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1 | 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3年12月21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第2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
主席:陳校長文章 紀錄:陳雅薰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2人,實到141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22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2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95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6分,開始開會。首先報告學校過去四年的工作總結(簡報檔如11312F1)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辦理校慶慶祝大會
113年11月15日上午於校總區綜合體育館舉行創校96年校慶慶祝大會,會中頒授蔡明忠先生名譽博士學位並播放10月14日頒授Alain Aspect教授名譽博士學位典禮之紀錄影片,同時表揚10位傑出校友,分別為學術類:龔行健校友、郭宗杰校友、蔡宜芳校友;工商類:王秋雄校友、黃崇仁校友;社會服務類:黃明和校友、翁明顯校友、 張杏如校友;綜合類:曾元一校友、邱再興校友。大會中亦頒發「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予心理學系李冠郁同學、公共衛生學系黃映潔同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陳忠峻同學,以及團體獎「月月老酥」。
二、永續辦公室
(一)12月5日召開第九次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會上報告並追蹤本校各項碳中和措施之執行進度。
(二)11月15日辦理「2024國泰金控影響力投資校園論壇」,以影響力投資趨勢、工具與實際案例進行主題演講。
(三)本校榮獲113年國家永續發展獎,此獎項為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鼓勵全國各界投入永續發展,配合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所辦理。以ESG與SDGs目標為基礎,呈現本校近年永續發展重大事蹟及相關作為,以彰顯本校對國家永續發展的貢獻。
三、 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創新設計學院
1.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辦理「未來情境設計工作坊」,透過模擬未來情境來規劃所需技術與資源,使學生提前佈局應對未來的能力。學位學程入圍 2024 Don Norman Design Award 教育類決賽,於11月14日至15日出席此獎項美國高峰會,推廣並提升國際上能見度。
2. 探索學習計畫自110-1學期開始推動,113年度參與人數65人次,成長2.3倍,累計129人次,11個學院 22 位老師協助。2位探索學生探索故事被設計為給國中生的生涯探索教案,將探索精神向下延伸,打開國中生對學習想像。並與《少年報導者》合作辦理講座,擴散至家長、教師,探索學習打破框架,從高等教育往下紮根延伸到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12月10日辦理113-1學期探索學習分享會,鼓勵學生勇敢築夢,找回生命主體性學習自主權,113-2學期申請至12月21日截止。
(二)科會科研產業化平台計畫(原國際產學聯盟計畫,下稱ILO)
1.新創服務
為激勵創新創業與跨域或跨校合作,透過新創團隊互相合作交流,以完善本校產學合作及新創整體的生態體系,將研發成果或創新構想加值應用於產業與社會,特訂定本校「尋苗計畫經費補助辦法」,鼓勵團隊將創新發想進行初步驗證或開發雛形,以達成商化或創業所需佐證和指標,113年度擷取11隊執行。
2.鼓勵教師團隊參加「未來科技展」,獲獎技術可增加產業媒合及投資機會,並強化國際合作機會,平台共計20件獲得「未來科技獎」。
3.參與113年12月5日至8日2024 Healthcare Expo醫療科技展,與本校醫學院附設醫院、臺科大、長庚大學、明志科大共同展出,展出近30項醫療領域技術,囊括高階醫療醫材的開發與改良、AI/VR智慧醫療開發、新穎藥物/投藥研究等範疇。展期有團隊現場講座,使參觀者與研究團隊有更進一步的交流機會。
4.促進國際生來臺暨留臺計畫--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
國際生計畫乃與企業共同合作,促進國際人才循環與交流。由企業提供來臺學生就學期間之生活津貼及學校之行政作業費(每位10萬元),共同培育人才。114年度秋季班已協助取得16家企業之合作意向書,目前公告招生中。
四、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業務
舉辦2024 Taiwan-Vietnam Bilateral Symposium on Semiconductors,邀請來自Hano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ST)、VN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VNU-UET)及Phenikaa University的5位半導體領域專家蒞臨演講。此次並有臺科大越南籍學生特地參與,展現越南對半導體產業的高度關注。研討會不僅提升了臺大在越南學術界的知名度,更深化了跨國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五、國際政經學院業務
(一)7家合作企業113年配合款1.5億已全數入帳,刻正向教育部請領113年度第4季國發基金補助款
(二)11月13日召開本院第2次管理會,審議學院8個新訂法規,修正創新計畫書、114年經營規劃報告書,並通過產學評議會委員名單。11月21日召開本校監督會,審議國際政經學院組織規程,修正創新計畫書、114年經營規劃報告書,並備查本院20個新訂法規
(三)完成114學年度碩士班第一階甄試招生,政經碩士學位學程錄取14人,財金碩士學位學程錄取11人
(四)已與澳洲墨爾本大學簽訂雙聯學位,並與美國柏克萊大學、法國Science Po、日本九州大學議約中。另與英國倫敦大學 Queen Mary 學院討論合作內容。計畫邀請哈佛大學、MIT、柏克萊大學、芝加哥大學及重點合作學校之重量級學者,擔任國際諮詢委員。
(五)陸續邀得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來訪,Roger Myerson (Chicago)預計為114年6月、James Robinson (Chicago)預計為114年12月 、Eric S. Maskin (MIT) 及 Robert F. Engle III (NYU) 預計為114年底至115年。
六、半導體相關領域之留才攬才及教研空間改善
為延攬及鼓勵優秀人才投入廣義半導體之研究教學領域,以及提升半導體領域現有研究設備及教學環境,本校與台積電已簽訂「人才基金」及「教學研究基金」共二種捐贈契約,前者內容包括學術勵進青年講座、拔萃講座及拔萃學者、延攬及留住廣義半導體領域優秀人才彈性薪資等;後者包括校級半導體教學空間及實驗室空間之更新與改善等。
七、打造竹北校區為新科技創新創業及研發基地(Taiwan Tech Hub)
為因應次世代半導體、AI、智慧醫療等跨域前瞻科技研發、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國際產學合作及永續發展,本校致力將竹北校區打造為鏈結多元資源之新型創新創業園區。以該校區現有之特色加以發展,聚焦新科技之人才培育,產學合作及創新創業,結合政府、企業及校友資源,打造成 Taiwan Tech Hub。
四大策略包括:
(一)前瞻科技研究:聚焦AI、晶片/量子科技、智慧醫療,串連台大、竹北生醫園區、新竹科學園區、國研院、工研院等科研能量。
(二)企業產學合作:吸引企業進駐,與國內外產學研機構共同進行新科技研發,以及研發成果應用與商業化。
(三)創新創業培育:激勵並輔導校園創業,擴大投資標的;導入創業學程、育成中心及創業聚落;加值學研資源,串接跨部會計畫、企業產學資源,帶動校園創業風氣。
(四)完善校園創業生態體系:成立「臺大創業投資管理顧問公司」,投資早期之深度科技創業團隊,提供專業VC業師群輔導,全程陪跑,鏈結臺大創業資源,打造嶄新校園創業模式。
有關本案擬投入之硬體建設資源,短期方面已有建設資源18億元,包括(1)智慧立體國土資訊中心(已完成實物捐贈簽約, 2100坪),(2)智慧生活圈 (教職員、醫護人員及學生會館,已獲台大醫院支持合建,約3900坪),(3)碧禎館(其中1000坪整修為NTU Tech場域)。中、長期則擬以捐建或公建計畫完成。
本案擬投入軟體建設資源包括(1)與校友企業共同創立「臺大創業投資管理顧問公司」,募集創投及天使基金投資新創團隊並提供專業VC輔導,(2)新設立新科技創業學程(半導體晶片創業學程及智慧醫療創業學程)、新科技創業短期學分班,(3)精進現有在職進修碩士學位學程如事業經營碩士PMBA、事業經營法務碩士PMLBA、生物科技管理碩士PMLBA,跨領域整合與創新高階經理碩士在職專班等,(4)精進產學合作,未來並擬與企業合設研究中心及實驗室等。
竹北校區新型創新創業啟動典禮已於113年12月13日舉行,期盼未來能使竹北校區成為新型創業及新科技研發基地,對我國科技產業及高階人才培育做出貢獻。
八、校務研究辦公室
(一)針對「大專校院畢業生流向追蹤調查」資料,已建置資料儀表板,以便長期追蹤本校畢流調查結果。
(二)針對「台、清、陽明交大、成四校教師年齡」建置資料儀表板,進行校際比較,可長期追蹤校內教師年齡組成變化。
(三)取得學務處、教務處及圖書館交付之去識別化學生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探討計畫輔導學生的課內學業表現,瞭解輔導之成效。
(四)為提升本校國際聲望,強化國際鏈結,由Scival資料庫檢索近十年曾與本校教師共同發表合著論文之國外學者名單,建立聯繫方式清冊並持續更新。
(五)配合教育部高教深耕主冊計畫,撰寫分析成果,呈現夢田輔導計畫對目標學生學業表現之影響。
九、 雙語教育中心
(一) 本校已獲得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之「全校型標竿計畫」,獲選標竿計畫之學校未來將做為大學雙語教育發展方向及其他學校推動時之參考。教育部將會透過工作坊、論壇或研討會等方式,邀請獲選為標竿計畫的學校進行實務經驗分享,促進校際交流。
(二) 113-1學期全英授課之教師補助與教學助理培訓
1. 158門課程申請全英授課補助,較前學期增24門。經審查計有154位老師131門課程獲補助,其中44位教師為首次申請。
2. 辦理全英語授課的教學助理培訓,本校共406位教學助理完訓。另由EMI教學資源中心辦理跨校EMI TA培訓共5場,累計培訓26校139人。
(三)為建立常態EMI校內增能課程,依照教發中心ACE(Accessible Customizable E-learning)教學認證專案的核心理念建置ACE-EMI模組,以介紹EMI教學定義及特色為主軸,將EMI教學方法彙整為系統化課程,提供給初開EMI課程及有興趣瞭解之教師。
(四)為提供教師與學生另一個討論EMI相關議題的管道,成立「雙語臨門NTU/臺大CBE with You!」Podcast頻道。該頻道探討雙語教育的觀點、教學方法、實踐經驗和學術研究等,幫助教師、學生等更容易接受並瞭解EMI,以助雙語教育的推動。此頻道以真實案例來啟發思考和實踐,而多元背景的與談嘉賓,展現深入淺出的專業研究性,並以自然真實又幽默的親和力,提供臺大人豐富的觀點和見解。目前已上架9集。
(五)為增進職員在行政業務之英語知能、溝通技能及自信,由Fulbright駐本校EMI團隊開設「職場文化交流(CultureHub Workshop)」與「職場技能提升(SkillPop Workshop)」兩種主題之職員英語工作坊共12場,已於10月8日開課;皆為臺大職員們所設計,其中涵蓋職場英文、接待英文、會議英文、多元文化交流等豐富活動,由Fulbright 專業團隊帶領互動式討論,提供給在職場上有各式需求臺大職員們參與。
十、 椰林講座
為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之學界或企業界人士,針對全球重要議題或新興科技重點領域至本校進行演講與學術交流,以拓展師生同仁宏觀之國際視野,特設置「國立臺灣大學椰林講座」,包括「桂冠」、「領航」、「創智」三大系列,期盼藉由重量級貴賓的現身說法及經驗分享,帶給臺大師生更多的啟發。113年10月迄今辦理2場次,邀請講者及辦理日期如下:
(一)京都大學湊長博校長。(領航系列,113年11月18日)
(二)台積電張忠謀創辦人。(創智系列,113年12月16日)
十一、 Garmin講座暨Garmin學者:由Garmin創辦人高民環先生捐贈,捐贈款項除成立講座基金,也指定用於協助興建及裝修教師宿舍,協助本校電資學院及工學院之留才、攬才。113學年已審議通過3位講座、5位學者,陳信希教授(資工系)、陳宏銘教授(電信所)、陳亮嘉教授(機械系)為本校「Garmin講座」,吳宗澤副教授(電機系)、李濬屹教授(資工系)、洪士涵助理教授(電機系)、柯俊宇助理教授(土木系)、歐德理副教授(化工系)為本校「Garmin學者」。捐贈人高民環先生並親自於113年11月25日到校頒贈獎牌予獲獎教師。
十二、臺灣大學系統
(一)113-1學期,三校跨校選課學士班實際選修計有3,213人次、實際選修計有1,663門課程;研究所實際選修計有995人次、實際選修計有555門課程。自103學年起至113-1學期止,三校之校際選課實際選修總計為64,318人次,實際修課共計29,974門課程。
(二)114年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自8月20日起至10月14日辦理徵件,共計徵得10件,其中,臺大2件、臺師大2件、臺科大6件;於12月16日召開複審會議。
(三)三校聯合海外招生
本年度日本海外招生活動由臺師大統籌辦理,於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臺師大、臺大、臺科大三校聯合招生團隊,前往日本大阪與京都,分別至京都同志社國際高校、大阪府立住吉高校、夕陽丘學園高校、京都府立乙訓高校等四所高中,舉辦一系列招生說明會。透過現場互動及說明會,讓更多日本學生了解臺灣的優秀教育資源,並藉由拜會日本高校,深化臺大系統三校與日本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關係。
十三、臺大-中研院聯合辦公室業務
(一)本校與中央研究院創新性合作計畫
共計收有37件計畫申請案,經基本資料及資格審查後,由雙方學研單位提供審查委員名單,邀請各界專家學者擔任審查委員進行第一階段審查。第二階段複審之審查委員會議於113年11月26日召開,並決議通過12件計畫。本次通過率約32.43%,計畫執行期間為114年1月1日至115年12月31日共2年,合計第1年雙方補助總金額為新臺幣2,000萬元,由本校及中研院分別補助半數金額各1,000萬元,第2年將視執行成果及經費狀況再決議補助金額。
(二)發行中英版電子報
將近年來臺大與中研院創新性合作計畫之優良成果以研究主題分類,邀請計畫主持人撰稿介紹其研究成果,藉以展現及推廣雙方跨領域合作研究成效。電子報寄送對象包含了本校師生、校友、中研院、合作單位、重要研究中心及國際姊妹校等。該內容亦在聯合辦公室網頁「電子報專區」(https://jpoas.ntu.edu.tw/Newsletter.html)公開分享,期望增加優良成果能見度。
十四、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竹北分部
1.碧禎館產學合作大樓
因應竹北校區Taiwan Tech Hub開發計畫,進行館內辦公室整修,規劃設立Taiwan Tech Hub辦公室,已於12月6日完工。
2.校門廣場工程案
已於7月15日復工。11月12日變更設計決標(增加846萬5,849元、75日曆天),截至11月30日工程進度52.15%。
3.次世代智慧立體國土資訊中心(簡稱岩心庫,原名新碳勘中心大樓)新建工程:結合捐贈企業與其他政府部門資源,執行潛在場域地下地質探勘,由本校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提出與捐贈企業之產學合作計畫,並與岩心庫新建工程齊頭進行,由本校理學院地質系提供內部空間需求,捐贈企業出資並提供建築設計師與結構技師相關協助,已於11月21日舉行次世代智慧立體國土資訊中心興建校舍實物捐贈簽約儀式。
4.科技創研大樓(NTU TECH大樓):結合新竹當地產業發展,發展創創人才培育(各種不同博士與碩士跨域創新創業學程等)、開放式平台基地(如product and start-up studio),及建構創新人才智慧生活圈。期初報告書於11月20日本校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
5.11月26日與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討論朝醫院募款興建BOT大樓。
6.竹北校區整體規劃案修正案:因應竹北校區Taiwan Tech Hub開發計畫調整校區基礎之公共性設施及建物新建量體規劃等。11月18日竹北整體規劃修正技服勞務採購案簽辦陳核中。
7.新竹在地學生科學活動:已請講師規劃國小生冬季活動時程、課程內容。
(二)雲林分部
1.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址研究中心新建工程案
截至113年11月27日預定累計工程進度:68.27%,實際累進工程進度: 68.7%,進度超前0.43%。
2.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及職務宿舍新建工程案
10月17日教育部檢送基本設計報告書修正版案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續行審議核復。11月19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基本設計現勘及審議會議。
出流管制計畫書於10月17日雲林縣水利處出流管制審查申報開工討論會議決議:分三區(醫療大樓、綜合大樓及汙水處理廠;醫護宿舍;西側停車場)申報開工,三區均須由本校函發水利處並同時提交核定版報告書。
十五、籌辦臺大百歲校慶
(一)「百大貢獻事蹟」遴選
為籌辦本校創校100年校慶活動,辦理百大貢獻事蹟遴選,規劃於113-117年選拔本校百年來100項卓越研究或對社會有重大影響力之成果。113年遴選重大貢獻事蹟計24件,業於11月12日舉辦發佈會,由相關學院逐一說明。114年遴選徵件已於11月22日發文各學院、校友總會及一級行政單位,請各單位於114年1月20日前踴躍推(舉)薦。
(二)百歲校慶LOGO
已請原設計師進行延伸設計,增加配色、標語及校名之整體設計,以利相關出版品、活動文宣、網站、紀念品等使用及加強宣傳。已於113年10月底完成設計及主視覺與配色之使用規範,提供各單位使用。
十六、辦理行政品質評鑑
113學年度行政品質評鑑計有主計室、國際處、環安衛中心、財務處及稽核室5個單位受評,於113年12月4日及5日辦理實地訪查,預計12月25日進行綜合座談完成評鑑,並評選出標竿單位。另標竿學習活動預計於明年暑假辦理,規劃各業務面向簡報進行分享及交流,以鼓勵同仁學習觀摩,提升服務品質。
十七、製作NTU Focus英文年刊
113年創刊已提供訪賓接待及出國訪問使用。10月已啟動114年刊製作,向學院及行政單位發出邀稿,以本校各領域傑出研究對世界及臺灣之貢獻為主題,展現臺大嶄新未來面貌。除延續四大架構:研究亮點、教學創新、重要活動及Highlights集錦,以母語化編譯、專案攝影、國際級設計及印刷嚴格掌控品質,無論電子檔或精美紙本,均期待帶給讀者閱讀的全新感受,提高本校國際能見度,擴大國際影響力。
十八、藝文中心
(一)主辦「2024臺大劇場基地創作徵件計畫」獲選作品第一年階段呈現,1、好人好事製作X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30位青年的2064奧運預演》10月19~20日演出,若女子劇團《我的臉是公共財》10月25~27日演出,兩案皆通過評鑑,期許2025年完整呈現。
(二)藝文中心管理公共藝術作品《聽見鹿鳴》報名文化部第九屆公共藝術獎,獲「教育推廣獎」。
十九、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
(一)全身健檢方案
好心肝第一階段110-113年已全數受檢完畢,3,585人受檢,27人癌症、1029人後續追蹤,校方並提供4場檢後諮詢服務。癌醫LDCT專案至11月底共42人受檢。
好心肝第二階段114-117年愛心健檢目前已開放35歲以上專任/專案/臨床教師優先登記。
(二)心理暨多元諮詢
由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多元諮詢服務,至11月25日已提供452人次的諮商服務,並辦理三場相關講座,參與人數223人次,滿意度93%。
(三)平時健康促進
113年共辦理4梯次球類專班、4梯次運動班、12場運動工作坊、7期自由參加的午間暑期運動班、14場農場休閒體驗活動、9場主題工作坊/專題講座、7場行動書車、2場線上座談、7場午間音樂會、18場葛萊美行動,共82場/梯次活動,預計累積約6500人次參與受益,平均滿意度98.51%。
(四)方案宣傳佈達
113年官方網站累積瀏覽量712401人次(統計至11/28);LINE官方帳號社群人數為1083人;相關服務訊息,亦透過電子郵件、校園布告欄及公文交換等方式進行全校宣傳佈達。
二十、訂定國立臺灣大學競爭型員額申請作業要點,經提本校113年11年1日教師評審委員會113學年度第2次會議通過後,以本校113年11月15日校人字第1130113304號公告發布施行。
二十一、有關本校校聘人員人留才攬才規劃案,經本校第 7 屆勞資會議通過並奉核定校聘人員年終考核變革,和公務人員衡平,即校聘人員113年年終考核各等第分別為優等5%、甲等70%、乙等 25%。又考列乙等者,年終工作獎金由1個月改為1.5個月,因此甲、乙等的年終金均相同,另優等人員超過的獎金,則由學校募款支應。
二十二、校友中心業務
(一)自112年7月3日起,新校友資訊系統上線,改發行電子校友證。113年10月30日起實施電子與實體校友證雙軌制。新系統上線後,截至113年11月止,共發放21,157份校友證。
(二) B69四十重聚已於113年11月16日圓滿舉辦,共約千人參加。114年規劃籌備B55五五重聚、B60五十重聚、B80三十重聚,將分別於11年4月18日、4月17日及5月24日辦理。
(三)傑出校友會迎新餐會於校慶113年11月15日辦理,並邀請歷屆傑出校友、海內外校友會會長(理事長)與歷任校長及學術行政主管,提供建言、交流情感,加強對母校之向心力。
教務方面
一、 本校115學年度系、所、學位學程增設案,計有醫學院「醫藥法規科學碩士學位學程」及「生技製藥學士學位學程」等二案,業經113學年度第1學期行政會議及校務發展規畫委員會討論通過。二案並提案本次會議討論。若本次會議通過後,預定於114年3月前依教育部來函規定之時程報部審查。
二、114學年學士班招生
(一)114學年度學士班特殊人才甄選入學招生名額64名,外加資工學系資安人才3名。
(二)114學年度學士班希望入學招生名額50名。
(三)114學年度學士班繁星推薦招生名額434名,占學士班招生總名額3,489名之12.44%。
(四)114學年度學士班申請入學招生名額1,787名,占學士班招生總名額3,489名之51.22%。
(五)114學年度學士班分發入學招生名額1,196名,占學士班招生總名額3,489名之34.28%。
(六)114學年度學士後護理學系招生名額30名(以外加名額單獨招生)。
三、 114學年碩、博士班招生
(一)碩士班甄試於113年11月6日及11月20日放榜,正取生2,759名、備取生 2,821名。
(二)博士班甄試,63系所共錄取正取生 159名、備取生22名。
(三) 碩士班考試計有127系所學位學程,招生名額合計1,796名, 113年11月28日至 12月5日報名,114年2月8日至2月9日 (星期六、日) 兩天分別在本校及臺南二中等地舉行筆試;2月10日至2月16日閱卷;分兩梯次於3月5日及3月19日放榜。
(四)碩士在職專班共計有19系所學位學程、424名招生名額,訂於114年2月18日至3月10日辦理報名,5月19日放榜。
(五)博士班招生預訂於113年3月25日 至 4月1日報名,5月19日放榜。
(六) 碩士肄業核定於113-2逕修博士者,共計62名;應屆畢業學士班學生核准於114學年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共計12名。
(七)教育部補助產學合作培育博士級研發人才計畫,113學年度本校獲核定資通訊科技菁英專案學程10名、藥物科技學程2名、電機工程資訊安全博士學程3名、植物生物科技產學研發博士學程5名、綠色永續材料與精密元件博士學位學程1名。
四、校務評鑑相關業務
為籌備執行相關業務,業於11月12日召開前置評鑑計畫小組會議,討論校務評鑑自我評鑑工作小組組成、工作小組學生代表產生方式、自我評鑑實地訪評與整體作業時程規劃、自我評鑑報告格式及評鑑所需經費等事項。
五、 未來大學計畫辦公室
(一)定期召開臺大未來大學計畫工作小組諮詢委員會,汲取諮詢委員之專業意見以臻各類方案規劃完整。11月7日會議共提兩項討論案,諮詢委員為「培育博才思維的未來人才」、「ACE 教學認證專案」之主題規劃,提供專業建議。
(二)推廣活動
1.陸續推出臺大模式 (NTU Model) 手冊,包含:領域專長、學習規劃辦公室、國際讀書會、校學士、未來教室等7項模組。
2.舉辦10月26 日高等教育國際論壇暨海報展:上午主題為 What’s Next: Future-focused University,探討教務革新與教學創新,由東京大學、一橋大學及本校分別主講。下午分「學生支援系統」與「國際化學習」兩場演講,韓國首爾大學等專家分享學生支援策略,東京大學等探討多元文化與全球視野。中午展示15校成果,促進學術交流。
六、 NTU Beyond Borders計畫:11月15日辦理計畫課程合作三部曲、學習無國界線上徵件說明會,共25位教師參與,第一階段徵件至114年1月8日。
七、 臺大開放式課程網站改版已於 113 年 10 月完成簡報評審,後續進入廠商開發階段,預計於114年上半年完成建置。
八、 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
(一)NTU COOL
1. 113-1學期截至11月18日止,共計有5,302課程完成網頁開設。持續協助師生順利地使用NTU COOL進行教學,提供文字與影片指引、並發行電子報,以及提供電話、email與實體諮詢。
2. NTU COOL 於10月完成影片功能與AI自動生成字幕功能之串接,教師上傳影片至NTU COOL的課程內容後,24小時內可生成字幕與英文翻譯,提供學生觀看,亦提供教師下載字幕檔案、修改後再次上傳的管理功能。
3. 11月上旬完成 Canvas-lms 進版,支援使用者透過直接回覆系統通知信來回覆訊息、課程討論區與課程公告。
(二)未來教室:10月30 日至11月15日開放113-2學期未來教室排課申請。
學務方面
一、 營造新世代學生學習空間
(一)配合教育部新宿舍運動,新建中宿舍總床位數從3,750床減至3,000床,房型由四人雅房改為三人雅房。計畫書11月30日報部審查中。
因應聽障學生需求,年底於15間寢室設置消防閃光警示裝置。
(二)現有宿舍改善計畫:女四舍公共空間提升,11月1日接受教育部審核。男二女六舍結構補強及公共空間提升,工程期間實施床位轉置配套措施,已向住宿生公告,各於114-1學期施作女六舍、114-2學期施作男二舍。
(三)鹿鳴堂修復再利用為第三學生活動中心,規劃1樓屬商業空間及僑光堂歷史展示,2、3樓為學生活動空間。本案同時向文化局爭取設計案補助;全案招標中。
二、 跨域實習引路,產學共育人才
113年由71家企業主管做為「跨領域實習-臺灣引路人計畫」導師,帶領300位學生寒暑假跨域學習,拓展實習經驗。11月20日辦理「人才永續、產學共育」,來自逾90家、160位企業代表聯袂倡議,探討各企業面對當前產業變局的人才策略之解方。
三、 族群友善校園績優學校
榮獲113年「績優大專校院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學校」殊榮,未來持續完備原住民學生在校就學及生活之文化支持系統,營造族群友善校園。
四、 校園徵才系列活動
預定於114年3月8日舉辦博覽會活動,114年3月10日至24日舉辦公司說明會及參訪活動,已於10月8日開放企業報名。
五、 心輔中心
現有25位專任輔導人員(另有兩位育嬰假留職停薪中)、6位資源教室輔導人員,2位行政同仁、1位單位自聘人員,以及26位兼任輔導老師進行專業心理諮商輔導,並提供心理測驗之分析與解釋,推動心理健康促進方案,包括:情感教育、團體/工作坊、心理小學堂開放式團體暨PEERS@NTU社交技巧訓練團體..等。
六、 與綠色健康研究中心合作舉辦「期中考前快閃療癒」,安排9場園藝手作、森林健走及寵物輔療,實踐「學生幫助學生」理念。男一舍及大一女舍正式啟用書目療法空間服務,透過閱讀選定之書籍為情緒療癒,減緩新生離家生活適應、人際與學業之多重壓力挑戰。
七、 心輔人員進駐宿舍方案
(一)透過結合心輔中心與學輔中心專業資源,於宿舍中主動建立可及性高之關懷支持行動,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幫助住宿生緩解學業、人際、生活適應等情緒和心理壓力,降低在考試週之校安事件風險。
(二)12月9日至13日當週於水源BOT舍區試辦。
八、 學輔中心
(一)旨在協助學生校園適應,透過駐點各學院,得以更進一步接觸學生,以達到了解並掌握學生狀況、追蹤學生後續情形以利學生逐步回歸校園。
(二)113-1學期由14位學輔專員合計十一個學院狀況,自9月1日至10月31日直接服務人次計808人次,協助聯繫周邊資源、系所單位等間接服務次數計1,835次。
(三)學輔專員10月於各學院辦理20場團體、工作坊及講座,包含好眠、自我探索、情緒調節、芳療與紓壓、焦慮與成癮辨識處理等議題,希望藉此能促進不同學院學生彼此認識互相分享與陪伴照顧,約700位學生參與。
九、 延長學生活動中心寒假開館時間,於113年持續試辦「延長寒假開始後前兩週開館時間」,原開館時間為週一至週五8時至17時,延長為週一至週日8時至22時。
十、 春節祭祖大典暨境外生團聚:12月22日辦理,由校長親自主持,安排圍爐餐會、迎春揮毫、祭祖典禮、醒獅及社團表演、師長發送紅包、摸彩等,傳達學校對境外生關懷之情,預計參加人數700人。
總務方面
一、 新建工程:人文大樓已於113年9月12日取得使用執照並榮獲第32屆中華建築優良公共建設/優良空間活化類-施工組金石獎及金石首獎、優良混凝土獎特優及臺灣建築獎首獎。113年11月20日驗收完成,11月25開始辦理與文學院點交程序。學生宿舍新建工程向市府申請都市設計資料審議及教育部新宿舍運動審議中。教研實習大樓已於113年10月21日開工,現場整地完成,11月29日上午吉時辦理動土典禮。百歲紀念館新建工程基本設計業於113年10月30日通過校園規劃小組委員會審查,11月20日通過校發會審查。
二、教職員宿舍新建工程:第一期6案,基地6目前施作外牆塗料及室內裝修工程,預定114年5月完工;基地5目前基礎工程施工中,預定114年10月完工;基地4目前基礎工程施工中預定115年8月完工;基地1、8基本設計審查通過,辦理建築執照申請中;第二期基地26畸零地價購完成,辦理建築執照申請中;基地20第2次基本設計審查中。
三、小椰林道路面改善工程於113年6月10日開工,目前施做新設排水溝,因氣候因素於12月中路面銑舖,預定114年初完工。
四、為持續鼓勵各館舍主動進行環境清潔,於113年11月發函各一、二級單位,通知有關外牆清洗補助事宜,將視年度經費餘裕情形,以清洗經費50%為上限予以補助。
五、完成本年度(113)交換系統終端層資訊安全稽核自評檢核作業:
(一) 依據「公文電子交換系統資訊安全管理規範」作業規定,進行全年度「公文電子交換系統終端層資訊安全稽核表」之自評、佐證資料搜集說明與報送作業,以強化終端層即用戶端(本校)公文交換主機電腦、網路、委外及憑證等之安全管理並導入政府組態基準(GCB),調整更新自評項目,以因應並面對不同資安環境威脅重點變化。
(二)本校自評結果在8個面向之自評項目上,不僅均符合其規範並能有效減少本校公文電子交換時公文資訊遭駭而竄改、洩露、破壞之風險,加強公文電子交換系統終端層資通安全及相關功能優化,除達成法令要求外,對於公文電子交換時資安及相關服務品質提昇亦有所俾益。
六、檔案館為紀念閻振興校長,配合本校113年校慶及國家檔案月活動,於11月籌畫推出年度精選線上檔案特展,展出閻振興校長任內所保留珍貴的原始公文檔案,運用解構的眼光,回顧近百年來本校的發展與蛻變轉折的最初文獻,讓校內師生及社會大眾瞭解臺大完整的校園發展歷程。
七、建置「暫停招標(撤公告)申請」電子表單:
為縮減申請撤公告紙本遞送時間成本,委請本校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建置「暫停招標(撤公告)申請」線上申請作業,並導入簽核流程,提升申辧行政效率。
研究發展方面
一、舉辦113年特色領域中心與各研究團隊交流會,超過100位師長參與。報告團隊包括10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執行計畫第三年之11個核心研究群團隊分享研究成果;並邀請NTU SPARK介紹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計畫、臺大國際產學聯盟(NTU ILO)介紹平台服務與分享各項補助資源,鼓勵研究成果轉譯。
二、持續補助團隊型計畫包括核心群計畫、擴充加值國際合作計畫、跨領域種子計畫及國際合作研究計畫,以及個人型計畫包括新進教師補助計畫、延攬人才研究補助、學術研究生涯發展計畫(深耕型計畫及桂冠型計畫)、拾玉計畫、貴重儀器補助及貴重儀器使用費等,協助本校教師研究資源。
三、為協助系所積極延攬學術優秀人才在本校服務,以提升學術能量及國際影響力,特訂本校延攬人才研究補助辦法。113年第2次申請至113年9月30日截止,申請案共計2案。
四、新進教師創始補助經費簡化整合各項申請流程(創始研究、創始計畫及空間建置經費),幫助新進教師快速建置研究環境並展開各項學術研究。113年到職新進教師現已申請64件,申請比例為68%,總補助經費約新臺幣4,975萬元。
五、為強化及深化國際合作交流,成立合設中心或實驗室以深化國際合作研究、培育研究人才及國際夥伴關係,本校推動國際合作研究計畫。截至113年10月已審議通過國際聯合研發中心2件,國際聯合實驗室2件。
六、為提升研究效率與品質,推動大型合作研究,充實切要貴重圖書儀器設備,建立尖端研究環境,本校重整校內貴儀補助制度及貴儀委員會辦法。截至113年10月審議通過補助案6件,補助金額新臺幣6,120萬元。將持續優化貴重儀器資訊平臺網頁,推動儀器共用。
七、 國家重點領域國際合作聯盟辦公室(UAAT)
(一)UAAT與美國伊利諾大學系統(U of I)聯合徵案計畫,所收到52件申請案,業由UAAT與UI分別辦理初審;續由UAAT複審委員與UI聯合完成共同審查,並經113年11月8日聯席會議通過,推薦計畫8件依領域如下:Next-generation Semiconductor (+Quantum) 2件、AI & Data for Human Well-Being 4件、Sustainability 2件。
(二)UAAT 12校於113年11月4日至11月8日前往5所捷克大學聯盟(ICU-Charles University, Masaryk University, Palacký University in Olomouc, Czech Technical University, and Brn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進行合作交流;除介紹UAAT及各盟校特色外,訪團亦聽取捷克各校介紹專長領域及參訪重點研究中心/實驗室,促進雙方了解。此外,訪團共舉辦4場UAAT Fair,與各校教研人員/學生面對面交流,邀請渠等來訪臺灣,期達人才循環目的。
(三)近日徵求之國際年輕學者短期訪問獎助計畫,計有29件申請案,將進行審核及公告審查結果,期透過接待學校與訪問學者之合作,提升人才循環及國際合作研究。
(四)UAAT 12校訂於113年12月9日至13日前往4所九州沖繩開放大學聯盟(KOOU-九州大學、九州工業大學、熊本大學、長崎大學)進行合作交流,期增進雙方後續合作交流。
八、教育部公布第28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共8名。本校有5位教授獲獎,分別為社會科學類科:李怡庭教授(經濟學系)、陳聖賢教授(財務金融學系);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林麗瓊教授(物理學系);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楊志新教授(醫學院腫瘤醫學研究所);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陳文章教授(化學工程學系)。
九、 教育部公布第68屆學術獎得獎人共17名。本校有3位教授獲獎,分別為人文及藝術類科:張小虹教授(外國語文學系);社會科學類科:鄭守夏教授(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陳俊顯教授(化學系)。
十、本校113年度截至113年11月14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3,578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77億8,282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本校於113年11月18至19日舉辦首屆臺大-京大-漢堡大學三邊會議(2024 NTU-KyotoU-UHH Strategic Partnership Trilateral Symposium),為深化三邊交流合作,續多年雙邊會議後,於今年舉辦首次三邊會議。此次大會議題為 “Next Generation Partnership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Cooperating Approaches –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 ,並著重探討Renewable Energy、Environmental Studies、Wellbeing of Society、Health Care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及Climate Research/Disaster Prevention議題。
二、臺大-九州-UIUC三邊會議於113年11月18至19日於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舉行首年的三校工作坊,工作坊主題包含氣候變遷、空氣品質與健康、環境永續等議題,促進三邊教師研究合作討論。
三、2025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暑期實習共有來自20國、46間機構、76位導師提供126職缺,並於113年11月18日至114年1月3日開放報名。2025臺大國際NGO人才學校共有17間組織提供27職缺,並於113年11月25日至113年12月22日開放報名。
四、2025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寒假見習共有4團,分別為位於法國的臺大巴黎時尚產業見習團與位於日本的臺大—歐力士見習團、臺大東京創新創業見習團、臺大淡路島地方創生見習團,共77名額,逾200人報名。其中臺大東京創新創業見習團、臺大淡路島地方創生見習團開放臺師大與臺科大學生報名。
五、共同種子計畫
為了發揚平等互惠合作的精神,並促進國際合作,與五所重點姊妹校攜手建立了共同種子計畫。此計畫旨在通過雙方的協作,推動學術研究、教學交流和資源共享,為師生提供更多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並促進雙方的學術成長與文化交流。計畫預計執行至113年12月31日,合作校方包括澳洲雪梨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日本京都大學、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以及美國伊利諾大學系統。113年度計畫共補助18件,其中包括文學院1件、醫學院5件、生命科學院2件、管理學院1件、理學院2件、生物資源暨農學院1件、公共衛生學院1件、工學院2件、電機資訊學院1件、社會科學院1件、共同教育中心1件。
2025年度將新增德國慕尼黑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及美國康乃爾大學,已於今年8月下旬起陸續開放徵件。
六、推動境外招生
積極拓展國際學生生源,針對日本與新加坡舉辦多項招生活動,成功締結兩所日本高中成為臺大國際高中聯盟的盟校。
另為強化國際研究生招生並慶祝臺大百歲校慶,與重點姊妹校合作,推出國際研究生獎學金計畫,期望藉此提高姊妹校畢業生申請臺大的意願。已完成與泰國的朱拉隆功大學、馬希竇大學,以及印尼的印尼大學和萬隆理工大學之合約簽署。
為進一步擴展臺大國際高中聯盟在日本與泰國的影響力,並為未來吸引優秀的國際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新增以下盟校:
(一)日本盟校:東京都立西高等學校、東京都立小石川中等教育學校、東京都立國際高等學校、東京都立小平高等學校,共計4所。
(二)泰國盟校:馬希竇資優科學高中、朱拉隆功大學附屬大學預科班學校、國立法政大學附屬中學、威爾斯國際學校、正大管理學院附屬實驗中學、北欖聖母昇天學校、曼谷國際學校,共計7所。
七、113學年度第1學期國際學位生(含雙學位)註冊:學士班130人、碩士班208人、博士班61人,總計399人。前一年度共365人,成長率9%。院系交換/訪問學生註冊:852人;前一年度共687人,成長率24%。
財務管理方面
一、 小額捐款自113年9月1日至113年11月30日,共計新臺幣48,560,682元、美金430,478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臺幣1百萬元以上者),共計新臺幣190,000,000元、美金1,498,001元,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彙整本校114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於113年10月19日校務會議報告案通過,11月送教育部已同意備查,11月底登載於本校首頁校園公告與本校網頁首頁「公開校務」/「資訊公開年報」/校務發展項下。
三、11月14日舉辦捐款總額達新台幣1千萬元者(個人、企業,或以校友會名義合捐)致謝儀式,會上頒發創校百年校務發展貢獻獎,並於校區植樹一棵及立牌留名紀念。
法務方面
一、 落實本校法制作業規範
本校各單位透過法制作業檢核表、諮詢單、公文會辦等方式委託本處審閱校內法規,自113年9月至113年11月為止,協助修訂校內法規共89件。
二、協助處理本校各類公務訴訟
自113年9月至11月為止,協助民事(含調解、訴訟)及強制執行訴訟案共28件(含侵權、國賠、工程/採購履約糾紛、勞資爭議、強制執行等15件、商標類13件);刑事7件;行政訴訟、訴願、申訴、再申訴案等25件(含訴願、申訴、保訓會、行政訴訟23件、其他類2件),總計60件公務訴訟案。
三、維護管理本校校產
協助總務處、生農學院農場、山地農場、實驗林管理處、學務處等單位審閱校產相關契約及法律諮詢、列席校產維護小組會議,並協助處理相關法律爭議及訴訟。113年9月至113年11月間所提供之校產管理類案件統計:法律諮詢12件、審閱契約23件、訴訟4件。
四、提供本校教職員生法律諮詢
透過諮詢單與公文方式接受本校單位或教職員生所提與本校校務或師生共通權益有關之法律諮詢,並提供適切之法律意見,協助本校單位與師生解決問題。
五、擬(修)訂本校常用公版契約
與業務單位討論後擬(修)訂本校常用之公版契約(例如:捐贈合約書、本校宿舍場地、校外一般場地或日式宿舍使用契約書及招商須知、著作權授權合約書等),以提升業務單位及本處之行政效率、減少日後紛爭。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 今年以校級名義向亞洲博雅大學聯盟(AALAU)提案申請加入,113年8月成為正式會員,並出席11月1日於香港恒生大學舉辦之校長論壇(AALAU Presidents’ Forum 2024),依本次論壇主題( 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 The Role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分享「臺大未來通識教育— 以跨領域學習鏈結永續領導力( NTU Future General Education—Linking 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演講。
二、 預計自113學年度第2學期起,開設「跨領域統計數據分析入門」及「跨領域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兩門課程,由統計碩士學位學程師資參與授課。
三、師資培育中心於113年11月15日辦理「攜手與生同行:社會安全網中資源整合與學校角色」年度教育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核心主軸在於深入瞭解「行政輔導先行」制度實施已逾一年的背景下,社會安全網中的司法、社政與教育輔導等面向之協作現況。主要辦理形式係透過專家與實務工作者的對話分享,與現職教師及儲備教師進行交流,以期提升不同對象對於相關知能的整體認識,進一步共同建構友善安全的校園。
四、由統計碩士學位學程與行政院主計總處於113年12月13-14日聯合主辦「113年統計學術研討會暨2024 國際統計計算協會亞洲分會 (IASC-ARS) 計算統計會議」,共計安排43場演講場次、總計有133個演講主題,超過40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主要目的在結合資料科學,統計及資工等領域的國際學者針對跨域研究議題進行討論。
透過此次活動與國際間最大的兩個統計組織之一「國際統計學會」密切合作及互動,顯著提升國內統計在國際上之能見度與地位,促成國際合作並提升我國統計界之國際學術聲望及統計學術研究量能。
五、主辦113年10月26-27日2024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暨第27屆臺大成大運動友誼賽,約264人參賽;本校榮獲教職員工組及學生組桌球第一名、學生組游泳及橄欖球第一名、學生組女排第二名。
圖書館方面
一、優化圖書館館舍與閱覽空間
為提供讀者安全與舒適的閱覽環境,近期完成幾項空間改善工程:(1)B1自習室內兩處廁所改建工程已於113年11月15日完工開放讀者使用,並配合恢復周邊區域飲水機、消防探測器、廣播喇叭、監視器等系統之正常運作,讓長時間於自習室研讀學習的同學有寬敞明亮且安全的環境設施。(2) 北側廣場樓梯止滑條多有損壞、脫落,本期全面拆除後重新鋪設,維護讀者於戶外上下樓梯安全。(3)更換一樓迴廊天花板筒燈70餘具以增強夜間館舍週邊照明。(4) B1F北側廣場周邊門窗安裝飾紙貼膜以防鳥類撞擊,營造生態友善的永續校園。
二、主編NTU Highlight第114期「隱身臺大校園的珍貴藏品」
介紹總圖書館、校史館、醫學人文博物館及檔案館之特藏文物,希望能激發讀者深入瞭解並探索隱身在臺大校園內的珍貴藏品,12月發布。
三、進行臺大學術典藏系統(NTU Scholars)導入各學院系所,並提供 API予需要的單位介接,結合ORCID認證,完善研究人員 發佈與維護個人簡歷功能,協助研究人員產出申請國科會計畫或教師升等需要的資料,新系統於113年11月推出。
四、自113年12月4日至114年1月15日於日然廳舉辦「聶光炎先生手稿資料特展:劇場幕後的迷人小旅行」,並於12月4日辦理開幕式暨展場導覽,展出聶老師六十幾年來的設計工作完整記錄,包含:手繪作品、設計圖、場館建築藍圖及投稿文章等,透過展出本館典藏的聶老師工作文史資料,引領觀眾認識聶光炎先生的貢獻,見證臺灣劇場藝術的發展脈絡與軌跡。
五、 10月1日至12月15日推出「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的回眸瞬間」特展,以報導、影像、模型等紀錄,回顧當年籌建歷史軌跡與空間設計理念,以接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啟用十週年。
六、11月25日至12月29日辦理「Take The Rights Path-2024世界愛滋日醫圖系列活動」,包含:主題書展、電影播映、影音文宣品展示、互動式留言牆和VR裝置展演體驗,並邀請師長外賓參加開幕儀式和茶敘,以增進讀者對疾病與病友處境之認識,落實SDGs促進健康與福祉之目標。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資通盤點系統改版
已完成介面翻新,採用現在化介面設計、較為友善操作模式,移除bootstrap元件及jquery元件、減少前端瀏覽器負擔,線上簽核系統改採用打包資料鏈整合型架構,將多項填報資訊打包成一組簽核,二級單位打包呈送給二級主管簽核,再由一級單位集合二級單位案件一併打包成核給一級主管簽核,減少主管頻繁簽核類似案件。
二、 myNTU台大人入口網改版
完成服務搜尋、分類分群、個人化常用服務、使用歷程、熱門排行、校園活動日曆等主要模組,同時進行歷程資料蒐集及功能驗證,擴充搜尋資訊,目前彙整內部測試結果調校,並擬定使用者測試回饋。
三、因應臺大網站國際化目標,建立全校網站品質規範。發展全校跨院所英文網站內容知識整合管理平台,提供校內單位及教授建置RWD(Responsive Web Design)自適應網站。累計至113年10月總計有1117個啟用帳號,250個一二級單位建置約800個網站(含測試),約200個網站已上線。
第2期新增功能:教授或單位網站部署、教授及單位網站清單API、節慶版型、模組化功能擴充(行事曆、影音模組、線上客服),已於113年11月1日上線。
四、規劃、建置與管理本校校園無線網路服務
(一)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於109年底導入WiFi 6 高速網路來解決校園熱點問題,WiFi 6(第六代) 最佳傳輸效率是WiFi 5(第五代) 802.11ac (1.2 Gbps)的四倍。目前已全面升級校級教室,並於113年導入WiFi 6E的無線網路規格,規劃將學校各熱點(教室及會議室)升級至WiFi 6E(支援2.4Gbps以上的速度),是WiFi 6(支援1.2Gbps以上的速度)的兩倍頻寬。國內電信業者於2024年6月30日起關閉3G網路,並採用VoLTE,VoWiFi 又稱Wi-Fi Calling, 是利用WiFi 連網撥接電話的服務,屬於VoLTE功能之一,因本校有很多地方電信業者收訊不佳,透過VoWifi方式解決電信業者通訊問題。已建置無線專用防火牆(Carrier-grade NAT),屬於電信等級防火牆,網路頻寬可達10Gbps,提升校園無線網路服務品質。至113年11月15日止共有3,650顆無線基地台(AP)。
(二)112年已升級圖書館、福利社、外語中心、思亮館實驗室、行政大樓及活動中心等熱點。升級後經測試平均下載速度達355Mbps及上傳速度375Mbps。
(三) WiFi 6E 採用6GHz,適合在短距離人數眾多的地方,提供高速穩定的無線網路,Wi-Fi聯盟預估:2024年全球採用6GHz產品滲透率將達6.4%。113年底將完成WiFi 6E 高速網路(實測達864Mbps以上,約WiFi 6二倍以上)來解決校園熱點問題,先升級圖書館地下室、新體三樓及校級200人大教室..等熱點。
(四)114年及115年依大數據分析結果:升級院系級教室及會議室等其他熱點。
五、自110年1月13日起,提供全校無線網路服務即時統計資訊,內容包含校區即時資訊、建物即時資訊及流量即時資訊。校內無線網路於113年9月1日至113年11月15日期間,平均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前10大建築物依序為:總圖書館、基礎醫學大樓、共同教學館、社會科學院大樓、管理學院二號館、普通教學館、新生教學館、綜合教學館、博雅教學館、博理館;其中,前10大建築物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占全校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30%~35%。整體而言,全校無線網路同時最多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40,000人(裝置)。
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312A)存查。
貳、確認113年10月19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 民國113年10月19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11312B)存查,94~112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312C)存查。
秘書室王主任秘書大銘補充報告:有關校務會議代表請假代理出席統整說明如下:
(一)當然代表、系所及非屬學院單位主管代表:可由經核定之代理人代理出席。
(二)互選代表:包括教師代表、研究人員代表、助教代表、職員代表及工友代表,需親自出席。
(三)學生代表:基於學生自治原則,交由學生自擬選舉及代理辦法,並經學生輔導委員會討論通過後,據以施行。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大銘報告:
程序委員會報告請參考資料編號6(各單位書面報告)第20-1頁。
本會於113年12月5日召開會議,安排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程序表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3年11月29日,計收到1件同意案(113107案)、2件報告案(113108~113109案)及3件討論案(113110~113112案)。討論提案部分,為校長交議案3件。經委員討論後,提案順序及程序表照案通過。
另於提案截止日前(113年11月28日)收到一件9位代表連署提案(建請設立校務優化及監督委員會案)。該案連署代表人數,雖符合本校校務會議規則第10條對一般議案「須有應出席人員二十分之一以上之連署」 (本學年度即須有9位代表連署) 之規範;然該案係建議於校務會議下增設委員會,此將連動對組織規程之修訂,依本校組織規程第62條規定:「本規程修正,應由校長或七分之一以上校務會議代表之提議…」(本學年度即須有25位代表連署方能成案)。因成案連署代表人數認定滋生本會組織及議事規則第5條第1款「提案手續完備」之疑義,已於會議中報告。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肆、選舉
一、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
(一)當然委員: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學生事務長、總務長、研發長、共同教育中心主任、各學院院長
及進修推廣學院院長。
(二)推選委員:
1. 教師委員:
院 別
姓 名
新任委員(任期2年)
尚有1年任期委員
文 學 院
林明照 教授
劉正忠 教授
理 學 院
徐澔德 教授
社科學院
施世駿 教授
醫 學 院
沈麗娟 教授
姜至剛 教授
工 學 院
謝尚賢 教授
黃麗玲 副教授
生農學院
丁宗蘇 教授
洪挺軒 教授
管理學院
陸 洛 教授
公衛學院
鍾國彪 教授
電資學院
胡振國 教授
法律學院
吳從周 教授
生科學院
李昆達 教授
2. 職員委員:寧世強 組長 (任期1年)
3. 其他委員:鄧化瑜 助教 (尚有1年任期)
4. 學生委員:吳安芃 同學 (任期自113.8.1至114.7.31)
二、教職員宿舍委員會:
(一)當然委員:總務長、人事室主任、主計室主任。
(二)推選委員:
1. 教師委員:
院 別
姓 名
新任委員(任期2年)
尚有1年任期委員
文 學 院
陳慧宏 教授
甘懷真 教授
理 學 院
洪淑蕙 教授
梁文傑 教授
社科學院
劉秋婉 副教授
吳儀玲 教授
醫 學 院
詹迺立 教授
沈麗娟 教授
工 學 院
林沛群 教授
葛宇甯 教授
生農學院
許正一 教授
王尚禮 教授
管理學院
吳學良 教授
簡睿哲 教授
公衛學院
蔡坤憲 教授
陳家揚 教授
電資學院
莊永裕 教授
彭隆瀚 教授
法律學院
姜皇池 教授
吳從周 教授
生科學院
楊啟伸 教授
韓玉山 教授
2. 體育室、研究人員、助教代表互選之委員:黃國恩教授(任期2年)
3. 職員委員:
(1) 新任委員:寧世強 組長 (任期2年)
(2) 尚有1年任期委員:趙靜婷 組長
伍、同意案
編號:113107
本校增聘稽核室稽核人員,業經校長提名為劉怡君小姐。
決定:本案同意。
陸、報告案
一、編號:113108
國際政經學院報告:檢具本校國際政經學院114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提會報告。
說明:
(一)依「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第43條規定,研究學院應擬定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並報管理會審議、經監督會通過後,送校務會議及主管機關備查。
(二)本案業經113年11月13日國際政經學院管理委員會第2次會議、113年11月21日本校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
決定:國際政經學院114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報教育部。
二、編號:113109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報告:檢具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4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提會報告。
說明:
(一) 依「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第43條規定,研究學院應擬定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並報管理會審議、經監督會通過後,送校務會議及主管機關備查。
(二)本案業經113年11月19日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管理委員會第18次會議、113年11月21日本校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
決定: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4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報教育部。
柒、討論提案
一、編號:113110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提:本校「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要點」
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要點」修正名稱及第一點至第四十二點修正如下:
國立臺灣大學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防治要點
[第一條]一、
為[落實]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預防與處理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特依性別平等教育法([以下簡稱本]下稱性平法)[第二十]第二十一條第二項及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防治準則([以下簡稱]下稱防治準則)[第三十四] 第三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要點[ (以下簡稱本要點]。
[第二條 本要點所稱]二、
本要點用詞,定義如下:
(一)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指[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之[當事人於事件發生時]一方為[本校]學校校長、教師、職員、工友或學生,[且一方]他方為學生[者。],並有性平法第三條第一項第三款所定任一情形者。[受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之學生,包括其他學校之學生在內。]
[前項所稱之教師、職員、工友及學生之定義如下:]
[(一)](二)學校:指公私立各級學校、軍事學校、預備學校、警察各級學校及少年矯正學校。
(三)教師:指專任教師、兼任教師、代理教師、代課教師、[護理教師、]教官、運用於協助教學之志願服務人員、實際執行教學之教育實習人員、實習場域之實習指導人員及其他執行教學、或研究[或教育實習]之人員。
([二)]四)職員、工友:指前款教師以外,固定[或]、定期執行學校事務[之]人
員、運用於協助學校事務之志願服務人員、學生事務創新人員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 。
([三)]五)學生:指具有學籍、學制轉銜期間未具學籍者、接受進修推廣教育者[或]、交換學生、教育實習學生或研修生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
[第三條]三、
本校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下稱本會),作為本校[教職員工生所設之性騷擾、性侵害或性霸凌]校園性別事件之專責機構[,]。
本會應蒐集本校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防治及救濟等資訊,以編製手冊或設置網站之方式公告周知,並於處理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時主動提供予相關人員。
前項資訊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校園[性騷擾、性侵害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之界定、類型及相關法規。
(二)被害人之權益保障及本校所提供之必要協助。
(三)申請調查、申復及救濟之機制。
(四)相關之主管機關及權責單位。
(五)提供資源協助之團體及網絡。
(六)其他本會認為必要之事項。
[第四條]四、
本校為積極推動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防治教育,以提升教職員工生尊重他人與自己性或身體自主之知能,並採取下列措施:
(一)針對教職員工生,每年定期舉辦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防治之教育宣導活動,並評鑑其實施成效。
(二)針對本會及負責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處置相關單位之人員,每年定期辦理相關之在職進修活動。
(三)鼓勵前款人員參加校內外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處置研習活動, 並予以公差登記及經費補助。
(四)利用多元管道,公告周知本要點所定之事項,並納入教職員工聘約及學生手冊。
(五)鼓勵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被害人或檢舉人儘早申請調查或檢舉,以利蒐證及調查處理。
[第五條 總務處]五、
本校為防治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應採取下列措施改善校園危險空間:
(一)依空間配置、管理與保全、標示系統、求救系統與安全路線、照明與空間穿透性及其他空間安全要素等,定期檢討校園空間與設施之規劃與使用情形及檢視校園整體安全。
(二)記錄校園內曾經發生[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校園性別事件之空間,並按實際需要繪製校園[危險]安全地圖。
前項第一款檢討校園空間與設施之規劃,應考慮教職員工生之身心功能或語言文化差異之特殊性,提供符合其需要之安全規劃及說明方式;其範圍,應包括校園內所設之宿舍、衛浴設備、校車等。
[總務處應設單一聯繫窗口,負責校園安全相關事項之聯繫、統整工作。]
[第六條 總務處]六、
本校應定期舉行校園空間安全檢視說明會,邀集專業空間設計者、教職員工生及其他校園使用者參與,公告前條檢視成果及相關記錄,並檢視校園危險空間改善進度。
本校檢視校園危險空間改善進度,應列為本會每學期工作報告事項。
六之一、
前二點所定事項,由本校總務處辦理,且應設單一聯繫窗口,以負責聯繫及統整工作。
第三章 校內外教學與活動及人際互動注意事項
[第七條]七、
本校校長及教職員工生於進行校內外教學與活動、執行職務及人際互動時, 應尊重多元性別 [多元與個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
[第八條]八、
校長或教職員工與未成年學生,在與性或性別有關之人際互動上,不得發展以性行為或情感為基礎等有違專業倫理之關係。
[教師]校長或[職員]教職員工於執行教學、指導、訓練、評鑑、管理、輔導學生或提供學生工作機會而有地位、知識、年齡、體力、身分、族群、或資源之不對等權勢關係時,與成年學生在與性或性別有關之人際互動上,不得發展以性行為或情感為基礎等有違專業倫理之關係。
[教師]校長或[職員]教職員工發現其與學生[間]之關係有違反[前項]前二項專業倫理之虞,應主動迴避[或]及陳報本校或本校主管機關處理。
[教師或職員如]違反[前二]前三項規定者,本校應依法為適當之處置。
[第九條]九、
校長或教職員工生應尊重他人與自己之性或身體之自主,[不得有下列行為:][(一)]避免不受歡迎之追求行為。[(二)以強暴],並不得以強制或[脅迫之]暴力手段處理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衝突。[(三)其他與性或性別有關之不當行為。]
第四章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之處理原則
[第十條]十、
本校應提供足夠措施保護[行為人]被害人、[(本要點所稱]申請人[為]、檢舉人[或被害人)]、行為人、受邀協助調查之人及調查相關人員,並充分告知相關當事人將依法處理報復、恐嚇、誣告或其他違法或不當之行為。
[第十一條]十一、
依本要點所定程序處理[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校園性別事件時,應合理維護事件當事人之尊嚴及名譽,並應對被指為涉案行為人有利與不利之事實及證據一律注意。
[第十二條]十二、
非基於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之申請調查,其程序之進行應尊重被害人之意願,減低被害人與其他關係人之互動機會。被害人以書面明確要求不予處理時, 應尊重被害人之隱私權,審酌相關情事,於合法限度內,選擇對相關當事人最有利之方式處理。
[第十三條]十三、
本校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知悉發生疑似本要點之[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校園性別事件者,依[本]性平法[第二十一]第二十二條第一項規定,應立即向本會通報,並由本會依相關法律規定向直轄市、縣(市)社政及教育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為前項通報時,[除有調查之必要、基於公共安全之考量或法規另有規定者外,對於]當事人及檢舉人之姓名或其他足以辨識[其]身分之資料,除有調查之必要或基於公共安全之考量者外,應予[以]保密。
[第十四條]十四、
本會應視當事人之身心狀況,主動轉介至各相關機構,以提供必要之協助。
第五章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性別事件之處理程序
[第十五條]十五、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之行為人於行為時為本校教職員工生者,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與實際照顧者(下稱申請人),得向本會[提出調查]申請調查。但行為人如現為或曾為本校校長時,應向教育部申請調查。
[;被害人外]申請人以外之[任何人亦]人知悉本校教職員工生為校園性別事件之行為人時,得依前項規定 ,向本會或教育部提出檢舉。
本校各單位於知悉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時,應立即依照性平法第二十二條 將案件[移送]通報本會處理。
[第十六條]十六、
[本會於受理案件]前點第一項及第二項之申請調查[申請、]及檢舉[或移送時],得以書面、言詞或電子郵件為之。
以言詞或電子郵件申請調查或提出檢舉者,本校應作成紀錄[而],經向申請人或檢舉人朗讀或使其閱讀,確認其內容[應經申請人確認]無誤後,由其簽名或蓋章。
前項記錄,應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或檢舉人姓名、身分證明文件字號、服務或就學之單位及職稱、住居所、聯絡電話及申請調查日期。
(二)申請人申請調查者,應載明被害人之出生年月日,未載明者,本會得請求其補正。
(三)申請人委任代理人代為申請調查者,應檢附委任書,並載明[申請人及委任人之]其姓名、身分證明文件字號、住居所、聯絡電話。
(四)申請調查或檢舉之事實內容[及其]。如有相關證據,亦應記載或附卷。
十六之一、
本校知悉疑似校園性別事件且有下列情形,應由本會評估該事件對學生受教權及校園安全之影響,並經本會決議通過後,以檢舉案形式啟動調查程序,以釐清事實,採取必要之措施維護學生之權益與校園安全:
(一)二人以上被害人。
(二)二人以上行為人。
(三)行為人為校長或教職員工。
(四)涉及校園安全議題。
(五)其他經性平會認有以檢舉案形式啟動調查之必要者。
經媒體報導之校園性別事件,應視同檢舉,本會應主動調查處理。疑似被害人不願配合調查時,本校仍應提供必要之輔導或協助。
本校處理霸凌事件,發現有疑似校園性別事件者,視同檢舉,由本校防治霸凌因應小組移請本會依前項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十七、刪除
[以匿名方式提出之檢舉,本會應以適當方式要求檢舉人補正其姓名與被害人等必要資訊。不予補正者,依本法第二十九條第二項第二款規定,應不予受理。]
[第十七條]十八、
校園性別事件有下列任一情形者,應不予受理:
(一) 非屬性平法所規定之事項。
(二) 申請人或檢舉人未具真實姓名。
(三) 同一事件已處理完畢者。
本會[於受理案件後,發現事件行為人或被害人不符本要點第二條之規定者,非屬適用本要點所定程序]接獲不具管轄權之校園性別事件申請調查或檢舉時,應[依職權於七日內]於收受申請調查或檢舉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將該案件移送至其他[有]具有管轄權[機關]者,並[告知申請人] 通知當事人。
[如行為人為學校首長時,本會應向教育部申請調查。]
[第十九條]十九、
本會在[受理案件]接獲申請調查或檢舉後三日內[指派],應將申請人或檢舉人所提事證資料交付本會輪值小組認定有無前點第一項所定情事,以決議是否受理。
輪值小組由本會推選三名委員組成[小組,進行案件初步審查],成員須符合性別平等教育法及校園性別事件防治準則相關規定,其決議以[初步審查之決議,依前項受命委員之]多數決為之。
本會應於接獲申請調查或檢舉後二十日內,以書面通知申請人、被害人或檢舉人是否受 理。不受理之書面通知應敘明理由,並告知申請人、被害人或檢舉人申復之期限及受理單位。
[申請人於前項之期限內未收到通知或接獲不受理通知之次日起二十日內,得以書面具明理由,向本會申復;其以言詞為之者,本會應作成記錄,經向申請人朗讀或使閱覽,確認其內容無誤後,由其簽名或蓋章。
前項不受理之申請以一次為限。
本會接獲申復後,應於二十日內以書面通知申請人申復之結果。]
[第二十條]二十、
本會依前[條]點規定決議受理之案件,應成立調查小組,調查校園性別事件相關證據與事實。
調查小組以三人或五人為原則,其成員之組成,依[本]性平法[第三十]第三十三條[第三] 第二項至第四項及防治準則第二十二條規定。
校園性別事件之行為人現屬其他學校者,本會應依防治準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調查。
[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校園性別事件當事人之輔導人員[,不得參與事件之]、本會會務權責主管及承辦人,應迴避該事件調查工作;參與校園性別事件之調查及處理人員,[不得擔任相關]亦應迴避對該當事人之輔導工作。
單位主管及人事室針對本校擔任調查小組成員之教職員工,應予公差(假)登記,並依法令或學校規定支給交通費或相關費用。
[第二十一條]二十一、
本會應於受理申請[調查]或檢舉[案後二月]後二個月內完成調查。必要時,得延長之,延長以二次為限,每次不得逾[一月]一個月,並應通知申請人、被害人、檢舉人及行為人。
調查小組調查完成後,應將調查報告移送本會決議。
[第三十三條]二十二、
[調查小組調查完成後,應將調查報告移送本會決議]。本會[經]決議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成立者]屬實後,應將[前項之]決議及該事件之調查報告[送交學校]及處理建議,移送本校相關單位[,並於調查報告中檢附懲處建議]。
本會[經]決議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不成立[者]後,應將調查結果,以書面載明事實及理由,並附記申復之期限及受理單位,通知申請人及行為人,並應一併提供已刪除申請人、行為人及證人個人資料之完整調查報告。
[第三十四條]二十三、
本校相關單位應於[接獲]收受前點[第 2]第一項[之]調查報告[後] 及處理建議之日起二個月內,[應依法議處]依性平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及其他相關法規規定懲處行為人,並將處理結果,以書面載明事實及理由,通知申請人、被害人、檢舉人、行為人及本會。
本校相關單位於審議議處時,除有性平法第三十七條第三項所定情形外,不得要求本會重新調查,亦不得自行調查。
本校相關單位為議處決定前,應通知被害人、其法定代理人或實際照顧者限期以書面或言詞 提出陳述意見;其以言詞為之者,權責單位應作成紀錄,經向被害人、法定代理人或實際照顧者朗讀或使閱讀,確認內容無誤後,由其簽名或蓋章。
第一項處理結果,內容包括事實認定、處置措施及議處結果。
[對於]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有關之事實認定,應依據本會所提出之調查報告為之。
[第三十五條]二十四、
本校懲處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情節重大者,]之行為人時,[本校]除依相關法律或法規懲處外,並得命行為人為下列一款或數款[所定]之處置。但終身不得聘任、任用、進用或運用之人員,不在此限:
(一[、])經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實際照顧者之同意,向被害人道歉。法定代理人 或實際照顧者同意時,應以兒童及少年之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並依其心智成熟程度權衡其意見。
(二[、])接受八小時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
(三[、])接受心理諮商與輔導。
(四[、])其他符合教育目的之措施。
校園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校長或教職員工違反與性或性別有關之專業倫理行為情節輕微者,得僅依前項各款規定為必要之處置。
[第二十二條]二十五、
本會就記載有當事人、檢舉人、證人姓名之原始文書應予封存,不得供閱覽或提供予偵查、審判機關以外之人。但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除原始文書外,調查處理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人員對外所另行製作之文書,應將當事人、檢舉人、證人之真實姓名及其他足以辨識身分之資料刪除,並以代號為之。
[第二十三條]二十六、
負責處理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之所有人員對於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名]檢舉人、行為人應提供適當之保護,並應嚴守秘密。但有調查之必要或基於公共安全考量者,不在此限。
依前項規定負保密義務者洩密時,應依法送相關單位處理。
[第二十四條]二十七、
為避免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過度渲染,影響事件當事人權益或隱私,本會應指定專人為發言人。
[第二十五條]二十八、
本校於調查處理校園性別事件期間,應採取必要之處置或協助,以[為]保障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當事人之受教權或工作權[,得]。
前項必要之處置,依防治準則[第二十五]第二十六條規定[為必要之]辦理。
第一項處置[,]或[提供]協助[。其]所需相關費用,本校應編列預算支應之。
[第二十六條]二十九、
本會調查處理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不受該事件司法程序是否進行及其處理結果之影響。
[第二十七條]三十、
[本會因申請人撤回申請]校園性別事件之調查[或]程序,不因行為人喪失原身分[等事實原因致不能進行調查時,應審酌相關情事,依法為適切之處理]而中止。
[性平會之調查處理,不受原因事實事件司法程序是否進行及處理結果之影響。]
[第二十八條]三十一、
本會調查小組依本要點規定進行調查時,行為人、申請人[、]及受邀協助調查之人或單位,應予配合,並提供相關資料[。],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無正當理由違反[第一]前項規定者,本校得依[本]性平法[第三十六]第四十三條[第二] 第四項規定報請主管機關對行為人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連續]按次處罰至其配合或提供相關資料為止。
[第二十九條]三十二、
校園性別事件之行為人應親自出席接受調查[之行為人、申請人或受邀協助調查之];當事人為未成年者,接受調查時得[其同意後得通知其]由法定代理人或實際照顧者陪同[到場]。
[第三十條]三十三、
本會應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實際照顧者其得主張之權益及各種救濟途徑,或轉介至相關機構處理,並依其需求,提供心理諮商與輔導等各類專業服務,必要時,應提供保護措施,法律協助、社會福利資源轉介服務或其他協助;對檢舉人有受侵害之虞者,並應提供必要之保護措施或其他協助。
[第三十一條]三十四、
行為人[、申請人]與被害人、檢舉人或[證人]受邀協助調查之人有權力不對等之情形者,應避免其對質。
[但]基於調查之必要,得於不違反保密義務之[前提下,衡酌合理保障行為人答辯權之必要,得]範圍內另[作成]做成書面資料[後],交由行為人、被害人或受邀協助調查之人閱覽或告以內容要旨。
[第三十二條]三十五、
校園性別事件經申請人撤回調查申請時,為釐清相關法律責任,本會得依[職務]職權或依行為人請求,決議繼續調查處理。
[第三十六條]三十六、
本會應專責依[本]性平法[第二十七]第二十八條第一項規定建立之檔案資料之保管,保管年限為二十五年。
依前項規定所建立之檔案資料,分為原始檔案與報告檔案。
前項原始檔案應予保密,其內容包括下列資料:
(一[、])事件發生之時間、樣態。
(二[、])事件相關當事人(包括[申請人]檢舉人、被害人、行為人)。
(三[、])事件處理人員、流程及記錄。
(四[、])事件處理所製作之文書、訪談過程之錄音檔案、取得之證據及其他相關資料。
(五[、 ])行為人之姓名、職稱或學籍資料[、家庭背景]等。
第二項報告檔案,為經本會議決通過之調查報告;其內容應包括下列資料:
(一[、])申請調查事件[發生]之[時間、樣態以及以代號呈現之各該]案由,包括當事人或檢舉之敘述。
(二[、 ])[事件處理]調查訪談過程紀錄,包括日期及[結論]對象。[本會保管超過三年之原始檔案,應以密件文書歸檔保存。]
(三)被申請調查人、申請調查人、證人與相關人士之陳述及答辯。
(四)相關物證之查驗。
(五)事實認定及理由。
(六)處理建議。
第一項建立之檔案資料銷毀方式,得準用機關檔案保存年限及銷毀辦法第十三條規定辦理 。
[第三十七條]三十七、
行為人轉至其他學校就讀或服務時,本校應於知悉後一月內,通報行為人[現]次一就讀或服務之學校[。其],通報內容應限於行為人經查證屬實之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時間、樣態、行為人姓名[及]、職稱或學籍資料。
本校接獲他校通報行為人檔案資料,應對行為人[為]實施必要之追蹤輔導,非有正當理由[並],不得公布行為人之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其身分之資料。
[第三十八條]三十八、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之行為人,不得對申請人及其親屬或處理本事件有關人員為任何報復、恐嚇、威脅、傷害或其他不法、不當之行為,違反者本校應依刑法或相關法律規定處理之。
本校知悉涉有校園性別事件之聘任或任用之教職員及公務人員提出退休或資遣申請時,應依 防治準則第三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六章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之申復程序
三十九、
申請人、被害人或檢舉人未於第十九點第三項所定期限內收到通知,或接獲不受理通知者,得於第十九點第三項所定期間屆滿或接獲不受理通知之次日起二十日內,以書面具明理由,向本會提出申復。
前項之申復,以一次為限。
本會接獲申復後,應將申請調查或檢舉案交性平會重新討論受理事宜,並於二十日內以書面通知申復人申復結果。申復有理由者,性平會應依法調查處理。
[第三十九條] 四十、
校園性別事件之申請人[對第三十三條第三項之調查結果]、被害人或行為人[對第三十四條之]不服本校處理結果[不服]或調查結果者,得於收到書面通知次日起[二]三十日內,以書面具明理由,向本校副校長室提出申復。但行為人為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者,申請人或被害人得逕向教育部申復。
[;其]前項申復以言詞為之者,應作成記錄,經向申請人或行為人朗讀或使閱覽,確認其內容無誤後,由其簽名或蓋章。
[副校長室]本校權責單位接獲申復後,依下列程序處理:
(一[、副校長室])權責單位收件後,應即組成審議小組,並於三十日內作成附理由之決定,以書面通知申復人申復結果。
(二[、])前款審議小組應包括性別平等教育相關專家學者、法律專業人員三人或五人,其小組成員之組成,女性人數比例應占成員總數二分之一以上,具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調查專業素養之專家學者人數比例應占成員總數三分之一以上。
(三[、曾參與事實])原本會委員及原調查[及懲處程序者]小組成員不得擔任審議小組成員。
(四[、])審議小組召開會議時由小組成員推舉召集人,並主持會議。
(五[、])審議會議進行時,得視需要給予申復人陳述意見之機會,並得邀本會相關委員或原調查小組成員列席說明。
(六[、])申復有理由,將申復決定通知本校相關單位,由其重為決定。
(七[、])前款申復決定送達申復人前,申復人得準用前項規定撤回申復。
申復審議[認為第一]發現有性平法第三十七條第三項[之]所定調查[或處理結果]程序有重大瑕疵[者,應依情形分別發回本會或懲處單位重新決定]或有足以影響原調查認定之新事實、新證據時,得要求本會重新調查。
前項所定調查程序有重大瑕疵,指有下列之一者:
(一)本會或調查小組組織不適法。
(二)未給予當事人任一方陳述意見之機會。
(三)有應迴避而未迴避之情形。
(四)有應調查之證據而未調查。
(五)有證據取捨瑕疵而影響事實認定。
(六)其他足以影響事實認定之重大瑕疵。
第一項之申復以一次為限。
[第四十條]四十一、
申請人、被害人或行為人對本校之申復結果不服,得於接獲書面通知之次日起三十日內,依[性別平等教育]性平法[第 34]第三十九條規定向所屬學校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職員申訴委員會或技工、工友申訴評議委員會提出申訴。
[第四十一條]四十二、
本校相關單位應依防治準則內容,訂定校園性別事件防治規定,並將[本要點第七條、]第八條及第九條規定納入校長及教職員工聘約及學生手冊。
前項規定之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校園安全規劃。
(二[、])校內外教學與活動及人際互動注意事項。
(三[、])禁止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防治之政策宣示。
(四[、])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之界定及樣態。
(五[、])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之申請調查或檢舉之收件單位、電話、電子郵件等資訊及程序。
(六[、])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之調查及處理程序。
(七[、])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之申復及救濟程序。
(八[、])禁止報復之警示。
(九[、])隱私之保密。
(十[、])其他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性別事件防治相關事項。
[第四十三條]四十三、
本要點若有未盡事宜,[準用或適用其他相關法規]依教育部及本校其他相關規定辦理。
[第四十二條]四十四、本要點經[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本會會議、行政會議及校務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二、編號:113111
醫學院提:藥學系申請增設「生技製藥學士學位學程」。
決議:原則通過。
附帶決議:請藥學系針對學程實習部分進行規劃,提下學期校務會議報告。
三、編號:113112
醫學院提:藥學系申請增設「醫藥法規科學碩士學位學程」。
決議:原則通過。
附帶決議:請於學程目標加強敘述,包含醫藥和醫療器材重點目標學習領域。
捌、臨時動議
編號:113113
吳瑞北等提:請釐清校務會議連署代表提案成立委員會、專案小組或其他組織提案連署人數爭議。
決議:依大學法、本校組織規程及校務會議規則等現行相關法規辦理。
玖、散會(中午12時45分)
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312A
國立臺灣大學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312B
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3
11312C
94~112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4-10-19 | 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3年10月19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第2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
主席:陳校長文章 紀錄:周佑璘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2人,實到127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21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 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2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8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5分,開始開會。首先是主席報告(簡報檔如11310F1)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 永續辦公室
(一) 為因應全球2050淨零轉型目標,自112年起,本校與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攜手辦理「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鼓勵學子投入淨零技術研發,希望藉由高規格的國際賽事,讓臺灣成為國際淨零技術交流、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的基地。本(113)年度擴大舉辦,以「主競賽」與「國際賽」雙賽制進行,總獎金高達650萬,並邀請國際代表性的大學組織"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 (APRU)"具名協辦;包括來自美國、丹麥、印度、印尼、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多國師生組隊,報名國際賽99隊、主競賽141隊,計13個國家、240件作品,參賽國際師生共998人。已於113年8月21日於臺大綜合體育館舉辦決賽。
(二) 為培育投資與永續兼備的未來人才,自112年起與國泰金控、影響力投資協會,攜手辦理「臺大-國泰金控影響力投資校園巡迴論壇」。本(113)年度論壇於10月3日上午辦理,參與對象擴大至臺大系統三校;以【掌握影響力投資,決戰SDGs下半場】為題,聚焦「影響力投資趨勢、工具與實際案例」進行專題演講。
(三) 永續排名
1. 2024年QS世界大學永續排名:全球共1,403間學校入榜,本校獲得全球第94名(亞洲第五名、臺灣第一名)的佳績。
2. 2024年THE大學影響力(Impact Rankings)排名:本校以91.6分獲得全球第55名(國內第3名),較去年進步12名,並有3個SDGs分項進入TOP 10:
(1) SDG 2消除飢餓:全球第7名;
(2) SDG 3健康與福祉:全球第8名;
(3) SDG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全球第9名。
3. 2024年天下USR大學公民獎:本校獲「公立一般大型大學(6000人以上)」組第一名,為本校第四次奪下該組榜首。
(四) 永續獎項
1. 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榮獲「2024亞太永續行動獎」金獎,為本校首次在亞太永續行動獎大學類別中獲獎。
2. 生農學院USR團隊「農業領航、發展永續」榮獲「2024臺灣永續行動獎」金獎。
(五) 環境治理
1. 透過校內動產/不動產資訊的比對與彙整,完成校內工作站/伺服器、冷氣機的空間盤點,並針對各項高耗能設備估算能耗與汰換的減碳效益。
2. 製作校園各館舍2014-2023年之平均用電變化圖,並開發成儀表板後,上架至永續辦公室網頁。
3. 透過館舍電力監視系統之資料,開發館舍基礎用電密度、設備待機用電密度、人員設備使用用電密度、人員空調使用用電密度等指標,分析出本校53棟高耗能館舍,並針對其中12棟重要館舍完成用電分析簡報,供院系所參考。
(六) 社會責任
2024年7月發布《2023年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並上架本校年報專區及永續辦公室官網,本次以「內建校園永續力,外擴社會影響力」為脈絡,綜整本校於教學、研究、環境治理及各項促進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措施與成果。
(七) 為接軌國際高教趨勢並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擬定「職場反歧視及平權聲明」、「水資源管理與再利用原則」與「校園減塑規約」,並於本校官網公告周知。
(八) 為響應校園永續治理之國際高教潮流,本校於2023年底加入「國際永續校園網絡」(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Campus Network; ISCN),該聯盟審查嚴格,強調必須有實質永續組織、行動與承諾才能加入。本校成為臺灣首間加入該聯盟的學校,定期參與聯盟舉辦之國際論壇與線上交流會議,主題包含校園生活實驗室、校園建築淨零等等,共享實現永續校園之具體措施。
(九) 為讓學生在選課時有更多參考依據,透過程式計算各課程與SDGs的相關性,挑選高相關性課程並與授課教師確認後,已將SDG標籤加註在新版課程網中。
二、 校務研究辦公室
(一) 國際政經學院籌備工作
1. 完成政治經濟碩士學位學程以及財金碩士學位學程之課程規劃,以及領導與管理研習班/學分班課程規劃。
2. 完成簽署學校與學院合作備忘錄,議定雙方合作模式與約定事項。
3. 113年9月9日召開本校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會議,審議國際政經學院管理委員會名單、學院稽核設置及作業要點、稽核人員聘任案等。
4. 113年10月3日召開學院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學院新訂法規。
5. 完成全部七家合作企業之捐贈合約書簽訂,企業捐贈款項預計於113年10月份全數入帳。113年9月15日去函教育部請領113年第3季國發基金補助款。
6. 建立國際鏈結,與法國巴黎政治學院代表、哈佛甘迺迪學院代表以及國際副校長會面;113年9月26日至28日早稻田大學代表來校訪問,討論雙方合作細節。
(二) 建置校務數據視覺化平台
1. 運用教育部大專校院公開資訊,以Tableau建置校務數據視覺化平台,包括整體概覽、學生數據、教職員、研究表現、校務資源、國際交流等6大類別,篩選關鍵指標轉化為圖表,有助於掌握數據變化脈絡,以實證導向支援校務決策。
2. 配合校務資訊公開專區資料更新作業,進行校務數據視覺化平台數據之更新,並取用教育部大專校院公開資訊,已更新數據至113年7月底。
3. 專案儀表板:針對「大專校院畢業生流向追蹤調查」資料,建置資料儀表板,以長期追蹤本校畢流調查結果。
(三) 因應學院準備評鑑資料,針對學院學生的學習狀況、畢業流向、國際化等進行資料分析,提供視覺化資料,並藉由校際比較展現本校學院學生特色。
(四) 完成辦公室官網改版,重新設計網站主視覺及規劃網頁內容,新增校務數據視覺化平台,充實網站內容。
三、 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 創新設計學院
1. 113學年將AI導入教學,辦理「助教培訓暨AI工具認識與應用實作工作坊」;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辦理「ToBeD-AI ing for 系列專題演講」,創意創業學分學程導入美國 Stanford D-school Case study 專案演練,透過邀請來自不同產業領域的專家前輩出題。藉由隨機分組X產業議題實戰方式,讓同學更熟悉組隊模式,能多元探索產業領域中的真實問題,作為自己專題發展方向。
2.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入圍2024唐.諾曼設計獎(Don Norman Design Award, DNDA)教育類決賽(education finalist)的團隊,為臺灣首個入圍。唐.諾曼設計獎是支持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實踐與教育的獎項,旨在表彰推動社會變革並創造更美好未來的創新設計理念。與26個國家130多份參賽作品競爭,臺大在創新跨領域的教育上與國際齊頭並進。
3. 108年財團法人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於本校設置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以培養學生「關心社會議題,聚焦問題、發想問題的解決方案及自我解決問題的意識」為目標。計畫經執行5年,自113年8月起轉移主責,期間辦理單位歸併及業務移轉事宜。現第八屆計畫已於開放學生團隊申請,期間舉辦3場說明會。第八屆計畫與社會影響力組織合作,藉由執行社會影響力組織的募款計畫,傳遞議題價值。
(二) 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
促進國際生來臺暨留臺計畫--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與企業共同合作,促進國際人才循環與交流,由企業提供來臺學生就學期間之生活津貼及學校之行政作業費,共同培育人才。前已提送教育部STEM博士1班、STEM碩士3班、半導體碩士1班、金融碩士1班之計畫書。
113學年度獲教育部核定通過新型專班(秋季班)7班,核定人數113人,計 11 家國際知名企業與本校合作辦理。本校114學年度教育部新型專班(秋季班)申請中,計16 家合作企業,需求學生人數124人。
四、 雙語教育中心
(一) 為增進國際招生與提供本國學生全英語學習的機會,在雙語計畫的挹注下,112學年度起,工學院之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與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之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學士學位學程正式成立及運作;經濟系亦已可提供足額英語授課滿足學生畢業要求;113-1學期,上列三單位境外生之申請件數,均有顯著之成長。另政治系亦於112學年加入,已於113學年達成全英專班之課程100%英語授課,並且開始第一屆新生入學。
(二) 積極推動EMI課程教學,於112學年度計有1,905門(不含語言課程)EMI課程,約占總課程之11.48%;而該學年大二及碩一學生所修學分20%以上為全英語授課則分別佔19.33%與37.79%。
(三) 113-1學期共406位教學助理完訓。除通用全英授課教學助理培訓外,另增加領域教學助理培訓,包括人文、理工、管理三大領域,期藉由分領域之英授課基本語法與應對需求,提供不同領域TA所需專業知識及技能。
(四) 於113年8月21日至27日辦理為期5天之第二屆EMI Plus教師增能課程,參與之教師須進行5場次、共70分鐘之教學演示,執行上須由國際ISW系統認證之帶領員以每組4~6人之規模進行。而為擴增培訓量能,中心積極規劃認證帶領員之培育計畫,於6月順利完成ISW帶領員之國際認證。本屆EMI Plus課程共培訓20位教師,透過互動式課室體驗,幫助學員了解學生的學習困境,以彈性運用不同教學法與工具輔助學生提升學習成效,並透過結構式的教案撰寫與執行,幫助學員減輕備課負擔。學員在為期36小時的增能過程中,建立在回到任教校即可馬上實施EMI教學的「即戰力」。
(五) 由教育部補助之學術交流基金會(Fulbright Taiwan)「EMI英語授課專業支援團隊」已於113年9月2日進駐本校,該團隊由顧問(Advisor)與美籍協同英語教學助理(English Teaching Flagship, ETF)共6人組成。藉由該團隊所派駐具有師培、EMI教育領域研究、與課程設計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之顧問與教學助理,提供指導和支持,協助本校建置教師EMI教學能力評量指引、協助觀課並給予意見回饋、開發專業英語課程(ESAP)、支援口說諮詢服務、以及職員英語相關課程教材與開授工作坊等。透過該團隊之支持和合作,相信將能夠更進一步落實本校雙語教育之實踐,提升教師EMI教學品質、提高學生之英語能力。
五、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業務
(一) 113-1學期,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共開設了5門由業界專家領授的課程,其中3門課程前一學年受學生好評,持續於本學年度開設;另2門業界專家課程則為「數位、人工智慧與新興運算架構」、「異質整合-3D IC技術簡介與應用」,針對半導體新方向3D IC技術趨勢、設計考量、可靠度與應用、未來挑戰等進行介紹。
(二) 舉辦2024 NTU Advance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Workshop,邀請3位半導體產業的重量級講者蒞臨演講,分別為比利時校際微電子中心(imec)、義大利波隆納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教授及台積電R&D Pathfinding處長。活動吸引近90名與會者,顯示出各界對先進半導體技術的高度關注與熱情,不僅提升臺大在半導體技術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也促進跨國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六、 椰林講座
為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之學界或企業界人士,針對全球重要議題或新興科技重點領域至本校進行演講與學術交流,以拓展師生同仁宏觀之國際視野,特設置「國立臺灣大學椰林講座」,期盼藉由重量級貴賓的現身說法及經驗分享,帶給臺大師生更多的啟發。自112年8月迄今辦理8場次,吸引眾多師生參與,迴響熱烈,包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中研院院士、國際知名大學校長及各領域重量級學者,邀請講者及辦理日期如下:
(一) 112年9月1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天野浩先生。
(二) 112年10月19日:本校傑出校友劉立方院士。
(三) 112年12月6日:東京大學藤井輝夫校長。
(四) 113年3月1日:筑波大學永田恭介校長。
(五) 113年4月1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Aaron Ciechanover博士。
(六) 113年4月15日:University of Virginia Suprateek Sarker教授。
(七) 113年5月9日:前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
(八) 113年9月5日:筑波大學山海嘉之教授。
七、 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
113年10月14日舉辦第一場講座,由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lain Aspect 教授主講,以「From Einstein and Bell to quantum technologies : entanglement in action」為題。該講座係由光寶集團創辦人宋恭源捐贈臺大2億元而設置。自2023年至2032年,每年捐贈2000萬元,為期10年,協助本校邀請具備前瞻關鍵技術、富含法理底蘊與符合諾貝爾奬得主資格的國際頂尖學者來校擔任短期或長期講座教授,並與臺大相關領域研究團隊進行更進一步的學術深度交流,希冀提升師生國際視野、專業領域深度與廣度,並使講座能夠更加長遠地發揮且擴大其正向影響力。另艾斯佩特教授也於10月15日 下午在臺大進行一場講題為「The two quantum revolutions : From concept to applications」的量子科普演講,隨後並與李遠哲教授(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共同出席聯合論壇,由2位諾貝爾獎得主與學子們分享物理與化學等相關科學的發展與現況
八、 功能性校級研究中心
為使功能性校級研究中心之運作及評鑑方式更有效益,發揮臺大整體研究績效,明定校級中心應每年提出成果報告並附上中心之多年期營運計畫書,交由諮詢(諮議)委員會書面審查,並應每三年依本校所訂期程,提請諮詢(諮議)委員會召開會議辦理評鑑,已請計資中心協助撰寫程式,並於113年9月正式進行113年度之書面審查。
九、 「百大貢獻事蹟」遴選
為籌辦本校創校100年校慶活動,辦理「創校百年,百大貢獻」事蹟遴選,預計於113〜117年中選拔出本校百年來100項卓越研究或對社會有重大影響力之成果。已召開3次「百大貢獻事蹟遴選委員會」會議,遴選出113年度當選事蹟計24件,將於校慶期間向社會大眾公布宣揚。
十、 籌辦臺大百歲校慶
召開工作小組會議,目前工作架構為3大面向共29個分項,請各單位提供籌備資料,並彙整各分項之初步規劃、總經費、分年工作及分年經費,持續辦理後續事宜。另以財務處紀念酒LOGO款式,請原設計師進行延伸設計,已於113年8月選定LOGO延伸設計之配色及應用組合,目前進行定稿及主視覺與配色之使用規範,預計明年初可提供各單位使用。
十一、 臺灣大學系統
(一) 113年共識會議於7月5日於新北市三峽區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辦理,邀集三校一級主管、各學院主管及臺大系統文化基金會董事共同參與,與會人員百餘位。就本次會議共同議題「永續目標下的智慧校園」分成教務、學務、總務、研發以及國際共五組進行討論,以激盪思維、凝聚共識,齊心協力使臺灣大學系統成為國際頂尖之聯合大學系統。
(二) 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
「第一屆優良成果評選及學術交流會」由臺大研發處主責承辦,受評對象為109年、110年獲補助之團隊,給每一獲獎團隊頒發新臺幣60,000元獎金及每人一張獎狀,並於臺大系統共識會議中進行頒獎表揚。未來本計畫案如有以團隊名義與國際學者合著之優良論文產出,於評選獲獎者,獎金將予加碼。
(三) 112學年三校跨校選課實際修課人次共計8,296人次、實際選修課數共計4,119。自103學年起至112學年止,三校之校際選課總計為60,110人次、27,756選修課數。
十二、 臺大-中研院聯合辦公室
(一) 預計於114年度執行之創新性合作計畫,計有37件申請案,現正進行書面審查程序,預計於113年11月完成審查及經費核定,12月公告審查結果。本次計畫執行期間自114年1月1日至115年12月31日共2年:鑒於本合作計畫自104年起已持續執行多年,除延續性研究課題外,本次徵求將著重鼓勵雙方學者組成全新合作團隊及跨領域研究主題,以符合本計畫創新性及互補性之訴求。
(二) 發行中英版電子報
將近年來臺大與中研院創新性合作計畫之優良成果以研究主題分類,邀請計畫主持人撰稿介紹其研究成果,藉以展現及推廣臺大及中研院創新研究計畫之跨領域合作研究成效。已彙整3篇優良成果文章並於113年8月29日發行。電子報寄送對象包含臺大校內/校友、中研院、國際姊妹校及重要研究中心、合作單位等。該內容亦在聯合辦公室網頁「電子報專區」(https://jpoas.ntu.edu.tw/Newsletter.html)公開分享,期望增加能見度。
十三、 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 竹北分部
1. 校門廣場工程案:113年1月6日正式開工。因原訂開挖取土數量不足於3月14日停工, 4月25日召開整地土方討論,已於7月15日復工,截至9月24日工程進度為18.56%,預計113年12月底完工。
2. 因應竹北校區Taiwan Tech Hub開發計畫,進行館內辦公室整修(8月22日進行現場勘查),規劃設立教學與研發辦公室,國發辦公室、數發辦公室,創新、創意、育成學習與交流空間。
3. 科技創研大樓(NTU TECH大樓):結合新竹當地產業發展,發展創創人才培育(各種不同博士與碩士跨域創新創業學程等)、開放式平台基地(例如product and start-up studio),及建構創新人才智慧生活圈。「竹北分部科技創研大樓新建工程期初報告書勞務採購」已於7月19日決標,7月30日及9月6日召開兩次工作會議,刻正依會議討論意見修訂期初報告書。
4. 次世代智慧立體國土資訊中心(簡稱岩心庫,原名新碳勘中心大樓)新建工程:本案結合捐贈企業與其他政府部門資源,執行潛在場域地下地質探勘,由本校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提出與捐贈企業之產學合作計畫,並與岩心庫新建工程齊頭進行。已陸續修正可行性報告書資料,8月進行基地測量及鑽探作業。
5. 新竹在地學生科學活動:已規劃國小生秋季活動時程、課程內容。
