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台灣高教及時雨---研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基旺

教育部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在紛紛擾擾中,終於塵埃落定,消息傳出,有人狂喜、有人含淚接受;有人要追查落選原因,有人認為受到懲罰,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是仍有不少人,對此項政策五年後,是否真能使國內大學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準,抱持著高度的懷疑態度,當然也有社會賢達人士,對上榜學校給予高度的期許。但是,根據國際上發展重點大學的作法來看,特別預算的大力挹助,仍具有關鍵性的提升作用。

環顧亞洲鄰國大學教育政策,無不重點集中資源支援優秀大學,協助邁向世界一流,日本有「頂尖30」計畫,韓國有「Brain Korea 21」計畫,中國大陸有「211工程」,更投入鉅資支援「重點中的重點」如 北大、清華,其近年發展已直追臺大。最近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中,北京清華大學由214名進步到187名,緊追臺大,韓國首爾大學更由173名躍升至145名。臺灣大學進一步追求卓越之瓶頸在資源嚴重欠缺,政府教育經費平均每年每位學生日本東京大學:新台幣208萬元(2004);大阪大學:新台幣159萬元(2004);日本筑波大學:新台幣145萬元(2004),香港中文大學:新台幣147萬元(2004);韓國首爾大學:新台幣57萬元(大學部)及109萬(研究所) (2003);而筆者服務的臺灣大學:新台幣14.6萬元(2004)加上自籌經費為新台幣35萬元。臺大目前雖然在兩岸三地之中最具競爭力,但追兵已近, 卻無糧草!

有見於我國大學數目過度膨脹,資源嚴重稀釋,造成大學缺乏競爭力,為亡羊補牢,我國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在1999年就決議:「應集中資源支援一所大學邁向國際一流」,歷經六年的紛爭,至今方才定案。然而這六年來,國際間的學術競賽方興未艾,這些早已實施重點補助之國家,其重點大學已快速進步成長,而臺大的排名則由去年174名退居183名,實值得我們深思。韓國能,為甚麼臺灣不能?雖然上海交大世界大學評比仍有頗多爭議,尤其有利於理工生醫為重之大學,對人文社會科學比例偏重之綜合大學則較為不利,但仍不失為國際間一項受到重視的定量參考指標。

目前的五年五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重點補助,必然將在這個關鍵時間點上,對國內重點大學的發展,尤其是像臺大這樣的學校,要維持兩岸三地大學中的領先地位,具有關鍵性的功能。否則國內大學將在國際競爭中快速的被邊緣化,相信這不是大家所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