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關懷社會

---臺灣大學96年度研究成果發表會系列高惡性胃淋巴癌不用化療?我國抗生素治療研究成果領先國際

96年度研究成果發表會系列於2月12日在福華國際文教會館14樓舉行。李嗣涔校長、陳定信院長以及鄭安理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多人均出席並發表研究成果。鄭安理教授指出,國人聞癌色變,化學治療和切除器官的副作用令人恐懼。是否在某些特殊腫瘤有其它替代方式? 研究發現有相當比率罹患高惡性胃淋巴癌的病人可以僅僅口服兩週抗生素治癒,免除一般長達半年化學治療的折磨。這項領先國際的醫療福音是由臺大與國衛院之研究團隊共同合作發現。

鄭教授表示,對於低惡性胃部淋巴癌(特稱為黏膜組織相關性淋巴組織淋巴癌(MALToma),若與幽門螺旋桿菌相關,傳統上早已發現可採用抗生素療法。但對於高惡性胃淋巴癌,仍以全身性化療治療為主。

臺大醫院與國衛院之研究團隊,近兩年則證實早期之高惡性胃淋巴瘤,仍有將近50-70%可使用抗生素療法治癒。該項新的治療,腫瘤復發率極低,且對病人之傷害極少,對罹患該疾病之病人是一大福音。估計,臺灣罹患該疾病的人數每年約有100-150名。若病理及臨床分期診斷正確,抗生素的療法,一般內科醫師即可執行。

這位專長腫瘤研究的教授進一步說明:該治療的基本原理,一方面是延續已知幽門內螺旋桿菌造成胃低惡性MALToma之觀念。但在醫學上的創新,則是發現高惡性胃淋巴瘤,不論有無MALToma之存在,仍與幽門螺旋桿菌息息相關,因此,也可以延用抗生素療法,殺死幽門螺旋桿菌,即可治癒。

同時,此項醫療技術還包括可以預測不同病人使用抗生素的療效差異,有助於個人化醫療的實現。因為,研究團隊已發明多項可以預測抗生素療效之生物標記。這些生物標記在一般病理標本上即可證實使用抗生素的療效成果,簡單易行,因此,能夠為病人量身打造適合的療法,符合個人化醫療之新近醫療趨勢。~)

事實上,採用抗生素療法的病人,腫瘤痊癒時間自2週至2年不等。為了避免一部份病人因等待太久造成的焦慮,目前研究團隊正加緊研發可預測痊癒時間長短的因素。

該系列相關研究,已在近三年內分別刊登在國際上腫瘤學及血液學最頂尖之學術期刊,如J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J Clinical Oncology, 及Blood等,對於治療胃淋巴癌的醫療研究發展,在國際上具有領先的地位和貢獻。鄭教授指出,此項研究成果,是臺大與國衛院研究團隊的合作成果。該研究團隊最近獲得國科會生物處之支助,擴大整合了腫瘤學,病理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及基因體學之專家,包括臺大腫瘤科鄭安理醫師、郭頌鑫醫師、葉坤輝醫師、葉培彥博士、國衛院陳立宗醫師、詹宗晃醫師,臺大內科林肇堂醫師,吳明賢醫師,王秀伯醫師,臺大病理科林中梧醫師,臺大免疫所許秉寧醫師,及臺大微生物研究所董馨連博士,試圖進一步釐清與胃淋巴癌緩解相關之免疫基因多型性及生物機制。預期將可進一步提昇學術之內涵,並促成更個人化之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