(二) 雲林分部
1.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址研究中心新建工程案,截至113年9月4日預定累計工程進度:60.9%,實際累進工程進度: 62.3%,進度超前1.4%。113年9月14日舉行上樑典禮。
2.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及職務宿舍新建工程案,「基本設計報告書」於6月13日獲教育部所送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審議本案基本設計報告之審查意見,請分院依函示事項卓處中。「都市設計報告書」經於5月3日雲林縣政府同意核定。「建造執照」於7月5日領取。「出流管制計畫書」於9月12日取得核定函。
3. 植物醫院雲林分院,113年1月至8月執行計畫成果:
(1) 植物醫學診斷服務人次(次)共計195件。
(2) 累計輔導面積為102.5943公頃。
(3) 植物醫學知識問卷(件) 270件。
(4) 作物專題講習課程(場) 4場,學員數 365人。
4. 動物醫院雲林分院診療中心,113年1月至8月執行計畫成果。
(1) 家畜類-豬
A. 抗體診斷服務2735件。
B. 分子生物診斷2800件。
C. 微生物分離鑑定及藥物敏感試驗66件。
D. 組織病理診斷20件。
E. 駐場疾病防治及診斷技術服務共19場。
F. 出診13場。
(2) 禽類
A. 分子生物診142件。
B. 微生物分離鑑定及藥物敏感試驗62件。
C. 組織病理診斷9件。
D. 駐場疾病防治及診斷技術服務共15場。
5. 農機教育訓練與推廣與農用曳引機考照場地規劃
(1) 農機教育訓練與推廣
113年6月4日至6日舉辦農機維護保養實務與新趨勢研習班。6月28日至30日舉辦作物栽培管理機械化與自動化實務研習。8月21、22日辦理農機電工與農機安全推廣研習班。8月27日至29日辦理農業機械與智慧農業新技術研習班。
(2) 農業機械教育訓練暨考驗中心於8月21日召開臺大農用曳引機考照場計畫書討論會議。
6. 學府東路停車場及太陽能發電基座工程於7月23日召開審查委員會,8月6日議價決標。
十四、 113年10月14日頒發名譽理學博士學位予著名的法國物理學家–艾斯佩特 (Alain Aspect) 教授。艾斯佩特教授是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也是量子物理領域深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專精於量子光學、原子光學、冷原子物理、和量子計算等技術,致力拓展量子光學與量子資訊應用領域重要的科技發展,貢獻卓著。
十五、 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
(一) 全身健檢方案
好心肝第一階段四年愛心健檢名額已於113年全數受檢完畢,3,585人受檢,27人癌症、1029人後續追蹤,校方並於檢後提供聯合健康諮詢服務。癌醫中心LDCT今年1-8月共37位師長同仁受檢。好心肝第二階段愛心健檢預計今年11月開放35歲以上專任教師優先登記。
(二) 心理暨多元諮詢
由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多元諮詢服務,至8月底已提供368人次的心理諮商,並辦理三場相關講座,參與人數223人次,滿意度93%。
(三) 平時健康促進
113年至今已辦理4梯次球類專班、4梯次十周運動班、7梯次37場自由入場運動班、7場運動工作坊、9場農場休閒體驗活動、6場主題工作坊/專題講座、4場行動書車、5場午間音樂會、13場葛萊美行動,累積超過3,600人次參與受益,平均滿意度98.48%,各類實體及線上活動仍持續辦理中。
(四) 訊息宣傳佈達
全人關懷網站113年累積瀏覽量551,654人次(統計至9月27日);LINE官方帳號人數1,053人;相關服務訊息同步透過電子郵件、校園布告欄及實體公文交換方式進行宣傳佈達。
十六、 本校新一期之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書(113-117學年度)業於113年7月 31日上網,內容含願景與使命、現況盤點、優劣勢分析、推展方向、校務發展策略及推動目標、具體措施等六大項。中文版見臺大首頁>認識臺大>資訊公開/年報->校務發展->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書。
十七、 校友業務
(一) 臺大傑出校友會於112年11月13日成立,113年2月16日舉辦第一次會議,通過推選蔡明忠學長為第一任會長。並於113年5月16日舉行第一次核心成員會議,8月4日於美國北加州、8月14日於台北舉辦交流會。
(二) 校友重聚
重聚活動籌備中,將於113年11月16日辦理B69四十重聚、114年4月17日辦理B60五十重聚、114年4月18日辦理B55五五重聚,以及114年5月28日辦理B80三十重聚。
(三) 自112年7月3日起,新校友資訊系統上線,改發行電子校友證,截至113年9月已發放1萬9,099張。
教務方面
一、 114學年度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及招生名額總量
經教育部核定招收學士班3,459人,碩士班3,921人,碩士在職專班541人,博士班683人,合計8,604人。114學年度學士班回復寄存7名;擴增日間碩士班25名、碩士在職專班9名,共34名。
二、 校務評鑑相關業務
依據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公告之「第三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實施計畫(112-114年)」,本校排定於114年下半年接受校務評鑑,目前已擬定自我評鑑作業實施計畫,並規劃召開前置評鑑計畫小組,同時進行洽聘評鑑指導委員及自我評鑑實地訪查委員相關作業。
三、 教學研究單位評鑑相關業務
本校112學年度共有文學院等19單位完成評鑑,於9月26日召開評鑑委員建議事項校方協調會議,就評鑑委員建議事項需由校級單位協助辦理或跨單位協調事項進行討論,會後並將會議決議函送各校級相關單位協助辦理改善,並請各受評單位據以落實執行;113學年度受評單位經提8月27日校評鑑指導委員會確認後,計有電機資訊學院等27單位接受評鑑,將依據113學年度本校教學研究單位評鑑計畫陸續展開評鑑作業。
四、 未來大學計畫辦公室
推出臺大模式 (NTU Model) 手冊,包含:領域專長、學習規劃辦公室、國際讀書會等7項模組,宣傳及舉辦113下半年未來大學環臺列車計畫:9月27日新竹場次與清華大學合辦,主題為彈性學制,由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大學教務長分享各校的「不分系」、「實驗教育」、「校、院學士」、「X實驗學院」等彈性學制。規劃10月26日舉辦高等教育國際論壇暨海報展,將邀請國內外高等教育組織參與,包含:國外高等教育評鑑組織THE、東京大學、一橋大學理事、首爾大學講者,以及臺灣高等教育教學專業發展學會 (Taiwan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Network in Higher Education, TPOD)、全國各大專校院。
五、 大學數理預備課程試辦計畫
為協助即將入學的大學新鮮人充實大學數理先備知識,以發展大學專業及跨領域學習能力,本校於112年暑假推出「大學數理預備課程試辦計畫 (NTU Pre-U Program for Math and Science)」,修課成績合格者可獲得1學分,並自試辦1年後(113年)開始收取學分費。透過數學、物理、化學3系的支持,提供「微積分」、「普通物理學」及「普通化學」等3門線上預備課程,授課對象不限臺大學生及國際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本次修課人數(含海外盟校):微積分1140人、普通物理學889人、普通化學839人。其中,至少採計一科Pre-U數理預備課程學系占比為84.75%(50學系/59學系)。統計測驗通過人數,微積分占79.53%、普通物理學占51.09%、普通化學占58.78%。
六、 113-1學期註冊學生數共有:
(一) 學士學位班:17,757人。
(二) 碩士班:13,739人(碩士新生註冊率95%)。
(三) 博士班:3,909人(博士新生註冊率73%)。
(四) 外籍生:學士班527人;碩士班506人;博士班365人。
(五) 僑生:學士班1,347人;碩士班333人;博士班81人。
(六) 陸生:學士班1人;碩士班270人;博士班116人。
七、 持續推動各項獎學金
(一) 大學部:希望獎學金、傅鐘獎學金,學士班校長獎。
(二) 研究所:臺大研究生校長獎、博士生獎學金。其中博士生獎學金自113年分為國科會博士生研究獎學金及教育部博士生獎學金,每人每月4萬,國科會至多獎勵3年;教育部至多獎勵至三年級結束。國科會博士生研究獎學金,申請資格為未在職之博士新生,並提供國科會甄選(國科會審核)與國科會核配(校內審核)兩類申請管道。113學年度國科會甄選類計有97名、國科會核配類計有113名獲獎。教育部博士生獎學金於113年新辦,申請資格為本國且未在職之一至三年級博士生,9月24日經教育部核定本校名額為203名。
八、 NTU Beyond Borders:規劃「課程合作三部曲」、「學習無國界」方案,與國際處、學務處合作籌備全校說明會。
九、 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
(一) NTU COOL
1. 113-1學期截至9月10日止,共計有5,132課程完成網頁開設。持續協助師生順利地使用NTU COOL進行教學,提供文字與影片指引,以及通訊與實體諮詢。
2. NTU COOL 於暑假期間完成教學竹管理系統 Canvas LMS 進版,亦進行影片教學功能之更新,教師可於影片管理頁面上傳影片字幕檔案,讓學生觀看影片時可同時搭配字幕,強化學習成效。
3. 支援教育部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支援25間夥伴學校進行跨校課程線上修課,提升頂尖大學AI教學資源之分享。
4. 進行生成式 AI 應用功能之研究與使用者經驗、需求研究,預期研發相關功能,帶給師生更豐富的教/學工具和資源。
(二) 未來教室:113-1學期教務處三間未來教室共排入28門課程。
(三) 課程自動錄播系統:協助電機系、機械系完成課程自動錄播系統之裝置,並與NTU COOL教學平臺串接,系館內課程錄影完成後可自動上傳至教學平臺。
學務方面
一、 學生請假辦法增修「多元文化假」及「歲時祭儀假」
113-1學期起正式施行。本校學生來自不同國家由多元的族群文化組成,為尊重學生參與多元文化活動需求,同時保障學生參與自身或父母或配偶,所屬原住民族群文化祭典活動權益,進行學生請假辦法增修。
二、 113學年度新生學習入門書院於8月下旬展開為期4天,意在加深新生攜手合作意識並強化人際連結,建立同儕互助網。系列活動融入社團元素,以音樂祭、體驗市集、校友講座讓新生感受學長姐熱情。而為協助新生快速認識環境及重大活動,製作「臺大新鮮人地圖 NTU FRESHMAN MAP」,掌握校內活動場地借用資訊。於9月1日舉辦開學典禮,由校長結合AI技術致開幕詞拉開序幕,眾多社團開場表演及服務類社團利他實踐之主題影片深具活力,鼓勵新生以「臺大,讓創意與夢想啟航」精神,創造青春新篇章。上述活動實體+線上共約12,300人次參與。
三、 推動NTU Beyond Borders學生國際交流方案
為拓展學生跨國學習經驗,推動三大國際交流方案:社團交流、海外服務隊及社會貢獻。社團交流鼓勵學生參與國際專業交流、論壇及競賽,提升國際視野;海外服務隊支持現有海外據點的運營,並開拓新據點,結合非營利組織及校內資源,推動學生投入海外服務;社會貢獻則延續利他精神,透過得獎者提案引領新成員參與國際服務,並提供獎勵,擴大服務影響力。
四、 學務教務資料共享機制
將於114年1月1日起上路,提供強大數據支持校務實證研究分析及政策制訂。本案設置「個人資料運用審議小組」,嚴謹審查資料提供之範圍與准駁,並保留學生個資退出權。
五、 推動學生生活學習方案與宿舍方案助理計畫
宿舍是學習人生的場所,為推動生活與學習,聘任宿舍方案助理學生於各宿舍辦理各類生活學習方案,凝聚舍區意識,發展宿舍學習環境與學習社群,塑造多元創新宿舍文化。112學年聘任計28名,全學年於各宿舍辦理辦理逾150個方案活動,113-1學期計聘任22名宿舍方案助理同學。
六、 113-1學期新開設「打造未來領袖」學分課程,結合專業顧問團隊與企業業師產學共育,提升學生溝通力、適應力、輔導力、就業力、持續力、決策力,預計開放30名學生選課,協助學生探索潛能、翻轉學習,讓學生成為改變社會的未來領導者。
七、 心輔中心
心輔中心現有25位專任輔導人員(另有一位育嬰假留職停薪中)、6位資源教室輔導人員,2位行政同仁、1位單位自聘人員,以及26位兼任輔導老師進行專業心理諮商輔導,並提供心理測驗之分析與解釋。112年10月1日至113年8月31日的直接服務共計11,500人次。
八、 學輔中心
學輔中心旨在協助學生校園適應,透過駐點各學院,得以更進一步接觸學生,以達到了解並掌握學生狀況、追蹤學生後續情形以利學生逐步回歸校園。由10位學輔專員合計十一個學院狀況,自112年10月至113年8月31日直接服務人次共計2,798人次,協助聯繫周邊資源、系所單位等間接服務次數共計7,008次。
九、 建置「診間智慧多元報到及叫號系統(含即時看診進度)」提升教職員工生之醫療服務品質,於113年9月安裝機器,12月前啟用。並修正「學生事務處保健中心掛號及各項目收費標準」,將單位自聘全職人員及兼任教師納入免收掛號費之優惠對象,以提升其就醫福利及照護。故本次修正後,全校教職員工均納入優惠對象(不含部分工時人員)。
十、 學生住宿服務
(一) 新建學生宿舍
1. 統包工程基本設計於7月9日核定通過。
2. 樹保計畫於7月15日臺北市文化局樹保會幹事會審查通過。
3. 7月23日至29日進行基地內非受保護樹木修枝斷根作業、同年8月16日至17日進行受保護樹木修枝斷根作業,8月18日起進行90日受保護樹木養護作業。
(二) 男二女六舍結構補強及公共空間提升案
預計於114學年度施作。規劃施作範圍包含:翼牆與擴柱等結構補強工程、寢室內牆面重新粉刷與新鋪地面、學生床組補強與維修、頂樓等重點區域防水工程、其他局部空間提升等。基於安全及施工需要,修繕期間將無法提供學生住宿,已向住宿生公告說明轉置配套措施。為降低對床位數的衝擊,安排於114-1學期先施作女六舍,114-2學期再施作男二舍。
總務方面
一、 人文大樓新建工程計畫案榮獲第32屆中華建築金石獎優良公共建設類∕優良空間活化類(施工組)的首獎(第一名)殊榮。
二、 教職員宿舍新建工程:第一期6案,基地6目前施作室內裝修工程,預定114年1月完工;基地5目前基礎工程施工中,預定114年10月完工;基地4預定115年4月完工;基地1、8完成技服契約變更,目前基本設計審查中。第二期基地26,俟市有畸零地價購完成後,即辦理建造執照申請;基地20基本設計審查中。
三、 校園景觀改善示範計畫-C+D區(五號館、農業綜合大樓及共同教學館建物2處中庭)及四號館至共同教學館東側通道環境改善工程分別於113年6月6日及7月16日完工、長興校門道路拓寬工程於9月12日完工、小椰林道路面改善工程於113年6月10日開工,截至9月進度達37.2%。
四、 電力系統改善工程規劃評估:初期辦理化工館電力改善,已決議分2階段施工,技服於10月初提細設資料,工程預計於114年施工。
五、 徐州路文教會館興建營運移轉(BOT)案進入營運期:會館位於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2號,由民間機構投資新臺幣5.5億元興建地上8層、地下2層建物,於113年3月21日完工,6月1日起營運,全館計73間房,優先提供會議、學術交流、展演、參訪人員住宿及餐飲交流。
六、 113年8月1日收回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科技研究中心原管有二號館及物理系館東側共18間空間,作為研究計畫辦公室及周轉空間使用,目前計16間提供使用。
七、 增修報帳系統研究獎勵生(免稅)模組:配合國科會研究計畫博士生費用增核措施,經與國科會確認,無論博士生原聘用為學習型或勞僱型,係為鼓勵攻讀博士之獎勵,屬免稅所得。已修改帳務系統之研究獎助生(免稅)模組,新增計畫費用別及身分別,解決國科會博士生增核措施報帳問題。
八、 新建工程
(一) 人文大樓:已於113年9月12日取得使用執照,並於9月25日開始辦理正驗。
(二) 學生宿舍新建工程:受保護樹木計畫及移植與復育計畫書於113年8月7日核定。目前統包商已提送都市設計審議報告書、新宿舍運動規劃資料、建造執照資料等審查中。
(三) 農業試驗場教研實習大樓新建工程:已於113年8月21日決標,預計11月開工。
(四) 百歲紀念館新建工程:113年9月25日召開籌建會,10月2日召開公聽會。
(五) 雲林校區校門:校名標誌工程於113年6月6日開工、7月18完工。
研究發展方面
一、113年8月27日舉辦「學術生涯發展研究計畫暨新進教師跨領域交流會」,共100位校內師長及研究生與會,由23位執行第3年深耕型計畫主持人分享計畫成果,各類研究主題精彩多元。並特邀5大重點技術平台為與會師長介紹相關技術服務,以及人文社會、生命醫農及數理工程領域共3位資深教授,分享進入新環境時面對困難的心法,如何經營好的實驗室與運用、規劃校內外研究資源。
二、為爭取教育部玉山學者計畫,於6月向教育部簡報本校人才延攬及支持措施;於7月獲教育部核定113年玉山學者3名(含續期1名)、玉山青年學者15名(含續期5名)及國際優秀人才1名。
三、業修訂本校補助新進教師學術研究計畫作業要點,調整新進教師專題研究計畫申請資格自助理教授至所有職級,並調整補助額度為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第一年業務費百分之30%,以協助新進教師進行專題研究。112年度到職之新進教師已全數申請新進教師創始補助申請,共計69件,核定約新臺幣5,744萬元,113年度到職新進教師踴躍申請中,現已申請40件。
四、為鼓勵並促進本校核心研究群和校內規劃之重點整合型專案計畫以既有基礎與國外團隊建立多元、長期的國際合作與聯盟,以提升國際影響力,開放計畫團隊得搭配原計畫提出『擴充加值(add-on)國際合作經費』之申請。本計畫半年徵求一次,113年第1期徵求申請案共計10案,經初審及複審決議,補助8案,3年總補助經費新臺幣9,398,022元。113年第2期徵求申請案共計6案,經初審及複審決議,補助6案,3年總補助經費900萬元。
五、本校「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研究提升計畫」經第3165次行政會議通過,新申請案辦理至112學年度第2學期止,且校方補助調整為每名學生每月新臺幣24,000元 (110學年度第2學期前入學者調整為20,000元),另由所屬學院(含系、所、中心、計畫主持人等單位)補助8,000元,期培育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發揮研究潛力。113年第1學期續領生共184名,總金額26,472,000元。
六、為提升研究效率與品質,推動大型合作研究,充實切要貴重圖書儀器設備,建立尖端研究環境,本校重整校內貴儀補助制度及貴儀委員會辦法。截至113年9月審議通過補助案5件,補助金額新臺幣5,670萬元。將持續優化貴重儀器資訊平臺網頁,推動儀器共用。
七、國家重點領域國際合作聯盟辦公室(UAAT)推動情形
(一) 新增與國外4個大學聯盟/系統簽訂合作合作備忘錄,包括美國德州大學系統、德州農工大學系統、捷克大學聯盟及九州沖繩開放大學聯盟,持續推動各項國際合作交流。
(二) 推動與國外大學聯盟/系統共同研究計畫及互訪交流情形
1. UAAT各領域召集學校業完成盟校與上述國外4個大學聯盟/系統整合型計畫,計有11個合作研究/人才培育整合計畫,共有76個子計畫,每一子計畫均有2所UAAT學校及1所國外盟校教研人員參與,預計可促進多元國際研究合作。
2. 與美國伊利諾大學系統業進行「UI-UAAT 2024年先期合作計畫」案中型研究計畫5案、小型研究計畫9案之合作;第2期合作計畫由UAAT與UI共同出資每案15萬美金,鼓勵臺美教研人員合作,計收到超過50件申請案。
3. 捷克大學聯盟業於113年6月11日及12日來訪,與UAAT 2所領域召集學校及秘書處(本校)交流及洽談合作推動。
4. .UAAT 3所領域召集學校業於113年9月6日至10日出訪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系統,此行除華語合作意向書之簽署外,9月9日雙方舉行之合作研討會內容包括半導體、太空科技、農業及華語領域交流,整體活動70人出席,圓滿成功。另,德州農工大學特邀我訪團參加9月7日之大學美式足球賽及歡迎派對、駐休士頓辧事處於研討會後舉辦聯誼餐會,同時邀請於該校任教之臺裔教師等多人與會,均促進雙方未來各項計畫之推展,成果豐碩。
5.美國農工大學系統業於113年9月18日至21日率團訪臺,除拜會教育部亦前來本校及其他幾所聯盟盟校進行交流,加深雙方瞭解及領域合作。本校於9月19日由工學院、電資學院、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及生農學院師長與訪團會面交流,未來將持續進行合作。
(三) UAAT業經9月20日聯席會議審議通過國際年輕學者短期訪問獎助計畫,邀請國外大學聯盟/系統45歲以下年輕學者來臺進行學術研究合作、教學合作或新創發展合作,期強化國際合作聯盟/系統優秀年輕學者與臺灣聯盟十二所學校鏈結,拓展國際人才交流。獲獎人短期訪問停留臺灣時間以一到三個月為原則,計畫結束日期不可晚於114年5月31日。
八、本校113年度截至113年8月20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3,285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70億8,244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 共同種子計畫
本校與策略姊妹校發展共同種子計畫,攜手支持年輕學者與學生參與初期的跨領域合作及永續發展目標相關計畫,藉此拓展我校的國際學術合作。2024年與澳洲雪梨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系統等4校,共計補助18件合作案共新臺幣五百萬元。2025年共同種子計畫合作校共8校,分別為澳洲雪梨大學、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系統、美國康乃爾大學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預計於8月中旬後陸續開放徵件。
二、 海外高中盟校合作招生
配合執行教育部「強化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交流計畫」- 菲律賓拓點行銷,移地與菲律賓科學高中系統聯手,舉辦三場「臺大體驗日」。包括辦理主題課程及入學說明會。藉此拓展境外招生國家廣度,亦強化與盟校的情誼與交流深度。113學年度共121位盟校學生入學,較112學年度104位成長16%。
三、 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
2024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共有331位學生(學士258人、碩士65人、博士8人)申請實習,成功媒合107位學生(學士85人、碩士21人、博士1人)至14國、35間機構(1間政府部門、17間企業、7間非營利組織、4間研究機構、6間大學)暑期實習。另辦臺大-歐力士見習團,共有32人報名,成功媒合8位學生至日本歐力士集團的3個部門見習。
四、 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
2024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共有來自34國、310位學生(國際生177人、僑生100人、雙語教育中心推薦本地生33人)申請,成功媒合來自27國180位學生(國際生113人、僑生55人、本地生12人)至91間機構暑期實習;舉辦4場計畫說明會、3場職涯培訓工作坊與1場企業參訪暨青年壯遊(3天2夜),更於校園徵才博覽會設立「國際人才培育暨永續專區」,共有29間合作機構參與,並與LinkedIn合作推廣經營LinkedIn帳戶。並於113年9月11日舉辦國際引路人感恩餐會,約60間機構200位導師、企業及組織代表、學生與媒體蒞臨。
五、 哈佛台北書院
第二屆課程為期9週(113年6月14日至8月10日),學生共52名,來自哈佛、耶魯、史丹佛、哥倫比亞等美國頂尖大學。師資除10位隨團教職員外,亦招募22名本地華語教師共同教學。在華語學習同時,也安排各項文化活動。
六、 臺大-京大-漢堡三邊會議
本校將於113年11月18日至19日舉辦首屆臺大-京大-漢堡大學三邊會議 (2024 NTU-KyotoU-UHH Strategic Partnership Trilateral Symposium)。日本京都大學、德國漢堡大學皆為本校重點姊妹校,為深化三邊交流合作,繼多年雙邊會議後,擬於今年舉辦首次三邊會議。此次大會議題為“Next Generation Partnership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Cooperating Approaches –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並將著重探討Renewable Energy、Environmental Studies、Wellbeing of Society、Health Care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及Climate Research/Disaster Prevention議題。
七、 台歐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Taiwan-Europe Semiconductor Short-term Training Program)
為期8天(113年7月27日至8月4日),由外交部補助義大利、科索沃、捷克、波蘭、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三年級以上、半導體相關系所學生來臺研習,此次共32名學生參與。除課程外,還安排參訪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無塵室進行晶片實做與文化參訪。
八、 密涅瓦大學專班(NTU-Minerva Exchange Program)
112學年度第1學期接待70位來自34個不同國家的美國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學生來臺大交流學習;113-1學期預計有186位來自54個不同國家的學生。學生在訪問期間與臺大學生進行各式交流,藉由多元互動認識更多不一樣的教育體制。本期學生預計於12月底離臺。
九、 113-1學期出國交換學生校級401名、院級177名、系級11名,總計589名;出國訪問學生計畫計34名;出國雙聯學位計畫計27名,並已公告113學年度德國杜賓根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南韓延世大學等9國、13校短期課程資訊。
財務管理方面
一、 小額捐款自112年9月1日至113年8月31日,共計新臺幣157,226,117元、美金2,040,142.85元、港幣3,000元、泰銖179,999.97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臺幣1百萬元以上者),共計新臺幣549,372,589元、美金23,973,273.72元、港幣8,674,800元,已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 依「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第25條規定,本校以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為基礎,擬定114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提本次校務會議報告。
三、 已於8月13日在美國召開 2024 NTUADF Board Meeting第二次會議;8月13日寄送年度募款信函(電子+紙本);8月23日 舉辦「百歲推手感恩餐會」;9月19日舉辦「2024年財務管理處募款及捐款作業流程工作坊」。 將於113年11月14日舉辦校務發展貢獻獎致贈儀式及醉月湖梅花區「百歲貢獻 植樹典禮」。
法務方面
一、 落實本校法制作業規範
本校各單位透過法制作業檢核表、諮詢單、公文會辦等方式委託法務處處審閱校內法規,自112年8月至113年8月為止,協助修訂校內法規共354件。
二、 本校各類公務訴訟
自112年8月至113年8月止,協助民事(含調解、訴訟)及強制執行訴訟案共41件(含侵權、國賠、工程/採購履約糾紛、勞資爭議、強制執行等27件、商標類14件);刑事訴訟案8件;行政訴訟、訴願、申訴、再申訴案等49件(含訴願、申訴、保訓會20件、行政訴訟23件、其他類3件),總計98件公務訴訟案。
三、 維護管理本校校產
協助總務處、生農學院農場、山地農場、實驗林管理處、學務處等校內單位審閱校產相關契約及法律諮詢、列席校產維護小組會議,並協助處理相關法律爭議及訴訟。112年8月至113年8月間提供之校產管理類案件統計:法律諮詢81件、審閱契約128件、訴訟10件。
四、 協助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共享平台及相關法制
學務處及教務處擬建立校務研究資料共享平台,整合學務及教務等資料,提供校務研究分析及校務決策之實證參考與建議,本校112年臺灣大學智財權與個人資料保護暨安全管理委員會授權學務處、教務處、法務處、學生代表及法律專家顧問組成工作小組規劃相關制度,協助草擬相關法規草案,已於7月份提送臺灣大學智財權與個人資料保護暨安全管理委員會及行政會議審議通過。
五、 提供本校教職員生法律諮詢
透過諮詢單與公文方式接受本校單位或教職員生所提與本校校務或師生共通權益有關之法律諮詢,並提供適切之法律意見,協助本校單位與師生解決問題。
六、 協助擬定本校與國外學校成立研究中心合作契約範本
為推動本校與國外學校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協助研發處草擬合作契約範本,以規範研究中心及雙邊之權利義務。
七、 擬訂本校常用公版契約
與業務單位討論後擬訂本校常用之公版契約(例如:捐贈合約書、本校宿舍場地、校外一般場地或日式宿舍使用契約書及招商須知、著作權授權合約書等),以提升業務單位及法務處之行政效率、減少日後紛爭。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 與相關單位合聘之專責教學專案計畫教師,本學期計續聘17個單位18名教師,開設124門課程(含合授),其中51門通識課程(含微積分、普物、普化、普生,19門),3門溝通表達與職涯發展課程(原基本能力課程),45門英授課程,23門課程開放100人(含)以上選課,共計提供7,545名學生選課。
二、 113-1學期依「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規定辦理審查作業,於本學期共補助130門課程 (147個班次),含討論課程共33門課程、實習課程共24門課程、一般課程57門課程、語文類課程 16門,核定補助之教學助理人數共計278人次。
三、 推動校學士學位:113學年度校學士共89位學生申請,經上百位教師審查,共計42位學生錄取修讀,並於9月25日辦理第3屆校學士迎新座談。
四、 辦理跨領域交流座談會:首次由體育室、師資培育中心、統計學程,及運管學程合聘教師等四位教師,就各別專業研究領域交流分享。因師生反應良好,業定案自113-1學期起,每學期定期由共同教育中心所屬單位輪派4個單位指派各1名教師進行專業領域交流分享。
五、 113學年度全校運動會:運動會訂於113年11月22日至23日於校總區田徑場舉行,游泳賽訂於10月19日下午1時起於校總區戶外游泳池舉行。
圖書館方面
一、 AI智能服務正式上線
為提供讀者AI智能服務的新體驗,圖書館於113學年度推出虛擬館員服務,透過AI知識庫的模型建置,可提供讀者不受開放時間限制的AI智能服務。在圖書館首頁新增「臺大圖書館AI館員賴柏麗」,利用Chatbot AI客服提供讀者中英文的AI智能諮詢服務;亦同步推出AI虛擬館員,在總圖入口處以觸控式螢幕的方式提供服務,增加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性。
二、 主動推出QS領域網絡概覽
以QS世界大學領域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為篩選依據,運用書目計量、社會網絡分析等方法,不定期推出QS領域網絡概覽。期在大學排名序位之外,更進一步瞭解全球頂尖大學群、亞洲精選大學群,以及本校於QS領域的研究主題概況,提供本校教師及院系學術研究發展及國際合作之參考。
三、 開發全新SDGs領域網絡分析系列
回應世界SDGs潮流,主動擇定與本校研究專長相關之永續發展主題領域論文進行分析,以開發全新SDGs領域網絡分析系列。透過資訊視覺化相關方法提供校方研議決策參考,並能掌握熱門領域趨勢。
四、 協助百歲紀念館新建專案
與相關單位共同檢視可行性評估報告,配合建築團隊建築理念為強調人與自然的共榮共生,及此案設計強調環境友善,提供有關窗殺議題、校內建物防墜措施等資料予建築團隊參考。
五、 推出SLIM作者卡服務
於本學期推出SLIM作者卡服務,提供讀者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透過鏈結資源可快速檢索作者相關資料,獲取豐富完整作者資訊。
六、 舉辦2024年臺灣醫學圖書館學會年會
於8月23至24日舉辦「臺灣醫學圖書館學會2024年會暨第46屆醫學圖書館工作人員年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及實務經驗者擔任講座,議題包含研究資料管理、掠奪期刊與巨型期刊、人工智慧數位轉型等,透過專題討論與交流,強化醫學圖書館同道經營管理的專業素養與醫學圖書館的前瞻性。
七、 擴大行動服務應用範圍,包含擴展行動閱覽證、行動支付及Line個人化服務的服務對象及應用項目:自助借書、空間報到、校外人士換證及校友線上續繳年費等,提升服務便利性。持續推動無紙化作業服務,以減少紙張的使用,同時保障個資安全,提升整體服務品質及效益。
八、 辦理曹永和院士紀念特展
將於10月26日至11月27日舉辦「深耕臺灣,航向世界:曹永和院士逝世10週年特展」,並與曹永和文教基金會、中研院臺史所共同籌畫。特展以曹院士生平簡介、自學經過及榮譽、台灣史研究貢獻、以及在臺大圖書館任職事蹟等為主題,展出其著作、手稿、照片、獎座及日常文物等資料,帶領大眾了解曹院士自學成功之精神與過程,呈現學術研究背後付出的辛勞與毅力。
九、 為提供師生更舒適優質的自習環境,已進行總圖書館B1自習室內兩處廁所改建工程,預估將於113年10月底11月初完工。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 myNTU台大人入口網改版
已完成新版雛形功能,含使用歷程、熱門排行、推薦服務等,同步完成英文化介面設計,追加補足校園活動展示功能及資訊,並推出更詳盡的分類服務;同時陸續擴建個人化服務及設定模組。10月安排小規模測試,收集使用者回饋資訊,擬定下階段工作計畫及目標。
二、 新建置「高效能運算主機」正式上線服務。
利用英業達公司捐贈主機,建置完成全新高效能運算叢集(HPC Cluster)。此叢集配備高達2016組CPU核心,運算能力強大,其採用Intel Platinum 8352V處理器,搭配100Gb高速網路,能有效加速各項科學研究。正式上線此一服務,並預載 Gaussian16、VASP、R、Quantum Expresso、LAMMPS 等眾多科學計算軟體,滿足不同研究需求。
三、 NTU VDI 臺大虛擬桌面系統
利用最新的雲端運算提供跨平台的桌面虛擬化服務,讓使用者不受空間、地點、設備的限制裝置輕鬆存取計資中心所提供的各類軟體資源及服務,方便師生們做學術研究。NTU VDI系統提供了跨平台、裝置的連線方式,使用者可以利用任一種瀏覽器連線至NTU VDI。或是在使用者的任一裝置上安裝VMware Horizon Client,即可全功能使用。自111年起,提供FoxitPro專業PDF編輯軟體,自112年11月起因資安要求需從校內網路連線使用,校外使用請先使用校外連線服務SSLVPN連回本校網路後再做使用,教職員工或學籍曾異動過後復學第一次使用請來信申請開通。自113年起,NTU VDI系統更新,並將桌面服務升級至Windows11與Office2021。
四、 臺灣大學中英文網站製作平台
(一) 因應臺大網站國際化目標,建立全校網站品質規範。發展全校跨院所英文網站內容知識整合管理平台,提供校內單位及教授建置RWD(Responsive Web Design)自適應網站。
(二) 平台維運:提供使用手冊,教學影片及教育訓練,以利各單位維運。
(三) 平台累計至113年9月總計有1105個啟用帳號,250個一二級單位建置約800個網站(含測試),約200個網站已上線。
(四) 第2期新增功能:教授或單位網站部署、教授及單位網站清單API、版型設計擴充(新識別及節慶)、模組化功能擴充(行事曆、影音模組、線上客服)。
五、 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於113年導入WiFi 6E的無線網路規格來解決校園面對的熱點問題,於112年8月25日數位發展部宣布開放WiFi 6E頻段,尤於WiFi 6E 採用6GHz(頻寛是原WiFi 6二倍多)。由於師生的教學及研究非常依賴校園無線網路,為提升教學及研究品質,規劃將學校各熱點(教室及會議室)升級至WiFi 6E(支援2.4Gbps以上的速度),是WiFi 6(支援1.2Gbps以上的速度)的兩倍頻寬。113年底將完成WiFi 6E高速網路來解決校園熱點問題,包括圖書館地下室、新體三樓及校級200人大教室等熱點。明年及後年依大數據分析結果升級院系級教室及會議室等其他熱點。國內電信業者於113年6月30日起關閉3G網路,並採用VoLTE,VoWiFi 又稱Wi-Fi Calling, 是利用WiFi 連網撥接電話的服務,屬於VoLTE功能之一,因本校有很多地方電信業者收訊不佳,透過VoWifi方式解決電信業者通訊問題。已建置無線專用防火牆(Carrier-grade NAT),屬於電信等級防火牆,網路頻寬可達10Gbps,提升校園無線網路服務品質。至113年9月1日止共有3,631顆無線基地台(AP)。
六、 自110年1月13日起,提供全校無線網路服務即時統計資訊,內容包含校區即時資訊、建物即時資訊及流量即時資訊。平均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前10大建築物依序為:總圖書館、基礎醫學大樓、共同教學館、社會科學院大樓、管理學院二號館、普通教學館、新生教學館、綜合教學館、博雅教學館、博理館;其中,前10大建築物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占全校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30%~35%。整體而言,全校無線網路同時最多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40,000人(裝置)。
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310A)存查。
教務處報告事項(本校學則修正案)補充資料(11310A1)存查。
貳、確認113年6月1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 民國113年6月1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 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11310B)存查,94~112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310C)存查。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一、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大銘報告:
程序委員會報告請參考資料編號6(各單位書面報告)第20-1頁。
本委員會112學年度分別於112年10月4日、12月7日、113年3月7日、5月16日共召開4次會議,安排各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
本委員會原訂113年10月3日召開會議,後因颱風來襲改於10月7日舉行,安排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3年9月30日,計收到2件同意案及3件報告案,均屬校長交議案,並經委員討論後,報告案提案順序及程序表均照案通過。另本次會議亦討論有關校務會議程序委員會是否以視訊會議方式召開一事,決議倘遇當次校務會議提案未有討論案時,本委員會得經召集人同意後,以視訊會議方式召開。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秘書室順帶報告:有關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未兼行政職務之校務會議教師代表2人遞補選舉結果,本案經未兼編制內行政職務之校務會議教師代表(65位)於113年9月27日至10月2日至本校投票系統投票(每位代表至多圈選2人)。結果:正取2名當選人為: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藝學系劉力瑜教授、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楊燿州教授;備取2名為:文學院日本語文學系朱秋而教授、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吳學良教授。
二、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專案報告:
「新月台整修工程」報告案:紀念品籌備辦公室張豐丞主任簡報。(簡報檔如11310F2.pdf)。
肆、同意案
一、編號:113101
本校稽核室稽核人員業經校長提名,稽核室主任為法律系邵慶平教授及稽核人員為許雅蕙小姐。
決定:本案同意。
二、編號:113102
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出缺1名學生代表委員,業經校長提名政治學系吳安芃同學。
決定:本案同意。
伍、報告案
一、編號:113103
學生事務處報告:本校「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辦法」第一、二、三、三條之一、四、九條修正案,業經113年6月12日第56次學生輔導委員會通過,依規定提會備查。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辦法第一、二、三、三條之一、四、九條修正如下:
第一條 [本校]國立臺灣大學(下稱本校)為設置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下稱本會),[為]以建立學生正常之申訴管道、[,以]保障學生權益[,]及增進校園和諧,[特]依[本校]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第五十五條[之]規定,訂定本辦法[設置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
第二條 本會職掌下列事項:
一、 本校學生對於本校就其有關生活、學習與受教權益所為處分,認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害其權益而提起之申訴案件。
二、 學生會及其他相關學生自治組織,不服學校之懲處或其他措施及決議之事件而提起之申訴案件。
三、 [本校]國立臺灣大學學生申訴評議辦法第十五條規定之再議案件。
第三條 本會之組成,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本會]置委員[15-19]十五至十九人,由校長自各學院教師、行政單位教職員、學生遴聘組成。其中未兼行政職務之教師不得少於總額之二分之一。任一性別委員應占委員總數三分之一以上。
二、 教師代表需具助理教授以上資格。學生代表為學生會、學代會、研究生協會、身心障礙學生權益促進會代表各一人、境外學生社團互推一人,學生代表合計共五人。
三、 本會應有法律、教育、心理學者或相關領域專家擔任委員。
四、 擔任學生獎懲委員會之委員或負責學生獎懲決定、調查之人員,不得擔任本會委員。
委員任期除學生委員任期一年外,其他委員任期兩年,每年改聘半數,連選得連任。
委員因故不能擔任職務者,由本會主席薦請校長改聘之,任期至原任期屆滿之日為止。
各遴聘委員所屬學院或單位,由校長另聘候補委員一名。
候補委員名額與本會委員同。
第三條之一 如辦理特殊教育學生申訴案件時,應由學校就原設立之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中,增聘至少二人與特殊教育需求情況相關之特殊教育學者專家、特殊教育家長團體代表或其他特殊教育專業人員擔任委員。
前項規定組成之特殊教育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其委員任期、會議召開、表決、評議決定及保密等規定,均依大學及專科學校學生申訴案處理原則辦理。
第四條 本會置幹事一人,由校長就本校具備法律專業之行政人員優先調兼之,負責申訴書之收件,並依[本校]國立臺灣大學學生申訴評議辦法第七條規定之決定,配合完成相關事項之準備。
第九條 本辦法經學生輔導委員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並送校務會議備查。
二、編號:113104
人事室報告:本校組織規程第十二條附表一「國立臺灣大學學院、學系(科)、研究所及學位學程組織系統表」修正如下,業經教育部113年7月10日臺教高(一)字第1130068664號函核定,並自113年8月1日生效,依規定提會備查。
說明:
(一) 新增1個學位學程:國際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
(二) 新增1個學院:國際政經學院。
三、編號:113105
財務管理處報告:檢具本校114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附件1),提會報告。
說明:
(一)依「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第25條規定,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應提報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審議,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二)本案經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113年度第2次會議通過。
決定:114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報教育部。
陸、臨時動議
編號:113106
吳瑞北教授提:請依校務會議決議,確認系所主管可以代理出席。
本案經附議成立,並經討論及提案人同意動議修正:「請依校務會議決議,確認系所主管代表可依本校規定,由核定之職務代理人代為出席。」
經舉手表決,以贊成63票,反對19票通過。
柒、散會(上午11時56分)
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310A
國立臺灣大學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310A1
教務處報告事項(本校學則修正案)補充資料
3
11310B
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4
11310C
94~112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4-06-01 | 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 時間:民國113年6月1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第2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
主席:陳校長文章 紀錄:孫佩郁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2人,實到112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20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 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2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8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3分,開始開會。首先是主席報告(簡報檔如11222F1)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 永續辦公室
(一) 為鼓勵青年學子投入淨零碳排技術之研發,本校與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合作,主辦「2024 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今年擴大辦理,分為主競賽與國際賽,總獎金為新台幣650萬元,訂於8月21日於臺大綜合體育館舉辦決賽。
(二) 完成2021-2023年所有校區之溫室氣體盤查,將於今年出版的臺大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中呈現盤查結果。
(三) 彙整本校執行教育部USR計畫成果,出版《2023年大學社會責任年報》,作為與各方利害關係人溝通之媒介。
(四) 參與國際永續校園網絡(The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Campus Network, ISCN)辦理之永續校園生活實驗室線上工作坊,與各國大學永續辦公室交流。
(五) 「2024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4月30日公布結果,本校榮登「公立一般大型大學(6,000人以上)」榜首。
二、 校務研究辦公室
(一) 國際政經學院籌備工作
1.113年5月6日於徐州校區舉行揭牌典禮,邀請總統、教育部長、國發會主委、合作企業高階主管以及本校行政主管出席。並於NTU Highlights 五月份專題月刊,呈現本校社會管理科學領域之各面向成就,宣示國際政經學院之啟動。
2.分別召開學程聯合工作小組及學程規劃召集人會議,討論各學程開設時程與順序,各學程已分別組成籌備委員會,進行學程規劃等相關細節。
3.完成「講座設置要點」與「榮譽講座設置要點」規劃草案。並持續與七家合作企業討論捐贈合約書內容,其中與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捐贈合約書草案已經行政會議通過;也分別與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哈佛大學等校討論雙方合作項目。
(二) 因應高教深耕計畫,辦理「夢田深耕計畫輔導成效分析」,進行相關資料蒐集,並對資料之運用提出說明,包括資料控管、去識別化、保存及後續處理等。
(三) 因應校務研究資料倉儲之建置,第一階段先盤點各單位之資料欄位,提供資料盤點表格予業管單位填寫管理之資料與系統。
三、 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 創新設計學院
創新教育課程中心為改善學生修課路徑、增加外部資源,舉辦領域專長師生交流座談,進行深度交流訪談以優化課程。
(二) 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
國科會科研產業化平台計畫(原國際產學聯盟計畫)執行進度及重要事項如下:
1.本校與臺科大、臺師大、長庚大學及明志科大合作成立「臺灣大學系統科研產業化平台」(T5GIP),由本校主導提案執行「科研成果產業化平台」計畫,113年之計畫已進行簽約請款。
2.國科會113年第二梯次「科研創業計畫」徵案,共計10隊通過書審,接續安排會議審查。
3.促進國際生來臺暨留臺計畫--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預計與企業共同招生約98位國際生。已有48人次申請,29人次符合企業面談資格安排。
四、 雙語教育中心
(一) 112學年度共194位老師235門課獲補助,較前學年度增35門課程。總計112學年度雙語計畫經費約挹注1,154萬元至英授課程補助(含優良EMI教師獎勵)。
(二) 112學年度雙語計畫提供6名專任教師員額,以提升本校雙語教學之能量,補齊所需之關鍵英語授課課程,協助其推動全英語學士專班/領域專長課程/必修課程;獲配單位包括: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全球衛生學位學程各1名,國際學院國際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2名。
(三) 112學年度起,工學院之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與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之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學士學位學程正式成立及運作;經濟系亦已可提供足額英語授課滿足學生畢業要求;113-1學期上列三單位境外生之申請件數,均有顯著之成長。另政治系亦於本學年度加入,預計113學年度達成全英專班之課程100%英語授課,並且開始第一屆新生入學。
(四) 為增進職員在行政業務之英語知能、溝通技能及自信,續開設為期6週之職員英語增能專班-口說會話班與寫作班各一班,口說課程以教務內容、寫作課程以Ai於書信及公告之應用為主題,期能協助院系所承辦人員針對業務所需進行學習,同時融入現有之Ai科技來增進寫作技能,藉此提升職員英語能力與自信。
五、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業務
(一) 為培養學生半導體領域之實作能力,並與專業知識結合,降低學用落差,本學期與台積電新人培訓中心(NTC)合作開設2門實務課程,分別為「半導體設備元件實務」、「半導體製程機台實務」,在113年3月30日、4月13日、4月20日、4月27日等4個週六密集上課。
(二) 舉辦「重點科技研究學院春季學術交流會」,為促進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並分享研究成果,由4個學程分別安排一場專題演講。透過多元的主題以及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參與,期望能夠促成更多的交流與合作。
六、 椰林講座
為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之學界或企業界人士,針對全球重要議題或新興科技重點領域至本校進行演講與學術交流,以拓展師生同仁宏觀之國際視野,特設置「國立臺灣大學椰林講座」,期盼藉由重量級貴賓的現身說法及經驗分享,帶給臺大師生更多的啟發。第1場為112年9月邀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天野浩先生來校演講,共已辦理7場次演講,113年4〜5月計有3場次,均吸引眾多師生參與,迴響熱烈:
(一) 4月1日:諾貝爾獎得主Aaron Ciechanover博士。
(二) 4月15日:維吉尼亞大學Suprateek Sarker講座教授。
(三) 5月9日:香港城市大學名譽退休校長郭位博士。
113-1學期,排定筑波大學山海嘉之教授、富邦集團蔡明忠董事長,及中研院賀端華院士3場次,後續將視講者洽邀情形及時間,賡續辦理。
七、 功能性校級研究中心
(一) 本校為邁向世界一流大學,陸續成立功能性校級研究中心,期能提升本校研究能量,迄今計有53個校級研究中心。新成立之中心為113年4月30日第3168次行政會議通過之企業法制創新研究中心
(二) 為使中心之運作及評鑑方式更有效益,發揮臺大整體研究績效,明定校級中心應每年提出成果報告並附上中心之多年期營運計畫書,交由諮詢(諮議)委員會書面審查,並應每三年依本校所訂期程,提請諮詢(諮議)委員會召開會議辦理評鑑,刻正請計資中心協助撰寫程式。
八、 辦理本校「百大貢獻獎」遴選,於113-117年遴選出本校百年來100項對世界或社會有重大影響及貢獻之成果,已於113年3月20日召開第1次遴選委員會,決議再檢視及蒐集舉薦資料,另於5月21日召開第2次遴選委員會議。
九、 臺灣大學系統
(一) 為促進三校年輕學者相互合作及各領域學術交流,並展現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成果,於113年4月22日辦理「第一屆優良成果評選及學術交流會」,受評對象為109、110年獲補助團隊。本次有四團隊獲獎,每一獲獎團隊將獲頒新臺幣6萬元獎金及每人一張獎狀,並於今年度三校一級主管共識會議上頒獎表揚。
(二) 112-2學期三校跨校選課,實際修課共計4,267人次、選修課數共計2,081。自103-1學期起至112-2學期止,三校之校際選課總計為60,110人次、27,756選修課數。
十、 臺大-中研院聯合辦公室
(一) 發函公開徵求114年度「國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創新性合作計畫」,受理申請截止日期為7月中旬,計畫執行期間自114年1月1日至115年12月31日共2年。本次徵求內容除延續性研究課題外,將著重鼓勵雙方學者組成全新合作團隊及跨領域研究主題,以符合本計畫創新性及互補性之訴求。
(二) 持續追蹤調查先前年度合作計畫執行完畢後,是否有後續延伸之相關優良研究成果產出;至113年4月之調查結果:110-111年度有4件計畫、112-113年度有6件計畫已發表國際著名期刊或有相關重要成果突破。該優良研究成果已彙整公開於聯合辦公室網頁(https://jpoas.ntu.edu.tw/),後續將依研究主題分類,進行下期電子報之邀稿。
十一、 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 竹北分部
1. 校門與周邊環境工程已於113年1月6日正式開工,興建工程進度截至3月13日約6.2%,因原訂開挖取土數量不足,於3月14日停工, 4月25日召開整地土方討論確認朝外購土方向辦理並請工程單位評估部分使用CLSM之可能性後,建築師依約辦理相關變更程序,預計12月底完工。
2. 科技創研大樓(NTU TECH大樓):期初報告書公開徵求技服廠商,3月20日召開工作會議,5月7日召開招標前評審委員會確認招標文件等相關事宜。
3. 新碳勘中心大樓新建工程:捐贈事務所與本校完成捐贈意願書簽署,並與使用單位於113年2月23日召開工作會議,3月28日召開第1次籌建委員會。捐贈設計單位依籌建會議修正設計並同步製作可行評估報告書,5月30日於竹北分部碧禎館召開周邊說明會。
4. 寒暑假科學育樂營活動:本年度暑期科學活動營將以假日班、體驗式主題為主,確認時程後進行後續推動事宜。
(二) 雲林分部
1.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址研究中心新建工程案,整體工程進行順利,截至113年5月1日預定累計進度:48.727%,實際累進進度50.289%,進度超前1.562%。預計於113年8月舉行上樑典禮。
2.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及職務宿舍新建工程案,113年3月12日取得交通影響評估核備函。3月15日及3月19日建照執照審查於建築師公會圖審,3月21日建管科聯合審查會議。4月19日檢送都市設計審議報告書請雲林縣政府核定。
3. 農業機械教育訓練暨考驗中心,113年3月27日召開臺大農用曳引機考照場建置計畫-考照場細節會議。4月18日召開臺大農用曳引機考照場技服發包方案討論會議。
4. 學府東路停車場及太陽能基座工程,113年3月13日召開雲林分部學府東路停車場及太陽能基座工程工作小組會議。4月24日辦理招標前第1次審查委員會議。
十二、 113年4月23日赴日本京都大學頒發名譽醫學博士學位予本庶佑 (Tasuku Honjo) 教授,是臺大第一次頒發日本國籍的名譽教授。本庶佑教授在治療癌症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及活化誘導性胞苷脫氨酶(AID)的傑出成就,為建立癌症免疫療法原理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名列2013年《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並於2018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十三、 113年5月發行年刊NTU Focus,由專案攝影結合國際級設計,以本校各領域傑出研究對世界及臺灣之貢獻為主題,展現臺大嶄新未來面貌。除網頁版,精美紙本可於訪賓接待及出國訪問使用,並寄送姐妹校主管、前500大大學主管、學術友人及海外校友等,以加強國際宣傳。
十四、 藝文中心
(一) 113年3月16日至4月2日於博雅教學館舉辦「遊於心——臺大書法獎精選回顧展」,並於開幕式邀請「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帶來精彩的《響墨》演出,以及寫大字體驗活動。
(二) 舉辦「帝國聆聽」經典文本聲音展演,邀請「窮劇場」進行書籍選段的聲響演繹,學者擔任《帝國的結構》、《臺灣高砂族之音樂》、《醫療與帝國》、《山、雲與蕃人》四本經典文本導讀及觀點交流,從思想、音樂、醫學、高山文學幾個面向回望帝國主題,獲校內外諸多迴響,四個晚上四本書,是成功、獨特的策展演出。
(三) 首次製作半年度節目冊,分上下半年。已完成113年3月-7月節目手冊,於校內外各地點鋪點。
十五、 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
(一) 全身健檢方案
113年好心肝愛心健檢已全部額滿,預計7月初完成四年專案全部受檢名額。臺大癌醫分院LDCT方案持續開放預約中。配合健檢,下半年仍有2場校內聯合健康諮詢服務。
(二) 健康促進方案
113年各項服務持續進行中,已開辦7梯次運動相關課程、6場休閒體驗活動、4場主題工作坊、2場專題講座、1場藝文通識課、2場行動書車、11場博物館活動,累積受益人數達1,300人次,其餘活動陸續規劃中。
(三) 服務宣傳提供
官方網站與LINE官方帳號持續維運,並協助校內各單位活動宣傳。全人服務相關訊息,亦透過電子郵件、校園公佈欄、公文交換信件、LINE社群等方式進行宣傳佈達。
十六、撰擬本校中程校務發展計畫書,初步將由各業務主政單位提供每年之業務進度、短中長目標期程及發展特色等規劃內容加以綜整論述後再進行後續相關事宜。
十七、校友業務
(一) 傑出校友遴選
於113年3月15日第1次傑出校友遴選委員會議通過本年度遴選作業時程,5月15日前接受舉薦收件,預計6月13日召開第2次遴選委員會議。
(二) 傑出校友聯誼會
傑出校友聯誼會已創設LINE群組溝通交流,核心成員會議於113年5月16日召開,研擬母校目前面臨的一些挑戰主題以集思廣益,共同努力。
(三) 校友重聚
1. B59五十重聚已於113年4月19日圓滿舉辦,本次活動近900人參加。
2. B79三十重聚已於113年5月25日圓滿舉辦,參加人數約1,100人。
3. B69四十重聚將於113年11月16日舉辦。
教務方面
一、 申請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相關業務
(一) 本校113學年度經教育部核定增設「國際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招收國際生25名。
(二) 本校「國際政經學院」創新計畫書業於113年2月27日經教育部核定通過,自8月1日(113學年度)開始執行。
二、 推動校學士及院學士制度
(一) 校學士:
1. 113年3月9日-10日參展杜鵑花節學系博覽會、3月28日校學士師生座談會、3月29日公告113學年度校學士申請資訊、4月29日辦理「解鎖你的跨域實踐力-校學士申請說明會」,並於5月13日-6月18日受理113學年度校學士申請。
2. 112學年度首位校學士學生畢業。
(二) 院學士
1. 本校社會科學院、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分別於112年12月22日、113年3月22日教務會議通過辦理院學士,目前本校已有社會科學院、醫學院、工學院、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及生命科學院等5個學院建立院學士制度。
2.112 學年度工學院計有 13 人修讀、生命科學院計有 7 人修讀院學士,其餘社會科學院、醫學院、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將於 113 學年度正式招生。
三、 探索學分
(一) 探索學分申請於 112-1 學期上線,線上核定並於隔天異動成績記錄, 112-1 學期共有 2,431 人次申請 2,904 筆,其中 2,242 筆為及格成績改為通過。
(二) 學系反映外系開設之必修列為探索學分不符探索精神,註冊組以問卷向學系徵詢意見,57 學系皆贊成本校學生探索學分實施辦法第三條新增第六款排除適用之規定:「除前列課程外,各學系規定不得申請之課程」,以符合探索學分精神。
四、 暑期企業探索學習
為鼓勵各系所學位學程導入校友資源,加深產學鏈結,「職場走讀-暑期企業探索」及「大師給問-未來職涯巡航」兩門職涯探索課程模組,112學年度將由管理學院於暑期課程第二梯次及113-1學期開課,持續協助學生了解產業趨勢。
五、 推動領域專長
112-2學期共計有251個領域專長實施,21個領域專長新提案,待校課程委員會審查通過
六、 未來大學
(一) 自113年4月8日起將每個月召開1次臺大未來大學計畫工作小組諮詢委員會,汲取諮詢委員之專業意見以臻各類方案規劃完整。
(二) 推廣活動
1. 撰寫臺大模式 (NTU Model) 手冊,包含:領域專長、學習規劃辦公室、國際讀書會等7項模組。
2. 113年6月9日-6月15日預計至日韓6校 (東京大學、東京科學大學、一橋大學、首爾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 進行教務參訪與推廣臺大模式,並邀請參與10月26日國際研討會。
3. 規劃113年10月26日高等教育國際研討會,擬邀請國外高等教育組織 (如:ICED、JAED、POD) 之講者,以上下午兩場座談的形式,促進國內外學者對話與交流。
4. 宣傳及舉辦113年未來大學環臺列車計畫:4月20日中部場次與中興大學合辦,主題為跨域教與學;5月18日南部場次與高雄科技大學合辦,主題為學習規劃制度;6月22日北部場次與臺北醫學大學合辦,主題為自主學習,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榮譽學院 (NUS College) 副院長Prof. Daniel PS Goh擔任主題演講嘉賓。7月規劃行政增能場次,邀請卡內基進行演講。9月規劃南部場次,主題為彈性學制。
七、 推廣數位教學及開放教育資源
(一) 線上課程高中推廣計畫:112-2 學期高中線上課程推廣計畫共計 74 所高中申請;113年5月25日至臺大醫院竹北分院舉辦高中交流講座。
(二) 113年4月12日舉辦「教學現場運用生成式 AI 的挑戰與實踐」講座,3月28日並於嗨教育頻道發佈「臺大未來大學計畫」介紹影片,以及於臺大YouTube EDU及電視牆推播系統新增「2024 臺大簡介」等12部影片。
八、 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
(一) NTU COOL:
1.112-2 學期截至113年4月22日止,共計有5,104課程完成網頁開設。持續協助師生使用NTU COOL進行教學,提供文字與影片指引,以及通訊與實體諮詢。
2.NTU COOL 於113年3月26日更新課程資訊編輯功能,教師可將中/英文大綱內容一鍵相互複製,提升便捷度。
3.進行生成式 AI 應用功能之研究與使用者經驗、需求研究,預期研發相關功能,帶給師生更豐富的教/學工具和資源。
學務方面
一、 修正學生請假辦法-新增歲時祭儀假、多元文化假等假別
為鼓勵原住民族學生參與歲時祭儀,並傳承原住民傳統文化,於本校學生請假辦法增訂「歲時祭儀假」核予公假,且衡酌交通路程及歲時祭儀辦理期程等需求,給予彈性請假措施。又如學生因宗教信仰及種族、地域文化需參加節慶或文化活動,亦鼓勵學生參與多元文化,透過族群、文化、宗教、信仰的多樣性,爰增列「多元文化假」,為建立一個理解尊重多元文化共榮的友善社會而努力。本案經學生事務規章研修小組研議,將送學生輔導委員會審議。
二、 2024校園徵才博覽會
計有336家企業、454個企業攤位參展,包含半導體、金融、製造、服務等各行各業龍頭企業參與,提供超過25,000個職缺。許多企業均提前預約人才,畢業生及在校同學,可以藉由校園徵才及早了解就業市場趨勢,同時感受不同企業的文化及薪資福利,為職涯起步做好充足準備。另辦理78場次公司說明會(含實習計畫場次)。
三、 創新學務工作推動友善校園
(一) 於113年4月12日針對臺灣大學系統教職員工辦理「友善正向從心開始-談學生申訴與修復式策略」增能研習,參與研習者包含學務處同仁、各系所教師及臺灣師範大學與臺灣科技大學教師與學務人員。強化教師與行政人員認識學生申訴,暢通師生之間反映意見的管道,以利即時了解學生各類需求、意見,並提供適當協助及輔導,提供學生友善正向的校園環境。
(二) 為積極促進學生心理健康,透過輔導、活動參與等方式,建立學生正確之價值觀,瞭解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擾及可參考的解決方法,在多元紓壓和情緒療癒方式中,有以閱讀來療癒心靈、促進心理健康,提升心理韌性與挫折復原力之「書目療法」。於4月10日結合圖書館認識活動,並進一步規劃連結圖書館資源,評估於部分組室空間設置療癒區域之可能性,將規劃於暑假期間開設工作坊以培植人力。
四、 第29屆臺大藝術季於113年5月3日隆重登場,主題「台北掛我電話」,闡述人內在精神世界與外在世界不協調的「斷裂」感,帶領大家在「過渡」的變動裡,反思人們的心理狀況及給自己的最終「答覆」。活動除邀請藝人表演外,亦邀請流行音樂歌唱社、嘻哈文化研究社及椰風搖滾社熱鬧演出。5月19日閉幕式於陳文成紀念廣場舉行,規劃美食手作市集、音樂展演、群眾彩繪及RUNWAY活動,為藝術季畫下圓滿的句點。
五、 社團行政線上化
112年起導入電子表單,從社團活動申請、行政登記到存簿更名,逐步提供線上繳件管道,方便社團於線上完成行政程序並落實紙張減量。並建置新版社團活動資訊系統,已完成社團行政登記、活動申請、經費申請、社團存簿更名、社團章程修正、技藝指導老師等6個功能模組雛型,後續將持續調整使用者流程與介面,並擴及社團場地申請。
六、推動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
與國際處及教務處共同規劃中程計畫國際交流方案,研議方案執行細節、補助標準及指引,於今年10月中旬前召開全校說明會,俾利學生踴躍申請。
七、心輔中心
心輔中心現有25位專任輔導人員(另有一位育嬰假留職停薪中)、5位資源教室輔導人員(另有1位已完成面試,待人事行政程序完成後到任),2位行政同仁、1位單位自聘人員,以及26位兼任輔導老師進行專業心理諮商輔導,並提供心理測驗之分析與解釋。113年2月1日至4月20日的直接服務共計2,468人次。而有關初談後,因時間無法配合的學生須轉兼任個別諮商等候時間,目前維持約1-2週。
八、學輔中心
(一) 協助學生校園適應,透過駐點各學院,得以更進一步接觸學生,以達到了解並掌握學生狀況、追蹤學生後續情形以利學生逐步回歸校園。
(二) 112-2學期由10位學輔專員合計11個學院狀況,自113年3月至113年4月20日直接服務人次共計491人次,協助聯繫周邊資源、系所單位等間接服務次數共計1,120次。
(三) 學輔專員針對學院特性於112-2學期辦理10場學輔講座或小型學輔餐敘活動,4月27日於全校性異國嘉年華活動辦理攤位宣傳。
九、新建學生住宿
(一)第1期新建宿舍:113年3月20日召開籌建會、4月2日召開公聽會、4月10日通過校園規劃小組委員會審議,並提送5月2日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審議。
(二)第2期新建宿舍:男六舍原址重建案可行性評估委託技服案,已完成招標,5月6日召開工作會議。
十、為滿足社團暑假使用活動中心場地需要,將於113年試辦「延長暑假開始後兩週及開學前兩週開館時間」,原開館時間為週一至週五8時至17時,延長為週一至週日8時至22時。
總務方面
一、 加強校園水溝清淤及鼔勵館舍外牆清洗
持續加強椰林大道、小椰林道、楓香道、機械系臨時工廠旁道路、桃花心木道及舟山路等幾處易積土之明溝清淤,並於急、大雨時派員加強疏通水溝孔蓋及側溝,以有效降低積、淹水風險及加快雨水排流。另鼓勵各館舍主動進行環境清潔,通知各一、二級單位進行外牆清洗,補助經費50%。
二、 新建工程
人文大樓已完成初驗程序,並辦理初驗缺失改善中。學生宿舍新建工程基本設計已通過校發會審查。竹北校門與周邊環境工程於113年1月6日開工,進修推廣教育大樓新建工程暫緩執行。農場教研大樓已訂於5月9日開標。百歲紀念館新建工程可行性評估已通過校發會審查。
三、 教職員宿舍新建工程
第一期6案貸款興建教職員宿舍工程因受疫情、物價波動影響多次流標,僅基地6與基地5與基地4完成發包,基地6(15戶)於111年9月2日開工,目前施作地上5層結構體,並於5月22日辦理上樑典禮,預定113年11月完工;基地5於112年7月5日開工,目前辦理建照結構變更中,預定114年7月完工;基地4於113年4月23日決標,於5月24日舉辦動土典禮,預定115年2月完工;基地1、8完成技服契約變更,目前變更設計規劃中。第二期基地26,俟市有畸零地價購完成後,即辦理建造執照申請;基地20基本設計審查中。
四、 校園景觀改善示範計畫-C+D區(五號館、農業綜合大樓及共同教學館建物2處中庭)及四號館至共同教學館東側通道環境改善工程預計於113年5月底及6月底完工、長興校門道路拓寬工程於4月22日完成、小椰林道路面改善工程配合暑假於6月10日開工。
五、 舉辦崑曲檔案文物聯合特展
113年4月24日本校檔案館結合臺大崑曲社及跨界與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共同辦理「黌舍弦歌:大學的崑曲之美-臺大與中大崑曲檔案文物聯合特展」,展現崑曲在臺灣校園豐富的社團活動軌跡,並透過聯展促進大學博物館間的文化交流。
六、 增設「出納承辦人異動可連動匯款通知內容變更」之功能,自此於工作輪調時,匯款通知內容中之匯款業務承辦人聯絡資訊將會自動隨出納系統承辦人變換而更新。
七、 加強收據子系統作業內稽內控:
為確實掌握收據子系統單位領取本校自行收納款項統一收據之開立狀況,出納組於每月初發送收據管理檢核清冊予收據子系統使用單位,請各收據子系統單位主管稽核該單位收據使用情形,以避免收費異常產生。並每月不定期訪查收據子系統使用單位之款項收取、收據開立記載及依規定時限繳交出納組進行稽核,對其作業程序給予改善意見,以落實現金收入稽核作業。
研究發展方面
一、 修訂本校補助新進教師學術研究計畫作業要點,調整新進教師專題研究計畫申請資格自助理教授至所有職級,並調整補助額度為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第一年業務費百分之30%,以協助新進教師進行專題研究。
二、 為協助系所積極延攬學術優秀人才在本校服務,以提升學術能量及國際影響力,新訂本校延攬人才研究補助辦法。113年第1次申請案各學院提出共計12名延攬人才申請補助,經審議補助12名,核定校方補助經費為43,837,855元,加計學院配合款,總補助金額59,100,474元。
三、 112-2學期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研究提升計畫,審議通過新申請案13人(補助期間113年3月至7月),續領案269人(補助期間113年2月至7月),總金額33,580,000元。另,配合教育部及國科會博士生獎學金方案,補助金額自113學年度起之續領生每人每月調高新臺幣4,000元。
四、 為提升研究效率與品質,推動大型合作研究,充實切要貴重圖書儀器設備,建立尖端研究環境,重整校內貴儀補助制度及貴儀委員會辦法。近期審議通過補助案1件,補助金額新臺幣10,000,000元。將持續優化貴重儀器資訊平臺網頁,推動儀器共用。
五、 為強化及深化國際合作交流,成立合設中心或實驗室以深化國際合作研究、培育研究人才及國際夥伴關係,本校推動國際合作研究計畫。截至目前已審議通過國際聯合研發中心2件,國際聯合實驗室2件。
六、 為鼓勵校內各院、系、所、研發中心、研究團隊等,建立與產業間的緊密聯繫、推廣研發成果,進而促成產學合作,本校與國際產學聯盟推動「產學活動推廣補助方案」,補助校內單位辦理研討會、工作坊、論壇、Demo Day等各類產學活動之場地費及餐費上限新臺幣10萬元;業補助兩單位辦理活動,本年度將持續推廣。
七、 教育部於113年3月27日至本校辦理高等教育深耕計畫113年主冊及專章(資安強化)精準訪視實,本次擇定主題為「跨領域與自主學習」及「產學合作」二議題,並依教育部建議訪談對象邀請相關主管及師長出席參與,就本校執行成果於席間與委員進行座談,當日精準訪視進行順利,多項措施亦獲委員肯定。
八、 國際學術聯盟(UAAT)
教育部推動業設有國家重點領域之研究學院或特定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6至12所國內研究型大學組成「大學國際學術聯盟」(UAAT),與國外合作大學系統洽談合作項目與締結契約。目前教育部已核定與伊利諾大學系統UI-UAAT 2024年先期合作計畫案審查結果;與捷克大學聯盟(ICU)已簽署MoU,將於5月下旬召開雙方工作小組會議;與德州農工大學系統(TAMUS)三所召集學校已完成其行政費用規劃,將積極召開工作會議;與德州大學系統(UTS)進行華語教育、優先合作領域及合作項目及模式之討論;與九州沖繩開放大學聯盟(KOOU) 113年4月22日簽署合作備忘錄並舉行UAAT-KOOU雙邊論壇,後續將擇定各合作領域之召集學校及副召集學校,討論雙方合作規劃與細節。
九、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113年4月10日公布2024年學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本校五大主領域皆進入世界前百大,本年度共評比55個領域,本校有44個領域上榜,其中6個領域排名前50,32個領域排名前100。
十、 本校113年度截至4月23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1,533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30億8,772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 113-1學期國際學位生第二梯次申請:788人(1,039件)申請,較前一年成長24.09%;預計錄取352人,錄取率44.67%。
二、 113學年度海外聯招會僑生個人申請:338人申請,經系所審查及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後,總計錄取112人,包含學士班2人、碩士班103人、博士班7人。
三、 112學年度出國交換學生校級540名、院級193名、系級20名,總計753名。113-1學期出國學生預計627名,包含交換學生603名、訪問學生8名、雙聯學位生13名、短期/實習學生3名,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20.58%。
四、 2024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共計開放124間實習機構,派出199位導師,提供321個職缺,共有來自34國、310位學生申請,較去年同期成長19%。
五、 2024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共有331位學生申請。成功媒合107位學生至14國、35間機構(海外企業、研究機構、非政府組織、頂尖大學等)實習,較去年成長約530%。
六、 首次舉辦國際學生獎學金茶會,共有63位獲獎生參與,希望這些獲得臺大國際學生獎學金的學生能夠發揮所長,精進學業,也鼓勵其繼續在校就讀研究所。
七、 舉辦第一屆國際校友重聚,有60位來自美國、印尼、越南、尼泊爾、土耳其、聖露西亞等20國校友重返校園,包含已畢業20餘年的學生,也有從海外回到母校共襄盛舉的國際校友。
八、 深化姊妹校交流合作
為發揚平等互惠合作、共同協力促進及支援國際合作的理念,今年本校與德國慕尼黑大學及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洽談新增共同種子計畫,並辦理線上交流活動,鼓勵兩校師長進行跨國合作。
財務管理方面
一、 小額捐款自113年2月1日至4月30日,共計新臺幣35,798,905元、美金390,790.56元、泰銖179,999.97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臺幣1百萬元以上者),共計新臺幣76,440,958元、美金15,171,495.59元,已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 於50重聚及30重聚活動現場擺攤藉以說明母校募款計畫及鼓勵校友捐款。並籌備於8月舉辦百歲推手感恩餐會。
三、 籌辦每學期一場的募款工作坊,使各院系所負責募款之專案人員能熟悉捐款流程及相關行政業務,以強化各院系所自行募款的能力。
法務方面
辦理與本校校務有關之所有法律業務,包含協助本校各單位撰擬或修訂校內法規、審閱本校業務有關契約及各類法律文件、提供本校各單位法律諮詢與法律服務、承辦或協助本校訴訟案件。具體業務種類包括教師人事(升等/評鑑、停聘、解聘、不續聘、資遣等)、性平案件、勞資糾紛、工程履約糾紛、政府採購、校產維護管理、商標權維護、專利技轉、著作權、各單位或學院業務所涉之其他法律問題,包括:
一、 落實本校法制作業規範
本校各單位透過法制作業檢核表、諮詢單、公文會辦等方式委託法務處審閱校內法規,自113年3月至4月為止,法務處協助修訂校內法規共58件。
二、 協助處理本校各類公務訴訟
自113年3月至4月為止,協助民事(含調解、訴訟)及強制執行訴訟案共24件(含侵權、國賠、工程/採購履約糾紛、勞資爭議、強制執行等12件、商標類12件);刑事訴訟案6件;行政訴訟、訴願、申訴、再申訴案等33件(含訴願、申訴、保訓會13件、行政訴訟17件、其他類3件),總計63件公務訴訟案。
三、 維護管理本校校產
協助總務處、生農學院農場、山地農場、實驗林管理處、學務處等校內單位審閱校產相關契約及法律諮詢、列席校產維護小組會議,並協助處理相關法律爭議及訴訟。113年3月至4月間提供之校產管理類案件統計:法律諮詢13件、審閱契約22件、訴訟4件。
四、 協助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共享平台及相關法制
學務處及教務處擬建立校務研究資料共享平台,整合學務及教務等資料,提供校務研究分析及校務決策之實證參考與建議,112年本校智財權與個人資料保護暨安全管理委員會授權學務處、教務處、法務處、學生代表及法律專家顧問組成工作小組規劃相關制度。法務處協助草擬相關法規草案,歷經6次工作小組會議,法規目前已經擬定,預計七月份提送智財權與個人資料保護暨安全管理委員會及行政會議審議。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 推動校學士
於113年3月28日舉辦校學士師生座談會,促進校學士、第二導師及行政端交流,以建置更臻完善的制度。另於4月29日辦理「113學年度校學士申請說明會暨我的校學士課程地圖海報展」,並於5月13日舉辦畢業成果發表(小畢典);113學年度校學士將於5月13日至6月18日開放申請。
二、 113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
賽期自113年4月18日起至5月8日止,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及各指定場地比賽,本校共報名田徑、游泳、桌球、羽球、網球、跆拳道、柔道、擊劍、射箭、軟式網球、手球、空手道及競技體操等13個項目。計有男女選手324人,領隊、教練及隊職員74人,合計約400人參與。
本校計榮獲23金、27銀、28銅,合計78面獎牌,獲獎數量位居第6名,僅次於北市大、臺體大、國體大、臺師大及輔大等體育專業大學。業於5月17日辦理運動代表隊聯合送舊暨表揚晚會。
三、 113年4月起於體育館南側(近排球場處)放置租球機1台,提供球具租借需求,現有籃球、排球提供共享租借。
四、 綜合體育館預計113年暑假進行下列工程,包括:綜合體育館3樓主球場地板改善工程、球場及運動教室照明燈具汰換工程、空調改善工程等項,屆時綜合體育館部分場地將配合工期暫停開放。
圖書館方面
一、 NTU TOPICs服務新增個人SDGs主題比率查詢功能
圖書館利用本校專任教師著作之主題為基礎建置NTU TOPICs:Find Collaborators@NTU服務網站,提供教師依作者姓名、研究主題或二級單位進行查詢,呈現主題相似度作者網絡與作者研究主題比率圖表。目前已更新涵蓋2019-2023年的著作發表區間,並納入112-1學期以前報到之教師;近期新增個人研究SDGs主題比率查詢功能,提供決策者快速洞悉與展現系所整體研究方向與焦點。(https://www.lib.ntu.edu.tw/events/ntutopics/index.html)
二、 調整研究小間使用模式
總圖書館研究小間自112年11月22日起調整連續借用天數為7天至30天,有效提升空間使用效率;預計於本學期開放研究小間線上單日借用,以提供更彈性、更便利之服務。
三、 圖書館112年取得ISO 27001:2013認證
圖書館取得ISO 27001:2013之認證,驗證範圍為本館核心系統,包含:雲端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校外讀者換證系統、電子支付後台帳務管理系統、圖書館單一登入系統、臺大圖書館網站、讀者轉檔系統、大讀者DB及API及新空間管理系統等;目前已規劃113年的續評驗證作業。
四、 校史館歷年特展轉為線上展
為嘉惠觀眾以不同角度閱讀臺大校史的篇章,校史館陸續將歷年特展改以線上呈現,目前已完成七檔特展線上展:(1)我們貢獻這個大學于宇宙的精神:傅斯年校長逝世六十週年紀念特展;(2)聯招重鎮.闈場在臺大;(3)吹動椰林的風:中央通訊社臺大影像紀實,民國35~65年;(4)年輪:臺大實驗林的故事;(5)看不見&看得見的台大:巡梭時空中校景、建物與人的相遇點;(6)臨摹斯語斯情:傅斯年校長雙甲子冥誕紀念;(7)南.洋:臺大博物館群東南亞與大洋洲點藏」。
五、 推出「NTU Scholars」更新版本
規劃全新版本的「NTU Scholars」,導入h-index 指數與介接ROR(研究機構識別碼),並增加各項符合資安要求的規範機制,能更加彰顯單位的研究量能,也協助研究人員及使用本系統的單位節省管理成本資源,新版於113年5月正式推出。
六、 「臺灣鏈結資源系統」新增Author Card功能
本館與國家圖書館合作建置「臺灣鏈結資源系統」,並於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嵌入「Author Card」功能,可串聯全球其他大型語意網,期以達成將繁體華文資料與全球檢索系統串接之目的。預計於113年5月正式上線提供讀者檢索使用。
七、 完成男廁導擺防窺下擋板加裝工程
近年因偷拍事件頻仍,為使讀者免於如廁被偷窺之恐懼,已依內政部營建署《公共建築物衛生設備設計手冊》相關指標檢視館內廁所,其中門板高度210cm符合規定。113年3月29日完成總圖書館男廁導擺防窺下擋板加裝工程,現全館閱覽區廁所門板離地縫隙皆優於標準。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 校務系統英文化操作介面
英文化介面開發完成系統:健檢系統、導生綜合資料系統、線上投票系統、校務建言、畢業離校系統、校園公佈欄、人事服務系統(計畫人員識別證申請系統、兼任教師識別證申請系統)、薪資入帳變更申請系統。
二、 臺灣大學中英文網站製作平台
因應臺大網站國際化目標,建立全校網站品質規範。發展全校跨院所英文網站內容知識整合管理平台,包括提供校內單位及教授建置RWD(Responsive Web Design)自適應網站。提供使用手冊,教學影片及教育訓練,以利各單位維運。
三、 myNTU台大人入口網改版
已針對使用者體驗問卷調查結果進行UI調整,於3月底完成前端框架跨裝置功能開發,4月初開始進行程式建置工程,預計8月上架初版並提供使用者測試,後續時程及上線日期待滾動式會議討論中。
四、 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計中於109年底導入WiFi 6 (802.11ax)的無線網路規格來解決校園面對的熱點問題。WiFi 6(第六代) 最佳傳輸效率是WiFi 5(第五代) 802.11ac (1.2 Gbps)的四倍。112年已升級圖書館、福利社、外語中心、思亮館實驗室、行政大樓及活動中心等熱點,目前已全面升級校級教室,升級後經測試平均下載速度達355Mbps及上傳速度375Mbps。而WiFi 6E 採用6GHz,頻寛是原WiFi 6二倍多,適合在短距離人數眾多的地方,提供提供高速穩定的無線網路,於113年導入WiFi 6E高速網路來解決校園熱點問題,先升級圖書館地下室、新體三樓及校級200人大教室等熱點,明年及後年依大數據分析結果來升級院系級教室及會議室等其他熱點。另「圖書館地下室」手機訊號收訊不良的問題,經以無線網路電話 VoLTE/VoWiFi實地測試效果不錯,可以做到快速無縫隙轉換。所以未來校內任何地方,只要有WiFi覆蓋區域,就能自動接收或撥打行動電話,如此就不會有收訊問題。已建置無線專用防火牆(Carrier-grade NAT),屬於電信等級防火牆,網路頻寬可達10Gbps,提升校園無線網路服務品質。至113年5月1日止共有3,607顆無線基地台(AP)。自110年1月13日起,提供全校無線網路服務即時統計資訊,內容包含校區即時資訊、建物即時資訊及流量即時資訊。校內無線網路於113年2月20日至113年4月30日期間,平均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前10大建築物依序為:總圖書館、基礎醫學大樓、共同教學館、社會科學院大樓、管理學院二號館、普通教學館、新生教學館、綜合教學館、博雅教學館、博理館;其中,前10大建築物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占全校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30%~35%。整體而言,全校無線網路同時最多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40,000人(裝置)。
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222A)存查。
教務處報告事項(本校學則修正案)補充資料(11222A1)存查。
貳、確認113年3月23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 民國113年3月23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 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11222B)存查,94~112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222C)存查。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一、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大銘報告:
程序委員會報告請參考資料編號6(各單位書面報告)第20-1頁。
本委員會於113年5月16日召開會議,安排112學年度第 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程序表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3年5月13日,計收到 1件同意案(112203案)、2件報告案(112204、112205 案)及1件討論案(112206案)。
另外,提案截止日後,又收到 2 件報告案(112207案、112208案)及 2 件討論案(112209案、112210案)。經委員討論後,112207、112209、112210等三案,均已提經5月14日行政會議(修正)通過,列入正式議程;至於112208案,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尚待提 5月 21日管理委員會議及23日監督委員會議,倘皆通過,始完成行政程序,因此附條件列入正式議程。
本次報告案先後順序:112205、112207、112204、112208;討論案先後順序:112206、112209、112210。程序表照案通過。
為依前次會議就提案截止日所作成之附帶決議辦理,秘書室於發送提案通知時,增加相關提醒說明;另並數度轉知校內相關單位及人員:「提案截止日後方才完備行政程序之校務會議提案,提案單位須敘明理由,俾供程序委員會充分考量是否具排入校務會議之急迫性。」
有關前次會議決議請秘書室與法務處研商程委會是否具備校務會議提案權一事,經委員會參考法務處的意見及委員共識,程委會委員可循一般代表連署途徑提案,並遵守一般連署提案之規定於提案期限內提出,不得於程序委員會召開時現場連署並將提案排入議程。
依 96學年度第1學期第 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 3分鐘」之原則,自 83 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 109年 3月 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二、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專案報告:
(一)「學生宿舍新建工程」新建工程基本設計報告書案: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林洲民建築師簡報。(簡報檔如11222F2.pdf)。
(二)「金山分院長照暨醫療綜合大樓」新建工程基本設計報告書案:金山分院張志豪院長簡報。(簡報檔如11110F3.pdf)。
肆、同意案
一、編號:112203
本校「第21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第20屆工作場所性別歧視申訴委員會」及「第19屆性騷擾防治委員會」聘任委員(校長、教務長、總務長、學務長為當然委員)。
(一) 校長提名:
1. 教師委員:陳明汝教授(動科系)、賴喜美教授(農化系)、
陳佳慧教授(護理系)、孫煒(公共事務所)、
陳奕君教授(光電所)、張玉玲教授(心理系)、
謝煜偉教授(法律系)、林奇秀教授(圖資系)、
陳俊任副教授(生技系)、楊馥菱教授(機械系)。
2. 職工委員:胡淑君組長(教務處)、張麗雪技工(學務處)。
(二) 學生委員:蔡媛媛(數學系)、邵思宇(國企系)、楠本和(政治所)、林昀萱(社會系)及黃子軒(國企系)。
決定:本案同意。
附帶決定:112209案如經校務會議通過,依規定即需成立「第1屆性騷擾申訴委員會」,基於其委員組成規範與本提案委員會相同及時效之考量,同意該案倘經通過,由相同委員組成「第1屆性騷擾申訴委員會」,任期自113年8月1日起至114年7月31日止。
伍、報告案
一、編號:112205
稽核室報告:檢具本校112年度校務基金績效報告書1份(附件1),提會報告。
說明:
(一)依「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第26條規定,校務基金績效報告書應提報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審議,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二)本案業經113年3月26日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113年度第1次會議通過。
決定:112年度校務基金績效報告書報教育部。
二、編號:112207
醫學院報告:癌症研究中心新修訂「醫學院癌症研究中心設置辦法」第一、三、四、五、六、九條修正及第七、八條新增條文,依規定提會備查。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癌症研究中心設置辦法第一、三、四、五、六、九條修正及第七、八條新增條文如下:
第一條 國立臺灣大學(下稱本校)醫學院(下稱本院)為依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第二十九條規定[,]設立「癌症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結合癌症基礎及臨床學者專家,共同從事於整合性癌症醫療之研究與專業人才之培育,提昇我國癌症醫療品質及國際之競爭力,訂定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癌症研究中心設置辦法(下稱本辦法)。
第三條 本中心置主任一名,由本[依醫學院各科(系、所、中心)主任遴選辦法遴選醫學院教授,報請]院院長自本校專任副教授以上教師或同等級之研究人員中推薦並提請校長聘兼之,負責綜理本中心業務[,本中心主任遴選辦法另訂之]。
本中心主任之任期三年,得連任一次。
第四條 本中心設[行政組、醫療組、研究組、教學組]「胸腔癌症研究組」、「消化道癌症研究組」、「肝膽胰癌症研究組」、「乳癌研究組」、「頭頸癌研究組」、「泌尿癌研究組」、「放射腫瘤研究組」、「早期藥物研究組」、「罕見癌症研究組」 、「血液癌症研究組」等[四]十個功能性分組。
前項各組置組長一名,任期一年,連聘得連任,由本中心主任自本院助理教授級(含) 以上教師 (含專任、合聘及臨床教師) 中推薦[醫學院教授、副教授],報請本院[醫學]院長同意後,提請校長聘兼之。
第五條 本中心應業務需要,得置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職員若干名[,]。
前項人員所需員額,自本[由醫學]院員額中分[調]配之。
第六條 本中心每學期應至少召開中心業務會議一次,由中心主任、各組組長、研究員、職員代表參與[組織之],討論本中心[有]相關業務事項。
第七條 本中心設諮詢委員會,置委員五至七名,由本中心主任及本院院長自校內外專家學者中推薦適當人選提請校長聘兼之。
前項委員之任期三年,得連任。
第八條 本中心相關收支應納入校務基金管理,並依相關規定辦理。
本辦法未盡事宜,悉依本校相關規定辦理。
第九[七]條 本辦法經院務會議及行政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並送校務會議備查[後,自發布日施行]。
三、編號:112204
秘書室報告: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修正案業經113年4月30日第3168次行政會議通過,依規定提會備查。
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修正名稱及第一點至第六點修正如下: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重點[科技]領域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
一、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為設置監督委員會(下稱本監督會),以監督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及國際政經學院(下[簡]稱兩學[本]院)之運作,[特]依[「]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之規定,[」設「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本監督會)],[並]訂定本[組織及運作]要點[(以下簡稱本要點)]。
二、本監督會置委員十五名[人],[每屆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其中一人為召集人,由委員互推之。
本監督會委員包括政府代表、本校研究生代表、本校學生會代表、產業代表、本校專任教師代表及校外學者專家。]其組成[人數]及產生方式,規定如下:
(一) 政府代表:五名[人],由教育部經審議會審議通過之人員聘(派)兼之,並得依實際需要改派之;其中一人應具本校專任教師身分。
(二) 本校研究生代表:一名[人],由本校研究生協會推派。
(三) 本校學生會代表:一名[人],由本校學生會推派。
(四) 產業代表:二名[人],由校長提名經校務會議同意。
(五) 本校專任教師代表:五名[人],其中[未兼行政職務之教師]三名[人,]由校務會議教師代表[相互]推選產生;其餘二名[人]由校長提名經校務會議同意。
(六) 校外學者專家:一名[人],由校長提名經校務會議同意。
本監督會委員之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但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之研究生代表及學生會代表,應與其研究生協會及學生會成員之身分同進退;前項第五款之專任教師代表,應與其擔任之校務會議教師代表一職同進退。
本監督會委員如因故出缺時,應依第一項規定之產生方式補選,且任期以補足所遺任期為限。
本監督會之召集人,由委員互推一人擔任之。
本監督會委員,應有至少一名[人]應具稽核專業背景及相關工作經驗。
三、本監督會之任務如下:
(一) 同意兩學[本]院管理委員會委員之聘任。
(二) 同意兩學[本]院院長之聘任。
(三) 審議兩學[本]院院長之不適任案。
(四) 訂定本監督會之運作、績效考核及其他應遵行事項。
(五) 訂定兩學[本]院稽核人員之設置、運作、迴避事項、績效考核及其他應遵行事項。
(六) 訂定兩學[本]院院長監督及考核事項。
(七) 審議創新計畫之變更。
(八) 審議兩學[本]院年度經營規劃及績效報告書。
(九) 經兩學[本]院所屬[經]管理委員會認定經營規劃及績效不佳情形改善計畫之備查。
(十) 審議兩學[本]院依績效報告書提出之改善計畫。
(十一) 兩學[本]院續辦、停辦計畫之審議或提出及不續辦計畫之審議。
(十二) 兩學[本]院管理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之備查。
(十三) 兩學[本]院每年研發成果收入一定比率提供本校用於改善師資、充實設備及其他校務發展之備查。
(十四) 兩學[本]院採購作業規定之備查。
(十五) 兩學[本]院有關學生事務規定之備查。
(十六) 兩學[本]院人員聘任、薪資、兼職、借調、資格審查、解聘、停聘、不續聘相關人事制度規定之備查。
(十七) 兩學[本]院風險管理制度實施規定之備查。
(十八) 兩學[本]院預算編製、執行與決算編造及相關財務收支管理規定之備查。
(十九) 兩學[本]院教學品質保證機制、評鑑及相關事項規定之備查。
(二十) 前十九款以外依[「]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規定應由本監督會審議或備查之事項。
(二十一) 其他有關兩學[本]院監督事項。
前項第四款規定,應報本校校務會議備查。
四、本監督會應置稽核人員至少一人[至數人],查核兩學[本]院之財務報表、內部控制及評估其經營績效,並作成年度稽核報告。兩學[本]院應配合提供相關資料,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前項年度稽核報告所列缺失或異常事項,經本監督會審議通過後,稽核人員應定期追蹤至改善為止。
五、本監督會應定期開會,並應[會議需]有過半數委員出席始[方]得開會,出席委員過半數同意始得議決。
本監督會委員如因故出缺且未及依第二點第三項規定完成補選時,則全體委員人數應扣除出缺委員之人數。
如有時間緊迫、天災或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本監督會得經召集人同意後以通訊方式召集。
前項所定通訊方式,以電子郵件辦理為原則,本監督會委員於電子郵件所載回覆截止日前回覆者,即視同出席會議。
[六、本監督會於每年度三月底前應提交本院之前一年度監督報告。]
六[七]、本要點經[本校]行政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並送校務會議備查。
四、編號:112208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報告:檢具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2年度績效報告書1份(附件2),提會報告。
說明:
(一) 依「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第44條規定,研究學院應就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之執行結果,作成績效報告書,其內容應包括績效目標達成情形、效益、財務變化情形、檢討與改進及其他重要事項,並應報管理會審議,經監督會通過後,送校務會議及主管機關備查。
(二) 本案提113年5月21日管理委員會第16次會議及5月22日監督委員會第16次會議。
決定: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2年度績效報告書報教育部。
陸、討論提案
一、編號:112206
莊智程等提:建請學校規劃十年期永續飲食推動目標,研擬如提高植物性飲食比例,減少剩食、運送里程、一次性餐具,及使用對生態友善與符合動物福祉之食材等等,並每年公開報告規劃與執行進度。
決議:請膳食協調委員會、永續發展委員會及提案代表,共同研議本案並報告相關規劃。
二、編號:112209
人事室提:本校「性騷擾防治措施及申訴處理要點」新訂案。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性騷擾防治措施及申訴處理要點」如下,同時廢止本校「性騷擾防治要點」及「工作場所性別歧視案件處理要點」:
第壹章 總則
一、國立臺灣大學(下稱本校)為防治性騷擾發生及保護被害人權益,依性別平等工作法(下稱性工法)第十三條第一項、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準則第三條第一項、性騷擾防治法(下稱性騷法)第七條第一項、性騷擾防治準則第七條規定,訂定國立臺灣大學性騷擾防治措施及申訴處理要點(下稱本要點)。
二、本要點所稱性騷擾,係指性工法第十二條及性騷法第二條規定情形。
三、本校性騷擾之防治措施及申訴處理,除法令另有規定外,適用本要點。
本校教職員為公務人員或教育人員時,其申訴及處理程序,除依性工法第二條第三項及第三十二條之三規定辦理外,適用本要點規定。
四、本要點所稱性騷擾事件,除依法應適用性別平等教育法者外,為下列各款情形:
(一)本校教職員工對本校教職員工為性騷擾。
(二)本校教職員工對校外人士為性騷擾。
(三)本校學生對不具學校校長、教職員工生身分者為性騷擾。
第貳章 性騷擾之防治
五、本校為防治性騷擾發生,推動以下措施:
(一)針對本校教職員工、各級主管與性騷擾事件申訴案之受理、處理、調查及決議等參與人員舉辦性騷擾防治教育訓練,鼓勵人員參與性騷擾防治相關教育訓練並給予公差登記。
(二)設置性騷擾事件專線電話(02-33665903)及專用電子信箱(leader@ntu.edu.tw)接受申訴,並將相關資訊於本校顯著之處公開揭示。
前項第一款所定性騷擾防治教育訓練之內容,應依性騷擾防治準則第八條規定辦理;其辦理單位,依本要點第六點規定辦理。
六、本校不定期針對教職員工辦理之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教育訓練,由本校人事室辦理。
本校每年定期針對各級主管與性騷擾事件申訴案之受理、處理、調查及決議等參與人員,辦理防治性騷擾相關教育訓練之單位如下:
(一)一級單位主管:由本校秘書室辦理。
(二)二級單位主管:由其所屬一級單位辦理。
(三)性騷擾事件申訴案之受理、處理、調查及決議人員等參與人員:由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辦理。
(四)前二項辦理單位應將教育訓練之辦理情形備妥紀錄,以備查考。
七、本校各單位就其轄管之公共場所及公眾得出入之場所(下稱所屬場所),應定期檢討其空間與設施,避免性騷擾之發生。
本校各單位就其所屬場所發生之性騷擾事件為當時知悉者,應採取下列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並注意被害人安全及隱私之維護:
(一)協助被害人申訴及保全相關證據。
(二)必要時協助通知警察機關到場處理。
(三)檢討所屬場所安全。
本校各單位就其所屬場所發生之性騷擾事件為事後知悉者,應採取前項第三款所定措施。
本校各單位知悉所屬場所發生性騷擾事件者,除依前二項規定辦理外,亦得採取下列處置:
(一)尊重被害人意願,減低當事人雙方互動之機會。
(二)避免報復情事。
(三)預防、減低行為人再度性騷擾之可能。
(四)其他認為必要之處置。
八、本校應提供受僱者及求職者免於性騷擾之工作環境,採取適當之預防、糾正、懲戒及處理措施,並確實維護當事人之隱私。
本校各單位主管或計畫主持人於指派所屬人員在非本校所能支配、管理之工作場所工作時,應為工作環境性騷擾風險類型辨識、提供必要防護措施,並於事前向所屬人員詳為告知。
本校各單位主管或計畫主持人應妥適利用集會、廣播、電子郵件或內部文件等各種傳遞訊息之機會與方式,加強對所屬人員有關性騷擾防治措施及申訴管道之宣導。
