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機械系團隊名揚國際.國產高精密微細零件加工機將於世界市場佔一席之地.廖運炫教授與學生獲頒第三屆21世紀尖端製造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

機械系廖運炫教授與學生陳順同、林常盛合著論文『製作微小零件之多工型高精密桌上型CNC機器之研發』,參加10月19日~~22日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之第三屆21世紀尖端製造國際會議(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ding Edge Manufacturing in 21st Century in Nagoya),於224篇論文中獲頒最佳論文獎。本項研發成功之機器廣受國際注目,在今年五月亦為美國製造領域方面之知名教授Prof. K. Ehmann於國際學術會議的keynote speech中報導。~)

美國之世界技術評估中心(World Technology Evaluation Center, Inc., 簡稱WTEC) 為瞭解國際之微製造(Micromanufacturing)技術之研究與發展現況,在美國國科會(NSF)、能源部(DOE)、海軍研究室(ONR)、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贊助下,組一專家代表團到世界各國實地訪查,部分專家於去年12月到台灣訪問時,特別到台大機械系來參觀研發機器。其後,於今年5月4日在美國Minneapolis 舉行之SME (Society of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005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中被該團之領隊,美國西北大學的Prof. K. Ehmann於Keynote Speech 中報導,研發機器亦已被WTEC公布於其網站http://www.wtec.org/micromfg/,為國內唯一被報導之研發成果,與日本及德國機器並列為國際領先者之一。

廖運炫教授所開發的『高精密CNC綜合加工機』可用來製造微細零件,以滿足目前及未來的工業產品趨於輕、薄、短、小與形狀複雜化的需求。所開發出的機器結合了傳統加工的CNC銑削、近代的高速切削,以及非傳統的微放電加工與微線切割放電加工,另外也能於線上直接進行微細零件的量測,是一部多功能的機器,於研發過程僅花了約270萬台幣。~)

目前廖運炫教授正在執行一國科會補助的前瞻性計畫,採用國內之零組件,預計應還可以將成本降低。國外如日本或瑞士公司的類似機器僅有微放電功能,單價一部至少600萬甚至超過千萬台幣,且如欲購買日本機器時尚不一定能取得日本政府之輸出許可。德國之機器雖具有多功能,與廖運炫教授研發之機器近似,但同樣的單價超過千萬台幣。國內工研院機械工業研究所亦嘗試開發近似之機器,但僅具有微放電之功能。相較之下,廖教授的機器具有多功能,整合各種不同製程在同一台加工機上完成,精度可以維持,且簡化了微小物件的操控問題與組裝困難度,其中之線上微量測功能是全世界類似機器中均無者,而微線切割放電加工有獨特之設計,目前廖教授還有四件發明專利在申請中。依此自評所研發出之機器應已與世界同步,甚至超越世界之水準。目前國內亦有幾家廠商有意進行技術移轉,相信若能繼續研發,國產之高精密微細零件加工機將有機會像CNC工具機一樣於世界市場佔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