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玉山杜鵑-記臺灣大學「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成立

六月份在台灣的最高峰玉山上正是玉山杜鵑迎著初夏煦陽綻開美麗花朵的時節。在此同時,山下有台灣最高學府與杜鵑花城之稱的臺灣大學正式成立了「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以玉山杜鵑為題,是願以玉山杜鵑不畏艱難,勇於向大自然挑戰,並在最高的山巔綻開美麗花朵的精神與臺大同仁共勉。

回顧系統生物學研究的開創過程,實源自1990年代開始的人類基因體計畫。這個計畫是科學界試圖解開生命科學奧秘的一個劃時代工程。先後歷經十餘年的努力,克服無數的困難後,科學界終於在2003年完成了人類及多種模式生物的基因體解碼,從此開啟了生命科學全面及系統化的探索,並正式將生命科學研究推入了系統生物學的時代。系統生物學與傳統的實驗生物學間最大的不同是導入系統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以分析基因與蛋白質相互間的關連網路及交互作用機制,同時運用計算生物學與生物資訊學的理論與方法建立定量描述並能精準預測生物系統功能、表型及行為的模型。由於系統生物學是由基因體序列出發,透過解讀生命密碼,進而勾劃出完整的生命現象與機制,因此可能需要一個世紀或更長的時間方能達成終極目標,因而常將系統生物學稱為21世紀的生物學。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系主任Guttag教授認為:「在21世紀,生物學的發展對工程科學的影響將有如物理學及化學在20世紀的角色」。

體認到上述發展趨勢,臺灣大學的同仁自2002年開始即在高成炎教授的號召下,有計畫地投入「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領域。在當時教務長李嗣涔教授的支持與教育部「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劃」的經費補助下,設立了跨領域的「生物資訊」學程。之後,許多相關學院與系所亦積極延攬相關師資,並鼓勵現有師資投入。經多年努力,至今全校各系所單位所開授的生物資訊學相關課程超過20門合計超過60學分。同時,由於國際上科學界對系統生物學的主要內涵亦有愈來愈明確的定義,因此在蔣丙煌教務長的支持下於2006年2月開始,將原先「生物資訊學程」重組為「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程」。

除了學程的設立外,臺灣大學的行政高層亦充分體認到系統生物學研究的劃時代意義。在2004下半年,時任教務長的陳泰然教授召集了3次座談會,討論「生物資訊學」與「生物統計學」在臺大的發展策略。到了2005年  12月,研究發展委員會陳基旺主委進一步召開座談會,討論「系統生物學」在臺大的未來發展。這幾次的座談會凝結了臺大同仁的高度共識,並進一步促成在2006年2月8日向李嗣涔校長及行政高層主管報告系統生物學在全世界的發展現況與臺大應有的因應策略。之後,陳泰然副校長立即邀請林曜松院長籌劃成立「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事宜。經過幾個星期與陳保基院長及數位同仁的密集研商與策劃後,設立「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的提案終於在3月14日於行政高層主管以及多位相關院長的積極支持下獲得「行政會議」通過。

「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的規劃就如同哈佛大學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Kirschner教授所強調:「為了達成整合遺傳學以及分子生物學之發展目標,對師資及學生背景之要求是以跨領域之人才為優先考量,聘請來自生物學、物理學、數學、化學、電腦科學、工程學以及醫學跨領域的人才。新研究所也合聘了醫學院、理學院、基因體研究及癌症研究機構之教授」。由於臺灣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在生命醫學與生物科技領域計有醫學院、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生命科學院等4個學院,理工領域則有理學院,工學院,電機資訊學院等3個學院。科系完整,陣容堅強,具備發展系統生物學的優越條件。同時更由於系統生物學的研究在全世界尚處於起步階段,臺灣大學若在現階段即積極投入,將有絕佳的機會在這個最尖端的科學領域建立世界級的地位。這樣的願景就如同玉山杜鵑,總是在最高的山巔綻開出美麗的花朵。~)

最後,我們必須向林曜松院長、高成炎教授、謝豐舟教授、及阮雪芬教授致上最高的敬意與感謝。若沒有他們的遠見與積極推動,就不會在今年玉山杜鵑盛開的時節有今天的成立典禮。同時,也必須特別感謝「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林長平主任的全力配合以及許多來自不同學院及系所同仁的無私奉獻。

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主任 歐陽彥正 記於中華民國9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