九、本校各單位主管或計畫主持人因被害人申訴而知悉所屬人員遭受性騷擾情形時,應採取下列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
(一)考量申訴人意願,採取適當之隔離措施,避免申訴人受性騷擾情形再度發生,並不得對申訴人之薪資等勞動條件作不利之變更。
(二)對申訴人提供或轉介諮詢、醫療或心理諮商、社會福利資源及其他必要之服務。
(三)被申訴人具權勢地位,且涉案情節重大,於進行調查期間有先行停止或調整職務之必要時,得依本校相關規定暫時停止或調整被申訴人之職務;經調查未認定為性騷擾者,停止職務期間之薪資,應予補發。
本校各單位主管或計畫主持人非因前項情形而知悉性騷擾事件時,應採取下列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
(一)訪談相關人員,就相關事實進行必要之釐清及查證。
(二)告知被害人得主張之權益及各種救濟途徑,並依其意願協助其提出申訴。
(三)對相關人員適度調整工作內容或工作場所。
(四)依被害人意願,提供或轉介諮詢、醫療或心理諮商處理、社會福利資源及其他必要之服務。
本校各單位主管或計畫主持人因接獲被害人陳述知悉性騷擾事件,而被害人無提出申訴意願時,仍應依前項規定,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
本點所稱知悉,不以被害人向本校提出性騷擾申訴為限。
十、被害人或行為人任一方非本校人員,但與本校有共同作業或業務往來關係者,本校各單位主管或計畫主持人於知悉性騷擾之情形時,應依下列規定採取前點所定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
(一)於知悉性騷擾之情形時,應以書面、傳真、口頭或其他電子資料傳輸方式,通知他方共同協商解決或補救辦法。
(二)保護當事人之隱私及其他人格法益。
第參章 性騷擾事件之申訴
十一、本校為處理性騷擾事件之申訴,設性騷擾申訴委員會(下稱本會)。
本會置委員十一至十七人,由校長、教務長、學生事務長、總務長擔任當然委員,其餘委員由教師代表、職工代表及性別平等教育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代表組成。
前項教師代表及性別平等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代表,由校長自校內外教師或學者專家中提名,職工代表由校長自本校職員及工友中提名,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聘任之,並應酌列候補委員。
本會委員應具備性別意識,其中女性委員應占全體委員二分之一以上。
本會委員之任期,當然委員同職務進退,其餘委員任期自八月一日起至次年七月三十一日止,得連任之。
本會委員於任期期間如因故出缺時,當然委員由新任者接任,其餘委員由候補委員依序遞補,其任期以補足所遺任期為限。
十二、本會主任委員由校長擔任,負責督導本會會務。副主任委員由主任委員自委員中指定一人擔任,佐理本會會務,並代表本會對外發言。
本會應有全體委員過半數出席始得開會,出席委員過半數之同意始得決議。
本會委員除教務長、學生事務長及總務長得指定適當人員代理出席外,其餘委員應親自出席,不得代理。
十三、本校性騷擾事件適用性工法者,除下列情形外,被害人得依性工法第三十二條之一規定,向本校提出申訴:
(一) 加害人為本校校長時,得逕向臺北市政府提出申訴。
(二) 加害人為本校校長,且被害人為公務人員或教育人員時,應向教育部提出申訴。
本校性騷擾事件適用性騷法者,被害人得依性騷法第十四條第三項規定,向本校提出申訴。但加害人為本校校長時,應向臺北市政府提出申訴。
本校就前項申訴如不具調查權限時,應依性騷擾防治法施行細則第十三條規定辦理。
十四、前點所定申訴,得以書面提出申訴書、電子郵件或言詞之方式為之。
申訴以電子郵件或言詞為之者,受理人員或單位應作成申訴紀錄,並向申訴人朗讀或使閱覽,確認內容無誤。
申訴書或申訴紀錄,應由申訴人簽名或蓋章,並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訴人之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身分證明文件編號、服務或就學之單位與職稱、住所或居所及聯絡電話。
(二)有法定代理人者,其姓名、性別、身分證明文件編號或護照號碼、職業、住所或居所、聯絡電話。
(三)有委任代理人者,其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身分證明文件編號、職業、住所或居所、聯絡電話。
(四)申訴之事實內容及相關證據。
(五)性騷擾事件發生及知悉之時間。
(六)申訴之年月日。
申訴人有委任代理人者,應檢附委任書。
十五、申訴書或申訴紀錄不合前點規定,其情形可補正者,申訴人應於收受補正通知之日起十四日內補正。
十六、性騷擾事件適用性騷法,如有下列任一情形者,應即移送臺北市政府決定不予受理或應續行調查:
(一) 當事人逾期提出申訴。
(二) 申訴不合法定程式,經通知限期補正,屆期未補正。
(三) 同一性騷擾事件,於撤回申訴或依性騷法第二十一條第五項規定視為撤回申訴後,又再行申訴。
十七、性騷擾事件適用性工法者,本會於接獲被害人申訴時,應按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內容及方式通知被害人勞務提供地之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
十八、除第十六點情形外,本會應於申訴受理或移送到達之日起七日內,移請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協助成立調查小組,開始調查事件相關證據與事實。
調查小組之成員人數,以三人或五人為原則,且成員應有具性別平等意識之外部專業人士,女性成員應占成員總數二分之一以上。
調查小組調查完成後,應提出調查報告,並移送本會決議。報告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 性騷擾事件申訴之案由,包括當事人敘述。
(二) 調查訪談過程紀錄,包括日期、對象、申訴人、證人、相關人士及被申訴人之陳述及答辯。
(三) 相關物證之查驗。
(四) 調查結果(事實認定及理由)。
(五) 處理建議。本校性騷擾事件之調查程序,如本要點無規定者,準用國立臺灣大學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要點。
十九、本會或調查小組召開會議時,得通知當事人及關係人到場說明,給予當事人充分陳述意見及答辯機會,除有詢問當事人之必要外,應避免重複詢問,並得邀請具相關學識經驗者協助。
性騷擾事件之當事人或證人有權力不對等之情形者,應避免使其對質。
二十、本會接獲申訴後,應秉持客觀、公正、專業之原則進行調查,並以不公開方式為之。
本校性騷擾事件申訴案之處理、調查及決議人員,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保護當事人與受邀協助調查之個人隱私,及其他人格法益;對其姓名或其他足以辨識身分之資料,除有調查之必要或基於公共安全之考量者外,應予保密。
(二)不得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工作場所性騷擾事件之證據。
二十一、性騷擾事件申訴案之處理、調查及決議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應自行迴避︰
(一) 本人或其配偶、前配偶、四親等內之血親或三親等內之姻親或曾有此關係者為該事件之當事人。
(二) 性騷擾事件有性工法之適用,且本人與事件當事人有家長、家屬關係者。
(三) 性騷擾事件有性騷法之適用,本人或其配偶、前配偶,就該事件與當事人有共同權利人或共同義務人之關係,或現為或曾為該事件當事人之代理人、輔佐人,或於該事件,曾為證人、鑑定人。
性騷擾事件申訴案之處理、調查及決議人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申訴人或被申訴人得以書面舉其原因及事實,向本會申請令其迴避︰
(一) 有前項所定應自行迴避而不迴避。
(二) 有具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處理、調查或決議有偏頗之虞。
前項被申請迴避之人員,對於該迴避申請得提出意見書。
被申請迴避之人員於本會就該迴避申請事件為准駁決定前,應停止處理、調查或決議工作。但有急迫情形,仍得為必要處置。
性騷擾事件申訴案之處理、調查及決議人員有第一項所定情形不自行迴避,且未經申訴人或被申訴人申請迴避者,由本會命其迴避。
二十二、本會就性騷擾事件,應參考調查結果報告書,為附理由之決議,並得作出懲戒或其他處理之建議。
性騷擾事件適用性工法者,本會應將前項決議,以書面通知當事人;如經認定調查屬實者,應將調查報告與第一項所為決議及懲處建議,送交本校相關權責單位。
性騷擾事件適用性騷法者,本會應將調查結果報告書及處理建議,移送臺北市政府辦理。
二十三、性騷擾事件適用性工法者,本校應於受理申訴或移送到達之翌日起二個月內結案;必要時,得延長一個月,並通知當事人。
性騷擾事件適用性騷法者,本會應於受理申訴或移送到達之翌日起二個月內完成調查;必要時,得延長一個月,並應通知當事人及副知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二十四、本校教職員工生有下列情形時,本校相關權責單位應視情節輕重為適當之懲處或處理,並予以追蹤、考核及監督,確保懲處或處理措施有效執行,避免相同事件或報復情事發生:
(一)為性騷擾行為並經本會認定屬實。
(二)經證實以惡意虛構之事實提出性騷擾事件申訴案。
被申訴人如與本校簽訂勞動契約,其性騷擾行為經調查認定屬實且情節重大,本校得依性工法第十三條之一第二項規定,不經預告終止勞動契約。
二十五、性騷擾事件適用性工法者,其處理結果應按中央主管機關規定及性工法第十三條第四項規定,通知臺北市政府。
二十六、申訴人向本會提出申訴後,得於本會決議作成通知送達前,以書面撤回申訴。
本會收受撤回申訴之書面申請後,適用性工法之性騷擾事件申訴案應即予結案備查;適用性騷法之性騷擾事件申訴案,應移送臺北市政府辦理。
性騷擾事件申訴案經撤回申訴、視為撤回申訴或結案者,不得就同一事件再提出申訴。但申訴人撤回申訴後,同一事由如發生新事實或發現新證據,仍得再提出申訴。
二十七、本校擔任調查小組成員之教職員工,因調查性騷擾事件需要者,應給予公差登記,並依法令或學校規定支給交通費或相關費用。
二十八、申訴人或被害人為本校教職員工且於執行職務時遭受性騷擾者,得於提出申訴之日或性騷擾事件發生之日起六個月內向本校請求提供二次之心理諮商協助。但申訴人或被害人因有特殊情事致未能於六個月內提出者,不在此限。
第肆章 其他
二十九、本要點未盡事宜,應依性工法、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準則、性別平等工作法施行細則、性騷法、性騷擾防治法施行細則及性騷擾防治準則等相關規定辦理。
三十、本要點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三、編號:112210
人事室提: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第一、十二條之一、三十六、四十條及各章節書寫方式修正案。
決議:本案經討論後[註1],照案通過。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第一、十二條之一、三十六、四十條及各章節書寫方式修正如下:
第[一]壹章 總則
第一條 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本大學)依大學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訂定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以]下[簡]稱本規程)。
第[二]貳章 組織
第十二條之一 本大學依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設立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及國際政經學院,其組織規程另訂之。
第[三]參章 會議
第三十六條 本大學設校務會議議決校務重大事項。校務會議由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學生事務長、總務長、研發長、學院院長、系所及非屬學院單位主管代表、教師代表、研究人員代表、助教代表、職員代表、工友代表及學生代表組成之。
前項各類代表之名額如下:
一、系所及非屬學院單位主管代表:由學院及非屬學院單位各推派所屬系所主管或單位主管總額之三分之一出任。如有小數,四捨五入計至整數。
二、教師代表:應為校務會議代表總額之二分之一。由各學院及非屬學院單 位之教師,依各學院、非屬學院單位之教師總額比例選舉產生。
三、研究人員代表一人。
四、助教代表一人。
五、職員代表八人。
六、工友代表一人。
七、學生代表:應為校務會議代表總額十分之一。除學生會會長、學生代表大會議長、研究生協會會長為當然代表外,其餘名額[由各學院學生會會長中產生,若尚有學生代表法定名額,]由學生事務處訂定辦法選舉產生。
系所及非屬學院單位主管代表之推派及教師代表之推選辦法,由各學院院務會議、非屬學院單位訂定之。但系所主管代表之推派與教師代表之推選,以每教學單位至少一人為原則。
本條所稱之非屬學院單位,指共同教育中心、體育室、凝態科學研究中心、師資培育中心。
教師代表中具備教授或副教授資格者,應占教師代表總額三分之二以上。 校務會議代表總額,應為符合第二項規定之最小額。
第四十條 校務會議審議下列事項:
一、校務發展計畫及預算。
二、組織規程及各種重要章則。
三、校區、分校、分部、學院、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國際政經學院、學系(科)、研究所、學位學程、非屬學院之教學單位、研究中心及附設機構之設立、變更、合併與停辦。
四、教務、學生事務、總務、研究及其他校內重要事項。
五、有關教學評鑑辦法之研議。
六、校務會議所設委員會或專案小組決議事項。
七、會議提案及校長提議事項。
第[四]肆章 教師、研究人員分級及聘用
第[五]伍章 教職員工申訴
第[六]陸章 學生之權利與義務
第[七]柒章 校園安全
第[八]捌章 附則
註1
1.王家康同學提修正動議:第36條第2項第7款修正為:
學生代表:應為校務會議代表總額十分之一。除學生會會長、學生代表 大會議長、研究生協會會長為當然代表外,其餘名額之產生方式由學生會召集校務會議學生代表訂定辦法,並報學生輔導委員會備查。
修正動議經舉手表決,以贊成34票、反對34票否決。
2.11點59分清點人數,經清點人數,出席88人,超過法定人數。
主席宣布:有關校務會議學生代表產生方式,請學生事務處尊重學生代表召開相關會議之結論。
陸、臨時動議(無)
柒、散會(中午12時7分)
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222A
國立臺灣大學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222B
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3
11222C
94~112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4-03-23 | 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3年3月23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第2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
主席:陳校長文章 紀錄:孫佩郁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2人,實到119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20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 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2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8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3分,開始開會。首先是主席報告(簡報檔如11221F1)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 永續辦公室
(一) 為響應校園永續治理之國際高教潮流,已加入「國際永續校園網絡」(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Campus Network; ISCN)。該組織會員學校超過100所,來自32個國家,臺大為首個加入該組織之臺灣學校。
(二) 為接軌國際高教趨勢並回應SDG 5「性別平等」、SDG 8「就業與經濟成長」與SDG 10「消弭不平等」等永續發展目標,請人事室協助完成「國立臺灣大學職場反歧視及平權聲明」。中英文版已於113年1月上架臺大官網。
(三) 透過總務處校園數位電表監視系統,更新校總區各館舍用電小時資料至112年12月31日,並據此製作各館舍103-112年之平均用電變化圖。後續將檢視各館舍用電主要變化時段,並針對變化顯著的館舍進一步分析,俾供各院系主管及使用單位參考,據以擬定節電措施。亦同步盤點校內耗電設備,並估算各項設備汰換(如LED燈、冷氣、伺服器等)的減碳效益,部分成果已納入「臺大碳中和近況更新:第2類碳排細部分析/規劃」報告。
二、 校務研究辦公室
(一) 本校依據「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新增設立「國立臺灣大學國際政經學院」,已於113年1月3日將「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創新計畫書(草案)」函報教育部,並於1月29日召開之審議會議進行報告。教育部於2月27日來函核定學院之設立,計畫期程自113年8月1日起至123年7月31日,共計10年。為使學院籌設的前置作業更臻完善,邀請相關師生代表參與並組成工作小組,由校長擔任召集人,於3月12日召開第1次工作小組會議,討論各項學位學程、跨域專長模組課程設計及相關學術活動之規劃事宜。
(二) 與學務處合作,將進行夢田深耕計畫之成效分析。預計針對不同管道入學之夢田計畫學生,探討其經夢田深耕計畫輔導後之學習成效變化。
(三) 進行校務研究資料倉儲之建置,將整合教務處、學務處、研發處、國際處、圖書館、人事室等行政管理資料,作為後續校務研究分析之基礎。第1階段先盤點各單位之資料欄位,以利整體規劃資料倉儲表單。
(四) 運用教育部大專校院公開資訊,利用Tableau製作校務數據視覺化互動圖表,篩選重要指標轉化為圖表,以利掌握變化趨勢,支援校務決策。已完成共六大類之互動圖表,包括整體概覽、學生數據、教職員工、研究表現、校務資源、國際交流等。
三、 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 創新設計學院
112-2學期開設42門課程,新開設「智慧城市:數位公共服務創新實踐」、「人機互動與人本運算」、「跨域創新設計開箱體驗」課程,透過不同的視角了解科技與社會。因應未來人才需跨領域思維模式,並啟發後續實踐的動能,其中「智慧城市:數位公共服務創新實踐」與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合作,使學生計畫專題可於社會實際實踐。
(二) 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
促進國際生來臺暨留臺計畫-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國際生計畫乃與企業共同合作,促進國際人才循環與交流。由企業提供來臺學生就學期間之生活津貼及學校之行政作業費,共同培育人才。已協助取得11家企業之合作意向書,並提送教育部STEM博士1班、STEM碩士3班、半導體碩士1班、金融碩士1班之計畫書,本校113學年度已獲教育部核定通過新型專班(秋季班)7班,核定人數113人。
四、 雙語教育中心
(一) 獲教育部補助113年「國立臺灣大學EMI教學資源中心」計畫,計畫期程自113年1月1日至115年7月31日止,分兩期編列經費(第1期自1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第2期自114年1月1日至115年7月31日);計畫主要內容仍為協助國內大專校院強化教師全英語教學知能與資源支持。
(二) 建置全英授課領域教學助理培訓課程(Specialized EMI TA Training, SET),以人文、社會及理工三個領域優先建置;強調分領域之英授課程基本語法與應對需求,並提供不同領域TA所需專業知識及技能。
(三) 持續辦理EMI工作坊與講座,包括1月10日「EMI教學版圖-各院英授探索與啟發」與3月6日「Leveraging AI in your EMI Course」。前者由本校全英種子教師分享於各院推動EMI的過程與成果,後者則邀請學術交流基金會(Fulbright)英語教學計畫的教學顧問分享「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介紹生成式工具及其如何應用於英語作為第2語言(EMI)課程設計和教學中。
五、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業務
為擴展重點科技學院學生研究領域之認知及視野,辦理「碩博士生研究交流會議」,透過交流,學生有機會分享彼此的研究,自不同角度獲取、聆聽他人見解,有助於提升研究能力;會中並頒發重點科技學院各項獎學金、實習績優獎,給予學生肯定與鼓勵,有助於提升自信心及學習積極性,通過公開表揚優秀學生,激發其他學生之學習動機,形成向上的學習氛圍。
六、 椰林講座
為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之學界或企業界人士,針對全球重要議題或新興科技重點領域至本校進行演講與學術交流,以拓展師生同仁宏觀之國際視野,特設置「國立臺灣大學椰林講座」,期盼藉由重量級貴賓的現身說法及經驗分享,帶給臺大師生更多的啟發。第1場為112年9月邀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天野浩先生來校演講,第2場為112年10月邀請本校傑出校友劉立方院士演講,第3場於12月邀請國際知名的工程學博士,同時也是現任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校長藤井輝夫(Teruo Fujii),第4場為113年3月1日邀請日本築波大學日本筑波大學永田恭介校長以「Host Factor-dependent Virus Replication」為題,對本校師生發表全英文演講。另本學期於4、5月排定諾貝爾獎得主Aaron Ciechanover博士、維吉尼亞大學Suprateek Sarker講座教授及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院士等3場。113-1學期場次刻正安排中。
七、 功能性校級研究中心
本校為邁向世界一流大學,陸續成立功能性校級研究中心,期能提升本校研究能量,迄今計有52個校級研究中心,並於113年新成立資安科技研究中心。另余英時國際漢學研究中心旨在連結國內外人才,促進國際交流,推動人文相關研究的提升與人才培養。特於3月22日在行政大樓第1會議室舉辦啟動儀式,並於3月22-23日於臺大應力所國際會議廳以中、英語舉辦主題演講和論壇。
八、 辦理本校「百大貢獻獎」遴選,將於113-117年遴選出本校百年來100項對世界或社會有重大影響及貢獻之成果,第1次徵件已於112年12月31日截止,113年3月20日召開第1次遴選委員會。
九、 臺灣大學系統
(一) 113年度系統業務執行經費由三校各撥匯新臺幣3,000,000元(業務經費1,500,000元、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 計畫1,500,000元),以利系統賡續推動行政及業務。
(二) 113年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共徵得15件(臺大7件、臺師大5件、臺科大3件),經初審及複審,共計補助6件計畫案(臺大3件、臺師大2件、臺科大1件),計畫執行期間自113年1月1日至113年12月31日止,總補助金額為新臺幣450萬元整(每校各補助新臺幣150萬元整)。
(三) 113年臺大杜鵑花節:邀請臺師大及臺科大參與學系展覽博覽會,並安排兩校攤位以供參加博覽會的學生能夠同時了解臺大、臺師大與臺科大之各學系。
十、 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 竹北分部
1. 校門與周邊環境工程已於113年1月6日正式開工,預計113年8月2日完工。
2. 科技創研大樓(NTU TECH大樓) 期初報告書公開徵求技服廠商,並於113年2月底成立評審小組及工作小組,同步進行後續招標前置作業。
3. 寒暑假科學育樂營活動:科學秋季班活動已於112年12月16~17日舉辦4場半天之國小學生科學營。擬陸續規劃春季與暑期科學活動,針對活動對象與講師進行總體盤點並調整活動內容。另已於113年3月2日於新竹縣政府大禮堂辦理「學校系探索及申請入學座談會」,分享臺大的特色與優勢、未來大學新制度、申請入學及希望組招生分享、學習歷程準備、學系領域特色與發展趨勢。除了讓高中生及家長了解本校最好的學習環境以外,更透過直播互動的方式,現場回應師生及家長的留言提問,解答大家未來在本校就學、修課、生活、職涯發展等方面可能遇到的疑問。
(二) 雲林分部
1.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址研究中心新建工程案,整體工程截至113年2月20日預定累計進度:41.255%,實際累進進度:41.282%,進度超前:0.027%。
2.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及職務宿舍新建工程案,113年2月20附設醫院修正基本設計後送本校審議,2月26日本校送請教育部審議。另2月7日雲林分院提出出流管制計畫書至本校,2月17日本校送請教育部函轉雲林縣政府審議。
3. 農業機械教育訓練暨考驗中心,113年1月3日召開中心技服案招標前第1次評選委員會。
十一、 112學年度行政品質評鑑業完成年度作業,評選出標竿單位:學務處及人事室,獲獎單位可依委員會所提敍獎建議名額,向考績委員會提報建議敘獎人員。另委員會評鑑後所提出的相關執行意見,將定期追蹤受評單位改善情況並提會討論,期有效且實質幫助行政單位提升行政品質。
十二、 113年杜鵑花節於3月舉辦1個月的系列活動,本次主題標語為「杜鵑吐花芳,青年築夢想」。開幕式於3月9日上午9時30分在臺大校總區綜合體育館正門口廣場舉行,緊接著有2日的學系博覽會及1日的社團博覽會,讓民眾一覽精彩的臺大學習資源及校園生活。校內各單位亦規劃一整個月的系列活動,包含校園及博物館群導覽、臺大農場走踏、人文科學展覽等豐富內容,邀請各界參加。杜鵑花況與其他相關活動亦詳列於杜鵑花節專網上,民眾可上網飽覽杜鵑花團錦簇與人文學術兼備之校園氛圍。
十三、 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
(一) 全身健檢方案
好心肝愛心健檢於110-112年共2,676人完成受檢。113年愛心健檢目前已超過600人登記,預計7月初完成四年專案全部受檢名額。臺大癌醫分院LDCT方案師長同仁亦陸續預約中。配合健檢,今年提供4場次校內聯合健康諮詢服務。
(二) 平時健康促進
112年各單位聯合辦理68場實體、2場線上活動,累積超過6,100人次參與受益,平均滿意度97.2%。113年各項服務持續進行中,預計開辦15個運動相關課程、12場休閒體驗活動、6場藝文通識課、12場主題工作坊或專題講座、12場圖書館活動與14場以上博物館群活動。
(三) 方案宣傳佈達
官方網站與LINE官方帳號113年持續維運,並協助校內各單位活動宣傳。全人服務相關訊息,亦透過電子郵件、校園公布欄、公文交換信件、LINE社群等方式進行宣傳佈達。
十四、 校友業務
(一) 傑出校友遴選:於113年3月8日召開第1次傑出校友遴選會議,確認本年度遴選作業時程。
(二) 傑出校友聯誼會:於113年2月16日辦理臺大傑出校友聯誼會第1次會議及午宴,採線上及實體會議併行方式,會中推選出第1任會長及副會長,並討論聯誼會組織章程及規劃年度相關活動。
(三) 校友重聚:113年各場重聚活動預定舉辦日期如下,規劃籌備中。
入學年
辦理日期
B59 五十重聚
113年4月19日
B69 四十重聚
113年11月16日
B79 三十重聚
113年5月25日
(四) 113年3月25日將與北美地區校友會聯合辦理「與校長有約」線上演講,向北美地區校友說明校務發展及願景。
教務方面
一、 113學年度招生
(一)學士班
1.本校113學年度學士班繁星推薦招生名額 (已加入半導體、AI、機械領域擴充名額)共424名,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113年3月19日公告錄取名單(第8類學群醫學系及牙醫學系另行於113年5月25日辦理口試,並於113年6月3日公布錄取名單) 。
2.本校113學年度學士班申請入學核定招生名額(已加入半導體、AI、機械領域擴充名額) 為1,777名,加計醫學系(公費生)12名及資管、資工二系外加資安組共4名,共計1,793名,外加名額原住民生40名及離島生27名 (澎湖離島14名、金門離島11名及離島連江2名) 。
(1) 第1階段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負責檢定及篩選作業,113年3月28日公布符合第1階段篩選名單,第2階段由各大學自行負責指定項目甄試。
(2) 本校指定項目報名及繳費期間:113年5月2-5日。
(3) 本校指定項目甄試期間:113年5月16-26日,本學年度第2階段甄試作業包含四項方案:
① 辦理共同考試,降低筆試衝堂:113年5月18-19日二天辦理醫學院、工學院AB二群、電機資訊學院之共同試題筆試,考生成績分送該學院採計之學系使用。
② 提供口試時段登記,降低口試衝堂:由臺大校方建置「口試時段登記分配系統」,考生登記口試時段志願序,減少口試衝堂情形。
③ 辦理校內聯合預分發:每位考生參與校內聯合分發系組至多正取一系,並保留該正取志願序前之全部備取,減少考生重覆錄取占缺,考生也能獲得「較佳名次」或「由備取變正取」。
④ 弱勢生特設「希望組」共8組、57個名額:招收113年核定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已核定為特殊境遇家庭、新住民子女、就讀偏遠地區高中之考生,除辛組(醫牙)辦理口試外,餘均採計學測及審查成績,希望組各組均未參加校內聯合分發,各組錄取結果將予保留至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開放考生登記分發志願序。且經甄選委員會於113年6月13統一分發公布結果後,希望組各組內之分發學系若尚有缺額時,將依該組已獲分發錄取之考生,以甄選總成績及報名時所填志願序再次進行該組分發,考生若較高志願學系有缺額,將依序往前遞補,並於該日下午5時由本校公布有變更之希望組再分發結果。
(4) 本校指定項目放榜日期:113年6月3日上午11時以後。
(二)學士班轉學生考試
本校113學年度學士班轉學考試招生名額一般生171名,網路報名日期113年5月7日至16日,考試日期113年6月29日,放榜日期113年8月1日,報到日期113年8月07日。
(三)碩士班
1.碩士班考試招生名額為1,780名,報名人數共14,155名,較112學年度 (14,459名) 減少304名。碩士在職專班招生名額為413名。
2.博士班招生名額為667名。112學年度學士暨碩士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共計170名,較111學年度增加9名。
3.113學年度碩、博士班甄試錄取新生共計有231名錄取生提前入學,其中碩士生180名、博士生51名。
二、 探索學分申請情形
(一)探索學分申請系統於112年12月25日上線,112-1學期共計申請2,904筆,及格者申請改列通過計2,242筆,不及格者成績單不顯示該課程記錄計662筆。
(二)部分學系反映服務外系學生修習之必修課程(如微積分、普通化學等課程)不應列入探索學分等問題,教務處將透過問卷蒐集方式彙整學系相關意見,於112-2學期第2次教務會議提案討論。
三、 本校 112 學年度計有文學院、社會科學院、醫學院、生命科學院、大氣科學系、國家發展研究所、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腫瘤醫學研究所、學士後護理學系、癌症研究中心、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醫學工程學系、環境工程學研究所、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體育室、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等19單位接受評鑑,各受評單位依規定須於113年6月底前完成實地訪評。
四、 學系博覽會
以實體+線上方式辦理,實體學系博覽會3月9-10日於本校綜合體育館一、三樓舉行,首度邀請臺師大及臺科大參展,並邀請竹縣高中於3月9日北上參加本校杜鵑花節學系博覽會及與臺大交流活動。
五、 未來大學計畫
(一)撰寫112年成果、113年計畫;1月23日前往教育部報告並爭取113年經費。
(二)推廣活動
1.完成112年未來大學論壇暨成果展影片,並發布於臺大NTU Campus頻道、未來大學官網,存於博雅一樓電視牆播放清單。
2.2月16日至暨南大學分享 TPOD 講題「未來大學的想像:臺大經驗分享」,由教務長主講。
3.啟動官方網站改版專案,建立雙語化、友善使用者之入口網站。
4.規劃6月份日韓教務參訪與推廣臺大模式,參訪學校擬先聯繫東大、東京科大、京大、首爾大、延世、高麗大。
六、 課程與教學標竿計畫:截至113年1月29日計有11個教學單位完成計畫書會談:化工系、護理系、農經系、生工系、創新設計學院、公衛系、昆蟲系、植微系、政治系、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歷史系。
七、 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
1.112-1 學期計有5,322門課程於NTU COOL開課,112-2學期之課程自112年12月22日起可於NTU COOL開設課程網頁與編輯大綱,截至113年1月31日止,共計有2,248門課程完成網頁開設。持續協助師生順利地使用NTU COOL進行教學,提供文字與影片指引,以及通訊與實體諮詢。
2.NTU COOL 於113年1月15日完成Canvas LMS 進版,以取得完整的資安防護與進階的教學功能;並於113年2月2日更新課程資訊編輯功能,教師可將中/英文大綱內容一鍵相互複製,提升便捷度。
3.為利相關硬體及人力資源有效運用,同時培養使用者善用數位資源與檔案自我管理能力,經綜合評估本校各學制學生就讀年限、教師開課及複製課程資料習慣、現有伺服器數量及可儲存空間等現況後,設定課程資料(含課程教材之文件、課程影片、以及學生之作業、討論區之附件檔案等…)保存期限為7年。
學務方面
一、 修正學生請假辦法-新增流產假等假別
面對社會型態轉變,學務處以同理、接納與關懷之正向態度持續滾動修學生請假辦法,112年8月新增「心理健康假」;112年12月則參酌性別平等工作法及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相關規定,續修正產假之類別,包含產前假、娩假、流產假、陪產前及陪產假及哺(集)乳假等。該兩項法規對於陪伴孕婦產檢及分娩僅規定「陪產檢及陪產假」,惟考量學生之需求,擴大適用範圍不限於產檢之陪伴,明定「陪產前及陪產假」,營造多元平等之友善校園環境,並同時保障學生受教權益。
二、 校園徵才系列活動
113年規劃辦理實體與線上虛擬數位博覽會活動,共約336家企業參與;實體博覽會於3月2日舉行,計有298家企業參與、453個企業攤位;3月5日至19日辦理71場次公司說明會及3場次公司參訪活動;線上虛擬數位博覽會於3月2日至31日辦理。
三、 落實臺大夢田深耕計畫
112年輔導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達3,247人次,發放輔導總金額逾1,970萬元,補助經費亦調升,並將資源集中需要幫助的學生。113年邁入第7年,推出廣受肯定的生活津貼餐食方案、國際交流、國內外實習等19項專屬資源與多元培力輔導機制,學生在執行企劃的同時,得以「按期」、「定額」獲得獎勵金,同時扶植學業,培養關鍵能力以面對未來世界。並啟動第2期輔導實踐研究,分析學生課業學習與課外能力成長情形,了解其客觀滿意度。統計各院系所申請情形,追蹤觸及率。
四、 學務創新與精進-資訊安全
為加強資訊安全防護,學務處持續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並實施ISO 27001:2022民國113年轉版複評驗證。112年12月「導生綜合資料系統」、「新生身心普查系統」、「諮商管理系統」、「學生安全守護網」及「國立臺灣大學一般體格檢查系統」五大核心資通系統已通過ISO/IEC 27001:2013續評,提供師生更安全穩定的服務。
五、 學生住宿服務
(一) 新建學生宿舍
1.第1期新建宿舍:112年12月5日完成鑽探工程。新建宿舍基地A區已於113年2月26日完成點交,3月1日起進行A區圍籬施作及車輛移出,後續將進行植栽移植前置作業。
2.第2期新建宿舍:男六舍原址重建案可行性評估委託技服案,已完成底價簽核作業,將於議價後與建築師討論平面規劃。
(二) 學生宿舍整體改善計畫
1.女四舍公共空間提升案:預估最快可於113年下半年施作。目前規劃施作範圍:原有內外公共空間整體提升、入口大廳區域呈現開闊與豐富並強化使用功能、1樓南側打通1間寢室直通戶外綠地、南側圍牆部分採用視覺穿透設計、女七餐廳改裝為自煮廚房與生活學習空間。
2.男二女六舍結構補強及公共空間提升案:預計於114學年度施作。基於安全及施工需要,修繕期間將無法提供學生住宿,已向住宿生公告說明轉置配套措施。目前規劃施作範圍包含結構補強工程、寢室內牆面重新粉刷與新鋪地面、學生床組補強與維修、頂樓等重點防水工程、其他公共空間提升。
六、 心輔中心
現有22位專任輔導人員(1位育嬰假留職停薪中)及6位資源教室輔導人員,2位行政同仁、1位單位自聘人員以及27位兼任輔導老師為學生進行專業心理諮商輔導,並提供心理測驗之分析與解釋。另有 4 位專任輔導人員(含1位職務代理人)將陸續到任。
七、 學輔中心
(一) 為讓全校師生更認識學輔中心、學輔專員制度,於各學院相關會議或課程進行學輔宣傳活動。
(二) 由9位具有社工、心理等輔導背景的學輔專員服務11個學院,自112年12月至113年2月6日直接服務人次共計449人次,協助聯繫周邊資源、系所單位等間接服務次數共計1,176次。
(三) 本年1月獲得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聘用專兼任專業輔導人員計畫,生農學院、管理學院、社科學院、文學院、工學院各將有2位學輔專員服務學院師生,提升學生輔導量能,減輕導師負擔。
(四) 為更貼近生科學院師生,1月已於生命科學館5樓西側樓梯旁設置生科學院學輔室,日後將安排網路宣傳與實體活動,讓更多同學知悉,提升前來諮詢的意願。
八、 112學年度畢業典禮預計於5月25日上午於綜合體育館舉行,援例同步網路轉播畢業典禮實況,另使用綜合體育館1樓多功能球場作為第2會場,提供座位、大型LED螢幕直播3樓主會場實況、免費飲品、本校紀念商品展售服務及畢業生留言活動。另新生開學典禮預計於9月1日舉辦,俟確認典禮內容後,將陸續進行影片拍攝及場佈招標等事宜。
九、 113年開始籌備建置「診間智慧多元報到系統(含即時看診進度)」,可使用身分證、居留證、學生證、虛擬健保卡於診間報到,預定於12月完成,以提升教職員工生之就醫之便利性。
總務方面
一、 特別策劃「花開.有食」主題,配合臺大杜鵑花節自開幕日(3月9日)起至3月底,引進熱門「胖卡」行動餐車在校總區鹿鳴堂(舟山路上)、社科院(辛亥路後門)及黑森林(學新館)附近等3處,每週二、三、四及假日提供豐富多元及便利性的餐點選擇,並於每週(3週次)舉辦「花開.有食」回饋抽獎活動,及可享餐車專屬優惠。
二、 新建工程:人文大樓整體工程進度98%,預計113年3月底全部完工。學生宿舍新建工程採購案於112年9月28日決標,目前與統包商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基本設計中。農場教研大樓已取得建築執照,經費調增報教育部審查通過,113年2月已辦理公開閱覽,113年3月中旬公告上網發包。百歲紀念館新建工程於112年9月27日簽訂捐贈契約,113年1月18日完成技服議約程序,目前辦理可行性評估作業。
三、 教職員宿舍新建工程:第1期6案貸款興建教職員宿舍工程因受疫情、物價波動影響多次流標,僅基地6與基地5完成發包,基地6於111年9月2日開工,目前施作地上3層結構體,預定113年10月完工;基地5於112年7月5日開工,目前辦理建照結構變更中,預定114年3月完工;基地4預定3月中辦理評選委員審查會議;基地1、8辦理建照申請及契約變更設計中。第2期基地26,俟市有畸零地價購完成後,即辦理建造執照申請;基地20基本設計審查中。
四、 電力系統改善工程規劃評估:已於112年11月完成技服採購作業, 化學及化工系部分已於113年2月6日完成設計初稿,排會審查中。
五、 為鼓勵館舍進行外牆清洗,校方補助50%費用,截至112年12月底止已辦理納環館、電機2館、第1行政大樓與敬賢樓間穿堂、總圖書館、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等館舍鄰路側之外牆清洗,113年亦重新全面檢視校總區及水源校區館舍外牆髒污情形進行清洗。
六、 本校檔案館自「洛鴻恭年-1945~1951年臺灣大學線上檔案特展」後,持續推出歷任校長線上檔案特展系列,2023年推出臺大第5任錢思亮校長-「亮彩惠疇-錢思亮校長線上檔案展」,2024年將推出臺大第6任閻振興校長線上檔案特展。檔案館跨越不同領域時空透過檔案的呈現,回溯記憶的碎片,探究歷史的軌跡,重新梳理校史變動的真相。另為延伸蒐集重要學生社團發展文獻資料檔案,檔案館將跨界規劃與臺大崑曲社及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共同辦理崑曲在臺灣的歷史發展脈絡,並呈現舞台曲譜變化,以豐富校園主題檔案資料庫的建立與促進大學相互間文化交流。
七、 優化出納系統功能
出納組依會計傳票完成匯款作業後,需按主計室組別分送傳票回所屬組別保存。為避免大量傳票因分類錯誤延宕後續傳送及檢索時間,在出納系統收送件的移交傳票模組增加: 1.以主計室組別檢核及出示警訊功能。2.匯入撥款清單同一批號會自動區分所屬主計室組別,同時可輸入多個批號,最後總結時再印遞送清單,提升作業時效。
八、增修報帳系統研究獎勵生(免稅)模組
配合國科會來函通知,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得申請參與計畫博士生費用增核措施,經審查通過後,於計畫原核定期限內,每月增核1萬元。無論博士生原聘用為學習型或勞僱型,該項增核措施皆無須提供任何勞務且為鼓勵攻讀博士之獎勵,屬免稅所得。後續請計資中心協助修正帳務系統之研究獎助生(免稅)模組,新增計畫費用別及身分別,解決國科會博士生增核措施報帳問題。
研究發展方面
一、 國科會業於113年2月26日公布112年度「傑出研究獎」得獎名單,本校獲獎人員共26位。
二、 新進教師創始補助經費幫助新進教師快速建置研究環境並展開各項學術研究。112年度到職新進教師現已申請56件,申請比例為81%,總補助經費約新臺幣4,599萬元。新進教師專題研究計畫112年共核定21案,總補助經費約新臺幣316萬元。
三、 補助核心研究群計畫113年度申請案共計30案,補助22案(113個子計畫),通過率73%,補助經費新臺幣77,116,667元。核心研究群另有續領案共31案,共計53個刻正執行團隊(262個子計畫,包含30位主聘在臺大醫院總院之專任人員)。
四、 為鼓勵並促進本校核心研究群和校內規劃之重點整合型專案計畫以既有基礎與國外團隊建立多元、長期的國際合作與聯盟,以提升國際影響力,開放計畫團隊得搭配原計畫提出『擴充加值(add-on)國際合作經費』之申請。本計畫半年徵求一次,113年第1期徵求申請案共計10案,經初審及複審決議,補助8案,3年總補助經費新臺幣9,398,022元。
五、 學術研究生涯發展計畫(深耕型計畫及桂冠型計畫),113年度深耕型計畫核定補助共72案(新核定29案及續領43案),核定補助金額合計新臺幣64,535,770元。桂冠型計畫以配合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113年度符合續領資格共計64件,補助金額新臺幣16,748,290元整。
六、 推動跨領域種子計畫
從近半年校內跨領域交流會報告主題中,擇合適主題公開徵求計畫申請案,以鼓勵不同學術專長的教研人員,進行跨領域研究合作,探討具前瞻創新的研究構想或關鍵重點議題,推動原發於本校之創新研究,形成本校研究發展特色。
七、 研擬本校延攬人才研究補助辦法及相關措施,協助系所積極延攬學術優秀人才在本校服務,以提升學術能量及國際影響力,俟相關辦法通過公布後持續推動。
八、 大學國際學術聯盟行政辦公室
業於113年1月19日召開大學國際學術聯盟聯席會議,會議決議UI中小型計畫申請案推薦排序、通過德州農工大學系統(TAMU)三所領域召集學校(陽交大、中興及中央)及捷克聯盟大學(ICU)兩所領域召集學校(政大及清大)名單,及其領域推動規劃。
(一) 與伊利諾大學系統(University of Illinois System)、德克薩斯大學系統(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及德州農工大學系統(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持續進行領域合作洽談,包括研究主題以及合作子項目、合作計畫之運作方式。
(二) 與捷克大學聯盟(ICU)於113年1月29日舉行線上簽約儀式,並於2月26日舉行臺捷雙方工作會議,就合作領域及經費進行討論。
(三) 與九州沖繩開放大學聯盟(Kyushu Okinawa Open University-KOOU)進行簽署
MoU及合作領域規劃。
九、本校113年度截至113年2月20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1,163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20億8,220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 三校國際聯合研發中心
為深化本校與姊妹校之教研合作,並促進國際研究交流,國際處正在洽談三校國際聯合研發中心,目前合作學校包含日本筑波大學、法國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及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日本九州大學石橋達朗(Tatsuro Ishibashi)校長與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 Robert Jones校長於113年2月19日率團來訪,共同簽署臺大九州UIUC三校聯合中心合作備忘錄,並為中心成立揭牌,未來三校將更系統化推動於醫學、工程、農業、人文社科等領域之交流與科研合作。
二、 國際學生資料分析與短期課程規劃
(一) 113-1學期國際學位生第1梯次申請:372人(520件)申請,較前一年成長14.46%;錄取149人,錄取率40.05%。
(二) 113學年度僑港澳生海外高中推薦入學:702人(1,699件)申請,較前一年成長9.25%;錄取200人,錄取率28.49%。
(三) 113學年度海外聯招會僑生個人申請:474件申請,較前一年減少3.9%,正由各系所審查中。
(四) 112-2學期國際學位生(含雙學位)註冊:截至113年3月1日,註冊人數為學士班1人、碩士班34人、博士班20人,總計55人,較前一年度成長28%。
(五) 112-2學期交換/訪問學生註冊:截至113年3月1日,註冊人數為533人,較前一年度成長1%。
(六) 短期課程:Winter+冬季中文暨文化課程,學生共5名。
(七) 112-2學期「學期專班」:包含有德國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專案及日本早稻田大學專案,學生共34名。
三、 於海外教育計畫之推動,112學年度全校出國學生總計963名(包含交換學生753名、訪問學生41名、雙聯學位生32名、短期/實習學生137名),與111學年度相較成長19.78%。
四、 2024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共計開放124間實習機構,派出199位導師,提供321個職缺,並於112年12月25日至113年3月8日開放學生申請。
五、 2024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由德國薩克森邦薦送邦內來自3所大學、6國、30名學生至本校於112-2學期修讀專業課程,並於暑假至台積電實習。113年3月6日於本校行政大樓第1會議室,舉辦首屆「2024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始業暨歡迎典禮。
六、 2024臺大國際NGO人才學校計畫最終媒合來自5國、21位臺大學生於112-2學期進入13間關注國際議題的非政府組織或在臺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進行專案式實習。
七、 2024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共有213位學生申請,較去年成長238%。截至113年2月20日,成功媒合51位學生與來自12國、20間機構的34位導師,尚有53位學生與12間機構的15位導師仍在媒合中。
八、 亮點實驗室計畫已於官網上架89間研究單位資料,包含1間國家級研究中心、2間校級研究中心、86間院級推薦實驗室/研究中心(來自10學院)。
財務管理方面
一、 自112年12月1日至113年1月31日,小額捐款共計新臺幣29,252,098元、美金570,544.58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臺幣1百萬元以上者),共計新臺幣79,070,000元、美金2,473,549元,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 為協助培訓各院系所募款公共關係專案人員,每年將籌辦1~2次募款工作坊,以使各院系所負責募款之專案人員,能熟悉捐款流程及相關行政業務,以強化各院系所自行募款的能力。
三、 將建置捐款資料庫及企業募款資料庫,除有助於捐款資料之分析及維繫與捐款人之關係外,並有助於開發潛在的捐款校友與企業,以推動募款。並將持續運用學校資源來鏈結企業之社會公益需求以協助如推動ESG永續行動及校園護樹計畫等之募款。
法務方面
一、 落實本校法制作業規範
本校各單位透過法制作業檢核表、諮詢單、公文會辦等方式委託法務處審閱校內法規,自112年12月至113年2月為止,法務處協助修訂校內法規共66件。
二、 協助處理本校各類公務訴訟
自112年12月至113年2月為止,協助民事(含調解、訴訟)及強制執行訴訟案共23件(含侵權、國賠、工程/採購履約糾紛、勞資爭議、強制執行等12件、商標類11件);刑事訴訟案5件;行政訴訟、訴願、申訴、再申訴案等30件(含訴願、申訴、保訓會11件、行政訴訟15件、其他類4件),總計58件公務訴訟案。
三、 維護管理本校校產
協助總務處、生農學院農場、山地農場、實驗林管理處、學務處等校內單位審閱校產相關契約及法律諮詢、列席校產維護小組會議,並協助處理相關法律爭議及訴訟。112年12月至113年2月間提供之校產管理類案件統計:法律諮詢13件、審閱契約31件、訴訟5件。
四、 協助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共享平台及相關法制
學務處及教務處擬建立校務研究資料共享平台,提供校務研究分析及校務決策之實證參考與建議,本校112年智財權與個人資料保護暨安全管理委員會授權學務處、教務處、法務處、學生代表及法律專家顧問組成工作小組規劃相關制度。法務處則協助草擬相關法規草案,經工作小組審議後再提送智財權與個人資料保護暨安全管理委員會。
五、 擬訂本校常用公版契約
與業務單位討論後擬訂本校常用之公版契約(例如:捐贈合約書、本校宿舍場地、校外一般場地或日式宿舍使用契約書及招商須知、著作權授權合約書等),以提升業務單位及法務處之行政效率、減少日後紛爭。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 推動校學士
113年2月16日召開第2導師核心群座談會,並於3月9-10日參與杜鵑花節暨學系博覽會展覽。
二、 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
112-2學期共補助150門通識課程 (170個班次),包含討論課55門、實習課程23門、一般課程73門,以及語文類課程19門,共計核定補助教學助理313人次,其中包含溝通表達與職涯發展課程、新生講座課程或個別課程需求補助之教學助理23人次。
三、 專案教師開課情形
共教中心與18個單位合聘之19名專案教師於112-2學期共計開授138門課程(含合授課程),提供約7,807個選課名額供學生修習。包括英語授課課程66門、通識課程63門(含專業課程充抵、溝通表達與職涯發展課程) ,其中以英語授課之通識課程計有33門。
四、 舉辦統計教學助理研習營
因應本校統計教學需求龐大,於113年2月1日舉辦為期2日之統計教學助理研習營,培育優秀統計教學助理協助教師帶領統計軟體實作課程,提升本校統計教學品質。
五、 體育場地設備
戶外運動場地利用寒假期間進行修繕工程,包括:人工草皮球場及草地手球場褐根病菌樹頭挖除整平、體育館女廁及無障礙廁所壁磚脫落整修工程、戶外游泳池大廳及淋浴間粉刷工程等項,以上工程陸續於112-2學期開學前完成。另綜合體育館已規劃3樓主球場地板面層改善、中央空調系統汰換更新工程,高壓變電箱汰換工程等項,預計於113年暑假進行修繕,屆時綜合體育館3樓主球場將暫停開放約1個月。
圖書館方面
一、 建置東亞資料區
圖書館於4樓新設東亞資料區,原多媒體服務中心已經轉型並改於1樓提供服務,為妥善利用4樓釋出空間,規劃設置主題館藏專區,集中陳列相關館藏。本學期將完成空間裝修工程、閱覽席位與館藏配置,並開放讀者使用。另配合東亞資料區設立,刻正進行特藏臺灣資料開架區之館藏整理與搬遷前置籌備,開架區圖書架位預計可釋放出約15,000冊空間,將後續規劃館藏與空間調整。
二、 全新推出圖書館形象影片
因應圖書館空間改造完成並重新開放,已規劃圖書館最新中、英文版形象影片的腳本及製作,盼透過影片使讀者能更明白圖書館空間的新樣貌及所配合推出的各項新服務,以提升圖書館功能,並對讀者於研究及學習上提供更多的協助。影片已於2月完成並上線。
三、 為鼓勵本校學者投稿Open Access (OA)期刊,以提升研究能見度,進而增加學術影響力,與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UP)、Elsevier、IEEE等出版社簽訂協議,本校師生投稿其所屬OA期刊可享文章處理費免除或折扣優惠。113年起新增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nstitute of Physics學會期刊及Karger Publishers出版社免除文章處理費方案,圖書館主動印製海報並透過系所聯繫管道加強宣傳,使此項服務及OA觀念更廣為人知,促進知識傳播。
四、 推動總圖書館自習室空間改造:規劃自習室空間改造,打造嶄新使用空間,提供學生優質的閱讀環境。透過空間重新配置,改善24小時自習室的開放範圍,有效節約能源,同時搭配門禁設備便於管控進出人員,以維護學生使用安全。
五、 為響應本校國際招生策略,開設以英語授課的圖書館利用課程「NTU Library F.I.R.S.T. Workshop: Foreign Student Must-Learns: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Search Techniques」,本學期規劃辦理4場次,包含圖書館資源與服務、多媒體影音資源、綜合領域及商管領域資料庫等主題。課程以實體或線上方式進行,並同步錄影及後續製作數位課程,豐富圖書館雙語化資源。
六、 更新NTU Topics
為協助本校研究者發掘校內潛在合作對象,並促進校內外人員對本校作者及單位聚焦之研究議題有更深入認識,以專任教師之著作主題為基礎,建置「NTU TOPICs – Find Research Collaborators @ NTU」查詢網站, 113年更新本校研究至108-112年的著作發表區間,並納入112-1以前報到之教師。首頁新增個人研究SDGs主題比率查詢功能。本網站可協助本校人員以作者主題相似度網絡,掌握與自身主題相近或感興趣主題的研究者及重要群體外,亦能呈現個人研究特色。本服務更提供決策者快速洞悉及展現系所單位整體研究方向與焦點。
七、 舉辦「富田望水:臺大校總區水文及水資源」特展
113年1月10日辦理「富田望水:臺大校總區水文及水資源」特展茶會,校內外水資源、水文化、瑠公圳歷史研究、農田水利主管機關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並發表短講,留下回顧臺大校園歷史的生命之水一頁。此特展係透過荷蘭時期、清代時期、日治時期及中華民國時期的古地圖、水道圖及航照圖開始敘述本校水文故事,並設有「清代水圳與聚落、日治時期水圳與水利研究、臺大時期水利單位、校園水文化復興與水環境改善」等各式主題,由校園水文歷史談到近代校園水環境改善等永續議題,在慶祝創校100年前夕閱讀流淌在臺大校總區300年的水歷史。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 有關獲贈140台伺服器,供校方規劃運用
因伺服器具備 Intel Platinum 高規格處理器,將建置為 HPC計算主機,支援校內科學計算、實驗模擬等需求。由於伺服器耗能較高,考量目前機房電力與空調負荷,規劃兩階段上線:第1階段為28台伺服器上線,預計113年6月上線服務;第2階段待新機房建置完成後,即可將剩餘主機一併上線服務。
二、 教育部對國立臺灣大學進行資通安全稽核
此資通安全稽核作業分為技術檢測與實地稽核。已於112年12月18日至19日進行技術檢測,並於113年1月10日進行實地稽核。計資中心積極配合教育部之資通安全稽核要求,協調全校各單位共同合作,完成稽核資料的匯整工作。已將待改善的項目和建議事項列入推動全校資安之待辦清單中,未來會持續進步與推動全校資通安全。
三、 宿舍申借管理系統兩台伺服器(網頁伺服器與資料庫伺服器)之作業系統較為老舊,為配合資安要求,系統將搬遷至新主機,並將作業系統升級至 Windows Server 2022。網頁伺服器已於2月3日完成搬遷,資料庫伺服器將於近期完成搬遷。另公文系統新增2台前端網頁伺服器(合計6台),以提供更多的服務能量。校務系統主機群持續使用雲端監控服務,紀錄磁碟、記憶體與處理器的使用狀況。
四、 NTU VDI 臺大虛擬桌面系統
利用最新的雲端運算提供跨平台的桌面虛擬化服務,讓使用者不受空間、地點、設備的限制裝置輕鬆存取計資中心所提供的各類軟體資源及服務,方便師生們做學術研究。NTU VDI系統提供了跨平台、裝置的連線方式,使用者可以利用任一種瀏覽器連線至NTU VDI。或是在使用者的任一裝置上安裝VMware Horizon Client,即可全功能使用。自111年起,提供FoxitPro專業PDF編輯軟體,自112年11月起因資安要求需從校內網路連線使用,校外使用請先使用校外連線服務SSLVPN連回本校網路後再做使用。自113年起,NTU VDI系統更新,並將桌面服務升級至Windows11與Office2021,歡迎多加使用。
五、 NTU VMS雲端虛擬主機服務
為了提供更好的雲端運算環境供教學、研究、行政所需,透過雲端服務讓IT資源使用更好的分配,也讓教學,研究團隊將心力集中核心業務。本服務截至112年10月底,行政單位使用共154臺,教學單位使用共98臺,教授課程計畫使用共50臺,總數302臺。
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於109年底導入WiFi 6 (802.11ax)的無線網路規格來解決校園面對的熱點問題。至113年2月20日止共有3,577顆無線基地台(AP)。另校內無線網路服務即時統計資訊於112年2月1日至113年2月20日期間,平均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前10大建築物依序為:總圖書館、基礎醫學大樓、共同教學館、社會科學院大樓、管理學院二號館、普通教學館、新生教學館、綜合教學館、博雅教學館、博理館;其中,前10大建築物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占全校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30%~35%。整體而言,全校無線網路同時最多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40,000人(裝置)。
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221A)存查。
貳、確認112年12月23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 民國112年12月23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 112113案暫不結案,後續執行情形仍請國際學院提報下次校務會議。
三、 112115案請教務處蒐集並分析國外知名大學畢業證書樣態,同時參採各校務會議代表提出之意見後,提112-2-2教務會議討論並為決議,復於下次校務會議報告。
四、 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11221B)存查,94~112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221C)存查。
主席宣布:有關水源校區歷史背景,請總務處進行必要之文件整理及呈現。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大銘報告:
程序委員會報告請參考資料編號6(各單位書面報告)第20-1頁。
本委員會於113年3月7日召開會議,安排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程序表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3年3月1日,計收到1件同意案(112201案)。另外,提案截止日後,又收到1件討論案(112202案),經3月5日行政會議通過完成行政程序。經委員討論後,112202案列入正式議程(討論案第1案)。其餘提案順序及程序表照案通過。
本次會議作成附帶決議,為符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日之意義,應盡可能降低截止日前尚未完備行政程序之提案例外提送情形:一、請在提供程序委員會委員資料完整度、正確性及委員事前審閱時間前提下,評估延後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日期之可行性。二、訂定提案截止日時,請併同考量行政會議之會議日期。三、請轉知校內相關單位及人員,提案截止日後方才完備行政程序之校務會議提案,提案單位須敘明理由,俾供程序委員會充分考量是否具排入校務會議之急迫性。
本次會議亦討論有關校務會議系所及非屬學院單位主管推派代表是否可代理出席一案,決議依本校校務會議程序委員會組織及議事規則,該案應非屬程序委員會職掌範圍。建議由相關行政單位或校務會議代表連署向校務會議提案。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肆、同意案
一、編號:112201
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遴選委員。
校長提名:續任委員為王根樹教授(公衛系)、劉緒宗教授(化學系)、林達德教授(生機系),新任委員為傅立成教授(電機系)、朱秋而教授(日文系)。前述委員任期為113年4月1日至115年3月31日。
決定:本案同意。
伍、討論提案
一、編號:112202
醫學院提:本校「醫學院附設醫院組織規程」修正案。
本案通過決議如後: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醫學院附設醫院組織規程」第一、三、四、六、七、十、十一、十二、十六條修正如下:
第一條 國立臺灣大學(下稱本校)醫學院依[本校]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第二十五條規定,設立附設醫院([以]下[簡]稱臺大醫院)並訂定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組織規程(下稱本規程)。
第三條 臺大醫院置院長一人,商同醫學院院長秉承校長之命綜理院務,由校長諮詢醫學院院長就醫學院教授中聘兼之;得置副院長五至七人,襄助醫院院長處理院務,由醫院院長商同醫學院院長就醫學院或相關學院教授或臨床教授中提請校長聘兼之[;得置醫務秘書二人,襄助院長處理院務,由醫院院長商同醫學院院長提請校長遴聘本校教師或臨床教師兼任]。
第四條 臺大醫院視業務需要,得設各部、中心及室,其下得分科、組,分別掌理下列事項:
一、內科部:內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心臟科。
(二)胃腸肝膽科。
(三)腎臟科。
(四)胸腔科。
(五)感染科。
(六)血液腫瘤科。
(七)代謝內分泌科。
(八)免疫風濕過敏科。
(九)一般內科。
(十)整合醫學科。
二、外科部:外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外科。
(二)大腸直腸外科。
(三)小兒外科。
(四)心臟血管外科。
(五)胸腔外科。
(六)神經外科。
(七)整形外科。
三、骨科部:骨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骨科。
(二)運動醫學科。
(三)脊椎科。
(四)小兒骨科。
(五)手足外科。
(六)骨外傷科。
四、婦產部:婦產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婦科。
(二)產科。
(三)生殖內分泌科。
五、小兒部:兒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小兒感染科。
(二)小兒神經科。
(三)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
(四)小兒心臟科。
(五)小兒血液腫瘤科。
(六)小兒消化科。
(七)小兒腎臟科。
(八)新生兒科。
(九)小兒遺傳及內分泌科。
(十)小兒胸腔及加護醫學科。
(十一)青少年醫學科。
六、神經部:神經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神經及腦血管病科。
(二)神經肌病科。
(三)神經電子診斷科。
七、精神醫學部:精神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精神科。
(二)兒童精神科。
(三)社區精神科。
(四)心身醫學科。
八、耳鼻喉部:耳、鼻、喉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耳科。
(二)鼻科。
(三)口腔咽喉科。
(四)小兒耳鼻喉科。
(五)頭頸腫瘤科。
九、眼科部:眼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視網膜科。
(二)青光眼屈調科。
(三)角膜暨整型科。
十、泌尿部:泌尿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及泌尿腫瘤科。
(二)男性生殖科。
(三)婦女及小兒泌尿科。
十一、皮膚部:皮膚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及皮膚過敏免疫科。
(二)皮膚保健及外科。
十二、[牙科]口腔醫學部:口腔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家庭牙醫科。
(二)口腔病理暨診斷科。
(三)牙體復形美容牙科。
(四)牙髓病科。
(五)牙周病科。
(六)補綴科。
(七)兒童牙科。
(八)齒顎矯正科。
(九)口腔顎面外科。
(十)特殊需求者口腔醫學科。
十三、復健部:疾病或傷害引起之生理障礙,其復健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骨關節復健科。
(二)神經復健科。
(三)一般復健科。
(四)物理治療技術科。
(五)職能治療技術科。
(六)語言治療技術科。
十四、家庭醫學部:家庭醫學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家庭醫業科。
(二)行為醫學科。
(三)社區醫學科。
(四)緩和醫療科。
(五)預防保健科。
十五、麻醉部:各器官系統手術所需之各種麻醉、輔助呼吸器之使用、特殊止痛方法,及需採用麻醉技術之各種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麻醉科。
(二)婦幼麻醉科。
(三)疼痛治療科。
(四)心血管及胸腔麻醉科。
十六、影像醫學部:各器官系統之一般[放射線]影像檢查、特殊影像檢查、[核]磁振正子醫學影像檢查[,]及介入影像診療之服務、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小兒影像診斷科。
(二)心肺影像診斷科。
(三)腹部影像診斷科。
(四)神經影像診斷科。
(五)肌肉骨骼影像診斷科。
(六)介入影像診療科。
十七、核子醫學部:核子診療、放射製藥、臨床免疫分析、醫用核子裝備之維護、教學及研究等事項。下設核子醫學診療科。
十八、檢驗醫學部:細胞學診斷、臨床檢驗、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檢體管理組。
(二)生化暨免疫檢驗組。
(三)血液檢驗組。
(四)品質管理組。
(五)病毒檢驗組。
(六)細菌暨黴菌檢驗組。
(七)輸血暨移植檢驗組。
(八)臨床鏡檢暨細胞學組。
(九)抽血、心電圖檢查組。
十九、病理部:病理解剖、組織切片、細胞學與臨床病理之診斷、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外科病理科。
(二)大體解剖病理科。
(三)細胞病理科。
(四)分子病理科。
二十、藥劑部:藥品管理、調劑、化驗、臨床藥事服務、教學及研究等事項,以確保藥品治療之安全及適當性。分下列各組:
(一)門診調劑組。
(二)急診調劑組。
(三)住院調劑組。
(四)化療調劑組。
(五)臨床藥事組。
(六)藥品諮詢組。
(七)藥品管理組。
(八)無菌調劑組。
(九)兒醫調劑組。
二十一、護理部:門診、急診及住院病人護理業務及其相關之教學及研究等事項。
二十二、綜合診療部:內視鏡、超音波、呼吸診療、血液淨化及細胞治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內視鏡科。
(二)呼吸診療科。
(三)超音波科。
(四)血液淨化科。
(五)細胞治療科。
二十三、醫學研究部:醫學研究發展、實驗研究、規劃訓練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臨床研究組。
(二)實驗研究組。
(三)規劃訓練組。
二十四、基因醫學部:優生保健、基因醫學之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優生保健科。
(二)基因醫學科。
二十五、門診部:各部門診醫療、行政協調、醫療諮詢服務、轉診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服務行政組。
(二)綜合管理組。
二十六、急診醫學部:急診病患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急診科。
(二)緊急醫療及災難醫學科。
(三)復甦重症科。
(四)外傷及毒物科。
(五)小兒急診科。
二十七、腫瘤醫學部:各種癌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化學治療科。
(二)放射腫瘤科。
二十八、創傷醫學部:創傷病患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
二十九、法醫部:法醫解剖鑑定、法醫病理研究及教學等事項。
三十、環境及職業醫學部:環境及職業對於疾病致因之診療、預防、教學及研究等事項。
三十一、老年醫學部:老年病患處理及老年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
三十二、肝炎研究中心:各種肝炎之臨床與基礎研究發展事項。
三十三、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體系總分院之業務整合與營運發展、分院之設置或承接其他機構醫療業務之評估規劃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第一]營運管理組。
(二)[第二]體系發展組。
三十四、品質管理中心:提升醫療品質、推動病人安全、處理顧客意見,及規劃品管教育、品管競賽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指標管理組。
(二)病安教育組。
(三)建言管理組。
三十五、感染管制中心: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與傳染病之監測及防治,感染控制品管指標監測及改善作業,疫災防治及應變,員工健康,結核病個案管理,政策制定與教育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醫療照護組。
(二)疫情防治組。
三十六、倫理中心:綜理研究倫理審查、器官捐贈移植手術倫理審查、研議醫學倫理規範、促進醫學倫理教育、整合並提升研究誠信相關機制與規範之管理、執行、稽核及教育訓練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研究倫理組。
(二)臨床倫理組。
(三)研究誠信組。
三十七、教學部:醫學生、代訓醫師、住院醫師之醫學訓練及臨床技能訓練之規劃及執行,教材之製作與管理,協助醫事學生及各職類醫事人員臨床實習與訓練之規劃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教育組。
(二)教材組。
(三)技能訓練組。
三十八、醫學工程部:醫療儀器設備採購技術評估、維修保養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行政放射組。
(二)診斷生化組。
(三)治療輔助組。
三十九、企劃管理部:臺大醫院發展及經營管理、策略地圖及平衡計分卡研擬推動、策略及工程專案規劃與推動、成本績效之分析與執行、管考與稽核制度之建立與執行、西址院區營運規劃及就醫服務與環境安全之企劃專案、院區整建規劃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策略發展組。
(二)經營規劃組。
(三)績效財務組。
(四)稽核管考組。
(五)西址院區業務組。
[(六)專案計畫組。]
四十、營養室:食品供應、營養諮詢及其相關之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膳食供應組。
(二)臨床營養組。
(三)行政管理組。
四十一、秘書室:醫事行政、公文研考、文書處理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醫事組。
(二)行政組。
(三)文書組。
四十二、總務室:掌理儀器、資訊設備及醫材、藥品、物品、勞務委外之採購與驗收;院區環境清潔維護及勞務傳送規劃與執行;現金收付、薪津發放、申報稅務及帳戶管理;經管國有動產及不動產產籍登記、盤點與減損;商場、停車場空間規劃與執行、宿舍分配與管理;醫療資材規劃、供應與管理;辦理後勤支援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採購組。
(二)庶務組。
(三)出納組。
(四)保管組。
(五)經營管理組。
(六)配給組。
四十三、病歷資訊管理室:電子病歷管理、病歷品質審查、疾病分類、病歷資料提供及釋出、病歷資料統計分析、病歷掃描等病歷資訊管理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規劃管理組。
(二)檔案組。
(三)資料組。
(四)疾病分類組。
四十四、醫療事務室:住院手續、帳務諮詢及健保作業、健保政策評估及統計分析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櫃檯綜合業務組。
(二)住院健保業務組。
(三)門急診健保業務組。
四十五、社會工作室:提供病患之各種社會福利資源、病人個案、家庭之輔導、醫病關係之促進、志工業務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東址臨床服務組。
(二)西址兒醫臨床服務組。
(三)醫病關係服務暨綜合行政組。
四十六、公共事務室:新聞發佈、話務客服管理、來院參訪之接待及對外有關單位之協調、聯繫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公共關係組。
(二)話務客服組。
四十七、工務室:施工設計、公用設備之修繕保養及管理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工程管理組。
(二)設計施工組。
(三)電氣空調組。
(四)營繕機械組。
(五)工程行政組。
(六)建設工程組。
四十八、資訊室:資訊系統之設計、維護及推廣,網路系統之建置、維護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系統網路組。
(二)程式設計一組。
(三)程式設計二組。
(四)程式設計三組。
(五)教育訓練研究組。
(六)資訊安全組。
四十九、圖書室:館藏資料之發展與服務及各項醫學資訊資源服務及推廣活動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技術服務組。
(二)讀者服務組。
五十、安全衛生室:員工安全衛生管理及院區環境安全維護等事項[,]。分下列各組並設[警衛]駐衛警察隊:
(一)緊急應變組。
(二)員工安全衛生組。
(三)[警衛]駐衛警察隊。
第六條 臺大醫院各部、室、中心[各]分置部主任、室主任、中心主任一人,秉承醫院院長之命綜理各部、室、中心業務,各部、中心如因業務需要得置部副主任、中心副主任若干人,秉承醫院院長及[主管]部主任、中心主任之命襄助處理各部、中心業務。
[各]部主任、中心主任由醫院院長商同醫學院院長提請校長遴聘醫學院各該系科所副教授或臨床副教授以上教師兼任,如醫學院各該系科所無適當人選得由本校副教授或臨床副教授以上教師兼任。
[各]室主任、部副主任、中心副主任由醫院院長商同醫學院院長提請校長遴聘本校教師或臨床教師兼任,或由醫院院長遴聘研究人員或遴選職員,報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核定兼任或擔任,另醫事單位之室主任、部副主任、中心副主任得由相當級別之醫事人員兼任。
各科、組分置科主任、組長[各]一人,科主任由醫院院長商同醫學院院長提請校長遴聘醫學院教師或臨床教師兼任,如醫學院無適當人選得由本校教師或臨床教師兼任,或由醫院院長遴選相當級別之醫事人員,報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核定兼任。組長由醫院院長商同醫學院院長提請校長遴聘本校教師或臨床教師兼任,或由醫院院長遴聘研究人員或遴選職員,報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核定兼任或擔任,另醫事單位之組長得由相當級別之醫事人員兼任。
前二項屬醫事單位之室主任、部副主任、中心副主任、科主任及組長係由醫事人員兼任者,應具師(二)級以上醫事人員任用資格。但有特殊情形者,組長得由曾任師(三)級職務四年以上者兼任。[本條第三項及第四項屬醫事單位之部(中心)副主任、室主任、科主任及組長係由醫事人員兼任者,應具醫事人員人事條例所定師(二)級以上醫事人員任用資格。但有特殊情形者,組長得由曾任師(三)級職務四年以上者兼任。]
各部、中心得因業務需要置護理督導長、護理長及副護理長若干人,由醫院院長遴選本校助理教授以上,並領有師級醫事專門職業證書之教師或具師(二)級以上任用資格之護理師報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核定[後]兼任。但有特殊情形者,護理督導長及護理長得由曾任師(三)級職務四年以上者兼任;副護理長得由具[醫事人員人事條例所定]師(三)級以上[醫事人員]任用資格,並曾任[該]師(三)級職務一年以上者兼任。
第七條 臺大醫院置下列職務,分掌各類業務:
一、診療及醫事業務需要置:
(一)醫師、牙醫師、藥師、護理師、醫事檢驗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醫事放射師、臨床心理師、呼吸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牙體技術師、驗光師、護士、助產士、醫事放射士、藥劑生、醫事檢驗生、物理治療生、職能治療生。
(二)義肢裝具技術師、放射物理師、語言治療員、義肢裝具技術員、呼吸治療員。
二、技術及行政業務需要置:
秘書、技正、總醫學工程師、專員、醫學工程師、臨床工程師、技士、組員、社會工作師、技佐、事務員、書記。
三、研究發展業務需要置:
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助理。
臺大醫院原依雇員管理規則僱用之現職雇員,其未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者,得占用書記職缺,繼續僱用至離職時為止。
[本]臺大醫院於醫事人員人事條例施行前,原依公務人員任用相關法律任用之現職住院醫師、護理長、助理護士,仍以原職稱原官等留用至離職時為止。
第一項所列各類人員均由醫院院長遴選報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進用之。
醫師、牙醫師除由醫學院臨床各科及相關系所之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兼任外,醫院院長得就合於資格者提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任用。
非專任教職之醫師、牙醫師擔任臨床教學工作,得聘為醫學院臨床教師。
第一項第一款之醫事人員得因業務需要,由醫院院長遴選本校領有師級醫事專門職業證書之教師報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核定後兼任。
第一項第三款之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助理等職務,係依大學研究人員聘任辦法訂定專任研究人員相關規定所聘任之研究人員,或得因業務需要,由醫院院長遴選本校教師報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核定後兼任。
第十條 臺大醫院教職員員額編制表依相關法令之規定擬訂,循行政程序報醫學院、[大學]本校轉請教育部核定後實施,職員員額編制表應函送考試院核備。
第十一條 臺大醫院設諮議委員會,議決醫院重大政策,由校長擔任主席,委員七至九人。醫學院院長、[附設]醫院院長為當然委員,委員由校長商同醫學院院長及醫院院長自校內外專業人士中聘兼之,校外委員至少三分之一,會議規則另定之。
臺大醫院設院務會議,由醫院院長、副院長、各部、室、中心主任、分院院長及醫師(牙醫師)代表、住院醫師代表組成之,醫院院長為主席,討論全院重要決策,並將決議分陳校長暨醫學院院長,會議規則另定之。
醫院院長得視會議需要,指定業務相關人員出、列席前項會議。
第十二條 臺大醫院設醫務暨行政會議,由醫院院長、副院長、各部、室及中心主任組成之,醫院院長為主席,商討醫務及行政重要事項,會議規則另定之。
醫院院長得視會議需要,指定業務相關人員出、列席前項會議。
第十六條 本規程經臺大醫院院務會議、醫學院院務會議及校務會議通過,[並]報教育部核定後發布施行。
陸、臨時動議(無)
柒、散會(上午11時24分)
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221A
國立臺灣大學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221B
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3
11221C
94~112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3-12-23 | 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2年12月23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第2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
主席:陳校長文章 紀錄:李潔茹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2人,實到136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20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 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2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9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6分,開始開會。首先是主席報告(簡報檔如11212F1)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辦理校慶慶祝大會
本校於112年11月15日上午於校總區綜合體育館舉行創校95年校慶慶祝大會,會中頒授卓永財先生名譽博士學位,同時表揚10位傑出校友,分別為學術類鍾邦柱、蘇玉本、戴聿昌;工商類楊銀明、許中強、卓桐華、張華禎;社會服務類楊敏盛;綜合類徐爵民、蘇慧貞。大會中亦頒發「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予生傳系邵恪玄同學、政治系王羽綺同學、化學系施沛蓁同學,以及團隊獎「跨國教育青芽計畫 TIWACT」,表揚他們關懷社會、發揮利他精神的優秀成果。
二、永續辦公室
(一) 於11月20日辦理第七次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報告對外合作進度、校園館舍用電分析結果以及後續節電規劃。
1. 為推動臺大碳中和目標以及打造智慧永續校園,進一步透過館舍基礎用電密度、設備待機用電密度、人員設備用電密度、人員空調用電密度等指標,分析本校53棟高耗能館舍,選出8棟優先改善標的,並與總務處共同討論校園節電措施。
2. 為維護學生健康與學習品質,邀請專家針對博雅大樓大型教室空氣品質進行會勘,提供改善建議。
(二)為培育投資與永續兼備的未來人才,11月17日辦理「2023臺大-國泰金控影響力投資校園巡迴論壇」,以影響力投資趨勢、工具與實際案例進行主題演講,共95名校內教職員生報名參加。
(三)辦理審計部教育農林審計處「全國大專校院因應氣候變遷相關措施執行情形調查表」作業,分為溫室氣體盤查、低碳綠色運輸、能源管理與生物多樣性等4項主題。
(四)辦理113年THE大學影響力排名(Impact Rankings)填報作業。
(五)於11月21日完成教育部USR計畫112年成果評核作業。
三、 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創新設計學院
1. 新開設「創新思考與策略實務:全球頂尖企業的創新思維與作法」及「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培養學生跨領域合作能力。同時建立「創新創業領域專長」,透過具體實踐和專題合作,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創業家精神。
2.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與日本九州大學共創學部合作國際課程,簽署合作備忘錄,兩校學生將合作進行專案,參與霍特獎(Hult Prize)國際競賽,拓展國際視野與連結。
3. 探索學習計畫112-1學期有19人參與,跨越舒適圈在國內外探索。本屆學生有橫渡太平洋、協助高中生科系探索、經營自媒體等面向多元。
12月5日舉辦交流會,邀本屆學生分享及讓更多師生瞭解計畫;112-2學期申請於12月16日截止。
(二)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
1. 參與2023 Healthcare Expo醫療科技展,與本校醫學院附設醫院、明志科大共同展出近30項醫療領域技術,囊括高階醫療醫材的開發與改良、AI/VR智慧醫療開發、新穎藥物/投藥研究等範疇。
2. 為激勵創新創業與跨域或跨校合作,透過新創團隊互相合作交流,以完善本校產學合作及新創整體的生態體系,將研發成果或創新構想加值應用於產業與社會,特訂定本校「尋苗計畫經費補助辦法」,鼓勵團隊將創新發想進行初步驗證或開發雛形,以達成商化或創業所需佐證和指標,目前累計吸引50多個團隊諮詢,已擷取16隊執行。
四、重點科技研究學院業務
為促進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並分享研究成果,接續今年3月舉辦「春季學術交流會」,於10月舉辦「秋季學術交流會」,由四個學程分別安排一場專題演講。透過多元的主題以及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參與,期能促成更多的交流與合作。
五、椰林講座
為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之學界或企業界人士,針對全球重要議題或新興科技重點領域至本校進行演講與學術交流,以拓展師生同仁宏觀之國際視野,特設置「國立臺灣大學椰林講座」,期盼藉由重量級貴賓的現身說法及經驗分享,帶給臺大師生更多的啟發。第一場為9月邀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天野浩先生來校演講,第二場為10月19日邀請本校傑出校友劉立方院士演講,第三場於12月6日邀請國際知名的工程學博士,同時也是現任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校長藤井輝夫(Teruo Fujii),以「Transcending Boundaries: from Underwater Robotics to Molecular Computing」為題,對本校師生發表全英語演說。
六、為籌辦本校「百大貢獻獎」,預計113年至117年遴選出本校百年來100項卓越研究或對社會有重大影響及貢獻之成果;已完成邀請專家學者籌組遴選委員會,並於10月4日發文向各學院及校友會徵求推薦案。
七、校務研究辦公室
(一)基於國際地緣政治的重要性日增及全國頂尖大學之社會責任,配合國家長期人才策略發展,擬依據「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籌設「國立臺灣大學國際政經學院」,持續蒐整校內意見,並參酌建議適度調整計畫書內容,以研提「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創新計畫書(草案)」。
(二)新增製作校務數據視覺化互動圖表,運用Tableau將校務資料依學生、教師、研究、資源等類別,篩選重要指標轉化為圖表,洞悉校務資料,有助於掌握變化趨勢,支援校務決策。
八、雙語教育中心
(一)152門課程申請全英授課補助,較前學期增19門課程。經審查,計143位老師、120門課程獲補助。
辦理全英語授課的教學助理培訓,有臺大190位教學助理,和EMI教學資源中心夥伴學校42校、148位完訓。
(二)獎助全英授課學程設立與招生,以增進國際招生與提供本國學生全英語學習的機會,自112學年度起,工學院之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與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之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學士學位學程正式成立及運作。經濟系亦在雙語計畫之挹注下,已可提供足額英語授課滿足學生畢業要求。政治系亦於本學年加入,預計113學年達成全英專班之課程100%英語授課,並且開始第一屆新生入學(共25名)。
(三)以EMI教師為對象所設計的「EMI Plus教師增能工作坊」,第一期培訓已於11月5日結業,分別來自北(7校)、中(3校)、東部(2校)大專校院,同時也兼顧一般大學(10校)與技專校院(2校)。參與之學員表示主題課程應用性高、主軸明確、切中教師需求、有助於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且能扣合教學演示,學以致用。
(四)為增進職員在行政業務之英語知能、溝通技能及自信,12月21日起開設為期6週之職員英語增能專班-口說會話班與寫作班各一班,提供本校職員免費參加。課程針對行政業務上常見的英語實境用語,提供口說、寫作之增能及模擬練習,冀藉由職員英語能力的提升,強化對國際學生與訪問學者之服務品質。
九、臺灣大學系統
(一)校際選課情形
112-1學期三校跨校選課人次為4,029人次、2,038選修課數。自103-1學期起至112-1學期止,三校之校際選課總計為55,843人次、25,675選修課數。
(二)辦理2023 USR社會參與跨校共學北區聯展
由臺灣大學系統主辦,臺大、臺師大、臺科大共同承辦,海洋、淡江、長庚等大學協辦之「2023 USR社會參與跨校共學北區聯展─跨域領航,攜手永續」已於112年10月6、7日圓滿辦理完成,計有34所學校報名,共68項計畫。
(三)臺大體育館發揮三校資源共享精神,提供臺灣大學系統教職員工生溫水游泳池優惠方案,得依所屬身分,按臺大教職員工生票價收費。本方案自112年11月1日起實施。
十、臺大-中研院聯合辦公室業務
(一)為積極鼓勵臺大與中研院雙方學者創新性、互補性之跨領域研究合作,112年度「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創新性合作計畫」共計通過12件計畫,執行期間自112年1月1日至113年12月31日共2年,合計第1年雙方補助總金額為新臺幣2,000萬元,由本校高教深耕計畫及中研院學研合作計畫分別補助半數金額各1,000萬元。各計畫目前執行順利,第1年度之期中成果報告已於112年11月7日全數繳交,並由中研院學諮會於11月27日完成審查。審查決議12件計畫全數通過可繼續執行第2年但調整部分計畫補助金額;調整後為本校、中研院各補助990萬元;113年度雙方合計共補助1,980萬元。
(二)發行電子報
將臺大與中研院近年創新性合作計畫之優良成果以研究主題分類彙整,藉以展現推廣雙方跨領域合作研究成果,並增加國際能見度。首期電子報以「醫學-癌症治療研究」為主題報導,相關文章內容除在聯合辦公室網頁(https://jpoas.ntu.edu.tw/)分享,並由本校電子報平臺發行,寄送對象包含臺大校內/校友、中研院、國際姊妹校及重要研究中心、合作單位等。
十一、由本校召集設有國家重點領域國際合作之研究學院或特定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12 所國內研究型大學組成「大學國際學術聯盟」,與國外合作大學系統洽談合作項目與締結契約,112年8月2日繼與美國伊利諾大學系統(UI系統)簽約後,再於112年11月27日及29日分別與德州農工大學系統及德州大學系統簽訂合作備忘錄。
十二、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竹北分部
校門與周邊環境工程建照執照申請,已於112年8月16日審核完成。校門廣場工程10月19日開標1家廠商投標,於11月8日召開工程審查會議,已於11月16日議價完成。11月22日施工前會勘,刻正進行開工前置準備作業中。
科技創研大樓(NTU TECH大樓)經11月23日討論需求內容,11月28日洽詢事務所製作新建工程期初報告書。
寒暑假科學育樂營活動:科學秋季班活動於12月16至17日舉辦四場半天之國小學生科學營。
另12月22日舉辦「新竹縣政府與國立臺灣大學協作高中課程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因應十二年國教多元適性發展與精進提升新竹縣所屬縣立高中學生學習為目標,發揮教育縱向連結、課程跨域研發、教師協作共創之功能,共同以課程研發、協作授課、提供縣學生選習數位開放式課程或專案講座與假期營隊等方式進行「高中課程專業發展合作計畫」。
(二)雲林分部
1.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新建工程案,整體工程截至11月29日預訂累計進度:26.07%,實際累進進度:28.894%,進度超前:2.847%。
2.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及職務宿舍新建工程案,10月20日提送教育部審議。10月30日提送都市設計於雲林縣政府審議,11月27日決議修正後通過。
3. 農業機械教育訓練暨考驗中心,112年度獲補助經費613.6萬元,11月15日召開雲林分部農業機械教育訓練暨考驗中心設計監造委託技術服務評選招標文件討論會議。12月5日辦理第四場專家會議。
十三、112年12月18日召開校務諮議委員會會議,邀集15位國內外委員,會同本校行政及學術主管,以實體及同步線上會議進行,就本校短中長期校務發展方向、發展策略、提升國際化程度、精進未來大學方案、延攬優秀教師,以及培育領導人才等議題提供建言,以利更為宏觀之校務規劃。
十四、112學年度行政品質評鑑受評單位為學務處及人事室,於12月8日辦理實地訪查,預計12月28日進行綜合座談完成評鑑,並評選出標竿單位。另預計於明年暑假辦理聯合標竿學習活動,將集結111及112學年度標竿單位,規劃更多業務面向簡報進行分享及交流,以鼓勵同仁學習觀摩,提升服務品質。
十五、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
(一)全身健檢方案
好心肝愛心健檢於110年至112年共2,676人完成受檢。113年愛心健檢已開放登記,癌醫中心LDCT方案師長同仁亦陸續預約中。配合健檢,於檢後提供6場次校內聯合健康諮詢服務。
(二)平時健康促進
112年共辦理4梯次球類專班、6梯次十周運動班、37場自由參加的午間暑期運動班、12場農場休閒體驗活動、15場主題工作坊/專題講座、2場行動書車、1檔書展與2場線上座談、6場午間音樂會、16場葛萊美行動,預計累積超過6,500人次參與受益,平均滿意度98.6%。
(三)方案宣傳佈達
112年官方網站累積瀏覽量413,527人次(統計至11月30日);LINE帳號社群人數為975人;相關服務訊息,亦透過電子郵件、校園布告欄及公文交換等方式進行宣傳佈達。
十六、臺大傑出校友聯誼會於112年11月14日舉辦成立大會。共有60餘位傑出校友及校務發展貢獻獎貴賓,自海內外各地返回母校參加盛會,見證歷史的一刻。
B68四十重聚已於112年11月15日圓滿舉辦,共約千人參加。113年規劃籌備B59五十重聚、B69四十重聚、B79三十重聚,將分別於113年4月19日、11月16日及5月25日辦理。自112年7月3日起,新校友資訊系統上線,改發行電子校友證。電子校友證為永久有效,僅需每年確認聯絡資料。截至11月底,已發放8,614張電子校友證。
教務方面
一、113學年學士班招生
113學年度學士班特殊人才甄選入學招生名額50名,外加資工學系資安人才4名。
希望入學招生名額50名。
繁星推薦招生名額424名,占學士班招生總名額3,510名之12.08%。
申請入學招生名額1,777名,占學士班招生總名額3,510名之50.63%。
分發入學招生名額1,251名,占學士班招生總名額3,510名之35.64%。
學士後護理學系招生名額30名(以外加名額單獨招生)。
二、113學年碩、博士班招生
(一) 碩士班甄試於112年11月8日及22日放榜,正取生2,695名、備取生2,650名。
(二)博士班甄試,63系所共錄取正取生144名、備取生17名。
(三)碩士班考試計有125系所學位學程,招生名額合計1,780名,112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報名,113年2月3日至4日兩天分別在本校及臺南一中等地舉行筆試;2月16日至22日閱卷;分兩梯次於3月8日及22日放榜。
(四) 碩士在職專班共計有19系所學位學程、413名招生名額,訂於113年2月23日至3月12日辦理報名,5月22日放榜。
(五)博士班招生預訂於113年4月8日至15日報名,5月15日及6月3日分兩梯次放榜。
(六)應屆畢業學士班學生核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共計22名。
(七)教育部補助產學合作培育博士級研發人才計畫,112學年度本校獲核定資通訊科技菁英專案學程10名、藥物科技學程2名、電機工程資訊安全博士學程3名、植物生物科技產學研發博士學程5名、臨床藥學博士學位學程2名。
三、未來大學計畫
(一)10月1日第一場未來大學論壇暨第一期成果展:主題為《高等教育課程改革:成果與展望》,邀請南洋理工大學 Dr. Ho Shen Yong 主講,共134人與會。
(二)11月1日第二場未來大學論壇:主題為《創業家精神與高等教育》,邀請 UC Berkeley的Mr. David Law主講,共102人與會。
(三)12月9日第三場未來大學論壇:與國際事務處聯名舉辦,主題為《高等教育中的數位素養》,邀請 Minerva University 教務長 Dr. Vicki Chandler 主講。
四、推動領域專長:112-1學期領域專長計畫書已於10月13日截止收件,共5個教學單位提出5個領域專長申請,經11月29日校課程委員會審查通過,112-2學期累計251個領域專長實施。
五、課程與教學標竿計畫:以培育VUCA時代的博才為目標,第一期計畫以Go Deep為主軸,3Rs為策略。共19個教學單位回覆願意參與,教務處已核定2萬元討論經費。第一波計畫書收件至11月15日,2個教學單位已完成會談。
六、 學習規劃辦公室業務推展
112學年度起至11月12日已完成325人次學習規劃會談,共計1,440人次學生完成會談,並媒合30場專家諮詢、12場同儕顧問諮詢。另參與 2023 NACADA 學習規劃國際年會,參訪伊利諾大學及印第安那大學。透過實際接觸與對話,以了解各國學習規劃的發展現況,有助本校持續開展各項有助學生適性發展之工作,亦期盼持續與其他學習規劃團隊建立關係與連結,提升本校學習規劃專業領域之國際能見度。
七、推廣數位教學及開放教育資源
線上課程高中推廣計畫:112-1學期共計68所高中參與計畫,1,524人選課,選課人次共3,244次。於12月2日上午舉辦高中交流講座,邀請3位教授與高中生進行交流。
八、本校113學年系、所、學位學程增設案,計有國際學院「國際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以及「國際政經學院」等2案。其中「國際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增設案業經112-1學期之行政會議及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討論通過,並於112年10月27日函送教育部審查,教育部於112年11月27日回函同意於113學年度增設。兩案並提案本次會議討論。
九、 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
NTU COOL:
(一)111學年起NTU COOL正式接替 CEIBA 為本校唯一教學平臺,112-1 學期截至 11月15日 計有5,275門課程於 NTU COOL 開課。持續協助師生順利使用NTU COOL進行教學,提供文字與影片指引,以及通訊與實體諮詢。
(二) NTU COOL 的影片功能續續進行介面改善,同時進行影片字幕功能的使用者研究,持續規劃正式的影片字幕相關功能(非外掛工具);進行Canvas LMS 進版,以取得完整的資安防護與進階的功能。
(三) 數位教學工具串接:圖書館之 Leganto 參考書目管理工具、以及 Gradescope 作業自動批改工具皆於11月完成,教師可於 NTU COOL 使用。
(四) 課程自動錄播系統:支援教師於共同、博雅、綜合教學館使用錄播服務,並協助管理學院、藥學院建置錄播系統。截至11月15日己有153門課程申請111-2學期之課程錄影服務。
(五) 9月26日與資管系合辦專題演講「Opportunities in AI」,邀請 AI Fund 創辦人、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Coursera 共同創辦人吳恩達博士至本校演講。
學務方面
一、營造新世代學生學習空間
為減輕學生校內外住宿負擔、改善學生宿舍基本設施及公共空間,營造學生宿舍成為新世代學生學習空間。本校於113至118學年度將推動宿舍改善計畫,第一階段為女四舍,預計於113學期進行整修,包含內外公共空間整理提升、開闊入口大廳區域強化使用功能、增設自煮廚房等。另外,研一舍共享廚房之新建已完成技術服務採購案,未來待細部設計完成將辦理工程招標。空間改善計畫係為新世代創造出更友善、優質的校園學習環境,以落實「教育應實踐於生活之中」的理念。
二、在氣候變遷、地緣政治、綠能、碳稅、數位轉型、ESG等趨勢下,企業面對快速變革需要多元人才,跨領域乃時勢所趨。112年暑假計有14家企業參與,提供42個實習職缺。10月24日辦理說明暨實習成果分享會,共有139人出席。逾43家企業回覆有意願參與113年臺灣引路人計畫,加入培育學生「即戰力」之行列。
三、推動校園霸凌制度化
因應教育部「校園霸凌防制準則」預告修正,將「師對生」、「生對生」分軌,導入外聘制度,著重預防及輔導,本校於修正法規公告後,擬訂定本校霸凌防制規定,未來如發生師生之間霸凌糾紛案,應納入系所端共同處理,並成立臨時「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建立初步規劃架構與處置方向,建構完善制度面,打造多元、友善、共存、共好校園。
四、 推廣全民原教及人權教育
原資中心與「監察院人權委員會」合作推廣原住民族人權教育,辦理「回歸源流—日治時期戶口名簿」工作坊,梳理家族歷史脈絡、找回認同;更進行多場族群友善講座及活動,包含「島嶼共振-原住民族人權週」、「原民觀點下的臺大實驗林」、「在土地宣言中思考原住民族性、歸屬感與關係政治」等活動,並辦理紀錄片放映座談會等,結合當代原住民議題,推廣全民原教,促進校園不同群體間相互理解與尊重。
五、夢田深耕計畫
對象在照顧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的「夢田深耕計畫」,24項多元輔導方案包含生活津貼餐食、社會服務、國際交流、大型專案籌備、身心健康適應、各類學習獎優/獎勵、企業實習、原住民族文化探索等。特點為以學習輔導時數加上定期獎助之方式,降低學生至校外打工需求,學生在執行過程中即可按期領取獎勵金,使學生專心向學,培養「領導力、就業力、身心力及文化力」的自信心,勇敢實踐理想、扭轉未來。截至11月20日止,112年輔導3,084人次、核發逾1,700萬元。
六、心輔中心人力現況
心輔中心現有19位專任輔導人員(1位育嬰假留職停薪中)及6位資源教室輔導人員,2位行政同仁、1位單位自聘人員,以及27位兼任輔導老師為學生進行專業心理諮商輔導,並提供心理測驗之分析與解釋。另有4位專任輔導人員(含1位職務代理人)將陸續到任。預計將於年底前完成所有缺額招募。
七、學輔中心
學輔中心旨在協助學生校園適應,透過駐點各學院,得以更進一步接觸學生,以達到了解並掌握學生狀況、追蹤學生後續情形以利學生逐步回歸校園。
111-2學期起由9位具有社工、心理等輔導背景的學輔專員服務11個學院,自112年10月至11月底直接服務人次共計580人次,協助聯繫周邊資源、系所單位等間接服務次數共計1,296次。
為讓全校師生更認識學輔中心、學輔專員制度,112-1學期於「與系所主管有約-學生輔導議題討論會」、「防護兼學生事件研討會」、「新僑生入學講習」、「國際學生迎新說明會」、「迎新音樂祭攤位宣傳」、「社團聯展攤位宣傳」、「原住民新生迎新」以及各學院新生講座進行學輔宣傳活動。
八、112年11月完成新醫療系統之API功能,即時連線本校各資訊系統,取得校內身分資料得優免掛號費,以利113年新增建置「診間智慧報到系統(含即時看診進度)」,提升教職員工生之醫療服務品質。
總務方面
一、本校檔案館與工學院自11月24日起於水源校區飲水樓1樓,共同辦理「工在臺大-臺大工學院80週年檔案文物特展」,回溯臺大工學院前身為32年成立之臺北帝大工學部,迄今已有80年歷史,本次特展結合工學院的歷史文物,包括臺大賽車隊的第一代賽車EP1及2公尺長的F-100A軍刀機模型等實體,向本校教職員工生介紹臺大工學院80年來的歷史發展演進。
二、校舍外牆整修進度及電力系統改善工程規劃評估:一號館、森林系、化工系、管院二號館外牆等整修工程將陸續完工辦理驗收,進行第二學生活動中心、敬賢樓、校史館及徐州校區前後排教室整修。校舍電力系統改善規劃於12月22日前先行提報化學館、化工館系統改善工程相關預算,以供後續經費籌措及規劃執行。
三、鼓勵館舍進行外牆清洗可獲校方補助50%費用,截至10月底止已辦理納環館、電機二館、第一行政大樓與敬賢樓間穿堂、總圖書館、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等館舍鄰路側之外牆清洗。另全面評估校總區館舍外牆髒汙情形,排序前20建議優先清洗之館舍,已委託專業廠商估價完成,館舍若有清洗需求,皆提供相關資訊及建議供其參考。
四、教職員宿舍新建工程
第一期6案貸款興建教職員宿舍工程因受疫情、物價波動影響多次流標,僅基地6與基地5完成發包,基地6於111年9月2日開工,目前施作地下1層結構體,預定113年10月完工;基地5於112年7月5日開工,目前施作圍籬臨時水電申請等假設工程,預定114年3月完工;基地2、4增加預算後已於112年11月重新上網招標;基地1、8辦理建照申請及契約變更設計中。第二期基地26,俟市有畸零地價購完成後,即辦理建造執照申請;基地20已完成設計監造評選作業,預計12月可辦理技服簽約事宜。
