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思歷程~單國璽

2006年10月20日主持人:包宗和副校長

一、一個小故事

請容許我先講一個小故事,這故事和我今天所講的主題有密切的關係。故事發生在一九七六年六月中旬,當時我是徐匯中學的校長,去聖心女中參加畢業典禮。徐匯中學和聖心女中都是教會學校,並且距離很近。兩校有重大慶典時,都會彼此支援。聖心女中的畢業典禮是上午九點整開始,八時半我就到場,以便協助招待貴賓。貴賓報到之後都被邀坐在大禮堂的禮台上。九點前三分,蔣經國院長夫婦偕長媳蔣孝文的太太進入了禮堂,在後方尋座位,但後方座位早被先來的人佔用一空。

這時聖心女中的校長在台上正和剛到的貴賓談話,沒有理會蔣院長的到來,我便提醒他快下去招待蔣院長暨家屬。校長一下台,教育局、救國團的官員、民意代表等貴賓也都紛紛溜下台去了。校長極力邀請蔣經國上台坐貴賓席位,但遭到堅拒。台下只有前排還有幾個空位,蔣經國沒有選擇的餘地,只好和家屬都坐在前排。典禮開始的時候在主席台上只剩下校長及一位美國老修女和我三人。校長致詞後,邀請蔣經國上台致詞,但他堅決不要講話,原來他是以普通家長身分來參加他孫女蔣友梅的初中畢業典禮,不願以貴賓身分講話。最後校長請我講幾句話。我想:既然貴賓都溜走了,也不該讓畢業典禮草草結束,便用「犧牲享受,享受犧牲」這兩句話勉勵畢業同學,大約講了二十分鐘。大意是說:「各位畢業同學,在你們離開母校之後,如果你們慢慢地忘掉了在校時所學的物理、化學以及數學等方程式,然而能牢記老師們,特別是修女們對你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並效法她們那種「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精神以待人接物,你們就沒有白白地做過在聖心女中的學生。」

然後我給畢業生解釋了「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意義。我以修女們為實例:「她們白天作你們的老師,晚上作你們的舍監,一天廿四小時關懷照顧你們。她們犧牲了自己的家庭,學校就是她們的家庭。她們沒有自己的子女,你們就是她們的子女。她們沒有自己的享受,陪伴你們並為你們服務就是她們的享受。她們不計較自己的成就,你們的成就是她們的成就。真正的愛是付出,而不是佔有,是犧牲自己,成全別人。愛到極點,就是無條件地奉獻犧牲自己,甚至不顧犧牲自己的性命,讓人享受自己犧牲的成果。」

「至於『享受犧牲』,就是自己看到別人因自己的犧牲而獲益,所感受到的內心的安慰與喜樂,例如父母看到茹苦含辛教養的子女成器成才,有卓越的成就,就感到無上的欣慰。」我繼續向畢業生說:「教導、關懷、愛護你們的修女及師長們看到你們品德出眾、學有專長、事業有成,也會有莫大的欣慰,這就是她們付出犧牲」後所有的享受。在徐匯中學畢業刊中,我常用「犧牲享受,享受犧牲」這兩句話贈與畢業學生,現在我也將這兩句話贈送給你們,並希望你們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這兩句話的精神。這樣我們的社會精神價值才會提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會更溫暖更融洽,國家民族的素質才會提昇,社會正義及國際和平才會實現。」

在我演講時,蔣經國坐在我的正前方,兩眼一直在盯著我,非常專注。數日之後,他在立法院講話時,就用「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為題勉勵立法委員。從此以後,無論在國民黨中央黨部、軍中、政府機構、救國團以及許多其他的場合中,他都喜歡用這兩句話訓勉聽眾。不久之後,在台、澎、金、馬各地,都可以看到用這兩句話所寫的大型標語。

其實,這兩句話不應該流於口號或標語,而該當用每日生活將它實踐出來。我用了八十多年的功夫,纔真正了解了這兩句話的精神,並把它生活出來。這兩句話的精神在我的一生中是連貫一致的,但表達的方式和專注的對象卻隨著時代的轉變及環境需要的不同,也有不同的階段,今分述於下。

