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台灣營養教育不足之處~『臺大公共論壇---台灣民眾的營養誰該負責?』上週四開講

『臺大公共論壇---台灣民眾的營養誰該負責?』於上週四,3月16日下午2:00-4:00在臺大校友會館舉行。李校長與陳教授維昭(中華民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臺灣大學前校長)均親臨會場主持。出席引言人(依姓氏筆劃)包括:林璧鳳(生化科技學系教授)、孫璐西(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陳保基(生農學院院長、動物科技學系教授)、黃青真(生化科技學系教授兼主任)、黃國晉(臺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兼本校衛生保健及醫療中心主任)、蕭寧馨(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教授)等。會中本校各營養相關領域教授針對(一)、台灣當前的國民營養問題、對國民營養之檢討、以臺大為例的飲食營養狀況檢討。(二)、台灣營養教育不足之處、檢討當前中小學教科書內容、檢討國民營養飲食指南。(三)、台灣的營養政策及組織再造、提升營養政策層級、設立專責機構。(四)、農委會、衛生署應如何成立相關單位..等議題提出各項實證數據及建議供國人參考,全文如下:

生化科技學系主任 黃青真教授營養與健康,是基本人權!

由國家發展的角度觀之,全民得到適切的飲食營養,身體健康,減少中老年期慢性疾病的侵襲,不但可提升國家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源,更可降低醫療資源與全民健保支出。衛生署今年1月公佈『台灣地區2010年衛生指標白皮書』,其中五項指標包括癌症、腦血管、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等均與飲食營養密切相關。

理想的國民營養狀況之達成,需要:1.在「質」與「量」方面均切合需求之糧食供應。目前仍以過去之標準,『糧食安全』=『全民吃飽』;糧食產銷,以經濟產值而非以『健康營造』為最高指導原則與目標。可否思考目前國人之主要國民飲食養健康問題,藉優質飲食供應,營造最有利於實踐疾病預防飲食、促進健康之社會環境。2.個人營養DIY: 人民對「營養」的認知及其於日常生活中之實踐。民眾應充分認知飲食營養之重要性、受到足夠的營養知識教育,並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現況與建議:

(1)農業生產行銷負責守護國人飲食營養與健康。農委會過去一直以提高農業經濟產值為主要之政策目標。農業生產負有『營養全民』之神聖責任。例如,充分攝取新鮮蔬菜水果,是預防慢性疾病,尤其是癌症,之黃金定律。台灣優質且種類豐富繁多的蔬菜水果,是台灣人民營養健康最重要之守護神。以美國農業部為例,其組織中有相當龐大且陣容堅強之營養專業人員,隨時由營養之角度監測食物供應之狀況,並提供消費者飲食營養原則與訊息。建議農委會應設立國民營養專責單位,研擬『考量疾病預防、健康促進飲食營養需求』之產銷政策,供應人民適切「質」與「量」之食物,並提供消費者聰明選擇食物之資訊,營造利於國人實踐營養原則之環境。例如:容易買到有利健康的餐飲, 而非充斥不利健康的餐飲,不以加大餐飲份量為商家促銷手段等。

(2)基礎營養教育--量身訂做個人營養DIY知識: 義務教育中應讓學生學習均衡營養如何達成。除了認識食物中的營養素之外,還應教導每個人如何評估自身之營養需求,如何得到各種食物營養素含量之資訊,如何計算自己每日營養素攝取量是否滿足自身之需求。例如,體重的維持,經過教育後應有能力經由熱量計算,自行做飲食設計與計畫。目前中、小學教科書中,似乎仍只停留在『國民飲食指標』之原始階段。國內許多營養學者在學校或社區進行之研究,均證實透過完整的營養教育後,大大改善受教者之飲食營養行為。

(3)提高公共衛生營養政策主導層級: 目前中央主管營養業務的是單位是衛生署食品衛生處下的一個科。負責國民營養之調查、分析及研究,國民營養之教育及宣導,特殊營養食品之管理事項以及營養有關法規之研擬事項等。層級低,業務多、人力少,也無力過問其他部會(如教育部、農委會等)主管之營養相關業務。主導疾病防治之國民健康局、疾病管制局也未大力推動飲食營養改善作為疾病防治之主要公共衛生政策。

(4)立法保障國民營養 :「國民營養法」草擬至今已十多年,但還不曾排到立院的審查。立法保障國民營養,是提升國人飲食營養整體環境營造最有效的手段,大大解決『誰該負責?』的問題。日本在二次大戰後就已立法,中國去年擬,預定今年完成立法。