五、新建工程:
(一)人文大樓整體工程進度87%,預計112年底完工。學生宿舍新建工程採購案於9月28日決標,目前與統包商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基本設計中。竹北校門與周邊環境工程於11月16日決標。農場教研大樓於9月7日取得建築執照,經費調增報教育部審查通過,預定年底前公告上網發包。百歲紀念館新建工程於9月27日簽訂捐贈契約,刻正辦理設計監造簽約作業。
(二)工學院綜合新館新建工程:10月10日申報竣工,刻正辦理驗收作業中。工綜新館內裝工程預定於113年4月完工。
(三)永齡生醫工程館內裝工程亦已決標,刻正申請室內裝修中,預定於113年1月開工、6月完工。
(四)學生宿舍新建工程:於112年9月28日決標,目前定期召開會議討論修正基本設計內容,11月13日完成測量作業,鑽探作業於11月16日開始進行,12月16日進行專案作業。
(五) 明志學術研究中心新建工程案:已完成公聽會及校規小組審查程序,目前辦理捐贈合約書審核。
研究發展方面
一、教育部公布第27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共8名。本校有4位教授獲獎,分別為社會科學類科:王泰升教授(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侯維恕教授(物理學系)、郭光宇教授(物理學系);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傅立成教授(電機工程學系學系)。
二、教育部公布第67屆學術獎得獎人共17名。本校有5位教授獲獎,分別為人文及藝術類科:曹淑娟教授(中國文學系);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賀培銘教授(物理學系);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謝松蒼教授(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芳仁教授(分子醫學研究所);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郭大維教授(資訊工程學系)。
三、大學國際學術聯盟行政辦公室
(一)聯盟已分別與德州農工大學系統(TAMUS)及德州大學系統(UTS)進行簽約後續合作洽談;TAMUS擬積極推動人才循環交流(field trip、summer intern、student exchange、共辦workshop、共同成立talent connection hub等),亦鼓勵研究合作。
(二)已推動與伊利諾大學系統、德州系統大學、捷克和波蘭大學系統相關合作研究領域、人才交流之事務規劃。
1. 進行及規劃中的合作研究領域:(美國)半導體、促進人類福祉的人工智能和數據、永續、太空科技、農業、(歐洲)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工程與科技;華語教育等。
2. 合作研究計畫:
已展開大學國際學術聯盟與伊利諾大學系統的徵案計畫,擬明年春初可開始雙方共同進行學術合作、人才交流。
(三)交流活動
1. 人才互訪:德州農工大學系統已規劃明年 5 月來臺促進人才互訪 (人才互訪召集/副召集學校: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
2. 華語實習:德州農工大學系統已規劃明年5 月 28 日至 8 月 2 日將帶師生團到政大華語實習 (主責學校:國立政治大學)。
3. 暑期實習:德州農工大學系統正規劃,來臺暑期實習(含企業參訪、實習)的規劃(暑期實習召集學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四、舉辦112年特色領域中心與各研究團隊交流會,超過150位師長參與。報告團隊包括10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執行計畫第3年之30個核心研究群團隊分享研究成果,內容涵蓋數理工程、醫學、生科生農、人文社科、碳中和等多元領域;以及5個重點技術平臺,解說儀器設備之運用、分享學校資源如何幫助提升研究能量。
五、持續補助核心群計畫及擴充加值國際合作計畫、學術研究生涯發展計畫(深耕型計畫及桂冠型計畫)、跨領域種子計畫及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協助本校教師研究資源。
核心研究群計畫及主題式計畫(臨床合作型7案)續領案共31團隊,補助經費共新臺幣1億520萬元,113年核心研究群預計於年底前審議核定。
修訂高教深耕計畫-國際合作研究計畫補助要點,開始受理申請國際合作研究計畫第一類型-與國外著名機構合設研究中心或實驗室,隨到隨審。現已審議通過1案,並正在審查第2案中。
六、研擬慶齡中心技術服務回歸校方作業規定及程序,俟修法通過公布後實施該作業。
七、重整校內貴儀補助制度及貴儀委員會辦法,並將潛力績優教師尖端儀器設備補助納入新修訂辦法,後續俟修法通過公布後持續推動。
八、本校112年度截至11月7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3,439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71億5,067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112-1學期國際學位生(含雙學位)註冊:學士班134人、碩士班156人、博士班62人,總計352人。
二、為深化本校與姊妹校之教研合作,並促進國際研究交流,正在洽談三校國際聯合研發中心,目前合作學校包含日本筑波大學、法國UGA、日本九州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日本京都大學及德國漢堡大學。
三、亮點實驗室計畫已於官網上架87間研究單位資料,包含來自10個學院,共1間國家級研究中心、1間校級研究中心及85間院級推薦實驗室/研究中心。
四、2024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共計開放130間實習機構,派出168位導師提供約265個職缺,並於112年12月25日至113年3月8日開放學生申請。為了讓臺大國際學生能充分瞭解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之實施內容、申請相關辦法,並培力學生學習職場所需之技能,於112-1學期舉辦4場計畫說明會及1場職涯培訓工作坊。
五、2024臺大國際NGO人才學校計畫共開放14間實習組織、提供約25個實習職缺,並於112年11月22日至113年1月3日開放學生申請。
六、2024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共有來自15國、30間機構、50位導師提供約100個職缺,並於112年11月16日至113年1月5日開放學生申請。
七、首次辦理學長姊求學經驗分享會:分別於112年11月29日和30日舉辦研究所和學士班學長姊經驗分享會,協助國際學生更好適應在校生活,約100位國際學生報名參加。
八、112-1學期接待來自34個不同國家的68位美國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學生來臺大學習。學生在訪問期間與臺大學生進行各式交流,藉由多元互動認識更多不一樣的教育體制。本期學生預計於12月底離臺。
九、本校與日本東京大學於12月7日及8日舉行「臺大東大雙邊會議 NTU-UTokyo Joint Conference」,以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 Challenges and Resilience為主題,進行為期兩天的學術研討。東大藤井輝夫校長率領120位師生來訪,本校約230位來自11個學院的師生共襄盛舉,以未來永續發展主題展開兩國、多領域的研究交流,期待透過此雙邊會議,促成更多合作機會。
財務管理方面
一、自11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小額捐款共計新臺幣50,891,251元、美金584,604.15元、港幣3,000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臺幣1百萬元以上者),共計新臺幣160,551,631元、美金101,472.34元、港幣8,414,800元,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彙整本校113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於112年10月21日校務會議報告案通過,11月送教育部已同意備查,12月登載於本校首頁校園公告與本校網頁首頁「公開校務」/「資訊公開年報」/校務發展項下。
三、11月14日舉辦捐款總額達新臺幣1千萬元者(個人、企業,或以校友會名義合捐)致謝儀式,會上頒發創校百年校務發展貢獻獎,並於校區植樹一棵及立牌留名紀念。
法務方面
一、落實本校法制作業規範
本校各單位透過法制作業檢核表、諮詢單、公文會辦等方式委託審閱校內法規,自112年10月至11月為止,協助修訂校內法規共84件。
二、協助處理本校各類公務訴訟
自112年10月至11月為止,協助民事(含調解、訴訟)及強制執行訴訟案共24件(含侵權、國賠、工程/採購履約糾紛、勞資爭議、強制執行等14件、商標類10件);刑事訴訟案4件;行政訴訟、訴願、申訴、再申訴案等25件(含訴願、申訴、保訓會7件、行政訴訟14件、其他類4件),總計53件公務訴訟案。
三、維護管理本校校產
協助總務處、生農學院農場、山地農場、實驗林管理處、學務處等校內單位審閱校產相關契約及法律諮詢、列席校產維護小組會議,並協助處理相關法律爭議及訴訟。112年10月至11月間提供之校產管理類案件統計:法律諮詢13件、審閱契約18件、訴訟5件。
四、整合學務及教務等資料,提供校務研究分析及校務決策之實證參考與建議,並協助草擬相關法規草案,經工作小組審議後再提送臺灣大學智財權與個人資料保護暨安全管理委員會討論。
五、協助擬定本校與國外學校成立研究中心合作契約範本
為推動本校與國外學校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協助研發處草擬合作契約範本,以規範研究中心及雙邊之權利義務。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校學士學位
為協助學生跨領域學習相關輔導事項,籌組第2導師及核心群,並規劃開設專題、學士論文等相關課程。已整修博雅教學館403室,作為校學士基地,並於112年12月8日舉辦開幕式。將於112年12月底辦理第3屆校學士申請說明會。
二、辦理112年度教育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
「AI人工智慧運用於教育上之機會及挑戰」年度教育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從教育角度切入,邀請不同領域專家學者與實務者分享風險與法制發展、學習者應具備素養及大學與中學的實際運用經驗,期能促進數位學習與教學的正向變革,共計160人參與。
三、「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共計補助151門課程 (172個班次),包含討論課52門、實習課程27門、一般課程73門,以及語文類課程20門,共計核定補助教學助理305人次,其中包含溝通表達與職涯發展課程、新生講座課程或個別課程需求補助之教學助理24人次。
四、 陸續完成綜合體育館正面(東側)外牆改善工程,完善運動設施及配合校方政策消除性別歧視,建立性別友善之教育資源與環境,將綜合體育館1樓男廁改建為性別友善廁所。
圖書館方面
一、 推出全新前瞻主題領域網絡探析概覽系列
圖書館於112年95至10月陸續推出「AI人工智慧」以及「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2份前瞻主題領域探析概覽,運用書目計量、社會網絡分析以及自然語言分析等方法,針對現下熱門研究議題進行探析,透過具象化的呈現,探索熱門議題中的文獻計量整體概況、主題分佈、以及前沿趨勢等。已主動將此2份報告透過電子郵件寄送至本校相關領域教師提供參考。
二、 HELP講堂開設「知識殿堂為你領航」系列課程
本學期圖書館的HELP講堂推出「知識殿堂為你領航」系列課程,共開設9場圖書館利用講習,針對主題資料庫研究應用、論文寫作書目管理軟體、學術趨勢(文獻查證、開放取用趨勢)開設相關主題課程。全數課程以實體方式進行,並同步錄影及後續製作數位課程,數位課程可於圖書館數位學習網或YouTube頻道觀看,提供本校師生不限時空的自我學習管道。
三、 建置輕閱讀區與增設數位媒體區
為打造輕鬆的閱讀場域,圖書館於一樓增設輕閱讀區,配置舒適沙發座位,並陳列心理勵志、自然科普、社會科學、商管財經、人文史地、文學等多元主題約1,700冊熱門休閒讀物,為師生課餘時休憩充電場所。此外於一樓增設數位媒體區,設置數位學習席位、影音聆賞席位、樂活窩、演練室、團體室(階梯教室)等,提供師生嶄新的閱聽氛圍,該區域已成為師生最愛區域,統計自112年8月啟用到目前,總使用次數超過9,521人次。
四、 醫學圖書館推出3部推廣短片與舉辦研討會
醫學圖書館近期拍攝「MIXTIO秘地─享受美好時光的秘密基地!」、「開架圖書室全新閱覽桌燈教學」、「恐龍兄妹來訪!醫圖入館大考驗」等行銷短片,投放於電子報與各社群平臺推廣以提高影片觀看流量,宣傳館舍設備服務及正確使用方式。為增進醫學領域各類型圖書館之間合作關係與分享管理經驗,於12月5日舉辦「輪轉的醫學圖書館」學術研討會,強化醫學圖書館同道經營管理的專業素養與醫學圖書館的前瞻性。
五、 推動無紙化服務:將進行服務櫃檯無紙化作業,包含物品借用、讀者問題回報、校友借書等服務項目,減少紙張的使用,同時保障個資安全,提升整體服務品質及效益。另配合校友中心數位校友證啟用,調整服務櫃臺、自習室及門禁等軟硬體設施,自9月1日起校友可持數位校友證進出各圖書館(含自習室)及申辦使用借還書服務。
六、 總圖2至4樓增設安全防護設施
為加強總圖前廳挑高區域安全防護,於該區2至4樓女兒牆加裝設玻璃圍欄,以防高樓層墜物傷人,工程已完成,提供更安全的圖書館閱覽環境。
七、 於9月28日至11月2日於日然廳舉辦「沉思與行動:勇敢的理想主義者—柯慶明文學特展」,並於9月28日於國際會議廳辦理開幕式暨座談會。
另於10月、11月推出兩項特展:「從鐘韻到求是:帝大工學部到臺大工學院80年」特展,10月20日於校史館精神展區開展,展示歷年徵集的工學文物,珍貴文物包含帝大工學部暨臺大校長辦公桌、帝大工學部及臺大工學院畢業證書及學生證、工學部儀器、學生刊物等。於11月15日校慶當天於校史館川流廳推出「富田望水:臺大校總區水文及水資源」特展,透過荷蘭時期、清代時期、日治時期及中華民國時期的古地圖、水道圖及航照圖敘述本校水文故事,由校園水文歷史談到近代校園水環境改善,讓訪賓瞭解校史與近代永續校園之議題。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資通與IOT盤點管理系統
為配合資安盤點要求,設計出一套全校通用之盤點系統,盤點各行政單位以及學術單位研究中心之資通系統與IOT系統,本系統已於7月上線,現今仍持續盤點中。
二、 電子郵件系統更新
更換電子郵件服務副本DAG伺服器與儲存設備之連結介面成為10Gbps高頻寬網路,整併正副本儲存空間以達到高可用性HA架構,進一步降低電子郵件服務停止之風險並增加系統穩定性。
三、 郵件安全過濾機制
計中郵件安全防護系統持續為本校使用者電子郵件信箱防堵垃圾及病毒郵件,並且因應來自網際網路上日益增加且不斷變化的惡意郵件,即時更新防護規則及阻攔條件,以加強郵件防護效果。112年10月至11月期間的信件防護結果,其中因寄信來源伺服器可疑、垃圾信、病毒信、及客製化過濾條件被攔阻的具威脅性信件約85.3%,皆已被拒絕傳送,其他如廣告行銷信件約5.1%,已於主旨加上標籤提醒使用者注意,最後確認安全的正常信件約9.7%,才會傳送到使用者信箱。
四、教師聘書線上化
現行教師聘書採人事室以通函方式請各院系所同仁將紙本送請教師簽收,因紙本有保存不易及遺失損壞之問題,如將聘書以電子檔方式提供連結供教師自行下載,除便於保存使用,且能符合國家環保政策,故開發電子聘書系統以核頒本校專任教師聘書。另新版教師報到系統整併人事室作業流程並提供中英文網頁服務,目前系統功能程式撰寫已完成,正在進行功能測試中。
五、 NPSC 2023第25屆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全國大賽
自87年起已舉辦25屆,今年首度將國小組納入正式賽。截至112年全國共有國小組(111年為觀摩組/初賽)34隊、國中組(89年起)1,670隊及高中職3,548隊,總計5,252隊16,039人次參賽,截至111年共有314隊1,000名師生得獎。參賽隊伍與人數每年都呈穩定的成長。108課綱國中的資訊課也將成為必修,未來參與人數預計會再增加。
今年新增國小組有19隊43人參加,國中組有119隊248人,高中組有188隊626人,共326隊917位師生參加。比賽分為初賽(11月18日)及決賽(12月2日)兩階段,並在初賽前有個模擬測試賽(11月11日),讓參賽者預先練習。國小組選出8隊、國中組選出20隊、高中組選出20隊進入決賽,總決賽於112年12月2日假臺大計資中心舉行,國小組選出前3名,國高中組各選出前6名,選出15隊40名師生獲獎。
六、 規劃、建置與管理本校校園無線網路服務
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於109年底導入WiFi 6 高速網路來解決,至112年11月20日止共有3,537顆無線基地臺(AP)。除已全面升級校級教室,今年也已升級圖書館、福利社、外語中心、思亮館實驗室、行政大樓及活動中心等熱點。升級後經測試平均下載速度達355Mbps及上傳速度375Mbps。今年底新增新南及辛亥地下停車場及改善新體育館三樓收訊。明年預計全面升級院級教室及會議室等熱點。第三及第四年依大數據分析結果:升級系級教室及會議室等其他熱點。
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212A)存查。
貳、確認112年10月21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民國112年10月21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11212B)存查,94~111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212C)存查。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大銘報告:
程序委員會報告請參考資料編號6(各單位書面報告)第20-1頁。
本會於112年12月7日召開會議,安排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程序表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2年12月1日,計收到2件報告案及2件提案。提案部分,為校長交議案2件。另外,提案截止日後,又收到1件報告案(112114案),需經12月12日行政會議通過始完成行政程序。經委員討論後,112114案列入正式議程(報告案第3案),惟該案若未獲12月12日行政會議通過,則本次校務會議不列入,視為撤案(補充說明:該案業經12月12日第3159次行政會議修正通過);其餘提案順序及程序表照案通過。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肆、選舉
一、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
(一)當然委員: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學生事務長、總務長、研發長、共同教育中心主任、各學院院長及進修推廣學院院長。
(二)推選委員:
1.教師委員:
院 別
姓 名
新任委員(任期2年)
尚有1年任期委員
文 學 院
劉正忠 教授
梅家玲 教授
理 學 院
徐澔德 教授
社科學院
施世駿 教授
醫 學 院
姜至剛 教授
鄧述諄 教授
工 學 院
黃麗玲 副教授
謝尚賢 教授
生農學院
洪挺軒 教授
葉德銘 教授
管理學院
陸 洛 教授
公衛學院
鍾國彪 教授
電資學院
胡振國 教授
法律學院
吳從周 教授
生科學院
李昆達 教授
2.職員委員:陳啟煌 程式設計師 (任期1年)
3.其他委員:鄧化瑜 助教 (任期2年)
4.學生委員:黃種賢 同學 (任期自112.8.1至113.7.31)
二、教職員宿舍委員會:
(一)當然委員:總務長、人事室主任、主計室主任。
(二)推選委員:
1.教師委員:
院 別
姓 名
新任委員(任期2年)
尚有1年任期委員
文 學 院
甘懷真 教授
王梅霞教授
理 學 院
梁文傑 教授
陳振中教授
社科學院
吳儀玲 教授
蘇國賢教授
醫 學 院
沈麗娟 教授
鄧述諄教授
工 學 院
葛宇甯 教授
徐振哲教授
生農學院
王尚禮 教授
劉力瑜教授
管理學院
簡睿哲 教授
郭瑞祥教授
公衛學院
陳家揚 教授
黃耀輝教授
電資學院
彭隆瀚 教授
吳育任教授
法律學院
吳從周 教授
許恒達教授
生科學院
韓玉山 教授
何傳愷教授
2.體育室、研究人員、助教代表互選之委員:董桂書 副教授(尚有1年任期)
3.職員委員:
(1)新任委員:趙靜婷 組長 (任期2年)
(2)尚有1年任期委員:林奇郁 組長
伍、報告案
一、編號:112110
人事室報告:本校組織規程第十二條附表一「國立臺灣大學學院、學系(科)、研究所及學位學程組織系統表」修正如下,業經教育部112年10月13日臺教高(一)字第1120096423號函核定,並自112年8月1日生效,依規定提會備查。
說明:
(一)新增1個研究所及6個學位學程:
1. 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
2. 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3. 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學士學位學程。
4. 植物生物科技產學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5. 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
6. 精準健康碩士學位學程。
7. 精準健康博士學位學程。
(二) 新增班別:「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新增「博士班」。
(三) 3個學位學程拆分為6個學位學程:
1. 理學院「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含碩士班、博士班)」拆分為「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及「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博士學位學程」2個學位學程。
2. 電機資訊學院「資料科學學位學程(含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拆分為「資料科學碩士學位學程」及「資料科學博士學位學程」2個學位學程。
3. 生命科學院「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學位學程(含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拆分為「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碩士學位學程」及「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博士學位學程」2個學位學程。
二、編號:112111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報告:檢具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3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附件1),提會報告。
說明:
(一) 依「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第43條規訂,研究學院應擬定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並應報管理會審議、經監督會通過後,送校務會議及主管機關備查。
(二) 本案業經112年12月6日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管理委員會第13次會議修正通過及同年月日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第13次會議通過。
決定: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3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報教育部。
三、編號:112114
醫學院報告:本院藥物研究中心設置辦法第一條至第七條及第九條條文修正案,業經112年12月12日第3159次行政會議修正通過,依規定提會備查。條文修正如下:
說明: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藥學專業學院藥物研究中心設置辦法
第一條
國立臺灣大學(下稱本校)醫學院(下稱醫學院)藥學專業學院([以]下[簡]稱本院)為設立「藥物研究中心」(下稱本中心),以提昇醫療保健之藥物研究水準,推動產學交流,[依本校組織規程第廿九條規定,特設立「]訂定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藥學專業學院藥物研究中心[」]設置辦法([以]下[簡]稱本[中心]辦法)。
第二條
本中心任務如下:
一、推動、整合[、]及執行本院[、]與醫學院醫療保健[有]相關之藥物研究開發。
二、推動與執行製藥工業相關之產學合作。
三、協助產業界藥物研發工作及人才培訓。
四、執行本院、醫學院交辦之事項。
第三條
本中心置主任一名,[依醫學院各科(系、所、中心)主任遴選辦法遴選]由醫學院院長自本校相關領域[之]專任副教授以上教師或同等級之研究人員中推薦並[,報請本院院長、醫學院院長,]提請校長聘兼之,負責綜理本中心業務。[本中心主任遴選辦法另訂之。]
本中心主任之任期為三年,得連任一次。
第四條
本中心設「藥物探索研究組」、「藥物分析組」、[「製程開發組」、]「藥劑研究組」、「藥物動力學組」、「藥效及毒理評估組」、「藥物資訊組」、「產學推動組」、「藥物流病與經濟研究組」[等]八個功能性分組[,]。
前項各組置組長一名,任期一年,連聘得連任,由本中心主任[推荐]自醫學院助理教授級[〈](含[〉])以上教師[〈](含專任、合聘及臨床教師[〉])中推薦,報請本院院長、醫學院院長同意後,提請校長聘兼之。
第五條
本中心應業務需要,得置專兼任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職員各若干名[,]。
前項人員所需員額,[由]自醫學院員額中分[調]配之。
第六條
本中心每學期應至少召開中心業務會議一次,由中心主任、各組組長、研究員、職員代表[組織之]參與,討論本中心[有]相關業務事項。
第七條
本中心設諮詢委員會,置委員五至七名,[均]由本院院長[、]及醫學院院長自校內外專家學者中推薦適當人選提請校長聘兼之[,]。
前項委員之任期為三年,得連任。
第九條
本辦法經本院院務會議、醫學院院務會議及[本校]行政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並送校務會議備查。
陸、討論提案
一、編號:112112
國際政經學院籌備辦公室提:本校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創新計畫-國際政經學院」。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創新計畫-國際政經學院」。
11時23分主席先就是否以舉手表決或不記名投票表決本案,交付表決,經舉手表決,以贊成舉手表決74票、贊成用不記名投票表決36票,通過舉手表決。
112112案經舉手表決,以贊成111票、反對5票通過。
二、編號:112113
國際學院提:國際學院申請113學年度增設「國際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
決議:原則通過。
附帶決議:請國際學院與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電資學院、工學院、理學院及學生代表討論如何合作及共享,並針對資源面及收支面等規劃,提下次校務會議報告。
柒、臨時動議
編號:112115
王家康等提:請業務單位與各院系(所)、學生代表針對本校畢業證書改版事宜共同商議並調整之:
一、 證書設計與排版,包括但不限於書寫方向、字體、內容、排版、紀元表記方式。
二、 若決議於版面上同時呈現中英文內容,仍保留純英文版畢業證書。
以上討論進度與決議並於113學年度第1次校務會議提會報告。
決議:請教務處蒐集各方意見,與師生共同討論畢業證書的版本,並將執行進度提11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報告。
捌、散會(上午12時28分)
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212A
國立臺灣大學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212B
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3
11212C
94~111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3-10-21 | 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2年10月21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第2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
主席:陳校長文章 紀錄:李潔茹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2人,實到129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21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2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8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5分,開始開會。首先是主席報告(簡報檔如11210F1)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 永續辦公室
(一)編製2022年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已於2023年7月上架。除了公布校方為實現「臺大2048碳中和」目標所擬定的策略與規劃外,也聚焦臺大師生在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教學、研究和服務成果。
(二)為鼓勵青年學子投入淨零碳排技術之研發,本校與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合辦「2023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共有來自10國、146支隊伍角逐,最終共21隊進入決賽,競賽獎金高達115萬元。決賽於112年8月22日假綜合體育館舉辦,亦邀請11家企業於現場展示企業淨零技術以及主題論壇。本校化學工程系團隊「電池明日之星-高效能鹵素全固態鋰電池技術開發與循環經濟的完美結合」榮獲第三名,漁業科學研究所跨系所團隊「綠色材料應用於生態友善養殖:減廢、低碳之清潔生產」獲得第五名。
(三)於6月14日辦理第六次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決議通過公布本校碳中和路徑,並支持擴大現有鼓勵師生投入社會服務之措施。
(四)於112年8月30日辦理「大學永續治理工作坊」,以大學永續治理與低碳轉型目標為主題,與聯盟成員進行經驗交流,各校相關單位如永續專責辦公室、總務處、環安衛中心等成員與會。
(五)為盤點本校永續課程數量與分布,並作為學生修課參考,以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SDGs課程分類,完成過去3個學期的課程分類共32,962門,經請開課老師確認後,已提供教務處後續公布於新版課程網。
(六)永續排名
1. 2023年QS世界大學永續排名:全球共700所學校入榜,本校獲全球第69名、亞洲第4名,亦是我國唯一進入全球前200名之學校。
2. 2023年臺灣永續行動獎: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團隊以「原來是織音」參獎,榮獲「2023第三屆TSAA臺灣永續行動獎」SDG11金級獎項,為SDG11唯一獲得金獎之大學組團隊。
二、 校務研究辦公室
(一)基於國際地緣政治的重要性日增及全國頂尖大學之社會責任,配合國家長期人才策略發展,擬依據創新條例新增設立「國立臺灣大學國際政經學院」,並研提「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創新計畫書(草案)」,已依校內規範進行審查,預計於通過校務會議之後,報部提出申請。
(二)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庫之軟硬體基礎環境,包括虛擬主機租用、規劃資料庫伺服器(database server)等,進行校務資料庫欄位初步盤點,以掌握校內多種支援日常行政事務之資料庫概況,做為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庫之依據。
三、 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創新設計學院
1. 有關未來大學行動方案,探索學習計畫自110學年施行,打破學習場域與邊界,讓學習不再局限在校園,參與期間保有學生身分並認列2學分,持續運用校內外資源,自主制定探索內容。探索學習最核心的價值為「面對自己、找到自己」,給自己一個打開生命窗戶的機會。至今有10個學院19位老師同行,64人次參與,勇敢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2.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來自9個學院、26個系所,共計43 位學生,每位學生都有「創新領域主題」,以此為核心延伸修課規劃,111學年度已有首位畢業生,打開學習自主性,對現有制度極具區別性與突破性。
(二)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
1. 為激勵創新創業與跨域或跨校合作,透過新創團隊互相合作交流,以完善本校產學合作及新創整體的生態體系,將研發成果或創新構想加值應用於產業與社會。112年度特訂定「尋苗計畫經費補助辦法」,鼓勵團隊將創新發想進行初步驗證或開發雛形,以達成商化或創業所需佐證和指標。本案經輔導已累計吸引五十多團隊諮詢,並擷取13隊執行,目前第三梯次審查進行中。
2. 推動改善本校產學及新創措施
於7月17日邀集研發處、產學合作總中心、國際產學聯盟及創創中心就本校產學及新創措施之提升與改進召開研商會議,加強互相合作交流,以完善臺大產學合作及新創整體的生態體系,發揮最大效益。
3. 於7月27至30日主導參與2023 Bio Asia亞洲生技展,與臺大附設醫院、SPARK、精準醫療中心、臺科大、臺師大、長庚大學及明志科大共同展出。本次展覽以「多元賦能 生技共榮」為主軸,各校團隊共計40組海報現場展示、13場舞臺技術發表講座,並另有5組團隊參加國科會舞臺技術發表,聯合推廣相關專利技術,促進深度產學交流。
四、 舉辦椰林講座:為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之學界或企業界人士,針對全球重要議題或新興科技重點領域至本校進行演講與學術交流,以拓展師生同仁宏觀之國際視野,特設置「國立臺灣大學椰林講座」,每年預計舉辦6個場次,期盼藉由重量級貴賓的現身說法及經驗分享,帶給臺大師生更多的啟發。首場演講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天野浩先生112年9月1日假本校綜合大講堂揭開序幕,以「Why did GaN-based blue LED emerge from a poor University」為題發表演講,吸引約600位師生出席。第2場於112年10月19日辦理,邀請本校傑出校友劉立方院士演講。主題為「一位臺大校友的學術生涯An NTU Alumnus’ Academic Journey」。
五、 籌辦「百大貢獻獎」遴選,為籌辦本校創校100年校慶活動,辦理「創校百年,百大貢獻」獎項,自112年8月起邀請專家學者籌組遴選委員會,10月初已發文向各學院及校友會徵求推薦案,將於113~117年中選拔出本校百年來100項卓越研究或對社會有重大影響力之成果。
六、 為促進各學院之跨領域交流及相互觀摩,由各學院及附設醫院輪流主辦跨領域學術交流會,自本年度起,本校將從近半年之跨領域交流會報告主題中,擇合適主題公開徵求計畫申請案,以鼓勵不同學術專長的教研人員,進行跨領域研究合作,探討具前瞻創新之研究構想或關鍵重點議題,推動原發於本校之創新研究,形成本校研究發展特色。
七、 本校為邁向世界一流大學,陸續成立51個功能性校級研究中心,期能提升本校研究能量,其中余英時國際漢學研究中心,於112年7月27日召開成立審查會,提8月29日第3152次行政會議通過。
為使功能性校級研究中心之運作及評鑑方式更有效益,發揮臺大整體研究績效,修正本校「功能性校級研究中心評鑑合併停辦作業要點」,明訂校級中心應每年提出成果報告並附上中心之多年期營運計畫書,交由諮詢(諮議)委員會書面審查,並應每三年依本校所訂期程,提請諮詢(諮議)委員會召開會議辦理評鑑。
八、 雙語教育中心
(一)推動全英語學程-為增進國際招生與提供本國學生全英語學習的機會,在雙語計畫的挹注下,112學年度起,工學院之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與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之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學士學位學程正式成立及運作;另經濟系亦在雙語計畫之挹注下,已可提供足額英語授課滿足學生畢業要求。
(二)推動EMI課程-在教師增能、支持、補助或教學助理等方面均投入更多資源。於111學年度計有1,761門(不含語言課程)EMI課程,約占總課程之11.37%;而該學年大二及碩一學生所修學分20%以上為全英語授課則分別佔15.20%與32.62%。
(三)建置「EMI Plus課程」-以EMI教師為對象所設計的增能工作坊,將臺大教師之EMI教學經驗轉化實作課程,合計36小時。主題內容包含:EMI教學經驗分享、ISW主題課程(含BOPPPS教學模組)、教師/學生困境與解方、互動式數位工具應用、ChatGPT教案設計、教學影片製作、課室用語、教學演示與同儕回饋等。在工作坊前後更導入「前後測」作為評量,協助教師評估增能成效。期鼓勵有意願投入EMI教學之教師更加精進教學技巧與增加實務經驗;本課程於112年10月開始第一期培訓。
(四)建置「全英培力課程(EMIPP)」-有鑑於學生於大二起即有機會修習與其專業領域相關之全英語授課課程,已研發完成「全英語培力課程」,作為大一英文課程模組之一。目標為強化英語聽讀能力與培養英語說寫技巧,為學生日後修讀全英語課程作準備;課程已於112-1學期開始授課,期能為本校大一英文注入新能量。
(五)建置ESAP課程-主要以免修大一英文學生及大二學生為授課對象;目的為培養學生於其專業領域之學術英語能力,以閱讀理解及口語溝通表達能力為主,以利銜接其領域中之EMI課程;112-1學期已優先開設「管理英語」。
(六)推動「椰林精英計畫」-為了提供學生於正式課堂外之非正式語言學習機會,希冀藉此進一步「精」進其「英」文能力,補助各系所舉辦英語相關活動。自110-2學期開始已補助近40件申請,其中包含165場英語小聚、192場專業類型、85場生活類型及14場其他類型英語活動,共12,523人次參加。
九、 臺灣大學系統
(一)10月6日至7日舉辦USR社會參與共學北區聯展,由臺灣大學系統主辦,臺大、臺師大、臺科大共同承辦,三校派員組成工作圈,海洋、淡江、長庚等大學協辦,計34校、68個USR計畫參與。
(二)促進教學資源共享,因應108課綱自主學習課程,三校主動規劃分享線上課程資源,提供高中生免費使用。
(三)113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自112年8月22日起至10月13日截止申請。有關「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之盤點、表揚與獎勵一案,112年度由國立臺灣大學辦理,經費由臺大系統支應。
辦理及交流方式:
1. 優勝者將於三校一級主管共識會議中表揚。
2. 以111年及112年二年曾受「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補助之案件為參與對象。
3. 評分標準:以交流會報告及書審各占一半分數。
4. 「書審」評分項目:依「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聯合補助要點」第七條略以,滿二年後之具體「研究成果」項目為架構。
另規劃舉辦「交流會」,活動內容包含報告、QA及餐會等半日行程。預計參與「交流會」之報告案13件(以111年及112年二年受補助之計畫計算),每組報告時間約10分鐘。
十、 臺大-中研院聯合辦公室業務
(一)112年度「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創新性合作計畫」通過12件,包含氣候生態、生命科學、醫學、應用科學、政治宗教等各類研究主題,希望藉此交流合作機會能集結雙方頂尖研究實力,引領相關領域發展,預計於10月31日前繳交期中成果報告以利決議第2年補助金額。
(二)發行電子報(Newsletter),將近年合作計畫優良成果以研究主題分類彙整,藉以展現及推廣臺大及中研院創新研究計畫之跨領域合作研究成果,並增加國際能見度。首期電子報以「醫學-癌症治療研究」為主題邀稿,定稿後於9月30日前完成網頁平臺上架,未來除在聯合辦公室網頁分享並將寄送臺大校內/校友、中研院、國際姊妹校及重要研究中心、合作單位等。
十一、 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竹北分部
校門廣場工程第一次公告(112年9月4日至28日:3家領標、0家投標)流標,10月3日第二次公告,10月19日開標。另寒暑假科學育樂營活動,擬規劃科學秋季班活動,預計安排於11月、12月之周末舉辦國小學生科學營。另教務處協助規劃「臺大竹北校區高中進階課程方案」,包括實體授課、多元探索及自主學習等三部分,以提供地區高中生需求。
(二)雲林分部
1.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址研究中心新建工程案,截至9月13日預定累計工程進度:14.726%,實際累進工程進度: 14.733%,進度超前0.007%。
2.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及職務宿舍新建工程案基本設計報告書,陸續通過6月9日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會議、6月30日附設醫院總院院務會議、7月7日醫學院院務會議、9月6日本校校園規劃委員會以及9月19日本校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議。
3. 農機教育訓練與推廣與農用曳引機考照場地規劃,6月26至28日舉辦「農機電工與農機安全推廣研習班」課程。7月17至18日舉辦「農業機械與智慧農業新技術研習班」課程。
4. 設立農業機械教育訓練暨考驗中心,8月10日農糧署發函核定112年度補助經費613.6萬元。
十二、 藝文中心
藝文中心112年3月正式接管遊心劇場,年度工作重點在移交前與移交後設備盤點、空間整理及試營運。雅頌坊音樂及各項節目依計畫進行,但略做調整,以配合兩館營運。
(一)舉辦9月23日至24日「打開劇場」系列工作坊,提供臺大系統三校學生免費參與,希望大家走進遊心、認識遊心,使其成為三校師生激發想像的實驗基地。
(二)「遊心劇場管理使用辦法」草案、「遊心劇場使用租借細則」草案暨附件「遊心劇場安全衛生管理規範」草案、「遊心劇場收費標準」草案,業通過行政會議,已發布實施。相關法條於試營運兩年,再行檢討。
十三、 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
(一)全身健檢方案
112年好心肝愛心健檢名額已全數受檢完畢,共發現5人癌症、228人後續追蹤。113年愛心健檢預計今年11月開放教師優先登記,癌醫中心LDCT方案師長同仁陸續預約中。配合健檢,於檢後提供6場次校內聯合健康諮詢服務。
(二)平時健康促進
112年至今已辦理4梯次球類專班、6梯次十周運動班、31場自由參加的午間暑期運動班、9場農場休閒體驗活動、8場主題工作坊/專題講座、1場行動書車、1檔書展與1場線上電影座談、4場午間音樂會、10場葛萊美行動,累積超過4,000人次參與受益,平均滿意度98.6%,各類實體及線上活動仍持續辦理中。
(三)方案宣傳佈達
112年官方網站累積瀏覽量378,607人次(統計至9月27日);LINE帳號社群人數增至953人;相關服務訊息,亦透過電子郵件、校園布告欄及公文交換等方式進行宣傳佈達。
十四、行政單位法規及表單英譯專案
第三期已辦理完成,並公告於秘書室及各業務單位網頁。校內各單位若有法規增修之英譯需求,可逕自向校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申請英譯服務,相關辦理流程說明已刊載於秘書室網頁(https://sec.ntu.edu.tw/cl_n_105917.html)。秘書室亦將繼續協請行政單位依照校內英譯更新維護機制增修英文法規,以確保校內法規用語及規範之一致性。
十五、 新版官網首頁於111年12月30日上線,上線前已請全校各單位協助網頁檢查及測試。新版首頁上線後,仍保留舊版連結同步維護內容半年,俾利全校使用者熟悉及查找,目前已完全使用新版,並已於112年9月底進行滿意度調查問卷,藉由使用者經驗進行各項優化調整。另進行包含學術單位及行政單位之定期更新維護作業,檢視入口網及全校各單位所屬網站之即時性及正確性。
十六、 新校友資訊系統已於112年7月3日啟用,並於8月31日將圖書館及自習室門禁整合,可刷電子校友證QR code進出圖書館。
自112年7月3日起,全面改發行電子校友證,截至9月已發放6,200張數位校友證。原實體校友證發行13萬867張,合計共13萬7,067張校友證。並規劃籌備傑出校友聯誼會,訂於112年11月14日舉辦成立大會,另於112年舉辦3次與各院系所校友業務聯繫會議(視需要不定期舉辦)。
教務方面
一、未來大學計畫辦公室
9月15日舉行揭牌典禮暨成果展,10月1日舉辦第一場論壇「高等教育課程改革:成果與展望」,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Dr. Ho Shen Yong擔任主講嘉賓。11月1日將舉辦第二場論壇「創業家精神與高等教育」,邀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Mr. David Law 擔任主講嘉賓。12月將舉辦第三場論壇,以數位素養為主題。
二、 課程與教學標竿計畫
為達到課程深化與精進、培育未來人才之目標,推動「課程與教學標竿計畫」以 3Rs 為策略 (Review, Restructure, Reform)。課程與教學標竿計畫徵件方案包含:(1) 學院或學系之綜觀課程;(2) 深化學習 (2+1學分或3+1學分) 課程;(3) 領域專長網絡;(4) 降低必修學分。教學單位於 112年11月15日前提交計畫書,經審查通過後,得於112-2學期執行計畫內容;於113年1月31日前提交計畫書,經審查通過後,得於113-1學期執行計畫內容。將依據審查通過之方案類別提供3萬至10萬元不等之推動經費。
三、 大學數理預備課程試辦計畫
為協助即將入學的大學新鮮人充實大學數理先備知識,以發展大學專業及跨領域學習能力,於112年4月啟動「大學數理預備課程試辦計畫 (NTU Pre-U Initiative for Math and Science)」,提供「微積分」、「普通物理學」及「普通化學」等3門線上預備課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課程報名總人數:微積分1,571人、普通物理學1,085人、普通化學1,049人。其中,臺大大一新生報名各科人數占各科總修課人數皆達七成以上; 至少採計一科Pre-U數理預備課程學系占比為78.95%(45學系/57學系)。
四、 暑期企業探索學習
為提供大一、大二生企業深度參訪或見習之機會,初步探討職場現況及趨勢,及早規劃未來就業方向,本校於今(112)年暑假開設「職場走讀-暑期企業探索」課程,於8月7日至14日間參訪華山文創園區等多家企業,並於 8月21日 辦理期末成果發表會,由學生分享參訪收獲並邀請業師給予回饋,共計 48 位學生完課。
五、 112年9月19日於第一會議室首辦新進教師座談會,以協助新進教師盡早適應校內教研場域、掌握各處室資源與支援,校長邀請行政團隊主管與新進教師齊聚一堂,進行近距離溝通交流,了解新進教師初來乍到的期待以及所關注的校園議題。除了會前準備線上提問總覽,並提供現場問與答,會後紀錄。
六、112學年度增設工學院-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學士學位學程及國際學院-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累計設立23個全英語教學研究單位。
七、推動院學士及學士榮譽學程,112學年度共計20人申請工學院院學士,錄取13人;12人申請生命科學院院學士,錄取7人,112年核定補助120萬元。112年6月通過醫學院院學士制度,將於113學年度正式修讀,112年核定補助50萬元;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刻正籌辦中。另學士榮譽學程已有21個學系參加,112學年度新增中國文學系及農藝學系。
八、113學年度招生名額總量
經教育部核定招收學士班3,452人,碩士班3,897人,碩士在職專班532人,博士班683人,合計8,564人。
九、 碩、博士班113學年度招生
(一) 碩士班及博士班甄試招生:
碩士班名額2,759名 (含外加)、博士班名額310名 (含外加)
網路報名日期:112年10月4日至11日
放榜日期:112年11月8日、11月22日
(二) 碩士班考試招生:招生名額暫定1,786名 (含外加)
網路報名日期:112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
考試日期 (筆試):113年2月3日至2月4日兩日
放榜日期:無口試113年3月8日、有口試113年3月22日
(三) 碩士在職專班招生 (招生名額413名)
報名日期:113年2月23日至3月12日
放榜日期:113年5月15日
(四) 博士班招生 (招生名額暫定490名)
網路報名日期:113年4月8日至15日
放榜日期:113年5月15日、6月3日
另本校依國防部112年9月12日國人培育字第1120250407號函,自113年停止辦理國防學士班招生。
十、 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
NTU COOL:
(一)111學年起NTU COOL正式接替 CEIBA 為本校唯一教學平臺,112-1 學期截至 9月13日 計有5,909門課程於 NTU COOL 開課。持續協助師生順利地使用NTU COOL進行教學,提供文字與影片指引,以及通訊與實體諮詢。
(二)完成影片字幕生成小工具(Beta版)的開發,並在 9月11日 正式上線,使用者安裝該外掛工具後,於 NTU COOL 觀看影片時可生成、呈現影片字幕,同時提供中文影片翻譯生成英文字幕之功能。
(三)影片伺服器與儲存架構更新相關工程完成,8月27日 開始以新架構之 SSD 硬碟提供影片服務。
(四) NTU COOL 的影片功能續續進行介面改善,同時進行影片字幕功能的使用者研究,持續規劃正式的影片字幕相關功能(非外掛工具)。
(五) 進行數位教學工具串接,包括圖書館之 Leganto 參考書目管理工具、以及 Gradescope 作業自動批改工具。
學務方面
一、 學務處精進與創新
(一)為加強資訊安全防護,學務處持續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本年6月份起,陸續完成資訊資產盤點、弱點掃描與滲透測試、執行風險評鑑與管及業務衝擊分析與營運持續演練,將擬訂五大核心資通系統接受接受ISO 27001:2013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提供師生更安全及穩定的服務。
(二)學務處及教務處擬建立「學務教務資料共享平臺」以提供校務研究分析及校務決策之實證參考與建議,經本校智財權暨個資管理委員會授權組成工作小組及審查小組,分別進行法規擬定及審查資料提供範圍。
二、 修正學生請假辦法-新增心理健康假
為協助有心理不適、情緒困擾等情形之學生,透過心理健康假之新增,調整自我的情緒狀態,平衡身心不適感,以達到喘息及身心復原。本校心理健康假自112學年度開始施行,配套措施包含輔導資源之提供、導師事後關心之提醒、關懷網絡連結及制度宣傳。
三、 優化輔導工作,舉辦112學年度與系所主管有約,以世界咖啡館模式就學生輔導、心理輔導、學習規劃、族群平等及性別平等五類議題,與各系所主管進行高度互動方式進行交流。
四、 新生開學典禮,本校於8月27日舉行新生開學典禮,以「臺大第一天」為主題,利用高科技元素-「機械狗」及「無人機」帶領新生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開學典禮的儀式感,展現本校教師研究能量以及與企業界產學合作共同創新研發的成果,參與人數踴躍,總計約5,000餘位新生及家長參與典禮活動。
五、 校園徵才系列活動,113年同步規劃實體與線上虛擬數位博覽會活動,實體博覽會活動預定於113年3月2日舉行,3月5日至22日辦理公司說明會及公司參訪活動,3月2日至31日辦理線上虛擬數位博覽會,預計112年10月下旬開放企業報名。
六、 112年4月10日啟用新醫療系統之電子病歷化作業看診,減少門診行政作業,提升醫療服務效率。
七、 執行國立臺灣大學校園餐廳豬肉牛肉食品品質管理計畫
強化餐食場所肉品來源產地驗證及標示之實地查察項目:原產地標示、肉品原產地證明文件、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原產地標示。肉品內乙型受體素抽驗工作檢測,檢驗結果含量全數均符合法規標準規定,全數合格。
總務方面
一、 教職員宿舍新建工程:第一期6案貸款興建教職員宿舍工程因受疫情、物價波動影響多次流標,僅基地6於111年9月2日開工,9月22日辦理動土典禮,預定113年10月完工;基地5於112年6月6日決標,7月5日開工,8月10日辦理動土典禮,預定114年3月完工;基地2、4增加預算後預計10月重新上網招標;基地1、8辦理建照申請中。第二期基地26,俟市有畸零地價購完成後,即申請建造執照;基地20辦理設計監造評選作業中。
二、 本校溫州街客座學人宿舍規劃設計及裝修工程已於111年底竣工,自112年1月1日起重新啟用,截至8月底總計收到118件申請案,完成111案宿舍分配,分配率達94%。另有校外飯店式公寓合作專案40間房間,可供符合資格之客座學人入住申請。
三、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綜整現行宿舍管理規定及檢討不合時宜者,擬具「中央機關宿舍管理要點」草案,將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取代現行相關管理規定。草案明定宿舍借用期間不得逾8年,須全面與借用人換約;限制申請人(含隨居任所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有自有房屋且主建物面積達申請職舍種類面積上限者不得借用等規定。為維護借用人權益,本校皆於會前提供教育部修訂意見,後續將視草案修訂情形,配合檢討本校管有職務宿舍相關管理規定。
四、 為輔導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參選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主辦之金檔獎,文書組於112年3月8日至該院進行檔案管理實地訪評,對其參選資料會同臺大醫院辦理共同審查,給予指導與建議,並協助修正績效報告內容,以陳報教育部參加徵選。於7月28日發布本校雲林分院榮獲第18屆金檔獎殊榮,並於9月5日在國家圖書館頒獎並表揚。
五、 鼔勵館舍外牆清洗,於112年5月9日發函各一、二級單位,鼓勵館舍進行外牆清洗可獲校方補助50%費用,截至同年9月底止已辦理納環館、電機二館、第一行政大樓與敬賢樓間穿堂、總圖書館等館舍完成部分外牆清洗,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已申請補助尚待執行。另對於校總區所有館舍外牆髒汙情形進行評估及排序,並委託專業廠商針對排序前20建議清洗之館舍估價,供相關單位參考。
六、 電子表單建置,為整合本校原申辦免稅令之分段流程,特規劃及簡化作業流程,委請本校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建置「教育研究用品進口免稅申辦電子表單」線上申請作業並導入簽核流程,將申辦單及應檢附檔案一併陳核單位主管後,線上經審核後據以辦理,建立單一申辦入口提升申辦行政效率。
七、 新建工程
(一)人文大樓整體工程進度82.42%,預計112年底完工。竹北校門與周邊環境工程於9月28日開資格標。農場教研大樓於112年9月7日取得建築執照,經費調增報教育部審查,預定112年底前公告上網發包。
(二)學生宿舍新建工程於112年8月15日開標因投標廠商家數不足流標,遂進行第2次上網公告,8月31日開標,於9月28日召開評選委員會通過。
(三)百歲紀念館新建工程:已於111年12月29日完成公開競圖評選,目前經設計團隊規劃10億元方案,並已向捐贈方簡報,刻正辦理捐贈契約作業,併同步辦理建築師簽約作業。
(四)明志學術研究中心新建工程案進行可行性評估作業中,目前由財務處同步辦理捐贈契約程序。
研究發展方面
一、 大學國際學術聯盟行政辦公室推動情形
教育部推動業設有國家重點領域之研究學院或特定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6至12 所國內研究型大學組成「大學國際學術聯盟」,與國外合作大學系統洽談合作項目與締結契約,由本校校長擔任召集人,並由研發處負責秘書處業務。
二、 為爭取教育部玉山學者計畫,於6月向教育部簡報本校人才延攬及支持措施;於7月獲教育部核定112年玉山學者2名(含續期1名)、玉山青年學者19名(含續期2名)及國際優秀人才1名。
三、 112年8月18日舉辦「學術生涯發展研究計畫暨新進教師跨領域交流會」,共70位校內師長及研究生與會,由13位執行第3年深耕型計畫主持人分享計畫成果,各類研究主題精彩多元。並特邀5大重點技術平臺為與會師長介紹相關技術服務,以及人文社會、生命醫農及數理工程領域共3位資深教授,分享進入新環境時面對困難的心法,如何經營好的實驗室與運用、規劃校內外研究資源。
四、 112年8月22日舉辦「高教深耕計畫推動策略會議」,邀請校內一級主管與會,本次會議聚焦本期高教深耕計畫書三大面向(人才培育、研發及國際合作、永續與社會責任)進行分組討論,並由各議題工作小組彙整提出解決方案,提行政會議專案討論,以精進本校教學研究。
五、 核心研究群計畫鼓勵研究傳承(1/3須為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下人員)與國際合作、提升研發創新能量及聚焦前瞻重點領域,以種子計畫精神爭取校外資源、引領關鍵課題、培植新進與中堅世代、建立代表臺大之核心研究。
(一)112年度申請案共計18案,經初審及複審決議,補助13案(59個子計畫),通過率72%,補助經費新臺幣5,260萬元。核心研究群另有續領案共41案,共計54個刻正執行團隊(269個子計畫,包含18位主聘在臺大醫院總院之專任人員)。
(二) 113年度為鼓勵教研人員申請及國際合作,特調整主持人資格及增加擴充加值國際合作計畫如下:
1. 計畫總主持人資格修正為本校編制內專任教研人員或主聘在臺大醫院總院之專任主治醫師及相當於助理教授以上之博士級人員(資格由臺大醫院總院認定),需刻正執行國科會/國衛院計畫。
2. 子計畫主持人資格增加本校延攬之非編制內國際學者如短期交流玉山學者、本校特聘研究講座及特聘講座教授,或其他具相當資格之傑出國際學者。
3. 為促進核心研究群與國外團隊建立多元、長期的國際合作夥伴與聯盟,以提升國際影響力,可同時申請113年第1次擴充加值國際合作計畫。
(三)113年度核心研究群刻正徵求中,截止日期為112年11月6日。
六、 為鼓勵並促進本校核心研究群和校內規劃之重點整合型專案計畫以既有基礎與國外團隊建立多元、長期的國際合作與聯盟,以提升國際影響力,本校已修訂高教深耕計畫-國際合作研究計畫補助要點,於112年6月6日發布,開始受理申請國際合作研究計畫第一類型-與國外著名機構合設研究中心或實驗室,隨到隨審。本計畫旨在支持本校專任教師及研究人員、或所延攬之國際學者(如短期交流玉山學者、特聘研究講座、特聘講座等)推動與國際一流產學研機構研究團隊進行國際研究合作,進行前瞻創新研究。
開放計畫團隊得搭配原計畫提出『擴充加值(add-on)國際合作經費』之申請。本計畫半年徵求一次,112年首次徵求申請案共計10案,經初審及複審決議,補助10案,3年總補助經費966萬元。113年度擴充加值國際合作計畫刻正徵求中,計畫截止日期為112年12月15日。
七、 以種子計畫精神,鼓勵不同學術專長的教研人員,進行跨領域研究合作,探討具前瞻創新之研究構想或關鍵重點議題,推動原發於本校之創新研究,形成本校研究發展特色,徵求跨領域種子計畫。112年首次徵求,以公衛及生命科學領域為範疇,申請案共計13案,經初審及複審決議,補助11案,總補助經費840萬元。
八、 為鼓勵本校各領域獲較少外部研究經費補助之專任教研人員,提升其研究動能,推動拾玉計畫,挹注研究資源。112年度拾玉計畫補助26件,核定經費16,588,815元整,計畫執行期間為112年8月1日至113年7月31日。
九、 本校112- 1學期「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研究提升計畫」新申請98人,續領228名,總金額34,568,000元。當學期起之第1至6學期發給每名學生每月新臺幣28,000元(110-2學期前入學者之補助金額維持24,000元),其中校方補助20,000元(110-2學期前入學者之補助金額維持16,000元),所屬學院(含系、所、中心等單位)補助8,000元,期培育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發揮研究潛力。
十、 本校112年度截至9月4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3,244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67億673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 112-1學期國際學位生(含雙學位)註冊:學士班166人、碩士班190人、博士班38人,總計394人,確切註冊人數將於10月31日確定。
二、 112年度新增亮點實驗室計畫,完成收集全校共計12個學院、88個研究單位資料,亮點實驗室資料庫網站(labspotlight.ntu.edu.tw)已於112年8月份完成架設。
三、 推動自112年5月至8月,本校共與5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中學籌組國際高中聯盟,共計1系統(16校)與25盟校。本校將提供盟校依規模對應之名額,提供符合條件校推生優先分發入學(不包含醫學系、牙醫學系)資格並給予四年全額獎學金(含學雜費全額補助及每月生活補助費新臺幣8千元,四年共計約63萬元)。
四、 2023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共有93間機構、派出139位導師、提供230個職缺,較去年70間機構、103位導師、169個職缺成長近40%職缺;112年最終成功媒合107位學生至71間機構、76位導師下實習;較去年58位學生至40間機構、51位導師,選送增加近84%之實習生。
五、 2023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為112年新成立之計畫,遴選臺大學生於暑期至海外企業、研究機構與非政府組織見習與實習,透過海外導師的帶領,促進學生國際交流,擴展青年國際視野,增進實作能力。共成功媒合15位學生至5個國家、7間機構實習。
六、 哈佛臺北書院 (112年6月16日至8月12日)首度來臺,學生共54名,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威廉斯學院、康乃爾大學、賓州大學等頂尖名校。
七、 首度辦理臺歐半導體人才短期培訓計畫(112年8月6日至8月19日),學生共39名,來自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及立陶宛。
八、 於112年7月5日至9日舉辦首屆「臺大全球高中升學輔導師長交流營」,共有32位來自國外24所中學的校長與升學輔導老師參與,成員分別來自印尼、日本、澳門、馬來西亞、韓國、菲律賓、泰國、越南共8國。期間安排專題講座、校園及特色研究室導覽、國際事務交流座談會及熱門系所參訪活動,讓各國師長們透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行程與臺大師生相互交流,進而探究本校優質教研及完善生活輔導資源,以鼓勵其推薦該校學術表現優異之學生申請本校學位就讀。
財務管理方面
一、自111年9月1日至112年8月31日,小額捐款共計新臺幣119,431,829元、美金1,466,693.74元、歐元15,000元、港幣871,138.05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臺幣1百萬元以上者),共計新臺幣386,281,603元、美金2,782,540元、港幣3,000,000元,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新推出募款項目「臺大百歲推手募款專案」
為紀念本校建校百週年,加強校友聯繫、凝聚向心力及充實校務基金。募款目標為新臺幣10億元(1,000人*100萬),募得款項作為百歲紀念館及校園軟硬體建設經費。目前有國內26人、美國7人,共計33人參加本專案,已匯捐款金額為新臺幣261萬元與美金31,800元。推廣對象:
(一) 16個學院(含國際學院、創新設計學院、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共同教育中心、進修推廣學院):院長/系所主任/院系所相關網站專案連結推廣。
(二) 重聚屆別及班級合捐:提供 LINE文宣,請總召、班級聯絡人於LINE群組推廣。
(三) 校友個人或校友會合捐:國內外各地校友會推廣。
三、將於11月14日舉辦「百歲貢獻 植樹典禮」致贈捐款達1,000萬元或以上者之校務發展貢獻獎暨植樹揭牌致謝儀式,表達校方對捐款人感謝之意。
法務方面
一、 落實本校法制作業規範
本校自民國111年開始實施法制作業規範後,透過法制作業檢核表、諮詢單、公文會辦等方式協助校內各單位落實並熟悉法制作業手冊,自111年10月至112年9月為止,協助修訂校內法規共330件。
二、 協助處理本校各類公務訴訟
自111年10月至112年9月為止,協助民事(含調解、訴訟)及強制執行訴訟案共31件(含侵權、國賠、工程/採購履約糾紛、勞資爭議、強制執行等23件、商標類8件[含訴訟、商標評定或廢止、第三人意見等程序]);刑事訴訟案5件;行政訴訟、訴願、申訴、再申訴案等50件(含訴願、申訴、保訓會21件、行政訴訟24件、其他類5件),總計86件公務訴訟案。
三、 維護管理本校校產
協助總務處、生農學院農場、山地農場、實驗林管理處、學務處等校內單位審閱校產相關契約及法律諮詢、列席校產維護小組會議,並協助處理相關法律爭議及訴訟。111年10月至112年9月間所提供之校產管理類案件統計:法律諮詢60件、審閱契約102件、訴訟6件。
協助總務處處理本校多件BOT、ROT促參案,包括契約文件審閱、履約爭議諮詢、列席促參案協調會或營運績效評估等會議,期能幫助案件順利推行、減少紛爭並維護本校權益。
四、 擬定本校經常使用之公版契約
針對本校常用之特定類型契約,與業務單位討論後擬定公版契約(例如:本校宿舍場地餐廳契約及招商須知、校外一般場地使用契約書及招商須知、日式宿舍使用契約書及招商須知、永續基金捐贈合約書、獎助學金捐贈合約書、著作權授權合約書等),以提升業務單位之行政效率,並提升法規遵循度、減少日後紛爭。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 112學年度校學士共計75位學生申請,經170位教師審查,計錄取44位學生。
二、 112-1學期共計開授通識課程263門(含中文授課208門、英文授課55門)、溝通表達與職涯發展課程(原基本能力課程)42門、新生專題課程11門、新生講座2門;實際補助TA人數334名(含中文授課課程251名、英文授課課程60名、新生專題13名、線上課程10名)。
三、112學年度74屆全校運動會業訂於112年11月24日至25日兩天舉行。游泳賽訂於112年10月14日下午1時起於校總區戶外游泳池舉行。
四、 師資培育中心獲教育部補助辦理「南半球的奇異(kiwi)國度:紐西蘭多元文化與探究式教學之旅」教育見習計畫,112年7月29日至8月12日由老師帶領12名師資生赴紐西蘭進行教育見習,於奧克蘭大學教育學院進行教學方法與文化教學之交流,並參訪四所中學,深入紐西蘭的教學現場觀察探究式學習法(Inquiry-based learning)實踐的過程,進行兩地間的探究式教學對話。透過兩週密集參訪、觀課、議課與反思,增進本校師資生汲取紐西蘭教育特點,思考轉化與運用至臺灣教學現場之可能性。
五、 推動體育新南向政策─學校體育交流實施計畫於112年8月16至21日由主任帶領老師9名、國際體育學程一年級學生12名及運管學程7名學生,赴馬來西亞參加2023亞洲運動管理學會年度研討會,透過參加國際學生交流活動了解國際運動產業與運動管理學術研究趨勢。
圖書館方面
一、 總圖一樓致強大廳落成啟用
總圖書館自111年10月起進行一樓空間改造作業,歷經十個月工期,於今年8月16日試營運啟用,以嶄新面貌提供本校師生明亮通透的閱讀氛圍。新啟用的空間由捐款人謝南強校友取「學以致用、莊敬自強」之意,命名為「致強大廳」,表達其飲水思源、感謝母校栽培的心意。本次空間重塑的重點包括:
(一)新建中廳樓梯,以強烈的印象迎接入館讀者,並藉由通透結構保留自後方照入光線,維持館內明亮氛圍,樓梯上方為展示區,將不定時舉辦各種書展;
(二)右側服務臺及數位媒體區,重新整合讀者服務動線,提升便利性,讀者也能在影音聆賞席與樂活窩享受優雅樂曲或難忘電影;
(三)左側多元共享區,以模矩架構為設計理念,提供讀者彈性運用的多元共享空間。整體以明亮通透的氛圍提供本校師生更貼近需求的閱覽環境。
二、 推出課程閱讀清單服務
為優化本校師生使用教師指定參考資料之效能,圖書館於本學期推出「課程閱讀清單服務」。依照NTU COOL之編碼方式組合成課程代碼,並整合雲端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之館藏資源,協助本校教師建立課程閱讀清單,將學生必讀之圖書(含電子書)、視聽資料列為指定參考資料。以系所分類依照教務處機制調整為學院分類之形式,簡化教師教學資源整理的流程及學習進度的追蹤,並提升同學的學習效果。
三、 全面啟用數位校友證之各項服務
配合校友中心推出數位校友證的啟用服務,圖書館9月起調整服務櫃檯、自習室及門禁等軟硬體設施及程式設定,便利校友使用圖書館之各項服務,並提升校友使用校內各種資源的一致性和便利性。
四、 優化圖書館各空間的使用彈性
圖書館的研究小間與自習室為學生極為倚賴的學習場域,透過不斷的調整與討論,將空間的彈性使用極大化。為有效運用研究小間之零星時段,將研擬評估開放長期及單日兩種預約,同時將長期預約最低天數調整為7天,以提升整體空間使用效益。自習室的使用方面,本學期將進行自習室A、B區座位重新劃分,筆電使用區將可增加約120個座位,並增設電源插座,以符合時下學生學習模式及使用需求。
五、 精進分析流程與開發新工具
為加強資料清理流程優化,利用Python程式語言等工具,解決引用文獻索引資料庫Web of Science年代欄位以及資料分隔問題;此外亦透過應用自然語言分析方法(如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簡稱LDA)與相關程式套件,發展分析Web of Science論文標題與摘要之主題建模(Topic Modeling)新工具,藉以補充現有作者關鍵詞共現網絡分析之觀點。
六、 辦理「回眸俞大維」紀念特展
圖書館與俞大維先生紀念學會於7月28日至9月15日合作辦理「回眸俞大維」紀念特展,於日然廳展出俞大維先生捐贈其所藏圖書予圖書館始末及文庫緣起、生平紀事、家族、學識、貢獻、文庫價值、藏書印記、藝術及行誼、哲思與人格等不同主題,藉由俞大維文庫重要典藏及學會珍藏的影像紀錄,引領觀眾認識俞大維先生一代國士的風采。
七、 校史館網頁全面改版:校史館舊版網頁已經十年以上,語法稍舊,故自今年起更換新版,先推出基礎版。新版網站改採輕巧的一頁式網頁設計併連結其他app,已於112年8月1日啟用,未來將繼續執行進階資訊上架。另於112學年度起每週閉館日自週二調整為週一。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出國旅費E化結報系統
為配合開放特殊傳染性肺炎出國管制結束,並提高出國旅費結報效率,開發出國旅費E化結報系統;系統包含差勤資料匯入、各類公式計算、各類表單及將結報資料匯入報帳系統等功能。系統於112年5日開放全校同仁使用,至今(112年9月1日)已累積556筆旅費結報資料。
二、 校園無線網路熱點升級
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計中於109年底導入WiFi 6 (802.11ax)的無線網路規格來解決校園面對的熱點問題。陸續改善校級教室、第一活動中心及部份院級教室;經ELK大數據分析,今年再改善總圖書館、社科院圖書館、小小福利社、外語中心、思亮館實驗室、行政大樓(含新農化)及會議室等無線網路熱點,升級後經測試平均下載速度達355Mbps及上傳速度375Mbps。至112年9月19日止共有3,525顆無線基地臺(AP)。
三、 NTU Space雲端資料儲存系統更新
於四月底完成新版更新上線,除解決舊版已知系統錯誤外,提供更優化之操作介面與功能,簡化分享模式與相關設定,增加信件通知,並對檔案之檢視與下載權限提供管控設定。於八月中完成系統記憶體升級,提升可使用資源及運行穩定度。
四、MyNTU臺大人入口網改版
8月中已完成學生對象為主的Prototype設計及使用者體驗問卷調查,並持續進行教職員工端的Prototype設計與使用者體驗調查,同時著手測試前端開發框架跨裝置功能,後續時程及上線日期待滾動式會議討論中。
五、電子郵件系統更新
完成更換電子郵件服務副本DAG伺服器之儲存設備及10Gbps高頻寬網路交換器,升級虛擬作業環境後臺管理系統(VMware vCenter及ESXi),擴增教師信箱資料庫,以獲得更穩定、更高效能及跨主機協作之運作功能,從而因應教職員信箱擴增之所需資源;停用所有郵件伺服器舊版TLS加密協定,全面升級TLS1.2版本以降低資安風險。
六、 為建構智慧校園及提升離職作業辦理之便利性,並響應環保倡導無紙化電子作業,本校教職員離職手續原以書面方式辦理改以「臺大教職員離職系統」線上方式辦理,於112年9月1日上線。
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210A)存查。
貳、確認112年6月3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 民國112年6月3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 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11210B)存查,94~111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210C)存查。
秘書室王主任秘書大銘補充報告:111122案原住民族及族群平等工作小組報告。(簡報檔如11210F2、推動本校原住民族及族群平等之初步規劃如11210D)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大銘報告:
本會111學年度分別於111年9月28日、12月9日、112年3月3日、5月16日共召開4次會議,安排各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
本會另於112年10月4日召開會議,安排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2年10月2日,計收到3件同意案、2件報告案及4件提案。提案部分,為校長交議案3件、學院提案1件。經委員討論後,考量同意案112101及112103案屬相同原因衍生之案件,若能列前後案會較為清楚,故將112101、112102案對調順序,分別改列為同意案第2、1案。另討論案112108案因涉全校教師權益,建議先做討論,故將112108、112107案對調,分別改列討論案第2、3案。程序表照案通過。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秘書室順帶報告:有關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未兼行政職務之校務會議教師代表2人遞補選舉結果,本案經未兼編制內行政職務之校務會議教師代表(72位)於112年9月28日至10月4日至本校投票系統投票(每位代表至多圈選2人)。投票結果:正取2名當選人:公衛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王根樹教授(24票)、醫學院臨床藥學研究所沈麗娟教授(21票)。備取2名:電資學院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施吉昇教授(14票)、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陳俊維教授(12票)。本次選舉投票率81.9%。
肆、同意案
一、編號:112102
本校「校園紛爭調解處理委員會」委員名單。
校長提名:柯格鐘教授(法律系)、孫效智教授(哲學系)、李賢中教授(哲學系)、沈瓊桃教授(社會工作學系)、李達源教授(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高雪專門委員(工學院)及莊智程學生會會長(中文系大四)等7位為本校「校園紛爭調解處理委員會」委員,任期二年。
決定:本案同意。
二、編號:112101
本校稽核室稽核人員業經校長提名,自112年8月1日起聘之新任稽核室主任為法律系邵慶平教授。
決定:本案同意。
三、編號:112103
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第1屆委員專任教師代表部分,因前任稽核室主任林仁光教授卸任,業經校長提名現任稽核室主任邵慶平教授接任。
決定:本案同意。
伍、報告案
一、編號:112104
財務管理處報告:檢具本校113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提會報告。
說明:
(一) 依「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第25條規定,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應提報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審議,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二) 本案經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112年度第2次會議通過。
決議:本校113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報教育部。
二、編號:112105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報告:檢具修正後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1年度績效報告書,提會報告。
說明:
(一)依「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第44條規定,研究學院應就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之執行結果,作成績效報告書,其內容應包括績效目標達成情形、效益、財務變化情形、檢討與改進及其他重要事項,並應報管理會審議,經監督會通過後,送校務會議及主管機關備查。
(二)本院111年度績效報告書於112年6月19日發函報部,教育部於112年7月5日以臺教高(一)字第1120062197號函要求修正後另案再報。
(三)本案業經112年9月27日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管理委員會第12次會議審議修正通過、112年10月3日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第12次會議修正通過。
決議:修正後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1年度績效報告書報教育部。
陸、討論提案
一、編號:112106
人事室提:本校「教師出國講學研究進修要點」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國立臺灣大學教師出國講學研究進修要點修正如下:
一、 國立臺灣大學(下稱本校)為提升本校教師教學研究水準,依[據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及相關法規]教師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辦法第四條第三款規定,訂定國立臺灣大學教師出國講學研究進修要點(下稱本要點)。
二、 本要點所稱教師,以[編制內之專任教師並在]本校支薪[者]之編制內專任教師為限。
三、 教師應[在]於本校連續服務二年以上,始得出國講學、研究、進修。但[有特殊情形經系(科、所、室、中心、學位學程)教評會通過,並專案核准者]下列情形,不在此限[。]:
(一)出國講學、研究、進修期間為一個月以內,或於寒暑假、休假研究期間者。
(二)有特殊情形,並經所屬系(科、所、室、中心、學位學程)教師評審委員會(下稱教評會)通過,且報經專案核准者。
[申請]教師擬出國講學、研究、進修[人員],應於出國前二個月[填]檢具「教師出國講學研究進修申請表」[,並檢具]及國外機構之同意函等有關證明文件提出申請,並應經[行政程序]所屬系(科、所、室、中心、學位學程)教評會通過及簽請校長核准。但[出國講學研究進修期間在一個月以內、寒暑假或休假研究期間]屬前項第一款之情形者,得於本校到勤差假系統[線上]提出申請,[經]依線上簽核程序核准。
四、 為免影響教學,各系(科、所、室、中心、學位學程)在同一時間內,國內、外進修、講學、研究、[教師]休假研究及借調服務 [等合計]之總人數,[以]不得超過該系(科、所、
室、中心、學位學程)現有教師人數百分之十六[為原則]。
前項[借調服務人數,不包含借調至公部門(含國立大學校院)或政策性法人單位擔任首長者。]
[教師講學、研究、進修有下列情況者,不受前項人數比率之限制]總人數,應扣除符合下列情況之教師人數:
(一)[一個月以內]借調至公部門(含國立大學校院)或政策性法人單位擔任首長者。
(二)出國講學、研究、進修期間為一個月以內或於寒暑假期間者。
(三)依國立臺灣大學各學院(中心)新聘專任教師聘任作業準則聘任,且列入系所培育計畫優先選送出國進修[之教師]者。
(四)相關機關(構)全額補助[教師]其講學、研究、進修期間教學研究人力費者。
(五)依[本校]國立臺灣大學與國際合作大學交換教師[實施]作業要點出國[之教師]者。
(六)法令另有規定或專案核准者。
第一項依比例計算之人數,取整數計算,小數點後無條件進位。
教師出國講學、研究、進修時間應與學期一致為原則,以利課程安排。
五、 申請獲准出國講學、研究、進修之教師,如係由本校依據所屬院系(科、所、室、中心、學位學程)發展需要推[荐]薦,[並]且獲政府機關或本校約定之機構補助者,得帶職帶薪;其年限除法令另有規定外,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 講學以一年為原則,必要時得[至多]申請延長,並以一年為限。
(二) 研究以一年為原則,必要時得[至多]申請延長,並以一年為限。
(三) 進修以一年為原則,必要時得[至多]申請延長,並以三年為限。但為取得學位需要而申請延長者,[得再延長一年]以四年為限。
[依前項規定]教師擬申請延長出國講學、研究、進修期間者,[應逐年申請;並]應於期間屆滿前二個月[提出申請,及]檢附出國講學、研究或進修之學校、機構證明文件提出申請,並應經[行政程序]所屬系(科、所、室、中心、學位學程)教評會通過及簽請校長核准。但屬前項第三款規定之進修情形者,應逐年申請。
教師依前項規定獲准延長期間[一律]者,於延長期間內為留職停薪。
申請[人]出國講學、研究、進修之教師,如非本校依據所屬院系(科、所、室、中心、學位學程)發展需要[由校方]推[荐]薦者,不論有無獲得有關單位補助,[一律]出國講學、研究、進修期間均留職停薪。
[利用教授休假或寒暑假期間出國研究者,不受第一項得]教師依第三點第二項但書申請獲准出國講學、研究、進修者,於該出國講學、研究、進修期間為帶職帶薪[條件之限制]。
六、 前點[第一項]所稱由本校依據院系(科、所、室、中心、學位學程)發展需要推[荐]薦者,[指具有下列情事之一]包括:
(一) 由校長指派。
(二) 由擬出國教師提出研究計畫書並檢附國外研究機構同意函,經所屬系(科、所、室、中心、學位學程)主[任]管或院長,依據所屬系(科、所、室、中心、學位學程)或學院發展需要,擬具推[荐]薦信函推[荐,經行政程序核准]薦。
本要點所[稱獲]指政府機關或本校約定之機構補助,範圍如下:
(一) 學費、學分費或雜費。
(二) 生活費、交通費及保險費。
(三) 其他必要費用。
七、 曾經其他機關(構)、團體、學校借調之教師,無論借調期間有無返校義務授課,均須於歸建後,服務滿[1]一年以上,始得[申請]出國講學、研究、進修。
八、 教師於出國講學、研究、進修期滿[返國]後,應立即返回本校履行服務義務。[其返校繼續服務之期間,以帶職帶薪期間之兩倍、留職停薪期間之相同時間計算之]但依第三點第二項但書規定申請獲准者,不在此限。
前項返校履行服務義務之期間,帶職帶薪者,為帶職帶薪期間之二倍;留職停薪者,為留職停薪期間之相同期間。
[如有]教師違反前二項規定,如為帶職帶薪者,應按未履行服務義務期間之比例,賠償相[等]當於帶職帶薪期間研究契約書約定之補助及所領之薪給總額[,或];如為留職停薪者,應按未履行服務義務期間之比例,賠償留職停薪期間本校[方]所支應之代課鐘點費及其他必要費用。
九、 教師[在]於履行服務義務之期間內,不得[申請]出國講學、研究、進修。
十、 教師於延長服務期間,不得[留職停薪]出國講學、研究、進修。但依第三點第二項但書規定申請獲准者,不在此限。
十一、 教師申請國內[帶職帶薪]全時研究或進修[及本校專任研究人員出國講學研究進修]者,準用本要點規定。
教師申請國內全時研究獲准者,於獲准之研究期間為留職停薪。但其研究期間為休假研究期間,或其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得以帶職帶薪者,為帶職帶薪。
教師申請國內全時進修獲准者,於獲准之進修期間為留職停薪。但講師級教師經簽請核准始為報考者,為帶職帶薪。
十二、本校專任研究人員申請出國講學、研究、進修,準用本要點規定。
十三、本要點如有未盡事宜,悉依教育部及本校相關規定辦理。
[十二]十四、本要點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二、編號:112108
研究發展處提:本校「非兼任行政主管職務之專任教師任職或兼職營利事業機構或團體準則」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國立臺灣大學非兼任行政主管職務之專任教師任職或兼職營利事業機構或團體準則法規名稱、第一條及第二條修正如下:
國立臺灣大學[非兼任行政主管職務之]專任教師任職或兼職營利事業機構或團體準則
第一條
為規範國立臺灣大學(下稱本校)[非兼任行政主管職務之]專任教師([以]下[簡]稱教師)至與本校建立產學合作關係或政府、本校持有其股份之營利事業機構或團體、新創生技[新]醫藥公司([以]下[簡]稱營利事業)之任職或兼職,依據[「]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兼職處理原則[」]第十一點規定,訂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校教師得至營利事業任職或兼職,教師兼任職務以執行經常性業務為主者,其兼職時數每週合計不得超過八小時。但教師得申請提高寒暑假期間之兼職時數,每週合計最高以四十小時為限。
教師兼職不得影響本職工作,且須符合校內基本授課時數及工作要求。但以休假或借調方式前往任職者,另依相關規定辦理。
代表本校至營利事業兼職者,依本校[「]專任教師(含兼行政主管職務教師)代表學校官股至營利事業機構或團體兼職辦法[」]辦理。
教師兼任公開發行公司之獨立董事之數目依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規定不得逾四家。
三、編號:112107
社會科學院提:本校「社會科學院院務會議組織及議事規則」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務會議組織及議事規則第二條修正如下:
第二條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以下簡稱本院)院務會議由下列代表組成之:
一、 當然代表:包含院長、副院長、各系主任、所長、社會科學院[資源服務組]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組長。
二、 推選代表:包含教師代表二十二人、助教代表一人、職員代表(含校聘人員)二人、工友代表一人、學生代表八人。
教師代表之人數不得少於其他代表(含當然代表)之總數。
院長得指定相關人員列席。
四、編號:112109
國際政經學院籌備辦公室提:本校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創新計畫-國際政經學院」。
12時07分王家康提擱置動議,本校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創新計畫-國際政經學院」,此案提下次校務會議討論。
112109案擱置動議經附議成立,再經不記名投票表決,以贊成59票、反對51票,擱置動議通過,此案提下次校務會議討論。
柒、臨時動議(無)
捌、散會(上午12時38分)
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210A
國立臺灣大學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210B
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3
11210C
94~111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4
11210D
推動本校原住民族及族群平等之初步規劃
|
2023-06-03 | 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2年6月3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第2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
主席:陳校長文章 紀錄:李潔茹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2人,實到133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21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2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9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5分,開始開會。首先是主席報告(簡報檔如11206F1)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 永續辦公室
(一)持續編製2022年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預計6月底發布。
(二)為擴大學生及職工參與校園永續發展,行政會議修正通過「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設置辦法」,新增學生會推派之學生代表一名為當然委員,另可由永續辦公室主任提名職工或學生數名擔任委員。
(三)為鼓勵青年學子投入淨零碳排技術之研發,本校與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合辦「2023 淨零碳排科技國際競賽」,籌劃於112年8月22日假綜合體育館舉辦決賽。
(四)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為促進各校永續治理發展,規劃於8月下旬辦理「大學永續治理工作坊」,以低碳轉型目標為主題,邀請聯盟成員進行經驗交流。
(五)教育部第三期(112-113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本校所提5件計畫(萌芽型3件與深耕型2件)全數獲得通過,獲補助金額共2,210萬元。
(六)本校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以「兒少正向人際及生活能力訓練PILOT預防方案」榮獲2023年《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人才共學組首獎殊榮,為本校首次獲得該獎項之方案。
二、 校務研究辦公室
(一) 規劃「創校百年,百大貢獻」系列活動,本校自2024年起,連續五年,每年遴選出20項臺大曾經參與並對世界或臺灣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事蹟,並授予獎項。分為學術領航類、產經發展類、社會貢獻類;授獎對象須為在臺大任職或求學期間,對世界或臺灣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候選事蹟可由各學院、校友(總)會、兩位以上遴選委員會委員共同推薦產生之,後由遴選小組辦理遴選。獲獎者將於校慶活動公開表揚,並將百大具體事蹟集結成冊,編輯為百年校慶專書。
(二)以亞洲國家日本、韓國知名大學為標的,研析非英語系國家之全英語授課學士班招生策略及作法,以作為本校規劃設立全英大學部學程之標竿與參考。
(三)調研分析本校與各國際合作種子計畫學校雙邊合作之研究表現,並探索共同的研究強項,尋求未來國際研究合作機會,強化本校的國際連結。
(四)著手調查本校國際合作種子計畫之合作學校,蒐集其校務策略做法與發展方向,以作為本校校務精進之參考依據,調查學校包括有:京都大學、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雪梨大學、東京大學、臺拉維夫大學、波爾多大學、科諾伯勒阿爾卑斯大學、筑波大學等。
三、 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 創新設計學院
1. 與九州大學、慶應大學、早稻田大學、日本中央大學附屬高等學校、多倫多大學、史丹佛大學等師生學者,透過線上會議或實體參訪,交流創新教學成果,以期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和提升國際化。
2. 開箱D-School聯合說明會,介紹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領導學程、創創學程、探索學習、設計你的課程等招生事宜及校內推動計畫,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在場域中社會實踐,發揮學生影響力。
(二) 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
1. 與麻省理工學院產業聯絡計畫(MIT ILP)合作舉辦「邁向永續強韌未來:以創新科技因應全球挑戰」聯合線上研討會。
2. 首次參與2023瑞士Biotech Day,增加本校及臺灣之國際能見度,並拜訪歐洲產官學研交流,了解瑞士新藥業蓬勃發展引領世界之Ecosystem,希望提升國內生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 為鼓勵本校現職專任優秀之中生代教師,精進學術生涯成就,本校「學術勵進青年講座設置辦法」業經行政會議通過,並函請一級教學單位推薦人選,已截止收件,將擇期召開審議委員會。
五、 為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之學界或企業界人士至本校進行演講與學術交流,以拓展師生同仁宏觀之國際視野,「國立臺灣大學椰林講座設置要點」業提行政會議通過,並函請一級單位主管推薦人選,將於112年6月30日截止收件。
六、 為拓展本校國際能見度,除締結姊妹校、建立跨校學位之外,並積極與國際學、研、產業界建立合作。與全球知名的人工智慧技術公司NVIDIA洽談未來合作方式,初步已成立功能性校級研究中心「NVIDIA-臺大人工智慧聯合研究中心」,期透過雙方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交流和學術合作,推動本校及臺灣的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七、 NTU Highlights電子校刊
6月開始每月線上發布電子校刊,由本校各一級行政單位輪流擔任主編。第一期為國際處,針對本校國際化人才培育作為撰寫內容,並彙整包括教務處、學務處及研發處等共編單位資料,於6月發送給國際友好學者、姊妹校及全球五百大學校進行宣傳。
八、 雙語教育中心
(一) 「全英培力課程」內容即將建置完成,包含課程大綱、教材、教案、評量工具等,預計112學年度開放修課,以強化學生基礎英語聽說讀寫及修讀EMI課程之相關技能,為大一英文課程模組之一。
(二) 4月8、9日辦理「2023臺灣高教雙語教育論壇」,針對「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邀請已辦理或未來有意願申請的大專校院參與。論壇中分享各校第一期計畫的執行經驗與成果,由教育部說明第二期計畫的重點方向,並展示各資源中心所提供的資源與服務。
(三) 持續辦理EMI工作坊與講座,包括4月21日「邁向機構層的應用:學習分析,輔助學習與教學」,介紹「學習分析」,以此工具協助教師依據學生特質調整教學和課程設計;以及5月19日與臺科大合辦「EMI浪潮下之英語教學研討會」,聚焦於英授教師如何因應EMI需求來調整課程設計及教學策略。
九、 臺灣大學系統
(一) 2月20日召開臺灣大學系統委員會議,推選臺大陳文章校長擔任系統主席及通過111年度績效報告,皆奉教育部同意備查。
(二) 臺大系統三校之教務合作
1.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配合僑委會新推出之優秀僑生獎學金方案赴馬來西亞,進行馬來西亞高教交流會,並與馬來西亞13所獨立中學分別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雙邊將於教學領域推動合作,包括聯合舉辦教學活動、鼓勵獨中學生參加臺灣大學系統開設之先修課程、鼓勵獨中學生申請臺灣大學系統學士班等。
2. 課程合作:111-2學期三校校際課程數總計為1,866門,跨校選課達4,041人次。
(三) 109年獲系統「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補助案,其計畫執行已屆滿二年,依規定提出研究成果。較之108年度,109年度研究成果,特別是「論文發表」乙項指標,進步特別顯著。
十、 臺大-中研院聯合辦公室業務
為積極鼓勵臺大與中研院雙方學者創新性、互補性之跨領域研究合作,112年度「國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創新性合作計畫」共計通過12件計畫,並持續追蹤調查先前年度合作計畫執行完畢後是否有後續延伸之相關優良研究成果產出;4月份調查結果:108-109年度有4件計畫、110-111年度有2件計畫已發表國際著名期刊及相關重要成果突破。相關優良研究成果已彙整並公開於聯合辦公室網頁。
目前規劃發行電子報(Newsletter),將近年合作計畫優良成果以研究主題分類彙整,藉以展現及推廣臺大及中研院創新研究計畫之跨領域合作研究成果,並增加國際能見度。首期電子報已於112年5月5日開始邀稿,預計下學期發行。
十一、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 竹北分部
進修推廣教育大樓新建工程及竹北分部校門案,有關建照執照申請,於4月25日依公會審查部分內容進行修正,5月中旬複審完成後送縣府。另工程採購案,依程序於3月16日召開巨額採購審查小組會議,並於4月20日正式上網公告,預計7月初開資格標;寒暑假科學育樂營活動,已與講師確認活動主題與場次,擬於5-7月招生及辦理科學體驗活動。
(二) 雲林分部
1.「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興建統包工程」建照於112年3月28日取得建管開工核定函,4月16日進行基地開挖,於4月24日開始辦理環評監測建築基地開挖文化遺址監看作業,5月7日施作建築工程基礎接地工程。
2.「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及職務宿舍新建工程」已於4月11日辦理設計委託技術服務案第2次採購評選委員會會議評定優勝廠商,4月20日完成議約,於5月3日決標上網公告。
3. 設立農業機械教育訓練暨考驗中心,已完成基本設計報告書,於3月21日通過農糧署規劃與預算討論會議。4月26日通過111學年度第6次校園規劃小組委員會。5月3日通過校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111學年度第4次會議。
十二、藝文中心
遊心劇場於3月30日舉行開臺儀式,邀請臺北地區夙負盛名老字號劇團「民權歌劇團」獻演扮仙《醉八仙》與正戲《晉陽宮》,期許遊心劇場成為臺大、臺師大、臺科大三校系統的藝文樞紐,並帶動臺北市民參與藝文,來訪本校的國外訪賓也可將遊心劇場列為參訪藝文據點,讓藝文風氣在本校更為深植拓展。
十三、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
(一) 全身健檢方案
112年好心肝愛心健檢名額900名已全數預約完畢,至4月底608人已完成受檢,目前發現2人癌症、141人後續追蹤,預計8月底將全數完成受檢。另於檢後提供6場次校內健聯合健康諮詢服務。癌醫中心及北市聯醫LDCT方案師長同仁亦陸續預約中。
(二) 平時健康促進
112年至5月底已完成2梯次球類專班、2梯次十周運動班、14場午間運動班、1場運動主題工作坊、5場農場休閒體驗活動、2場主題工作坊、1場行動書車與1場線上電影座談、3場午間音樂會、4場葛萊美行動,近1,900人次參與受益,平均滿意度4.93分(98.6),其他實體或線上活動陸續辦理中。
(三) 方案宣傳佈達
112年官方網站累積瀏覽量124,428人次(統計至5月29日);LINE帳號社群人數增至920人;相關服務訊息,亦透過電子郵件、校園布告欄及公文交換等方式進行宣傳佈達。
十四、 行政單位法規及表單英譯專案(第三期),已執行至第5個月,英譯完成字數約為60%,後續將繼續監督英譯進度並協助各單位完成法規及表單公告。
十五、 本校畢業校友人數約31萬8763人。校友證目前已發行12萬7,927張,持續提供應屆畢業生及校友重聚辦證優惠。於3月19日與北美校友會聯合會舉辦「與校長有約線上演講」。為增強與各院系所校友連結,於112年5月11日召開第一次各院系所校友業務聯繫會議,除推廣校友證電子化外,並介紹國內外各地校友會狀況及進行業務分享與交流。臺大校友資訊網優化案已於112年4月25日驗收完成。傑出校友聯誼會規劃籌備中,預計於112年11月舉辦成立大會。
教務方面
一、本校112學年度院系所學位學程申設案共有:特殊項目「醫學院-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博士班」;一般項目「工學院-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生農學院-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學士學位學程」、「公衛學院-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生命科學院-植物生物科技產學研發博士學位學程」、「國際學院-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重點科技學院-精準健康碩士學位學程」及「重點科技學院-精準健康博士學位學程」,共計設立8單位,已經教育部核定。113學年度本校無增設單位。
二、 推動校學士及院學士制度
(一) 本校「院學士學位暨校學士學位設置準則」於112年3月17日教務會議修正通過,放寬校學士申請條件,自3月27日公布施行,並經教育部同意備查。
(二) 校學士
本校「校學士學位修業辦法」及「校學士審查小組設置要點」於112年3月17日教務會議修正通過,自3月27日公布施行。4月1日公告112學年度校學士申請資訊、4月20日辦理校學士師生座談會、5月11日辦理校學士申請說明會,並於5月22日至6月18日受理112學年度校學士申請。
(三) 院學士
本校工學院、生命科學院院學士制度已提111年12月23日教務會議通過,並分別於4月27日、5月19日辦理學生說明會,申請通過之學生將於112學年度正式開始修讀,醫學院院學士制度業提6月2日教務會議討論,預定於113學年度正式開始。
三、 探索學分
為鼓勵本校學生勇於嘗試跨領域學習,教務處研擬本校「學生探索學分實施辦法」業提6月2日教務會議討論,預定於112- 1學期開始實施,重點如下:
(一) 學士班一年級及二年級學位生,得申請將修習非主修學系(學位學程)開設之課程列為探索學分,合計至多六學分。
(二) 探索學分之採計方式
1.原始成績及格(或C-以上)之課程,經學生列為探索學分,學期成績改列通過 (PASS),原始成績不顯示亦不列入GPA計算,但仍取得該課程之學分數。
2.原始成績不及格之課程,經學生列為探索學分,成績單不顯示該課程記錄 (NO RECORD)。
(三) 於修課當學期本校行事曆規定之期末考結束後至次學期開學第一週期間,於本校建置之網頁提出申請。
四、 暑期探索學習
預計於111學年度暑修第二階段開設「暑期企業探索」課程,為共同選修-基本能力課程 (1學分),提供大一、大二生企業深度參訪或見習之機會,初步探討職場現況及趨勢,及早規劃未來就業方向。
五、 自主學習計畫
111-2學期共計16組學生團隊入選,於4月8日期初、5月6日期中學習聚會,進行議題聚焦、進度檢核與組間交流,並邀請文化銀行邵璦婷創辦人分享如何擴散議題影響力。
六、 推動領域專長
辦理112學年度領域專長優化計畫徵件,7月28日截止收件;協助教學單位準備115-1學期首次領域專長自評作業。
七、 精進學位論文品質
修訂本校精進學位論文品質實施辦法草案、本校精進學位論文訪視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草案。
(一) 增加法源依據(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
(二) 增加第四條-學生之學位論文遭檢舉時之處理依循(即:違反學倫案件處理要點)。
(三) 加強各條款之說明。
八、 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
(一) NTU COOL:
1.111-1學期起NTU COOL正式接替 CEIBA為本校唯一教學平臺,111-2學期截至5月4日計有5,186門課程於 NTU COOL 開課。
2. 完成影片功能改善,包括在上傳影片時新增提醒,避免人為操作失敗,以及在播放器加入快轉/倒退實體按鈕。
3. 成績管理功能外部工具完成第二版之開發,5月底上線。內容包括可透過學號、計分項目篩選表格、可在成績冊頁面直接編輯成績,以及可用excel檔匯入學期成績,進行手動調分。
4. 依使用者問卷調查結果針對平臺介面進行改善,提升功能包括教師檢視學生資料、進行作業評分設定、取得使用者支援等。
5. 與學生共同開發瀏覽器字幕外掛功能,以期於COOL平臺的正式字幕功能上線前,以Beta形式上線語音辨識字幕功能,讓使用者初步體驗語音辨識字幕。預計6月下旬上線。
(二) 課程自動錄播系統:支援教師於共同、博雅、綜合教學館使用錄播服務,並協助院系建置錄播系統。截至 5月4日已有 140 門課程申請111-2學期之課程錄影服務。
(三) 未來教室:未來教室維護服務合約完成採購後將通知各院系該支援服務方案細節內容。5月29日開放112-1學期未來教室第一輪學期使用申請。
學務方面
一、 導師制度創新方案