二、人生思惟的播種

我的母親對窮人常有一顆同情憐憫的心,在我幼小的時候,可能是為教育我,她常讓我將銅元及食物送給乞丐。但當時我只覺得好玩,並覺得自己作了一件好事,內心也感到快慰。這樣便在我幼稚的心田中播下了「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人生思惟種子。

讀小學時,有一年的暑假中在半夜裡被鄰居大聲喊痛的聲音驚醒。原來一位五十多歲體格非常強壯的堂伯喊叫說他肚痛難忍。當時村中沒有醫生,他喊叫了三天三夜便去世了。後來反省,他可能是得了急性盲腸炎。但當時正值中日戰爭,缺乏醫生,無人能救他。那時我希望長大之後要作醫生,以便能照顧醫治偏遠地區的病人。這大約就是「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種子吧!

在我讀中學的時候,華北大平原遭受了連續三年的大旱災。那時正值中日戰爭的兵荒馬亂中,在我的故鄉就有四股不同的武裝勢力:日軍及其傀儡皇協軍住在城市及鐵、公路沿線;國軍及共軍的游擊隊;此外還有一些游兵散勇和盜匪乘火打劫。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本已甚貧乏的農民,除了戰禍兵災之外,又遇到百年罕見的大旱災,便大量外出逃荒,真正到了十室九空,哀鴻遍野的慘狀。在路上常可以看到奄奄一息的老弱殘疾者倒臥在地,連呼救的聲音都無力發出。許多難民就這樣死去,屍體也無人掩埋,任憑野狗吞噬。

上述的慘狀使我非常震驚感傷,從此常在思索如何才能徹底解決農民的飢荒問題。華北常見的災害就是黃河氾濫以及乾旱不雨。為這個緣故,我想研究水利工程,把華北劃分成一些區域,挖掘河川與湖泊,將黃河的水引往各地,以利旱時灌溉,澇時調節黃河洪峰,不至氾濫成災。中日戰爭及國共戰爭使我這個夢無法實現。但在中共政權逐漸穩定之後,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現在已實現了我青年時期的夢想。

三、人生思惟的萌芽

中學畢業是生涯規劃的關鍵時刻。年幼時雖然我曾經想當醫師,青年時反想當水利工程師,但在中學畢業時最吸引我的還是徹底犧牲自己,完全奉獻自己為他人服務之神父的生活。中日戰爭時我親眼看到我小學的老師匈牙利籍的隆其化神父,為了保護逃難到天主教會庭院內的三千多名婦女小孩,勇敢地站在大門口,伸開雙臂,不顧日本軍人之刺刀的威脅,阻止日本士兵進入傷害婦女兒童。他捨命保護難民的大無畏勇氣,懾服了日本兵的蠻橫兇暴,終於保全了逃入教堂內的婦孺難民。在連年乾旱飢荒的時候,我也看到隆神父將自己的一份粗糧用刀切成數份,和飢民分食。在盜匪猖獗的偏遠地區,隆神父不顧自身的安危,隻身帶著藥箱去照顧生病的人,歸途中被盜匪剝去了禦寒的衣褲,在冰天雪地的嚴冬中,只穿著單薄的內衣,狼狽不堪地返回城內住處,他捨己為人服務的精神,對於我的人生思惟發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那時我在想:當醫師和作水利工程師,有許多人可以作得到,但要當一位徹底犧牲完全奉獻一生為他人服務的神父,不是每個人都能作得到的。同時我也在想:當了神父之後,我可以用教育、輔導、宗教精神鼓勵優秀青年去讀醫學、去研究水利工程,以達成我未曾圓的夢,以實現我未能完成的任務。事實證明:在我的學生及教友們中,出了許多優秀的醫生,到偏遠地區為窮人服務;也出了許多優秀的工程師,他們的成就遠超過我個人的理想。

經過中日戰爭以及國共內戰的慘痛經驗,我也體會到:解救人們形體的疾病、飢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解救人們心靈的痛苦,提昇人類的精神生活,發揚倫理道德的精神,培育人們的宗教情操,輔導人們實踐「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進而「愛人如己」,培養博愛慈悲的心懷,推行社會正義,進而實行「犧牲享受,享受犧牲」以「我為人人」的服務精神,這樣才能消弭戰爭促進和平。