(5)增加正確營養資訊取得管道: 目前,民眾關於食品營養的資訊,大多來自媒體廣告,報章雜誌,有些消息之正確性還十分可疑(例如;許多促銷減肥產品之電視節目)。最好自己找個可靠的機構去上個完整的課程或找個營養師諮詢比較保險。但目前開業營養師數量極稀,醫院營養師照顧醫院病患之業務,已經負荷滿載。常規性提供可靠完整課程的非營利單位很少。我們希望鼓勵營養師開業,設立專業營養諮詢機構,鼓勵非營利單位(如大專院校推廣部、社區大學等)、社團開設完整營養課程等。

(6)增設國家級營養研究單位: 印度在1918年即設立國立營養研究所。日本也有國立營養研究所。台灣不但沒有國家級研究單位,所有公立大學均沒有營養學系所,目前所有營養系所均在私立大學與私立科技大學/學院。

台灣的生活水準已經很高,國民飲食營養與健康問題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關心。每一個人應努力充實營養知識,國家營造一個有利的紛圍與環境,讓民眾可以身體力行優質飲食營養,經營一輩子的健康。

台灣當前的國民營養問題-以臺大為例的飲食營養狀況檢討/ 臺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兼台大衛生保健及醫療中心主任 黃國晉摘要

1.男性大學及研究生過重與肥胖問題甚於體重不足,而女生則是有嚴重的體重不足,此可能與攝取熱量有關(男生熱量攝取較建議量多,女生則熱量攝取較建議量較少)。

2.隨著年齡增長,成人與老人的肥胖與過重之盛行率明顯增加,女性更為明顯,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臟病、脂肪肝及部分癌症等有關,也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越早介入越好,學生時期是重要的關鍵期。

3.國人不分年齡纖維質攝取明顯不足,現代文明病如大腸癌、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與纖維攝食不足有關。

4.代謝症候群是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此症已悄悄地影響大學新生的健康,飲食控制、運動與體重控制等是對抗代謝症候群的不二法門。

國家的活力來自國民有良好的營養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院長陳保基教授

國民的營養狀況可以反映國家的活力,台灣近十年來生活富裕,但是國民飲食營養知識的提升,遠遜於相同國民所得的國家,原因是我們並不重視國民營養教育;民眾營養知識的取得是從媒體,口耳相傳,片段而不完整,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造成國人飲食營養的偏差;體重過重、過輕,減肥不當等情事,嚴重影響國人健康,如果能從基本上落實營養教育,應該可以節省部分全民健保的支出。

到底要如何加強國民正確的營養觀念?

首先要先重視營養專業,吃東西人人都會,但是如何吃出健康,是一門專業學門,但是政府,教育機構、產業界都不太重視營養學,及營養從業人員,營養研究和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資源,例如在全國公立學校裏,沒有營養學系的設立,這在世界先進國家是不可思議的。

經醫事人員高考獲得營養師的地位也不受重視,政府單位職缺少,薪俸與一般公務人員一樣,並非醫事人員應有的待遇,國人如何能得到營養師的照顧?因此產官學界應該更重視營養學,台大應該要帶頭,由開設授予學位的營養學程開始,應成立營養學系及研究團隊。培育營養專業人才服務國人營造一個國人可以吃得很合乎營養的環境。

其次農業相關機構,除生產安全健康的農產品外,應該以營養專業的觀點來促銷國產農產品,教導國人正確的飲食營養知識,而不是以辦嘉年華的方式,來解決國產農產品的銷售問題,美國農業部對促銷他們農產品的方式,非常值得學習。

食品科技研究所 孫璐西教授

國人十大死因中半數與飲食有關,因此培養國人正確的飲食觀,不僅可以降低國人的死亡率,亦能減少日趨惡化的健保赤字。

正確飲食觀的培養宜由教育著手,人們的飲食習慣自幼養成,因此強化國人的營養教育亦宜從幼年開始。建議政府重視幼兒園的營養教育及餐點營養均衡,可考慮列入幼兒園的評鑑。國小與國中的營養教育課程內容不足,也不受重視,教育部亦缺乏專責之督導單位,建議教育部成立專責單位推動國中與國小之營養教育與督導校園中飲食之販售。

國人外食人口日益增加,各大小供餐場所及餐盒供應廠商所提供的餐飲,能否提供國人健康均衡的飲食,對國人的健康影響甚鉅。建議政府相關單位要求業者(具一定規模者)對所販售之餐飲提供營養標示,包括熱量、蛋白質、脂質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等資訊。

檢討當前中小學教科書內容生化科技學系 林璧鳳教授

中小學的營養教育,在九年一貫的國民教育階段,編列在「健康與體育」的課程依年級層分三個階段。但以「人與食物」的主題出發,營養方面,國小一至三年級,有「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四至六年級有「了解不同的食物組成能提供均衡的飲食」,七至八年級有「設計、執行並評估個人的飲食內容」、需要特殊營養照顧的時期或疾病,並提出預防政策」。