持續推動關懷導師、導師社群及學生暖心關懷輔導等創新方案,各系所共推薦75位關懷導師,其中有16位新任,3月29日舉辦座談會與關懷導師分享輔導資源等。導師社群計有15位導師申請,學系學生暖心關懷輔導計有24個學系申請案,計畫執行期間至11月底止。
二、 學輔晤談服務概況和學院學輔講座活動
(一)學輔中心旨在協助學生校園適應,透過駐點各學院,得以更進一步接觸學生,以達到了解並掌握學生狀況、追蹤學生後續情形以利學生逐步回歸校園。
(二)111-2學期由9位學輔專員合計11個學院狀況,自112年3月至112年4月底直接服務人次共計446人次,協助聯繫周邊資源、系所單位等間接服務次數共計1,529次。
(三)學輔專員針對學院特性111-2學期辦理20場學輔講座或小型學輔餐敘活動,大約有500名學生參與。
三、 校園徵才博覽會「虛實整合」打破時空限制
2023年實體徵才博覽會計有310家企業、448個企業攤位參展,除資訊科技、金融、集團、人力仲介、多元產業區之外,還設立「臺大新創企業專區」及「國際人才培育與永續專區」,提供國內及外籍學生更多元和國際化的職涯選擇。另自3月7日至24日間辦理公司說明會及參訪活動。為打破參觀與面談的時空限制,促進學生與企業間多元的互動交流,今年更優化線上與線下整合的徵才活動,縮短學生與企業間的距離,提高企業界與人才端媒合的機會。
四、 第28屆臺大藝術季在校園內於5月5日登場,主題「洄 Reviver」,象徵流動及無限的循環,與「永續」的策展理念不謀而合。藝術季核心展覽〈止宿之境〉,觀展者可自由穿梭於由無限鏡構成的莫比烏斯環之中,透過進入曲面看見無限之感、意會「洄」的含義;舞臺表演〈肥皂箱〉、講座與工作坊〈藝術治療─修補你和他的關係〉、〈斯土斯宅─居住永續與地方文化交織〉、〈絹印工作坊─日常服飾的永續提案〉等議題內含心理、環境與生活等層面之永續;另有農學市集、二手交易攤位,讓參與者能從中感受、思考永續對於自己和社會的意義。
五、 為促進住宿生彼此互動,以及推動宿舍共煮廚房,於4月17、22日舉辦「宿舍樂學習,餐車好食光」活動,並首次將移動餐車開進校園。透過食安教育及簡單低溫烹煮指導,鼓勵宿舍同學走出戶外,邀約共食,創造人際連結與情感支持,並教導烹煮提升同學自我照顧能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六、 新生開學典禮定於8月27日舉辦,為避免新生活動與健檢、迎新宿營、國際生校園導覽等活動撞期,與各單位協調時段分流事宜,並統合新生相關資訊至書院說明頁面。另新生限定版上衣LOGO徵件及發放,於4月6日至4月19日辦理全校教職員生網路票選,票選出前三名作品,已經行政會議確認首獎作品後辦理採購及規劃發送事宜。
七、 全國社團評鑑
本校漁村服務社獲得「年度最佳社團特色活動獎」,另管樂團、漁村服務社獲得「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大學校院組」佳作。
八、 112年4月24日由學生會主辦境外生聯合會議,邀請校長及相關行政單位主管同仁和學生會國際事務部及各國同學會代表參與,由境外生提出在臺大學習與生活上面臨的問題,例如:增加英語授課課程、資訊雙語化、宿舍規劃建置公用廚房等,由校方相關單位提出說明,回應境外生的需求,希望能共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提供境外生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九、 112年5月10日由學生會及研究生協會共同辦理全校師生座談會,邀請校長及八位一級行政主管出席,針對校內公共議題進行座談,席間開放現場同學提問,與各單位首長交流,一同關心校園公共事務,討論議題涵蓋校園空間、生態平衡、資訊流通、硬體設備以及教務選課等面向,現場互動熱絡,期待師生一同努力,營造更為友善的校園生活環境。
十、 111-2學期新增跨領域夥伴專案獎補助方案
於5月18日辦理「跨域串聯講座暨跨域夥伴專案補助說明會」,邀請《蘆葦女力》分享跨域串聯的成功經驗,並說明跨域夥伴專案獎補助方式,期待藉由此專案建立人際網絡,深化在地夥伴關係,發揮「服務學習課程」規模化的社會影響力。
十一、第二學生活動中心三樓部分空間室內裝修案,預計112年6月中竣工;另為增加校內教職員生對新空間之認同與親近感,於2月10日至3月10日舉辦命名徵稿活動,經初審及進行第2階段網路投票,將命名為「沃思空間」(英文:coSPACE)。
十二、原資中心自111-2學期起,已寄出開學及期中考關懷信件,希冀透過定期的信件關心,提供原住民族學生諮詢管道,以協助其適應校園生活。111-2學期原住民族學生晤談服務人次共計41人次(自2月20日起至4月20日止),並於5月28日辦理第一屆原住民族學生「小畢典」,廣邀應屆原住民族畢業生及其家長共同參與。原資中心於3月14日召開111學年度第2次「諮議委員會會議」,也通過增聘校外委員案,於4月14日起聘。
總務方面
一、與計資中心共同規劃及開發新版總務處會議室管理系統,改以個人計中帳號登入,由系統登錄產製案件編號及申請書,利於個人追蹤與記錄借用歷程,提升使用者流暢性及舒適度,於112年4月13日起上線提供服務。
二、建置線上離職簽核系統,為簡化流程,減少離職者親自跑件之辛勞,出納組與人事室討論簡化繁瑣作業細節後,轉請計資中心建置新系統,配合完成教職員離職線上簽核系統「薪資」及「離職儲金」兩項之簽核功能,預定於112年6月底前推出紙本、線上申辦之雙軌制,未來將再視情況,逐步達成離職申辦作業全面無紙化。
三、本校第二學生活動中心地下1樓及1、2樓共6單元場地契約因期限即將屆滿,陸續辦理續約審查及招商評選作業,以持續提供會議中心及餐飲服務。
四、為提供本校客座教授及國際學人更多元、便利的住宿服務,賡續辦理校外飯店式公寓合作專案,提供修齊會館、捷絲旅林森館、捷絲旅尊賢館總計3家飯店業者共提供41間房間。修齊會館自112年9月至12月辦理房間裝修工程,總務處將洽學校周邊或捷運沿線飯店業者,開發其他合作機會。另客座學人宿舍室內重新規劃裝修案,共31戶,自112年1月1日起重新啟用,截至4月底總計收到77件申請案,已依規定於入住前二個月完成67案宿舍分配,入住率達68%。
五、新建工程
(一) 6案貸款興建教職員宿舍工程中基地6已於111年9月開工,預定113年7月完工;基地5預定6月6日與合格廠商辦理價格標開標作業,其餘4案已陸續上網招標;學生宿舍新建工程整體第2次調增預算業經教育部112年3月10日同意,4月24日舉行招商說明會,工程採購案於5月16日上網公告;竹北分部校門與周邊環境及進修推廣教育大樓新建工程採購案預計7月初開資格標。
(二) 工學院綜合新館新建工程:地下1樓內裝工程於112年3月14日決標,預定於112年11月完工。
(三) 人文大樓5~6樓空橋段結構體工程進行中、機水電設施配合主體結構配管配線、裝修工程於112年2月開始進場施工中。建築標施工進度94.98%、機電標施工進度37.6%,空調工程施工進度38.63%,裝修工程施工進度3.17%,全案預計112年12月底完工,113年3月前辦理驗收作業。
(四) 農業試驗場教研實習大樓新建工程:全案都市設計審議於112年4月6日取得核備,目前辦理建築執照審核中。
六、整修工程:禮賢樓地下劇場於3月13日完工、森林系外牆及屋頂防水改善工程5月5日完工,一號館及化工系外牆整修工程持續進行中。四號館至共同教學館東側通道環境改善工程、校園景觀C+D區-農業綜合大樓南北側中庭改善工程採購案預定7月4日開標。另為鼔勵各館舍主動進行環境清潔,各館舍申請外清洗作業,總務處補助50%清洗經費。
研究發展方面
一、 本校申請教育部第2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18件,其中14件獲通知於112年4月11日至4月19日進行第二階段簡報審查。教育部業核定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112-116年)之112年經費,包含通過之10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總計獲補助24.66億元。
二、 徵求擴充加值(add-on)國際合作計畫及跨領域種子,以鼓勵並促進核心研究群和校內規劃之重點整合型專案計畫與國外團隊建立多元、長期的國際合作夥伴與聯盟,以提升國際影響力,另鼓勵不同學術專長的教研人員,進行跨領域研究合作,探討具前瞻創新之研究構想或關鍵重點議題。為利教研人員更了解新計畫及跨領域研究團隊之組成,於5月5日舉辦線上說明會,兩案計畫收件至112年6月12日。
三、 為鼓勵本校延攬之國際學者與校內教研人員共同組成團隊執行研究計畫及設立研究中心/實驗室,修正下列計畫內容:
(一) 核心研究群計畫新增子計畫主持人資格包括本校延攬之國際學者。
(二)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補助作業要點新增補助本校延攬之國際學者與國際著名機構合設研究中心或實驗室。
四、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112年3月22日公布2023年「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本校五大主領域皆進入世界前百大,本年度共評比54個領域,本校有41個領域上榜,其中2個領域排名前50,28個領域排名前100。
五、本校獲選為內政部役政署112年績優研發替代役用人單位,並有1名役男獲選112年績優研發替代役役男。
六、本校112年度截至112年4月25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1,465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31億147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 推動深化交流、爭取菁英:臺大系統與大馬13獨中創建國際高中聯盟國立臺灣大學系統順應僑務委員會新推出優秀僑生獎學金方案及實踐系統深耕馬來西亞之策略,校長兼系統主席、臺師大校長與臺科大校長親領行政團隊前往馬來西亞辦理國際高中聯盟簽約典禮,於5月7日與馬來西亞12+1所華文獨立中學(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吉隆坡坤成中學、吉隆坡循人中學、巴生興華中學、巴生濱華中學、檳城鍾靈獨立中學、馬六甲培風中學、居鑾中華中學、新山寬柔中學、寬柔中學古來分校、古晉中華第一中學、詩巫公教中學、沙巴崇正中學)簽訂合作交流協議。未來計畫將與盟校舉行校長及校友間的交流活動,共同檢討教學合作,並討論開設線上先修課程及舉辦特色營隊,促進雙方交流,爭取菁英生源。
二、 為促進本校學生國際交流及對永續未來之投入及倡議,本校於111年起加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全球夥伴網絡,並且聯合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肯亞莫伊大學、英國新堡大學、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德國漢堡大學以及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每年舉辦研究計畫競賽,邀請各校學士組和研究組研究計畫競賽獲獎者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全球夥伴研究論壇中發表獲獎計畫、相互交流。112年度本校學士組及研究組獲獎組別各一,偕同漢堡大學研究組獲獎者及印第安納大學學士組獲獎者於4月28日進行線上計畫發表。
三、 全球學人專屬網站建置
為提升校內國際學人的支援及照顧,也提供未來國際學人在校期間有更好的體驗,推出臺灣大學全球學人網站(NTU Global Scholar),針對不同身分別的專任教師、客座教授、訪問學者等提供個別化的資訊,以落實留才攬才之政策目標。
英文網站連結: https://gscholar.ntu.edu.tw/
中文網站連結: https://gscholar.ntu.edu.tw/zh-hant/
四、 國際學者家庭支援
為了強化國際學者之家庭支援,洽接私立新民國小與私立立人國民中小學提供優先入學之管道,並分別於3月28日(新民)及4月19日(立人)與兩校簽訂專屬友誼協議,提供國際學者子女更多教育選擇與諮詢管道。
五、 「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遴選臺大學生於暑期至海外企業、研究機構與非政府組織見習與實習,透過海外導師的帶領,促進學生國際交流,擴展青年國際視野,增進實作能力。112年共63位學生報名,最終成功媒合19位學生至6個國家、9間機構實習。
六、 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
於112年1月13日至112年3月3日開放國際學生申請,共收到253件,較上一屆成長130%。經由初審後,符合資格並繳交完整申請件共計160件。本計畫實習期間為112年6月12日至112年9月3日,共計12週。
七、 短期專班
(一) 密涅瓦大學專班
111-2學期接待美國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 共109位學生來臺大學習。來臺期間參與由本校教師開設之8個不同主題的短期密集型課程,與臺大共112名學生一同修讀,在充實知識之餘,增進文化交流並締結友誼。8個主題包含:森林療癒與實作、從土地到手裡的臺灣茶、茶文化與相褒歌、廟宇與北管、走讀臺北、做你自己的主人、設計人生及臺灣味:文化多樣性與科學等,皆已於4月9日圓滿結束。
(二) 哈佛臺北書院專班
Harvard Taipei Academy課程內容以學習華語及文化體驗為主,為期8週(112年6月16日至8月12日),參與對象除哈佛大學學生外,亦包含來自耶魯、普林斯頓、康乃爾等常春藤盟校之學生,預計隨團教職員9名,學生54名。主要上課場域為博雅教學館2、3樓,除華語課程外,亦安排各項文化體驗交流活動,擬邀請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外交部北美司、中華民國哈佛大學校友會和校內師長們,於6月18日參與哈佛臺北書院開學典禮暨餐敘。
八、 已彙整本校國際化內容相關資訊,編纂並印製手冊摺頁,幫助姊妹校、國際訪賓深入理解本校國際化相關作為。手冊內容包含校史簡介、多元化校園、學校排名、學術研究實力、人才培育、永續發展等面向。
九、 境外學位生入學情形(112-1學期)
(一) 國際學位生:共970人(含3人同時申請碩博士班)、1,317件申請,較去年同期減少15%,錄取479人。
(1) 1.學士班:415人(644件)申請,較去年同期人數減少6.74%,錄取199人。
2. 碩士班:452人(552件)申請,較去年同期人數減少18.26%,錄取229人。
3. 博士班:106人(121件)申請,較去年同期人數減少20.39%,錄取51人。
(二) 僑港澳生海聯會個人申請:共362人(475件)申請,較去年同期減少37%,錄取130人。
1. 學士班:78人(79件)申請,較去年同期人數減少49.35%,錄取4人。
2. 碩士班:261人(365件)申請,較去年同期人數減少34.91%,錄取114人。
3. 博士班:23人(31件)申請,較去年同期人數增加64.29%,錄取12人。
(三) 國際學生註冊
1. 學位生:111-2學期國際學位生(含雙學位)總計43人,含碩士班33人、博士班10人,較110學年度同期減少20%。
2. 非學位生:111-2學期交換/訪問學生395人,較110學年度同期成長83%。
財務管理方面
一、自112年2月1日至112年4月30日,小額捐款共計新臺幣24,282,731元、美金282,487.19元、港幣830,138.05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臺幣1百萬元以上者),共計新臺幣98,418,220元、美金375,540元,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112年持續重點工作
(一) 為打造世界級學府、展現百年榮耀,持續推動臺大創校百年基金募款。
(二) 發揮愛校、愛樹、愛地球的心,持續推動校園護樹計畫。
(三) 關懷學子、點亮希望,推動希望獎助學金募款。
法務方面
一、落實本校法制作業規範
本校自民國(下同)111年開始實施法制作業規範後,透過法制作業檢核表、諮詢單、公文會辦等方式協助校內各單位落實並熟悉法制作業手冊,自112年2月至4月為止,協助修訂校內法規共110件。
二、 協助處理本校各類公務訴訟
自112年2月至4月為止,協助民事(含調解、訴訟)及強制執行訴訟案共14件(含校產維護管理類2件、商標類3件、勞資爭議類3件、其他類如侵權、國賠、工程/採購履約糾紛、強制執行等6件);刑事訴訟案4件;行政訴訟、訴願、申訴、再申訴案等25件(含教師人事類12件、其他類14件),總計43件公務訴訟案。
三、 維護管理本校校產
協助總務處、生農學院農場、山地農場、實驗林管理處、學務處等校內單位審閱校產相關契約及法律諮詢,並協助處理相關法律爭議及訴訟。112年2月至4月間所提供之校產管理類案件統計:法律諮詢18件、審閱契約29件、訴訟2件。另協助總務處處理本校多件BOT、ROT促參案,包括契約文件審閱、履約爭議諮詢、列席協調會或營運績效評估等會議,期能幫助案件順利推行、減少紛爭並維護本校權益。
四、擬定本校宿舍場地餐廳公版招商須知及契約,供學務處未來招商簽約時使用,可大幅減少行政人力成本、提升行政效能及法規遵循度。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 推動校學士學位
修正「校學士學位修業辦法」及「校學士審查小組設置要點」放寬申請門檻,於112年3月27日發布施行,並辦理師生座談會蒐集校學士學生、導師之意見及需求。另拍攝校學士經驗分享影片,進行推廣宣傳。於112年5月11日辦理112學年度校學士申請說明會,自5月22日起受理112學年度校學士申請。國際體育運動事務學士學位學程、與社科院討論院學士合作可能性。
二、 112年4月28日至5月25日受理學生自主提案112- 1學期通識課程。
三、 112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由中原大學承辦,本屆共舉辦20種運動項目,全國共有146所大專校院參賽,選手合計9962人。本校共報名參賽田徑、游泳、桌球、羽球、網球、跆拳道、柔道、擊劍、射箭、軟式網球、競技體操、射擊、空手道及木球共14個項目,男女選手293人,領隊、教練及隊職員74人,合計367人。
游泳隊連續五日賽程共獲得10金11銀7銅佳績,吳如雄同學參加一般男子組50公尺自由式及蝶式皆獲得金牌,達成四連霸的成就。田徑隊參與一般組各項競賽總計獲得8金4銀1銅佳績,並獲得一般男子組團體錦標獎第一名及一般女子組團體錦標獎第一名,此外鄭惟中、李如茵、楊程堯及洪逸璇4位同學參加大會首度舉辦的一般男女混合組4X400公尺接力比賽,不僅榮獲金牌,也讓臺大留下光榮的歷史紀錄;而黃辰嵐、李如茵、蕭嘉美及洪逸璇4位同學參加一般女生組4×400公尺接力更連續二屆突破大會紀錄(成績:04:09.61,原紀錄:04:10.02),獲得第一名,成績十分優異。本屆全大運本校共榮獲32金、21銀及34銅,合計87面獎牌數,成績耀眼。
圖書館方面
一、 Open Access新增Elsevier、IEEE Fully OA期刊投稿優惠方案
圖書館自2021年起與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UP) 簽訂Open Access (OA) 期刊免費投稿協議,支援本校師生投稿CUP期刊免費以OA方式發表;2023年起擴大服務範圍,新增Elsevier、IEEE Fully OA期刊投稿折扣優惠方案,凡臺大所屬機構人員為文章通訊作者,於方案期間投稿於適用期刊,均可享有文章處理費折扣優惠。此項服務已由學科館員主動寄發信件,並透過各種系所聯繫及本校校訊等宣傳管道週知校內師生,使服務及OA觀念更廣為人知,促進知識傳播。
二、 NTU Topics校內潛在合作資訊服務網頁正式上線
圖書館以本校專任教師之著作主題為基礎製作之NTU TOPICs - Find Collaborators @ NTU網頁已上線於圖書館首頁,提供教師依作者姓名、研究主題或二級單位進行查詢,呈現主題相似度作者網絡與作者研究主題比率圖表。教師個人可掌握與自身主題相近或感興趣主題的研究者及重要群體,並了解每位作者的研究興趣,另亦可協助決策者快速洞悉或展現系所單位整體研究方向與特色。
三、 修訂本校碩博士論文繳交流程
配合教務處於1月3日修正本校研究所博士暨碩士學位考試規則,圖書館已更新相關作業流程、網頁及延後公開申請書,增訂學位論文申請延後公開應檢附證明文件,且延後公開期限若超過五年者應經教務處審定。
四、 國際合作出版
圖書館與日本兩所大學合作出版兩部作品,與日本琉球大學赤嶺守教授團隊合作《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 琉歌大觀》全四卷之全文翻刻及編輯出版計畫,最後一卷於四月底出版發行;另與日本新潟大學鈴木孝庸教授合作出版「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平家物語音譜本:第二卷/平家正節」, 113年出版。
五、 臺大總圖書館空間與服務重塑計畫
圖書館執行「臺大總圖書館空間與服務重塑計畫」改造工程於111年10月28日開工,預定於8月中旬左右完工與開放啟用。配合空間改造工程所進行圖書館1樓廁所整建案,待空改工程完工後將一併開放使用,改造亮點包含新設館內首座性別友善廁所、坐式馬桶佔比由原先35%提高至50%以呼應國際化校園趨勢、女廁佔比由36%提高至61%改善女廁數量不足的問題,從讀者角度出發打造煥然一新的如廁環境。
另籌備圖書館一樓空間改造後之輕閱讀區館藏,廣泛徵集心理勵志、自然科普、社會科學、商管財經、人文史地、文學等多元主題之熱門休閒讀物,營造全人關懷、涵養通識的書香天地,截至4月30日止已提訂近1,600冊圖書。
六、 建置聯合服務櫃檯為一站式服務平臺
整合流通服務、參考諮詢服務與多媒體服務功能,預計於8月啟用,希冀為讀者提供更便捷之服務。
七、 編製校史館及舊總圖書館募款影片
圖書館為精進110年製播之校史館營運以及舊總圖修繕募款影片「智慧的原鄉:臺灣大學舊總圖書館」,6分鐘的影片以身世、角色、價值、守護四個觀點細數舊總圖的歷史與意義,置於校方募款網頁。舊總圖書館募款影片,於校友50重聚活動日設置攤位播放,影片亦於總博物館籌備處官方網站、YouTube頻道、Facebook粉絲專頁等處播放,進行募款。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 myNTU臺大人入口網改版
為擴大myNTU跨裝置支援,提供更便捷搜尋功能,規劃將現有myNTU升級改版;考量資訊安全,系統於登入後依照教師、職員、學生等身分別提供個人化服務,入口網將依據使用者回饋滾動式調整,以提升使用者體驗。
二、 校園無線網路熱點升級
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計中於109年底導入WiFi 6 (802.11ax)的無線網路規格來解決校園面對的熱點問題。陸續改善校級教室、第一活動中心及部份院級教室;經ELK大數據分析,今年將針對總圖書館、社科院圖書館、小福利社、小小福利社、外語中心、思亮館實驗室、行政大樓(含新農化)及會議室作無線網路熱點升級。為提升校園無線網路服務品質,至112年4月19日止共有3,437顆無線基地臺(AP)。
另提供全校無線網路服務即時統計資訊,內容包含校區即時資訊、建物即時資訊及流量即時資訊。校內無線網路於112年2月1日至112年4月20日期間,平均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前10大建築物依序為:總圖書館、基礎醫學大樓、共同教學館、社會科學院大樓、管理學院二號館、普通教學館、新生教學館、綜合教學館、博雅教學館、博理館;其中,前10大建築物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占全校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30%~35%。整體而言,全校無線網路同時最多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31,500人(裝置)。
三、 NTU Space雲端資料儲存系統更新
NTU Space於四月底完成新版更新上線,除解決舊版已知系統錯誤外,提供更優化之操作介面與功能,簡化分享模式與相關設定,增加信件通知,並對檔案之檢視與下載權限提供管控設定。
四、臺灣大學中英文網站製作平臺
(一) 單位網站管理人員系統-新增臺大首頁模組,建立全校各單位網站清單及查詢列表。
(二) 按網站/單位屬性或一二級單位顯示相關清單列表及查詢介面
1.串接教授網站資料(站臺標示為教授網站之屬性)
2.介接或新增臺大首頁相關欄位及新增/更新/彙整相關報表
五、 於4月27日召開第一次資通安全委員會會議,因應國家資通安全法規要求本校未來運作事項、資安事件案例分享、資安政策佈達與資通安全事項獎懲辦法文件制訂等,透過資通安全長與資安委員共同討論後決議施行,落實推動及監督校內資通安全相關事務。
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206A)存查。
貳、確認112年3月18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民國112年3月18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11206B)存查,94~111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206C)存查。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大銘報告:
本委員會於112年5月16日召開會議,安排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2年5月12日,計收到3件同意案、2件報告案及1件討論案。其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同意案(111117案) 之學生委員名單,於會後(5月24日)方產生選舉結果;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報告案(111120案)則需於會後經5月16日該院管理委員會第11次會議及5月19日該院監督委員會第11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行政程序。兩案均依選舉或會議結果更新為本次校務會議資料。以上經委員討論後,提案順序照案通過,程序表修正通過。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肆、同意案
一、編號:111116
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出缺1名學生代表委員,業經校長提名建築城鄉所許冠澤同學。
決定:本案同意。
二、編號:111117
本校「第20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第19屆工作場所性別歧視申訴委員會」及「第18屆性騷擾防治委員會」聘任委員(校長、教務長、總務長、學務長為當然委員)。
(一) 校長提名:
1.教師委員:陳明汝教授(動科系)、賴喜美教授(農化系)、
陳佳慧教授(護理系)、古允文教授(社工系)、
陳奕君教授(光電所)、趙儀珊副教授(心理系)、
王皇玉教授(法律系)、林奇秀教授(圖資系)、
陳俊任副教授(生技系)、楊馥菱教授(機械系)。
2.職工委員:胡淑君組長(教務處)、鄭惠云工友(學務處)。
(二) 學生委員: 陳孜穎(物理系),陳冠臻(醫學系),胡燁霆(政治系),
杜振銘(政治系),林昀萱(社會系)。
決定:本案同意。
三、編號:111118
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第1屆產業代表徐清祥委員請辭,業經校長提名徐爵民博士接任。
決定:本案同意。
伍、報告案
一、編號:111119
稽核室報告:檢具本校111年度校務基金績效報告書1份(附件1),提會報告。
說明:
(一) 依「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第26條規定,校務基金績效報告書應提報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審議,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二) 本案業經112年3月23日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112年度第1次會議修正通過。
決議:111年度校務基金績效報告書報教育部。
二、編號:111120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報告:檢具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1年度績效報告書1份(附件2),提會報告。
說明:
(一) 依「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第44條規定,研究學院應就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之執行結果,作成績效報告書,其內容應包括績效目標達成情形、效益、財務變化情形、檢討與改進及其他重要事項,並應報管理會審議,經監督會通過後,送校務會議及主管機關備查。
(二) 本案經112年5月16日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管理委員會第11次會議審議通過、5月19日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第11次會議修正通過。
決議: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1年度績效報告書報教育部。
陸、討論提案
編號:111121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提: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設置辦法」修正案。
本案經討論及修正後[註1],通過決議如後:
決議: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設置辦法」第一條至第八條修正如下:
第一條
[國立臺灣大學]本校為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下稱本會),以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依性別平等教育法第六條[之]規定,[設置]訂定國立臺灣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設置辦法([以]下[簡]稱本[委員會]辦法)
第二條
本[委員]會任務如下:
一、整合學校各單位相關資源,擬訂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計畫,落實並檢視其實施成果
二、規劃或辦理學生、教職員工及家長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活動。
三、研發並推廣性別平等教育之課程、教學及評量。
四、研擬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與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之防治規定,建立機制,並協調及整合相關資源。
五、調查及處理與性別平等教育法有關之案件。
六、規劃及建立性別平等之安全校園空間。
七、推動本校相關社區有關性別平等之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
八、其他關於學校或本校相關社區之性別平等教育事務。
第三條
本[委員]會置委員十七至二十一人,由校長、教務長、總務長、學務長、教師代表、職工代表、學生代表及性別平等教育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代表組成[,校長為]。主任委員由校長擔任之,副主任委員由主任委員自委員中指定一人擔任之。
前項教師代表及性別平等教育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代表由校長分別自校內外教師[職員]或學者專家中提名,職工代表由校長分別自職員及工友中提名,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聘任之。
第一項學生代表由[本委員會委由]學生會經學生普選選出五名學生委員,[而]其中任何單一性別不得超過三名,[。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聘任之。前項學生委員]且應[保障]包含大學部[與]及研究所學生至少各一名[學生],惟學生代表候選人得票數若低於[該選區]有效票之百分之五時,則不適用保障名額之規定,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聘任之。
[前項學生委員因故無法選出,由本委員會召開大會討論補選事宜,另行辦理學生委員推派。] [前]第一項各類代表應具有性別平等意識,[其中]且女性委員應占委員總數二分之一以上。
第四條
學生委員選舉於登記期間結束時,如可預見選舉結果未能符合前條第三項規定,應延長登記期間,並報副主任委員及本會輪值小組知悉。
前項延長登記期間之次數以一次為限,經延長後如仍可預見選舉結果未能符合前條第三項規定,則逕行辦理投票,其不足額部分,由學生會推派代表擔任。
學生委員選舉之起訖期間,除本會另有決議外,依學生會之規定辦理,並經本會確認後,由學生會公告。
學生委員選舉延長登記之末日,由副主任委員及本會輪值小組視該次學生委員選舉作業期程彈性訂定,並由學生會公告。
第五條
本校教職員工及校外專家學者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跟蹤騷擾防制法或其他性別平等相關法規,經調查屬實且情節重大,或違反刑法妨害性自主罪、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不得聘任為本會委員。
本校學生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跟蹤騷擾防制法或其他性別平等相關法規,經調查屬實且情節重大,或違反刑法妨害性自主罪、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不得參加學生委員選舉。
被提名人經提校務會議同意前,應簽署切結書,如發現有違背者,應放棄資格。
第[四]六條
本會委員任期一年,得連任之。其任期自當年八月一日起至次年七月三十一日止。
本會委員[於]任期期間因職務異動或[因故]其他原因出缺[時],[由新任者接任或由候補委員按身分別依序遞補,其]致本會委員未達第三條第一項規定之最低人數時,依出缺委員之身分別由本校依第三條第二項至第四項及第四條第二項規定重新選任,且新任委員之任期以補足所遺任期為限。
第七條
本會委員為本會或其他單位委託調查之案件當事人或關係人時,應主動迴避或由主任委員請其迴避該案之調查及審議程序。
第八條
本會委員於任期期間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跟蹤騷擾防制法或其他性別平等相關法規,經調查屬實且情節重大,或違反刑法妨害性自主罪、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應即喪失委員資格。
本會學生委員於任期期間喪失學籍者,應即喪失委員資格。
前二項喪失委員資格導致委員出缺之情形,依第六條第二項規定辦理。
學生代表之大學部委員在任期中畢業並考上本校研究所,因仍具備學籍,故不喪失本會委員資格,且同樣代表大學部委員至任期結束。
第[五]九條
本會主任委員負責督導本[委員]會[之]會務[。];副主任委員[由主任委員自委員中指定一人擔任,]負責佐理本會會務,並代表本[委員]會對外發言。
第[六]十條
本[委員]會每學期應至少開會一次,由主任委員召集之。但遇有重大事件或經委員五人以上[之]請求,主任委員得召開臨時會議。
本[委員]會[之會議]應有全體委員[總額]過半數[之]出席,始得開會。一般事項之決議,[以]經出席委員過半數[之]同意行之。但通過調查報告[之通過等]或其他本會認定屬重大事項之決議,應[以]經出席委員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行之。
第[七]十一條
本[委員]會應就[應]受理之申請調查案或檢舉案成立調查小組,其設置辦法另[訂]定之。
[本委員會得視任務需要,設置教育、活動、空間等各功能小組,由主任委員自委員中指定各組召集人。]
本[委員]會得視工作需要,[得]置[約用]校聘人員若干名。
第[八]十二條
本辦法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自發[佈]布日施行。
註1
1. 王家康同學提修正動議:第4條第2項修正為:
前項延長登記期間之次數以一次為限,經延長後如仍可預見選舉結果未能符合前條第三項規定,則逕行辦理投票,其不足額部分,由學生會推派代表擔任。
修正動議通過。
2. 王家康同學提修正動議:第3條第3項修正為:
第一項學生代表由學生會經學生普選選出五名學生委員,其中任何單一性別不得超過三名,且應包含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至少各一名,惟學生代表候選人得票數若低於有效票之百分之五時,則不適用保障名額之規定,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聘任之。
修正動議通過。
3. 吳文方教授提修正動議:第3條第2項修正為:
前項教師代表及性別平等教育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代表由校長分別自校內外教師或學者專家中提名,職工代表由校長分別自職員及工友中提名,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聘任之。
修正動議通過。
4. 有關第5條第1項、第2項及第8條第1項之修正動議:
(1) 陳建穎同學提修正動議:新增第5條第3項及第8條第2項:
第5條第3項:
第一項、第二項其他性別平等相關法規,其範圍由本會確認後公告之。
第8條第2項:
前項其他性別平等相關法規,其範圍由本會確認後公告之。
修正動議經舉手表決,以贊成8票、反對61票否決。
(2) 王家康同學提修正動議:第5條第1項、第2項及第8條第1項修正為:
第5條第1項、第2項:
本校教職員工及校外專家學者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及跟蹤騷擾防制法或其他性別平等相關法規,經調查屬實且情節重大,或違反刑法妨害性自主罪、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不得聘任為本會委員。
本校學生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及跟蹤騷擾防制法或其他性別平等相關法規,經調查屬實且情節重大,或違反刑法妨害性自主罪、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不得參加學生委員選舉。
第8條第1項:
本會委員於任期期間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及跟蹤騷擾防制法或其他性別平等相關法規,經調查屬實且情節重大,或違反刑法妨害性自主罪、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應即喪失委員資格。
修正動議經舉手表決,以贊成5票、反對85票否決。
(3) 許冠澤同學提修正動議:第5條第1項、第2項及第8條第1項修正為:
第5條第1項、第2項:
本校教職員工及校外專家學者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跟蹤騷擾防制法或其他性別平等相關法規,經調查屬實且情節重大,或違反刑法妨害性自主罪、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不得聘任為本會 委員。
本校學生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跟蹤騷擾防制法或其他性別平等相關法規,經調查屬實且情節重大,或違反刑法妨害性自主罪、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不得參加學生委員選舉。
第8條第1項:
本會委員於任期期間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跟蹤騷擾防制法或其他性別平等相關法規,經調查屬實且情節重大,或違反刑法妨害性自主罪、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應即喪失委員資格。
修正動議經舉手表決,以贊成85票、反對0票通過。
5. 王羿雯同學提修正動議:新增第5條第3項:
被提名人經提校務會議同意前,應簽署切結書,如發現有違背者,應放棄資格。
修正動議經舉手表決,贊成37票、反對37票。
修正動議因贊成及反對票數相同,再次經舉手表決,以贊成44票、反對42票通過。
6. 王家康同學提修正動議:第6條第2項修正為:
本會委員任期期間因職務異動或其他原因出缺,致本會委員未達第三條第一項規定之最低人數時,依出缺委員之身分別由本校依第三條第二項至第四項及第四條第二項規定重新選任,且新任委員之任期以補足所遺任期為限。
修正動議通過。
柒、臨時動議
一、編號:111122
孫語謙等提:為回應近期校園數起歧視事件,同時建立對族群友善、實踐多元價值的校園環境,學校應成立相關單位以推動校內制度改革。
決議:於6月30日前組成工作小組,由校長、副校長1名、各學院校務會議代表各1名、職工校務會議代表1名、學生會會長、研協學會長、學代會主席、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原住民學生及教師各1名共同組成,並邀請相關行政單位及專業學系列席,討論協助學校在族群平等及尊重多元文化方面的作為,由工作小組討論不同階段之工作期程及8月1日公告之內容,於112學年度第1次校務會議提出建議方案。
二、編號:111123
林承慶等提:為回應近期針對原住民族加分制度之歧視事件,臺大校方應針對「加分制度之澄清」發布「國立臺灣大學聲明」,放置國立臺灣大學臉書粉絲專頁與國立臺灣大學官方網站。
決議:請學務處及秘書室於本校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專頁發布國立臺灣大學聲明,說明原住民族加分制度之歷史脈絡及相關政策。
捌、散會(上午12時10分)
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206A
國立臺灣大學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206B
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3
11206C
94~111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3-03-18 | 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2年3月18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第2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
主席:陳校長文章 紀錄:李潔茹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2人,實到138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21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2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9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3分,開始開會。
因為今天是我第一次的校務會議,我個人有義務跟所有的校務會議代表報告未來4年對學校的一些規劃,所以接下來就由我來進行報告。
打造世界級的學府 展現百年的榮耀(簡報檔如11203F1)
一、前言與願景
做為臺大校長,除了要堅持校園自主、學術自由及培育領導人才之外,亦要維護臺大做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地位。本校在歷任校長努力下,已成為亞洲頂尖世界一流的大學,傅斯年校長所勉勵的,「我們貢獻這個大學于宇宙的精神」,是我們長久以來師生努力的標竿。為因應數位化、智慧化、永續化、資源化、和少子化的新科技及新時代,本校必須有新的面貌,因此我所提出的願景是「打造世界級學府,展現百年的榮耀」。我們的院系所須以成為亞洲/世界的頂尖學術單位為目標、以解決人類所面臨重大問題為使命,並以培育學生具備專業技能、社會責任意識、國際視野與領導能力等綜合素養為職志。
二、 使命與挑戰
在我所提出的願景下,期許本校所具備的使命及挑戰有下列四項:
(一)堅持學術自由、追求真理,形塑令國際社會尊敬的精神。
(二)在各專業領域培育具有創造力、領導力、執行力及利他精神的領袖人才。
(三)激勵師生勇於面對挑戰,致力於解決人類永續重要議題,並引領世界發展方向,促進世界文明。
(四)積極協助國家發展,引領社會思潮,成為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智庫,並貢獻國家社會。
三、校務發展策略
為達成世界級學府之願景,擬具下列八項校務發展策略:
(一)優化校院發展與建構永續智慧校園。
(二)推動國際重點領域發展。
(三)提升國際合作能量。
(四)強化招生策略及連結國際教育。
(五)激勵師生研究及攬才留才。
(六)精進學生自主學習及研究動能。
(七)充實財務規劃及募款。
(八)完成創校百年規劃與增強校友連結。
四、工作規劃
(一)優化校院發展與建構永續智慧校園
1.優化校院發展:推動新館舍及宿舍興建、優化校院之教學研究空間與行政人力資源並完成分校校區(水源校區、徐州路校區、竹北校區和雲林校區)之規劃和軟硬體建設目標時程。初步規劃水源校區為電動公共載具示範基地、徐州路校區為終身學習園區、而竹北校區的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期許成為「醫學中心」及生醫園區,並發展碳中和研究;雲林校區將著重發展永續科技、智慧機械人才培育,並兼顧高齡長照。且竹北及雲林校區將計畫設立行政服務中心,以加強跟地方產業結合,並擬定校區逐步建設的時程。
2.建構永續智慧校園:精進本校USR及SDGs計畫,打造先進的網路系統,並加強所需綠能、近零能及水資源或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軟硬體設施,包括智慧運輸、智慧科技及智慧學習,以達本校2028碳中和50%及2048碳中和100%之指標。
(二)推動國際重點領域發展
1.針對國際重點領域,結合國際上重點大學、企業、研究機構,並善用臺灣在產業、研究上優勢,善用政府資源,發展國際頂尖特色領域中心、產學研聯合研發中心及核心研究群。
2.引導特色中心或核心研究群對關鍵主題之研究深度,主導建立與相關研究中心之國際研發聯盟,以成為國際研發重鎮為目標。
3.主動籌組臺灣大學聯盟,並與國外大學聯盟系統進行重點領域合作及系統校務策略合作
(三)提升國際合作能量
1.積極參與國際重要學術組織及校際聯盟,加強聯盟成員之重點領域合作及校務策略合作,並延伸國科會國際計畫合作廣度,以提升本校之國際能見度。
2.強化與重點標竿大學合作計畫,包括建構雙方教師合聘及交換制度、合作計畫、雙聯學位、互訪研究、課程共授制度及校際學生活動,並共組團隊專研重大議題,分享研究成果。
3.為提升在國際學術社群的影響力,將進行(1)深化與美歐亞澳重點姊妹校在校務及全球重點議題研究合作,包括Univ. Tokyo、Kyoto Univ.、Tsukuba Univ.、Univ. Illinois-Urbana Champaign、Northwestern Univ.、Univ. Sydney、Univ. Bordeaux、Univ. Gernoble-Alpes、CNRS (France),Hamburg Univ.、Tel Aviv Univ. 等校、(2)加強臺灣大學系統與國外大學系統之聯盟合作、(3)建立亞洲高等研究院,邀請諾貝爾及學者之駐點研究及講學、及(4)籌設臺大全球永續發展智庫等策略。
(四)強化招生策略及連結國際教育
1.因應大學部新的入學方式,擬爭取逐年增加特殊選才/希望入學比例,提升系所選才彈性及照顧弱勢,並提供每年至少100位大學部學生獎學金,以鼓勵前往世界排名前50名大學進行雙聯學士學位學程或交換研習。
2.研究所招生則擬增加與世界頂尖大學之雙聯學位或共同指導學位學程。
3.協助推動雙語教育中心計畫,增加全英語院系學士學程及開放給國際中學的AP課程,結盟建立國際大學及中學聯盟,並建構彈性學碩、學碩博及雙聯學位學程,及加強舉辦特色領域國際中學及大學營隊,以連結海外教育及國際招生。
4.拓展現有國際引路人計畫及開創引水人計畫至不同領域企業實習,與現有系所領域結合,以深化學生海內外就業管道。並推動大師領航及職涯輔導活動及大學生暑期海外研究室實習。
(五) 激勵師生研究及攬才留才
1.有大師才能成就好大學,有具教學、研究和服務熱忱之優秀師資才能成就頂尖系所,因此擬與各學院及系所合作募款擴大拔萃講座(學者)之經費規模,並協助各院延攬重點領域講座,以增強攬才制度競爭力。
2.增設鼓勵中生代之學術勵進獎及年輕學者講座,以增強留才制度。
3.提升教師參與教學實踐計畫,並增加以教學為主之績優加給比例。
4.優秀的行政人員為校務推動之重要支柱,因此擬協助各學院募款,以建立獎勵行政人員之永續基金及其彈性獎勵制度。
(六) 精進學生自主學習及研究動能
1.精進未來大學之各項自主學習計畫及其與學生生涯規劃之結合,深化科技發展與人文思維元素的結合,鼓勵學生選讀創新與領導學程及進行社會服務,並以畢業前至少有一次企業實習及國外研習機會為目標,以培養學生之創造力、領導力、執行力及利他精神。
2.鼓勵學生社團與國外重點大學學生社團之交流,以每年選定1-2所國外大學進行學生營隊交流為目標。
3.提升學生研究動能,除現有學士論文獎外,擬增設「研究生校長獎」,並選送獲「傅斯年獎」及「研究生校長獎」的學生至國外頂尖機構訪問、學習或實習,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4.擴大院系參與本校堉璘獎學金人才培育計畫,除鼓勵海外研修活動,至世界頂尖大學研習外,亦可執行回饋臺灣的服務性計畫,以培育學生解決社會議題能力及服務利他精神。
5.鼓勵師生參與各項競賽活動,以增強團結感與向心力。
(七)充實財務規劃及募款
1.充實並妥適運用校務基金,開源節流須並行,提升大型產學合作及技術移轉比例,並以每年10%募款成長率,來補足資源不足之重要校務發展項目。
2.校務基金之運用兼顧重點項目拔尖以及均衡發展,將與行政團隊及各學院討論年度工作及經費運用優先順序,檢視其執行率,使經費能有效運用。
3.深化財務處以及各系所與其校友會之鏈結,推動募款專案與系所分潤制度;協助培訓各院系所募款公共關係專案人員,使其能擬定並執行募款方案。
4.建置校友及企業募款資料庫,並闡述彈性經費對培育人才和校務發展之重要性,鏈結企業需求、社會公益及學校募款方案,以增強其協助學校意願。
(八)完成創校百年規劃與增強校友連結
1.2028臺大創校百年: 以「回顧歷史、立足當前、展望未來」之理念規劃2028年本校百歲慶典活動。
2.籌建臺大百年紀念館,並出版臺大百年史,記錄百年發展里程碑及重要人事物資料等,並擬在2024-2027年中選拔出本校百年來100項卓越研究或對社會有重大影響力之成果。
3.舉辦百年高教論壇及頂尖學術研究論壇,邀請世界頂尖大學或姊妹校參加,以回顧及展望高等教育發展,盤點本校百年來具世界影響力之研究成果。
4.以募款30億元為創校百年願景基金目標,協助建構智慧永續校園及各校區規劃,並為下個百年軟硬體建設之基礎。
5.積極與各系所籌辦校友重聚活動及校友會,協助建立系所史室以說明發展歷史和未來目標,並鼓勵校友參與及協助在學學生生涯規劃、企業實習、海外實習、合作研究等。
五、結語
面臨快速變化的新科技及新時代,臺大必須與時俱進創造新的面貌,未來,我除了要堅持校園自主、學術自由及培育領導人才之外,也會戮力推動所規劃的願景及校務發展策略以維護並提升臺大的學術地位。另一方面,臺大作為國內龍頭大學,亦應積極扮演領頭羊角色,秉持學術良知來導正社會風氣、主動提出高教改革策略和善盡社會責任。而這些使命、校務發展策略及工作規劃,都必須仰賴全校師生跟我共同努力來推動,一起完成打造世界級學府的目標。
本次校務會議各單位簡報摘要請參考桌上書面資料,並列入會議紀錄。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永續辦公室
(一)規劃本年8月舉辦「2023 淨零碳排科技國際競賽」,與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合作,已於1月、2月召開籌備會議。並邀請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系統、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協辦。
(二)籌劃ESG學分學程以培養ESG永續發展人才,已邀集相關課程教師召開籌備會議,擬規劃為3模組,包含跨領域模組、永續環境治理模組、永續社會治理模組。將持續完善課程地圖及設置要點,並由生工系提案至6月教務會議。
(三)持續召開臺大電力碳排係數工作團隊會議,近期將優先推動本校在能源基礎教學相關改進措施。
(四)為推動永續校園,規劃辦理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針對節能、減廢與節水等校園環境治理缺口,委託校內專業教師團隊執行專案。另教育部第三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本校共提出5件申請計畫,包含萌芽型3件、深耕型2件。
(五)為盤點本校永續課程數量與分布,並作為學生修課參考,委請資管系教授以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SDGs課程分類。已於1月交接程式碼,並於 2月完成過去3學期共32,962門課程之分類;將持續與教務處討論合作,預計112學年度以前將分類結果提供給開課教師進行確認。
二、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創新設計學院
1. 111-2學期開設34門正式課程,其中「看電影學愛情」經「設計你的課程」計畫優化後,成為首門由學生提案、跨「A1文學與藝術」及「A4哲學與道德思考」的2學分通識課程,初選計2,099人次選修。
2. 創新領域教學方法立基於教學個案交流。學院將所累積之創新教學實際經驗,結合工作坊方法學原理,自3月起陸續舉辦4場教學創新沙龍/工作坊系列活動,以促進本校教師、助教之交流與成長。
(二)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
推動本校與臺科大、臺師大、長庚大學及明志科大合作,共同提案執行「科研成果產業化平臺」計畫,112年計畫已核定,獲補助經費5,340萬(含專利維護費用),計畫執行期間為1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三、精進臺大國際宣傳對策與行動,盤點現況並規劃短期長程精進事項,如優化發布刊物主題、方式及內容等,建立網絡型核心工作圈,增強橫向連結,以達到凝聚校友向心力,宣傳招生與世界各校競爭,並呈現臺大的社會責任,讓國際了解臺大對臺灣及世界的貢獻。
四、為鼓勵本校現職專任優秀之中生代教師,精進學術生涯成就,已研訂「國立臺灣大學學術勵進青年講座設置辦法」,另為積極延攬國內外學術成就卓著之學者來校服務,修正「國立臺灣大學臺大拔萃講座設置要點」相關條文,提高獎助人數及延攬範圍。
五、國際學院:共成立4個跨領域全英授課國際學位學程,其中「生物多樣性國際碩士學位學程」正與珍古德基金會及長榮大學洽談相關合作事宜。另派員出訪「東南亞地區農業高等教育中心」,以強化未來之合作與招生。
六、雙語教育中心
(一)持續辦理EMI工作坊與講座,於工學院、社科院、生科院以及生農學院推動EMI種子教師計畫;111-2續由學院規劃辦理專業領域分享,提供全英授課諮詢,促進院內教師共同提升EMI教學知能及風氣。
(二)為增進職員在行政業務之英語知能、溝通技能及自信,3月8日起開設為期12週之職員英語增能專班,針對行政業務上常見的英語實境用語,提供文書、實際討論上的增能及模擬練習,冀藉由職員英語能力的提升,強化對國際學生與訪問學者之服務品質。
七、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一)112年度年輕學者創新性研究計畫:共徵得12件(臺大3件、臺師大4件、臺科大5件),經初複審,計7件獲得補助。每校各補助150萬元,擬於歷年三校獲補助之教師及研究人員中挑選優良的年輕學者,以舉辦「臺大系統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學術發表會」,於年度共識會議中報告。
(二)國際專業論壇:3月7至9日辦理「112年第九屆國際先進科技論壇(IFAT2023)暨第四屆臺日工程論壇」,以促進與日本德島大學、九州工業大學、日本6UHAPPIER聯盟(北海道大學、東北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名古屋大學、大阪大學、九州大學)、東京大學及京都大學的研究交流與合作。
(三)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全球共識,以淨零技術與負排放技術為標的的「Green Tech」,深具前瞻性及必要性,2023年將擴大舉辦「淨零碳排科技國際競賽」活動,三校需配合協助人力、場地及宣傳等事宜,藉由協辦本次活動,以鋪陳系統三校未來在爭取政府119億元「淨零碳排」的計畫案量能。未來與業界相關競賽活動三校將一起辦理,以期提升學生創意及能力。
八、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竹北分部
進修推廣教育大樓新建工程及竹北分部校門案,建造執照開工再次展延未獲同意,於112年1月4日決議進行工程經費調增(包含空調、綠建築、智慧建築及包商利潤),以符合市場行情並增加廠商投標意願,並於2月10日再次提出建造執照申請。依程序辦理巨額採購審查小組會議及相關招標前置作業,預計112年5月上網公告招標。另規劃至少四場科學育樂營活動,於3月進行招生。
(二)雲林分部
1.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址研究中心案於12月8日取得建照,後續辦理五大管線送審程序,給水系統及電信系統皆已於取得核可,排汙系統於112年2月經與雲林縣水利局與環保局確認依環評承諾事項與污水不外排,得免入污水下水道。
2.「虎尾醫院醫療大樓、綜合大樓(含污水處理廠)及醫護宿舍新建工程計畫(修正草案)」,教育部於112年12月15日函復奉行政院核復原則同意。2月8日函送總院辦理委託技術服務案招標文件及巨額採購成本效益分析審查作業,現依審查意見進行招標文件修正中。
九、112年杜鵑花節主題標語為「杜鵑迎風開 學子逐夢來」。開幕式於3月11日在校總區綜合體育館正門口廣場舉行,兩日的學系博覽會暨社團博覽會,讓民眾一覽精彩的臺大學習資源及校園生活。校內各單位亦規劃一整個月系列活動,包含校園及博物館群導覽、臺大農場走踏、人文科學展覽等豐富內容,邀請各界參加。杜鵑花況與其它相關活動亦詳列於杜鵑花節專網上,歡迎上網飽覽杜鵑花團錦簇與人文學術兼備之校園氛圍。
十、111學年度行政品質評鑑業完成年度作業,評選出標竿單位:教務處數位學習中心、學習規劃辦公室及出版中心。另委員會評鑑後所提出的相關執行意見,將定期追蹤受評單位改善情況,期有效且實質幫助行政單位提升行政品質。
十一、行政單位法規及表單英譯專案
(一)目前進入第三期,納入所有尚未辦理法規英譯之一級行政單位,包含圖書館、計資中心、共教中心、環安衛中心等,將繼續監督英譯進度並協助各單位完成法規及表單公告。預計於112年8月底前完成專案。
(二)於本期完成後,校內各單位若有法規增修之英譯需求,可逕向校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申請英譯服務,相關流程說明已刊載於秘書室網頁(https://sec.ntu.edu.tw/cl_n_105917.html)。將繼續協助行政單位依照校內英譯更新維護機制增修英文法規,以確保校內法規用語及規範之一致性。
十二、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
(一)健檢方案
好心肝愛心健檢於112年已有超過660位師長同仁預約,至2月底248位完成健檢。今年提供6場次健檢後聯合健康諮詢服務。LDCT方案師長同仁陸續預約中。
(二)平時健康促進
至2月底開辦1梯次球類專班、4場午間運動班、1場農場休閒體驗活動。3月後陸續辦理10周運動班、運動工作坊、行動書車、書展、體驗課程、葛萊美行動、專題講座/工作坊/座談會等實體或線上活動。
(三)方案官網(www.care.ntu.edu.tw)、LINE帳號(@ntucares),112年持續服務,並同時透過電子郵件、公告、紙本等方式進行服務宣傳。
十三、規劃建置「校園景點環景線上導覽」系統,提供海外學生或訪客從互動介面中獲得景象、文字介紹、聲音聆聽、校園短片導覽,計有12個景點,包含戶外空拍及內部空間,已於2月15日上線使用。
十四、本校畢業校友人數約31萬8,096人。校友證目前已發行12萬6,900張,並持續辦理應屆畢業生及各重聚辦證之優惠專案。與校友總會合辦,邀請各地校友會返校參加3月11日杜鵑花節開幕儀式,並參觀國家地震中心與土木新館。另與北美校友會聯合會合作,安排「與校長有約」線上活動,廣邀北美地區校友上線,校長分享學校願景並與校友交流互動。目前正規劃籌辦「傑出校友聯誼會」,預計於112年11月舉辦成立大會。112年重聚期程:B78三十重聚將於6月10日舉辦;B68四十重聚將於11月15日舉辦;B57及B58五十重聚則擬分別於4月27日及28日舉行。
教務方面
一、本校112學年系、所、學位學程增設案,有重點科技學院「精準健康碩士學位學程」、「精準健康博士學位學程」等2案業經專案審查委員會、行政會議及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討論修正通過,續提本次校務會議。
二、辦理教學研究單位評鑑,本校106學年度至110學年度98個教學研究單位自辦評鑑制度,申請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認定審查,結果皆通過。111學年度受評單位計有38個單位接受評鑑,各受評單位依規定須於112年6月底前完成實地訪評。
三、112學年度招生
(一) 學士班
1. 112學年度學士班繁星推薦招生名額 (已加入半導體、AI、機械領域擴充名額) 共374名,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將於112年3月21日公告錄取名單 (第八類學群醫學系及牙醫學系另行於112年5月26日至27日辦理口試,本校將於112年6月5日公布錄取名單) 。
2. 112學年度學士班申請入學核定招生名額 (已加入半導體、AI、機械領域擴充名額) 為1,756名,加計醫學系 (公費生) 12名及資管、資工二系外加資安組共10名,共計1,778名,外加名額原住民生40名及離島生21名 (澎湖離島9名、金門離島11名及離島連江1名) 。
(1) 第一階段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負責檢定及篩選作業,112年3月30公布符合第一階段篩選名單,第二階段由各大學自行負責指定項目甄試。
(2) 指定項目報名及繳費期間:112年5月4日至7日。
(3) 指定項目甄試期間:112年5月18日至28日,本學年度第二階段甄試作業包含四項方案:
A. 辦理共同考試,降低筆試衝堂:112年5月20日至21日二天辦理醫學院、工學院AB二群、電機資訊學院之共同試題筆試,考生成績分送該學院採計之學系使用。
B. 提供口試時段登記,降低口試衝堂:由臺大校方建置「口試時段登記分配系統」,考生登記口試時段志願序,減少口試衝堂情形。
C. 辦理校內聯合預分發:每位考生參與校內聯合分發系組至多正取一系,並保留該正取志願序前之全部備取,減少考生重覆錄取占缺,考生也能獲得「較佳名次」或「由備取變正取」。
D. 弱勢生特設「希望組」共8組、57個名額:招收112年核定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已核定為特殊境遇家庭、新住民子女、就讀偏遠地區高中之考生,除辛組 (醫牙) 外均採計學測及審查成績,希望組各組均未參加校內聯合分發,各組錄取結果將予保留至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開放考生登記分發志願序。經甄選委員會於6月14日統一分發公布結果後,希望組各組內之分發學系若尚有缺額時,將依該組已獲分發錄取之考生,以甄選總成績及報名時所填志願序再次進行該組分發,考生若較高志願學系有缺額,將依序往前遞補,並於該日下午5時由本校公布有變更之希望組再分發結果。
(4) 指定項目放榜日期:112年6月5日上午11:00以後。
3. 112學年度國防學士招生,核定大氣、經濟、機械及生工4學系招生名額計4名,學系缺額可流用,112年6月5日公布錄取名單。
(二)學士班轉學生考試
本校112學年度學士班轉學考試招生名額一般生162名,網路報名日期為112年5月9日至18日,考試日期為112年7月1日。
(三)碩士班
1.碩士班考試招生名額為1,728名,報名人數共14,459名,較111學年度 (14,531名) 減少72名。碩士在職專班招生名額為407名。
2.博士班招生名額為660名。111學年度學士暨碩士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共計161名,較110學年度增加4名。
3.112學年度碩、博士班甄試錄取新生共計有244名錄取生提前入學,其中碩士生194名、博士生50名。
四、2023杜鵑花節以實體+線上方式辦理「學系博覽會」,實體學系博覽會3月11至12日於本校綜合體育館一、三樓舉行,因防疫考量,於體育館室內須佩戴口罩。
五、推動領域專長:拜訪教學單位討論「領域專長許願池」活動由學生提案之可行性;111-2學期領域專長計畫書徵件至4月7日止,所提之領專須包含1門「總整課程」 (capstone course),課程形式包含專題研究、專案實作、學士論文、實習等。另針對已實施的領專,依111-1學期課程資料,若領專所含課程皆無修課對象限制且外系修習總人次達標則予以獎勵。
六、啟動第二屆校學士申請輔導機制並修訂「院學士學位暨校學士學位設置準則」。111年已完成 505 人次學習規劃會談。截至2月9日止,共計 661 人次學生完成會談;並媒合 11 場業師諮詢、6 場同儕顧問諮詢。
七、擬訂國立臺灣大學精進學位論文品質實施辦法草案及國立臺灣大學精進學位論文訪視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草案,以精進博士班、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品質,強化學術倫理並建立品質管考機制,規範各系、所、學位學程應建立學位論文之品質準則及管考機制及其應包括事項;並明定共同教育中心等單位應開設學術倫理課程供學生修讀,學生應修學術倫理課程之依循規定及系所若有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情節重大,經審定撤銷學位者,本校權責單位得依相關規定決定是否啟動調查及檢討論文指導教授之指導責任。
八、擬訂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校長獎設置辦法草案,以鼓勵研究生發揮潛能,並獎勵其研究成果,獎勵對象為當學年申請學位考試之碩、博士班應屆畢業生,在學業及研究成果具優秀表現且未受懲處者。由本校頒予獲獎者獎狀及獎學金新臺幣十萬元。各學院獎勵名額,以該學院前一學年碩、博士班畢業生人數百分之一計算(四捨五入至整數,捨去之差額累計至次學年),不足一人者以一人計。
九、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
(一)NTU COOL:
1.111-1學期起NTU COOL正式接替 CEIBA為本校唯一教學平臺,111-1學期計有5,600門課程、111-2學期截至2月14日計有3,207門課程,持續協助師生順利地進行新舊平臺轉移,提供文字與影片指引,以及通訊與實體諮詢。
2.1月進行使用者經驗問卷調查,整理分析後提出功能改善規劃;2月底前完成Canvas LMS 11.1更新,及成績管理功能外部工具開發測試版、教務資料串接功能改善上線。
3.影片字幕功能之使用者經驗研究、訪談,並規劃使用者測試。
4. 進行影片伺服器系統與儲存架構更新相關工程,以提高影片服務之穩定度與效能。
(二)課程自動錄播系統:支援教師於共同、博雅、綜合教學館使用錄播服務,並協助院系建置錄播系統。截至2月13日已有108門課程申請111-2學期之課程錄影服務。
(三)未來教室:111-2學期於教學館3間教室排入31門課程,並辦理設備培訓;另追蹤與協助院系建置未來教室,全校已完成50間。
(四)VR推廣中心:辦理第一梯次VR教案製作工作坊,完成七組試作VR教案,持續輔導及追蹤VR種子教師教案製作;協助未來教室VR課程設備借用、教師研發專利之商轉合作評估。
學務方面
一、111- 1學期系所關懷導師71名、導師社群13組及學生暖心關懷輔導等創新方案21個,促進師生互動交流,強化校園關懷網絡,約3,007人次之導師、學生、助教、心理師、學務主管及同仁參與。111-2學期將持續推動辦理,延續及擴大方案成效。
二、心輔中心人力現況及空間規劃
(一)心輔中心人力
心輔中心現有25位專任輔導人員、5位資源教室輔導人員,以及26位兼任輔導老師為學生進行專業心理諮商輔導,提供心理測驗之分析與解釋。並有1位顧問協助督導中心輔導業務,3位行政同仁,協助進行各項行政業務。
(二)心輔中心空間
1. 現況與需求:諮商及辦公空間,校總區現有2間初談室、20間諮商室(含兼任老師諮商室2間,及新增諮商室4間),同時段最高使用11至18間。城中校區現有2間諮商室【地點在醫學院圖書館3樓諮詢室(與圖書館共用)及基礎醫學大樓R204-1】。
2. 規劃與進度:增設新諮商室於原主計室綜合業務組空間,完成隔音優化工程後於2月13日啟用。
三、推動臺大夢田深耕計畫
(一)111年輔導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達3,990人次,發放輔導總金額逾2,168萬元,專款核發率達98.64%。
(二)112年邁向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遵循「事證本位」之精神,以第一期輔導實踐研究成果為基礎,再造夢田深耕計畫2.0。以「自主力、領導力、就業力、身心力、文化力」五大力面向延伸24項整合式輔導方案,呈現嶄新樣貌;以穩定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生活為優先指標,再由多元輔導機制培養跨域思維,扶植學業與能力。
四、強化關懷管道及擴大觸及率
(一)針對符合經濟與文化不利,且非夢田深耕之學生,結合學輔中心及生輔組,轉介系所及導師,增加關懷議題;持續爭取主冊經費輔導經費,推動多元輔導方案,擴大參與同學。
(二)對於特殊輔導需求者,如身心障礙或具原住民身分學生,提高學生學習成就,並持續保有正向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與資源教室或原資中心產生特定連結,以即時提供支持、輔導介入,營造多元平等的校園環境。
五、112年校園徵才系列活動
同步規劃實體與線上虛擬數位博覽會活動,共計約310個企業參與,包括實體博覽會於3月4日舉行,約有285個企業、448個企業攤位,3月7日至24日辦理71場次公司說明會及5場次公司參訪活動,3月4日至31日也辦理線上虛擬數位博覽會。
六、111學年度畢業典禮預計5月27日上午9時於綜合體育館舉行,援例同步網路轉播畢業典禮實況,另使用綜合體育館1樓多功能球場作為第2會場,提供座位、大型LED螢幕直播3樓主會場實況、免費飲品、本校紀念商品展售服務及畢業生留言活動。
七、新生學習入門書院
本次活動首次加入夢田深耕計畫,讓同學於籌備活動培養自身能力時,也能按期領取定額獎勵,減輕生活負擔,業於1月6日整理活動方案電子DM發送給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名單。新生開學典禮預計於8月27日舉辦,正進行典禮規劃。
八、推動創新與精進事項:發展國際交流方案、優化共寢共學空間、支持師生共樂食光、推動自主探索學習、翻轉書院學習模式、精進社團傳承連結、開展學生支持方案、強化三校藝文合作、守護師生健康安全、活化空間管理利用等。
九、第十四屆全球集思論壇於2月7日 至11日舉行,吸引200名來自11國大學生及高中生,與產官學專業人士及講者,近距離進行學術及文化交流。本屆主題為「Fragments of the Future 拾碎」,並選擇子題「Currency Remodeling貨幣革命」、「New Paradigm of Healthcare醫療新勢」、「Metaverse元宇宙」、「Energy Reform永續綠能」等四項備受關注的議題,藉由專題講座、思辨加速器及議題專案等方式,拓展與會者視野與經驗。
總務方面
一、檔案館於102年1月接受醫學院委託協助修護光復後老舊檔案蟲損文件,逐包進行拆卷、編頁、翻拍、碎片拼回、裱褙等修護作業,直至111年9月完成修護與清點,醫學人文館於10月25日取回檔案,放置於專用防潮櫃,並於111年12月5日在醫學人文館舉行交接儀式。長達10年縝密的檔案委託修護作業,總算完成三萬七千多頁歷史性檔案修護任務。
二、總計111年度全校線上簽核案件共61,986件,較110年同期增加12,050件,線上簽核率為81.51%,較110年同期上升13.15%(扣除必要紙本案件)。學術單位線上簽核111年平均值更高達83.63%,超越行政單位表現。
三、為提供本校客座教授及國際學人更舒適優質的住宿環境,進行溫州街客座學人宿舍二棟共31戶規劃設計及裝修工程,於111年11月2日竣工並自112年1月1日重新啟用,已完成27案宿舍分配。
另客座學人宿舍結合校外飯店式公寓合作專案,總計4家飯店業者共提供65間房間,自112年起新增捷絲旅林森館。惟捷絲旅尊賢館及修齊會館分別自112年1月及9月起辦理房間裝修工程,總計陸續減少40個房間,將洽學校周邊或捷運沿線飯店業者,開發其他合作機會。111年度全年共有31件申請案入住校外飯店式公寓。
四、臺靜農故居紀念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建築主體修復工程大致完成,並於111年12月23日辦理「臺靜農故居文資保存紀念感恩茶會」,除感謝各界熱忱捐輸,並向捐款人報告本校對故居文資保存的努力及修復工程進行情形,將接續進行景觀設備工程。
五、新建工程及整修
(一)工學院綜合新館新建工程:已於111年1月21日申報完工、8月15日取得使用執照,11月21日驗收完成,地下1樓內裝工程招標作業中。
(二)人文大樓:6樓結構體工程進行中,土建標進度92%,機電標進度25%;裝修工程施工進度1.75%,全案預計112年12月底完工,113年3月前辦理驗收作業。
(三)學生宿舍新建工程:第2次整體預算調增可行性評估報告書修正版本,已於112年2月7日報教育部審議,3月16日召開評選委員會修正並審訂招標文件,預計5月前辦理招標作業。
(四) 教職員宿舍新建工程:6案中之基地6已於111年8月決標並於9月開工,其餘5案經4次上網公告皆流標,已增加預算並報部核准,刻正陸續簽核上網招標作業中,2月底上網,4月11日截標、開標。
(五)農業試驗場教研實習大樓新建工程:基本設計已於111年4月27日通過校發會,刻正進行都市設計審議程序中。
(六) 藝文大樓新建工程競圖案:已於111年12月29日完成公開競圖評選。
(七) 生技大樓新建工程:期初報告已於111年6月通過校發會,刻正進行可行性評估報告作業中。
(八)明志學術研究中心新建工程案:期初報告已於111年11月通過校發會,刻正進行可行性評估作業中。
(九) 一號館外牆工程:預計於112年5月完工。
(十) 二活GLOBE LOUNGE整修工程:112年2月16日決標,刻正辦理相關開工協調及開工事宜。
(十一) 圖書館內部空間整修工程:預定5月中完工。
(十二) 圖書館廁所改善工程:已完工,俟變更追加完成後驗收。
(十三) 森林系外牆與屋頂防水改善工程:預定3月底完工。
(十四) 禮賢樓地下劇場工程:預計3月底前竣工。
研究發展方面
一、本校已於112年1月9日提出計畫書向教育部申請第2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含第1部分-主冊、第二部分-全校型及15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書),分別於3月8日及13日至教育部進行主冊及全校型計畫簡報,特色領域研究中心簡報尚待教育部通知。
二、為使建教合作計畫結餘經費使用標準於實務運作上更具彈性,新增報支參考表所列各項與教學研究相關費用,同時酌依本校法務處於111年頒布之法制作業手冊所訂體例,修訂本校「建教合作計畫結餘款分配、運用及管理要點」第1、4、5、6、7點,並於2月14日行政會議修正通過,3月7日行政會議紀錄確認後公布施行。
三、為使經費來源自非國內政府機關(構)之產學合作計畫經費使用標準於實務運用上更具彈性,酌依法務處於111年頒布之法制作業手冊所訂格式體例,修訂「國立臺灣大學產學合作暨政府科研補助或委託辦理收入收支管理要點」第1、7、8、9、11點。已於2月14日行政會議通過,將再提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議,並於通過後發布。
四、新進教師創始補助經費:為有效幫助新進教師建置獨立研究環境及提升研究能量,簡化整合各項申請流程(創始研究、創始計畫及空間建置經費),並提高整體補助額度,讓教師可一次申請。111年度到職新進教師申請創始經費補助共82件,核定約新臺幣6,228萬元;專題研究計畫案補助共18件,核定約新臺幣564萬元,核定總額共計新臺幣6,792萬元。
五、補助核心研究群計畫112年度申請案共計18案,經初審及複審決議,補助13案(59個子計畫),通過率72%,補助經費新臺幣5,260萬元。核心研究群另有續領案共41案,共計54個刻正執行團隊(269個子計畫,包含18位主聘在臺大醫院總院之專任人員)。
六、為增進計畫申請效率,規劃與計資中心針對建教合作計畫申請書進行E化作業,初步與計資中心討論E化雛形後,已於112年2月7日提出系統需求表,預計113年上旬上線。
七、112年度截至112年2月15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1,132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21億4,314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境外學位生申請入學
(一) 111-2學期:國際學位生85人(106件)申請,錄取37人,錄取率43.53%,其中碩士班50人(62件)申請,錄取27人,錄取率54%。博士班35人(44件)申請,錄取10人,錄取率28.57%。
(二) 112-1學期
1.國際學位生第1梯次:325人(446件)申請,錄取142人、條件式錄取2人,錄取率43.69%。
(1) 學士班:141人(228件)申請,錄取66人,錄取率46.8%。
(2) 碩士班:153人(184件)申請,錄取62人、條件式錄取1人,錄取率40.52%。
(3) 博士班:31人(34件)申請,錄取14人、條件式錄取1人,錄取率45.16%。
2.國際學位生第2梯次:635人(859件)申請,系所審查中。
(1)學士班:274人(416件)申請。
(2)碩士班:290人(357件)申請。
(3)博士班:74人(86件)申請。
*本次申請有3人同時申請碩士及博士班。
3. 僑港澳生海外高中推薦入學:651人(1520件)申請,分發後錄取159人、條件式錄取13人。
4.僑港澳生海聯會個人申請:362人(475件)申請,系所審查中。
(1)學士班:78人(79件)申請。
(2)碩士班:261人(365件)申請。
(3)博士班:23人(31件)申請。
二、111-2學期「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新增22間實習機構、37位導師、57名職缺,總共募集93間實習機構、139位導師、230名職缺,提供本校學生實習。截至2月22日,共有241名學生報名。另首次辦理「臺大國際引水人計畫」臺大學生至海外見習實習,共有25位導師來自8個國家(英、美、法、韓等)與10間海外組織機構,並提供42個職缺,共有63名學生報名。
三、創立「臺大國際NGO人才學校」,共有45位學生報名,最終媒合15位臺大學生於111-2學期進入9間關注國際議題的非政府組織或在臺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進行專案式實習,並於112年3月2日舉辦「臺大國際NGO人才學校簽約典禮暨始業式」。
四、規劃辦理2門短期專班:111-2學期美國密涅瓦大學專班(1月1日至4月30日)共109名學生參與;首次與哈佛大學合作籌劃「哈佛臺北書院」(6月16日至8月12日),預計60名學生參與。
五、海外教育計畫之推動,111學年度全校出國學生總計666名(包含交換學生588名、訪問學生40名、雙聯學位生19名、短期/實習學生19名),與110學年度相較成長46%。
六、深化姊妹校交流合作
(一)臺大-京大共同種子計畫
為發揚平等互惠合作、共同協力促進及支援國際合作的理念,本校協同日本京都大學建立共同種子計畫。111年12月1日開始申請至112年1月13日,計畫執行期間為112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共計15件申請件,其中文學院2件、理學院3件、工學院4件、生農學院3件、公共衛生學院1件、電資學院1件及生命科學院1件。
(二)國際合作種子計畫
為深化本校與姊妹校之教研合作,並促進國際研究交流。112年度共補助24件合作計畫,計畫執行期間至112年12月31日,其中補助文學院5件、理學院1件、社會科學院3件、醫學院1件、工學院1件、生農學院6件、公共衛生學院3件、電資學院1件、法律學院2件及生命科學院1件。合作校包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日本東京大學、日本筑波大學、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以及澳洲雪梨大學等。
(三)交換教授獎助計畫
為鼓勵本校教師與國外機構進行交流合作及講學研究,本校每年開放教師申請至各姊妹校進行交換。111學年度共有4所海外接待機構開放申請,含關西大學、京都大學、筑波大學及理化學研究所。計畫執行期間自111年4月1日起至112年12月15日,本次計畫共計12件申請件,核定獲選名單共6位,分別為京都大學2位、筑波大學2位及關西大學2位。
財務管理方面
一、小額捐款自111年12月1日至112年1月31日,共計新臺幣18,322,446元、美金438,446.42元、港幣5,000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臺幣1百萬元以上者)自111年12月1日至112年1月31日,共計新臺幣134,215,863元、美金1,250,000元,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依投資管理小組擬定之投資業務方針、政策及資產配置原則,配合本校短、中、長期財務預算及現金周轉需求擬具年度責任投資政策與規劃。
(一)長期投資計畫:受俄烏戰爭、美中經濟戰與各國緊縮貨幣政策成效顯現,經濟衰退機率增加。放眼112年通膨已漸降溫,預期升息空間已有限,規劃上半年將加速投資以投資等級公司債與低波動高股息股票等穩定配息之ETF,下半年視經濟衰退幅度逐步加重低基期具成長性股票,密切注意主要經濟體、新興市場之貨幣與股市走勢,作為風險承受度之參考指標,並處分漲幅已大且成長性受限之公司股票,以增加股息與實現獲利。
(二)中期資金投資計畫:穩定安全為首要考量,中期資金以長天期國內外定存為投資標的。
(三)短期資金投資計畫:以短天期定存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為主要投資標的,在考量風險、規模與績效等因素後,目前投資貨幣市場基金共6檔,以利短期資金操作,減少閒置資金與增加利息收入。
三、推動臺灣大學創校百年願景募款,為完成創校百年臺大願景所需之教學、研究、行政及校園永續等各項經費之籌措,專案募得之金額得使用於教師拔萃講座、拔萃學者(各系、所用以招聘傑出新進教師)、學術勵進獎(各系所用以獎勵非特聘教授之表現優異的中生代教師)、研究生校長獎、優秀境外生獎學金、優秀行政人員獎、新(修)建館舍、發展永續校園之所需及其他有助於改善教學、研究、行政等之軟硬體設備及措施。
四、已依本校校務基金自籌收入收支管理規則之規定修正受贈收入收支管理要點、投資收益收支管理要點及辦理自籌收入工作績效衡量要點。
法務方面
一、落實本校法制作業規範
自111年開始實施法制作業規範後,透過法制作業檢核表、諮詢單、公文會辦等方式協助校內各單位落實並熟悉法制作業手冊,自111年11月至112年1月為止,協助修訂校內法規共73件。
二、協助處理本校各類公務訴訟
自111年11月至112年1月為止,協助民事(含調解、訴訟)及強制執行訴訟案共15件(含校產維護管理類2件、商標類3件、勞資爭議類3件、其他類如侵權、國賠、工程/採購履約糾紛、強制執行等7件);刑事訴訟案4件;行政訴訟、訴願、申訴、再申訴案等23件(含教師人事類12件、其他類11件)。
三、維護管理本校校產
協助總務處保管組、住宿服務組、經營管理組、生農學院農場、山地農場、實驗林管理處等校內單位審閱校產相關契約及法律諮詢,倘若發生他人侵害本校校產之爭議亦會協助處理(例如:請求無權占用本校校地者返還土地及支付不當得利)。111年12月至112年1月間提供之校產管理類法律服務案件統計:法律諮詢7件、審閱契約32件、訴訟(含強制執行)2件。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推動校學士
為提升自主學習風氣,鼓勵學生申請校學士,將在制度面進行調整,規劃並評估112學年度申請及審查制度,並修訂「本校校學士學位修業辦法」放寬申請前之修畢課程條件及「本校校學士學位審查小組設置辦法」調降會議委員出席及決議比例。111年12月26日辦理校學士說明會,共116名教職員生報名。
二、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
於111-2學期共補助100班次,含討論課程30門、實習課程15門、一般課程55門,核定之教學助理人數共202人次。EMI課程部分,共補助22班次,含討論課程8門、實習課程3門、一般課程11門,核定之教學助理人數共46人次。另有基本能力課程及新生講座之教學助理補助人數共計 19 人次。
三、共教中心與18個單位合聘之19名專案教師於111-2學期共計開授124門課程(含9門合授課程),提供約6,800個選課名額供學生修習。其中,英語授課課程55門、通識課程(含專業課程採計)52門。
四、112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訂於112年5月6日至5月10日於中原大學及各指定場地舉行。
(一)必辦種類20項:1.田徑2.游泳3.體操4.桌球5.羽球6.網球7.跆拳道8.柔道9.擊劍10.射箭11.舉重12.射擊13.拳擊14.空手道15.角力16.軟式網球17.木球18.划船19.輕艇20.自由車。
(二)其中桌球、羽球及網球三項於3月底陸續進行分區錦標賽(資格賽)。
圖書館方面
一、臺大總圖書館空間與服務重塑計畫
以嶄新擘劃之學習空間回應讀者需求,全案預定於112年5月完工。配合重塑計畫,圖書館推出各式創新的空間與服務,包括:
(一)中軸大樓梯:以挑空設計串聯樂牙彎表演舞臺,強化藝文展示功能。
(二)南側數位媒體區:以討論室、演練室、團體室、數位學習席及影音聆賞席便利自主學習,提供師生影音聆賞與數位學習服務。
(三)北側多元共享區:以模矩組合彈性空間開放讀者靈活運用,家具、隔間及設備皆保有彈性,可隨時調整,同時滿足讀者閱覽、討論、研究、休憩及展演等多樣化學習空間的使用需求。
(四)設置輕閱讀區:廣泛徵集心理勵志、自然科普、社會科學、商管財經、人文史地、文學等多元主題之熱門休閒讀物,營造如書店般輕鬆閱讀的氛圍。
(五)打造聯合服務臺:未來將整合流通服務、參考諮詢服務與多媒體服務為一站式服務平臺,為讀者提供更便捷之服務。
(六)重新製作形象影片與環景導覽,呈現空間改造的新樣貌外,也展現在圖書館營運、功能、服務方向所帶來的改變,能讓讀者更了解帶有豐富館藏資源的新型圖書館,也揭示將空間、生活、學習及研究整合的目標。
(七)配合圖書館空間改造完工,5月將規劃開幕儀式及新空間推廣活動,預計以實境解謎形式於新空間各區安排遊戲關卡,吸引讀者透過遊戲過程探索新空間。
二、建置「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商業學校卒業論文資料庫」
共計1,448冊,為1927年至1944年間所完成的卒業論文,研究主題廣泛,區域以臺灣、南支南洋、中國、滿州、日本為主,是日治時期臺灣與南支南洋調查研究重要的參考資源,深具歷史意義且獨一無二。進行臺北高商卒業論文數位化作業,於111年底完成數位化32冊,計6,519個影幅,讀者可透過總館及社科圖公用電腦瀏覽全文影像。
三、強化計畫及獎助申請佐證與指標查找之支援
因應教師申請教育部及國科會等單位計畫或獎助需求,與校內研發單位合作,提供諮詢與數據查核等相關服務,以強化本校師生及單位在計畫獎助申請時之即時支援。
四、規劃NTU Topics平臺資訊服務
以本校教師研究主題為基礎,繪製視覺化網絡圖表,並建置可供互動之網站介面,以利本校教師發掘校內潛在合作對象。本年度預計以原型進行使用者測試並於調整後正式上線,期能呈現校內教師與系所研究特色,提升跨領域及跨單位之合作機會。
五、推動無紙化作業流程,使用電子簽名方式減少紙張耗材,開發系統功能及改善服務流程,項目包括調閱服務、尋書服務、違規簽單、愛心傘借用、校外人士wifi申請簽單、臨時置物櫃鑰匙遺失簽單等多項業務。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臺灣大學官網改版
本校官網優化改版已於111年12月30日正式上線,主要加強宣傳本校重大學術研究,提升本校形象,改善使用者體驗,將機構導向改為分眾導向,增加分眾導覽專區,提供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校園生活資訊。上線半年後將進行滿意度調查作為後續改善參考。
二、電腦教室服務
於111年完成所有主要電腦教室更新,目前所有課程教室皆為SSD環境,另R206、R110有獨立顯示卡,提供有繪圖卡需求之課程使用,且作業系統全數升級至Windows 11。
三、推動2023年校園無線網路升級計畫
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計中於109年底導入WiFi 6 (802.11ax)的無線網路規格來解決校園面對的熱點問題。WiFi 6 (第六代) 最佳傳輸效率是WiFi 5 (第五代) 802.11ac (1.2 Gbps)的四倍。已建置無線專用防火牆(Carrier-grade NAT),屬於電信等級防火牆,網路頻寬可達10Gbps,提升校園無線網路服務品質。至112年2月15日止共有3,438顆無線基地臺(AP)。
2022年更新校級教室至WiFi 6,包括校級教室、工學院教室、公衛學院教室、法律學院教室等。也進行校園熱點即時監控:如總圖、一活、小福及小小福。2023年更新計畫分三階段進行,先從目前是WiFi4以下,如行政大樓 (含新農化館) 及會議室等進行,第二階段為圖書館(含社科院圖書館),第三階段為小福、小小福、外語中心、思亮館實驗室等。
四、研究助理自動報薪系統
(一) 112年1月開放聘期半年的助理申請自動報薪。3月開放本俸與加給經費 來源相同的助理申請自動報薪。
(二) 配合人事室、出納組與主計室需求改寫相關介面與報表。
五、 NTU VDI 臺大虛擬桌面系統
利用最新的雲端運算提供跨平臺的桌面虛擬化服務,讓使用者不受空間、地點、設備的限制裝置輕鬆存取計資中心所提供的各類軟體資源及服務,方便師生們做學術研究。NTU VDI系統提供了跨平臺、裝置的連線方式,使用者可以利用任一種瀏覽器連線至NTU VDI。或是在使用者的任一裝置上安裝VMware Horizon Client,即可全功能使用。另自111年起,提供FoxitPro專業PDF編輯軟體。
六、完成更換電子郵件服務副本DAG伺服器之儲存設備及10Gbps高頻寬網路交換器,以因應未來教職員信箱空間擴充後之空間及效能需求。
112年3月18日校務會議報告書「打造世界級學府 展現百年的榮耀」(11203A)存查。
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203B)存查。
貳、確認111年12月24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民國111年12月24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11203C)存查,94~111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203D)修正存查。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大銘報告:
本委員會於112年3月3日召開會議,安排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2年2月24日,計收到2件同意案及3件提案。提案部分,為校長交議案3件。經委員討論後,提案順序及程序表照案通過。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秘書室順帶報告:有關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未兼行政職務之校務會議教師代表1人遞補選舉結果,本案經未兼編制內行政職務之校務會議教師代表於112年2月7日至12日至本校投票系統投票(每位代表至多圈選1人)。投票結果:正取1名當選人:理學院物理學系蔡政達教授(12票)。備取1名為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謝松蒼教授(11票)。本次選舉投票率82.8%。
肆、同意案
一、編號:111111
本校「校園紛爭調解處理委員會」委員出缺1位,業經校長提名法律系柯格鐘教授。
決定:本案同意。
二、編號:111112
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監督委員會」第一屆委員名單專任教師代表部分,因前任副校長陳銘憲教授卸任,業經校長提名現任副校長廖婉君教授接任。
決定:本案同意。
伍、討論提案
一、編號:111113
教務處提:本校「專業學院設置要點」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專業學院設置要點」修正名稱及第一點至第六點修正如下:
國立臺灣大學專業學院設置[要點]辦法
第一條[、]
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為促進學術發展,因應世界及社會發展趨勢,提升本校校務管理與運作效率,[特]依本校組織規程第十三條第二項規定,訂定[本要點]「國立臺灣大學專業學院設置辦法」(下稱本辦法)。
第二條[、]
本校各學系得[依據本要點]向所屬學院申請成立為專業學院(school),並由所屬學院提具載明第三條所列事項之計畫書,依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研究單位之增設變更合併或停辦申請及審核辦法第七條規定辦理。
第三條[、]
專業學院之設置應符合下列條件:
[(]一[)]、符合世界主流趨勢,並與國際學術發展相接軌。
[(]二[)]、[至少]應與所屬學院至少[(以下簡稱母院)]一個以上[獨立]研究所在學術及運作上具有密切關係。
[(]三[)]、專業學院學士班[原則上須]應為五年(含)以上之學制,且其畢業生應具備[取得參與]相對應之國家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之應考資格[,於通過考試後能獲得專業證照及執業資格]。但學士班為四年學制[學士班],[若]且其畢業生[繼續完成]得於相同領域[研究所]之碩士班或博士班[學業]修習學分、課程或取得學位後,亦具備[取得前述考試]應考資格者,[並於通過考試後能獲得專業證照及執業資格者],視同符合本要件。
[(]四[)]、專業學院[須有附屬單位]應提供學生從事專業學科實習之[實習]單位。
[(]五[)]、專業學院[應有足夠之師資]教師員額編制(即專業學院內全部系所[合計30人以上])至少應置三十人,且應有[、]圖書及儀器設備。
第四條[、]
專業學院[在校內行政]組織層級視同系、所、學位學程[處理],[在學院內之]其運作方式[,]應與[母院]所屬學院協商後訂定之。
[五、專業學院之成立,由母院依第三點之條件向教務處提出計畫,並依「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研究單位之增設、變更、合併、停辦審核標準及作業辦法」第七條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八款規定辦理。]
第[六]五條[、]
本[要點]辦法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二、編號:111114
共同教育中心提:本校「共同教育中心中心會議設置辦法」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共同教育中心中心會議設置辦法」第二條至第十條修正如下:
第二條
中心會議由下列代表組成:
一、 當然代表[由]:本中心主任、副主任、共同教育組組長、通識教育組組長、體育室主任、師資培育中心主任及各學位學程主任[組成之]。
二、 教師代表三名[,]:由[本中心]體育室自行推選專任教師二名,體育室以外之其他二級單位共同推選專任教師一名[之]。
三、 職工代表一名[,]:由本中心職員、助教及工友推選之。
四、 學生代表一名[,]:由本中心各學程學生推選之。
[各]前項第二款之二級單位教師代表及第三款職工代表之推選,每一選舉人至多可圈選應選代表之[兩]二倍,超過者選票無效。按應選名額以得票數高者當選,得票數相同時抽籤決定。
學生代表應為當學年已註冊之學生,任期中畢業、休學、退學、開除學籍者,應即解任,由各學程學生另行推選代表遞補,其任期以解任代表所遺任期為限。
當然代表之任期從其職務任期,其餘代表任期一年,連選得連任。
第三條
中心會議代表之產生,至遲應於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兩]日起二周內辦理完成。
第四條
中心會議[討論下列事項]之執掌如下:
一、 本中心各項法規之訂定、修正或廢止。
二、 議決本中心相關教學、研究及教務等事項。
三、 本中心所屬各單位或中心會議代表提案。
四、 本中心主任提議事項。
五、 依規定應經中心會議審議事項。
六、 其他有關本中心業務事項。
第五條
中心會議由本中心主任召集並擔任主席,主任因故不能出席時,由主任[就出席人員]自其他代表中指定一人代理主席;[若]如無指定代理主席,由出席人員公推一人代理主席。
第六條
當然代表因故無法出席中心會議時,得指定代理人代理出席,其餘代表需親自出席。
第七條
中心會議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如有出席代表三分之一以上認為必要時,亦得以書面提請本中心主任召開之。
第八條
中心會議應[出席]有全體代表過半數出席始得開議,出席代表過半數同意始得決議。
第九條
中心會議為明瞭本中心業務實際情況,得請所屬單位或有關人員提出書面或列席報告。
第十條
本辦法經中心會議、行政會議及校務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三、編號:111115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提: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申請112學年度增設「精準健康碩士學位學程」及「精準健康博士學位學程」。
決議:照案通過。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2學年度增設「精準健康碩士學位學程」及「精準健康博士學位學程」。
陸、臨時動議(無)
主席宣布:將再與梁賡義院士確認,其校長遴選制度心得分享之簡報是否提供給全校校務會議代表參考。有關校長遴選制度之改善,將另行商討相關作法,提下次校務會議。
柒、散會(上午10時31分)
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203A
112年3月18日校務會議報告書「打造世界級學府 展現百年的榮耀」
2
11203B
國立臺灣大學111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3
11203C
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4
11203D
94~111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2-12-24 | 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1年12月24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第2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
主席:管校長中閔 紀錄:李潔茹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2人,實到139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22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2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8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8分,開始開會。首先報告學校過去四年的工作總結(簡報檔如11112F1.pdf):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本校於11月15日上午於校總區綜合體育館舉行創校94年校慶慶祝大會,會中頒授黃春明先生與施崇棠先生名譽博士學位,同時表揚10位傑出校友,分別為人文藝術類赤嶺守;學術類王倬、翁啟惠、李德財;工商類蔡力行;社會服務類戴東原、韓定國、鄧傳馨;綜合類王伯元、孫正大。大會中亦頒發「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予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楊怡庭同學、社會工作學系郭孔勳同學,以及臺大坪林新芽社,表揚他們關懷社會、發揮利他精神的優秀成果。
二、永續辦公室
(一)11月18日舉辦《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成立大會;該聯盟由本校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9所學校共同發起,期建立大學間永續議題的交流網絡,共享臺灣情境的大學永續治理相關資訊與知識,肩負高教社會責任,邁向永續發展目標。
(二)ESG永續校園學生創意競賽已於11月1日完成決賽,並於12月6日行政會議中進行頒獎:
1. 第一名:U&M(共享雨傘)
2. 第二名:稍微湊個隊(再生倉庫)
3. 第三名:戀上換裝屋頂(綠屋頂)
4. 特別獎:氣根綠舍整療室(宿舍節電)
另選出四組團隊獲得佳作,主題分別為校園生態、校園自行車減量、校園水資源、校園土壤碳匯體檢。
(三) 為盤點本校永續課程數量與分布,並作為學生修課參考,委請資管系教授以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SDGs課程分類。已完成初步測試,精準度接近7成,將持續精進演算法,預計112學年度以前將分類結果提供給開課教師進行確認。
三、創新創業推動成果
(一) 創新設計學院:推動執行未來大學、探索學習計畫、設計你的課程、產業學苑及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等相關業務。
1. 12月10日以「星際探險」為主題於卓越研究大樓辦理D-DAY期末成果展,吸引超過400位師生、課程合作場域夥伴、家長等與會交流。
2. 第一屆臺大創新創業嘉年華:展現臺大整體創新創業生態圈能量,鏈結校內外不同創新創業相關資源提供給學生參考,更鏈結欲創業教授、學生,提供創業資源訊息,及在創業的過程中可獲取資源協助。故活動包含臺大各單位創新創業資源介紹、創新創業議題趨勢論壇、創新創業人才論壇、創新創業攤位展區。
(二) 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與麻省理工學院產業聯絡計畫(MIT ILP)合作舉辦「智慧農業-先進數位、奈米與生物技術的應用」聯合線上研討會。參與2022 Healthcare Expo醫療科技展,與附設醫院、本校Capstone、國際學院、臺科大及臺師大共同展出。
四、國際學院
(一) 國際學位學程:共成立4個跨領域全英授課國際學位學程,其中第三個成立之「智慧醫療與健康資訊碩士學位學程」於本(111)學年度正式開班;並於今(111)年度獲核成立第4個「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將於112學年度正式開班;第一個「全球農業科技與基因體科學碩士學位學程」,今(111)年有第一屆畢業生。
(二) 優華語計畫國際合作:此計畫經由臺大薦送華語教學師資、助教至國際夥伴學校,同時由國際夥伴學校選送學生來臺大研習華語,藉此強化臺大與國際著名大學的連結。
1. 第一階段 (110年5月起) 的國際夥伴學校包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 (Indiana U.)、天普大學 (Temple U.) 及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U. of Texas at Austin)。
2. 第二階段新增 (111年1月起) 的夥伴學校包括: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 (U. of St Andrews)、美國的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Washington U. in St. Louis)、密西根州立大學 (Michigan State U.) 及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
3. 自110年8月起,夥伴學校共選送 18 名學生來臺大研習華語,本校共薦送6名教學人員赴海外協助華語教學。
4. 派駐1名專員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推廣本校華語及學位課程,促進兩校學術領域連結、強化兩校合作。
五、雙語教育中心:協助推動院設全英學士學位學程,通過「智慧工程科技」及「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將於112 學年度入學;持續辦理本校EMI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教師支援與增能措施,包括全英授課補助計畫與全英語課程教學助理獎勵金計畫,以及辦理各式EMI講座與分享會等。與教發中心及英文科師資培育生合作的希望入學學生「英文口語加強班」持續辦理中;全英培力課程計畫持續規劃中,設計學生修讀EMI前之英文銜接課程,強化學生對EMI課程之準備,未來將成為大一英文之模組課程。同時為建立跨校支持系統與資源共享服務,由EMI教學資源中心辦理EMI教師成長社群、EMI教師增能計畫、TA增能工作坊等,協助全臺大專校院發展並推動有效之EMI教學實踐策略。
六、臺灣大學系統
(一) 自103-2至111-1學期開辦校際選課,迄今選課總計為47,773人次,111-1學期三校跨校選課人次為3,732人次,有利同學跨校學習交流。
(二) 108年 9月起開辦跨校輔系,111年度開放跨校輔系共52個學系、申請人數83人、錄取人數51人 (百分之61)。
(三) 舉辦系統主管共識會議
自103年起已連續舉辦七年,本年度於9月25日及26日由三校校長、一級主管、各學院主管及臺大系統文化基金會成員共同參與,與會師長達100餘位,共同就「劇變下的人才培育」議題進行激盪思維,期凝聚共識、齊心協力,有效資源整合,進而達成教研卓越,邁向世界頂尖之聯合大學系統為目標。
七、臺大與中研院雙方學者跨領域研究合作,共計收到27件計畫申請案,經二階段審查,決議通過12件計畫。計畫執行期間為112年1月1日至113年12月31日,合計第一年雙方補助總金額為新臺幣2,000萬元,由本校及中研院分別補助半數金額各1,000萬元,第二年將視執行成果及經費狀況再決議補助金額。
八、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 竹北分部
1. 進修推廣教育大樓新建工程及竹北分部校門案,於7月至8月經兩次公開招標均無廠商投標,於9月20日召開會議檢討,決議延長工期及部分項目減項施作調整,修正後第1次公告10月19日至11月15日無廠商投標,檢討標案內容作預算項目調整。
2. 外圍開放綠帶:光明六路東段、莊敬北路與勝利七街退縮人行道闢建綠帶公園,開放縣民使用,並定期1~1.5月維護修剪草地與植栽,以便民眾遊憩休閒使用。
(二) 雲林分部
1.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址研究中心案
10月17日統包廠商申報工程階段開工,已於工區基地內完成30m道路、10m道路及6m人行步道之疏伐作業,現正進行基地假設工程(甲種圍籬及工務所)之施作。10月18日送混凝土廠驗及試拌、鋼筋取樣至實驗室會驗,並完成混凝土材料、鋼筋材料及實驗室廠商資格資料審查。11月1日「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興建統包工程」都市設計核定通過,建照於11月17日審查通過。
2. 「虎尾醫院醫療大樓、綜合大樓(含污水處理廠)及醫護宿舍新建工程計畫(修正草案)」已函請教育部審議,教育部並於10月17日函送行政院審議。
