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系系主任謝世忠教授榮獲行政院「原住民族正名貢獻獎」

人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謝世忠教授,榮獲行政院「原住民族正名貢獻獎」,為學術界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學者。頒獎典禮於2005年7月30日晚上07:30於新莊體育館舉行,由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先生代表謝長廷院長頒發獎座。

謝世忠教授1985年於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學位之時,即因透悉甫在台北市發起成立的「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 必成為近現代原住民史上的重要大事,所以就專程返台進行該組織的研究,並於1987年連續發表《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出版)和〈原住民運動生成與發展理論的建立:以北美與台灣為例的初步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4:139-177 )兩份著作。著作出版後,前者很快地成為原住民菁英文化學界爭相閱讀的書籍,它不僅道盡原住民歷史與當下深沉的生存問題, 更對原住民族群政治運動堅決以自我選用之「原住民」一稱的深刻我族自覺一事,有精闢的論說。不少朋友戲稱,在80、90年代之交,該書幾已成為原住民知識份子的「聖經」,閱完該書而蟠然覺醒者不在少數。至於後者一文,除了詳細地比較了台灣和美國的原運之外,更提出「原住民真理性」與「國家真理性」相互競爭的觀點、不少原運領袖表示,該文提供了原住民運動的理論基礎,使得推展過程因獲有學術結論的支持而更為順利有效。

謝教授除了上述兩種重要著作外,更常於關鍵時刻,發表文章大力支持「原住民」用稱,以及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的成立。其中比較具代表性的文章包括: 〈「第四世界」的建構:原住民世界的契機與危機〉(謝世忠與孫寶鋼編 1990《人類學研究:慶祝芮逸夫教授九秩華誕論文集》頁177-215, 台北:南天),〈偏離群眾的菁英:試論「原住民」象徵與原住民菁英現象的關係〉(《島嶼邊緣》1992, 2(1):52-60),〈原住民、人類學家與「漢族-中國」文化〉(《自立晚報》1992年5月22日),〈打敗白人?:原住民領袖與北美印地安運動〉(《自立早報》1993年 4月19日), 以及〈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原住民、少數民族、與蒙藏, 在台灣情境上各有所歸〉(《自立晚報》1996年2月16日)等。

謝教授在原住民運動推展的二十數年間(1983-2005),始終以最精銳的研判力,在學理和田野研究雙重範疇內,發表深具影響力的論著觀點,許多原運領袖與參與者早就視他為原住民共同的師長好友,大家推崇謝教授與原住民命運前途堅持到底的精神,也非常慶幸能有這麼一位風趣博學的人類學家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