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技師的物理世界紀錄片首映會暨幕後英雄走到幕前:談技師與技術在科學發展中的角色座談會圓滿成功凸顯真正想要進入一流的學術之林技術支援系統非常重要

物理系10月20日於凝態物理中心104室舉辦「老技師的物理世界」紀錄片首映會。紀錄片製作人張幸真博士在首映會中表示,臺大物理系除了重視物理學識的培育外,也安排許多國外知名學者前來講學,以拓展師生的視野;此外,物理系更重視基礎技術的訓練。片中主角國寶級的玻璃技師許玉釧先生今年已經78歲,物理系擔憂吹製科學玻璃儀器的技術恐將斷層,在與時間賽跑的情況下,即使是經費困窘,但是物理系師生仍然勉力完成了:「傾聽玻璃唱歌」(玻璃儀器吹製教學片)與「老技師的物理世界」(科學史紀錄片)。「老技師的物理世界」並且應邀在10月30日於台博館放映,並且也得到日本學界的肯定,例如神戶大學塚原東吳教授感動之餘,願意義務翻譯,合力將這部臺灣科學史的紀錄片推展到日本。

李嗣涔校長致詞時表示,他本身是一位電機學家,親身感受到技術在實驗上的重要性,特別是留學美國史丹佛大學期間,眼見國外實驗室對技術人員的重視,受到相當大的震撼,原來一個好的實驗室,背後存在著堅強的技術支援系統。回國後,除了聽說許玉釧技師的神奇技術外,許多次的實驗玻璃儀器,都是拜託許技師幫忙吹製,因此很高興看到這部紀錄片的完成。除了肯定這部紀錄片,更肯定國寶級技師許玉釧先生對臺灣科學的貢獻。由於感戴許玉釧技師、林松雲技師六十年來默默奉獻,李校長並親自獻花,表示敬意。

中華民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兼臺大物理系主任張慶瑞教授表示,紀錄片緣起於物理新館搬遷時,發現許多文物逸失,深感心痛。因此,透過許多管道,終於找到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進行一系列物理科學文物的整理,包括普物文物展示廳,以及下個月即將開幕的原子核物理展示廳等,希望將物理知識普及給更多群眾。這部紀錄片開拍時也得到科工館的支持,與曾明惠導演的協助,使得以邊拍邊找資金,在很艱困的環境下,得以完成。臺大物理系除了這部紀錄片外,年底也將推出另一部跨國性的臺灣科學史紀錄片。臺灣要真正進入一流的學術之林,支援系統非常重要,希望藉著這部影片,讓大家更重視技術人員的重要性。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蒐藏組王玉豐組長代表館長致詞,科工館建館時,受到臺大物理系曹培熙教授非常多的幫忙,這次與物理系合作,除了回報臺大物理系過去的盛情幫忙外,身為文化資產文化工作者,也希望能藉此將歷史悠久的臺大物理系的科學人文面向,散播給更多關心科技發展的朋友。

「老技師的物理世界」紀錄片主角許玉釧,臺灣新竹人,是家中的獨子,少年時父母雙亡,在新竹玻璃技師訓練廠裡受訓時,表現傑出,受到臺北帝國大學技師太山次郎的賞識,獨自離家來到臺北。當年的許玉釧只有十六歲,住在太山次郎的家中,太山次郎甚至買了一台腳踏車送給許玉釧代步。重感情的許玉釧,至今仍珍重保存六十年前太山次郎送給他的這部老腳踏車,那也就是紀錄片頭裡出現的那部。

許玉釧最早幫臺北帝國大學有機化學講座的野副鐵男教授吹製玻璃儀器。野副鐵男教授,以研究臺灣高山植物精油聞名,二次大戰末期,臺灣嚴重缺乏醫療用品,當時唯一能治療肺結核的藥品,就是取自野副鐵男教授研究的檜木精油。野副鐵男教授回到日本後,成為日本第一個提名諾貝爾化學獎的候選人。臺北帝大時期的許玉釧,也應邀為臺灣總督府公賣局、臺大醫學吹製各式告樣的玻璃儀器。

戰後臺灣大學成立後,物理系主任戴運軌教授計畫重建臺北帝國大學的加速器。因此找來許雲基助教、林松雲、周木春等技師,並且特地從化學系將許玉釧挖角過來,從此許玉釧成為物理系專屬的玻璃技師。二二八事件中大難不死的許玉釧,在那段物資艱困政治動盪的環境裡,發揮精湛的吹玻璃技術,物理系無論是加速管、離子源、觀測設施等,都是出自他的巧手。可以說,只要能畫得出來的玻璃儀器,無論是九轉十八彎,管中套管、大管接小管、圓球接管,都難不倒許玉釧,特別是玻璃接金屬、耐高真空的特殊技巧,更是許玉釧的獨門決活。

此外,許玉釧也締造許多的臺灣第一紀錄:第一把醫療雷射刀、第一把教學用電子槍……。他也協助農化系、地質系、醫學系,甚至中科院、中研院早期的實驗室裡,都可以看到許玉釧吹製的科學玻璃儀器。

今年78歲的許玉釧,名義上雖然已經退休,但是仍然天天回來臺灣大學,除了與許雲基教授、林松雲技師一起帶領年輕一代重組加速器,建造科學文物展示廳,發揮科學教育的功能。他也持續教導學生吹製玻璃儀器,並協助許多實驗室改良玻璃儀器設施。

由於許玉釧長期教導與臺大物理系學生吹製玻璃儀器,因此在紀錄片拍攝期間,受到臺大物理系學會學生熱情支持,學生也現身說法,談及學生眼中個性溫和又神奇的的許老師,以及上課時許多有趣又感人的故事。78歲的許玉釧,感受到吹玻璃技術失傳的危機,也接受影樣口述,按部就班地紀錄下來吹玻璃的每一個步驟及種種訣竅。

許玉釧技師吹製的玻璃儀器,是專精的科學儀器,也是純熟的藝術作品。物理系將於下個月開幕的「臺大物理文物廳-原子核」中設置專櫃展示,並以專業的技術拍攝成數位作品,放置於網頁上,供各界參考。

紀錄片另一位主角林松雲技師,是臺灣第一代電子技師。曾被日軍徵召至南洋當兵,幾度死裡逃生,膽識過人,當年不畏高壓電的危險,操作加速器電路。進入原子核實驗室時,林松雲剛剛新婚,為了實驗,與伙伴長期夜宿實驗室。重感情的他,在加速器拆解後,仍念念不忘當年實驗的榮光,默默在思亮館地下室守護儀器零件。2005年物理系籌畫重組加速器,86歲的林松雲,強忍身體病痛,規劃重建藍圖,帶領組裝加速器,並著手修復手搖型雲霧室及當年自製的二進位計數器,作為「臺大物理文物展示廳」的展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