九、本校新版官網已決議網頁樣式,後續由計中陸續完成網站建置與資安維護事宜,新版官網預計12月底前上線,新舊版官網將併行6個月,以便使用者調適。
十、111學年度行政品質評鑑受評單位為教務處及出版中心,已於12月1日辦理實地訪查, 將於12月26日進行綜合座談完成評鑑,並評選出標竿單位。另110學年度標竿學習活動,由於疫情趨緩,於12月16日假醫學院研發分處及圖書館舉辦。
十一、行政單位法規及表單英譯專案
(一) 第二期辦理情形
進行國際處、人事室、總務處的法規及表單英譯,總字數約27萬字,於4月開始進行翻譯及校內複審作業,已於11月底完成,並於12月陸續公告於秘書室及業務單位網頁。
(二) 第三期辦理情形
本期納入所有尚未辦理法規英譯之一級行政單位,包含圖書館、計資中心、共教中心、主計室、環安衛中心等,已於12月中旬開始辦理英譯。
十二、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
(一) 健檢方案
好心肝愛心健檢-111年已完成900位師長同仁受檢,發現7名癌症。112年熱烈登記中。另提供12場次健檢後諮詢,約162人接受服務。LDCT方案-同仁陸續預約,至11月止共有68名同仁、20名眷屬完成受檢。
(二) 平時健康促進
111年至11月底共服務644人次心理諮商,112年服務案目前辦理招標中。111年辦理57場實體課程活動,19場線上活動,超過5800人次參與。112年仍擬持續辦理運動班、體驗課程、農場休閒、藝文饗宴、名人講座、行動書車、葛萊美行動、職場健康、專題講座/工作坊/座談會等實體及線上活動。
(三) 方案官網(www.care.ntu.edu.tw)111年流量超過15萬、LINE帳號(@ntucares)好友數近850位,112年持續服務。
十三、本校畢業校友人數約31萬7,346人。校友證目前已發行12萬6,166張,並持續辦理應屆畢業生及各重聚辦證之優惠專案。B67四十重聚已於11月5日圓滿舉辦,約522位校友報名出席。B76三十重聚於12月3日舉辦晚宴,報名人數約640人;B77三十重聚於12月4日舉辦午宴,報名人數約820人;B66四十重聚於12月4日舉辦晚宴,報名人數約600人;並規劃籌備B57、B58五十重聚,將分別於112年4月27日、28日辦理。
教務方面
一、 112學年度學士班招生
(一) 特殊人才甄選入學招生名額48名,外加資工學系資安人才3名。
(二) 希望入學招生名額50名。
(三) 繁星推薦招生名額374名,占學士班招生總名額3,539名之10.57%。
(四) 申請入學招生名額1,756名,占學士班招生總名額3,539名之49.62%。
(五) 分發入學招生名額1,353名,占學士班招生總名額3,539名之38.23%。
(六) 學士後護理學系招生名額30名 (以外加名額單獨招生)。
(七) 國防學士班招生名額4名 (以外加名額單獨招生)。
二、 112學年度碩、博士班招生
(一) 碩士班甄試於111年11月2日及11月16日放榜,正取生2,628名、備取生2,323名。
(二) 博士班甄試,60系所共錄取正取生 124名、備取生12名。
(三) 碩士班考試計有120系所學位學程,招生名額合計1,728名,111年11月29日至12月6日報名;112年2月4日至2月5日 (星期六、日) 兩天分別在本校及臺南一中等地舉行筆試; 3月2日及3月15日分兩梯次放榜。
(四) 碩士在職專班共計有19系所學位學程、407名招生名額,訂於112年2月17日至3月9日辦理報名,5月11日放榜。
(五) 博士班招生預訂於112年4月10日至4月17日報名,5月11日及6月5日分兩梯次放榜。
(六) 應屆畢業學士班學生核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共計16名。
(七) 教育部補助產學合作培育博士級研發人才計畫,111學年度本校獲核定資通訊科技菁英專案學程10名、藥物科技學程2名、電機工程資訊安全博士學程3名、植物生物科技產學研發博士學程5名、臨床藥學博士學位學程2名。
三、 推動領域專長優化:重點包括釐清領專目標、強化課程關聯性、強化總整課程、強化學習成效評量,111-1學期收到5個教學單位,通過共7件領專計畫申請,均有總整課程 ( 2件專案實作、5 件專題研究)。10月13日以全校信通知學生「領域專長許願池」活動,讓學生提案建立領域專長,由教學單位規劃。共收到87份填答資料,提出超過114個領域專長提案。預計從領域專長許願池表單中挑選4件提案,與潛在開設教學單位、授課教師與提案學生進行訪談,瞭解提案緣由與教學單位接案意願。目前已有1單位受理提案,漁科所已通過「水產養殖」,將於112-1學期實施。
四、 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
(一) NTU COOL
1. 111-1學期起NTU COOL正式接手 CEIBA 角色,成為本校唯一教學平臺,本學期截至11月23日計有5,528門課程於 NTU COOL 開課,將持續協助師生順利地進行新舊平臺轉移,提供文字與影片指引,以及電話、信件與實體諮詢。
2. 完成Canvas LMS進版;進行影片儲存空間與儲存政策調整。
3. 11月19日至20日進行機房搬遷,將原置於博雅教學館之機器搬遷至共同教學館之獨立機房,以利後續平臺服務、系統之改善。
4. 持續進行成績管理功能外部工具開發、與教務資料串接之相關功能改善 (含選課名單、課程資訊等),預計111-2學期開學前上線。
5. 完成CEIBA唯讀版本與一鍵下載功能之資安風險處理與測試,10月31日將完成版安裝至正式環境,11月11日上線。
(二) 錄播系統:完成第三期錄播系統 (博雅教學館) 檢測、錯誤修復及驗收。協助教師於共同、博雅、綜合教學館使用課程自動錄播,截至11月23日已有180門課程申請課程自動錄影服務。
(三) 未來教室:辦理綜合606、博雅308智慧遠距教室推廣說明會,發布使用教學影片。開放111-2學期排課申請;持續追蹤與協助院系建置未來教室。
(四) VR推廣中心:完成VR頭盔、電腦與360攝影機採購作業,邀請種子教師參加培訓工作坊。
五、 教務政策規劃與研究
(一) 學習問卷:研究完成並公開108-110 學年度新生問卷報告,規劃與國際處、學務處(職涯中心、僑陸組)合併發放,111學年度畢業生問卷,分析課程評鑑值、學習時數、學習成績的關係─以經濟系基礎課程為例。
(二) 學習成效:推動以學習成效為中心的期末教學意見調查,增加「課程目
標達成度」題項,並由13個學院共18位教師擔任種籽教師,撰寫課程目
標做為範例,預計於111-2學期初彙整範例並提供本校教師參考。
六、 活化招生名額:以出借、借用或互換方式,於6月申請,由教務處媒合並登載借用紀錄,適用學制包括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博士班,不同學制可依比例轉換;或學院、系、所、學位學程間亦得自行協調,借用期限以一年為期,屆期可續辦。
學務方面
一、導師精進方案
111-1學期持續推動系所關懷導師、導師社群、學生暖心關懷輔導及優化導生綜合資料系統等精進方案,以增進師生互動,導師之間共學交流,以及對各類學生的關懷輔導,強化校園關懷網絡。
二、心輔中心人力現況及空間規劃
(一) 心輔中心人力
心輔中心現有25位專任輔導人員及5位資源教室輔導人員,2位行政同仁、1位單位自聘人員,以及25位兼任輔導老師為學生進行專業心理諮商輔導,並提供心理測驗之分析與解釋。。
(二) 心輔中心空間
1. 現況與需求:諮商及辦公空間,現有2間初談室、16間諮商室(含兼任),同時段最高使用11至18間。
2. 規劃與進度:擬增設4間諮商室,於原主計室綜合業務組空間進行規劃,目前工程已於11月25日完工,近期辦理驗收。
三、學輔中心
(一) 學輔晤談服務概況
1. 學輔中心旨在協助學生校園適應,透過駐點各學院,得以更進一步接觸學生,以達到了解並掌握學生狀況、追蹤學生後續情形以利學生逐步回歸校園。
2. 111-1學期起由六位學輔專員協助合計八院狀況,自111年9月至111年11月底直接服務共計613人次,協助聯繫周邊資源、系所單位等間接服務共計1,983人次。
3. 111-2學期起預計增聘3名並駐點醫學院和公衛學院、工學院、生命科學院和社會科學院(部分學系)。
(二) 學輔宣傳、學輔講座活動
1. 為讓全校師生更認識學輔中心、學輔專員制度,111-1學期於國際新生說明會、新生祭活動、關懷導師座談會、新僑生入學輔導講習、研究生新訓講堂等活動進行學輔宣傳活動。
2. 學輔專員針對學院特性於111-1學期辦理22場學輔講座或小型學輔餐敘活動,至11月底計有750名學生參與。
四、新生入門學院
因應112學年於9月4日開學,調整書院辦理期程於112年8月29日至9月1日,以配合新生入住、先修考試、健檢、華語文測驗、開學典禮等時程,並提報112學年度行事曆。
五、111年11月29日舉辦2023 Passion Worker臺大人職場手冊新書座談會,邀請畢業校友,以「困難讓我找回自己原本的樣子。」、「過去所累積的東西絕對不會白費,一定會成為在未來做任何事情的養分。」勉勵學弟妹及分享創業與挫折。相關電子書已於111年11月置於職涯中心網站,並上架至5大電子書平臺。
六、第二學生活動中心Global Lounge場地設施空間整修工程案於9月13日上網公告辦理公開招標,惟未順利決標,業下修投標廠商資格為丙級,並延長履約期限為100個日曆天後,於11月23日重新上網招標。
七、111年10月14日與財團法人建國工程藝術基金會合辦《不只是崑曲》校園推廣活動,表演者身段豐富、行腔轉韻細膩熨貼,引領嘉賓及教職員師生一窺崑曲堂奧之美,更為校園注入傳統藝術的養分。
八、執行國立臺灣大學校園餐廳豬肉牛肉食品品質管理計畫
(一) 強化餐食場所肉品來源產地驗證及標示之實地查察項目:原產地標示、肉品原產地證明文件、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原產地標示。
(二) 肉品內乙型受體素抽驗工作檢測:自110 年3 月2 日起,抽檢校園內餐食攤位販售之肉品,至111年11月30止已抽樣送驗576件,檢驗結果含量全數均符合法規標準規定,全數合格。
總務方面
一、國家檔案局為擴大檔案月推展效應,特邀本校檔案館合作辦理檔案月開幕活動,並為慶祝本校94週年校慶,於111年11月2日正式啟動開幕儀式並推出「2022臺大博物館群聯合特展-藏在博物館的檔案」,集結臺大11個博物館的資源,使珍貴老舊的文物檔案不再沉寂於庫房,透過豐富的檔案多元應用,重塑檔案的詮釋方向及人文價值。
二、為營造生物多樣性校園,進行螢火蟲復育工作,於臺大農業試驗場執行螢火蟲復育棲地維護管理計畫,經過近一年維護,今年春夏間已可發現零星螢火蟲,代表初步復育成功。預定於年底再洽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螢火蟲幼蟲一批,於12月23日辦理幼蟲施放活動。預估明年3至4月可有更多螢火蟲出現,屆時將配合辦理相關導覽活動,向大眾展現本校在營造校園生物多樣性之用心與成效。
三、6案貸款興建教職員宿舍工程皆已取得建造執照,惟因COVID-19疫情、物價波動等因素,連續流標3次,基地6於111年8月4日第2次招標決標並於9月2日開工,預定113年6月22日完工。其餘5案為爭取時效擬於教育部核定修正計畫期間併行辦理招標作業。
四、重新規劃設計溫州街16巷15號、溫州街22巷2號等2棟客座學人宿舍全棟內部裝修工程,俾供本校客座教授及國際學人舒適優質的住宿環境。為充分配合施作範圍之整體性及施工界面整合於111年10月5日辦理第二次契約變更,總計金額5,381萬6,346元整,預計112年1月1日重新開放客座學人宿舍借用。另為提供本校客座教授及國際學人更多元、便利的住宿服務,賡續辦理校外飯店式公寓合作專案,提供飯店式管理服務及多樣住宿類型供符合資格之客座學人入住申請,總計提供65間房間,112年起新增捷絲旅林森館,將可提供更多房間數供客座學人租賃。111年度截至11月18日止,共有23件申請案入住校外飯店式公寓。
五、臺靜農故居紀念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修復工程期間每週四定期召開工務會議,積極進行修復工程,於12月23日辦理臺靜農故居文資保存紀念茶會活動。
六、完成重點科技學院薪資獨立造冊
因應重點科技學院經費獨立,於111年10月1日新進第一位教師,經與人事室與主計室多次討論,由計資中心修改薪資系統,出納組測試系統並反應系統發生各種狀況。決議採以同一薪資系統建置不同校區作業方式,於彙整人事室薪資資料與各單位代扣款項後,再以分校區方式造冊及分別製作薪資報表,順利完成重點科技學院薪資獨立造冊作業。
七、新建工程
(一) 工學院綜合新館新建工程,於9月28日舉辦落成典禮,刻正進行驗收程序與地下1樓內裝工程招標中。
(二) 人文大樓:6樓結構體工程進行中,土建標進度87%,機電標進度22%。
(三) 學生宿舍新建工程:111年5月教育部同意調增整體預算經費,修正預算後經3次上網公告(5-8月)皆流標;後經檢討重新於整體預算額度內進行調增統包工程費,於9-11月經2次公告仍無廠商投標,原檢討房型比例調整降低量體面積及參考廠商釋義內容等評估降低風險及增加廠商投標意願可能性,然考量宿舍服務量能及品質,擬朝需求內容維持不變動之情形,就整體預算經費再行報教育部及財政部同意調增辦理。
(四) 農業試驗場教研實習大樓新建工程,進行都市設計審議程序中。
(五) 藝文大樓新建工程競圖案:已於10月17、18日辦理第一階段評選作業,預計12月28、29日辦理第二階段評選。
(六) 生技大樓新建工程:期初報告已於111年6月通過校發會,刻正進行可行性評估報告作業中。
研究發展方面
一、111年11月3日舉辦111年特色領域中心與各研究團隊交流會,超過200位師長共襄盛舉。其中包括5大特色領域研究中心、7個國際競爭重點領域人才培育方案、53個核心研究群團隊分成數個parallel session共計7堂。交流會由65個研究團隊接續分享成果,主題跨域寬廣,團隊精彩分享,討論熱烈。
二、為激勵本校教師,長期致力於重要領域課題之原創性研究,充分發揮研究潛能,期使在尖端及重要領域研究上具有領導之地位,徵求學術研究生涯發展計畫(深耕型計畫及桂冠型計畫)。112年度深耕型計畫核定補助共60案(新核定24案、續領33案及碳中和主題3案),補助金額合計新臺幣29,948,945元(不含新核定案),新核定案112至114年度核定總經費為59,606,000元,112年經費刻正請計畫主持人編列各年度預算,俟收到後辦理後續事宜;桂冠型計畫以配合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111年度核定補助共計81案(新申請31案、續領50案),補助經費合計為新臺幣25,084,985元。
三、為鼓勵本校各領域獲較少外部研究經費補助之專任教研人員,持續提升其研究動能,成為本校之中堅世代,特以挹注研究資源方式,推動拾玉計畫。111年度拾玉計畫受理作業於8月31日截止申請,申請案共計32件,經行政查核及初審作業,通過案28件,核定經費新臺幣13,441,777元整,計畫執行期間為111年8月1日至112年7月31日。
四、新進教師創始補助經費簡化整合各項申請流程(創始研究、創始計畫及空間建置經費),幫助新進教師快速建置研究環境並展開各項學術研究。111年到職新進教師踴躍申請中,現已申請75件,申請比例為78%,總補助經費約新臺幣5,740萬元。
五、 為鼓勵學院培育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依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研究提升計畫」發放111-1學期學院補助款,本款項限撥付本計畫在領學生,補助名單、金額及人數由學院自訂,共7個學院符合申請資格,各學院受補助人數為理54人、醫21人、工94人、生農22人、公衛4人、電資13人、生科21人,總計核撥新臺幣2,880,000元整。
六、為協助辦理本校承接美國國家衛生院(NIH)計畫案,業擬具本校之重大財務利益揭露政策(FCOI Policy)及相關表單後,已上傳至NIH計畫申請系統(eRA Commons sys tem);另美國NIH計畫申請須知與相關表單,已於研發處官網/計畫申請/計畫申請與相關事項/建教合作計畫更新相關資訊(https://ord.ntu.edu.tw/w/ordntu/plan_list_21041815462232856?bookmark=22070715113606706 )。
七、本校111年度截至111年11月16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3,410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71億8,102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校長率行政主管、各學院代表共35人赴以色列進行學術交流暨新創考察訪問團,拜訪五間以色列姊妹校,包含希伯來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臺拉維夫大學、海法大學、本里安大學等,並拜訪自動駕駛Mobileye、灌溉系統Netafim等企業。由校長與姊妹校簽署5個合約、並舉行25場交流會議。
二、2022東大臺大第六屆雙邊會議 (UTokyo-NTU Joint Conference 2022) 於12月7日至12月9日盛大舉行,主題為「Co-creating Prosperous Future in East Asia」。因疫情關係繼續以線上方式舉行,但與會師生人數依然踴躍,超過200人與會。
三、國際學生
(一) 111-1學期國際學位生(含雙學位)註冊:學士班127人、碩士班188人、博士班69人,總計384人。111-1學期交換/訪問學生註冊454人,較110學年度同期成長134%。
(二) 111- 2學期:國際學位生85人(106件)申請,錄取37人。碩士班:50人(62件)申請,錄取27人。博士班:35人(44件)申請,錄取10人。
四、海外教育計畫之推動,111-1學期全校出國學生總計497名(包含交換學生422名、訪問學生34名、雙聯學位生23名、短期/實習學生18名),與110-1學期相較成長55.79%。
五、為促進臺灣與國際人才市場之鏈結,培養國際人才在地化,自110學年度起辦理「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2023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新增實習機構如福斯汽車集團、米其林、UNIQLO等,共計開放100家實習機構、195名職缺提供本校學生實習。計畫於111年12月26日至112年3月3日開放學生申請,實習期間為112年6月12日至9月3日。除開放國際生與僑生申請外,也開放約10%職缺由雙語教育中心推薦之本地學生及開放部分名額予合作之策略發展姊妹校(全球人才聯盟,Global Talent Alliance)推薦之學生申請。另與全球70國1200件計畫競爭,入選「QS 全球創新教學大獎」最終200件之決選名單,獲選Nurturing Employability Award 前11名。
財務管理方面
一、小額捐款自111年9月1日至111年11月30日,共計新臺幣27,946,937元、美金223,570元,大額捐款自111年9月1日至111年11月30日,共計新臺幣22,000,000元、港幣3,000,000元、美金626,000元,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依投資管理小組擬定之投資業務方針、政策及資產配置原則,配合本校短、中、長期財務預算及現金周轉需求擬具年度責任投資政策與規劃。
(一) 長期投資計畫:受俄烏衝突、美中經濟戰與中國疫情封控,造成供應鏈不穩、經濟下行風險上升,明年衰退發生機率高。另因通膨短期消退不易,各國央行實施緊縮貨幣政策造成資金緊縮,利率維持高檔盤旋,預期金融市場震盪幅度加大。為因應高利率與永續發展趨勢,增加資金配置至具成長性、配息穩定與具ESG特性之股票、基金ETF與投資級債券基金等金融商品,並處分漲幅已高與成長性受限之標的,以確保獲利及滿足永續基金付息需求。
(二)中期資金投資計畫:穩定安全為首要考量,中期資金以長天期國內外定存為投資標的。
(三) 短期資金投資計畫:以短天期定存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為主要投資標的,在考量風險、規模與績效等因素後,目前投資貨幣市場基金共6檔,以利短期資金操作,減少閒置資金與增加利息收入。
三、舉辦百年樹人工程群英餐會,為蓄積臺灣高等教育培育人才的能量,與工學院共同規劃雙主軸「創校百年願景基金」和「工綜新館搬遷」募款案,包括機械系、材料系、建城所、工工所和高分子所熱心參與。餐會因疫情從5月延至10月中旬舉行。校友們回到母校祝賀和祝福工綜新館的落成搬遷,也為2028年即將邁入百歲的臺大一同努力,共創願景,別具意義。
法務方面
一、制定並推動本校法制作業規範
自111年開始實施法制作業規範後,透過法制作業檢核表、諮詢單、公文會辦等方式協助校內各單位落實並熟悉法制作業手冊,迄111年10月為止,協助修訂校內法規共273件。
二、促進勞動權益及減少勞資爭議
本校教職員工生均有適用勞基法者,為遵循勞基法及相關勞動法令,期能於法規遵循面與執行面共同預防及減少勞資爭議,並促進本校勞工權益,於111年1月至10月間所提供之勞資類型法律服務案件計有勞動問題諮詢15件、審閱契約法規9件、勞資爭議調解或訴訟5件。
三、維護本校商標權及師生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
(一) 維護本校商標權之實績
截至民國111年10月已針對全台19家補習班、13家公司行號、3家藥局要求停止使用「台大」、「NTU」作為補習班、公司行號名稱、建案名稱、產品名稱及其他商標使用態樣。除了其中一家補習班仍堅持繼續使用本校商標並續與本校訴訟外,其餘侵權業者均已依本校要求、和解協議或法院判決停止侵害本校商標權。
(二)擬定接獲商標侵權檢舉案件之處理流程
為兼顧維護本校商標權、合理行政成本及案件處理公平性,亦與總務處共同擬定接獲商標侵權檢舉案件之處理流程,並向本校商標管理委員會報告後取得同意授權。
(三)維護本校師生之著作權
除協助業務單位擬定著作權授權契約、影音授 權契約外,另會提供各類著作權法律諮詢服務。
四、維護管理本校校產
協助總務處保管組、住宿服務組、經營管理組、生農學院農場、山地農場、實驗林管理處等校內單位審閱校產相關契約及法律諮詢,倘若發生他人侵害本校校產之爭議,亦協助處理相關訴訟(例如:請求無權占用本校校地者返還土地及支付不當得利)。
五、擬定本校特定類型公版契約
針對本校常用之特定類型契約,均與業務單位討論後制定公版契約(例如:本校校外一般場地使用契約書及招商須知、日式宿舍使用契約書及招商須知、永續基金捐贈合約書、獎助學金捐贈合約書、著作權授權合約書等),以提升業務單位及行政效率。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推動校學士學位
(一) 「校學士學位」修業辦法於111年5月27日通過教務會議,旨在鼓勵本校學士班學生適性探索,跨領域自主學習,於同年6月正式招生,計13位學生申請,經本校相關領域30餘位教師審查,共6位學生通過修讀校學士。。
(二) 112學年度招生事宜,預計建置新版中英文網站並於111年12月26日召開校學士說明會。
二、辦理111 年度教育理論與實務對話線上研討會
教育部推動以「學習歷程檔案」作為申請入學書面審查之主要參採資料,首次實施後引發各界正反不同意見。師資培育中心於本年11月18日辦理之年度教育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便針對此重要變革,將研討會主題訂為「擇己所愛-學習歷程檔案的多元未來」,從理論內涵、大學審查、高中和學生實際做法以及民間媒體觀點等不同層面,深入探討「學習歷程檔案」對教育現場造成的影響。
三、因應體育場館優化線上系統於111年10月1日上線啟用,陸續接獲使用者反應,有關因應使用者之建議已改善措施,包括:
1. 加強宣導學生使用線上場地租借方式。
2. 新版場地預約系統上線初期受到大量流量攻擊,導致後端負載過重、網頁異常跳轉;另因應同學使用程式自動進入訂位系統搶訂,影響場地租借之公平性,也造成系統流量負荷,11月已針對異常連線設置相關防護配套措施,並加強防火牆設定,以阻擋異常 DoS 攻擊連線,另公布不當IP,防止不正當搶訂行為。
四、全校運動會於111年12月2日及3日在校總區田徑場舉辦,報名人數為6780人,創近三年來新高紀錄。
圖書館方面
一、總圖書館一樓空間改造
規劃多年的空間與服務重塑計畫已正式展開,改造工程自本年10月28日開工,改造範圍主要於一樓,施工期間服務不中斷,參考諮詢櫃台維持在一樓、流通櫃台則調整至二樓,現期期刊、四庫全書、參考工具書、教師指定參考書改置三樓;預計112年4月完工,未來圖書館一樓將設有多媒體數位學習區、演練室、討論室、團體室、多功能用途的自主學習空間,滿足讀者各類空間需求。
二、推出學科領域網絡分析概覽系列報告
分別於111年5月及8月主動推出化學工程以及生物科學學科領域網絡分析概覽,藉由剖析及掌握全球頂尖大學群、亞洲精選大學群,以及本校研究主題發展現況及差異分析,協助本校教師發掘與擴展研究方向及國際合作契機。已主動將此2份報告透過電子郵件寄送至本校相關領域教師提供參考。
三、協助教師EMI教學服務與開設英語圖書館利用課程
響應本校雙語教育中心推動雙語化政策,協助教師EMI教學服務,教師可預約館員至EMI課堂中以英語講授圖書館服務資源及EndNote,並編印圖書館英語學習資源手冊,提供相關資源指引。配合本校國際招生策略,開設以英語授課的圖書館利用課程「NTU Library F.I.R.S.T. Workshop: Foreign Student Must-Learns: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Search Techniques」,以線上方式進行,並同步錄影及後續製作數位課程,提供國際生得以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
四、規劃調整總圖書館自習室使用空間
因應學生學習需求改變,本學期與學生會合作,協助進行自習室筆電使用需求及座位分配之問卷調查,冀能了解學生時下需求,以提供更適切的閱讀及自習空間;並於期中、期末考週試辦寧靜閱讀區(B區)118個席位開放使用筆電,作為未來評估擴大筆電使用區之參考。
五、推出新版學位論文「臺灣大學博碩士論文提交系統」於10月26日正式上線,除了改善各項授權流程及資料上傳介面,並優化延後公開申請機制,有效提升論文提交及審核效率;同時與「臺灣大學博碩士論文典藏系統」進行整合,透過資料同步作業即時更新論文資料及授權狀態,改善作業流程。
六、增設多元討論空間:因應學生對於討論空間使用需求日益漸增,空間改造後將於一樓增設多元共享區及四間討論室。多元共享區其家具、隔間及設備皆保有彈性,可隨時調整及變化,同時滿足讀者閱覽、討論、研究、休憩及展演等多樣化學習空間的使用需求,預計112年4月完成。
七、11月10日於國際會議廳,舉辦《半邊人》電影欣賞暨映後座談會,邀請該片編劇、男主角暨本校電機系校友—王正方導演蒞臨演講,分享這部80年代香港新浪潮代表電影之拍攝點滴與其人生故事。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研究助理自動報薪系統
校總區累計使用9個月、服務192人次、報薪6,750,310元;醫學院累計使用7個月、服務135人次、報薪5,981,880元。
二、行政大樓網路骨幹設備升級
行政大樓內部網路設備承載校內一級單位重要之行政網路流量,因現有網路設備老舊、維護不易,故將更新行政大樓一樓、二樓及農化新館二樓之網路設備及光纖模組。預計產生的效益為:(一) 汰換老舊網路設備,確保連線品質與維持網路高可用性。(二) 骨幹頻寬升級至10Gbps,增加傳輸效率,並縮短故障排除時間。(三) 汰換舊式簡易型光電轉換器,維持網路高可用性、頻寬升級 1Gbps。(四) 線路重新整理與標示,增加效率,縮短故障排除時間。
三、宿舍分享器借用試辦
因應住宿學生個別無線網路需求,辦理宿舍分享器借用,試辦前先採用問卷調查了解宿舍內需求情形,自110年起於男三、男五舍試辦無線網路分享器借用。後開放男二、男四、女四、女六、女八、女九舍登記借用,共借出103台。由於多數借用學生尚未畢業,分享器尚未歸還,現改用短期測試的借用形態。依宿舍床位數多寡,由宿舍網管保管並管理數台分享器,並於同學反應網路不穩的時候短期借用兩週,以釐清問題。
四、舉辦NPSC2022第24屆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全國大賽-國高中組
截至2022年全國共有國中組1,551隊及高中職3,360隊,總計4,926隊15,122人次參賽,302隊963名師生得獎,參賽隊伍與人數每年都呈穩定成長。今年新增國小觀摩組有15隊35人參加,本比賽是許多學校申請相關科系入學的參考依據,也是國高中職一項重要的活動,歷年來更有許多國、高中老師投入,今年更擴及國小,達到「資訊教育向下紮根」的目標。歷屆前幾名的選手大都進到本校電資學院就讀,並且多有代表台灣參賽世界賽。
五、臺灣大學中英文網站製作平臺
因應臺大網站國際化目標,建立全校網站品質規範。發展全校跨院所英文網站內容知識整合管理平臺。提供校內單位及教授建置RWD(Responsive Web Design)自適應網站。111年度擴充功能(帳號異動線上申請、教授網站API系統、VM及Homepage自動部署、VM及網域(DNS)線上申請、單位網站管理人員系統)正式上線及教育訓練24小時。提供RWD模版,快速建置靜態網站,無需從零開始。整合校務資源:SSO帳號登入、校園公告、教授網站(基本資料/課程/著作)、網站自動上版(homepage、VM),建立更完善之自動介接服務。
六、規劃、建置與管理本校校園無線網路服務
(一)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計中於109年底導入WiFi 6 (802.11ax)的無線網路規格來解決校園面對的熱點問題。WiFi 6(第六代) 最佳傳輸效率是WiFi 5(第五代) 802.11ac (1.2 Gbps)的四倍。已建置無線專用防火牆(Carrier-grade NAT),屬於電信等級防火牆,網路頻寬可達10Gbps,提升校園無線網路服務品質。至111年11月18日止共有3,432顆無線基地台(AP)。
(二)校內無線網路於111年1月26日至111年11月21日期間,平均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前10大建築物依序為:總圖書館、基礎醫學大樓、共同教學館、社會科學院大樓、管理學院二號館、普通教學館、新生教學館、綜合教學館、博雅教學館、博理館;其中,前10大建築物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占全校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30%~35%。整體而言,全校無線網路同時最多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31,500人(裝置)。
貳、確認111年10月15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 民國111年10月15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 110108案執行情形暫不結案,請總務處邀集八角樓住民、提案人及法務處等相關單位共同討論更妥善的解決方案。
三、 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11112B)存查,94~110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112C)修正存查。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根樹報告:
本委員會於111年12月9日召開會議,安排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1年12月2日,計收到1件報告案及2件提案。提案部分,為校長交議案2件。經委員討論後,提案順序及程序表照案通過。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肆、選舉
一、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
(一) 當然委員: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學生事務長、總務長、研發長、共同教育中心主任、各學院院長及進修推廣學院院長。
(二) 推選委員:
1. 教師委員:
院 別
姓 名
新任委員(任期2年)
尚有1年任期委員
文 學 院
梅家玲 教授
李賢中 教授
理 學 院
周泰立 教授
社科學院
吳慧菁 教授
醫 學 院
鄧述諄 教授
謝松蒼 教授
工 學 院
謝尚賢 教授
闕蓓德 教授
生農學院
葉德銘 教授
林裕彬 教授
管理學院
林世銘 教授
公衛學院
鄭雅文 教授
電資學院
吳忠幟 教授
法律學院
李素華 教授
生科學院
董桂書 副教授
2.職員委員:陳啟煌 程式設計師 (任期1年)
3.學生委員:孫語謙 同學 (任期自111.8.1至112.7.31)
4.他委員:連玉輝 教授 (尚有1年任期)
二、教職員宿舍委員會:
(一) 當然委員:總務長、人事室主任、主計室主任。
(二) 推選委員:
1. 教師委員:
院 別
姓 名
新任委員(任期2年)
尚有1年任期委員
文 學 院
王梅霞 教授
李文良 教授
理 學 院
陳振中 教授
林立虹 教授
社科學院
蘇國賢 教授
周桂田 教授
醫 學 院
鄧述諄 教授
沈麗娟 教授
工 學 院
徐振哲 教授
周雍強 教授
生農學院
劉力瑜 教授
王淑美 副教授
管理學院
郭瑞祥 教授
林嬋娟 教授
公衛學院
黃耀輝 教授
陳家揚 教授
電資學院
吳育任 教授
吳忠幟 教授
法律學院
許恒達 教授
黃詩淳 教授
生科學院
何傳愷 教授
丁照棣 教授
2. 體育室、研究人員、助教代表互選之委員:董桂書副教授(任期2年)
3. 職員委員:
(1)新任委員:林奇郁 組長 (任期2年)
(2) 尚有1年任期委員:吳義華 專門委員
伍、報告案
編號:111107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報告:檢具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2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1份(附件1),提會報告。
說明:
(一) 依「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第43條,研究學院應擬定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報管理會審議、經監督會通過後,送校務會議及主管機關備查。
(二) 本案業經本院111年12月13日管理委員會第8次會議修正通過及111年12月16日本校監督委員會第8次會議修正通過。
決定: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2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報教育部。
陸、討論提案
一、編號:111108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提: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設置辦法」修正案
決議:本案撤案,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邀集學生代表、法務處及其他相關單位共同討論。
二、編號:111109
人事室提:本校「專任教師升等作業要點」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專任教師升等作業要點」第二點至第十點修正如下:
二、本校專任教師申請升等,由佔缺系(科、所、學位學程、室、中心)辦理,[校內]合聘教師由主聘系(科、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及所屬學院(中心)辦理。
本校專任教師升等案應經系(科、所、學位學程、室、中心) 、院(中心)、校三級教師評審委員會(下稱教評會)審查通過後,報教育部核定。
三、各學院(中心)應就教師之研究、教學、服務的整體績效表現,訂定各項嚴謹之升等評量依據、方式及基準。[為鼓勵教師長期深耕追求國際卓越,具有下列具體優良事蹟者,得優先推薦:]
本校為鼓勵教師長期深耕追求國際卓越,得優先推薦具有下列具體優良事蹟之教師通過升等:
(一)教學:主動積極教學,且能引導學生提升學習成效。
(二)研究:以達到研究創新為標竿。升等副教授者,其研究具開創性,居國內領先地位;升等教授者,其研究具國際知名度及國際影響力,居國際卓越地位。
(三)服務:引領知識連結在地社群,彰顯大學的社會責任和公共價值。
(四)國際合作:深化國際連結,並促進本校國際聲望。
前項具體事蹟之認定標準[、衡]及評量方式[及相關事項],由各學院(中心)另定之。
四、各學院(中心)[應就申請升等教師之教學、研究、服務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審。辦理各項]辦理前點之審查作業,應組成學術成就審查委員會及教學服務評鑑委員會進行之[,對於外審學者專家就研究成果之專業審查意見,除能提出具有專業學術依據之具體理由,動搖該專業審查之可信度與正確性外,應尊重其判斷];[另]各學院(中心)並得[依現]視情況,[提供]邀請申請升等教師到校報告或公開演講[程序]。
前項委員會全部或部分成員應為各學院(中心)教評會委員,其組成方式[,]由各學院(中心)另定之。
五、教師升等著作審查應以校外學者專家為審查人,且不得低階高審,審查人並應提供專業審查推薦意見供[教師評審委員會]教評會審議。
[第一項審查人,]本校鼓勵各單位邀請國外優秀學者專家擔任審查人。
各系(科、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依其升等法規組成之相關會議或主[管或相關升等委員會就]任(所長)得針對所屬每位申請升等教師提出審查人建議名單[得供院長(主任)參考,審查人人選及推薦審查順序],並由各學院(中心)教評會或[推薦]部分教評會委員組成之相關審查會議決定審查人人選及推薦審查順序。
申請升等教師不得提出前項審查人建議名單,但得附理由提出迴避名單。
教師升等之著作外審由系(科、所、學位學程、室、中心)或院(中心)辦理,且除第六點情形外,同次升等之送審次數以一次為限,審查人至少五人以上;審查人三分之二以上審查及格者為合格。
升等教師著作曾為代表作送審者, 得再作為升等時之代表作,但重新提出升等申請時,其送審著作應增加或更換一件以上。
著作送審單位得針對第五項外審結果合格之審查人審查及格比例及前項重新送審著作應增加或更換之件數另外規定。
六、各級教評會發現外審意見有疑義者,應依下列規定處理:
(一)分數或評語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送原審查人釐清後,由教評會認定。
(二)分數與評語矛盾、涉及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或有其他足以動搖該專業審查可信度與正確性之疑義:組成專業審查小組審查後,送原審查人釐清,並由專業審查小組及教評會認定。
前項第二款專業審查小組,應由送審著作專業領域具有充分專業能力之學者專家組成。
第一項外審意見符合下列規定者,教評會應列舉明確之具體理由後剔除之,並依剔除之份數加送足額之學者專家審查:
(一)第一項第一款疑義經教評會認定後,確有分數或評語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之情事。
(二)第一項第二款疑義經專業審查小組及教評會認定後,確有專業學術依據之具體理由,動搖該專業審查可信度與正確性之情事。
教評會依前項第二款規定剔除外審意見,以一次為限。
七[四之一]、各學院(中心)或系(科、所、學位學程、室、中心)應將著作審查意見表之負面意見以書面告知申請[人]升等教師,並由申請[人]升等教師提出書面回覆說明,[並]一併隨著作審查意見表送校教評會[參酌]審議。
八[六]、本校編制內專任研究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及校務基金進用教學人員與研究人員之升等,比照本要點規定辦理。
九[七]、各學院(中心)、系(科、所、學位學程、室、中心)針對教師升等事項有更嚴格之規定者,從其規定。
十[八]、本要點如有未盡事宜,悉依教育部訂定之相關法規及本校其他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十一[九]、各學院(中心)依本要點訂定相關[配套措施]升等法規,經行政會議及校教[師]評[審委員]會通過後,得不受本校教師升等名額之限制。
十二[十]、本要點經行政會議、校教評會及校務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柒、臨時動議
編號:111110
蔡朝翔等提:請計資中心檢討本校各處室於全校信使用「重要訊息」之規範,以避免師生之困擾。
決議:請計資中心邀請學生代表及相關單位共同討論重要訊息之發布方式。
捌、校長校務工作感言
今天是12月24日,4年前的同一天,教育部終於勉予同意我的校長聘任案,我才有此榮幸為臺大服務4年。今天會議開始時,大家應該都聽到過去4年來校務工作的總結報告。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學校整體的進步和師生共同的發展。而所有的成功,都應歸功於行政團隊及同仁們。他們無私奉獻,辛苦備嘗,是過去4年臺大的擎天之柱,也是臺大前進最重要的推手。對於這些工作成果,我衷心希望全校師生們,不是勉予接受,而是樂於肯定。若如此,我就沒有辜負遴選委員會5年前的付託,以及眾多師生和校友們的信任。
我將於14天後卸任校長職務。我還沒有退休,我會回到管理學院財金系,所以也請大家不要一直問我說你走了、你不在了,以後要做什麼?跟大家報告「我還在,我也沒有要離開」。我回到財金系以後,還會有許多的教研工作。4年的校務經驗讓我知道,我們離真正的大學自治尚遠,而沒有真正的大學自治,臺大和其他大學就難以脫胎換骨充分發展,所以「大學自治」將是我卸任之後,持續關注的議題。我也會繼續留在校園,並且在陳院長,也就是我們未來的陳校長領導下,和大家一起為臺大邁向2028創校百週年而努力。
我要再一次地感謝大家,並且祝大家耶誕快樂、新年健康平安。最後也請所有行政團隊同仁一起向所有校務會代表們,對大家的支持表達感謝!
玖、散會(上午10時36分)
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112A
國立臺灣大學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112B
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3
11112C
94~110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2-10-15 | 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1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博雅教學館101教室
主席:管校長中閔 紀錄:李潔茹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2人,實到135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21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2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90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開始開會。首先報告學校過去一年的校務情況 (簡報檔如11110F1.pdf):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永續辦公室
(一)111年1月1日成立永續辦公室,自成立至9月已召開4次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
1.為利推動本校2048碳中和目標,已舉辦降低電力排碳係數工作坊與負碳技術工作坊。
2.通過臺大碳中和路徑圖,2048碳中和路徑,以節能、提高能源效率、去碳能源及電力化作為短期主要策略,並布局農業、林業與地質碳封存等負碳技術,針對再生能源、農林負碳與碳捕捉、封存、再利用(CCUS)等技術,將組成跨院工作團隊加速落實;為推動近零能源建築,將選擇合適館舍作為示範場域。
(二)111年6月底發布本校第三本社會責任與永續報告書,內容以「內建校園永續力,外擴社會影響力」為脈絡,彙整本校教學、研究、環境治理及各項福國利民的措施與成果,並委請第三方確信驗證,提高報告書資訊的可信度。
(三)為建立大學知識分享交流網絡,共享大學永續治理相關資訊、知識與經驗,特與全臺北中南東9所學校(臺大、臺師大、臺科大、中央、海大、東華、中興、中山與屏科大)成立「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
(四)為廣納學生創意發想,打造永續校園,永續辦公室與學務處主辦 「ESG永續校園學生創意競賽」,共計49組學生隊伍報名參加,業於8月選出8隊進入決賽,並訂於11月舉辦決賽成果發表,經評選後確定得獎隊伍。
(五)天下雜誌「USR大學公民調查」:109-111年連續三年掄元,榮獲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第一名。
二、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創新設計學院:推動未來大學,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第一屆招生:40位申請,通過15位,111學年度共計有25位學生(17位雙主修,8位轉系)。另陪伴引導及跨域交流機制,包括期初師生交流會於8月24日舉辦;學習教練,由「設計你的人生」教練擔任學習引導;專題實作期中發表:10月27日預計與Minerva學生分享。
1. 探索學習計畫:110-2學期探索學習:15位學生參與,5月29日期末線上分享會,分享學習心得與發現;111-1學期探索學習:13位學生參與,9月15日期初交流會;111-2學期探索學習:11月中宣傳起跑。
2.產業學苑
(1)行動方案1:NTU112(臺大專屬求職求才平台)+領域專長業界觀點,調查臺大學生找實習與工作經驗,收回 747 份問卷,完成8位在學生/畢業生訪談,推廣領域專長至業界並 瞭解其觀點,研議明年校級徵才博覽會參展企業以領域專長作為徵才條件。
(2)行動方案2:大師給問(全年度中小型產學互動活動),與校友及外部資源合作。
(3)行動方案3:職涯手冊活化(社群小編、多媒體經營),與職涯中心合作協助2023 年度職涯手冊訪談跟拍側紀。
(二)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與麻省理工學院產業聯絡計畫(MIT ILP)合作4場聯合線上研討會;主導本校參與7月28日至31日2022 BioAsia亞洲生技大展,與本校生物技術研究中心、SPARK辦公室、附設醫院、臺科大、臺師大及長庚大學合作,共同展出50組技術。
三、國際學院:新設「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已獲教育部核准成立,開始進行招生,成為國際學院第四個設立之學位學程。優華語計畫國際合作:2022夏季及秋季班共13名學生來本校研習華語,來自Indiana U.、Temple U.、UT Austin、St Andrews。為配合 2030 雙語國家政策,學生亦至雙北小學及國中進行英語交流活動。秋季學期薦送2名華語教師及3名教學助理赴合作大學協助華語教學,包括 Indiana U.、Temple U.、UT Austin、WUSTL。
四、雙語教育中心:協助推動院設全英學士學位學程,通過「智慧工程科技」及「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將於112 學年度入學;成立EMI教學資源中心,以協助提升他校EMI師資培訓、EMI線上模組共享及網站社群設立;推動學院EMI 種子教師制度,以協助學院內教師開授英授課程,並活化本校雙語教學的師資與環境;另與教發中心及英文科師資培育生合作,為希望入學學生開設英文口語加強班;推動全英培力課程計畫,設計學生修讀EMI前之英文銜接課程,強化學生對EMI課程之準備,未來將成為大一英文之模組課程。
五、行政單位法規及表單英譯專案
(一)第一期已辦理完成
1.教務處、學務處、研發處之法規及表單英譯,於109年12月委外翻譯及校內複審作業,至111年4月底完成,總字數約52.4萬餘字。
2.為讓本校法規英譯用語精確並有一致性,本案辦理期間,審視彙整建置「校級通用語彙」、「各單位行政專業語彙」、「英文法規首條格式」、「英文法規末條及沿革格式」等英譯之根基,均已公告在秘書室網頁。
(二)第二期辦理情形
進行國際處、人事室、總務處之法規及表單英譯,總字數約27萬字,於4月開始進行翻譯及校內複審作業,預計於11月底前完成。
(三)第三期規劃
本期將納入所有尚未辦理法規英譯之一級行政單位,包含圖書館、計資中心、共教中心、環安衛中心等,預計於12月開始進行翻譯作業。
六、推動官網首頁版型更新,規劃改版以符合現代網站樣貌及使用者需求,經徵求教務處等一級行政單位,以及學生代表、校友代表、家長志工代表提供意見後規劃網頁版型架構,並提報行政團隊會議確認後,目前已委託廠商進行整體視覺設計。完成後將由計中進行後續網站建置與資安維護事宜,官網預計於111年底前上線。
七、為籌辦本校創校100年校慶活動,由各一級行政單位主管、各學院代表、學生代表、校友代表共同組成校慶籌備委員會,籌備初期先將各項校慶工作概分為校級活動及院級活動,並依類型優先挑選出10類校級活動與校慶亮點進行整合及規劃:指標建築、出版品類、紀念品類、紀念酒類、特展類、國際會議或研討會類、學生活動類、校友活動類、藝文活動類、校慶之標語及主視覺。經110年10月28日、111年2月24日、9月1日共召開3次校慶籌備委員會會議後,已擬定前述10類活動之具體規劃及執行期程,並將於111年12月第4次會議報告執行進度。
八、臺大系統
(一)國立臺灣大學系統自103-2至110-2學期「校際選課」統計:
三校校際課程開放數總計為1795課程,跨校選課人次為3萬2千800人次。
(二)為加強國立臺灣大學系統三校學術合作,培育具有研究潛力之優秀年輕學者,辦理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111年共補助6件,總補助金額為新台幣450萬元整。112年輕學者創新性合作計畫,目前公開徵求計畫書中。
(三)臺大國際處建製三校"境外招生 Overseas Admissions"網頁,並於9月14日三校國際處及系統官網同步正式上線,供大眾連結瀏覽。
九、臺大-中研院聯合辦公室業務
預計於112年度執行之創新性合作計畫,已於111年5月12日發文函送本校及中研院各單位公開徵求計畫書,共有27件計畫申請案,12月底前可公告審查結果,計畫執行期間自112年1月1日至113年12月31日共2年。鑒於本合作計畫自104年起已持續執行多年,除延續性研究課題外,本次徵求將著重鼓勵雙方學者組成全新合作團隊及跨領域研究主題,以符合本計畫創新性及互補性之訴求。
十、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 竹北分部:
1. 進修推廣教育大樓新建工程及竹北分部校門案:工程案於111年7月至8月經兩次公開招標均無廠商投標,已於111年9月20日召開會議檢討,決議延長工期及部分項目減項施作調整,待簽准調整採購案內容後預計10月重新上網公告。
2. 110學年學程畢業生撥穗典禮已於111年7月23日假集思國際會議廳舉行。另寒假科學育樂營活動:因應疫情發展與實際需求,擬規劃科學秋季班活動,預計於11月、12月之周末舉辦,對象為國小學生。
(二)雲林分部:
1.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興建工程」已於8月15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
2.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及職務宿舍新建工程案於8月19日行政院秘書長召開「臺大雲林分院二期改用RC建築議題討論會議」。會議結論:(1)預算維持工程經費99.6億,構造型式改採鋼筋混凝土(RC)。(2)考量醫院工程甚為專業,為避免統包方式由營造廠主導,而忽略設計建築師專業意見,建議院方可另行評估採傳統標,即設計完成再發包之可行性。(3)請工程會協助教育部與院方評估合理工程期程。
3. 學府東路停車場新建工程於6月17日、 7月19日二次上網公告皆流標。8月24日經檢討設計圖說與預算,決議修改停車場鋪面設計比照虎尾宿舍停車場高壓磚透水鋪面方式,建築師刻正修改設計圖說。
十一、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有關愛心健檢,今年900名全部受檢完畢,檢出癌症7人,檢後提供聯合健康諮詢服務。8月底推出低劑量肺部斷層掃瞄優惠方案,由臺大癌醫中心跟北市聯醫提供服務,同仁自行與醫院端預約受檢。另有關平時健康促進之推動,心理諮商協談持續由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服務;運動班、體驗課程、農場休閒、藝文饗宴、名人講座、行動書車、葛萊美行動、職場健康、專題講座/工作坊/座談會等實體及線上活動,持續辦理中。方案官網(www.care.ntu.edu.tw)與LINE帳號(@ntucares)持續服務。
十二、校友返校學習 NTU AR,進修推廣學院於9月20日啟動「校友返校學習NTU AR 二部曲」;校友免費線上課程,截至9月30日,共2,051位校友登錄,Tranclass線上課程進行中,2,898造訪數;校友免費隨班附讀,111-1學期課程進行中;依校友許願池陸續推出精選課程,校友享學費優惠。
十三、本校畢業校友人數約31萬6,132人。校友證目前已發行12萬4,803張,並持續辦理應屆畢業生及各重聚辦證之優惠專案。校友資訊系統更新預計於111年10月完成。協助籌辦於111年12月3日及4日舉辦之B76及B77三十重聚;111年12月4日及11月5日舉辦之B66及B67四十重聚。另策劃將於112年4月27日及28日舉辦B57及B58校友五十重聚。而B55及B56校友重聚延至114年及115年,改辦五五重聚。
教務方面:
一、 112學年度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及招生名額總量:經教育部核定招收學士班3,467人,碩士班3,869人,碩士在職專班530人,博士班678人,合計8,544人;並核定本校增設工學院「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學士學位學程」、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國際學院「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生命科學院「植物生物科技產學研發博士學位學程」、醫學院「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博士班」等6案。
二、臺大校長獎
為提昇本校學士班學生學習風氣,鼓勵學業優異表現,自111學年度起頒發臺大校長獎,相關規定說明如下:
(一) 獎勵對象及資格:學士班二年級至修業年限最高年級之在學學生(不含延畢生),前一學年學業表現優異且未受懲處者。
(二) 獎勵名額:各學系(學位學程)前一學年具正式學籍之非應屆畢業在學人數百分之二計算。111學年度預計全校獲獎人數246人。
(三) 獎勵方式:每學年頒獎一次,頒予獲獎者獎狀及發給與獲獎者所屬學系前一學年學雜費全額相同之獎學金。
三、 博士生獎學金:為鼓勵優秀人才就讀博士班並發揮潛能,本校依科技部 (現已改名國科會) 補助大學校院培育優秀博士生獎學金試辦方案,設立「博士生獎學金」,本獎學金自108學年起試辦,111學年起更擴大辦理,原優秀博士生獎學金已更名為椰林優秀博士生獎學金,並增設學校名額11名,另設立勤學獎學金57名。本校已召開獎學金審議委員會核定獲獎名單。111學年度本校獲國科會核定優秀博士生獎學金名額58名。另設立鑫淼重點科技博士生獎學金5名(3萬/月,獎勵3年)及逕博獎學金(2.8萬元/月;110-2學期前入學為2.4萬元/月,獎勵3年),110-1學期核定補助新申請100名,續領201名,110-2學期核定補助新申請23名,續領275名,111-1學期核定補助新申請108名,續領232名。
四、 擴大希望、爭取菁英
執行本校招生策略,訂定「希望獎學金」及「傅鐘獎學金」招生獎學金,並持續增加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招生名額,此三項措施說明如下:
(一)希望獎學金:為協助學士班經濟不利及特殊境遇學生就學,本校提供該類一年級新生入學當學年、舊生第二學年起至修業年限期間前一學年成績排名學系30%以內者,低收入戶每人每學年10萬元、中低收入戶及特殊境遇家庭每人每學年6萬元獎學金,111學年度已召開審查委員會審議獲獎名單。
(二)傅鐘獎學金:為鼓勵優秀高中畢業生就讀本校,學生具有優秀表現經學院及本校審查核定後,每人每學期獎學金10萬元,入學後每學期符合學系自訂科目排名10%以內可續領,最高8學期共80萬元,111學年度已召開審查委員會審議獲獎名單,將辦理頒獎典禮頒發獎狀以資鼓勵。
(三)擴大弱勢生招生:為善盡社會責任,本校逐年提高弱勢生招生人數,並於學士班個人申請增加希望組。112學年度希望入學單招預計招收50名,個人申請希望組預計招收57名。
五、 推動領域專長:6月29日公告領域專長模組計畫徵件,自111-1學期起,所提領專須包含1門總整課程,鼓勵教學單位邀請業師共同規劃領專課程與授課,以及跨教學單位合作開設領專。111-1學期全校共有56個教學單位推出230個領域專長;有關領專優化計畫於110-2學期共計11個領域專長通過審查,每案核定2萬元。
六、學習規劃辦公室,111學年度計有375人次學生申請初談,占學士班學生比例1.92%。規劃辦公室為建立優質服務環境及持續擴大推廣服務,並於9月12日辦理揭牌典禮。
七、推動學士榮譽學程,以提供學生及早研究與深化本校學習的管道,自109學年度起實施,已有17個學系提案通過,2個學系申請中:戲劇學系、生命科學系 (提10月14日教務會議討論)。邀請數學系分享經驗,影片已發布於本校 YouTube EDU頻道,並持續拜訪學系,協助擬訂辦法。
八、推動院校學士,以領域專長/跨域專長/學分學程為基礎,在現有系所學科框架下,提供具有彈性的跨學系知識整合,並授予學士學位,對象為本校學士班學生。已通過本校「院學士學位暨校學士學位設置準則」,校學士學位已於111學年度開始執行,計有13人申請,1人錄取雙主修,6人錄取校學士修業資格;院學士學位目前有3學院 (醫學院、工學院、生科院)籌辦中。
九、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
(一) 111-1學期起NTU COOL正式接手 CEIBA 角色,成為本校唯一教學平臺,截至9月30日計有5,421門課程於 NTU COOL 開課,將持續協助師生順利進行新舊平臺轉移,提供文字與影片指引,以及電話、信件與實體諮詢。
(二)課程自動錄播系統:協助教師錄製課程並自動上傳NTU COOL,設置於綜合教學館 21 間教室、共同教學館16間教室、以及博雅教學館22間教室,111-1學期共有171 門課程使用
(三)智慧遠距教室:綜合教學館606及博雅教學館308智慧遠距教室已於 111-1學期啟用,提供教師可自行簡易操作的遠距教學場域。
(四)未來教室:111-1學期開學前完成三間未來教室斷網並更換防火牆密碼,以及完成三間教室設備使用培訓及開放教學演練。另持續追蹤與協助各院系申請及建置。
學務方面:
一、導師精進措施-設立系所關懷導師
(一) 推動各系所設立至少1名關懷導師,協助處理特殊狀況之學生,進行聯繫晤談或輔導轉介。本學期共有67系所推薦70位關懷導師,並辦理研習座談會,以強化導師功能。
(二) 推動成立導師社群,111年度共成立13個導師社群,計畫執行期間至11月底。舉辦學生暖心關懷輔導講座,共有20學系參與,計畫執行期間至11月底;並有學生輔導資源圖,彙整學生輔導相關單位重點業務、聯絡電話及網頁連結,其中包含校安中心及駐警隊24小時緊急聯絡電話,並有電腦及手機之中英文版,網址:https://reurl.cc/W1Mb4e。
二、為讓全校師生更認識學輔中心、學輔專員制度,110學年於僑陸生工作院系所說明會、交通安全宣導說明會、管理學院教師分享會、文學院導師工作委員會、關懷導師座談會、導師營進行學輔宣傳活動。110學年由四位學輔專員合計六院狀況,自110年9月底至111年9月直接服務人次共計1,000人次,協助聯繫周邊資源、系所單位等間接服務次數共計3,014次。111-1學期起增聘2名並駐點理學院、電機資訊學院、土木工程學系。並推動學生輔導的創新整合,將學輔中心、校安中心及資源教室整合位處1樓而貼近師生,以肩負學生安全與輔導的責任。為讓更多師生知道新辦公室的位置,於9月13日辦理新辦公室揭牌暨「安輔你心,伴你同行」活動,成為學生校園適應及資源連結的第一線,宣示學生輔導進入新的里程碑。
三、新生學習入門書院
(一) 111學年度因應學期週數調整及疫情考量,規劃實體與線上並進活動形式,實體方面改由實境解謎、社團市集、主題逛攤及座談會形式進行,新生對創新形式活動反應熱烈,需要事前報名的活動報名人數超過2,100人,3天活動總實體人流約4,300人次,線上活動則以社團藝廊網頁、新鮮人指南影片提供新生選課、住宿、教學館、美食、社團迎新等資訊。
(二)新生開學典禮於8月28日舉行,以「#臺大新生活」為主題,增加社團表演、新生及師長互動,並讓學生代表及師長進行座談,以多元而活潑的風貌呈現,進場觀禮人數超過3,000人。
四、學務創新與精進-資訊安全:為加強資訊安全防護,學務處持續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本年6月份完成資訊資產盤點、弱點掃描與滲透測試,7~8月執行風險評鑑與管理,9月辦理業務衝擊分析與營運持續演練,並修訂ISO相關文件。10月進行內部稽核、11月召開管理審查會議,12月「導生綜合資料系統」、「新生身心普查系統」、「諮商管理系統」、「學生安全守護網」及「國立臺灣大學一般體格檢查系統」五大核心資通系統,將接受ISO 27001:2013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提供師生更安全及穩定的服務。
五、第二學生活動中心Global Lounge場地設施無法滿足同學社團活動使用需求,為有效改善空間利用,自111年初開始進行空間整修規劃,將該空間改造為兼具靜態展、動態活動、個人自習、公共閱覽、團體討論、召開會議、放鬆小憩等多功能複合式空間;本工程案已自9月13日上網公告辦理公開招標,預計112年1月30日竣工。
六、執行國立臺灣大學校園餐廳豬肉牛肉食品品質管理計畫
(一)強化餐食場所肉品來源產地驗證及標示之實地查察項目:原產地標示、肉品原產地證明文件、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原產地標示。
(二)肉品內乙型受體素抽驗工作檢測:自110年3月2日起,抽檢校園內餐食攤位販售之肉品,至111年8月31止已抽樣送驗540件,檢驗結果均未檢出全數合格,並將結果公布於膳委會網頁。
七、112年校園徵才系列活動:同步規劃實體與線上虛擬數位博覽會活動,實體博覽會預定於112年3月4日舉行,3月7日至24日辦理公司說明會及公司參訪活動,線上虛擬數位博覽會3月4日至31日辦理。
總務方面:
一、推動教職員離職線上簽核系統,減少親跑離職程序辛勞,與人事室討論作業之流程與細節,由計資中心建置系統,出納組已完成測試教職員離職線上簽核系統中薪資及離職儲金項目。
二、協調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與微笑單車公司於校總區16處(含1處增站)YouBike2.0站點進行第二階段增站增柱,共增設281柱位,於111年8月20日設置完成。9月1日起持續提供本校學生騎乘YouBike2.0消費累計達500元(含以上),校方補貼100元儲值金。
三、推動電動交通車:本校校區間交通車已於111年9月5日起,由委外廠商欣欣客運提供電動交通車,服務城中校區至校總區中午時段部分班次,以期達到減碳及校園永續發展之目標。
四、積極推展電子公文線上簽核,本年度至8月止,線上簽核率77.54%,統計11學院平均達80.44%。校內紙本發送件數,呈現逐年下降趨勢。電子發文自109年起無論在發送數與文件數都逐年增加。校內紙本與電子發文數量消長,呈現本校公文電子化推展成果逐步顯現,其後續效益不僅有助於公文傳遞效率,也減少列印公文的用紙量而達到減紙減碳環保愛地球的目的,間接因電子文發送,大量減少實體公文傳遞,兼顧防疫之效果,另外電子文也不受限於時空,增加公文之收受者便利性,能隨時做多方資訊運用。
五、辦理溫州街16巷15號、溫州街22巷2號等2棟客座學人宿舍內部重新規劃設計及全棟裝修工程,俾提供本校客座教授及國際學人舒適優質的住宿環境。全棟裝修工程於5月24日辦理價格標開標,以標價4568萬元決標,於111年6月6日開工,履約期150個日曆天。
六、臺靜農故居紀念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工程,預計11月22日辦理工地查核會議及12月23日辦理完工剪綵活動。
七、「溫羅汀日式宿舍調查研究及再利用可行性評估」案
本校「新生南路3段16巷3、3-1號」宿舍(紫藤廬旁)於111年5月30日登錄為歷史建築,預計於11月30日前完成本案管理維護計畫。另本案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總金額新臺幣120萬元,經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同意補助90萬元(75%),餘30萬元(25%)由本校自籌,本校將辦理後續招標事宜。
八、推動帳務、會計e化專案,赴環保署實地觀摩出納相關資訊化運作實務,針對該署「會計系統電子化」重點簡報進行各項意見交流。並由業務單位分別實地對口討論及上機演示,對該署之收據電子化、報帳、出納系統的業務運作現況進行瞭解及互動。
九、新建工程方面
(一)工學院綜合新館新建工程:已於111年1月21申報完工,並於8月15日取得使用執照,刻正進行驗收程序中。
(二)人文大樓:5樓結構體工程進行中,土建標進度84%,機電標進度21%。
(三)學生宿舍新建工程:111年5月教育部同意調增整體預算經費,修正預算後經3次上網公告(5-8月)皆流標,已檢討重新於整體預算額度內進行調增統包工程費,於9月1日再次上網公告中。
(四) 教職員宿舍新建工程:6案中之基地6已於111年8月決標並於9月2日開工,預定113年6月22日完工。另客座學人宿舍結合校外飯店式公寓合作專案,總計提供65間房間供客座學人租賃。111年截至8月底止,共有13位客座學人申請,入住校外飯店式公寓。
研究發展方面:
一、提送之校教研人員及學生獲獎情形
(一)教育部第25屆國家講座得獎人共7名,本校有4位教授獲獎。
(二)教育部第65屆學術獎得獎人共10名,本校有3位教授獲獎。
(三)國科會110年度傑出研究獎,本校獲獎人員共26位。
(四)國科會111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本校獲獎人員共10位。
(五)國科會110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本校共計有37位學生獲獎。
(六)國科會核定111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本校共計227件。
二、111年8月11日舉辦「學術生涯發展研究計畫暨新進教師跨領域交流會」,共120位師長與會,36位深耕型計畫主持人分享計畫成果、45位新進教師研究主題海報展覽,各類研究主題精彩多元。亦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林敏聰副主任委員及4位資深教授與新進教師分享申請校內外計畫的經驗,鼓勵獨創性研究,並遵守學術倫理規範。
三、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研究提升計畫:期培育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發揮研究潛力,已提高逕讀博班獎助金,111-1學期核定補助新申請108名,續領232名。相較108年度第1學期新申請案79件與續領案107件,新申請案與續領案成長率各為27%與88%。
四、新進教師創始補助經費簡化整合各項申請流程(創始研究、創始計畫及空間建置經費),並提高整體補助額度,讓教師可一次申請。110年度到職新進教師已全數申請,共計80件,核定約新臺幣6,445萬元;專題研究計畫案補助共19件,核定約新臺幣588萬元,核定總額共計新臺幣7,033萬元。111年度到職新進教師踴躍申請中,現已申請61件。
五、鼓勵本校教師聚焦低碳轉型、永續環境及節能減碳相關研究議題,111年首次徵求碳中和主題式計畫。全校申請案共計12件,其中深耕型7件、核心研究群5件,經核定補助深耕型4件、核心研究群5件,共計9件。總經費補助深耕型計畫540萬元,核心研究群3,355萬元。
六、為鼓勵本校各領域獲較少外部研究經費補助之專任教研人員,提升其研究動能,推動拾玉計畫,挹注研究資源。110年度拾玉計畫補助33件,核定經費14,918,323元整,執行期間為110年8月1日至111年7月31日;111年度拾玉計畫補助29件,核定經費13,441,777元整,計畫執行期間為111年8月1日至112年7月31日。
七、本校111年度截至111年9月14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3,220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66億1,778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推動國際引路人計畫
(一) 為全臺第一個專為國際生打造的師徒制實習計畫,由臺大特別邀請政府部門、駐臺外國機構、企業、新創公司、商會、研究機構與非營利組織等機關提供國際生暑期實習,並由組織高層擔任國際生之導師,讓國際生除了在實習過程中得以結合實務與理論,從做中學外,也有該領域導師帶領並探索生涯發展。
(二) 本屆參與機構總共開放之職缺共計171個,符合資格並繳納完整申請件共計110件。本計畫實習期間為111年6月27日至9月4日。最終媒合總計58位境外學生(來自22個國家、10個學院、33個系所)至40間不同企業機構實習。
二、為深化本校與姊妹校之教研合作,並促進國際研究流,本校建立國際合作種子計畫,鼓勵本校師生參與國際學術交流。111年度共補助26件合作計畫,計畫預計執行期間至112年12月31日。本校補助案件包含文學院5件、理學院1件、社會科學院3件、醫學院2件、工學院2件、生農學院6件、公共衛生學院3件、電資學院1件及生命科學院1件。合作姐妹校包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日本東京大學和筑波大學、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以及澳洲雪梨大學等。
三、強化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交流計畫(新南向計畫),聚焦特定國家進行重點拓展合作
(一) 拓點行銷:因應電資領域及半導體人才在全球的需求,由電資學院的招生影片作為拓點行銷的重點,並以印尼及印度為重點國家,配合虛擬實境館,吸引新南向優秀人才來校就讀。影片預計在112年5月完成。
(二) 學術活動:由公衛學院老師第二度拿下學術活動的核定項目,續第一年度探討新冠疫情下的新興蟲媒及人畜共傳染的的成果,第一年度共計170名師生參與,學生多來自印尼及越南;第二年度的計畫更將呼應SDG的用續發展倡議,並邀集印尼、越南、法國等研究員及學生參與,促成全球衛生與國際化的連結。
四、111-1學期國際學位生新生:總計1,132人(1,496件)申請,錄取527人,錄取率46.55%。
(一) 學士班:445人(685件)申請,錄取187人。
(二) 碩士班:553人(659件)申請,錄取272人。
(三) 博士班:134人(152件)申請,錄取68人。
(四) 註冊:學士班121人、碩士班172人、博士班62人,總計355人。
五、110學年度本校出國學生總計458名(包含交換學生375名、訪問學生33名、雙聯學位生39名、暑期/短期/實習學生11名),與109學年度相較成長86.18%。希望出航獎學金,於2019年設置,透過校友捐款獎助清寒學生出國交換,每人補助至多24萬,110學年度共計獎助13人,總計222萬;111學年度預計獎助20人,總計327萬。
財務管理方面:
一、小額捐款自110年9月1日至111年8月31日,共計新臺幣169,178,935元、美金983,631.5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台幣1百萬元以上者),自110年9月1日至111年8月31日,共計新臺幣571,904,507元、美金2,784,524.21元,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依投資管理小組擬定之投資業務方針、政策及資產配置原則,配合本校短、中、長期財務預算及現金周轉需求擬具年度責任投資政策與規劃。
(一)長期投資計畫:受地緣政治緊張、新冠疫情變異病毒肆虐,造成獲利下滑,企業不時發出財務預警,經濟已現衰退跡象。另因通膨嚴重,各國央行實施緊縮貨幣政策造成資金緊縮,利率上漲趨勢不變,預期金融市場波動幅度將更為劇烈。因應高利率與永續發展趨勢,增加資金配置至具成長性、配息穩定與具ESG特性之股票、基金ETF等金融商品,並處分漲幅已高與成長性受限之標的,以確保獲利及滿足永續基金付息需求。
(二)中期資金投資計畫:穩定安全為首要考量,中期資金以長天期國內外定存為投資標的。
(三) 短期資金投資計畫:以短天期定存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為主要投資標的,在考量風險、規模與績效等因素後,目前投資貨幣市場基金共6檔,以利短期資金操作,減少閒置資金與增加利息收入。
三、推動「創校百年願景基金」設置致謝牌專案。為實現百年願景和永續承諾,善盡USR大學的社會責任,邀請校友和各界支持單筆捐款達NT$10萬,即為捐贈人於校園戶外公共區域的休閒椅上設置致謝牌,以為紀念,愛留校園,傳承美好,共約100張,由總務處負責管理與維護,至2028年底。目標為1,000萬($10萬X100張)。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共教中心業管本校專責教學專案計畫教師共計21名,111-1學期有18個單位新(續)聘19名教師,共計開設106門課程(含合授),其中27門通識課程,38門英授課程,16門課程開放100人(含以上選課,共計提供5,825名學生選課。
二、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於本學期共補助130門課程 (165個班次),含討論課程共37門課程、實習課程共17門課程、一般課程62門課程、語文類課程 14門,核定補助之教學助理人數共計296人次,其中包含基本能力課程、新生講座課程或個別課程之需求,補助教學助理共計36人次。
三、國立臺灣大學運動場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於111年5月11日實施。另體育場館優化線上系統於111年10月1日上線啟用及上線後系統調校。
四、111學年度73屆全校運動會訂於111年12月2-3日(五-六)兩天舉行。
圖書館方面:
一、推展「臺大總圖書館空間與服務重塑計畫」
(一)總圖書館為本校極富代表性之參訪空間,其中一樓向為門面,經過數年的前期規劃,以館舍永續使用、空間活化、服務多元創新三大主軸,推展「臺大總圖書館空間與服務重塑計畫」,改造區域涵蓋一樓及二樓部份空間,於一樓打造多功能學習暨交誼的多元共享區,家具、隔間及設備皆保有彈性,可隨時調整,同時滿足讀者閱覽、討論、研究、休憩及展演等多樣化學習空間的使用需求。改造工程定於10月開工,112年完工,期盼帶給校內師生耳目一新的臺大總圖。正籌備一樓空間改造後擴大範圍之輕閱讀區館藏,廣泛徵集心理勵志、自然科普、社會科學、商管財經、人文史地、文學等多元主題之熱門休閒讀物,營造如書店般輕鬆閱讀的氛圍。
(二)另影響使用者感受甚鉅之廁所基礎設施及設備今年度擬配合空間重塑計劃予以改善,預訂整修一樓男廁、女廁、無障礙廁所,並將單側改建為性別友善廁所,以隱私廁格提升包容度,打破傳統二元性別分立框架,並改善女廁數量不足之現況,預計111年12月底完工。
二、推行NTU Topics研究支援資訊服務:為協助本校教師綜觀校內各單位研究人員聚焦的研究議題,以利發掘校內潛在合作對象,規劃以本校教師近5年(2017-2021年)著作進行主題分析,建置NTU Topics研究支援資訊服務平台。繪製主題相似度網絡並視覺化呈現個人及單位主題比率,透過互動篩選功能由教師線上自行操作探索,提供本校教師跨領域及跨單位合作資訊餐考。
三、圖書館資訊系統導入ISO27001國際標準:配合政府政策,規劃圖書館各系統及軟硬體設施IOS27001認證,於111年9月開始執行,先進行各系統的盤點及評估,以兩階段方式於112年4月完成。建立資訊安全標準、資安管理流程等作業,全面性架構圖書館的資訊安全管理,建立系統機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配合導入ISO27001認證,檢視圖書館各式網站漏洞分析及進行模組版本更新、進行弱點補強,維護網站資訊安全。並更新各項業務系統應用程式及作業系統,包括讀者單一驗證系統(SSO)、尋書系統、校外人士換證系統、薦購服務系統及文獻複印傳遞系統(JADE)等多項系統主機更新,程式升級。
四、落實無紙化作業機制:為提供讀者更多元及便利使用圖書館資源的方式,整合原有各系統所規畫各項服務和作業的無紙化工作,除簡化流程、保全個資外也為環保盡份心力。各項功能於111年10月開發完成並將配合1樓空間重整計畫於112年3月正式推出。
五、推出新版學位論文上傳系統:於10月底上線新版電子學位論文上傳系統,期能大幅改善各項授權流程及資料上傳介面,便於研究生能更明確且迅速地選擇授權項目及上傳論文資料,以利提升論文審核效率。
六、重新佈置社科圖二樓的「心靈療癒書房」空間,改舖上綠色人工草皮,配合沙發座椅,打造一處溫馨、舒適,可讓人放鬆的地方,提供學生一個自我療癒心靈的場所。
七、醫圖歷時7年的空間改造專案全面完工,於6月27日舉辦竣工典禮、9月5日正式營運。未來醫學圖書館為一個活用的有機體,期能滿足醫學校區師生同仁的多元需求。已製作「圖書館也有 餐廳! 開箱新開幕LABrary! 」、「各期空間改造意象」、「希望工程最終章」、「幕後英雄」、「一日醫圖」等宣傳影片,紀錄空間改造工程之過程與成果,並推廣至電子報與各社群平台。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教師報到系統英文版:新進教師報到系統原本只有中文版,造成新進外籍老師使用上的困擾,為方便外籍教師使用報到系統,增加英文版(中英文併呈)的方式提供外籍教師使用報到系統。已於111年7月1日上線。
二、開發著作原創性檢查服務:111年8月31日累計3,342人/20,873篇,8月新增153人/1,194篇。配合教務處新規定:學位論文繳交前須進行論文原創性比對一事,新增職員權限,讓系辦同仁也能協助畢業生完成程序。
三、改善myNTU臺大人入口網體驗,已與學生會討論改版方向及合作方式,8月2日發送使用者體驗問卷,8月22日收回2722份回饋,9月5日著手規劃架構中,後續時程及上線日期在討論中。
四、郵件安全過濾機制:計中郵件安全防護系統持續為本校使用者電子郵件信箱防堵垃圾及病毒郵件,並且因應來自網際網路上日益增加且不斷變化的惡意郵件,即時更新防護規則及阻攔條件,以加強郵件防護效果。111年6月~9月期間的信件防護結果,因寄信來源伺服器可疑、垃圾信、病毒信、及客製化過濾條件被攔阻的具威脅性信件約93.7%,皆已被拒絕傳送,其他如廣告行銷信件約3.2%,已於主旨加上標籤提醒使用者注意,最後確認安全的正常信件約3.1%,才會傳送到使用者信箱。
五、因應資安法及行政院資安要求,停用舊版TLS加密協定,強化電子郵件系統認證及信件內容傳遞之安全性。轉換信箱資料庫硬碟格式,去除重複資料以節省20%儲存空間。規劃信箱可用空間擴充所需硬體設備並進行採購,以解決教職員信箱空間不足之需求。
六、規劃、建置與管理本校校園無線網路服務
(一)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計中於109年底導入WiFi 6 (802.11ax)的無線網路規格來解決校園面對的熱點問題。WiFi 6(第六代) 最佳傳輸效率是WiFi 5(第五代) 802.11ac (1.2 Gbps)的四倍。已建置無線專用防火牆(Carrier-grade NAT),屬於電信等級防火牆,網路頻寬可達10Gbps,提升校園無線網路服務品質。至111年4月25日止共有3,388顆無線基地台(AP)。在升級基地台方面,111年5月至111年9月,於校級教室(共同教學館、新生教學館、普通教學館及博雅教學館)更新WiFi 6規格共157個無線基地台,於師培中心升級8個無線基地台。
(二)校內無線網路於111年1月26日至111年9月13日期間,平均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前10大建築物依序為:總圖書館、基礎醫學大樓、共同教學館、社會科學院大樓、管理學院二號館、普通教學館、新生教學館、綜合教學館、博雅教學館、博理館;其中,前10大建築物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占全校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30%~35%。整體而言,全校無線網路同時最多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29,000人(裝置)。
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110A)存查。
教務處報告事項(本校學則修正案)補充資料(11110A1)存查。
貳、確認111年5月28日及9月6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民國111年5月28日及9月6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11110B)存查,94~110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110C)存查。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一、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根樹報告:
程序委員會報告請參考資料編號7(各單位書面報告)第20-1頁。
本會110學年度分別於110年10月7日、12月6日、12月23日、111年3月3日、5月12日共召開5次會議,安排各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
本會另於111年9月28日召開會議,安排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1年9月23日,計收到2件報告案及3件提案。提案部分,為校長交議案3件。另於提案截止日後,又收到人事室提案(111106案),經9月27日行政會議通過後已完成行政程序,經委員討論後,列入正式議程,程序表修正通過,提案順序照案通過。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二、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專案報告:
(一)「四號館至共同教學館東側通道環境改善工程」案:陳彥儒建築師事務所陳彥儒建築師簡報。(簡報檔如11110F2.pdf)。
(二)「敏盛護理健康大樓新建工程」案: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林章鍊建築師簡報。(簡報檔如11110F3.pdf)。
肆、報告案
一、編號:111101
人事室報告:本校組織規程第十二條附表一「國立臺灣大學學院、學系(科)、研究所及學位學程組織系統表」修正如下,業經教育部111年8月18日臺教高(一)字第1110077883號函核定,並自111年8月1日生效,依規定提會備查:
說明:
(一) 新增1研究所、3學位學程:
1. 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
2. 智慧聯網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
3. 國際體育運動事務學士學位學程。
4. 智慧醫療與健康資訊碩士學位學程。
(二) 新增分組:
1. 「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班」分組新增為「一般組」、「資訊安全組」。
2. 「藥學系博士班」分組新增「產學研發組」。
二、編號:111102
財務管理處報告:檢具本校112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1份(附件1),提會報告。
說明:
(一)依「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第25條規定,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應提報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審議,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二)本案業經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111年度第2次會議修正通過。
決定:112年度財務規劃報告書報教育部。
三、編號:111106
人事室報告:本校組織規程第24條及第32條附表二「國立臺灣大學組織系統表」修正案。
說明:配合教育部111年7月4日臺教高(一)字第1110061276號函核定本校「環境保護及職業安全衛生中心」自111年8月1日起更名為「環境保護暨職業安全衛生中心」,經111年9月27日第3130次行政會議通過,依規定提會備查。
決定:本校組織規程第24條及第32條附表二「國立臺灣大學組織系統表」修正案報教育部。
伍、討論提案
一、編號:111103
教務處提:本校「教學研究單位之增設、變更、合併、停辦審核標準及作業辦法」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教學研究單位之增設、變更、合併、停辦審核標準及作業辦法」名稱及條文修正如下: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研究單位[之]增設[、]變更[、]合併[、]或停辦申請及審核[標準及作業]辦法
第一條
[本辦法]依[據]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第十三條及第二十九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三條
教學研究單位之增設、變更、合併、停辦應考[慮]量下列原則:
一、國際觀及前瞻性。
二、 國家社會發展之需要。
三、本校長程學術及重點發展之需要。
四、提昇本校教學品質或研究水準之需要。
五、提昇本校校務運作效率之需要。
六、本校可用之空間、人力、財力等資源之合理分配。
七、 合於校內外單位評鑑之標準,並能反[應]映評鑑之結果。
第四條
教學研究單位之增設應符合下列條件:
一、學院之增設:
(一) [應]至少應有五個教學單位,包括學系、獨立研究所、學位學程。但因學術領域特殊,必須成立學院以利協調發展者,不在此限。
(二)應充分考慮[協調]相關系所之同時整合,並以學院為核心,協調學院整體教師員額、課程規劃及開設、招生名額調整、教學資源及經費合理分配等,建立資源統整、彈性配置及調整機制,俾使師生及學院獲得跨領域之學習與發展。
(三)擬增設學院之各教學單位近五年之教學績效與研究成果應符合下列[規定]標準:
1. 師資質量標準:生師比[與]及教師數量等應符合[教育部定之「]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之相關規定。
2. 教學研究單位評鑑:所屬教學研究單位皆通過評鑑且無重大缺失。
3. 教師評鑑:以全體教師評鑑未通過比例不得高於近五年全校未通過百分比為原則。
4. 學術表現:各相關學門之表現應以本校標竿學校為評估參考。
5. 研究成果:所屬教學研究單位研究計畫及著作成果應以本校標竿學校為評估參考。
二、 學系、科、所、組及學位學程之增設及增班:
(一) 應確實因應該領域人才培育之需求。
(二)應與本校已有教學單位之學術領域有明顯差異,並具備學術領域之專精特色。
(三)獨立系且學士班招生為一班者,至少應有十二位編制教師員額;系所合一且學士班招生為一班者,至少應有十八位編制教師員額;學士班招生每增一班,至少應增加十二位編制教師員額;獨立所或本校組織規程明列之組至少應有七位編制教師員額。學位學程[之增設,應於增設計畫書中列明申請單位或共同辦理該學程各單位之支援學程專任教師名單,其總人數]實聘專任師資應達二人以上,且實聘及系所支援之專任師資條件、質量基準及相關生師比均應符合教育部規定;所需空間、經費、行政管理人力及招生名額等,以設置學位學程之學院、系、所自行調配為原則。
(四)增設碩士班或博士班除應符合本款前三目之條件外,並應有足夠水準之師資、圖書、儀器及設備等,且應[依]提具符合前款第三目[之規定提具]所定標準之教學績效及研究成果等佐證資料。
三、研究中心之增設:
[以具]須為明顯跨院、系、所、科、學位學程之領域,並確實符合提昇教學或研究水準之需要[為基本條件],且有足夠之相關院、系、所、科、學位學程現任專任教師參與。
教學研究單位之變更,準用前項之規定。
本校為促進學術發展,因應世界及社會發展趨勢,並提升本校校務管理及運作效率,得設專業學院[、國際學院]或校級功能性學院,其設置[要點]規定另定之。
第五條
教學研究單位之增設及增班,應提具計畫書,並於計畫書中載明下列事項:
一、 發展方向:應敘明於學院發展之定位及與現有單位之競合。
二、 人才需求評估:應敘明所屬領域之研究及人才培育對國家、社會之前瞻性及重要性。以招收國際學生為主者,應敘明與鄰近國家大學相關單位之競合。
三、 師資現況及延攬規[畫]劃:[需要新聘或由現有教學研究單位轉任師資者,]應詳盡規劃師資人才來源及人事隸屬[等]之具體作法,如須新聘師資或由現有教學研究單位轉任師資等。
四、課程規劃。
五、 圖書及儀器設備相關規劃。
六、 空間規劃:空間之大小應符合教育部之規定及本校一般標準。[需]須調整或增加空間、建築及重大設備者,應經總務處及校園規劃委員會充分審查認定可行,並不得損害現有單位之營運。
七、 應參酌[最]近五年內該單位或相關單位之評鑑報告具體建議。
八、 足以證明符合第四條第一項[相關規定]所定條件之佐證資料及說明。
第六條
教學研究單位之運作不符第三條所定原則,或經評鑑結果顯示有合併或停辦之必要者,應由校長指定相關單位會商考慮予以變更、合併或停辦。
教學研究單位自認有變更、合併或停辦之必要者,得敘明具體理由,簽經所屬一級單位[送校]依第七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辦理。
第七條
教學研究單位[之]增設、變更、合併、停辦計畫之[提出及]審議作業,依下列程序辦理:
一、[由校長指定之單位或由相關學院依第三條之原則及第四條之條件或第六條會商之決議,依第五條規定提具計畫書向教務處提出申請。]院務會議:計畫書應經[相關]院務會議審議通過後,始得送校審[查]議。但跨學院合作之申請案得由其他合作學院院務會議委任代表參與申請案主責單位所屬學院院務會議共同審議通過後,送校審議。
二、 [各申請案應經相關院務會議審議通過後,始得送校審查。]計畫書檢覈:教務處收到前款院務會議通過之計畫書後,應分送總務處及研究發展處[應]就各管業務範圍詳加檢閱計畫書內容,並提出具體[之]意見,再由教務處彙整後請副校長、校長決定是否續行專案審查委員會程序。
三、 [教務處、總務處及研究發展處應就各管業務範圍詳加審查其內容,並提出具體之意見。]專案審查委員會:專案審查委員會由校長推薦之校內外專家學者四至六人及副校長[一人]組成,並由副校長擔任召集人。審[查]議時應請教務長、總務長及研發長列席,並得請提出計畫單位主管及其推薦之教授列席說明,或提送補充資料。必要時,專案審查委員會得赴相關單位實地訪視。但對教學研究單位之變更、合併及停辦計畫,如為內容簡單而不[需]須增加學校預算員額、使用空間及經費者,得由副校長室請校長核准後免送專案審查委員會審[查]議。
四、[由教務處提至行政會議討論。行政會議得請提送單位補充資料或說明,或建議提送單位修改計畫內容。]行政會議:由副校長室提行政會議審議。
五、 [行政會議審查通過者交由專案審查委員會審查。但對教學研究單位之變更、合併及停辦計畫,如為內容簡單而不需增加學校預算員額、使用空間及經費者,得經行政會議決定免送專案審查委員會審查。]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由秘書室提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審[查]議。
六、 [專案審查委員會由校長推薦之校內外專家學者四至六人及副校長一人組成,並由副校長召集。專案審查委員會應依本審核標準審查。並得聘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其結論並向校長提出報告。審查時應請教務長、總務長及研發長列席,並得請提出計畫單位主管及其推薦之教授列席說明,或提送補充資料。必要時專案審查委員會得赴相關單位實地訪視。]校務會議:由秘書室提校務會議審議。
七、[校長應參酌前列各款資料提出意見。]
八、 [由秘書室將計畫書、審查委員會審查報告及校長意見作成校長交議案提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審查通過後,送校務會議審議。]
二、編號:111104
教務處提:本校「教師評鑑準則」及「專任專業技術人員評鑑辦法」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教師評鑑準則」及「專任專業技術人員評鑑辦法」條文修正如下:
(一)教師評鑑準則:
第一條 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為評鑑教師之教學、研究、服務各項成效,[特]依大學法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及教師法第十六條規定,訂定[本準則]國立臺灣大學教師評鑑準則(下稱本準則)。
第二條 凡本校支薪之專任教師均應接受教學、研究及服務評鑑;未支薪之專任教師是否接受評鑑,由各學院自行規定。
本準則所稱[各]學院,除本校各學院外,亦包括共同教育中心。
第三條 各級教師評鑑期程如下:
一、講師:民國(下同)八十七年一月九日(含)以前聘任者,每五年內應由各學院實施一次評鑑;八十七年一月十日(含)以後聘任者,應於來校服務第三年至第五年內由各學院實施第一次評鑑,評鑑通過者,其後每三年內應由各學院實施一次評鑑。
二、助理教授:八十七年一月九日(含)以前聘任者,每五年內應由各學院實施一次評鑑;八十七年一月十日(含)以後至一[零]○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含)以前聘任者,應於來校服務第三年至第五年內由各學院實施第一次評鑑,評鑑通過者,其後每三年內應由各學院實施一次評鑑;一[零]○五年八月一日(含)以後聘任者,依第六條相關規定實施評鑑
三、副教授及教授每五年內應由各學院實施一次評鑑。
教師為自本校其他單位轉入現職單位者,其應受評鑑期限應將於原單位服務之時間計入。
副教授(含)以下教師如併計於本校以外之他機構資歷已符合升等年資,而主動要求提早評鑑者,經現職單位同意後,得辦理評鑑。
教師於升等通過後,應接受評鑑之期限,自該次升等通過後當學期重新起算。
各學院對於第一項至第四項有更嚴格之規定者,從其規定。
第四條 本校教師應經評鑑通過,始得提請升等[。],但一[零]○五年八月一日(含)以後聘任之助理教授依第六條之規定辦理評鑑。
一[零]○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含)以前聘任之助理教授任職八年(含)以上仍未升等者,視為覆評不通過,並依各學院相關規定辦理。
助理教授獲准延後評鑑及留職停薪期間,不計入[前項]未升等之年數。
第五條 評鑑不通過者,學院應敘明具體理由通知受評教師並就其教學、研究、服務方向及成果提出改善建議,且由學院協調學系(所、學位學程)給予協助於二年內(自評鑑未過之次學期起算)由學院進行覆評,覆評仍不通過時,依大學法及教師法規定,提院教師評審委員會(下稱教評會)[、]及校教[師]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評會)]決議不予續聘或資遣,[惟]但一[零]○五年八月一日(含)以後聘任之助理教授第一次評鑑不通過時,應依第六條相關規定辦理。
未於評鑑期限內接受評鑑或所附資料不實致影響評鑑結果者,視為評鑑不通過。
第六條 一[零]○五年八月一日(含)以後聘任之助理教授其評鑑辦理方式如下:
一、為協助助理教授如期完成升等,由學院於助理教授來校服務第三年,通知其就教學、研究、服務各方面之進展提出書面說明送學系(所、學位學程)教評會,學系(所、學位學程)教評會應就其說明內容進行職涯評量並給予具體建議,並提院教評會報告。
二、各學院應自下列兩種評鑑期程擇一辦理:
(一)於來校服務第五年應提請升等者,升等通過,同時視為評鑑通過;升等不通過或未於期限內提請升等,視為評鑑不通過。第四年(含)以前提請升等者,升等通過依第三條第四項辦理,升等不通過,不列入評鑑紀錄。
(二)於來校服務第六年應提請升等者,升等通過,同時視為評鑑通過;升等不通過或未於期限內提請升等,視為評鑑不通過。第五年(含)以前提請升等者,升等通過依第三條第四項辦理,升等不通過,不列入評鑑紀錄。
三、各級教評會對前款評鑑不通過之教師,應敘明具體理由通知受評教師並就其教學、研究、服務方向及成果提出改善建議,且由學院協調學系(所、學位學程)給予協助於來校服務第七年進行覆評;覆評時應提請升等,升等通過者同時視為覆評通過,升等不通過或未於期限內提請升等,視為覆評不通過。
四、在等待覆評期間,提前申請升等者,升等通過依第三條第四項辦理,升等不通過,不列入評鑑紀錄。
五、覆評仍不通過時,不得再提升等,且學院應依大學法及教師法規定,提院[、]教評會及校教評會決議不予續聘或資遣。
六、各學院於評鑑結果確定後一個月內,應將評鑑結果及相關會議紀錄報校備查。
各學院對於前項第一款至第[三]四款有更嚴格之規定者,從其規定。
第八條 凡最近一次評鑑不通過者,不得申請教授、副教授休假研究,且自次一學年起不予晉薪、不得在外兼職、兼課或借調,亦不得延長服務或擔任校內各級教評會委員或行政、學術主管。
經覆評通過後,即恢復兼職、兼課、借調之權利,且自次學年起恢復晉薪[。],至前項所列其他權利之恢復,應符合其相關規定。
第九條 為審議教師免辦評鑑資格案,本校應設[「]國立臺灣大學教師免評鑑資格審議小組[」]([以]下[簡]稱審議小組),其成員包括校教評會主席、教務長、各學院院長及共同教育中心主任,校教評會主席為審議小組召集人。
審議小組於完成審議後,結果由校教評會主席核定。
[其]審議小組設置及作業要點另定之,[並提]經行政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第十條 教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而欲申請免辦評鑑者,應檢具相關證明文件,經所屬學系(所、學位學程)簽報所屬院評鑑小組或委員會審查後,由所屬學院向[校方]本校推薦為免評鑑教師:
一、 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者。
二、 曾獲頒教育部學術獎或國家講座者。
三、 曾擔任國內外著名大學講座教授經本校認可者。
四、 獲聘為本校特聘教授者。
五、 曾獲本校教學優良獎十五次者(一次教學傑出獎等同本校五次教學優良獎、一次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或師鐸獎等同本校十次教學優良獎)。
六、 曾獲頒[科技部(原國科會,以下同)]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下稱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二次(含)以上且教學、服務表現優良者。
七、 曾獲[科技部]國科會等獎項或執行研究計畫,折算後累計達十分(含)以上且教學、服務表現優良者。
八、 其他教學、研究或服務表現傑出,曾獲國際傑出獎項且相當於上述一至六款資格,經院評鑑小組或委員會審議討論通過,送[校免評鑑資格]審議小組決議採計者。
各學院教師免辦評鑑申請之審查,除符合第一項各款申請條件之一外,並應就其教學、研究及服務三項綜合審查,且其各項審查標準及所占比例,應自訂於各學院教師評鑑辦法。
第一項第七款獎項與計畫之採計與折算方式,於審議小組設置及作業要點另定之。
第十一條 教師經核定免辦評鑑後,如有違反教師法或聘書所定教師應負義務,由所屬學系(所、學位學程)檢具佐證資料,送經院評鑑小組或委員會及本校[教師免評鑑資格]審議小組[確認]審議並報校長核定後,取消其免評鑑資格。經取消免評鑑資格者,應於次學年接受評鑑,且三年(含)內(自取消免評鑑資格之次學期起算)不得申請免辦評鑑。
第十二條 因故獲准留職停薪教師,留職停薪期間不計入應接受評鑑年限內。
教師於應接受評鑑之週期內,因分娩或養育三足歲以下子女,得檢具證明文件簽經所屬學院及[校方]本校核准後,自應接受評鑑當學期起算延後一年接受評鑑。但養育三足歲以下子女,延後評鑑以一次為限。
教師於應接受評鑑之週期內,因遭受重大變故,得檢具證明文件簽經所屬學院及[校方]本校核准後,自應接受評鑑當學期起算延後一年接受評鑑。同一評鑑週期內以遭受重大變故申請延後評鑑者,以二次為限。
各學院對於第二項至第三項有更嚴格之規定者,從其規定。
第十三條 各學院應依本準則訂定評鑑辦法,規定各級人員受評項目、通過評鑑之標準及程序等項,[並報校核備]經行政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第十四條 各學院除一[零]○五年八月一日(含)以後聘任之助理教授評鑑方式應依第六條相關規定辦理外,其餘各級教師應於評鑑期限內辦理評鑑,並於每年四月底前完成作業,且將評鑑結果及評鑑會議紀錄報校備查。
各學院如依其評鑑辦法授權所屬學系(所、學位學程)自辦評鑑者,學系(所、學位學程)應於評鑑完成後將結果報院[核定]審核,並由學院將[核定]審核結果通知受評鑑教師。
經評鑑未通過者,學院應通知受評鑑教師,得依本準則第七條規定提起申訴或訴願。
第十五條 本校擔任教學專任專業技術人員之評鑑另定之。
各研究中心各級研究人員之評鑑,由所屬一級單位準用本準則規定自行辦理。
第十七條 [本準則修正通過施行後,各學院教師評鑑辦法應依本準則文字修正,報校核備後,自發布日施行。]
第十[八]七條 本準則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但第十條規定,自110年8月1日施行。]
(二)專任專業技術人員評鑑辦法:
第一條 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為提升專任專業技術人員之教學品質與水準,[特]依本校教師評鑑準則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訂定國立臺灣大學專任專業技術人員評鑑辦法(下稱本辦法)。
第二條 各學院凡依本校[「]聘任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教學作業要點[」]聘任之編制內專任專業技術人員均應接受評鑑。
本辦法所稱[各]學院,除本校各學院外,亦包括共同教育中心。
第三條 各級專任專業技術人員評鑑期程如下:
一、講師級專任專業技術人員應於來校服務第三年至第五年內由各學院實施第一次評鑑,評鑑通過者,其後每三年內應由各學院實施一次評鑑。
二、助理教授級專任專業技術人員應於來校服務第三年至第五年內由各學院實施第一次評鑑,評鑑通過者,其後每三年內應由各學院實施一次評鑑。
三、副教授級及教授級專任專業技術人員每五年內應由各學院實施一次評鑑。
專任專業技術人員為自本校其他單位轉入現職單位者,其於原單位身分為專任教師或專任專業技術人員之服務時間,應計入受評鑑期限計算。
副教授級(含)以下專任專業技術人員如併計於本校以外之他機構資歷已符合升等年資,而主動要求提早評鑑者,經現職單位同意後,得辦理評鑑。
專任專業技術人員於升等通過後,應接受評鑑之期限,自該次升等通過後當學期重新起算。
各學院對於第一項至第四項有更嚴格之規定者,從其規定。
第五條 評鑑不通過者,學院應敘明具體理由通知受評專任專業技術人員並就其教學、研究、服務方向及成果提出改善建議,且由學院協調學系(所、學位學程)給予協助於二年內(自評鑑未過之次學期起算)由學院進行覆評,覆評仍不通過時,比照本校教師評鑑準則第五條第一項規定,提院[、校]教師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評會)及校教評會決議不予續聘或資遣。
未於評鑑期限內接受評鑑或所附資料不實致影響評鑑結果者,視為評鑑不通過。
第七條 凡最近一次評鑑不通過者,不得申請教授、副教授休假研究,且自次一學年起不予晉薪、不得在外兼職、兼課或借調,亦不得延長服務或擔任校內各級教評會委員或行政、學術主管。
經覆評通過後,即恢復兼職、兼課、借調之權利,且自次學年起恢復晉薪[。],至前項所列其他權利之恢復,應符合其相關規定。
第八條 [副教授級及]教授級專任專業技術人員免評鑑申請與審議,準用本校教師評鑑準則及教師免評鑑資格審議小組設置及作業要點規定辦理。
第九條 專任專業技術人員經核定免辦評鑑後,如有違反聘約所定專業技術人員應負義務,由所屬學系(所、學位學程)檢具佐證資料,送經院評鑑小組或委員會及本校教師免評鑑資格審議小組[確認]審議並報校長核定後,取消其免評鑑資格。
經取消免評鑑資格者,應於次學年接受評鑑,且三年(含)內(自取消免評鑑資格之次學期起算)不得申請免辦評鑑。
第十條 因故獲准留職停薪專任專業技術人員,留職停薪期間不計入應接受評鑑年限內。
專任專業技術人員於應接受評鑑之週期內,因分娩或養育三足歲以下子女,得檢具證明文件簽經所屬學院及[校方]本校核准後,自應接受評鑑當學期起算延後一年接受評鑑。但養育三足歲以下子女,延後評鑑以一次為限。
專任專業技術人員於應接受評鑑之週期內,因遭受重大變故,得檢具證明文件簽經所屬學院及[校方]本校核准後,自應接受評鑑當學期起算延後一年接受評鑑。同一評鑑週期內以遭受重大變故申請延後評鑑者,以二次為限。
各學院對於第二項及第三項有更嚴格之規定者,從其規定。
第十一條 各學院應依本辦法訂定專任專業技術人員評鑑辦法,規定各級專任專業技術人員受評項目、通過評鑑之標準及程序等項,[並報校核備]經行政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第十二條 各學院各級專任專業技術人員應於評鑑期限內辦理評鑑,並於每年四月底前完成作業,且將評鑑結果及評鑑會議紀錄報校備查。
各學院如依其評鑑辦法授權所屬學系(所、學位學程)自辦評鑑者,學系(所、學位學程)應於評鑑完成後將結果報院[核定]審核,並由學院將[核定]審核結果通知受評鑑專任專業技術人員。
經評鑑未通過者,學院應通知受評鑑專任專業技術人員,得依本辦法第六條規定提起申訴或訴願。
三、編號:111105
人事室提:本校「教師懲處要點」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教師懲處要點」條文修正如下:
一、本[要點]校依[本校]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下稱本校組織規程)第四十七條第四項規定,訂定[之]本要點。
二、本校編制內專任教師[疑似]涉違反聘約或相關[規定,或於借調期間執行職務涉有違失,經借調機關建議懲處時,應]法規之事件,依下列規定由相關單位進行調查:
(一)屬學術倫理事件,依國立臺灣大學違反送審教師資格規定及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及其他相關法規規定辦理。
(二)屬性別事件,依國立臺灣大學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要點、國立臺灣大學性騷擾防治要點、國立臺灣大學工作場所性別歧視案件處理要點及其他相關法規規定辦理。
(三)前二款以外之事件,由學院(中心)籌組調查小組[,經程序及實體查證後,審酌個案違反情節,依本校組織規程四十七條第三項各款處分或處置。]進行調查。
[依前項調查結果,如無具體事證不予懲處,提校教師評審委員會報告;如擬予懲處,其為組織規程第四十七條第三項第一款之處分時,須提各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其餘處分逕送校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前項第二款所稱性別事件,係指有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二十七條之一第一項或第三項所定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之事件,包括該法第二條第三款至第五款、第七款、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二條第一項、性別工作平等法第十二條、性騷擾防治法第二條及第二十五條第一項所定行為之事件。
[有關教師涉性平爭議及學術倫理案件,另依相關規定辦理。]教師涉教師法第二十二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之停聘(含暫時停聘)案件,由相關單位簽提校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
[作業流程另訂定之,經行政會議通過後施行。]
三、本校相關單位針對編制內專任教師[疑似]涉違反聘約或相關[規定,或於借調期間執行 職務涉有違失,經借調機關建議懲處時,]法規之事件進行調查後,應[由學院(中心)籌組調查小組,經程序及實體查證後,審酌個案違反情節,依本校組織規程四十七條第三項各款處分或處置。]審酌個案違失情節,依下列程序辦理:
(一)屬學術倫理事件者,依國立臺灣大學違反送審教師資格規定及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及其他相關法規規定辦理。
(二)屬性別事件者,如成立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或違反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第七條規定之專業倫理,除法規另有規定外,應依本校組織規程第四十七條第三項規定及相關法規擬具適當之處分或處置建議,並簽提校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
(三)前二款以外之事件:
