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科際整合研究 台大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成立解開生命奧秘殿堂9/24--10/1神經科學週啟動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在學校大力支持下已順利成立。揭幕典禮即將於近日舉行。為了推展校內外對神經科學及中心的了解,訂於9月24日至10月1日展開一系列「台大神經科學週」活動。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嚴震東教授指出,神經科學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學術領域之一,它針對神經功能及認知運作,從事跨科際整合研究,以期了解人之所以為人。

神經科學領域在台灣大學有長久優良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藥理學科教授李鎮源與張傳炯兩位院士發現a-bungarotoxin,是神經傳遞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今日在台大醫學院及總區校園內有一百多位教師及醫師正在進行神經科學相關的研究。有關神經科學的課程也有七、八十餘門。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將結合各學院相關系所及醫院之人力與資源,從基因、分子、細胞、系統、行為、認知、社會、演化及計算模擬等不同層次,推動整合研究,從而提升我國神經生物及認知科學的水準,並促進神經精神醫學之發展及工程與智慧之結合。研究主題初期包括知覺與情緒、記憶與語言、神經退化性疾病等。中心將推動「神經科學學程」及成立「神經科學研究所」,整合台大神經與認知科學教學;並與國內外機構合作,訓練相關學術人才,開發軟硬體設施,以期成為台灣與國際研究神經科學之重鎮。

推動這次台大神經科學週活動不遺餘力的謝豐舟教授表示,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共同推動一個世界水準的神經與認知科學學程,並在研究中心催化下找出及解決神經與認知科學重要的問題,是所有台大人共同的願景。

從a-bungarotoxin成為研究神經肌肉傳遞機制的最重要工具開始;進入醫學院藥理科符文美教授研究影響突觸傳遞的藥物,可以使學習能力顯著提高;到最近十餘年腦功能影像突飛猛進的發展,人類許多心智活動及相關疾病都可以一面運作,一面看到腦的活動。這些實例指引出臺灣大學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中心進入解開生命奧秘殿堂的新時代及願景。

目前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在全球各地有關實用領域的開發研究非常廣範,WSC神經網路及基因演譯的應用論壇指出,神經網路可能準確地、迅速和簡單地解決您的預言、分類、預測、和政策制定問題。神經網路的應用是潛在地不可限量。應用範圍還包括:醫療應用、科學家領先創新建立模型的技術、財政應用、業務預測、教育訓練及其他用途技術、體育預言等。

針對台大神經科學週的主要目標,嚴震東教授表示,大腦皮層在位置、聯結與演化上均居於腦功能的樞紐地位。台灣長期以來,除了腦中風、認知科學……等間接對大腦皮層的研究外,對大腦皮層的基礎科學研究著力甚少。因此,本次研討會將邀請許多位國際知名的大腦皮層功能、組織架構及病理專家學者,在台北舉辦「大腦皮層組織架構與功能研討會」,藉由與國際學者充分交流的機會提升我國此領域的研究水準。

這次會議邀請的國際學者有六位,分別為Professor John Ka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Vanderbilt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大腦知覺皮層演化及組織架構權威;Professor Miguel Nicoleis,Duke大學神經生物系教授,Neuroprosthetics及Brain-Machine interface的世界領導者;Professor Rick Lin,密西西比大學解剖科教授,大腦皮層解剖、生理及病理專家;Professor Van Wedeen,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大腦影像專家;Professor Yuzo Chino,德州休士頓大學教授,視覺大腦皮層功能研究專家;Professor BJ Gwag,韓國Ajou大學藥理系教授,大腦皮層細胞病理專家。國內則有台大的兩位年輕學者參與。也歡迎媒體屆時蒞臨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