在經過長期的慎思、反省、分辦、認清了人生的意義之後,在一九四六年八月十六日便毅然辭別父母,去當時的北平加入了被人公認之天主教會中最嚴格的耶穌會。在耶穌會內經過初學、文學、哲學、神學、靈修學等各階段的培育,加上實習,前後約二十年,比作醫師所受的培育時間還要長許多年。今年是我入耶穌會一甲子,但卻用了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接受培育。

幼小時父母要我特別做些關懷愛護窮人的小小行動,稍長看到神父對人服務犧牲的榜樣,加入耶穌會後,從人的本性、社會性、靈性等各層面深深地反省、探討人生的意義以及耶穌基督捨己為人被釘死十字架上的意義,使我對人生的思惟用「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簡單地表達出來。這個思惟漸漸地整合了我的理智、意志、感情、心理、精神、宗教信仰、待人接物以及日常生活。這個思惟在我內漸漸茁壯,長成了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

四、人生思惟的開花結果

經過耶穌會多年的栽培,我的人生思惟這棵樹已到了開花結果的時期。按照慣例,受過專業培育的耶穌會士,終其一生大都從事他的專業,例如教授語言、文學、社會學、自然科學、哲學、神學、聖經學等學術性的工作,或以實際行動從事教育、文化、社會、醫療、慈善、救濟、大眾傳播、行政管理、牧靈福傳等事業。我所接受的專業培育是陶成耶穌會的初學修士,協助他們了解耶穌會的基本精神、認識耶穌會的法規制度和使命,並以身作則地帶領他們遵照這種精神、法規、制度以及使命去度日常生活。這樣的專業工作,我一共從事了八年。

八年之後,耶穌會派遣我去徐匯中學作校長,在校長任內,有許多向學生講話的機會。我多次用我對人生的思惟「犧牲享受,享受犧牲」這兩句話勉勵同學。然後我被派遣去台北光啟社作社長,我也努力將「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精神注入到大眾媒體節目中去,以影響社會人心。一九七九年教宗徵召我去花蓮地區作主教,我便本著「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人生思惟,去當時交通不便物資缺乏的後山為原住民服務。十一年之後,教宗調派我去高屏地區作主教,為高屏地區民眾服務,一直到今年(2006年)元月五日退休。一九九八年二月教宗任命我為樞機主教,以襄助他治理普世教會。最後這個職位是終身的,要終生襄助教宗為普世教會及整個人類服務。

上述那些職位與工作,有些是我所喜愛的,有些不太適合我的性格及喜好;有些是屬於我的專業及特長,有些不是我的本行。不論是否我的專業及喜好的工作和職位,我都將其視為為他人犧牲服務的機會,以我的人生思惟全力以赴,努力盡量將委托給我的職務做得盡善盡美。我所喜好的和專業性的,當然做起來,覺得得心應手,事半功倍。非我的專業及非我所喜愛的工作與職務,做起來倍感吃力,但我也會加倍努力,並認真學習,最後,都能夠勝任愉快。

「犧牲享受,享受犧牲」這兩句話能成為整合我的理性、思想、意願、情感、人格、職務、使命以及日常生活的一種力量,主要的原因是建基在我的宗教信仰上。我對耶穌基督為救贖人類甘願犧牲自己死在十字架上的信仰,賦給了這兩話宗教的深奧意義、崇高的目標、犧牲與服務他人的動機以及付諸行動的決心及活力。「犧牲享受」的崇高意義由耶穌代人贖罪,犧牲奉獻自己,慘死在十字架上已表露無遺。「享受犧牲」的宗教意義是人藉著耶穌的自我犧牲,而能享受到從罪惡奴役之下解救出來的喜悅,並能分享基督永恆生命的快樂。

結論

主辦單位原來給我指定的講題是「我的學思歷程」,但我認為自己並不是自成一家的學者,沒有獨創的學思。為這個緣故,我將講題?微修改成為「我的人生思惟歷程」,這樣一方面可以避開「學思」的學術性,另一方面使我的講題更能生活化。雖然我的講題也能夠從人生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宗教學等學術方面去解釋發揮,但是我還是願意以親身經驗的小故事做說明。對於「我的人生思惟」之結論:「犧牲享受,享受犧牲」,雖然沒有從學術的各層面做深入探討寫成專書,但我用每日生活將它具體地生活出來了,也證實了它可以使人度一個有意義、有目標、有動機、有活力、有價值、有成就、有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