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合作相關事宜座談會紀錄

時間:95年12月29日(星期五)上午9時地點:臺灣大學校總區第4會議室(第2行政大樓5樓)

出席:李校長嗣涔、陳副校長泰然、包副校長宗和、蔣教務長丙煌、陳主委基旺、葉院長國良、羅院長清華、趙院長永茂、陳院長定信、葛院長煥彰、陳院長保基、貝院長蘇章、蔡院長明誠(王教授泰升代)、羅院長竹芳、嚴主任震東、歐陽主任彥正(以上為臺灣大學代表)

翁院長啟惠、劉副院長翠溶、劉副院長兆漢、王副院長惠鈞、唐執行秘書堂、甘副執行秘書魯生、彭副執行秘書信坤、魏副處長良才、吳主任世雄、周簡任秘書淑慧、吳秘書美智、楊主任彩霞、賀秀蕙小姐(以上為中央研究院代表)

列席:蔡秘書素女、張秘書小珍、盧秘書曼珍、許秘書峰治、陳秘書美燕主席:臺灣大學李校長嗣涔   中央研究院翁院長啟惠記錄:張小珍 郭碧玉

壹、主席致詞:一、臺灣大學李校長嗣涔致詞:(一)臺大與中研院合作歷史悠久,主要呈現在三方面:一為老師及研究員的合聘;二為中研院部分研究所與臺大合作共建基地,如生化科學研究所、原分所、正在興建的天文數學大樓,未來將有更多機會;三為國際研究生學程,目前有3個學程正在進行。

(二)中研院與臺大有許多類似角色:一為位置接近;二為雙方角色相近,中研院為全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臺大則為全國最大、最好的大學,有很多可互相發揮所長之處。