1. 如有具體事證,除法規另有規定外,擬依本校組織規程第四十七條第三項第一款規定予以處分者,由學院(中心)簽提各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擬依本校組織規程第四十七條第三項第二款至第六款規定予以處分者,由學院(中心)簽提校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
2.[依前項調查結果,]如無具體事證,或雖有具體事證但情節輕微,建議不予懲處時,由學院(中心)簽陳副校長同意。
四、本校編制內專任研究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及校務基金進用教學人員及研究人員之懲處,比照本要點規定[處]辦理。
五、各學院(中心)、系(科、所、學位學程、室、中心)有更嚴格規定者,從其規定。
六、本要點如有未盡事宜,依相關法[令]規規定辦理。
七、本要點經行政會議[通過,送]及校務會議[報告]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陸、臨時動議(無)
柒、散會(上午10時32分)
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110A
國立臺灣大學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110A1
教務處報告事項(本校學則修正案)補充資料
3
11110B
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4
11110C
94~110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2-09-06 | 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臨時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1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臨時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1年9月6日(星期二)上午8時30分
地點:校總區行政大樓中庭第1會議室
主席:管校長中閔 記錄:李潔茹
出席人員: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人數172人,實到154人。
監票人員:李賢中(文學院)、林博雄(理學院)、陳虹如(社會科學院)、陳敏慧(醫學院)、吳文方(工學院)、王尚禮(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王之彥(管理學院)、陳家揚(公共衛生學院)、吳瑞北(電機資訊學院)、許恒達(法律學院)、何傳愷(生命科學院)、賴彥任(非屬學院單位、研究人員、助教代表)、林奇郁(職工代表)、孫語謙(學生代表)
壹、主席宣布監票人員名單及監票組長
本次臨時校務會議的14位監票人員為李賢中教授、林博雄教授、陳虹如教授、陳敏慧教授、吳文方教授、王尚禮教授、王之彥教授、陳家揚教授、吳瑞北教授、許恒達教授、何傳愷教授、賴彥任研究員、林奇郁組長、孫語謙同學。監票組長請王之彥教授擔任。
貳、主席宣布投票事宜
主席管校長:本次校務會議9位校長候選人名單如下 (依姓名筆畫順序):李百祺、郭大維、陳文章、陳聰富、張耀文、黃瑞仁、黃慕萱、葉丙成、楊志新。在開始投票前,請主秘宣布相關注意事項。
王主任秘書根樹:
有關投票規則已發文給各位校務會議代表,在此有3點注意事項向大家報告:
一、每一校長候選人均單獨列名一張不同顏色之選票。請就各候選人逐一投票,以專用圈選器於推薦欄位圈選是否推薦。因9張票有9種顏色,投票時請務必依各票匭標示顏色投入。
二、 開票時凡累計已足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推薦票數(以本學年校務會議代表總額172名計算,即58票)之候選人即為通過,通過或不通過 (經與教育部確認,以本學年校務會議代表總額172名之三分之二計算,即115票,含不推薦票、無效票、空白票及未領選票) 均停止計票。
三、依據「本校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第18點第4項規定:「擔任遴選委員或校長候選人之校務會議代表於推薦投票時應迴避。」敬請應迴避代表於推薦投票時段(早上9:00~晚上7:00)勿至本會場。
主席管校長:現在9點整,開始投票。
參、 投票(略)
肆、開票
整理選票:監票人員。
監督唱票及計票:監票人員。
唱票:胡宜珍組長。
計票:孫佩郁編審。
伍、主席宣布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名單
報告本次校務會議校長候選人推薦投票結果如下(如下表):
日期:111年9月6日
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人數:172人
出席投票:154人
推薦必須票數:58票
投票結果報表(依候選人姓名筆畫順序列表): (人數/票數)
候選人
項目
李百祺
郭大維
陳文章
陳聰富
張耀文
黃瑞仁
黃慕萱
葉丙成
楊志新
推薦票
58
58
58
53
48
58
46
58
58
不推薦票
33
20
54
88
83
55
89
84
82
空白票
3
1
5
9
13
3
8
5
8
無效票
0
0
0
0
1
0
0
0
0
未開票
60
75
37
4
9
38
11
7
6
領票小計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154
未領選票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合計
172
172
172
172
172
172
172
172
172
備註
監票員:李賢中、林博雄、陳虹如、陳敏慧、吳文方、王尚禮、王之彥、陳家揚、吳瑞北、許恒達、何傳愷、賴彥任、林奇郁、孫語謙。
主席宣布本次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名單如下(依姓名筆畫順序):
李百祺、郭大維、陳文章、黃瑞仁、葉丙成、楊志新。
陸、散會(下午9時25分)。
|
2022-05-28 | 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1年5月28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博雅教學館101教室
主席:管校長中閔 紀錄:孫佩郁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3人,實到112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
列席人員:16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3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8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5分,開始開會。首先報告上次校務會議至今學校的校務情況(簡報檔如11103F1.pdf、11103F2.pdf 、11103F3.pdf ):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永續辦公室於3月16日至4月22日針對建築節能、負碳技術、校園智慧化等議題召開9場工作會議,並於111年4月29日召開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討論111年度績效指標。2022 THE大學影響力排名(Impact Rankings),本校以93.1分獲全球第37名,SDG 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SDG 11「永續城鄉」與SDG 16「和平正義與制度」為本校得分最高的三個永續發展目標;2022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本校連續三年獲得「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冠軍。另為蓄積校園永續力,廣納創意發想打造永續校園,與學務處主辦「ESG永續校園學生創意競賽」,已於5月16日至17日舉辦校內說明會,廣邀學生參與。
二、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創新設計學院: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之招生,已於4月21日、25日辦理2場線上說明會,後續於5月4日、12日開放Office Hour,讓同學可以個別諮詢;另陪伴引導機制有關師生交流會,已於4月20日舉辦110-2期中交流會;學習教練方面於3-6月試驗1.0版教練培訓機制,由設計你的人生教練協助擔任首批教練;另於4月8日線上舉辦「設計你的大學 x Umichigan」國際交流。並持續研發行動方案,與校友及外部資源合作、試行職涯與人生探索工作坊、協助校學士規劃課程清單等。
領導學程學生創辦之Refugee Network Taiwan團隊,用教育打開想像與國際NGO合作連結臺灣志工與異國難民,從2021年6月開始進行,已媒合115位大學生,臺灣有89位志工進行教學,時數達1,068小時;代表學校參與校內SDGs展覽、ESG高峰會、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為推動永續發展的成果實例。
(二)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辦理與麻省理工學院產業聯絡計畫(MIT ILP)合作之第4場聯合線上研討會,以「Green Technologies: From Flexible Brine Management to Efficient Carbon Capture」為主題,由本校及MIT教授擔任講師,近70名各領域公、企及學術人士參與,另科技部「科研成果創業計畫」111年度第2梯次,輔導提案申請19件萌芽案及1件拔尖案,共20件申請案。
三、國際學院:將籌備規劃新設「印太研究與華語文化碩士學位學程」;有關優華語計畫國際合作方面,今年 (2022) 春季班有 Indiana U. 及 Temple U.學生來本校研習華語,為配合 2030 雙語國家政策,此些學生亦至新北市小學進行英語交流活動;夏季班將有 12 名學生來本校研習華語,分別來自 4 個學校,包括 Indiana U.、Temple U.、UT Austin、St Andrews,亦為本校首次與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實質合作;另與國際農業研究機構「亞蔬─世界蔬菜中心 (World Vegetable Center)」簽署合作協議備忘錄 (MOA) 及學生實習合約書。
四、雙語教育中心:推動院設全英學士學位學程,工學院規劃增設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生農學院規劃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學士學位學程及生命科學院規劃生命科學院全英語院學士班,招生對象為112 學年度第一屆新生入學,工學院與生農學院之新生以國際生為主,本地生則於大二轉入,首年學生20名,逐年遞增至每年40名。生命科學院為大二在學生雙主修 (不限國籍)學生。
五、行政單位法規及表單英譯專案
(一)第一期進行教務處、學務處、研發處的法規及表單英譯,於111年4月30日完成,總計法規211部350,081字、表單174件174,114字。為讓本校法規英譯用語精確並有一致性,本案辦理期間,審視彙整建置「校級通用語彙」、「各單位行政專業語彙」、「英文法規首條格式」、「英文法規末條及沿革格式」等英譯之根基,均已公告在秘書室網頁。
(二)第二期進行國際處、人事室、總務處的法規及表單英譯,總字數約36萬字,預計於11月底前完成。
六、臺灣大學系統
(一)系統三校校際選課人次於110-2學期為3,827人次,至110-2學期止,三校校際課程數總計為1,795課程數。
(二)將補助三校管樂團聯合音樂演奏會活動,擬訂於112年3月或5月假「國家音樂廳」舉辦,以歡慶三校共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7週年。
七、臺大-中研院聯合辦公室於5月發函本校及中研院各單位,公開徵求112年度「國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創新性合作計畫」計畫書,受理申請截止日期為7月中旬,計畫執行期間自112年1月1日至113年12月31日共2年。本次徵求將著重鼓勵雙方學者組成全新合作團隊及跨領域研究主題,以符合本計畫創新性及互補性之訴求。
八、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竹北分部:進修推廣教育大樓新建工程及竹北分部校門案已於111年4月6日至4月19日辦理招標文件公開閱覽,並持續辦理申請五大管線,新竹縣政府於4月22日安排汙水系統現場會勘,決議依目前新建案之汙水排放送審圖為準,其餘辦理招標前置作業中。另暑假科學夏令營活動目前規劃中,期能推廣科學並與科技發展結合,提升參與者科學素養與思考能力,與在地居民有持續的交流。
(二)雲林分部:高齡醫學暨健康福址研究中心經4月18日辦理採購評選委員會,於4月25日最有利標會議決標。另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及職務宿舍新建工程案,4月5日及11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召開研商「臺大雲林分院虎尾醫院計畫經費增加事宜」會議,4月16日行政院蘇貞昌院長親自主持,確定本案醫院新建計畫有增加建築量體之必要,且因應疫情及建築原物料價格上漲等之影響,計畫經費調增至99.6億元,依原訂補助分攤之比例,部分由中央負擔,其餘部分由臺大自籌。4月21日臺大醫院預算委員會通過雲林分院虎尾醫院專案計畫經費增加案,並依行政院正式核定之工程總額據以計算總院再投資及借款額度(投資增加10.38億元、借款增加10億元)。又學府東路停車場新建工程預定6月辦理上網招標。
九、藝文中心積極推動線上藝文活動,包含台灣與世界手風琴音樂節、NanaFormosa超擊親密等兩場錄製音樂活動;同時媒合、引薦傑出校友演出。另參與「臺大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已舉辦3月4日、3月18日、4月21日三場「給教職員的藝文通識課」,除了帶領教職員走出校園探訪位於永康街的聲色咖啡館,體驗黑膠唱片的迷人氛圍
;更首度於行政大樓戶外中庭演出,重現中世紀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為教職員工的午間時光增添藝文氣息。
十、推動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111年愛心健檢名額已登記額滿,1至4月完成受檢632名,癌症3名,轉診130名;持續同步提供聯合健康諮詢服務、自我健康管理課程等,以增進教職員工健康管理知能;心理諮商協談1-4月已服務246人次,並針對校園特殊事件提供系所關懷協助,規劃辦理相關座談與工作坊;持續辦理運動專班、藝文饗宴、休閒體驗、名人講座、行動書車、葛萊美行動等活動,目前近千人次參與,因應疫情升高,部分項目提供線上化服務,持續陪伴師長同仁;方案官網(www.care.ntu.edu.tw)與LINE帳號(@ntucares)亦持續服務中。
十一、籌備百歲校慶,校慶標語徵選活動已於111年4月1日公布簡章及網站上線,訂於111年4月1日至6月30日徵件3個月,以線上投稿,活動宣傳管道包括有學校官網首頁、校內各單位公文、校園公佈欄、校友電子報、臺大校訊。
十二、校友學習帳戶NTU AR,進修推廣學院已啟動專案,校友免費線上課程截至4月30日,共有1,707校友登錄;Tranclass 線上課程截至4月30日共有7,173造訪數;校友免費隨班附讀有30名校友上課中;校友許願池截至3月31日共有885名校友許願,已規劃10門許願課程陸續推出。
十三、本校畢業校友人數約31萬757人。校友證目前已發行12萬1,555 張,持續提供應屆畢業生及校友重聚辦證優惠。B55、B56、B57五十重聚原訂於111年4月27、29日舉辦,因受疫情影響延期舉行;B76、B77三十重聚及B66四十重聚原預定於111年5月21、22日舉辦,因受疫情影響再次延期舉行;B67四十重聚預定於111年10月29日舉行,協助籌備中。校友資訊系統優化建置案,已於111年4月底完成與圖書館討論門禁串接事項,預計於10月完成。
教務方面:
一、新冠肺炎防疫相關政策-安心就學方案
(一) 受疫情影響無法入境學生,其選課、註冊繳費、修課、請假均得以專案方式辦理,因疫情延長休學或延長修業年限,延長之學期不計。
(二) 為維持學生受教權,請老師視課程教學內容,提供無法入境或因檢疫無法到課學生,遠距非同步或同步等彈性上課方式。
(三) 無法入境學生可修習臺大系統學校提供之開放式線上課程,修課者至少須修習1學分或合併至少1學分之課程。
(四) 無法入境學士班學生僅需繳交學分費,碩、博士班學生僅需繳交學雜費基數。
(五) 另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的發展,本校所有課程 (含實驗/實習/實作/體育課程),自5月9日起全面遠距教學至本學期結束,如有特殊需要須採實體授課之課程可申請 。校屬5棟 (共同、普通、新生、博雅及綜合) 教學館教室僅提供原授課教師和助教錄製課程,以降低群聚感染的風險。實驗或實作課程若必須到校操作,請將安全距離納入課程規劃考量,師生於實驗室時務必確實戴口罩,也請老師盡量採用數位化方式進行。期末考強烈建議以線上辦理為原則,如採實體考試,應提供無法到考學生其他彈性作法,如:提供線上測驗或繳交報告等替代方式,以確保其權益。碩博士生繳交畢業論文期限比照去年辦理,截止時間延至8月31日。
二、推動領域專長,3月24日公告徵件領域專長模組優化及領專課程間連貫性之強化計畫,受理計畫書繳件並提供欲申請之教師個別諮詢服務,截至4月26日已收到14個教學單位提出21個領專提案,如通過 5月30日校課程委員會可於111-1學期實施。
三、推動學士榮譽學程,以提供學生及早研究與深化本校學習管道,已通過14 個學系:醫技系、經濟系、社會系、財金系、工管系、醫學系、地理系、公衛系、職能治療學系、歷史學系、物理治療學系、護理學系、社會工作學系、數學系,有3件申請中:圖書資訊學系、政治學系、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四、學習規劃辦公室,自110年9月開始服務,截至 5月15日,共計246 人次學生完成初談,110-2學期院系巡迴說明會已辦理7場次;同儕諮詢機制於3月29日 舉辦說明會,募集系學會幹部擔任同儕顧問協助有需求學生了解興趣學系,會後共有23個學系加入服務;111-1學期校學士輔導機制,已配合相關單位研擬,預計於6月底開始初談審核。
五、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
(一)NTU COOL
1.110-2學期截至5月17日計有4,077門課程於NTU COOL開課,30,036位學生使用。線上課程學分採計於110-2學期提供 7門通識課程計,共計441人參加認證考核;持續監控伺服器設備設定,並調整系統架構,以「負載平衡」提供系統總體承載量,維持平臺流暢及穩定,協助順利進行線上教學。
2.因應新版影片服務的串流播放格式,調整影片伺服器的快取設定以提升效能,持續規劃、建置在硬碟層級的快取架構,以期整體提升檔案伺服器之讀寫效率。
3.進行送交登分系統之成績模組介面優化程式撰寫,包含調整使用者排序方式,使之與登分系統及點名計分表一致,分批送交成績及使用者操作介面優化等,持續進行簡化未登分成績狀態文字,讓使用者更易區辨未送原因;持續規劃增加合授教師的功能,主授教師開課後課程會自動帶入合授教師名單。
4.進行CEIBA唯讀模式、一鍵下載之功能規劃與開發。
(二)未來教室。完成未來教室教學示範模組懶人包,並協助教師VR設備培訓、測試VR軟硬體,以及持續追蹤協助院系所建置未來教室;建置智慧遠距教室於綜合教學館606及博雅教學館308,提供教師可自行簡易操作的遠距教學場域,預計6月底完工,111-1學期啟用。
六、設置臺大校長獎 NTU Presidential Award,以提升本校學士班學生學習風氣,鼓勵學業優異表現。對象為學士班學生修讀滿一年至修業年限最後一年,前一學年學業表現優異,經學系核獎者。4年制得領3次,5年制、6年制類推,名額為以該學系學士班具正式學籍之非應屆畢業在學人數*2%計算,頒發獎狀及獲獎學年學生所屬學系一年學雜費全額之獎金。學業表現優異之標準及評選方式由學系訂定施行細則,送教務處備查。本獎獲獎者於同學年度不得兼領本校傅鐘獎學金,同學年度本獎、海推獎學金及國際學生助學金僅限領取一種獎助學金,若本獎之獎學金金額高於海推獎學金或國際學生助學金時,由本獎學金補足差額。自111學年度開始頒發。
七、推動教學助理制度奬勵金之研議,以體現並深化學生專業知能學習,已經行政會議通過各級教學助理每月調整幅度分為博士級加2,000元、碩士級加1,500元、學士級加1,000元。故調整後博士級、碩士級、學士級每月獎勵金分為8,000-10,000元、6,000-7,500元、4000-6,000元。再提送5月27日110-2學期第2次教務會議討論,將自111學年度開始。
學務方面:
一、 本處防疫相關事項
(一)全校性防疫措施。3月發布校內活動時,除用餐、室內外運動及指揮中心規定例外情形之外,其他活動均應全程配戴口罩。4月起因應疫情升溫,本校防疫措施依指引滾動式檢討;4月27日起對於自我健康管理者在個人做好防護措施之前提下,可進出辦公室或研究室,但不得進入宿舍、參加課程或前往人群聚集之處。
(二)住宿生採檢及安置。4月13日起至5月4日期間計有139名確診者及400名密切接觸者,相關防疫作為:
1.疑似確診者或確診者:協助就醫及採檢、鼓勵確診者返家居家照護或暫留宿舍轉置空間等候移置集中檢疫所,以及移出後環境進行清消作業。4月14日、20日針對疑似有傳播鏈宿舍區,由北市聯醫團隊進行採檢服務。5月7日啟用外縣市旅社包棟作為確診者安置宿舍。
2.密切接觸者:造冊通報衛生單位、安排PCR(或快篩)採檢、移置防疫旅館、鼓勵同學返家隔離,或暫留宿舍轉置空間等候移出。4月27日起啟用捷絲旅臺大尊賢館作為中繼宿舍,至5月4日止已安置89名境外生或遠地住宿生。
3.安置於校內空間者,宿舍人員均進行關懷、送餐及提供睡袋等物資。刻正籌備本校待拆之徐州路舊公衛校舍作為校內安置宿舍。
(三)學生心輔關懷。針對入境檢疫、確診或因密切接觸被匡列的學生,主動提供關懷及諮商,自111年1月1日起至4月20日止已聯繫478名學生。
二、 導師制度創新方案。本學期持續推動關懷導師、導師社群及學生暖心關懷輔導等創新方案,經統計各系所共推薦62位關懷導師,其中有46位續任、16位新任,較上學期增加29%。4月7日舉辦線上座談會,邀請上學期關懷導師經驗分享,並進行學生輔導案例實作活動及綜合座談。導師社群及學系學生暖心關懷輔導申請,合計共有29件申請案,較去年增加81%,計畫內容經審查已全部通過,計畫執行期間至11月底止。
三、學輔中心旨在協助學生適應校園,透過駐點各學院,得以更進一步接觸學生,以達到了解並掌握學生狀況、追蹤學生後續情形以利學生逐步回歸校園。已辦理多場宣傳及講座活動,以介紹校園資源,藉此了解學生狀況和建立關係,提早篩選出後續介入性輔導的服務對象。4位學輔專員合計6院狀況,自111年3月至4月22日直接服務人次共計230人次,協助聯繫周邊資源、系所單位等間接服務次數共計587次。
四、推動心輔中心人力及空間擴增。心輔中心已增聘有23位專任輔導人員及6位資源教室輔導人員,1位行政同仁、2位單位自聘人員。有關諮商及辦公空間,現有2間初談室、16間諮商室(含兼任),同時段最高使用11至17間。擬增設4間諮商室。
五、設立清寒僑生學習扶助金,以扶助未領取政府部門獎助學金之清寒僑生安心向學,已訂定設置要點。另辦理111年「僑陸生工作院系所說明會」,協助各院系所業務承辦人了解僑陸生在校概況,並強化行政工作連繫,針對僑陸生在臺生活相關規定及實務工作進行分享,於3月28日在第一會議室辦理。預定6月2日上午於第一會議室辦理僑陸生歡聚慶端午活動 ,為每位僑陸生準備粽子及水果各一份。配合防疫,活動不開放現場用餐。
六、臺大藝術季以「清潔進行中」為主題,設計一系列沉浸式體驗、專題講座、靜態展覽以及體驗市集等活動。開幕式「清潔進食中」於主展場「廁所」演出,透過學生演繹,讓觀者擺脫社會的框架束縛,沉浸在藝術季建構的錯置空間中,配合疫情全程線上直播。閉幕式「星空派對」藉由DJ、VJ創作呈現,將雜念及情緒作為泡泡消散在空中,提供一場聽覺與視覺的派對體驗。
七、110學年度畢業典禮於5月21日在綜合體育館舉行,因應COVID-19疫情,取消校園巡禮及第二會場,入場採報名制,畢業生約800人,並提供每位畢業生2個名額,邀請家長或親友觀禮。畢業生施打2劑疫苗優先報名,家人則至少須施打2 劑疫苗方可報名參加畢業典禮。援例同步網路轉播畢業典禮實況。
八、新生開學典禮預計於8月28日舉辦,刻正規劃實體及線上版本之活動,實體活動將於8月30日至9月1日以實境解謎、社團市集、博覽會及座談會形式進行,因應疫情,除書院活動中原規劃的YouTube系列影片及社團成果網站等線上活動,亦規劃表演影片預錄及線上展會網站等備案。
總務方面:
一、為營造生物多樣性校園,進行螢火蟲復育工作,於110年由臺大農業試驗場運用校友50重聚捐款,於舟山路農藝分場標本園之乾溝建置螢火蟲復育基地,並向臺北市立動物園申請黃緣螢幼蟲進行野放,共計2萬1千隻幼蟲;再由總務處補助植栽進行阻隔,調整路燈為低矮之景觀燈以避免夜間光害干擾。111年起持續放養食餌並補充螢火蟲幼蟲,以增加族群數量。經觀察4月夜間已有零星螢火蟲出現,期待數量逐漸增加後可重現螢火蟲於校園飛舞之景象。
二、公文管理資訊系統線上簽核統計,自111年1月至3月全校線上簽核率為79.85% (排除必要紙本案件)。因疫情及居家辦公因素,學術單位自109年之年中,開始強力配合推展線上簽核至今,本次統計11學院平均達79.41%。
三、客座學人宿舍室內重新規劃裝修案。辦理溫州街16巷15號及22巷2號2棟客座學人宿舍內部重新規劃設計,提供本校客座教授及國際學人舒適優質的住宿環境。工程案於4月11日上網公開招標至5月3日止,預算金額新台幣56,770,848元,預計111年10月中旬完工。為提升客座學人宿舍服務品質,修訂「國立臺灣大學客座學人宿舍管理要點」部分條文,並將名稱修正為「國立臺灣大學講座客座學人宿舍管理要點」。另本校與旅館簽約,以校外飯店式公寓之形式,提供客座學人多元的住宿選擇,111年1月增加為4間旅館。
四、「溫羅汀日式宿舍調查研究及再利用可行性評估」案。本校「新生南路3段16巷3、3-1號」宿舍(紫藤廬旁),1月6日起文化局啟動此2戶文化資產價值鑑定程序,同步公告為暫定古蹟,1月26日配合辦理文化資產價值專案小組會勘,文化局依據專案小組現場勘查意見,初步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續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提送4月25日「臺北市政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審議,決議此二戶登錄為歷史建築。
五、傅園整體景觀改善工程。第一期以斯年堂、方尖碑及水池等為主要整修範圍。於110年10月12日開工,12月16日完成斯年堂部分修復、12月20日舉辦追思紀念會,並於111年3月15日全部竣工,4月14日驗收合格。
六、配合推動專任計畫人員薪資統一報帳,已完成測試階段。由人事室、主計室、計資中心、出納組等單位成立工作小組,已進行五次會議,並由6位計畫主持人協助參與,出納組完成造冊作業,均於111年3月10日前陸續順利撥款,完成第一次統一報帳之測試。
七、新建工程方面,工學院綜合新館新建工程已於111年1月21日申報完工,刻正申請使用執照中。人文大樓:4樓結構體工程進行中,土建標進度78.6%,機電標進度11.6%。植物育種溫室新建工程已取得使用執照。學生宿舍新建工程統包工程經3次上網公告皆無廠商投標而流標,111年2月報教育部調整預算核定中,3月獲教育部同意併行辦理招標作業,4月召開第2次(招標前)評選會議,5月重新上網公告。教職員宿舍新建工程全案6處基地興建計畫已通過教育部審查,並皆已取得建照,受疫情及物價波動影響,報部調整預算作業已核准,各基地上網招標等標期中。農業試驗場教研實習大樓新建工程基本設計已於111年4月27日通過校發會。禮賢樓地下劇場工程已於111年2月8日召開工程審查委員會議,並依會議討論修正招標文件中。
研究發展方面:
一、教育部於111年4月19日實地訪視本校過去4年(107-110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之執行成效,訪視作業含學校簡報、實地參訪、個別訪談及綜合座談,訪視內容包括主冊、附錄一、全校型及特色領域研究中心之考評。本校為使教育部委員更清楚本校執行成效,除進行簡報外,亦製作成果影片呈現亮點;當日實地訪視進行順利,多項措施亦獲委員肯定。
二、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111年4月6日公布2022年「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本校五大主領域皆進入世界前百大,本年度共評比51個領域,本校有41個領域上榜,其中9個領域排名前50,36個領域排名前100。
三、為鼓勵本校教師參與永續環境、節能減碳相關之研究議題,促進跨領域合作,推出碳中和主題式計畫,於4月20日舉辦計畫徵求說明會,多位師長及研究人員人與會進行交流。此計畫將分為個人型計畫及團隊型計畫徵求,徵求至5月16日截止,將依審查結果核定補助。
四、新進教師創始補助經費為有效幫助新進教師建置獨立研究環境及提升研究能量,簡化整合各項申請流程,並提高整體補助額度。110年度到職新進教師申請創始經費補助共76件,核定約新臺幣6,025萬元;專題研究計畫案補助共15件,核定約新臺幣348萬元,核定總額共計新臺幣6,373萬元。111年2月到校教師申請創始經費補助共15件,核定約新臺幣1,235萬元。
五、110-2學期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研究提升計畫,審議通過新申請案23人(補助期間111年3月至7月),續領案275人(補助期間111年2月至7月),總金額28,508,000元。
六、延攬玉山(青年)學者。今年4月向教育部提出申請玉山學者4名及青年學者17名,共21名;期藉由提供符合國際競爭之薪資待遇延攬國際優秀教研人才來校。
七、衍生新創亮點。本校衍生新創公司智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4月14日與老牌長照營運商鎧琳管顧舉辦合併簽約記者會,智齡科技為存續方,目前接受興櫃輔導,明後年有機會於興櫃市場交易。
八、本校111年度截至111年4月26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1,441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30億8,158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為促進臺灣與國際人才市場之鏈結,培養國際人才在地化,國立臺灣大學特別開辦國際學生暑期實習計畫—「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本計畫為全臺第一個專為國際生打造的師徒制實習計畫,特別邀請政府部門、駐臺外國機構、企業、新創公司、商會、研究機構與非營利組織等機關提供國際生暑期實習,並由組織高層擔任國際生之導師,讓國際生除了在實習過程中得以結合實務與理論,從做中學外,也有該領域導師帶領並探索生涯發展。於3月23日邀請所有參與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之企業/機構推派代表蒞臨參與「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啟動記者會暨合作意向書簽約儀式」,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以確立雙方合作關係。本次計畫共110名境外學生報名參加,包含國際學生申請件共計86件、僑生申請件共計24件。
二、 首度辦理在臺國際學生交流研習營。為有效宣傳在臺國際學生轉學招生,徵選國內優秀國際學位生參與3月25-26日為期兩天一夜的研習活動,內容包含專題講座、主題課程、校園導覽、意象動畫及在校生交流等活動。來自全臺13所大專院校的日本、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印尼、貝里斯、坦尚尼亞、美國、菲律賓、越南、瑞士及蒲隆地共11國國際學生。
三、舉辦駐臺代表高峰會。於3月24日來自28國共84位駐臺大使、辦事處及學術機構代表與會,商討未來合作,加強國際招生與跨國研究。
四、學生出國交流計畫及成果。於海外教育計畫之推動,110學年度全校出國學生總計457名(包含交換學生375名、訪問學生32名、雙聯學位生39名、暑期/短期/實習學生11名),與109學年度相較成長85.77%。111-1學期出國學生預計有459名(包含交換學生447名、訪問學生9名、短期/實習學生3名),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43.89%。首度開辦111-2學期校級出國交換學生甄選,計有129名學生報名。
財務管理方面:
一、小額捐款自111年2月1日至111年4月15日,共計新臺幣15,481,872元、美金 233,154.50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台幣1百萬元以上者)自111年2月1日至111年4月15日,共計新臺幣 36,000,000元、美金 1,604,234.58元,皆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依投資管理小組擬定之投資業務方針、政策及資產配置原則,配合本校短、中、長期財務預算及現金周轉需求擬具111年度投資規劃。
(一)長期投資計畫:經濟持續復甦,惟仍須掌握最新病毒變種疫情、通膨影響經濟發展程度、俄烏戰爭、中美貿易戰、FED升息與縮表幅度等,密切注意貨幣政策與金融市場波動幅度,另因應低利率與永續發展趨勢,持續增加資金配置至具成長性、配息穩定與ESG特性之股票、基金ETF,並處分漲幅已高之標的,以確保獲利及滿足永續基金付息需求。
(二)中期資金投資計畫:穩定安全為首要考量,中期資金以長天期國內外定存為投資標的。
(三)短期資金投資計畫:以短天期定存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為主要投資標的,在考量風險、規模與績效等因素後,目前投資貨幣市場基金共4檔,以利短期資金操作,減少閒置資金與增加利息收入。
三、依校內實際狀況與參酌其他國立大學作法,更新本校「受贈收入收支管理要點」與「辦理自籌收入工作績效衡量要點」。
四、臺大與銀行合作舉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玉山臺大ESG百年計畫」啟動儀式,包含十萬柏木護玉山計畫以及信義鄉小米復育計畫。捐款總金額8,932萬元;發動「製作百歲紀念酒募集專案」,獲得認捐220個單位(約新臺幣1980萬元),作為百歲紀念酒的訂購基金。已於5月6日公告以公開招標方式辦理,預計於6月底決標。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推動院校學士學位。本校「院學士學位暨校學士學位設置準則」經110-2學期第1次教務會議通過,4月6日公布施行,教育部業於5月17日回函予以備查。有關校學士修業辦法(草案)暨審查小組設置辦法(草案),將提送110-2學期第2次教務會議討論。為讓全校師生更了解校學士之理念與內涵,於111年4月14至15日與教務處共同辦理兩場線上說明會。
二、「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於110-2學期共補助中文授課課程89門、英文授課課程23門,共補助122門(140班次),另有基本能力10門及新生講座1門。核定補助之教學助理人數共計260人次。
三、「國立臺灣大學校總區運動場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已提送第3118次行政會議討論,依會議決議執行後續。另為改善校總區運動場館環境,活化戶外運動場地機能,體育室委請建築師事務所針對戶外游泳池及周邊運動場區整體改建方案擬具初步規劃構想,並於111年3月4日體育室及總務處召開研商會議,完成各樓層初步規劃構想空間配置。
四、統計教學中心與文教基金會合作,首次以非結構化問卷「畫測」方式,透過學童直觀繪畫著色結果,反映出學童當下情境。再藉由機器學習方法完成圖像色彩數位化以進行統計分析。並舉辦畫測調查問卷分析成果發表記者會。
圖書館方面:
一、推動「總圖書館自習室空間改造案」。為提供師生更優質的閱覽環境,圖書館全力推動總館自習室的空間改造規劃,預計將於今年完成,希冀解決管線老舊、光源不足之問題,打造嶄新使用空間及設備,提供學生優質的閱讀環境。並透過空間重新配置,改善24小時自習室的開放範圍,有效節約能源。
二、新增數位學習空間服務。為滿足同學數位學習需求,調整四樓多媒體服務中心卡座,於既有的影音聆賞服務之外,增設配有插座設備之筆電席位,提供讀者觀看線上學習資源與參與遠距課程。
三、建置「臺灣鏈結資源系統」。本校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共同建置「臺灣鏈結資源系統」於3月18日正式上線,當日舉辦系統發布會,共有118位圖書館同道參與,該系統提供全臺各圖書館共享共用,節省各圖書館的資源,更嘗試將正體華文資料與全球檢索系統串接。
四、推出新版學位論文上傳系統。預計於本學期上線新版電子學位論文上傳系統,期能大幅改善各項授權流程及資料上傳介面,便於研究生能更明確且迅速地選擇授權項目及上傳論文資料,以利提升論文審核效率。
五、推動「臺灣學術機構典藏(TAIR)計畫」。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IR)是一個學術機構將本身的研究產出,如期刊及會議論文、研究報告、投影片、教材等,以數位的方法保存全文資料,並建立網路平臺,提供全文檢索與使用的系統。TAIR計畫是以「分散建置,整合使用」的運作機制,協助臺灣各大專院校及學術研究單位分別建置各別獨立的機構典藏系統;而為了彰顯各參與學術機構的研究成果,本計畫建置平臺系統,以OAI-PMH方式匯集各機構研究成果的書目資料(Metadata),並提供檢索及瀏覽服務。因此,各參與機構可以在TAIR平臺上明確地展現其本身的學術研究成果,並完整呈現臺灣整體學術研究能量。
截至111年4月,全國已有139個參與學校/單位,已完成安裝單位數為127所,計有56所大學校院、59所技職校院與12所其他類型機構。在資料收錄數量方面,目前各參與學校收錄總資料量逾236萬筆;其中全文數量超過156萬筆,約佔全部收錄數量之66%,且各單位機構典藏系統造訪人次合計超過4億2千餘萬人次。
本期計畫強化新一代NTU Scholars系統,並協助參與學校建置使用。截至111年4月有意願安裝NTU Scholars系統的單位共有23所學校,包含中山大學、中正大學、中央研究院及清華大學等單位皆已安裝完成。111年計畫規劃工作項目如下:
(一) TAIR參與單位維護。
(二) 新增異體字搜尋功能。
(三) 新增Funding架構。
(四) 圖形化呈現著作類型與年代。
(五) 研究成果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六) 辦理教育訓練或工作坊。
六、辦理「馬偕來臺150週年」特展。今年正逢馬偕博士來臺150週年,校史館於3月4日至8月31日辦理「馬偕來臺150週年:世代傳承從臺灣到國際~時空阻擋不了的愛」特展。回顧馬偕家族世代傳承的貢獻,橫跨醫療、教育、宣教、女性教育、人權平等、歷史、文學、音樂等領域,本展覽希望用多元視角再認識馬偕與其家族。3月4日舉辦特展開幕式,4月起提供特展定時導覽服務,並每月辦理一次策展人深度解說。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推動社團活動資訊系統效能之改善。隨著學生社團日趨活躍,一學期三次預約社團活動使用場地需求同步快速成長,為了徹底解決預約場地時系統壅塞問題,也避免社團權益受損,規劃安排三步驟改善計畫:
(一)預約介面增設機器人驗證。
(二)場地開放期間,安排額外系統伺服器資源分流。
(三)資料庫伺服器升級搬遷。
110-2學期第二次場地開放,系統完全沒有延遲,順利達成一小時內超過2,000筆的場地預約(尖峰時段每分鐘約300筆預約,每秒9筆)。
二、建置臺灣大學中英文網站製作平台。提供校內單位及教授建置符合PC、手機、平板瀏覽之RWD (Responsive Web Design)自適應網站,除了快速建置RWD架構之網站,同時也導入Google站內搜尋(SEO)及網站流量(GA)、無障礙、多國語系、社群分享等功能。本期擴充功能主要為帳號異動申請、DNS/VM申請、網站部署等作業可線上申請或上傳,新增一二級單位網站管理人員系統,新增教授網站介接教授個人資料、研究計畫、論文、著作及課程等相關校務系統,自動帶入資料減少人工作業。並規劃舉辦8場共24小時教育訓練課程,供校內一、二級單位網站管理人員、教職員參訓。
三、NTU VM雲端虛擬主機租賃升級。為了提供更好的雲端運算、儲存環境供教學、研究、行政所需,透過雲端服務讓IT資源使用更好的分配,也讓教學,研究團隊將心力集中核心業務。虛擬主機租賃服務伺服器群於今年2月進行記憶體升級,共有6台伺服器升級。虛擬主機租賃服務已新添加一台伺服器主機,提供更高的計算能力和更好的服務品質。目前教學/研究單位租賃144台、行政單行租賃77台、總租賃單位台數400台以上。
四、進用優秀資訊專業人員。為推動校務資訊化、學習數位化及資通系統安全化,規劃通過資訊專業技術人員進用要點,提供具業界競爭力之薪資進用優秀資訊專業人員。分為資訊工程師、資深資訊工程師、技術經理、資深技術經理四級。進行制定資訊系統架構、建立軟體開發流程、引入創新技術、提升使用者體驗等工作。
五、網路電話支援遠距工作使用情況。111年3月下旬疫情逐漸升溫,校內同仁需要居家隔離的人數增加,網路電話號碼申請及使用隨之提升。計中網路電話服務適時支援校內同仁因異地/居家辦公期間之公務聯絡需求,並定期排程將離職/退休帳號之網路電話號碼刪除釋出。110年5月至111年4月期間網路電話號碼申請數量共約1,949次,包含與桌機同號(可共振接聽)及純網路電話,號碼刪除釋出數量共約388次。
六、規劃、建置與管理本校校園無線網路服務。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計中於109年底導入WiFi 6 (802.11ax)的無線網路規格來解決校園面對的熱點問題。WiFi 6(第六代) 最佳傳輸效率是WiFi 5(第五代) 802.11ac (1.2 Gbps)的四倍。已建置無線專用防火牆(Carrier-grade NAT),屬於電信等級防火牆,網路頻寬可達10Gbps,提升校園無線網路服務品質。至111年4月25日止共有3,387顆無線基地台(AP)。校內無線網路於111年1月26日至111年4月25日期間,平均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前10大建築物依序為:總圖書館、基礎醫學大樓、共同教學館、社會科學院大樓、管理學院二號館、普通教學館、新生教學館、綜合教學館、博雅教學館、博理館;前10大建築物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占全校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30%~35%,全校無線網路同時最多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23,000人(裝置)。
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103A)存查。
貳、確認111年3月19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民國111年3月19日校務會議紀錄,編號110201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遴選委員同意案部分,更正如下:
刪除「本案討論後,經舉手表決,以贊成106票通過『依慣例方式同意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之提名(同時一併通過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的提名任命) 』。」
更正為「本案有會議代表主張對委員名單進行個別表決,對此另有代表表達,應透過表決來決定是否就委員名單進行個別表決。終經擬定以『依慣例方式同意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之提名』之文字交付表決。
表決內容為制度屬性,主席裁示採用舉手表決。
最後經舉手表決,以贊成106票通過依慣例尊重校長所提出委員名單。」
會議紀錄依更正後全文確定。
二、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情形報告(11103B)存查,94~110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103C)存查。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一、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根樹報告:
程序委員會報告請參考資料編號6(各單位書面報告)第19-1頁。
本委員會於111年5月12日召開會議,安排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1年5月6日,計收到1件同意案、2件報告案及7件提案。提案部分,包括校長交議案4件及學院提案1件及代表連署2件。經委員討論後,提案順序修正通過,程序表照案通過。
提案截止日後,又收到工學院提案(110217案)及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提案(110218案),經委員討論後,兩案列入正式議程,惟須於校務會議前經專案審查委員會及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通過。另外,有關校務會議進行校長候選人推薦投票之日期及投票注意事項、選票樣式等相關事宜,請秘書室提案至本次校務會議討論(列入討論案第10案),提案內容須經程序委員會委員確認。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 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二、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專案報告:
「教研實習大樓新建工程基本設計報告書案」:葛宇甯總務長簡報(簡報檔如11103F4.pdf)。
肆、同意案
一、編號:110207
本校「第19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第18屆工作場所性別歧視申訴委員會」及「第17屆性騷擾防治委員會」聘任委員(校長、教務長、總務長、學務長為當然委員)。
(一)校長提名:
1.教師委員:陳明汝教授(動科系)、賴喜美教授(農化系)、
陳佳慧教授(護理系)、古允文教授(社工系)、
陳奕君教授(光電所)、姚開屏教授(心理系)、
王皇玉教授(法律系)、林奇秀教授(圖資系)、
陳俊任副教授(生技系)、楊馥菱教授(機械系)。
2.職工委員:胡淑君組長(教務處)、王漢旺工友(學務處)。
(二)學生委員: 林翁卍鮭魚卵卍(法律系)、田佩穎(地理系)、
余東栩(社會系)、林昀萱(社會系)、潘晴(建城所)。
決定:本案同意。
伍、報告案
一、編號:110208
稽核室報告:檢具本校110年度校務基金績效報告書1份(附件1),提會報告。
說明:
(一)依「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校務基金績效報告書應提報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審議,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二)本案業經111年4月22日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110年度第1次會議審議修正通過。
決議:110年度校務基金績效報告書報教育部。
二、編號:110209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報告:檢具「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創新計畫修正版」1份(附件2),提會報告。
說明:
(一)依據「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第13條規定:計畫內容如有變更時,應經管理會及監督會審議通過後,報主管機關召開審議會通過後核定。
(二)本案業經111年4月27日本院第一屆第5次管理會、111年4月29日第一屆第5次監督會及111年5月10日行政會議修正通過。
決議: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創新計畫修正版報教育部。
陸、討論提案
一、編號:110210
人事室提:本校「專任教師升等作業要點」第一、二、四點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專任教師升等作業要點」第一、二、四點修正如下:
一、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為追求學術卓越、激勵學生學習及強化國際合作,[特]依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資格審定辦法規定,訂定本要點。
二、教師申請升等,由佔缺系(科、所、學位學程、室、中心)辦理,校內合聘教師由主聘系(科、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及所屬學院(中心)辦理。
升等案應經系(科、所、學位學程、室、中心)、院(中心)、校三級教師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評會)審查通過後,報教育部核定。
四、各學院(中心)應就申請升等教師之教學、研究、服務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審。辦理各項審查作業[時],[除參考教師升等著作審查人之審查推薦意見外,並]應組成學術成就審查及教學服務評鑑[等相關升等審查]委員會進行之,對於外審學者專家就研究成果之專業審查意見,除能提出具有專業學術依據之具體理由,動搖該專業審查之可信度與正確性外,應尊重其判斷。另各[且得依]學院(中心)得依現況,提供申請升等教師報告或公開演講程序。
前項[升等審查]委員會[之]全部或部分成員應為各學院(中心)教評會委員,其組成方式,由各學院(中心)另定之。
二、編號:110211
生命科學院提:生命科學院申請112學年度增設「植物生物科技產學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決議:照案通過。生命科學院112學年度增設「植物生物科技產學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三、編號:110215
人事室提:本校「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要點」名稱及條文修正案。
決議:本校「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要點」名稱及條文修正如下:
國立臺灣大學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要點]運作辦法
第壹[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為設立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下稱本會),以辦理本校教師申訴案件之評議,依[據]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準則及國立臺灣大學[本校]組織規程第五十一條[之]第二項規定,[設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辦理本校教師申訴案件之評議]訂定本辦法。
第貳[二]章 組織
第二條 本會委員[其]名額分配及產生方式如下:
一、[(一)]教師代表:由各學院專任教師擔任之,凡教師人數二百人以上者推選二人,未滿二百人者推選一人。
二、[(二)]學者專家代表:由校長遴聘校外學者專家一人擔任之。
三、[(三)]地區教師組織代表:由本校教師會推薦一人擔任之;本校無教師會時,由他校大學教師會或台北市教師會推薦。
四、[(四)]社會公正人士代表:由校長遴聘校外社會公正人士一人擔任之。
五、[(五)]學校代表:由校長遴聘本校行政人員一人擔任之。
委員中未兼行政職務之教師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三分之二。任一性別委員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三分之一;學院推選二人者,應為不同性別。
本校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不得兼任本會委員。
本會執行秘書由校長就本校人員聘[調]兼之。
第三條 本會委員為無給職,依前條[點]規定產生後由校長聘任之,任期二年。
前條[點]第一項第一款委員為二人者,每年改選一人,自一百零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起聘者實施。
委員因故出缺時,其繼任人選之產生依前條[點]規定辦理,任期至原任期屆滿之日為止。
第四條 本會由校長或其指定之人員召集之。經委員二分之一以上之書面請求,召集人應於二十日內召集之。
本會置主席一人,由委員互選之,並主持會議,任期一年,連選得連任。
主席因故不能主持會議時,由出席委員另行就教師[學校]代表委員中推選出代理主席。
第五條 本會開會應有全體委員過半數出席,除申訴評議決定應經出席投票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外,其餘事項之決議,以出席投票委員過半數之同意行之。
前項決議出席委員人數之計算應扣除迴避委員。
委員應親自出席會議,不得指派或委託他人代理出席。
第六條 申訴人於案件開始評議前,得以書面附[陳明事實]理由申[聲]請與申訴案件有利害關係之委員迴避。
前項申請案應經本會決議。
委員對申訴案件有利害關係者,應自行迴避。未自行迴避者,主席得經委員會決議請該委員迴避。
第參[三]章 申訴之提起
第七條 本校專任教師對本校有關其個人之措施,認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害其權益者,得向本會提出申訴。
本校專任教師因本校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於法定期間內應作為而不作為,認為損害其權益者,亦得提起申訴;法令未規定應作為之期間者,其期間自本校受理申請之日起為二個月。
本校兼任教師對教師資格審定之申請、審查結果及本校有關其個人終止聘約、停止聘約執行、待遇、請假及退休金之措施,認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害其權益者,得向本會提出申訴。
第八條 教師申訴之提起應於接獲書面通知或知悉第七條[點]所指措施之次日起三十日內以書面為之。
前項期間,以本會收受申訴書之日期為準。
申訴人因天災或其他不應歸責於己之事由,致遲誤第一項之申訴期間者,於其原因消滅後十日內,得以書面敘明理由向本校申請回復原狀。但遲誤申訴期間已逾一年者,不得為之。申請回復原狀,應同時補行期間內應為之申訴行為。
第九條 申訴應具申訴書,載明下列事項,由申訴人或代理人簽名或蓋章,並應檢附原措施文書、有關之文件及證據:
一、[(一)]申訴人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明文件字號、服務單位及職稱、住居所、電話。
二、[(二)]有代理人或代表人者,其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明文件字號、住居所、電話。
三、[(三)]為原措施之單位。
四、[(四)]收受或知悉措施之年月日、申訴之事實及理由。
五、[(五)]希望獲得之具體補救。
六、[(六)]提起申訴之年月日。
七、[(七)]受理申訴之單位。
八、[(八)]載明就本申訴事件有無提起訴願、訴訟或勞資爭議處理;其有提起者,應載明向何機關或法院及提起之年月日。
依第七條[點]第二項規定提起申訴者,前項第三款、第四款所列事項,分別為應作為之單位、向該單位提出申請之年、月、日及法規依據,並附原申請書之影本及受理申請單位之收受證明。
提出[起]申訴說明及應具備之書件應以中文書寫;其書件引述外文者,必要時得譯成中文,並應附原外文資料。所提出之資料為錄音帶、錄影帶、電子郵件者,應檢附文字檔,並應載明其取得之時間、地點,及其無非法盜錄、截取之聲明。
提起[請]申訴不合前三項規定,其情形可補正者,應通知申訴人於二十日內補正。
第十條 申訴案件全部或一部之評議決定,以訴願、訴訟或勞資爭議處理之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據者,本會於訴願、訴訟或勞資爭議處理程序終結前,得停止評議,並以書面通知申訴人;於停止原因消滅後,經申訴人通知,或申評會知悉時,應繼續評議,並以書面通知申訴人。
教師依訴願法提起訴願後,復依教師法提起申訴者,申評會應停止評議,並以書面通知申訴人;於停止原因消滅後,經申訴人或主管機關通知,或申評會知悉時,應繼續評議,並以書面通知申訴人。
第肆[四]章 評議程序
第十一條 本會會議以不公開舉行為原則。但[,惟]評議時得經決議邀請申訴人、相對人、關係人及學者專家到會說明,並得偕同輔佐人一人至二人為之。
本會之議決以徵詢無異議、舉手或無記名投票表決方式為之,其評議過程及個別委員意見,出列席人員對外均應嚴守秘密。
前項表決方式及表決結果應載明於當次會議紀錄;採投票表決者,表決票應當場封緘,經會議主席及委員推選之監票委員簽名,由本會妥當保存。
第十二條 本會之評議決定,除有第十條[點]停止評議之情形外,自收受申訴書之次日起,應於三個月內為之。
前項作成評議決定之時間必要時得予延長一次,最長不得逾二個月,並通知申訴人。
前二項期間,於依第九條[點]第四項規定補正者,自補正之次日起算;未為補正者,自補正期限屆滿之次日起算;依第十條[點]規定停止評議者,自繼續評議之日起重行起算;於評議決定期間補具理由者,自收受最後補具理由之次日起算。
第十三條 申訴案件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應附理由為不受理之評議決定:
一、[(一)]申訴書不合第九條[點]規定且不能補正,或經通知限期補正而屆期未完成補正。
二、[(二)]提起申訴逾第八條[點]規定之期間。
三、[(三)]申訴人不適格。
四、[(四)]原措施已不存在或申訴已無實益[者]。
五、[(五)]依第七條[點]第二項提起之申訴,本校已為措施。
六、[(六)]對已決定或已撤回之申訴案件就同一原因事實重行提起申訴。
七、[(七)]依第十條[點]第二項規定繼續評議,其原措施屬行政處分。
八、[(八)]其他依法非屬教師申訴救濟範圍內之事項。
第十四條 本會委員會議於評議前認為必要時,得推派委員三人至五人審查,委員於詳閱卷證、研析事實及應行適用之法規後,向委員會議提出審查意見。
本會委員會議應審酌申訴案件之經過、申訴人所受損害及所希望獲得之補救、申訴雙方之理由、對公益之影響及其他相關情形,為評議決定。
第十五條 申訴無理由者,本會應為駁回之評議決定。
原措施所憑之理由雖屬不當,但依其他理由認原措施為正當者,應以申訴為無理由。
第十六條 申訴有理由者,本會應為有理由之評議決定;其有補救措施者,並應於評議書主文中載明。
前項評議決定撤銷原措施,發回原措施單位另為措施時,應指定相當期間命其為之。
依第七條[點]第二項提起之申訴,申評會認為有理由者,應指定相當期間,命應作為之單位速為一定之措施。
第十七條 申訴提起後,於評議書送達申訴人前,申訴人得撤回之。申訴經撤回者,本會無須評議,應即終結,並通知申訴人及相對人。
申訴人撤回申訴後,不得就同一原因事實重行提起申訴。
第十八條 對於教師聘任、聘期、升等、停聘、解聘及不續聘之申訴案件,本會認為申訴人申訴有理由者,該評議書應送原措施教師評審委員會處理,如有上一級教師評審委員會者,應同時副知。
第十九條 申訴人對校務會議所議決之事項,認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其權益時,經向本會提出申訴而成立者,本會應以書面請校務會議就該事項再議。
申訴人不服該會再議之決定者,得向本會提出申訴,學校或申訴人不服其決定者,得向教育部提出再申訴。
第二十條 本會應依評議之結論推定委員一人草擬評議書,經提出討論通過後成立,評議書應由會議主席署名。
委員於評議中所持與評議決定不同之意見,經其請求者,應列入委員會紀錄。
第二十一條 評議書應載明下列事項:
一、[(一)]申訴人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明文件字號、服務單位及職稱、住所及居所。
二、[(二)]有代理人或代表人者,其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明文件字號、住所或居所。
三、[(三)]原措施之單位。
四、[(四)]主文、事實及理由;其係不受理決定者,得不記載事實。
五、[(五)]本會主席署名,本會作成評議書時主席因故不能執行職務者,由代理主席署名,並記載其事由。
六、[(六)]評議書作成之年月日。
評議書應附記如不服評議決定,得於評議書送達之次日起三十日內,向教育部提起再申訴。
第二十二條 評議書應以本校名義為之並以足供存證查核之方式,於評議書作成後十五日內送達申訴人、相對人及教育部。
申訴案件有代表人或代理人者,除受送達之權限受有限制者外,前項評議書之送達,向該代表人或代理人為之;代表人或代理人有二人以上者,送達得僅向其中一人為之。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要點]未盡事宜,依教師法、[或教育部頒]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準則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四條 申訴人及相對人於本會評議書送達之次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再申訴者,評議決定即為確定。評議決定確定後,應確實執行。但評議書建議之補救措施不得違反第十八條[點]或第十九條[點]規定之程序[者無效]。
申訴人或相對人如不服本會決定,應於評議書送達之次日起三十日內以書面向教育部提起再申訴。
第伍[五]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對本會於程序進行中所為之程序上處置不服者,應併同評議決定依法提起救濟。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要點]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四、編號:110212
吳祈攸等提:建議校方推行校園路平專案,以保障用路人安全。
決議:請總務處與提案人確認校園道路平整不足及相關細節性問題後儘速改善。
五、編號:110214
張承宇等提:盡速於111年8月起,開始校園無汽車之時程擬訂,並於10年內達成校園無車化之目標。
決議:請校園規劃小組組成專案小組邀集師生及校內道路使用者等代表,檢討目前可改進的事項及長期性規劃,相關階段性成果提校務會議報告。
六、編號:110213
人事室提:本校「組織規程」第二十一條修正案。
決議:本校「組織規程」第二十一條修正如下:
第二十一條 本大學設置下列行政單位、主管:
一、教務處:置教務長一人、副教務長一至二人,掌理招生、註冊、課務、教學發展及其他教務事項。
二、學生事務處:置學生事務長一人、副學生事務長一至二人,掌理學生生活輔導、課外活動指導、學生全民國防教育及兵役行政、學生職涯輔導、僑陸生輔導、衛生保健及醫療、學生心理輔導、學生活動中心管理、學生住宿服務及其他輔導事項。
三、總務處:置總務長一人、副總務長一至二人,掌理文書、事務、出納、營繕、保管、採購、經營管理、教職員住宿服務及其他總務事項。
四、研究發展處:置研發長一人、副研發長一至二人,掌理學術研究之規劃、推動、研究計畫、技術移轉、產學合作、研究倫理審查及其他研究發展相關事項。
五、國際事務處:置國際事務長、副國際事務長各一人,掌理國際合作交流事務之統籌管理、國際學生之招生及輔導、外籍學者之來校協助等事項。
六、財務管理處:置財務長一人,掌理財務規劃、資金調度、募款及新事業開發、管理、投資等事項。
七、法務處:置法務長一人,掌理本校法制作業規範研擬、法律諮詢、協助處理公務訴訟、法律文件之審閱等事項。
八[七]、圖書館:置館長一人、副館長二人,辦理蒐集典藏教學研究資料,提供資訊服務等事項。
九[八]、秘書室:置主任秘書一人,辦理議事、公共關係、校友聯絡及綜合業務等事項。
十[九]、稽核室:置主任一人,負責校務基金各項內部控制稽核業務事項。
十一[十]、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置中心主任一人,負責提供教學、研究、行政等所需之計算機設備、網路及通訊服務等事項。
十二[十一]、出版中心:置中心主任一人,負責編輯出版、銷售發行學術出版品及智慧財產權諮詢服務等事項。
十三[十二]、環境保護暨[及]職業安全衛生中心:置中心主任一人、中心副主任一人,負責環境保護、職業安全、職業衛生及警衛安全等業務事項。
前項副主管之設置依教育部「大學一級行政單位設置副主管認定基準」規定辦理。
本大學因協助教學、研究、推廣業務之需要,得經校務會議決議設各種行政中心。
附帶決議:有關「法務諮議委員會設置辦法」中委員組成,請法務處再行評估修正。
主席宣布:有關「法務諮議委員會設置辦法」中委員組成修正提送行政會議時,須邀請學生代表列席。
七、編號:110216
國際學院提:國際學院申請112學年度增設「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
決議:照案通過。國際學院112學年度增設「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
八、編號:110217
工學院提:工學院申請112學年度增設「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決議:照案通過。工學院112學年度增設「智慧工程科技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九、編號:110218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提: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申請112學年度增設「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學士學位學程」。
決議:照案通過。生物資源暨農學院112學年度增設「生物科技與食品營養學士學位學程」。
十、編號:110219
秘書室提:因應校長遴選作業時程,有關校務會議進行校長候選人推薦投票之日期、程序表、選票樣式及「校務會議進行校長候選人推薦投票注意事項及補充規定」(含監票人員組成)等相關草案,擬參考前次處理程序,由本次校務會議及委請下學年度程序委員會分別決定事項案。
決議:
(一)因應校長遴選作業時程,選票樣式及「校務會議進行校長候選人推薦投票注意事項及補充規定」原則通過,提供下學年校務會議程序委員會參考。
國立臺灣大學校務會議進行校長候選人推薦投票注意事項及補充規定(草案)
壹、選票格式及圈選
一、每一校長候選人均單獨列名一張不同顏色之選票。
二、請就各候選人逐一投票,以專用圈選器於推薦欄位圈選是否推薦。
貳、監票人員工作事項
一、檢查投票箱、圈選處,彌封投票箱。
二、檢查並清點各組票數。(分三組領票清點)。
三、將清點妥之選票按組分送至各領票處。
四、監督全部投票過程,確認領票者將選票投入個別候選人之投票箱(未攜出會場)。
五、投票完畢,封存各組未領選票(未領選票註記於袋上),彌封處並加簽名。
六、逐一打開投票箱,監督全部開票過程:
(一)依候選人姓名筆畫順序進行開票。
(二)請推舉二位監票人員整理選票,認定為有效票後進行唱票及計票(唱票人員及計票人員由行政人員擔任)。
(三)開票時凡累計已足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推薦票數(視111學年度校務會議代表總額三分之一而定)之候選人即停止開票及計票。
(四)請推舉二位監票人員督導唱票及計票。
(五)無效票之疑義由監票組長會同監票人員認定。
七、前項程序完畢後整理並清點每位候選人選票,計算每位候選人已開之有效票、無效票及未開票數。
八、確認每位候選人票數無誤後,將已開之有效票、無效票及未開票分別統計(票數註記於袋上)、裝袋、彌封,並由監票組長簽名於封條上。
九、監票人員簽名於計票紙上,裝袋、彌封,並簽名於封條上。
十、將投票結果列表並簽名後向主席提出報告。
參、領票作業程序
一、驗證
(一)校務會議代表均應親自出席投票,包括當然代表,不得委託他人代理。
(二)領票時須提出有相片之有效證件(如國民身分證、教師證、職員證、服務證、學生證、健保卡或駕照等)。
(三)證件經核對無誤,移交管理簽名之同仁。
二、簽名
(一)注意簽名應與證件相符。
(二)證件移交管理發票之同仁。
三、發放選票
將選票及證件一併交付領票人,並告知以專用圈選器圈選及投票。
肆、分組領票表
採分組領票,依規定票匭投票。
組 別
單 位
第一組
行政主管、文學院、社科學院、管理學院、法律學院、非屬學院單位、助教、研究人員、職員、工友代表
第二組
理學院、生農學院、生命科學院、學生代表
第三組
醫學院、工學院、公衛學院、電資學院
伍、現場秩序維持
會議當日投票時以不干擾投票程序進行及秘密投票為原則,適度維持現場秩序。
陸、其他
校務會議對個別校長候選人進行推薦投票,獲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推薦票數者為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至少應產生二人。校務會議推薦投票時每一候選人均單獨列名一張推薦票,開票時凡累計已足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推薦票數之候選人即為通過,通過或不通過均停止計票。擔任遴選委員或校長候選人之校務會議代表於推薦投票時應迴避。
前項推薦投票結果低於二人時,校務會議應於四週內就得票數低於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之候選人再次進行推薦投票,經校務會議再次推薦投票後,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若仍低於二人時,校長遴選委員會應再次公開徵求校長人選後依程序再由校務會議進行推薦投票以補足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至少二人。
柒、補充規定
監票人員由校務會議各學院代表(含當然代表、系所主管代表、教師代表)各一名,非屬學院單位代表、研究人員代表、助教代表一名,職工代表一名,學生代表一名擔任,並由校長指定其中一名擔任監票組長。
(選票樣式)
(二)為配合校長遴選作業期程,委請下學年度程序委員會於111年9月3日(六)至9月6日(二)間擇一日召開臨時校務會議,辦理校長候選人推薦投票,同時決定程序表(分平日版及假日版),如有改變,由該程序委員會決定。
(程序表)
(三)程序委員會委員如為校長候選人者,建議開會時應迴避。
柒、臨時動議(無)
捌、散會(下午13時3分)
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103A
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103B
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3
11103C
94~110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2-03-19 | 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1年3月19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博雅教學館101教室
主席:管校長中閔 紀錄:孫佩郁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3人,實到131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18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3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9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3分,開始開會。首先報告上次校務會議至今學校的校務情況(簡報檔如11102F1.pdf、11102F2.pdf):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永續辦公室已於111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並於111年1月26日與2月25日共舉辦二次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議,針對本校能源、交通、建築、智慧化等未來一年之重大工項進行討論。另進行編制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書。
二、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創新設計學院:
1.推動未來大學行動方案: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將於3月下旬開始舉辦相關說明會與進行宣傳事宜。另陪伴引導機制部分,已於2月23日舉辦110-2學期期初師生交流會,並於3-6月試驗1.0版教練培訓機制,預計於7-8月優化為2.0版。
2.探索學習計畫:110-1學期已啟動7位學生之個別深度訪談,以進行後續探索學習與學生生涯發展之追蹤研究,110-2學期共計16位學生參與(含3位110-1學期延續計畫學生),已於2月23日舉辦期初交流會。
3.設計你的大學:110-2學期共有12位同學選課,預計探討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及產業學苑相關議題。
4.設計你的課程:110-2學期共計5件申請,4件通過審查。已開始執行之課程為「看電影,學愛情」、「我們與陪伴的距離-陪伴技巧與實作」及「青春愛語-戀愛對話工作坊」;籌備中之課程為「社區防禦理論與實務:當危機來臨時,如何成為彼此的後盾?」
5.產業學苑:開始執行「Signal(訊號)培育」行動方案。階段一為認知Signal差異,內容為察覺學生(自己)與社會 (業界)的signal落差, 以建立職涯意識。階段二為建立Signal組合,內容為探索興趣與職涯、深化實務能力、淬鍊出符合自身理想與優勢與社會需求之訊號組合。階段三為有效呈現Signal,內容為瞭解社會/產業的語言、Signal的傳播特性,有效呈現Signal。
(二)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
1.促成本校與臺科大及慧與科技公司(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PE)之產學合作,並於111年1月12日舉辦合作啟動儀式,宣布攜手針對雲端、物聯網與5G趨勢展開先進技術研發合作,同時簽訂產學合作實習計畫,期結合全球資源與在地技術能量,深化臺灣產學研發潛能,培育學生接軌國際前瞻視野、累積參與國際專案經驗,並拓展未來就業可能性。
2.與本校防疫科學研究中心、生物技術研究中心、T4GIP臺灣大學系統科研產業化平台,以及企業會員台灣默克(Merck)於111年1月14日共同主辦「mRNA技術於疫苗開發之應用工作坊」,針對mRNA疫苗與新藥的多元面向,包含研發、藥物遞輸、和生產製程,進行探討,以期促進產學間更多相互合作和支援的機會,進而加速國產mRNA疫苗和藥物的問世。
3.舉辦「臺大及平台新創計畫徵案說明會」,針對科技部(預計4月初徵案)及經濟部(預計6月底徵案)新創計畫申請所需之文件資料及各階段審查(包含平台跨校初審,及後續書審、會議審)重點進行說明,協助有意新創團隊及早準備,並加強新創團隊對校內衍生新創辦法的認識,完善校內新創生態。
三、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分別於110年12月30日及111年1月19日召開第3、4次管理委員會議,會中通過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1學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組織規程,以及學院相關重要法規。另於111年1月6日及同月22日召開第3、4次監督委員會議,審議通過111學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學院組織規程,並同意備查學院相關重要法規。111學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經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111年1月8日)備查後報部,教育部以臺教高(一)字第110007895號函復同意備查。
四、國際學院:111學年度新開設智慧醫療與健康資訊碩士學位學程,預計 2023年9月開設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另今年度優華語計畫國際合作夥伴學校共計8所 (美國7所、英國1所),2022 年春季班有Indiana U.及Temple U.學生來本校研習華語;夏季班陸續招生中,目前有Michigan State U.、UT Austin及Temple U. 學生報名參加。為協助推動 2030雙語國家計畫,本校優華語計畫將安排華語國際生至新北市小學進行英語交流活動。又印第安納大學臺大海外華語辦公室專員已於今年2月赴任。
五、成立雙語教育中心,爭取成為北區雙語教育區域資源中心,協助提升夥伴學校區域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師資培訓、EMI線上模組共享及網站社群設立,範圍為新竹以北、宜蘭與花蓮之教育部「重點培訓學院」之12校及「普及提升學校」之8校。另設立及執行「全民英檢中高級聽讀說寫一日考大一專案」,據以做為學生銜接EMI課程與相關培訓工作之擬定參考。工學院、生農學院與生科院設全英學士學位學程,規劃112-1學期第一屆新生入學。「學系全英學士學位」目前計有土木系、經濟系及電機系,逐年加開或轉換專業必修與必選課程為EMI課程,112學年度至少達成80%。「EMI TA培訓」本學期開設3場培訓126人次,受補助 EMI課程共135門。「椰林菁英計畫」本學期共18單位(院、系、所、學程)獲補助,培訓20位英語小聚帶領人,打造學生課外英語環境。
六、校友學習帳戶:1月15日啟動「校友學習帳戶NTU AR專案」,提供校友免費線上課程,截至3月2日,共1,537位校友登錄;Tranclass 線上課程進行中,計有2,696造訪數;校友免費隨班附讀計有 30人上課中;校友許願池開放至3月31日,截至3月2日,已有 854人許願,已規劃10門許願課程將陸續推出。
七、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竹北分部:進修推廣教育大樓新建工程及竹北分部校門案:111年1月20日新竹縣政府已函文核准發予建造執照。建築師事務所於111年1月提交細部設計修正版本,預計3月提送本案工程招標文件,屆時辦理公開閱覽等招標前置作業。
(二)雲林分部:「高齡醫學暨健康福址研究中心統包工程」公告招標於110年12月 21日第一次公告上網後無廠商投標 (領標家數 32家 );再於111年 1月19日第二次公告上網,至2月18日無廠商投標。「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及職務宿舍新建工程」1月28日召開虎尾醫院新建工程經費共識討論會議及執行面討論會議。以維持原有工程預算,朝工程減做方向設計為共識。2月23日修正後基本設計報告書送請附設醫院總院審查核轉。「學府東路停車場新建工程」已提送最終版細部設計圖說與預算。
農業推廣中心(鋤禾館)一樓大展廳調整為大型教室(可容納80至100人),提供本校單位使用及當地借用以辦理課程、會議與活動,使用情形踴躍。110年累積課程人數3,363人次。
八、籌辦本校創校100年校慶活動,於2月24日召開第2次校慶籌備委員會議,以瞭解第1次校慶籌備委員會議討論提出之10類校級與亮點活動籌劃情形,包括:指標建築、出版品類、紀念品類、紀念酒類、特展類、國際會議或研討會類、學生活動類、校友活動類、藝文活動類、校慶之標語及主視覺,將於111年4月啟動標語徵選線上徵稿。另規劃募款興建藝文大樓。下次會議預計111年8月召開。
九、推動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以關懷本校教職員工在身、心、靈等各方面之健康促進及不同人生階段的全人需求,其中愛心健檢111年900名即將額滿,受檢完成後亦提供聯合健康諮詢服務;下半年起提供自我健康管理課程,增進慢性病管理相關知能;各類運動專班、體驗課程、農場休閒、藝文饗宴、名人講座、文康活動、行動書車、葛萊美行動等將陸續規劃、開課;心理諮商協談持續由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服務,另針對校園特殊事件提供關懷與協助,辦理創傷復原座談與工作坊。
十、藝文中心持續推廣各類藝文節目,將舉辦8場音樂會、3場包含音樂、舞蹈、電影等主題工作坊、5場講座及講座音樂會、1場學術論壇及1場「NTU藝起來」等系列活動。另「白日夢百科全書vol.2突崩」學生創作成果共3組臺大學生發表,並辦理3場教職員導覽,7場創作者導覽活動。
十一、111年杜鵑花節活動於3月舉辦,主題標語訂為「杜鵑盛綻 未來璀璨」。基於防疫期間,須減少大型群聚活動、降低感染風險,開幕式與學系博覽會改採線上辦理,社團博覽會則取消舉辦。學系博覽會於3月1日在杜鵑花節官網上線,開幕式影片則於3月12日播出。校內各單位亦規劃一整個月的系列活動,包含校園及博物館群導覽、臺大農場走踏、公共藝術、人文科學展覽等豐富內容,邀請各界參加,感受臺大蘊含的多元豐富能量。
十二、本校畢業校友人數約31萬505人。校友證目前已發行12萬902張,並持續辦理應屆畢業生及各重聚辦證之優惠專案。B55、B56校友五十重聚將於4月27日、B57校友五十重聚將於4月29日舉辦;B76、B77三十重聚及B66四十重聚,將於5月畢業典禮後舉辦;B67四十重聚則於11月校慶大會後舉辦。
教務方面:
一、111學年度招生:
(一)學士班:111學年度學士班繁星推薦招生名額(已加入半導體、AI、機械領域擴充名額)共374名,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111年3月31日公告錄取名單 (第八類學群醫學系及牙醫學系另行於111年5月27日至28日辦理口試,並於111年6月6日公布錄取名單)。另申請入學核定招生名額(已加入半導體、AI、機械領域擴充名額)為1,740名,加計醫學系(公費生)10名,共計1,750名,外加名額原住民生40名及離島生26名(澎湖離島14名、金門離島11名及離島連江1名)。第一階段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負責檢定及篩選作業,111年3月31日公布符合第一階段篩選名單,第二階段由各大學自行負責指定項目甄試。本學年度第二階段甄試作業包含四項方案:1.辦理共同考試,降低筆試衝堂:111年5月21-22日二天辦理醫學院、工學院AB二群、電機資訊學院之共同試題筆試,考生成績分送該學院採計之學系使用。2.提供口試時段登記,降低口試衝堂:由臺大校方建置「口試時段登記分配系統」,考生登記口試時段志願序,減少口試衝堂情形。3.辦理校內聯合預分發:每位考生參與校內聯合分發系組至多正取一系,並保留該正取志願序前之全部備取,減少考生重覆錄取占缺,考生也能獲得「較佳名次」或「由備取變正取」。4.弱勢生特設「希望組」共8組、56個名額:招收111年核定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已核定為特殊境遇家庭、新住民子女、就讀偏遠地區高中之考生,除辛組(醫牙)外均採計學測及審查成績,希望組各組均未參加校內聯合分發,各組錄取結果將予保留至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開放考生登記分發志願序。經甄選委員會於6月15日統一分發後,希望組各組內之分發學系若尚有缺額時,將依該組已獲分發錄取之考生,以甄選總成績及報名時所填志願序再次進行該組分發,考生若較高志願學系有缺額,將依序往前遞補,並於該日下午5時由本校公布有變更之希望組再分發結果。指定項目放榜日期:111年6月6日上午11時以後。
(二)碩、博士班:碩士班考試招生名額為1,723名,報名人數共14,531名,較110學年度 (15,797名) 減少1,266名。碩士在職專班招生名額為408名。博士班招生名額為656名。110學年度學士暨碩士逕行修讀博士學位者共計157名,較109學年度增加5名。另111學年度碩、博士班甄試錄取新生共計有270名錄取生提前入學,其中碩士生225名、博士生45名,分別較110學年減少42及22名。
二、持續爭取精英,擴大希望。111學年度希望入學(單招)名額共50名,錄取49名,報名資格新增偏遠地區高中學生;111學年度個人申請希望組名額共56名,持續朝二年倍增、四年三倍的目標努力。另110學年度希望獎學金頒發給128名學生,較109學年度增加20名。
三、推動領域專長,110-1學期共有78位畢業生取得領域專長證書;110-2學期計畫書徵件中,3月31日截止收件,如通過5月30日校課程委員會者可於111-1學期實施。另針對已實施之領專進行評估機制優化,以及領專課程間連貫性之強化,以提升學習成效為目標,並從教學目標、教材教法與學習評量三方面,整體規劃領專課程之教學設計。預計於4月公告領專2.0優化徵件說明、計畫書格式。推動學士榮譽學程,109學年度起實施學士榮譽學程,提供學生及早研究與深化本校學習的管道,邀請數學系分享經驗,影片已發布於臺大 YouTube EDU 頻道,13個學系提案通過,包含醫技系、經濟系、社會系、財金系、工管系、醫學系、地理系、公衛系、職能治療學系、歷史學系、物理治療學系、護理學系、社會工作學系;數學系刻正申請中。另教務處持續拜訪學系,協助擬訂辦法。
四、推動院校學士,以領域專長為基礎,在現有系所學科框架下,提供具有彈性的跨學系知識整合,並授予學士學位,對象為本校學士班學生,「院學士學位暨校學士學位設置準則」於111年1月獲教育部函覆同意備查,於 3月18日教務會議再提修正。「校學士學位修業規定草案」及「校學士學位審查小組設置要點草案」預計提 5 月教務會議討論;另將於 4月14日、15日上午辦理校院學士說明會。
五、學習規劃辦公室,自110年9月開始服務,截至111年3月6日,共計197 人次學生完成初談。另辦理相關推廣活動,包含2月10日辦理線上說明會、2月25日出席「學習生活智慧王」推廣活動。110-2學期院系巡迴說明會,已辦理2月17日農藝系專場、2月22日生農學院及2月25日管理學院等場次;近期3月21日文學院、3月24日社科院、及5月17日工學院等場次;另理學院及生科院刻正接洽中。
六、未來教室:共同教學館103未來教室已完工;將舉辦110-2學期未來教室使用培訓,三間未來教室共計27門課申請,另空堂時段開放單次借用;將持續追蹤協助院系所建置未來教室。
七、線上教學支援,開發與維運 NTU COOL 數位教學平臺,將於 111-1 學期起正式取代 CEIBA,成為本校正式教學平臺。教師於 NTU COOL 開課時可選擇複製 CEIBA 過去課程內容,數習中心正在開發 CEIBA 一鍵備份功能,協助使用者進行平臺移轉。110-2學期截至3月7日有 3,768門課程於 NTU COOL 上開設,共計30,036 位學生使用。另設置於綜合教學館21間教室及共同教學館15間教室 (後者之系統於2月14日建置完成,目前測試中) 之課程自動錄播系統也協助教師錄製課程並自動上傳NTU COOL,110-2學期共有87門課程使用。有關實施線上課程學分採計:110-1學期提供6門通識課程開放採計,共計372人次通過認證考核。
八、2022年杜鵑花節學系博覽會改以線上方式辦理,採虛擬實境介面辦理,提供參訪者更豐富多元之資訊與體驗。為讓各系學會發揮創意虛擬展示各系特色,並辦理評比擇優給獎。
學務方面:
一、導師制度創新方案,110-1學期推動系所關懷導師、導師社群及學生暖心關懷輔導等創新方案,並辦理關懷導師座談和研習活動,以增進師生互動交流,強化校園關懷網絡,經彙整統計有1,010人次之導師、學生、助教、心理師、學務主管及同仁參與。另已於2月9日舉辦「與系所主管座談會」,除專案報告各方案實施概況外,並特別邀請相關系所師長暨同仁分享參與方案之經驗與心得回饋,本學期將持續與各系所合作辦理。
二、臺大夢田深耕計畫,持續實踐1+1+4方案,完善就學協助,一項招生新指標-「鄉鄉有臺大人」;一項策略研究措施-「推動輔導實踐研究」;輔導機制夢田深耕計畫緊扣四大學習主軸-「領導力、就業力、身心力與文化力」,肩負照顧經濟或文化不利與區域平衡的高教公共責任,永續計畫精神。111年於原有40+項方案外,另創新增設之特色輔導機制,培養學生的社會領導能力、文化素養能力及健全學生的身心穩定能力。
三、2022年校園徵才系列活動,因應人才招募數位化趨勢及兼具防疫考量,同步辦理實體與線上虛擬數位博覽會活動,111年3月5日辦理實體徵才博覽會,計287家公司,441個企業攤位、3月8日至15日辦理公司說明會75場次、3月16日至23日辦理公司參訪6場次。另線上虛擬數位徵才博覽會於3月5日至31日辦理,以逛展互動遊戲方式,提供註冊入展的臺大系統同學、校友及參展企業之間線上直接互動的招募平台。
四、110學年度臺大藝術季,系列活動自4月29日開幕式起至5月21日止,以「清潔進行中」為主軸,開幕式將於第一學生活動中心B1文藝展示室進行,空間集合所有藝術季的元素與錄像,期待以「釋放」方式,呈現疫情下的藝術新樣態。
五、110學年度畢業典禮將於111年5月21日(星期六)於綜合體育館3樓主球場辦理,3月24日將於第一會議室召開全校協調會。活動主軸規劃為「無私 奉獻 利他」。
六、推動校園食品安全,執行國立臺灣大學校園餐廳豬肉牛肉食品品質管理計畫,強化餐食場所肉品來源產地驗證及標示之實地查察項目,另進行肉品內乙型受體素含量抽驗工作,每週於膳委會網頁公布前次檢驗結果,至111年2月13日止已抽驗440件,檢驗結果均未檢出,全數合格。
總務方面:
一、為改善羅斯福路人行道自行車停放亂象,經多次與立委、議員、里長、學生代表及臺北市政府相關單位共同會勘,於大一女舍後方空間設置自行車停放區(約可提供550~700席自行車停放),111年3月1日開放使用,後續配合羅斯福路人行道鋪面施工將取消原人行道自行車停放區。
二、本校交通車智慧站牌除原可顯示本校校區間交通車及中研院學術專車等班次及路線動態資訊外,111年2月8日完成增加整合臺灣大學系統交通車動態資訊,提供前揭系統交通車班次及路線等動態資訊,俾利三校師生於本校傅鐘站停等時,迅速掌握各交通車動態。
三、為減少喬木因褐根病、中空、傾斜而傾倒之可能,事務組自106年起委請本校植微系協助進行樹木目視測量健檢,如有疑慮再進行詳細檢測。110年4月至111年1月底已詳細檢測近400棵,並移除褐根病樹木14棵,其他不良喬木計21棵。3月將添購3D應力波檢測儀,以非破壞性方式檢測喬木中空情形,增進校園師生安全。
四、110年度全校線上簽核案件共49,936件,較109年同期增加19,508件,線上簽核率較109年同期上升10.84%。學術單位線上簽核109年學院平均比例為46%,110年線上簽核已大幅上升至70.3%。
五、6案貸款興建教職員宿舍工程皆已取得建造執照,經重新檢討計畫經費及評估因疫情影響而致營建工程物料上漲等情事,修正計畫(規劃構想書)報經教育部於110年12月3日原則同意核定。6案總工程經費修正後為新臺幣6億4,772萬9,128元,總計增加經費2億468萬7,844元,目前6案工程依修正後經費重新上網招標中,俟工程決標確認工程費用及貸款方案後再提宿舍委員會討論。另辦理11筆校外土地貸款興建宿舍案。
六、推動客座學人宿舍結合校外飯店式公寓合作專案,以提供本校客座教授及國際學人更多元、便利的住宿服務,特與校外住宿旅館業者洽談合作方案,提供飯店式管理服務及多樣住宿類型供符合資格之客座學人入住申請,其中修齊會館及捷絲旅尊賢館依原契約內容續約,另新增捷絲旅西門館合作契約,提供與尊賢館相同優惠條件價格供客座學人租賃申請,契約期限皆至111年12月31日止。
七、臺靜農故居紀念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於1月25日決標,新台幣1,860萬元之施工費用將由捐贈專款支應。並於2月16日辦理開工典禮,預定10月31日完工。
八、配合財政部自110年起軍公教人員退撫基金自提不計入繳付年度薪資收入課稅。請計資中心協助已順利完成所得上傳國稅局作業。另調增111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並溯自111年1月1日生效,於111年3月薪調增軍公教員工待遇並補發111年1月及111年2月調增待遇後薪資差額。並自111年1月薪資起修改退休撫卹基金提撥費率由現行13%調升為14%。
九、新建工程方面,工學院綜合新館新建工程已於111年1月21申報完工,刻正申請使用執照中。人文大樓4樓結構體工程進行中,土建標進度73.8%,機電標進度12.6%。學生宿舍新建工程之統包工程經3次上網公告皆無廠商投標、流標,刻正進行報部調整預算作業。農業試驗場教研實習大樓新建工程技服基本設計進行中,已安排3月份召開公聽會及進行後續校內審查程序。禮賢樓地下劇場工程已於111年2月8日召開工程審查委員會議,並依會議討論修正招標文件中。
研究發展方面:
一、有關新進教師創始補助經費作業,為有效幫助新進教師建置獨立研究環境及提升研究能量,簡化整合各項申請流程(創始研究、創始計畫及空間建置經費),並提高整體補助額度,讓教師可一次申請。110年度到職新進教師申請創始經費補助共72件,核定約新臺幣5,685萬元;專題研究計畫案補助共13件,核定約新臺幣309萬元,核定總額共計新臺幣5,994萬元。相較109年到職教研人員依原模式辦理新進教師經費補助(創始研究共77件,核定約新臺幣1,622 萬元;(1)創始計畫共43件,核定約新臺幣1,290萬元;(2)專題研究計畫補助共24件,核定約新臺幣787萬元。核定總額共計新臺幣3,699萬元),增加補助新臺幣2,295萬元。
二、補助核心研究群計畫111年度申請案共計17案,經初審及複審決議,補助11案(59個子計畫),通過率65%,補助經費新臺幣4,490萬元。核心研究群另有續領案共37案,共計48個執行團隊(239個子計畫,包含17位主聘在臺大醫院總院之專任人員)。
三、科技部110年度「傑出研究獎」,本校獲獎人員共26位,占全國獲獎人數33%;獲獎期限內(近3年)人員共61人,佔全國獲獎人數26%。
四、為協助學校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提升高教公共性、善盡社會責任及發展學校特色並提升國際競爭力所執行之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5年為期,包含第1部分主冊、第2部分全校型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附錄1-就學協助計畫。為瞭解學校過去4年(107-110年)之執行成效,進而提供學校精進執行之參考建議,教育部將於111年4月19日(星期二)來校辦理實地訪視作業,規劃有學校簡報、實地參訪、個別訪談及綜合座談等準備事項。
五、本校111年度截至111年2月16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1,118 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20億6,508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為推動本校雙語教育,獲國際處英語授課補助之課程,並可申請「全英語授課教學助理」,使具備專業知能與英語能力之教學助理能協助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110-2學期全英語授課教學助理申請件共計60位。110-2學期新增系訂必修及領域專長2種英語授課補助類別,並提高補助金額,新開課程提高補助至5萬元;續開課程提高補助至3萬元,初步審核通過共計96堂課。
二、開辦全臺第一個專為國際生打造的師徒制實習計畫—「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特別邀請政府部門、駐臺外國機構、企業、新創公司、商會、研究機構與非營利組織等機關共71間,提供國際生暑期實習,並由組織高層擔任國際生之導師(共計103位)。參與機構開放之職缺共計169個,於110年12月13日至111年3月2日開放學生申請,截至2月24日申請件共計86件;實習期間為111年6月27日至9月4日。並於111年起加入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透過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之專屬產、官、學、研、社鏈結網路,以擴大加入實習合作機構,為臺大學生打造友善英語實習環境。已於111年1月20日辦理「國立臺灣大學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夥伴啟動大會」。
三、推動國際人才培育,自上學期起開創國際人才培育系列,首場活動與國際引路人計畫企業之一:KKday合作,舉辦日韓人才招募說明會。本學期於本校111年3月5日所舉辦的「VISION 2022臺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特別設立「國際人才培育專區」,邀請參與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之12家友好企業共襄盛舉,為校園徵才國際化,以增加國際學生在台就業機會。
四、增加社群媒體之互動性,於臉書粉絲專頁及Instagram規劃系列性貼文;設計「公告」、「活動宣傳/紀實」、「Together, We are Stronger」、「OIA調查局」及「From NTU to the World」五個單元,以公告訊息、宣傳及紀錄活動花絮,分享國際處與國際組織及姐妹校之訪問、活動、會議,藉此展現臺大於國際間的鏈結與合作能量。
五、精進校級交換學生之甄選業務,將自111學年度起由每年甄選1次改為2次,同一學制內可申請出國交換由1次改為2次。
財務管理方面:
一、小額捐款自110年12月1日至111年1月31日,共計新臺幣39,710,621元、美金251,705.99元、港幣1,000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台幣1百萬元以上者)自110年12月1日至111年1月31日,共計新臺幣261,590,368元、美金305,000元,皆已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依投資管理小組擬定之投資業務方針、政策及資產配置原則,配合本校短、中、長期財務預算及現金周轉需求擬具111年度投資規劃。
(一) 長期投資計畫:經濟持續復甦,惟仍須掌握最新病毒變種疫情、通膨影響經濟發展程度、俄烏衝突、中美政治角力、FED升息與縮表時程等,密切注意貨幣政策與金融市場波動幅度,另因應低利率與永續發展趨勢,持續增加資金配置至具成長性、配息穩定與ESG特性之股票、基金ETF,並處分漲幅已高之標的,以確保獲利及滿足永續基金付息需求。
(二) 中期資金投資計畫:穩定安全為首要考量,中期資金以長天期國內外定存為投資標的。
(三) 短期資金投資計畫:以短天期定存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為主要投資標的,在考量風險、規模與績效等因素後,目前投資貨幣市場基金共4檔,以利短期資金操作,減少閒置資金與增加利息收入。
三、深化與校友的連結,由財務處與校友中心隨同校長出席臺中市臺大校友會會員大會暨新春團拜,還有EMBA中南校友會、EMBA南友會等校友活動共約一百七十五人熱情與會。校長以【追求進步,邁向未來】向校友們報告母校發展近況,讓校友更為了解母校的改變和進步,除創造與捐款人互動機會,並為臺大百歲暖身,精進「創校百年願景基金」之定期定額募款專案。未來將持續進行與畢業研究生或各地校友會相關募款活動,並規劃待開發之募款資源。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推動專責教學專案計畫教師,共計21名,共教中心與11個單位合聘之12名專案教師於110-2學期共計開授74門課程(含7門合授課程),18門課程開放100人以上選課,提供約4,300個選課名額供學生修習。其中,英語授課課程33門、通識課程33門。並持續辦理111學年度教師新聘及續聘作業。
二、「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於110-2學期共補助109門課程 (119 個班次),含討論課程35門、實習課程11門、一般課程54 門,核定之教學助理人數共238人次。基本能力課程及新生講座之教學助理補助人數共計17人次。
三、戶外游泳池改建及周邊運動設施整體規劃案已委請建築師規劃並提出初步需求構想草案,於111年1月26日與建築師召開第1次研商會議討論。另體育館(舊體)空間活化使用及效益評估案於111年1月提出評估報告,後續依審查會議結果續辦。
圖書館方面:
一、圖書館空間重塑與活化,因應疫情改變師生教學與學習模式,於四樓多媒體服務中心推出「數位學習」空間服務,提供電腦區與筆電席,以利讀者觀看線上學習資源或參與遠距課程,以滿足本校師生之教學與學習需求。近期將推動「總圖書館自習室空間改造案」,希冀解決管線老舊、光源不足之問題,打造嶄新使用空間,提供學生優質的閱讀環境。透過空間重新配置,改善24小時自習室的開放範圍,有效節約能源,同時搭配門禁設備便於管控進出人員,以維護學生使用安全。
二、響應臺大雙語化政策推動EMI教學服務,與雙語教育中心共同辦理教師EMI 教學服務,教師可預約館員至EMI課程中以英語講授,課程主題包含本館服務資源及EndNote。另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亦與雙語教育中心合作辧理「英語精進增能工作坊」、「週四夜英語練功房」及「建置英語自學資源網頁」等多項活動,以促進學生英語能力。
三、推展本校博碩士論文上傳系統,將於3月20日推出新版上線,能大幅改善各項授權流程及資料上傳介面,便於研究生能更明確且迅速地選擇授權項目及上傳論文資料,以利提升論文審核效率。該系統並與本校博碩士論文典藏系統整合,使其運作的邏輯更富彈性,對系統的管理擁有完整的自主性。
四、與國家圖書館合作建置「臺灣鏈結資源系統」於3月18日正式上線,本系統將提供全臺各圖書館共享共用,並透過程式的撰寫與各大型語意網(如VIAF、Wikidata等)介接,可節省各圖書館的資源,並嘗試將正體華文資料與全球檢索系統串接。
五、辦理「確閱的心-臺大圖書館行動書車計畫」,推出臺大圖書館行動書車計畫,於3月、4月、7月、8月、11月、12月將館藏以行動書車推送至行政大樓供教職員借閱,提供貼心服務;並視疫情發展於活動期間辦理線上或實體好書分享會及電影座談,邀請出版及書店從業人員與專家學者分享全人關懷主題書籍與電影。
六、主動拓展及推廣研究支援相關服務,為協助系所瞭解優勢及追踪學術成果情形,規劃自本學期起,以引文資料庫為資料來源,配合本校教學研究單位評鑑作業時程,主動提供受評系所學術成果概況報告參用。另針對本校年輕教師,規劃領域網絡分析服務推廣專案,擬採主動提供其專業領域之熱門研究主題資訊,以協助掌握研究前沿及趨勢,並同時達實質宣傳本館研究支援服務之效。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研究助理e化統一報帳作業:為提升行政效率,計畫人員聘僱系統於人員聘僱時,可申請委由校方自動報薪;於委託期間e化帳務系統將按月產生報帳資料,Email通知計畫主持人,確認無異議後自動報薪。已完成研究助理聘雇系統自動報薪申請,供人事室與出納組使用。人事室正進行小規模試營運,自111年3月開始薪資由本專案自動報支薪資。
二、SSL VPN校外連線服務改為線上申請制實施進度:為加強保護網路資源避免遭盜用,SSL VPN已從109-2學期開始陸續改為線上申請制,從110年3月、4月、5月分批啟動大學部學生、研究生,110年10月開始實施職員及計畫助理帳號VPN啟用制,於111年3月1日擴及教師帳號。已申請啟用VPN權限者才能夠於啟動當日使用VPN,未來使用者可隨時申請開放或關閉個人VPN權限,VPN啟用後有效期限一年,即將到期前一個月會主動寄信提醒使用者,並可立即線上展期。
三、校務系統與公文系統維運:已於2月12日完成校務資料庫升級,預計於今年度新增4台網頁伺服器,提供全校師生更好的校務系統環境,另透過WSUS管理、審核與發布校務系統與公文系統之Windows安全性更新,即時掌握作業系統更新狀況,並達到無任何服務因更新導致服務中斷,不僅提升作業系統方面的安全性,同時也提升服務的穩定性;並安裝資安軟體,提升安全等級。
四、NTU VDI 臺大虛擬桌面系統:利用最新的雲端運算提供跨平台的桌面虛擬化服務,讓使用者不受空間、地點、設備的限制裝置輕鬆存取計資中心所提供的各類軟體資源及服務,方便師生們做學術研究。NTU VDI系統提供了跨平台、裝置的連線方式,使用者可以利用任一種瀏覽器連線至NTU VDI。或是在使用者的任一裝置上安裝VMware Horizon Client,即可全功能使用。另自2022年起,提供FoxitPro專業PDF編輯軟體,可多加使用。
五、規劃、建置與管理本校校園無線網路服務: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計中於109年底導入WiFi 6 (802.11ax)的無線網路規格來解決校園面對的熱點問題。WiFi 6(第六代) 最佳傳輸效率是WiFi 5(第五代) 802.11ac (1.2 Gbps)的四倍。已建置無線專用防火牆(Carrier-grade NAT),屬於電信等級防火牆,網路頻寬可達10Gbps,提升校園無線網路服務品質。至111年2月14日止共有3,377顆無線基地台(AP)。在新增基地台方面,111年1月至111年2月,於校級教室(共同教室、普通教室及博雅教學館)新增WiFi 6規格共30個無線基地台,於女四舍新增2個無線基地台,於醫工所教室新增4個無線基地台。並提供全校無線網路服務即時統計資訊,內容包含校區即時資訊、建物即時資訊及流量即時資訊。校內無線網路於110年12月7日至111年2月8日期間,平均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前10大建築物依序為:總圖書館、基礎醫學大樓、博雅教學館、共同教學館、新生教學館、普通教學館、社會科學院大樓、綜合教學館、管理學院二號館、管理學院一號館。
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102A)存查。
貳、確認111年1月8日及2月19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民國111年1月8日及2月19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臨時校務會議決議案情形報告(11102B)存查,94~109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102C)存查。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根樹報告:
程序委員會報告請參考資料編號7(各單位書面報告)第20-1頁。
本委員會於111年3月3日召開會議,安排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11年2月25日,計收到1件同意案、1件報告案及3件提案。提案部分,包括校長交議案1件及學院提案2件。經委員討論後,提案順序及程序表照案通過;同意案說明請相關單位補正,列出相關法規及委員名單(含任期及身分別)。
本次會議亦討論校務會議代表如對同意案名單有意見時應如何處理,經委員討論後決議:校務會議代表如對同意案名單有意見時,建議校務會議以投票方式進行表決。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肆、同意案
一、編號:110201
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遴選委員。
校長提名:新任委員為劉緒宗教授(化學系)、林達德教授(生機系),續任委員為王根樹教授(公衛系)、曾郁仁教授(財金系)、李怡庭教授(經濟系)。
本案有會議代表主張對委員名單進行個別表決,對此另有代表表達,應透過表決來決定是否就委員名單進行個別表決。終經擬定以「依慣例方式同意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之提名」之文字交付表決。
表決內容為制度屬性,主席裁示採用舉手表決。
最後經舉手表決,以贊成106票通過依慣例尊重校長所提出委員名單。
伍、報告案
一、編號:110202
人事室報告:本校組織規程第十二條附表一「國立臺灣大學學院、學系(科)、研究所及學位學程組織系統表」修正,業經教育部111年2月15日臺教高(一)字第1110008588號函核定,並自110年8月1日生效,依規定提會備查。
本校組織規程第十二條附表一「國立臺灣大學學院、學系(科)、研究所及學位學程組織系統表」修正如下:
(一)新增4學位學程:
1.生物多樣性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2.永續化學科技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
3.地球系統科學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
