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台大‧發現公館--2005台大博物館嘉年華啟動

台灣大學,多麼令人充滿想像的四個字,又是多麼輝芒四射的符碼。

只是,除了亮眼的符碼與招牌,隱藏在輝芒背後的,是什麼樣的面貌?又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精采故事呢?

1928年,日本人在台灣設立了「台北帝國大學」,開啟了台灣高等教育之門。1945年11月15日接收成為「國立台灣大學」,至今恰恰60周年。

60年,不過一晃眼,卻留下了一甲子的豐富資產。60年,以人類的年齡尺度來看,可以屆臨退休的年紀;但對台大而言,這樣歷史悠久的學術園地與研究機構,卻正可以扮演另一個角色:將這一甲子以來,豐富的文化資產與學術典藏,分享給位於這個美麗寶島上的活力市民。

一甲子有這麼多的故事,一甲子有這麼多的歷史,在台大,建築與空間的文化資產豐饒,有熱帶南洋與帝國殖民象徵的椰林大道,有當年為了因應國防需求的褐色建築群,更有饒富巧思的建築化妝品──十三溝面磚,每一個交角、每一道光影,都是細微而豐富的建築表情與思緒感受。

盈滿椰林的,不光只是形式層面的美學感受,更重要的是其背後蘊藏的動人故事。核爆的威力眾所皆知,但是大多數人卻都不知道,全世界第二次的人工撞擊原子核實驗,就是在台大進行的。這場實驗,讓當年原本位於學術邊陲的臺灣,突然一躍而上,完成了超越日本的國際性重大學術成就。今天,在國寶級技師許玉釧與林松雲的努力之下,重現了當年的加速器以及許多的珍貴展示,為台灣的科學發展寫下了重要的里程碑,更為今日的科學教育提供了最佳的實體教材。

不僅是科學教育基地,台大更是生態教育的重鎮。在公館這片土地上,台大農場靜默地看著時代的變遷。在臺灣城市中難得一見的插秧耕作、夏青秋黃的稻浪翻騰,竟然可以在大台北都會區中親眼目睹,堪稱是最佳的都會生態教室,也是不可多得的戶外生態博物館。但還不只是如此,昆蟲標本館、動物標本館、植物標本館、地質標本館……等等,都擁有不僅豐富而且珍稀的各式標本館藏,我們可以在動物館中看到傳說中的「美人魚」,也可以在地質館前靜靜傾聽幾十億年來,地球的話語。

更值得慶幸的是,科技上的成就耀眼,並未奪走校內人文研究的光采,反而更增長了校外的人文薈萃。人類學系的文化與考古陳列室內,擁有許多與世界一流大學人類學系旗鼓相當的收藏,也是田野採集得來的台灣本土文化研究第一手材料,並具有特殊價值的專業展示場所。台大總圖書館的藏書超過300萬冊,更重要的是其中珍藏的中外文古籍善本資料,厥為國內之最。校外靜謐的青田街、以及全國NGO密度最高的溫州街,見證著台灣的發展,也記錄著過往的足跡。而汀洲路與寶藏巖更是台北南端的寶庫,在新店線鐵路已經消失在人們記憶中的今天,我們忽然有一個機會可以穿越時空,走在這虛擬的鐵道上,探索公館的歷史。

今年秋天,由專家學者與一群充滿熱忱的學生及志工共同發起的「2005台大博物館嘉年華」,將揭開公館的神祕面紗、跨越知識藩籬。在天母水道祭之後,台北南端的公館文化美景才正要盛開。讓我們一起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結夥悠遊台大,發現公館文化圈,跟著解說員前進,參與一場又一場的導覽,一同品嚐今秋最不可或缺的知識饗宴。(楊松翰)

演講資訊:地點: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二二八和平公園內)電話:(02)2382-2566

開放時間:導覽活動---細節請見活動網址http:// museum.club.ntu.edu.tw*需預約報名參觀---請上活動網址預約報名

[註]:圖書館參觀者請注意:平時需滿20歲以上並攜帶身份證件換證入館;而校慶當日開放年滿12歲者即可進入,並且無須換證。

活動網址http:// museum.club.ntu.edu.tw

活動總召:劉子銘,0930161640 新聞聯絡人:楊松翰,0968123210,r90544012@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