(三)藉由今日會議,就以下提案交換意見,檢視未來合作方向,在新的領域上共同攜手,向前邁進,以雙方強項合作,期快速爭取世界領先地位。

二、中央研究院翁院長啟惠致詞:(一)今日主要在於檢視過去的合作情形及未來的合作方式,期找出可合作領域及合作模式以創造雙贏局面,並找出共同興趣往前走。(二)過去的合作多為個別性作法,因此無法明確了解中研院有那些研究員、哪些科目與臺大合作,應透過會議仔細檢視,謀取雙方最大好處。(三)雙方合作應從教育與研究角度著眼,只要對教育有所助益,雙方就應攜手合作。(四)中研院方面,中研院係由劉兆漢副院長負責規劃與國內外之合作,請劉兆漢副院長先予說明。三、中央研究院劉兆漢副院長說明:(一)臺灣學術界要在世界上爭一席之地,透過中研院與臺大合作,有達成的實力,但應找出合作模式及方法。(二)希在研究為主的合作上盡快將目前的合作方式作更具體、更實際之整合,找出可真正發展之方向,以雙方都能同意的方式將之實質化、具體化,包括合聘、互相支援及進行合作計畫,並應討論出具體的合作細節,期雙方的研究資源能有效交流。(三)目前中研院與臺大系所有多個研究計畫在進行,應整合為之,期未來能一起辦理學位學程,朝培養跨領域學程專門人才方向進行,以跳脫現在以系所為合作對象的模式,亦可解決現有瓶頸。貳、臺灣大學研究發展委員會陳主委基旺簡報。(略)與會人員意見彙整:一、對世界百大之評比,因上海交大及英國泰晤士報之指標各有偏頗,兼之國情有異,中研院已規劃進行國內之自我評比,屆時將公布提供參考。二、臺大所設6大校級中心,中研院亦已設立者,應善加利用,以強化臺大實力。三、臺大與中研院各有強項,未來規劃路線亦同,應找出對方所長補己之短,透過合作機制以達雙贏境地。四、有關動物中心,國科會已規劃建於竹北生醫園區,因大型動物中心維持不易,但有其必要性,若竹北可成立,對支援北部生醫研究有所助益。五、奈米亦為中研院未來擬發展項目,分子生物科學對生物系統在分子層次的了解,中研院首屈一指,臺大在結構生物學起步較慢,如能透過合作機制趕上來,對雙方均有好處。參、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歷年合作經驗回顧:一、合聘研究及教學人員。二、合作辦理國際研究生學程。三、校園內合作所設立之研究所。肆、討論事項:一、有關臺灣大學(以下簡稱本校)與中央研究院於臺大校園合作設立應用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應科中心)乙案,其未來合作方式為何,提請 討論。說明:(一)本校理學院與中央研究院共同設立應用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乙案,業歷經3次會議,協商經費、新建物規劃、空間分配等事宜。(二)本案未來應如何進行,請 討論。與會人員意見彙整:(一)臺大理學院與中研院合作密切,基於過去合作基礎與表現,應進一步在醉月湖畔自然科學園區加強。(二)有關中研院在臺大合建大樓設立應科中心乙案,已規劃在思亮館A棟的4樓基地,改建為14層樓,空間雙方各半,距離拉近,有助於建構醉月湖畔基礎科學人才中心。待天文數學館完成後,再加入應科中心、原分所等,醉月湖畔將成為臺灣基礎科學彙集處,形成醉月湖畔自然科學園區。(三)醉月湖畔自然科學園區是極好的規劃,天文所為世界頂尖,與臺大合作甚有意義,化學科學亦然,原分所未來亦有成為頂尖的潛力。(四)中研院應科中心目前無建物,其研究方向包含光電、材料、奈米、力學等,中研院曾與臺大、清大、交大有所接觸。惟臺大所提列經費高達7億,相較於清大所提出之以2億經費興建8層建物、並允諾提供宿舍,清大條件對中研院似較能接受,且光電、材料在新竹較有發展空間,未來之規劃可再討論。(五)應科中心近年所網羅人才,在力學方面多與臺大醫院有關,亦由應用力學所網羅人員,與臺大相關甚深。其次,臺大奈米中心為跨院中心,與原分所多有合作,凝態中心亦在醉月湖畔,對應科中心未來發展及走向而言,建立在臺大似更有發揮空間。主席裁示: (一)方向及目標清楚,應更努力在奈米與醫學方面爭取與中研院合作。(二)有關中研院應科中心,請理學院提出更好規劃爭取設於臺大,以強化雙方之合作,共同建構醉月湖畔自然科學園區。二、有關本校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與中央研究院未來合作方式,提請 討論。說明:(一)為整合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之相關研究,本校於94年10月8日正式成立「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由相關領域人員共同參與研究,目前由嚴震東教授擔任該中心主任。(二)中央研究院素為國內生命科學之研究重鎮,本校在相關領域亦有傑出表現,未來應如何合作,以發揮相乘效果,請 討論。與會人員意見彙整:(一)與會人員均認為神經生物認知科學為跨領域整合之重要題材,若臺灣要進行這項研究,中研院與臺大合作可有很大進展,並認為跨領域的學位學程確為立即可合作的規劃方向。(二)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與自然科學、生命科學與社會科學均有關聯,為跨領域的典型表現,但若參與人數不夠多,恐走入偏差的道路而不自覺,應多羅致人才加入,並思考應如何進行,才能與世界競爭。