編著,主旨在於重新認識蔡惠如。蔡惠如與林獻堂並列為日治中期,台灣最重要的民族運動領導人。近百年前的1920年代,「兩岸三地」---東京、北京、上海---的留學生青年會,蔡惠如皆是最重要的發起人,由他拋磚引玉所創辦的《台灣青年》,更是當時唯一一份台灣人的言論機構。

主辦單位指出,當坊間陸續出版了《灌園先生日記》、《張我軍全集》、《蔡培火全集》、《水竹居主人日記》、《亦儒亦商亦風流----陳逢源》、《韓石泉醫師的生命故事》等,與蔡惠如一生生涯有交集的人士近年來紛紛出土了日記、史料,每一本裡都有蔡惠如的事蹟,每個人的書寫裡都有他們和蔡惠如的互動。若把出版時間往回推到六、七○年代以來,與蔡惠如約略同時代人士的傳記、回憶錄也已有不少的出版,諸如《楊肇嘉回憶錄》、《蔣渭水傳》、《吳三連回憶錄》等,相關的台灣史書籍更多,每一本台灣史書籍都將蔡惠如列為「民族偉人」、「抗日英雄」,但至今仍欠缺一本以他的生平、作品為主的專書。

《蔡惠如和他的時代》藉由近年來約略同時代人士日記、史料、傳記的出版,從中蒐羅更完整的蔡惠如事蹟。再者,蔡惠如平生雖未嘗以詩人自居,留下來的作品數量也很有限,但他的詩詞首首膾炙人口,「以豪邁奔放見長,較少見抑鬱傷感」、「用語展現時代新思潮,深具啟蒙意義」, 他發表在《台灣民報》上,治警事件繫牢期間所寫的一系列「獄中感懷」,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了。為了尋找蔡惠如可能散佚在他處的詩詞作品,這本書以總圖特藏室的《霧峰林家頂厝捐贈手稿》為主,找到幾首未曾出土的詩作,包括〈暑雨〉、〈新蟬〉、〈古鏡〉、〈種芭蕉〉等,《台灣青年》、《台灣詩薈》、《台灣詩錄》等也刊載了較少受抄錄的詩作,這些都一一列在本書的〈蔡惠如作品彙編〉。~)

回頭一望,春風淡蕩--蔡惠如獨自一人囚在監牢,他感念鐵窗烙下好因緣,讓近百年前即奔波於「兩岸三地」、無暇靜下心來賦詩詞的他,有了暫時寄情於文學世界的機會。他留下的詩作雖不多,卻也足以作為後人追思蔡惠如和他的時代的起點。日治下的台灣,他和蔣渭水等人「聯床風雨」的革命情感,席捲了台灣與東京的進步青年,蔡惠如的人格特質令蔣渭水永誌難忘,他在惠如先生告別式上獻掛的橫聯「澈底的精神,不妥協精神」,告別了蔡惠如,也告別了風起雲湧的二○年代,值得作為當今校園青年思索青年運動、青年文化的參考。聯絡人:江佩紋助理。電話:3366-2588。e-mail:amar@eastasi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