知識:因此,低年級小學生了解食物的六大類、以及「少糖、少油、少鹽、多纖維」的概念,高年級小學生了解各類食物的重要性,均衡飲食與一天需要的份數,以及缺乏所引起的健康問題。國中生進一步了解六大類食物提供的營養素,營養素與運動和健康方面的問題。總言之,中小學營養教育所提內容都在衛生署的每日飲食指南」與「國民飲食指標」範疇內。

建議:1.營養教育佔極少部份的時數,約一學年只有一單元,是否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在生活上確實落實,值得檢討。2.應補充近年來國民營養調查的相關資料,使了解目前國人的飲食形態,將來可能造成的健康問題,加強印象。3.為避免青少年不當減肥或偏好高熱量食物導致肥胖所引起的健康問題,建議加食物卡路里的觀念。4.每所學校有營養師,專門負責全校的營養教育與諮詢,及營養午餐之調配或監督。

台灣當前的國民營養問題與對策建議臺灣大學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 蕭寧馨教授

一、國人營養不足但無法自知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自1993年到2002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收集了具有國人代表性的膳食攝取與血液體檢資料,證實台灣民眾從小學生到老年人有多種保護性的維生素與礦物質營養素,諸如B1、B2、B6、葉酸、B12、鉀、鈣、鎂等攝取不足或營養欠缺;國人的飲食品質以中老年優於青少年,許多人蔬菜、水果、乳品、全榖類的攝取量都偏低,飲食營養狀況未達到保障健康的水準,但是個人並不自知。這些營養素是否充足與慢性疾病的風險密切相關,若不加以改善,必然加重社會與家庭的醫療負擔。國民營養調查發掘了問題,國人應如何改善營養?是個人的責任?還是政府的責任?

二、政府未將營養改善列入2010衛生指標:日本政府為21世紀的健康改進訂有「Healthy Japan 21」,其首項就是「營養與膳食」,分別就營養攝取、行為改變、環境營造三方面,分別就14子項訂定改進目標。反觀衛生署「台灣地區2010衛生指標」中沒有把改善營養不足列為指標,只作為脂肪攝取與肥胖控制的附屬措施,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三、政府應營造有利環境以協助個人學習營養管理技能東京市政府提出的策略是「Individuals Control Their Health, Society Supports Them」,換句話說,均衡飲食是個概念,實踐的技能並非生而知之,乃是習而得知,並且隨著科技知識的進步而不斷修正,不是一成不變。針對國人營養健康,應由個人負起飲食營養管理的責任,而由政府提供科學實證之飲食原則,並且打造有利營養管理的大環境,以協助個人達成目標。

目前台灣國民飲食原則的訂定主要由衛生署負責,但並沒有幫助民眾自主學習的有效策略,常用的宣導教育方式都是宣講知識觀念,並非飲食營養技能之培養和練習。此外,台灣欠缺內容有系統而正確的營養教育資訊網頁,營養知識都是分散在以醫療保健為訴求的健康網,或是行銷產品的健康食品網,以致於營養知識有斷章取義、分散化、矛盾化的現象。民眾的營養知識龐雜,卻無助於生活應用。

推行營養教育的困難是欠缺人力來進行完整且持續的教導,但是運用網路資訊科技,已經可以完全克服這項困難。美國農部設置的MyPyramid 網頁即為實例,具備非常強大功能,可做線上「飲食評估」及「運動評估」,在「飲食評估」方面,民眾可以從龐大的資料庫中選出一天中所攝取的食物,分析所攝取的食物是否合乎2005年每日飲食指南?是否合乎「The MyPyramid」飲食建議?所攝取食物中的營養素的含量都可一一算出。飲食營養是基本人權,個人的營養管理是國民的基本生活技能,所以該網頁完全免費提供民眾隨時自主管飲食營養,不受時空限制。這種非營利性的投資應由政府負責,以快速提升國民的營養管理技能。借用衛生署長的行動格言,這是「今天不做,明天後悔」的任務。

四、政府應該明定國民營養與生活改善法,作為落實疾病初段預防之依據「國家癌症防治五年計畫」中說明「國際已有共識改變重醫療、輕預防。」,又說「癌症初段預防至少可以減少30%的癌症個案。」可見初段預防的強大效應。初段預防的兩大策略就是健康生活型態與健康飲食。有法令依據才有效用資源與人力,永續經營以長期保障國人健康。目前國小學童有無法負擔營養午餐之困境,就是欠缺法令保障的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