主席裁示:(一)雙方合作第一步為規劃學程,應邀請中研院參與討論。(二)請中研院人員對規劃未來方向提供意見,待時機成熟則成立中心或建置建物。三、有關本校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與中央研究院未來合作方式,提請 討論。說明:(一)人類基因體解碼計畫於2003年完成,為生物醫學與生物科技研究開啟了全新世代。為因應此國際趨勢及日益增加的各種遺傳、基因及調控網路之資料,計算生物學成為21世紀生物醫學與生物科技發展上的重要關鍵角色。爰此,本校於95年6月正式成立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整合相關領域,共同研究。(二)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於95年12月初與中央研究院合組跨領域、跨院校之研究團隊,並向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提出計畫,雙方合作前景良好,未來應如何延續,請 討論。與會人員意見彙整:(一)在生物資訊方面,中研院有統計所及資訊所,有良好合作基礎,可再延續,但系統生物方面,則為較新領域,未來走向應妥予規劃。(二)中研院有生物資訊學國際研究生學程,臺大有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程,未來的合作,學位學程為良好合作方向。(三)臺大已找出神經科學及系統生物學的進行方向,進展腳步很快,如能加入生醫及生命科學領域,把握生物系統間的關聯,未來對生醫將極有助益。(四)應積極邀請李文雄院士及賀端華院士回國,參與相關研究。主席裁示:(一)中研院與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的合作計畫已提出,是良好進展,惟對人才的培育,應再加強規劃,究係要普通學程或學位學程,請再考量。(二)本中心應繼續進行,惟未來應注意方向問題,不能只重視計算。四、本校與中央研究院合聘研究與教學人員之進行方式,提請 討論。說明:(一)本校近年來與中央研究院合聘諸多優秀研究及教學人員,各該人員在其研究及教學範疇均有優異表現,可謂良好之合作模式。(二)對旨揭合聘模式未來應如何延續及是否可考量共同聘請經費分擔模式延攬頂尖人才,請 討論。與會人員意見彙整:(一)對合聘研究與教學人員,與會人員均持肯定態度,惟對所提供資源、合聘人員可享權利及應盡義務等事項,應有更明確規範,部分限制則建議放寬。(二)合聘教師部分可加強,臺大受中研院合聘教授僅30餘位,可再增加,至如何找出可合聘教授,中研院及臺大均可主動提出名單,再予檢視,找出合適人員來合聘。(三)臺大與中研院均屬國家頂尖研究系統,人員會相互流動,若人員流動,應即成為雙方之合聘教授,為目前立即可為之事。(四)合聘人員於發表論文時,若使用雙方資源,應即呈現兩個單位之名,使於計算論文篇數時有公允之計算基準。(五)建議臺大各研究中心能有外聘研究員制度,如此在與中研院合作過程能更彈性,更能達到實質的合作。主席裁示:(一)雙方合聘相關問題,刻由中研院劉兆漢副院長與臺大陳泰然副校長研議中,請將今日與會人員意見納入參考:一為增加合聘人員問題,可主動提出名單供對方選擇;一為合聘是否採經費分擔,可再討論細節。(二)未來天文數學大樓落成、中研院數學所遷入後,相關研究人員是否可於數學系所兼任授課,以減輕數學系教學負擔,請中研院考量。五、有關本校與中央研究院其他合作事宜,提請 討論。說明:(一)中央研究院為國內研究單位之翹楚,本校則為高等教育校院首屈一指之綜合大學,均有舉足輕重地位,在諸多領域已有合作經驗,並有卓越研究成果。(二)是否考量共同開辦學位學程?(三)有關雙方重點領域合作事宜未來應如何延續及進行,請 討論。與會人員意見彙整:(一)有關中研院與臺大生命科學院、生農學院未來合作方向,建議由生物多樣性中心及農業生物領域共同規劃競爭型計畫,向經建會爭取參與相關之策略規劃,並建請中研院王惠鈞副院長及臺大蔣丙煌教務長共同邀請相關人員積極規劃。(二)學程確為良好規劃,應由中研院與臺大共同向教育部爭取名額或重新檢視名額的分配,期在不瓜分原有資源前提下,雙方共同投入。(三)學程部分因常為多個單位合作,致相關規定難以適從,應妥予規劃,有統一之作業模式,期減輕學生壓力。(四)雙方之合作,可透過共同申請研究計畫為之,此外,透過校級或院級等中心之合作亦是可考量之處。(五)在選舉院士分組部分,建請中研院考量將工程部分自數理組另行分出,以選出工程方面院士,增強工程方面相關研究能量。主席裁示:(一)大學法中學位學程即為解決學生跨校、系、跨領域修習課程而設計,正適於與中研院合作進行,且因其不占教師名額,未來確應朝此方向進行,請蔣教務長再予考量。(二)有關臺大生農學院、生科院及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農生中心之具體合作事宜,請中研院王惠鈞副院長費心規劃,生態湖畔生物醫農科學園區亦為良好規劃,可繼續進行。伍、臨時動議。(無)陸、散會。(中午12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