4.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二)新增「重點科技研究學院」暨所屬6學位學程:
1.積體電路設計與自動化碩士學位學程。
2.積體電路設計與自動化博士學位學程。
3.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碩士學位學程。
4.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博士學位學程。
5.奈米工程與科學碩士學位學程。
6.奈米工程與科學博士學位學程。
陸、討論提案
一、編號:110203
共同教育中心提:本校「共同教育中心會議設置辦法」新訂案。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共同教育中心會議設置辦法」條文如下:
第一條 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下稱本中心)依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第四十五條之一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中心會議由下列出席代表組成:
一、 當然代表由主任、副主任、共同教育組組長、通識教育組組長、體育室主任、師資培育中心主任及各學程主任組成之。
二、教師代表三名,由本中心專任教師推選之。
三、職工代表一名,由本中心職員、助教及工友推選之。
四、學生代表一名,由本中心各學程學生推選之。
各代表之推選,每一選舉人至多可圈選應選代表之兩倍,超過者選票無效。按應選名額以得票數高者當選,得票數相同時以抽籤決定。
學生代表應為當學年已註冊之學生,任期中畢業、休學、退學、開除學籍者,應即解任,由各學程學生另行推選代表遞補。
當然代表之任期從其職務任期,其餘代表任期一年,連選得連任。
第三條 中心會議代表之產生,至遲應於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兩周內辦理完成。
第四條 中心會議討論下列事項:
一、本中心各項法規之訂定、修正或廢止。
二、議決中心相關教學、研究及教務等事項。
三、各單位或中心會議代表提案。
四、主任提議事項。
五、依規定應經中心會議審議事項。
六、其他有關本中心業務事項。
第五條 中心會議由主任召集並擔任主席,主任因故不能出席時,由主任就出席人員中指定一人代理主席;若無指定代理主席,由出席人員公推一人代理主席。當然代表因故無法出席時,得指定代理人代理出席,其餘代表需親自出席。
第六條 中心會議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如有出席代表三分之一以上認為必要時,亦得以書面提請主任召開之。
第七條 中心會議應出席代表過半數出席始得開議,出席代表過半數同意始得決議。
第八條 中心會議為明瞭中心業務實際情況,得請所屬單位或有關人員提出書面或列席報告。
第九條 本辦法經行政會議及校務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
二、編號:110204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提:本校「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組織規程」第五條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
(一)本校「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組織規程」第五條(教育部86年12月31日核定生效)條文修正如下,溯自86年12月31日生效:
第五條 本場設(一)教學研究組(二)經營組(三)管理組,必要時得增設其他組,每組置組長一人,由場長自農學院助理教授以上教師提請農學院院長轉請校長聘兼,或[於]由場長自本校職級相當之專任職員中提請農學院院長轉請校長[聘]派兼或[派兼]任用之。本場得視需要設立分場,分場置分場主任一人,由場長自本場專任職員中遴選適當人員提請農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派兼。
(二)本校「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組織規程」第五條(教育部92年2月27日核定溯自91年8月1日生效)條文修正如下,溯自91年8月1日生效:
第五條 本場設(一)教學研究組(二)經營組(三)管理組,必要時得增設其他組,每組置組長一人,由場長自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助理教授以上教師提請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轉請校長聘兼,或[於]由場長自本校職級相當之專任職員中提請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轉請校長[聘]派兼或[派兼]任用之。本場得視需要設立分場,分場置分場主任一人,由場長自本場專任職員中遴選適當人員提請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派兼。
(三)本校「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組織規程」第五條(教育部94年5月23日核定溯自91年8月1日生效)條文修正如下,溯自91年8月1日生效:
第五條 本場設教學研究組、經營組及管理組等三組,必要時得增設其他組。每組各置組長一人,由場長自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助理教授以上教師提請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轉請校長聘兼,或[於]由場長自本校職級相當之專任職員中提請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派兼或任用[聘(派)請助理教授或職級相當之專任職員兼任]。本場得視需要設立分場,分場置分場主任一人,由場長自本場專任職員中遴選適當人員提請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派請兼任。
三、編號:110205
醫學院提:本校「醫學院附設醫院組織規程」修正案。
決議:照案通過。本校「醫學院附設醫院組織規程」第三、四、七至十三條條文修正如下:
第三條 臺大醫院置院長一人,商同醫學院院長秉承校長之命綜理院務,由校長諮詢醫學院院長就醫學院教授中聘兼之;得置副院長五至七人,襄助院長處理院務,由醫院院長商同醫學院院長就醫學院或相關學院教授或臨床教授中提請校長聘兼之;得置醫務秘書二人,襄助院長處理院務,由醫院院長商同醫學院院長提請校長遴聘本校教師或臨床教師兼任。
第四條 臺大醫院視業務需要,得設各部、中心及室,其下得分科、組,分別掌理下列事項:
一、內科部:內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心臟科。
(二)胃腸肝膽科。
(三)腎臟科。
(四)胸腔科。
(五)感染科。
(六)血液腫瘤科。
(七)代謝內分泌科。
(八)免疫風濕過敏科。
(九)一般內科。
(十)整合醫學科。
二、外科部:外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外科。
(二)大腸直腸外科。
(三)小兒外科。
(四)心臟血管外科。
(五)胸腔外科。
(六)神經外科。
(七)整形外科。
三、骨科部:骨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骨科。
(二)運動醫學科。
(三)脊椎科。
(四)小兒骨科。
(五)手足外科。
(六)骨外傷科。
四、婦產部:婦產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婦科。
(二)產科。
(三)生殖內分泌科。
五、小兒部:兒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小兒感染科。
(二)小兒神經科。
(三)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
(四)小兒心臟科。
(五)小兒血液腫瘤科。
(六)小兒消化科。
(七)小兒腎臟科。
(八)新生兒科。
(九)小兒遺傳及內分泌科。
(十)小兒胸腔及加護醫學科。
(十一)青少年醫學科。
六、神經部:神經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神經及腦血管病科。
(二)神經肌病科。
(三)神經電子診斷科。
七、精神醫學部:精神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精神科。
(二)兒童精神科。
(三)社區精神科。
(四)心身醫學科。
八、耳鼻喉部:耳、鼻、喉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耳科。
(二)鼻科。
(三)口腔咽喉科。
(四)小兒耳鼻喉科。
(五)頭頸腫瘤科。
九、眼科部:眼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視網膜科。
(二)青光眼屈調科。
(三)角膜暨整型科。
十、泌尿部:泌尿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及泌尿腫瘤科。
(二)男性生殖科。
(三)婦女及小兒泌尿科。
十一、皮膚部:皮膚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及皮膚過敏免疫科。
(二)皮膚保健及外科。
十二、牙科部:口腔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家庭牙醫科。
(二)口腔病理暨診斷科。
(三)牙體復形美容牙科。
(四)牙髓病科。
(五)牙周病科。
(六)補綴科。
(七)兒童牙科。
(八)齒顎矯正科。
(九)口腔顎面外科。
十三、復健部:疾病或傷害引起之生理障礙,其復健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骨關節復健科。
(二)神經復健科。
(三)一般復健科。
(四)物理治療技術科。
(五)職能治療技術科。
(六)語言治療技術科。
十四、家庭醫學部:家庭醫學科各種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家庭醫業科。
(二)行為醫學科。
(三)社區醫學科。
(四)緩和醫療科。
(五)預防保健科。
十五、麻醉部:各器官系統手術所需之各種麻醉、輔助呼吸器之使用、特殊止痛方法,及需採用麻醉技術之各種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麻醉科。
(二)婦幼麻醉科。
(三)疼痛治療科。
(四)心血管及胸腔麻醉科。
十六、影像醫學部:各器官系統之一般放射線檢查、特殊檢查、核子醫學檢查,影像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小兒影像診斷科。
(二)心肺影像診斷科。
(三)腹部影像診斷科。
(四)神經影像診斷科。
(五)肌肉骨骼影像診斷科。
十七、核子醫學部:核子診療、放射製藥、[保健物理、]臨床免疫分析、醫用核子裝備之維護、教學及研究等事項。下設核子醫學診療科。
十八、檢驗醫學部:細胞學診斷、臨床檢驗、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檢體管理組。
(二)生化暨免疫檢驗組。
(三)血液檢驗組。
(四)品質管理組。
(五)病毒檢驗組。
(六)細菌暨黴菌檢驗組。
(七)輸血暨移植檢驗組。
(八)臨床鏡檢暨細胞學組。
(九)抽血、心電圖檢查組。
十九、病理部:病理解剖、組織切片、細胞學與臨床病理之診斷、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外科病理科。
(二)大體解剖病理科。
(三)細胞病理科。
(四)分子病理科。
二十、藥劑部:藥品管理、調劑、化驗、臨床藥事服務、教學及研究等事項,以確保藥品治療之安全及適當性。分下列各組:
(一)門診調劑組。
(二)急診調劑組。
(三)住院調劑組。
(四)化療調劑組。
(五)臨床藥事組。
(六)藥品諮詢組。
(七)藥品管理組。
(八)無菌調劑組。
(九)兒醫調劑組。
二十一、護理部:門診、急診及住院病人護理業務及其相關之教學及研究等事項。
二十二、綜合診療部:內視鏡、超音波、呼吸診療[及]、血液淨化及細胞治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內視鏡科。
(二)呼吸診療科。
(三)超音波科。
(四)血液淨化科。
(五)細胞治療科。
二十三、醫學研究部:醫學研究發展、實驗研究、規劃訓練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臨床研究組。
(二)實驗研究組。
(三)規劃訓練組。
二十四、基因醫學部:優生保健、基因醫學之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優生保健科。
(二)基因醫學科。
二十五、門診部:各部門診醫療、行政協調、醫療諮詢服務、轉診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服務行政組。
(二)綜合管理組。
二十六、急診醫學部:急診病患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一般急診科。
(二)緊急醫療及災難醫學科。
(三)復甦重症科。
(四)外傷及毒物科。
(五)小兒急診科。
二十七、腫瘤醫學部:各種癌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科:
(一)化學治療科。
(二)放射腫瘤科。
二十八、創傷醫學部:創傷病患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
二十九、法醫部:法醫解剖鑑定、法醫病理研究及教學等事項。
三十、環境及職業醫學部:環境及職業對於疾病致因之診療、預防、教學及研究等事項。
三十一、老年醫學部:老年病患處理及老年疾病之診療、教學及研究等事項。
三十二、肝炎研究中心:各種肝炎之臨床與基礎研究發展事項。
三十三、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體系總分院之業務整合與營運發展、分院之設置或承接其他機構醫療業務之評估規劃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第一組。
(二)第二組。
三十四、品質管理中心:提升醫療品質、推動病人安全、處理顧客意見,及規劃品管教育、品管競賽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指標管理組。
(二)病安教育組。
(三)[投訴]建言管理組。
三十五、感染管制中心:醫療照護相關感染與傳染病之監測及防治,感染控制品管指標監測及改善作業,疫災防治及應變,員工健康,結核病個案管理,政策制定與教育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醫療照護組。
(二)疫情防治組。
三十六、倫理中心:綜理研究倫理審查、器官捐贈移植手術倫理審查、研議醫學倫理規範、促進醫學倫理教育、整合並提升研究誠信相關機制與規範之管理、執行、稽核及教育訓練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研究倫理組。
(二)臨床倫理組。
(三)研究誠信組。
三十[六]七、教學部:醫學生、[實習醫師、]代訓醫師、住院醫師之醫學訓練及臨床技能訓練之規劃及執行,教材之製作與管理,協助醫事學生及各職類醫事人員臨床實習與訓練之規劃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教育組。
(二)教材組。
(三)技能訓練組。
三十[七]八、醫學工程部:醫療儀器[器材]設備採購技術評估、維修保養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行政放射組。
(二)診斷生化組。
(三)治療輔助組。
三十[八]九、企劃管理部:臺大醫院發展及經營管理、策略地圖及平衡計分卡研擬推動、策略及工程專案規劃與推動、成本績效之分析與執行、管考與稽核制度之建立與執行、西址院區營運規劃及就醫服務與環境安全之企劃專案、院區整建規劃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策略發展組。
(二)經營規劃組。
(三)績效財務組。
(四)稽核管考組。
(五)西址院區業務組。
(六)專案計畫組。
[三十九]四十、營養室:食品供應、營養諮詢及其相關之教學及研究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膳食供應組。
(二)臨床營養組。
(三)行政管理組。
四十一、秘書室:醫事行政、公文研考、文書處理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醫事組。
(二)行政組。
(三)文書組。
四十[一]二、總務室:[各項物品設備之採購、財產、出納、事務、空間場地管理、院區環境清潔衛生維護]掌理儀器、資訊設備及醫材、藥品、物品、勞務委外之採購與驗收;院區環境清潔維護及勞務傳送規劃與執行;現金收付、薪津發放、申報稅務及帳戶管理;經管國有動產及不動產產籍登記、盤點與減損;商場、停車場空間規劃與執行、宿舍分配與管理;醫療資材規劃、供應與管理;辦理後勤支援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採購組。
(二)庶務組。
(三)出納組。
(四)保管組。
(五)經營管理組。
(六)配給組。
四十[二]三、病歷資訊管理室:電子病歷管理、[病歷掃描、]病歷品質審查、疾病分類、病歷資料提供及釋出、病歷資料統計分析、病歷掃描等病歷資訊管理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門診]規劃管理組。
(二)檔案組。
(三)資料組。
(四)疾病分類組。
四十[三]四、醫療事務室:住院手續、帳務諮詢及健保作業、健保政策評估及統計分析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櫃檯綜合業務組。
(二)住院健保業務組。
(三)門急診健保業務組。
四十[四]五、社會工作室:提供病患之各種社會福利資源、病人個案、家庭之輔導、醫病關係之促進、志工業務等有關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東址臨床服務組。
(二)西址兒醫臨床服務組。
(三)醫病關係服務暨綜合行政組。
四十[五]六、公共事務室:新聞發佈、話務客服管理、來院參訪之接待及對外有關單位之協調、聯繫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公共關係組。
(二)話務客服組。
四十[六]七、工務室:施工設計、公用設備之修繕保養及管理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工程管理組。
(二)設計施工組。
(三)電氣空調組。
(四)營繕機械組。
(五)工程行政組。
(六)建設工程組。
四十[七]八、資訊室:資訊系統之設計、維護及推廣,網路系統之建置、維護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系統網路組。
(二)程式設計一組。
(三)程式設計二組。
(四)程式設計三組。
(五)教育訓練研究組。
(六)資訊安全組。
四十[八]九、圖書室:館藏資料之發展與服務及各項醫學資訊資源服務及推廣活動等事項,分下列各組:
(一)技術服務組。
(二)[資訊]讀者服務組。
[四十九]五十、安全衛生室:員工安全衛生管理及院區環境安全維護等事項,分下列各組並設警衛隊:
(一)緊急應變組。
(二)員工安全衛生組。
(三)警衛隊。
第七條 臺大醫院置下列職務,分掌各類業務:
一、診療及醫事業務需要置:
(一)醫師、牙醫師、藥師、護理師、醫事檢驗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醫事放射師、臨床心理師、呼吸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牙體技術師、驗光師、護士、助產士、醫事放射士、藥劑生、醫事檢驗生、物理治療生、職能治療生。
(二)義肢裝具技術師、放射物理師、語言治療員、義肢裝具技術員、呼吸治療員。
二、技術及行政業務需要置:
秘書、技正、總醫學工程師、專員、醫學工程師、臨床工程師、技士、組員、社會工作師、技佐、事務員、書記。
三、研究發展業務需要置:
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助理。
臺大醫院原依雇員管理規則僱用之現職雇員,其未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者,得占用書記職缺,繼續僱用至離職時為止。
本院於醫事人員人事條例施行前,原依公務人員任用相關法律任用之現職住院醫師、護理長、助理護士,仍以原職稱原官等留用至離職時為止。
第一項所列各類人員均由院長遴選報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進用之。
醫師、牙醫師除由醫學院臨床各科及相關系所之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兼任外,醫院院長得就合於資格者提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任用。
非專任教職之醫師、牙醫師擔任臨床教學工作,得聘為醫學院臨床教師。
第一項第一款之醫事人員得因業務需要,由醫院院長遴選本校領有師級醫事專門職業證書之教師報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核定後兼任。
第一項第三款之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助理等職務,係依大學研究人員聘任辦法訂定專任研究人員相關規定所聘任之研究人員,或得因業務需要,由醫院院長遴選本校教師報請醫學院院長轉請校長核定後兼任。
第[七]八條[之一] 臺大醫院設主計室,置主任一人,得分組辦事,置組長、專員、組員、辦事員及書記若干人,依法掌理歲計、會計及統計事項。
主計人員之派免依有關法令規定辦理。
第[七]九條[之二] 臺大醫院設人事室,置主任一人,得分組辦事,置組長、專員、組員、辦事員及書記若干人,依法辦理人事管理事項。
人事人員之派免依有關法令規定辦理。
第[七]十條[之三] 臺大醫院教職員員額編制表依相關法令之規定擬訂,循行政程序報醫學院、大學轉請教育部核定後實施,職員員額編制表應函送考試院核備。
第[八]十一條 臺大醫院設諮議委員會,議決醫院重大政策,由校長擔任主席,委員七至九人。醫學院院長、附設醫院院長為當然委員,委員由校長商同醫學院院長及醫院院長自校內外專業人士中聘兼之,校外委員至少三分之一,會議規則另定之。
臺大醫院設院務會議,由院長、副院長、各部、室、中心主任、分院院長及醫師(牙醫師)代表、住院醫師代表組成之,院長為主席,討論全院重要決策,並將決議分陳校長暨醫學院院長,會議規則另定之。
院長得視會議需要,指定業務相關人員出、列席前項會議。
第[九]十二條 臺大醫院設醫務暨行政會議,由院長、副院長、各部、室及中心主任組成之,院長為主席,商討醫務及行政重要事項,會議規則另定之。
院長得視會議需要,指定業務相關人員出、列席前項會議。
第十三條 臺大醫院視業務需要,得設各種委員會推動各項專業事務,其設置辦法另定之。
第十[一]四條 臺大醫院因業務需要得設分院,其組織規程另定之。
第十[二]五條 臺大醫院辦事細則另定之。
第十[三]六條 本規程經院務會議、醫學院院務會議及校務會議通過,並報[請]教育部核定後[實施]發布施行。
柒、臨時動議
一、編號:110206
張承宇等提:全面檢討本校資訊系統之開發,設立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之專責團隊,提升校內資訊系統之便利性與成效。
決議:由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邀請相關單位與教職員工生代表,共同規劃如何提升校內資訊系統之使用者體驗。
捌、散會(上午10時52分)
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102A
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102B
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3
11102C
94~110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2-02-19 | 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臨時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臨時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1年2月19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校總區行政大樓中庭第1會議室
主席:管校長中閔 紀錄:柯佳恩
出席人員:會議代表總額173人,實到146人。
監票人員:監票組長林致廷(電機資訊學院)、李賢中(文學院)、王慧瑜(理學院)、林照真(社會科學院)、陳佳慧(醫學院)、吳文方(工學院)、張芳嘉(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楊曙榮(管理學院)、江東亮(公共衛生學院)、黃詩淳(法律學院)、李宗徽(生命科學院)、衛強(非屬學院教師代表、研究人員代表、助教代表)、王慧茹(職工代表)
壹、主席宣布投票開始
主席管校長中閔:在開始投票前,請主秘宣布相關注意事項。
王主任秘書根樹:
有關投票規則已於上次校務會議宣布,在此有幾點注意事項向大家報告。
一、本次校務會議資料-候選人名單,生農學院、電資學院、生命科學院候補名單已更新上網,已於2月16日email告知校務會議代表,會場工作桌上並提供更新版紙本。
二、因有校務會議代表詢問選票圈選人數細節,依往例在此詳細說明,以下情形為無效票:
1.教研人員代表、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選票圈選不足11人;
2.校友總會推薦代表選票圈選超過2人;
3.行政會議推薦代表選票圈選超過3人;
4.行政人員代表選票圈選超過1人;
5.學生代表選票圈選超過1人。
主席管校長:現在開始投票。
貳、投票(略)
下午2時,停止領票。
參、開票
整理選票:全體監票人員。
監督唱票:全體監票人員。
唱票:陳麗如專門委員、胡宜珍組長。
計票:陳佳沛組員、柯佳恩編審。
肆、主席依本校「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之規定主持決定、宣布當選名單,並認可候補名單
監票組長林致廷代表監票員報告投票結果(如下表):
國立臺灣大學校務會議選舉校長遴選委員會
教研人員代表、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投票結果
監票員報告
111年2月19日
項目
人數/票數
備註
代表總額
173
未領選票27張
出席投票人數
146
教研人員代表
票數
備註
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
票數
備註
文學院
共同教育中心
教務處
教
研
人
員
代
表
候
選
人
得
票
數
黃慕萱
99
校
友
代
表
或
社
會
公
正
人
士
候
選
人
得
票
數
李振清
62
理學院
凝態中心
吳俊傑
78
牟中原
97
社會科學院
黃錦堂
56
趙永茂
73
醫學院
吳明賢
105
林肇堂
55
工學院
李世光
79
顏家鈺
71
生物資源暨
農學院
林裕彬
75
陳保基
75
管理學院
陳厚銘
68
陳思寬
73
公共衛生學院
蕭朱杏
72
梁賡義
88
電機資訊學院
張耀文
67
蔡明介
98
法律學院
黃銘傑
69
詹森林
71
生命科學院
鄭石通
74
姚孟肇
64
無效票
3
空白票
0
監票員:李宗徽、王慧瑜、王慧茹
國立臺灣大學校務會議選舉校長遴選委員會
校友總會推薦代表投票結果
監票員報告
111年2月19日
項目
人數/票數
備註
代表總額
173
未領選票27張
出席投票人數
146
候
選
人
得
票
數
湯明哲
65
包宗和
71
羅竹芳
99
蘇慧貞
50
無效票
1
空白票
1
監票員:林照真、衛強
國立臺灣大學校務會議選舉校長遴選委員會
行政會議推薦代表投票結果
監票員報告
111年2月19日
項目
人數/票數
備註
代表總額
173
未領選票27張
出席投票人數
146
候
選
人
得
票
數
梁賡義
81
戴海龍
53
蔣丙煌
90
黃翠慧
87
林惠玲
67
陳金蓮
36
無效票
2
空白票
0
監票員:李賢中、林致廷
國立臺灣大學校務會議選舉校長遴選委員會
行政人員代表投票結果
監票員報告
111年2月19日
項目
人數/票數
備註
代表總額
173
未領選票27張
出席投票人數
146
候
選
人
得
票
數
吳義華
84
徐炳義
15
魏如芬
36
曾保彰
9
無效票
2
空白票
0
監票員:林照真、衛強
國立臺灣大學校務會議選舉校長遴選委員會
學生代表投票結果
監票員報告
111年2月19日
項目
人數/票數
備註
代表總額
173
未領選票27張
出席投票人數
146
得
票
數
學生會會長
53
學生代表大會議長
6
研究生協會會長
86
無效票
0
空白票
1
監票員:吳文方、楊曙榮
主席宣布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當選名單並認可候補名單(如下表):
一、教研人員代表:
學院
當選人
第一候補
第二候補
第三候補
第四候補
醫學院
吳明賢(男)
倪衍玄(男)
張上淳(男)
沈麗娟(女)
胡文郁(女)
文學院
共同教育中心
教務處
黃慕萱(女)
陳弱水(男)
徐富昌(男)
朱秋而(女)
林鶴宜(女)
工學院
李世光(男)
吳文方(男)
王大銘(男)
劉佩玲(女)
游佳欣(女)
理學院
凝態中心
吳俊傑(男)
葉素玲(女)
李瑩英(女)
石明豐(男)
林倫年(男)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林裕彬(男)
陳明汝(女)
張芳嘉(男)
潘敏雄(男)
從缺(女)
生命科學院
鄭石通(男)
閔明源(男)
林璧鳳(女)
高文媛(女)
楊健志(男)
公共衛生學院
蕭朱杏(女)
江東亮(男)
鄭雅文(女)
李文宗(男)
陳端容(女)
二、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
學院
當選人
第一候補
第二候補
第三候補
第四候補
電機資訊學院
蔡明介(男)
許博文(男)
孟懷縈(女)
陳金蓮(女)
從缺(男)
社會科學院
趙永茂(男)
陳思寬(女)
葉樹姍(女)
蕭新煌(男)
曹添旺(男)
管理學院
陳思寬(女)
尹衍樑(男)
簡立峰(男)
周筱玲(女)
林蕙真(女)
法律學院
詹森林(男)
黃虹霞(女)
蔡明誠(男)
許政賢(男)
范鮫(女)
三、校友總會推薦代表:
姓名
姓名
第一候補
第二候補
羅竹芳
包宗和
湯明哲
蘇慧貞
四、行政會議推薦代表:
姓名
姓名
姓名
第一候補
第二候補
第三候補
蔣丙煌
黃翠慧
梁賡義
林惠玲
戴海龍
陳金蓮
五、行政人員代表:
姓名
第一候補
第二候補
第三候補
吳義華
魏如芬
徐炳義
曾保彰
六、學生代表:
單位職稱
第一候補
第二候補
研究生協會會長
學生會會長
學生代表大會議長
伍、散會(下午3時56分)
|
2022-01-08 | 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1年1月8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博雅教學館101教室
主席:管校長中閔 紀錄:柯佳恩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3人,實到128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17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3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8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3分,開始開會。首先報告上次校務會議至今學校的校務情況(簡報檔如11101F1.pdf、11101F2.pdf):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本校110年11月15日舉行創校93年校慶大會,會中頒贈2位名譽博士學位者為白先勇先生與蔡明介先生,及表揚10位傑出校友,分別為人文藝術類葉文心、朱宗慶;學術類劉立方、張世富;工商類郭聰田、米玉傑;社會服務類朱樹勳、段行建;綜合類劉兆玄、劉國瑞。同時頒發「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予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唐偉倫同學、政治學系林語萱同學以及臺大自閉星雨服務團。並頒發臺大優秀青年、傑出表現獎學金,以獎勵臺大學生優良的品德與各項優異學習成果;另頒發傅鐘獎學金,以鼓勵高中優秀學生進入臺大就讀。
二、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於110年12月24日在本校綜合教學館大講堂舉行學院揭牌典禮。管理委員會及監督委員會皆已成立並召開2次會議,通過「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院長任用辦法」,同意獲推選之闕志達教授擔任第1任院長。學院下設「積體電路設計與自動化碩士學位學程」、「積體電路設計與自動化博士學位學程」、「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碩士學位學程」、「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博士學位學程」、「奈米工程與科學碩士學位學程」及「奈米工程與科學博士學位學程」共6個學位學程,並參加111學年度招生入學,已錄取75名碩士生、3名逕博生、3名國際博士生。
三、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創新設計學院:
1.啟動未來大學行動方案,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原:空白學程)已於110-1學期開始試行,共有10位學生參與。另探索學習(原:流浪學習)已於110-1學期開始試行,共有7位學生、8位課程導師參與。「產業學苑」已於110-1學期建立工作小組,並進行前期訪談研究規劃。「設計你的課程」(原:自主學習課程)110-1學期總計執行1門課程,14位學生完成修課。「設計你的大學」110-1學期共有19位學生修課,最終有6個未來大學相關提案。
2.110-1課程成果展(D-Day)於110/12/25透過Gather Town線上平台舉辦線上成果展-「生活博物館」,以虛擬學園線上互動與觀展,呈現本學期的學院成果,並同步於水源校區卓越研究大樓4樓辦理實體展,邀請師生與會現場交流。
3.跨域交流及合作:110-1學期相關會談與合作包括:「臺灣女董事協會合作開設課程及實習機會」、「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設計人生課程延伸規劃」、「進修推廣學院-設計思考與設計你的人生課程模組合作」、「國際事務處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天下雜誌專案實習:換日線孵化器、疫後新服務、永續的未來實習」、「KASpaces×雜學校〈台灣教育DNA:解碼公平進步在哪裡?〉國際政策線上研討會-讓世界見證台灣由下而上的教育變革力!」、「KASpaces-Regional Roundtable on Accelerating Progress and Equity in Education」、「2021東大臺大雙邊會議暨線上工作坊」、「虛擬場域D-Music入駐Expo 2020 Dubai-群眾的國家館:我們的世博」、「結合高鐵與醫院開發(THOD)方法的台大雲林生活實驗室」、「衛生福利部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專案」。
(二)國際產學聯盟辦公室
1.110年度與麻省理工學院產業聯絡計畫(MIT ILP)合作第3場聯合線上研討會於110年11月17日舉行,以「6G科技」為題,由本校及MIT教授擔任講師,邀請企業會員一同參與,超過150名各領域公、企業及學術人士參與。
2.規劃整合全國智財經理人高峰會議及亞洲大聯盟會議同時於臺灣舉辦,並且透過會議將亞洲各校緊密合作亮點企業帶入參加與平台夥伴學校共同交流媒合,以擴大國際友校間之技轉和產學合作。在疫情允許下,也將推動實地交流參訪。
四、國際學院已成立3個跨領域的碩士學位學程,包括全球農業科技與基因體科學碩士學位學程、生物多樣性國際碩士學位學程、智慧醫療與健康資訊碩士學位學程,現申請防災減害與韌性碩士學位學程中。並推動教育部臺灣優華語計畫與國外夥伴學校加強國際合作以推展華語文教學,包括: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哈佛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天普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康乃爾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
五、推動雙語計畫,成立雙語教育中心、建置院設全英學士學位學程(工學院、生農學院)、規劃學系全英學士學位(經濟、機械、化工、電機、人類、昆蟲、國企、會計、工管)、配置教師員額(共教中心、資管系、工學院、生農學院、國際學院生物多樣性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強化全校性雙語環境(系所院雙語環境含軟硬體與網站優化補助)、輔導學生提升英語能力(弱勢生英語課程補助、增設英語小聚空間及活動、英語寫作種子學生輔導員培訓、各項提升學生英語能力補助等)、鼓勵教師全英授課(EMI教師輔導與認證、EMI TA培訓、全英語授課獎勵辦法)。
六、110年度「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創新性合作計畫」共計通過13件計畫,期中成果報告已由中研院學諮會於110/11/26完成審查全數通過可繼續執行第2年度並維持相同補助金額共新臺幣1,000萬元,合計雙方111年共計補助經費為新臺幣2,000萬元。
七、校務研究暨社會責任辦公室:完成「臺灣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治理行動計畫」結案報告書,針對八大領域(能源、交通、建築、水資源、空氣、廢棄物、飲食、景觀與生物多樣性)與碳中和路徑提出具體目標與推動策略。並規劃2021年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編製作業,本次將以大學永續發展追蹤評估與評級系統(Sustainability Tracking Assessment & Rating System, STARS)作為主要揭露架構,由第三方進行ISAE 3000有限確信,預計111年6-7月發布。另協助吐瓦魯抵禦氣候變遷,實踐國際社會責任。並於110年12月3日至5日參加《2021台灣氣候博覽會》,推廣本校永續發展治理作為、「臺大社會責任與永續治理行動計畫」執行架構與成果,與碳中和路徑之減碳策略及現行措施,亦邀請相關研究團隊展出本校推動之USR執行案例。
八、成立永續辦公室籌備處,於110年11月下旬召開籌備會議,並辦理永續發展諮詢委員會及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之聘函致發及籌辦召開推動委員會議事宜。
九、完成法制作業手冊,為提升效率,重整分層負責明細表,經由彙整行政機關法制作業實務相關文件及蒐集其他大學法制作業手冊,召開行政法及大學行政相關專家顧問會議,並蒐集各級法規訂修流程多元態樣,與行政單位及學術單位之行政部門溝通對話,於110年12月完成本校法制作業手冊,110年12月7日行政會議通過,12月28日公告發布。訂於111年1月17日、1月21日、2月11日辦理3場實體教育訓練及提供數位訓練課程,俾利各單位訂修法規時有所瞭解及依循。後續並將建立相關配套以落實執行,確保本校法規制度品質。另法規英譯也在進行中。
十、臺灣大學系統:自103-2至110-1學期「校際選課」統計,總計3萬2千800人次。自108年9月起開辦「臺大系統開放跨校輔系」,110年共40個學系參加、申請人數為140人、錄取人數68人(48%)。110年度補助6件『年輕學者創新性研究計畫』,執行期間自111年1月1日至111年12月31日止,總補助金額為新臺幣450萬元整。
十一、藝文中心秉持文化推廣理念,本學期共舉辦9場音樂會、2場音樂主題工作坊,為校內師生以及鄰近居民帶來豐富的藝文饗宴。亦積極鼓勵學生及校內社團提案藝文活動一起促進人才培育,已舉辦「NTU藝起來」等4場系列活動。並於110年12月26日至111年1月16日展覽及演出「白日夢百科全書vol.2突崩」學生創作成果,為中心公開對學生徵件的年度創作計畫,以多樣的媒材與形式,呈現歷經數月從發想到執行的創作成果。
十二、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竹北分部:進修推廣教育大樓新建工程及竹北分部校門案,完成建管審查程序。細部設計同步修正中,建築師事務所於110年12月提供材料樣品予本校確認室內裝修材料選用。規劃111年國小科學冬令營,預計舉辦2場,第1場:111年1月21-24日(國小1-3年級);第2場:111年1月25-28日(國小4-6年級)。
(二)雲林分部:本校與衛福部、國家衛生研究院三方合作建置「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案,110年11月23日行政院秘書長召開高齡案營運計畫及興建工程計畫修正討論會議。11月26日國衛院函復衛福部興建工程計畫(修正四版)。「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綜合大樓及醫護宿舍新建工程計畫」基本設計報告書已於10月27日報教育部審議,新建工程專案管理暨監造委託技術服務案開標(資格標),與優勝廠商議價議約後決標。學府東路停車場新建工程因應111年7月虎尾醫院新建工程開工,所衍生停車需求,依校園整體規劃書中位於學府東路頤賢綜合球場旁之停車場規劃用地進行開發,預定總面積約9,000平方公尺,可容納292個停車位(含身障及婦幼停車位)。雲林分部前瞻農業試驗場新世代農業示範基地規劃案於11月22日進場開始施工。「植物醫院」診斷服務諮詢窗口案件統計共計259件,輔導面積為160.1385公頃。110年度講習會總計輔導學員數455人次。「動物醫院雲林分院診療中心」有關家畜類(豬):抗體診斷服務2799件;分子生物診斷1304件;微生物分離鑑定及藥物敏感試驗158件;組織病理診斷111件;駐場疾病防治及診斷技術服務共38場。禽類:抗體診斷服務6件;分子生物診斷62件;微生物分離鑑定及藥物敏感試驗16件;組織樣材病理診斷6件;駐場疾病防治及診斷技術服務共6場。
十三、推動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以關懷本校教職員工在身、心、靈等各方面之健康促進及不同人生階段的全人需求,其中愛心健檢至110年11月底,有33場專場,838名師長同仁受檢,182名轉診,7人癌症確診。另實施多元諮詢與健康促進,包括心理諮商0800專線至11月底,115人次去電/去信,200人次一對一諮商;聯合健康諮詢(健檢報告、營養、運動),共10場,服務150人次;另辦理43場實體活動,26場線上活動,內容涵蓋運動課程、休閒體驗、藝文饗宴、工作坊跟專題講座等,超過3,000人次參與。111年將持續提供多元化的課程內容。
十四、進行百歲校慶籌備,於110年10月成立校慶籌備委員會,由校長擔任召集人,委員包括行政單位主管、各學院教師代表、學生代表、校友總會代表等,將定期召開委員會議以檢視籌辦情形,第1次籌備會議已於110年10月28日召開,會中就各單位提出之活動發想予以聚焦討論,分為校級與院級活動,並確認校慶亮點與校級活動之主責單位,下次會議預計111年2月下旬召開。
十五、本校畢業校友人數約30萬9,434人,校友證目前已發行12萬204張,持續辦理應屆畢業生及各重聚辦證之優惠專案。並進行校友資訊系統優化/校友資料庫清理整合專案。籌辦B55、B56、B57校友五十重聚及協辦B76、B77三十重聚及B66四十重聚。
教務方面:
一、本校112學年系、所、學位學程增設案,計有醫學院「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博士班」及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等2案,目前業經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討論通過,擬續提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討論。
二、本校111學年度碩士班甄試於110/11/3及11/17放榜,正取生2,654名、備取生2,075名。經網路報到後,備取生共遞補609名;碩士班考試計有120系所學位學程,招生名額合計1,723名,110/11/30-12/7報名,111/2/12-2/13(星期六、日)兩天分別在本校及臺南一中等地舉行筆試,2/14-2/20閱卷;3/9及3/23分兩梯次放榜。
三、持續爭取菁英,擴大希望。111學年度個人申請希望組名額共56名,持續朝二年倍增、四年三倍的目標努力。110學年度希望獎學金頒發給128名學生,較109學年度增加20名;辦理學士班傅鐘獎學金核定及續領;優秀博士生獎學金57名(4萬/月,獎勵4年),111學年將更名為椰林優秀博士生獎學金,並增加11位名額,共68位名額,111學年將增加勤學獎學金57名(2萬/月,獎勵3年)。
四、推動領域專長,110/11/29校課課程委員會審查通過全校50教學單位、共209個領域專長,110-2學期徵件至111/3/31截止,審查通過後可於111-1學期施行。
五、推動院校學士,以領域專長為基礎,在現有系所學科框架下,提供具有彈性的跨學系知識整合,並授予學士學位,對象為本校學士班學生,校學士於110學年度以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試辦。「院學士學位暨校學士學位設置準則」於110年11月送教育部備查。「校學士學位修業規定」草案及「校學士學位審查小組設置要點」草案預計提3月教務會議討論,並配合「院學士學位暨校學士學位設置準則」修正學則後報部實施。
六、學習規劃辦公室,自110-1開學提供服務,截至110/12/27,已有131人次申請服務,共計67人次學生完成初談。將持續推廣辦理服務說明會,並優化服務。
七、優化數位教與學環境,開發與維運NTU COOL數位教學平台,預計於111-1學期起正式取代CEIBA,成為本校正式教學平台。111年1月17日起可於NTU COOL開啟110-2學期課程,教師可選擇複製來自CEIBA、COOL之過去課程內容。110-1學期截至110年12月28日有3,874門課程於NTU COOL上開設,30,036位學生使用。綜合教學館21間教室課程自動錄播系統於109-2學期啟用,共同教學館15間教室將於110-2學期啟用,支援教師錄課並自動上傳NTU COOL,110-1學期共有80門課程使用。實施線上課程學分採計,109-2學期共計526人次報名認證考核,486人次通過;110-1學期共計418人次報名認證考核。
學務方面:
一、首辦夢田深耕計畫分享會,邀請學務處臺灣壯遊暑期實踐企畫、教務處希望計畫輔導團及教務處自主學習計畫與學生進行綜合意見交流,發展跨組室橫向合作契機。以Open School方案為分享標的,分享者收穫豐富、受到面對面的鼓舞,與會者也備受激勵。110年輔導實踐研究結果發現,參加夢田深耕計畫B11生活津貼餐食方案之學生,身心力的提升有顯著改善。另進行夢田深耕計畫輔導實踐研究,探討計畫中的4個方案與學生學習成就「領導力、就業力、身心力」之關聯,檢驗輔導成效,研究結果亦為111年政策制定提供實質助益。
二、實施導師精進方案,本學期推動系所關懷導師、導師社群、學生暖心關懷輔導及優化導生綜合資料系統等精進方案,以增進師生互動,導師之間共學交流,以及對各類學生的關懷輔導,強化校園關懷網絡。經函請各系所共計推薦48位關懷導師,已辦理10月線上座談會及11月研習交流活動,內容包括方案重點及駐院學輔專員新制(已設置3名學輔專員,服務6個學院)、系所關懷導師經驗心得分享、學生輔導知能講座、心輔中心相關學生輔導資源提供、綜合座談及Q&A等,共有51人次關懷導師參與。
三、精進資訊安全,自110年4月起全面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歷經近8個月建置工作,除建立資訊安全組織,另完成資訊資產盤點分級、風險管理及營運持續演練,確保相關作業流程更佳制度化。110年度共辦理11場次36小時資訊安全教育訓練課程。為確保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的適用性和有效性,辦理內部稽核並召開管理審查會議。另為檢核核心系統是否遵循國際標準要求,委由ISO 27001:2013第三方驗證機構執行文件審查與實地稽核作業,已於110年12月24日審核通過發證建議,將於111年1月正式取得證書。
四、規劃新生學習入門書院,因應111學年分科測驗延後放榜及9月5日開學,調整辦理形式,並跨處室協調新生入住、註冊、健檢、華語文測驗、開學典禮等時程,相關時程及改版後書院企劃業已完成,提報111學年度行事曆。
五、規劃111年校園徵才系列活動,因應人才招募數位化趨勢及兼具防疫考量,規劃同步辦理實體與線上虛擬數位博覽會活動,預定111年3月5日辦理實體徵才博覽會、3月5日至31日辦理虛擬數位徵才博覽會、3月8日至15日辦理公司說明會、3月16日至23日辦理公司參訪。已於110年10月27日至29日開放企業報名,報名企業共計292家。
六、推動食品安全,強化餐食場所肉品來源產地驗證及標示之實地查察項目,肉品內乙型受體素抽驗檢測自110年3月2日起正式執行實地查察抽檢送樣工作,於膳委會網頁公布前次檢驗結果,至12月10日止,共抽驗370件,檢驗結果均未檢出,全數符合。
總務方面:
一、辦理第一代傅鐘揭幕典禮:配合11月校慶於11月24日起舉辦「對話(dialogue)2021年臺大校門90週年暨傅鐘70週年檔案紀念特展」活動,並將1951年鑄造的傅鐘遷移至檔案館展出,搭配底座及打造新鐘架懸掛,於110年10月21日辦理第一代傅鐘揭幕典禮,讓保存長達57年的傅鐘,再次展現,成為檔案館的鎮館之寶並永久展出。特展特別蒐集大門及傅鐘的歷史檔案資料,透過源起、事件、時空、知識及工藝等5項對話,來瞭解大門及傅鐘守護臺大的種種歷程,繼續邁向臺大百年。
二、推動傅園整體景觀改善工程,第一期工程經費由畢業50年校友捐款支應,以墓園主體範圍(斯年堂、方尖碑及水池等)採檢核分級裂縫破損情形進行原貌(樣)修復,傅園植栽、樹形並進行整理及疏枝,於110年12月16日完成斯年堂部分修復,並於12月20日舉辦追思紀念會。後續將進行方尖碑及水池修復。
三、推動收發文整體作業電子無紙化,110年1至11月校內電子發文公文數為17,237件,109年同期為12,337件,共增加4,900件,增率約40%,校外來文掃描電子化共3,458件,增加電子收文率8.09%,使整體電子收文件數達37,906件,占全體收文數88.67%。
四、推動貸款興建教職員宿舍計畫,6案貸款興建教職員宿舍工程之建造執照雖均已取得,惟因COVID-19疫情、物價波動等因素,部分案件歷經1至3次招標皆無廠商投標而流標,經重新檢討計畫經費及評估因疫情影響而致營建工程物料上漲等情事,修正計畫(規劃構想書)後6案總工程經費調整為新臺幣6億4,772萬9,128元,增加經費計2億468萬7,844元,已於110年10月18日函報教育部,並依教育部10月29日函復之審查意見修正後,於11月24日報部續審中。考量6案建照開工期限及加速進行宿舍興建與預算執行,教育部於10月26日原則同意本校併行本案招標公告及辦理評分及格最低標評選作業,俟教育部核定後再予以決標,以加速辦理進度。目前6案工程依修正後經費重新上網招標中,俟工程決標確認工程費用及貸款方案後再提宿舍委員會討論。另通案辦理11筆校外土地貸款興建宿舍案,其中臺北市大安區金華段四小段204地號等4筆土地因需撥用國有財產署管有之205-1地號國有土地有其急迫性,經110年9月27日總務處職舍新建專案會議討論將此處基地納入第一優先啟動報部新建程序,已於11月1日書面報告各宿舍委員後正式函報教育部審查,俟依教育部11月15日函復之審查意見修正後即可再報部續審。
五、推動客座學人宿舍整體裝修規劃,以提供舒適住宿環境,現已完成2戶樣品屋裝修;預計111/7完成2棟建物。
六、臺靜農故居紀念建築規劃設計暨因應計畫已於110年11月18日通過文化局審查,將於111年1月12日進行施工廠商評選會議。預定目標期程於111年11月完成建築主體修復。另「溫羅汀日式宿舍調查研究及再利用可行性評估」案,文化局已審核通過本案期末報告書,由本校檢視涉及個資、商業隱私等不適合公開的文字、照片等,提供文化局移除、遮蔽資料,以利完成報告書公開版供外界人士參閱。
七、配合推動本校專任計畫人員薪資統一報帳專案,為簡化計畫執行單位行政作業,由人事室、主計室、計資中心、出納組等單位成立工作小組,已進行多次會議,討論統一報帳流程及細節,出納組將配合比照約用人員薪資統一造冊。
八、新建工程方面,工學院綜合新館新建工程實際進度達99%。人文大樓:3樓結構體工程進行中,土建標進度66.4%,機電標進度6.9%。學生宿舍新建工程:統包工程經3次上網公告皆無廠商投標、流標,已請PCM進行預算檢討及報部調整預算作業。農業試驗場教研實習大樓新建工程:技服基本設計進行中,110年12月22日召開籌建委員會。
研究發展方面:
一、教育部110年12月14日公布第25屆國家講座得獎人共7名。本校有4位教授獲獎,分別為社會科學類科:鄭伯壎教授(心理學系);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邱勝賢教授(化學系)、林依依教授(大氣科學系);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廖婉君教授(電機工程學系)。
二、教育部110年12月14日公布第65屆學術獎得獎人共10名。本校有3位教授獲獎,分別為數學及自然科學類科:林太家教授(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林智仁教授(資訊工程學系)、張耀文教授(電子工程學研究所)。
三、110年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與各研究團隊交流會於110年11月3日在鄭江樓及學新館舉辦,特色領域中心、國際競爭重點領域人才培育方案共15中心團隊及核心研究群43團隊,總計58團隊,超過200位老師參與,一同分享跨領域研究成果,透過交流平台讓許多領域相通、不同類型團隊互補了解,創造出新的火花,為各團隊注入研究新動力。
四、新進教師補助簡化整合各項申請流程(創始研究、創始計畫及空間建置等經費),讓教師可一次申請,並提高整體補助額度,補助金額為副教授以上80-120萬元,助理教授60-100萬元;110年到職之新進教師,已申請經費補助者總計59位,核定總金額為4,547萬元。
五、為激勵本校教師,長期致力於重要領域課題之原創性研究,充分發揮研究潛能,期使在尖端及重要領域研究上具有領導之地位,徵求學術研究生涯發展計畫(深耕型計畫及桂冠型計畫)。110年度深耕型計畫核定補助共計39案,合計為新臺幣29,651,369元;桂冠型計畫以配合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110年度核定補助共計66案,合計為新臺幣21,160,545元。
六、為鼓勵學院培育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依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研究提升計畫」發放110年度第1學期學院補助款,本款項限撥付本計畫在領學生,補助名單、金額及人數由學院自訂,共6個學院符合申請資格,各學院受補助人數為理53人;工79人;生農18人;公衛3人;電資30人;生科17人,總計核撥3,072,000元整。
七、農委會為協助解決大陸110年9月20起暫停臺灣釋迦輸陸問題,及拓展鳳梨釋迦新興外銷通路,函請本校無償授權運輸保鮮技術以利其甄選外銷業者運用,協助國家維護農業發展。本校已依無償授權流程於110年12月6日完成校內審核並與農委會締約,後續將於授權期間內蒐集本案相關數據資料,作成本校USR個案成果。
八、本校110年度截至110年12月7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3,347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68億6,196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110-1學期國際學位生共計424人完成註冊,較去年同期282名成長50%。為鼓勵於本校就讀之優秀國際學生繼續於本校攻讀碩、博士班,設立臺大境外學位生續讀獎勵金,預計自111學年度起實施。
二、出國雙聯學位計畫110學年度計有28名。為鼓勵學生參加雙聯學位計畫,設立出國雙聯學生獎學金,補助出國雙聯學位生機票及生活費,且針對弱勢學生提供額外生活費及學雜費補助,預計自111學年度起實施。
三、為配合雙語國家政策並鼓勵教師以英語授課,本校110學年度第2學期持續辦理英語授課補助計畫。除原先服務性、通識、模組及國外學者密集課程,另擴大領域專長課程及系訂必修2類英語授課補助類別,並提高補助金額(新開課程由原先每門補助新臺幣4萬元,提高到每門5萬元;續開課程由原先每門補助新臺幣2萬元,提高到每門3萬元;倘最終修課人數達80人,則提高1.5倍補助金額)。
四、開辦全臺第一個專為國際生打造的師徒制實習計畫—「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特別邀請政府部門、駐臺外國機構、企業、新創公司、商會、研究機構與非營利組織等機關(共計67間),提供國際生暑期實習,並由組織高層擔任國際生之導師(共計87位)。參與機構開放之職缺超過156個。為了讓臺大國際學生能更充分瞭解本計畫的實施內容及申請相關辦法,藉此在正式申請日期開放前,規劃舉辦了2場英文、1場中文共3場的說明會。
五、因應疫情影響實體招生活動辦理,積極推出國際學生線上招生教育展,首次以虛擬實境平台呈現,自110年11月開展起,已有近90個國家,超過3,000名觀展者上線互動,展期預計將維持1年,持續更新學校與學院的教研亮點,強化線上資訊的曝光。
六、2022哈佛臺北書院(Harvard Taipei Academy)已確認住宿及教室場地之需求,及本地教師之招募、各項活動行程及地點。雙方合約預計於111年1月完成初稿,並預計於111年3月由哈佛大學確認學員名單。
財務管理方面:
一、小額捐款自110年9月1日至110年11月30日,共計新臺幣54,050,108元、美金230,890元,大額捐款(單筆滿新臺幣1百萬元以上者)自110年9月1日至110年11月30日,共計新臺幣67,150,000元、美金857,500元,皆已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財務處依投資管理小組擬定之投資業務方針、政策及資產配置原則,配合本校短、中、長期財務預算及現金周轉需求,擬具111年度投資規劃:
(一)長期投資計畫:國內外經濟雖仍處高檔,惟仍須觀察國內外最新病毒變種疫情、通膨影響經濟發展程度、中美政治與FED升息時程等情勢,密切注意貨幣寬鬆政策與原物料價格波動幅度,另因應低利率與永續發展趨勢,持續增加資金配置至配息穩定與具ESG特性之股票、基金ETF,並處分漲幅已高之標的,以確保獲利及滿足永續基金付息需求。
(二) 中期資金投資計畫:穩定安全為首要考量,中期資金以長天期國內外定存為投資標的。
(三) 短期資金投資計畫:以短天期定存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為主要投資標的,在考量風險、規模與績效等因素後,目前投資貨幣市場基金共6檔,以利短期資金操作,減少閒置資金與增加利息收入。
三、首次展開研究生校友募款,針對EMBA校友,以「創校百年願景基金」募款為主軸,分別於110/11/26舉辦「臺大93校慶EMBA重聚募款餐會」及12/10「創校百年願景餐會」,深化與研究生校友的連結。未來持續進行「臺大拔萃講座」留才攬才募款,以協助延攬國際頂尖人才,並精進「校園護樹計畫」與「創校百年願景基金」之定期定額募款專案。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本校參加110年度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表現傑出,榮獲36金27銀25銅佳績,並有2項打破大會紀錄,成績為非體育校院第1名。其中游泳隊拿下20面金牌,更有兩個項目打破大會全國紀錄,而目前就讀運管碩士學程的黃渼茜選手,更是代表國家參加東京奧運為國爭光。田徑隊亦拿下3面金牌,女排也創下隊史三連霸紀錄,而男籃更是以一般生的拚勁,勇闖大專籃球聯賽公開一級的最高殿堂;本校在大專教職員工的各項競賽亦獲得許多佳績,包括網球青年組亞軍、長青組殿軍,羽球壯年組冠軍、壘球季軍。
二、全校運動會於110年12月3日及4日在校總區田徑場辦理完成,參賽人數5,470人,活動開幕以「動一片初心美好 迎向力與美的人生」為主題。於學生女子組的賽事,在200公尺的比賽中,獸醫系洪逸璇同學以26秒52的成績,打破高懸25年的校運會紀錄(26秒65),創新歷史篇章。
三、推動專責教學專案計畫教師,共計20名,每位每週授課時數至少16小時,其中9-10小時為開授全校性或全院性共同修習課程,餘由主聘單位統籌。110學年度第1學期業聘任10名,共計開設55門課,其中33門通識課程、25門英授課程,16門課程開放100人以上選課,共計提供3,900名學生選課。110學年度第2學期聘任2名,均屬STEM基礎學科,其餘名額持續積極辦理徵聘。
四、「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於110學年度第1學期共補助111門課程(119個班次),含討論課程31門、實習課程9門、一般課程58門、語文類課程12門、大班授課1門,核定補助之教學助理人數共計265人次。另關於基本能力課程、新生講座課程或個別課程之需求,亦有補助教學助理共計17人次。
五、辦理線上年度教育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主題聚焦於「停課不停學:疫情時代下對教育的挑戰與因應」,探討受疫情衝擊影響下改採全面線上教學,學校、教師及家長面對的挑戰、因應與創新做法,透過經驗分享及直接對話反思其對當前教學系統的衝擊、啟發與改變,同時段參與人數至多達202人。
圖書館方面:
一、圖書館於110年11月12日至12月26日於日然廳辦理「臺靜農先生百廿誕辰紀念特展」,並於11月12日下午舉辦開幕式暨紀念專輯發表,展覽內容以臺大圖書館、中文系及臺先生故舊師友之原件收藏為主,區分為五類主題:「書畫、篆刻、手稿、信札、文物」,除精選篆隸、行草、簡牘等各體書作,以及梅、蘭、松等花草畫作外,並藉由詩文、書信,概略展示臺先生之行迹與交遊,具體而微地彰顯臺先生關切時代的精神與懷抱。
二、圖書館於110年9月1日至11月15日舉辦『萬LINE聚集』總圖原創貼圖大賽,邀請本校教職員生及校友一同設計融合圖書館元素的專屬LINE貼圖。高達52位讀者設計了872張優秀貼圖作品,於12月中完成評選作業,將輔導前三名獲獎作品於LINE原創市集上架,並授權圖書館後續利用。
三、擴大行動支付使用範圍,圖書館於110學年度推出線上支付繳費服務,除了悠遊卡繳費外,提供「街口支付」和「LINE PAY」兩種電子支付繳費服務,師生可隨時隨地使用電腦或行動裝置繳納逾期各項罰款與長期寄物櫃租用服務等,不須親臨櫃台辦理,提供讀者快速便捷之服務。
四、深化領域網絡分析服務,圖書館結合社會網絡與引文分析技術推出領域網絡分析服務(Domain Network Analysis Service),依據所分析的服務對象不同,分為「教師研究支持服務」、「機構決策支援服務」及「學科領域分析服務」3種面向,透過視覺化的圖型呈現領域內主題發展現況,辨識研究典範及新興趨勢,並發掘潛在合作對象。
五、研究資料管理專業課程國際合作計畫:圖書館於109年6月起與Harvard Medical School、Harvard Library、Simmons University等多個學術機構共同合作圖書資訊專業學術計畫—「研究資料管理圖書館員學程(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Librarian Academy,簡稱RDMLA)」。110年11月於Canvas平台正式推出RDMLA中文版課程,免費開放給全球華文世界之研究資料管理進行自主學習。11月12日舉辦「研究資料管理實務線上工作坊」,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針對研究資料管理闡述相關知識理論,與館員進行RDM服務及課程應用之實務分享。
六、提升館舍進出安全機制,本學期更新總圖書館1樓及自習室進出閘門,汰換舊型手動式推門,出入口皆採用數位自動展翼閘門,並與原安全系統介接,提升讀者出館之便利性,減少接觸維護防疫安全,同時避免未持證件或持無效證件之人員尾隨進出。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推動電子表單開發平台,已開發完成26項表單系統,8項系統正在開發中。利用表單快速開發模式,使得在開發「學務處臺大身心普查研究問卷」及「THE Impact Rankings填報系統」可快速產生介面雛形,發揮敏捷軟體開發之優勢,能快速與靈活面對業務單位的需求變更及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大幅減少程式設計師因業務單位需求不確定時額外增加的系統開發時間。
二、為提升本校行政效率,開發研究助理e化統一報帳作業,計畫人員聘僱系統於人員聘僱時,可申請委由校方自動報薪;於委託期間e化帳務系統將按月產生報帳資料,Email通知計畫主持人,確認無異議後自動報薪。目前已完成系統所需自動報薪申請介面、「e化帳務系統」相關配套之校務系統,正在進行內部測試。配合人事室年底業務作業需求,預計於111年2月進行系統小規模試營運。
三、校務系統與公文系統維運:預計更換4台伺服器以及2台資料庫,以及添購All Flash儲存設備,提供全校師生更好的校務系統環境,另透過WSUS管理、審核與發佈校務系統與公文系統之Windows安全性更新,即時掌握作業系統更新狀況,並達到無任何服務因更新系統而導致服務中斷之情況,不僅提升作業系統方面的安全性,同時也提升服務的穩定性。
四、NTU VM雲端虛擬主機租賃服務:為了提供更好的雲端運算、儲存環境供教學、研究、行政所需,透過雲端服務讓IT資源使用更好的分配,也讓教學、研究團隊將心力集中核心業務,虛擬主機租賃服務已新添加一台伺服器主機,提供更高的計算能力和更好的服務品質。目前教學/研究單位租賃144台、行政單位租賃77台、總租賃單位台數289台以上。
五、規劃、建置與管理本校校園無線網路服務:為解決校園無線熱點問題,計中於109年底導入WiFi 6(802.11ax)的無線網路規格來解決校園面對的熱點問題。WiFi 6(第六代)最佳傳輸效率是WiFi 5(第五代)802.11ac(1.2 Gbps)的4倍。已建置無線專用防火牆(Carrier-grade NAT),屬於電信等級防火牆,網路頻寬可達10Gbps,提升校園無線網路服務品質。至110年12月7日止共有3,339顆無線基地台(AP)。另提供全校無線網路服務即時統計資訊,內容包含校區即時資訊、建物即時資訊及流量即時資訊。校內無線網路於110年9月7日至110年12月7日期間,平均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前10大建築物依序為:總圖書館、社會科學院大樓、博雅教學館、普通教學館、公衛系館、新生教學館、共同教學館、基礎醫學大樓、綜合教學館、管理學院一號館;其中,前10大建築物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占全校之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30%~35%。整體而言,全校無線網路同時最多使用人數(無線裝置數)約為21,000人(無線裝置數)。
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11101A)存查。
教務處報告事項(本校學則修正案)補充資料(11101A1)存查。
貳、確認110年10月23日及12月25日會議紀錄及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一、民國110年10月23日及12月25日校務會議紀錄依原文確定。
二、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110學年度第1學期1次臨時校務會議決議案情形報告(11101B)存查,94~109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11101C)存查。
參、常設委員會報告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根樹報告:
程序委員會報告請參考資料編號7(各單位書面報告)第19-1頁。
本委員會於110年12月23日召開會議,安排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議程及提案順序。本次校務會議提案截止收件日為12月17日,計收到3件提案,包括校長交議案1件及學院提案2件。經委員討論後,提案順序及程序表照案通過。
本次會議亦討論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臨時校務會議程序表、選票樣式、校務會議選舉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補充規定及投票注意事項,經委員討論後決議:請秘書室依報教育部備查之本校「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修正選票樣式及注意事項,並將相關檔案傳送各委員。若有委員認為係重大修正,則需再召開程序委員會討論;若無重大變動,則無需另召開程序委員會,俾將注意事項提送111年1月8日校務會議報告。(補充說明:查110年12月25日臨時校務會議中對本校「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之3處修正無涉及遴委會組成及產生方式,即補充規定及投票注意事項尚無需作連動修正,爰於12月28日前獲得16位委員回覆同意,將補充規定及投票注意事項提送本次校務會議報告,且不另為2月19日臨時校務會議召開程序委員會。)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肆、校長遴選事務報告
秘書室王主任秘書根樹報告(簡報檔如11101F3.pdf)。
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臨時校務會議於111年2月19日(星期六)舉行,當日投票時間自上午9時至下午2時止,地點在校總區第1會議室,校務會議選舉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補充規定及投票注意事項請參考資料編號11。
請於今日校務會議推選監票人員(由校務會議各學院代表各1名,非屬學院單位代表、研究人員代表、助教代表1名,職工代表1名,學生代表1名擔任),並由校長自監票人員中指定1名為監票組長,推選結果請於今日中午11:00前送交秘書室工作人員。2月19日上午8:30先請監票人員至第1會議室檢查投票箱、圈選處、彌封投票箱、檢查並清點各組票數。
人事室林主任忠孝補充說明(簡報檔如11101F4.pdf)。
伍、選舉
一、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
(一)當然委員: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學生事務長、總務長、研發長、 共同教育中心主任、各學院院長及進修推廣學院院長。
(二)推選委員:
1.教師委員:
院 別
姓 名
新任委員(任期2年)
尚有1年任期委員
文 學 院
李賢中 教授
朱秋而 教授
理 學 院
周泰立 教授
社科學院
吳慧菁 教授
醫 學 院
謝松蒼 教授
錢宗良 教授
工 學 院
闕蓓德 教授
林沛群 教授
生農學院
林裕彬 教授
葉德銘 教授
管理學院
林世銘 教授
公衛學院
鄭雅文 教授
電資學院
吳忠幟 教授
法律學院
李素華 教授
生科學院
董桂書 副教授
2.職員委員:康美華 秘書 (任期1年)
3.其他委員:李坤培 教授 (任期2年)
4.學生委員:張承宇 同學 (任期自110.8.1至111.7.31)
二、教職員宿舍委員會:
(一)當然委員:總務長、人事室主任、主計室主任。
(二)推選委員:
1.教師委員:
院 別
姓 名
新任委員(任期2年)
尚有1年任期委員
文 學 院
李文良 教授
林瑋嬪 教授
理 學 院
林立虹 教授
莊振義 副教授
社科學院
周桂田 教授
張錦華 教授
醫 學 院
沈麗娟 教授
錢宗良 教授
工 學 院
周雍強 教授
鄭如忠 教授
生農學院
王淑美 副教授
劉力瑜 教授
管理學院
林嬋娟 教授
林姿婷 副教授
公衛學院
陳家揚 教授
黃耀輝 教授
電資學院
吳忠幟 教授
洪士灝 教授
法律學院
黃詩淳 教授
謝煜偉 教授
生科學院
丁照棣 教授
李承叡 副教授
2.體育室、研究人員、助教代表互選之委員:藍弘旭 助教(尚有1年任期)
3.職員委員:
(1)新任委員:吳義華 專門委員 (任期2年)
(2)尚有1年任期委員:寧世強 組長
陸、報告案
一、編號:110116
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報告:檢具本校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1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1份(附件3),提會報告。
說明:
(一)依「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第43條,研究學院應擬定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報管理會審議、經監督會通過後,送校務會議及主管機關備查。
(二)本案業經本院管理委員會第4次會議、本校監督委員會第3次會議通過。
決定:重點科技研究學院111年度經營規劃報告書報教育部。
柒、討論提案
一、編號:110113
人事室提:本校「組織規程」第二十一條修正案。
決議:本案緩議,請副校長召集法務處、人事室、主計室等相關處室及教師代表、學生代表,釐清法務處之功能、職掌及定位,如有結論再提會討論。
二、編號:110114
醫學院提:醫學院申請112學年度增設「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博士班。
決議:照案通過。醫學院112學年度增設「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博士班。
三、編號:110115
公共衛生學院提:公共衛生學院申請112學年度增設「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碩士班。
決議:照案通過。公共衛生學院112學年度增設「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碩士班。計畫書請納入與本校統計碩士學位學程、理學院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等單位之合作發展及本身重點之說明。
主席宣布110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臨時校務會議監票人員推選結果,並指定林致廷教授為監票組長。
單 位
監票人員姓名
單 位
監票人員姓名
文 學 院
李賢中 教授
公衛學院
江東亮 教授
理 學 院
王慧瑜 副教授
電資學院
林致廷 教授
社科學院
林照真 教授
法律學院
黃詩淳 教授
醫 學 院
陳佳慧 教授
生科學院
李宗徽 教授
工 學 院
吳文方 教授
非屬學院單位、研究人員、助教代表
衛強 研究員
生農學院
張芳嘉 教授
職工代表
王慧茹 組長
管理學院
楊曙榮 教授
學生代表
汪柏辰 同學
捌、臨時動議(無)
玖、散會(中午12時23分)
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存查文件目錄
序
編號
文件名稱
1
11101A
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校務會議各單位書面報告
2
11101A1
教務處報告事項(本校學則修正案)補充資料
3
11101B
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110學年度第1學期1次臨時校務會議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
4
11101C
94~109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案繼續執行情形報告
|
2021-12-25 | 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臨時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臨時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0年12月25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博雅教學館101教室
主席:管校長中閔 紀錄:柯佳恩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3人,實到125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18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主席報告
謝謝大家在寒冷的天氣撥冗參加臨時校務會議,今天會議主要任務是討論本校「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修正案。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3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9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4分,開始開會。
貳、程序委員會報告
程序委員會召集人王主任秘書根樹報告:
程序委員會報告請參考資料編號3。
本委員會於110年12月6日召開本學期第1次臨時校務會議程序委員會會議,討論臨時校務會議程序表,經委員討論後通過,並決議:考量本次校務會議僅討論1個提案,建議本次臨時校務會議每人發言以3次為限,每次3分鐘。請秘書室於行政會議周知主管,有關教職員工生針對本次臨時校務會議提案如有意見,可至校務會議提案討論區網頁(https://mis.cc.ntu.edu.tw/aca3_meeting )提出討論交流。
依96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程序委員會決議:「為提升校務會議議事效率,本會建議校務會議討論議案時,行政主管說明的時間與提案代表相同,除第1次說明時間不限外,後續每次發言以不超過3分鐘為限。此項議事規則請在每次校務會議前宣讀。」。另外,「同一主題每人發言以2次為限,每次3分鐘」之原則,自83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沿用至今。此外,依109年3月21日校務會議決議,禁止校務會議中進行直播。
(補充說明:本次校務會議因僅討論1個提案,每人發言以3次為限,每次3分鐘。)
參、討論提案
主席:身為現任校長,我個人覺得不應再參與任何與下任校長選舉相關的討論-包括本校「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後續的討論將請羅副校長代為主持。
管校長離席
羅清華副校長代理主席
一、編號:110112
人事室提:本校「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修正案。
本案經討論及修正後[註1],通過決議如後:
決議:本校「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第三點至第二十四點條文修正如下:
三、本會置委員二十一人,任一性別委員不得少於[應占]委員總數三分之一[以上],其組成如下:
(一)學校代表九人,含編制內專任教師及研究人員(以下簡稱教研人員)代表七人,行政人員代表一人及學生代表一人。又教研人員代表中,教師不得少於六人。
(二)校友代表及社會公正人士九人。
(三)教育部遴派代表三人。
學校代表、校友代表及社會公正人士委員十八人,任一性別委員不得少於[應占]學校代表、校友代表及社會公正人士委員總數三分之一[以上],產生方式如下:
(一)由各學院編制內講師或相當講師級以上教研人員以普選方式選出具教授或研究員資格之教研人員代表候選人一人、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候選人一人,再由校務會議代表以每人連記至少十一名候選人之投票方式,選出得票最高之七位教研人員代表,及該七位教研人員代表所屬學院之外票數最高之四位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代表。
校務會議代表選出之教研人員代表、校友代表及社會公正人士、行政人員代表十二名中,任一性別不得少於[至少應有]四名,不足額時,依各學院教研人員代表得票高低,自得票最低四學院中,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得票較低且該性別委員人數過多者,自其候補人選順序名單中,調整少數性別委員候補人選為該學院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當選,原候選人調整為該學院候補人選。
非屬學院之編制內講師或相當講師級以上教研人員,共同教育中心及教務處教研人員併入文學院,凝態科學研究中心教研人員併入理學院,各依該學院辦法規定參與選舉。
(二)其餘五位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由校友總會推薦四名、行政會議推薦六名人選,再由校務會議代表票選決定校友總會推薦代表二位、行政會議推薦代表三位。校友總會、行政會議推薦人選及校務會議決定之二類代表,均應含不同性別。行政會議推薦人選之產生,宜邀請校內外各相關團體推薦,其辦法由行政會議自訂之。
前項第一款之教研人員代表及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之提名及選舉辦法,由各學院院務會議依相關要點訂定後報行政會議核定。各學院依核定之辦法有客觀窒礙難行時,得由行政會議核定補救措施。
行政人員代表一人,由全體職員(含助教)以普選方式就曾任組長或秘書以上職務者選出男女候選人各二名,再由校務會議代表選出一人擔任。
學生代表,由校務會議代表自本會組成時之本校學生會會長、學生代表大會議長、研究生協會會長中選出一人擔任,當選資格應隨職務交接時嬗遞。
各學院送交校務會議教研人員代表與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候選人時,應另分別明列其候補人選男女各二人,由校務會議在第二項第一款代表選出後,依其類別分別加以認可。
其餘各類代表於推選(薦)時,應酌列候補委員。行政人員代表、學生代表以校務會議推選時得票最高者當選,得票較低者列為該類候補委員。
各類代表候補委員,依其選舉辦法以得票數高低決定候補人選及優先順序。但遞補人選造成任一性別少於三分之一者,以遞補不足額之性別為優先。
本校現職專任人員,不得被提名為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代表。
同一人連續受聘擔任本會委員,以一次為限。但在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於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八月一日修正施行前已擔任之次數,不列入計算。
四、本會委員同意為校長候選人者,當然喪失委員資格。
本會委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經本會確認後,解除其職務:
(一)因故無法參與遴選作業。
(二)與候選人有第十六點第二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所訂[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或姻親或曾有此]關係。
[ (三)有學位論文指導之師生關係。]
[ (四)有具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
本會委員有依第十六點第二項第四款至第六款與第三項規定應揭露之事項及依第十六點第四項規定自行揭露之事項者,應提本會討論,作成是否解除委員職務或迴避之決議。
本會委員有應解除職務之事由而未解除職務,或有具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教育部得以書面送交本校轉請本會議決;候選人或本會委員並得以書面舉出其原因及事實,向本會申請解除其職務。本會議決解除職務前,應給予該委員陳述意見之機會。
本會委員喪失資格或經解除職務[前二項]所遺委員職缺,按身分別依第三點規定遞補之。
五、依第四點第二項第二款應解除職務之本會委員參與決議者,該決議當然違背法令而無效。
第四點第二項第二款以外應解除職務之本會委員參與之決議效力,本會應於委員遞補後開會議決。
六[五]、本會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執行下列任務:
(一)決定候選人產生方式。
(二)決定遴選程序。
(三)審核候選人資格。
(四)選定校長人選由本校報教育部聘任。
(五)其他有關校長遴選之事項。
本會應就二人以上之合格候選人審議,始得選定校長人選。
七[六]、本校應組成工作小組,協助本會執行第六點所訂任務(包括遴選作業細節性規定之擬訂、候選人遴選表件資訊揭露及資格之初審、遴選程序進行、法規諮詢及其他遴委會所提協助事項)。
前項工作由本會邀請秘書室、人事室及法務處各推派一至三位成員組成,本會並得推派本會委員一至三位參與工作小組工作,並由主任秘書負責工作小組之運作。
工作小組各項相關事宜之結論,應提本會討論確認。
本會委員及工作小組成員均為無給職。[但校外委員得依相關規定支給出席費,並視需要酌支交通費。]
本會為執行相關任務所需經費由本校支應。
[本會行政事務由本校秘書室負責。]
八[七]、本會開會時,得視需要邀請有關人員列席或提供相關資料。
九[八]、本校應於聘任本會委員次日起三十日[產生後二十日]內由現任校長召開本會第一次會議[集]。
本會第一次集會時,由委員互選一人擔任本會召集人暨會議主席。召集人因故不能出席時,由委員互推一人代理之。
本會開會時,委員應親自出席,不得委託他人代理。
本會應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出席始得開議,並經出席委員過半數之同意,始得決議。
十[九]、本會就下列事項[有關人事事項之決定]應單獨列案逐案審查,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作成決議:[行之。]
(一)依第四點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或第四項規定作成解除委員職務或迴避之決議。
(二)依第五點第二項規定議決應解除職務之本會委員參與決議之效力。
(三)依第六點第一項第三款與第四款規定審核候選人資格及選定校長人選。
十一[十]、校長遴選過程,在遴選結果未公布前,參與之委員及有關人員應嚴守秘密。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或本會依法決議予以公開者,不在此限。
十二[十一]、本會召集人得指定委員一人擔任發言人,依本會決議代表本會對外發言。
十三[十二]、本會成立後,應即公開徵求校長人選,請各界依下列方式推薦:
(一)中央研究院院士、國內外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副研究員(含退休)二十人以上之連署,得推薦一人。
(二)各學術專業學(協)會,經各該會正式議決,得推薦一人。
(三)本校校友總會、各地區校友會、學生會、研究生協會,經各該會正式議決,得推薦一人。
本會委員亦得主動推薦;推薦辦法由本[遴委]會自行決定。
第一項公開徵求並接受推薦應公告一個月以上,受理期間以兩個月為原則。第二項之推薦亦應於前述受理期間內為之。
十四[十三]、推薦校長人選前,應先經被推薦人書面同意。被推薦人應符合國立大學校長任用相關規定,並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高尚品德及學術成就 。
(二)具教育理念及行政能力。
(三)處事公正並超越黨派利益。
校長被推薦人必須承諾,擔任校長職務期間,不得兼任任何政黨職務。
十五[十四]、被推薦人[者]應[向本會]提供[被推薦人之]個人基本資料、學歷、經歷、著作目錄、榮譽事蹟與成就[,]、治校理念與抱負等資料。
推薦者代表並說明推薦理由。
推薦所需書表格式,由本會另訂之。
十六、被推薦人應於參加遴選之表件揭露下列事項:
(一)符合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所定大學校長資格之學經歷。
(二)聲明未具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所定消極任用資格。
(三)學位論文名稱及指導者姓名。
(四)遴選表件收件截止日前三年內,曾擔任營利事業董事、獨立董事、監察人或其他執行業務之重要職務。
(五)其他經本會決議應揭露之職務、關係或相關事項。
本會委員與被推薦人間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委員應向本會揭露:
(一)配偶、前配偶、四親等內之血親或三親等內之姻親或曾有此關係。
(二)學位論文指導之師生關係。
(三)遴選表件收件截止日前三年內,曾同時擔任同一營利事業董事、獨立董事或監察人。
(四)遴選表件收件截止日前三年內,曾同時擔任同一營利事業決策或執行業務之職務。
(五)遴選表件收件截止日前三年內,曾同時任職於同一機關(構)學校,且曾有聘僱或職務上直接隸屬關係。
(六)其他經本會決議應揭露之職務、關係或其他相關事項。
遴選表件收件截止日後至遴定校長人選前,被推薦人或本會委員有前二項規定應揭露之事項,亦應向本會揭露。
本會委員與被推薦人間有前二項所定應揭露情形以外之事項,亦得自行向本會揭露。
十七[十五]、本會於公開徵求截止後,應就被推薦人資料進行資格審查;必要時,得請被推薦人提供補充資料或說明。
凡資格符合者,由本會進行個別投票,獲全體委員三分之一以上推薦票數者至少二人為校長候選人。
十八[十六]、校長候選人產生後,本會應將校長候選人名單向全校公告,並附完整之候選人資料分送本校校務會議代表。
本會應就候選人之條件或事蹟對相關人士進行訪談,分別邀請候選人於校內公開作治校理念說明,並安排時間逐一面談。
面談完成後,由校務會議對個別校長候選人進行推薦投票,獲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推薦票數者為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至少應產生二人。校務會議推薦投票時每一候選人均單獨列名一張推薦票,開票時凡累計已足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推薦票數之候選人即為通過,通過或不通過均停止計票。
擔任遴選委員或校長候選人之校務會議代表於推薦投票時應迴避。
第三[前]項推薦投票結果低於二人時,校務會議應於四週內就得票數低於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之候選人再次進行推薦投票,經校務會議再次推薦投票後,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若仍低於二人時,本會應依本要點再次公開徵求校長人選後依程序再由校務會議進行推薦投票以補足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至少二人。
候選人遴選過程如發生特殊事件,由本[遴委]會決定是否請候選人提供書面或蒞會說明。
十九[十七]、本會應對個別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進行投票。先選出二名得票數較高之候選人,再以每位委員圈選一人方式,以獲出席委員過半之支持者為校長當選人。
若無法依前項規定產生校長當選人,則本會應即解散,由本校重新組成遴選委員會,再依本要點第十三[二]點規定重新徵求校長人選,並進行遴選事宜。
二十[十八]、校長當選人因故無法就職時,由原校長職務代理人代行校長職權,並由原遴選委員會重新辦理遴選事宜。
二十一[十九]、校長當選人確定後,本會應即公告並由本校報請教育部聘任之。
二十二[二十]、本會應於成立七個月內完成校長遴選。校長就任前之遴選爭議,本會應於三個月內作成決議確實處理之[,並於新任校長就職後自動解散]。
本會於校長就任後自動解散。但本會無正當理由怠於執行第六點所訂任務,或未於前項所定期限內確實處理遴選爭議者,經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提案,出席代表二分之一以上同意後解散。
本會經校務會議依前項規定解散後,本校應於二個月內重新組成本會。
二十三[二十一]、本要點如有未盡事宜或疑義時,由遴選委員會議決補充或解釋之。
本要點如有窒礙難行之處時,得由臨時校務會議補正之。
二十四[二十二]、本要點經校務會議通過後,自發布日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附帶決議:請人事室詢問教育部有關「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訂定學校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提案解散遴委會之緣由。
註1
1.吳瑞北教授提修正動議:第3點第2項第2款修正為:其餘五位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由各地校友會以及學術專業學(協)會議決或二十名以上校友聯署推薦,經校務會議互選代表各院推選一名及學生代表三名組成之評選委員會挑選出十位人選,再由校務會議代表票選決定。推薦人選中各性別至少三分之一,且應涵括一定比例人文及藝術領域代表。相關辦法由評選委員會訂定之。
修正動議經不記名投票表決,以贊成45票、反對69票否決。
2.張承宇同學提修正動議:第4點第4項修正為:本會委員有應解除職務之事由而未解除職務,或有具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教育部得以書面送交本校轉請本會議決;候選人或本會委員並得以書面舉出其原因及事實,向本會申請解除其職務。本會以外人士亦得具名並檢具具體事實向本會申請。本會議決解除職務前,應給予該委員陳述意見之機會。
修正動議經不記名投票表決,以贊成19票、反對94票否決。
3.張承宇同學提修正動議:第7點修正為:
本校應組成工作小組,協助本會執行第六點所定任務;
工作小組置委員五至七人,除人事室主任及主任秘書為當然成員外,其餘成員由遴委會委員互選產生。
工作小組應協助遴委會辦理下列事項:
(一) 遴選作業時程規劃及遴選作業細則之研擬。
(二) 候選人遴選表件資訊揭露及資格之初審。
(三) 遴委會委員與校長候選人間資訊揭露與利益迴避事宜。
(四) 遴選程序進行。
(五) 法規諮詢。
(六) 其他遴委會所提協助事項。
工作小組各項相關事宜之結論,應提本會討論確認。
本會委員及工作小組成員均為無給職。
本會為執行相關任務所需經費由本校支應。
本會庶務工作,由秘書室主辦,其他相關單位協辦。
修正動議經不記名投票表決,以贊成33票、反對79票否決。
4.張承宇同學提修正動議:第13點第1項修正為:
本會成立後,應即公開徵求校長人選,請各界依下列方式推薦:
(一)中央研究院院士、國內外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副研究員(含退休)二十人以上之連署,得推薦一人。
(二)各學術專業學(協)會,經各該會正式議決,得推薦一人。
(三)本校校友總會、各地區校友會、學生會、研究生協會,經各該會正式議決,得推薦一人。
(四)自我推薦。
修正動議經不記名投票表決,以贊成46票、反對66票否決。
5.吳瑞北教授提修正動議:第14點修正為:
推薦校長人選前,應先經被推薦人書面同意。被推薦人應符合國立大學校長任用相關規定,並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高尚品德及學術成就 。
(二)具教育理念及行政能力。
(三)處事公正並超越黨派利益。
校長被推薦人必須承諾,擔任校長職務期間,不得兼任任何政黨職務。
(四)爭取及運用資源之能力。
修正動議經不記名投票表決,以贊成34票、反對77票否決。
6.張承宇同學提修正動議:第15點修正為:
被推薦人應提供個人基本資料、學歷、經歷、著作目錄、榮譽事蹟與成就、治校理念與抱負等資料。
推薦者代表並說明推薦理由。
推薦所需書表格式,由本會另訂之。
修正動議通過。
7.張承宇同學提修正動議:第18點修正為:
校長候選人產生後,本會應將校長候選人名單向全校公告,並附完整之候選人資料分送本校校務會議代表。
本會應就候選人之條件或事蹟對相關人士進行訪談,分別邀請候選人於校內公開作治校理念說明,並安排時間逐一面談。
面談完成後,由校務會議對個別校長候選人進行推薦投票,獲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推薦票數者為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至少應產生二人。校務會議推薦投票時每一候選人均獨列名一張推薦票,開票時凡累計已足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推薦票數之候選人即為通過,通過或不通過均停止計票。
擔任遴選委員或校長候選人之校務會議代表於推薦投票時應迴避。
前項推薦投票結果低於二人時,校務會議應於四週內就得票數低於全體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之候選人再次進行推薦投票,經校務會議再次推薦投票後,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若仍低於二人時,本會應依本要點再次公開徵求校長人選後依程序再由校務會議進行推薦投票以補足校務會議推薦校長候選人至少二人。
候選人遴選過程如發生特殊事件,由本會決定是否請候選人提供書面或蒞會說明。
修正動議經不記名投票表決,以贊成50票、反對48票通過。
8.吳瑞北教授提修正動議:第19點修正為:本會綜合校務會議推薦投票及各項資料審查結果,對校長候選人進行投票,經全體委員過半數支持為校長當選人。
修正動議經不記名投票表決,以贊成11票、反對72票否決。
9.吳瑞北教授提修正動議:第22點第2項修正為:本會於校長就任後自動解散。但本會無正當理由怠於執行第六點所訂任務,或未於前項所定期限內確實處理遴選爭議者,經校務會議代表三分之一以上提案,校務會議代表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出席代表二分之一以上同意後解散。
修正動議經不記名投票表決,以贊成50票、反對26票通過。
10.張承宇同學提修正動議:增訂第24點為:本會委員,遴選期間不得為被推薦人或校長候選人個人辦理任何有關遴選之活動。遴選完成後,於新任校長第一任任期內,不得擔任由校長指定之行政主管職務。
修正動議經不記名投票表決,以贊成21票、反對54票否決。
肆、散會(下午2時3分)
|
2021-10-23 | 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 國立臺灣大學110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時間:民國110年10月23日(星期六)上午9時
地點:博雅教學館101教室
主席:管校長中閔 紀錄:柯佳恩
出席人員:應到代表總額173人,實到139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列席人員:20人,名單詳如出列席名單。
壹、主席報告
本次會議應出席人數173人,目前已完成報到者有88人,超過法定人數,現在時間是9點2分,開始開會。首先報告學校過去一年的校務情況(簡報檔如11010F1.pdf、11010F2.pdf):
一般學術與行政方面:
一、本校為有效整合跨行政與學術單位之永續發展事務,宣示本校落實永續發展的決心及推動「實踐永續,驅動未來」之願景,特設立「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為推動永續發展政策,進行永續校園治理與對外發揮社會影響力,特設立校級功能性「永續辦公室」。
二、本校依據「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設立「國立臺灣大學重點科技學院」,並研提「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創新計畫書」,已經教育部通過審查,並核定15名專任教師員額,期程為110年8月1日至120年7月31日,共計10年。已成立「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籌備處,積極籌辦各項相關事宜。共有4家合作企業承諾長期(10年)挹注資金總計每年近1億元,進行前瞻研發人才培育與產學合作。將設立3個領域的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3個碩士學程已參加111學年度碩士甄試招生,預計錄取75名,逕讀博士與國際生招生積極進行中。
三、創新創業推動情形:
(一)舉辦臺大創創2021春季第16屆孵化器/第6屆加速器DemoDay暨企業創新論壇,為新創出場策略及面對疫情如何加速吸引對創新議題有興趣之企業前來參與,藉此對接相關企業未來合作機會,提供更多資源給新創團隊。本次以線上虛擬展會軟體Gather舉辦DemoDay成果展,讓與會者可聽見創創中心本期團隊上台Pitch,更藉由虛擬攤位的設計,和團隊進一步互動,直接於線上洽談。
(二)邀請平台夥伴學校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及以色列等國家之一流大學與亞洲國家駐台代表處負責科技、學術及產業承辦主管及人員共6國、19單位共同擴大推動亞太地區之合作聯盟,於110年7月12日舉辦「技轉-產學合作-智財的亞洲大聯盟序幕會議」,盼能提升臺灣及亞洲在世界學研界研發成果智財和產學合作能見度。
四、創新設計學院啟動未來大學行動方案包括:
(一)未來大學發表會:於110年8月11日線上辦理,以「探索未來,定位自己」為主軸分享臺大未來大學執行近況,並首度公開《國立臺灣大學未來大學》白皮書。
(二)探索學習計畫(原:流浪學習):110-1學期總計110位學生參與說明會,9位學生申請,錄取7位學生。每位學生皆與課程導師完成媒合,並於110年9月16日完成期初交流會。
(三)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原:空白學程):110學年總計128位學生參與說明會,23位學生申請,錄取10位,並於110年9月7日完成期初交流會。
(四)設計你的課程(原:自主學習課程):110學年度執行1門課程。
(五)設計你的大學:於110-1學期開設此門課程,邀請對未來大學方案有興趣的師生與行政同仁共同參與。
(六)產業學苑:產學議題將重新聚焦於「描繪對未來人才的想像」、「探
索產學間多元的對話形式」以及「以跨領域思維回應產業議題」。
110年9月至111年2月將架構與重新定義產業學苑欲探索問題。
(七)實驗沙盒:於110年8月正式轉型為兼具教學與研究性質之功能性學院,以「創新、創業、創生、未來」為發展主軸作為臺大未來大學之創新教育實驗沙盒。
五、國際學院除了設立跨領域全英語國際學位學程,並強化與國際著名大學連結,推展國際學術合作,已獲得教育部臺灣優華語計畫支持,與國外夥伴學校合作推展華語文教學,主要項目:薦送華語教學教師/助教赴海外、夥伴學校學生來臺大學華語、線上一對一華語口語練習課程,第一期(110年5月至112年12月)合作學校: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哈佛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及天普大學;第二期(111年1月至114年7月)預計合作學校: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等。已於9月28日與印地安那大學簽訂合作意向書。
六、推動雙語計畫,成立雙語教育中心(Center for Bilingual Education, CBE),與本校各學院、國際處、教務處、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共同教育中心、寫作教學中心等緊密合作,整合並共享資源,以EMI創新教學法培訓並鼓勵EMI教師,增加英語授課師資,進行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課程盤整和中長程規劃,以增加全英語授課之領域專長與學位學程,強化國際鏈結,增加國際學人/學生以加速本校全英語環境之形成。本校申請教育部第一期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之「重點培育學校」計畫,於110年9月獲教育部核定,110學年度獲7,500萬元補助,110及111學年度共外加雙語師資員額至多10名。
七、積極留才攬才,在彈性薪資方面,增加特聘教授申請之彈性,增訂「特聘教授設置暨特聘加給給與實施要點」第2點第1項第6款比照第7款(具備各學院自訂之)資格者,得報校專案核定,以利各學院積極攬才。也增加授予彈性薪資教師榮銜,對於教學、研究或服務良好且符合各學院及共教中心自訂之資格條件,依「教研人員彈性加給給與作業要點」支領彈性加給之教研人員,可同時獲頒「年度績優」榮銜。
八、校務研究暨社會責任辦公室:出版109年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以「抗疫防疫的成果」、「永續校園的治理」以及「社會影響的亮點」三大單元,闡述本校因應新冠肺炎之防疫措施,以及教學、研究、服務、治理等面向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多元成果。該報告書中文、英文版已於110年7月公開上線。另永續校園治理計畫聚焦能源、交通、建築、水資源、空氣、廢棄物、飲食、景觀與生物多樣性等八大議題,研搜超過20所國內外大學之治理目標與行動方案,邀請多名校內教師及其研究團隊參與工作會議,根據本校治理缺口與議題鑑別,提出適合本校校園情境之永續校園治理架構。例如針對校園回收水議題,於9月1日與總務處、環安衛中心、校規小組、水工所共同討論雨水回收流量統計與中水回收設施之建置評估。
九、臺灣大學系統:「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及輔系辦法」業經教育部同意備查。三校優勢學門各有不同,在地利之便以及互補性強等優勢下,近3年來已有48個學系,開放三校同學跨校輔系修習機會,包括臺師大教育、特殊教育、設計、表藝等,臺大機械、化工、人類、社會等,以及臺科大營建、建築、財務金融、智慧財產權學位學程等,合計186人取得修讀跨校雙主修及輔系資格。
十、學校分部總辦事處:
(一)竹北分部:進修推廣教育大樓新建工程及竹北分部校門案已通過新竹縣政府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審議,本案之細部設計修正版已於110年9月9日建築師公會協審建築執照後送縣府建管處,於110年10月20日辦理細部設計審查委員會。
(二)雲林分部:高齡醫學暨健康福址研究中心案,由本校與衛福部、國家衛生研究院三方合作,於9月22日完成契約書簽署與公證。本校與國衛院組成之籌備小組持續討論該研究中心建置之相關事宜,於7月30日共同參與「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興建計畫」之綜合規劃報告書暨公共工程計畫與經費審查會議,110年8月26日函復行政院有關機關(單位)意見修正之「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興建工程計畫」計畫書。8月24日衛生福利部函轉行政院納編「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興建工程計畫」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醫院醫療大樓及職務宿舍新建工程案於6月11日行政院函復原則同意,110年7月22日衛生福利部許可申請新設虎尾醫院設置急性一般病床453床及精神急性一般病床100床。另雲林分部前瞻農業試驗場新世代農業示範基地規劃案,有關校區內灌溉排水走向規劃,水利署雲林管理處於7月13日辦理「埒內分線分水設施工程」現場會勘。推動「植物醫院雲林分院」植物醫學診斷服務諮詢窗口案件統計共計63件,累計輔導面積為45.3673公頃。「動物醫院雲林分院診療中心」有關家畜類:抗體診斷服務792件;駐場疾病防治及診斷技術服務共18場;組織病理診斷、分子生物診斷、微生物分離鑑定及要務敏感試驗工608件。禽類:抗體診斷服務30件。
十一、推動教職員工全人關懷服務方案,關懷本校教職員工在身、心、靈、關係等各方面之健康促進及不同人生階段的全人需求,於今年開辦以使用者為中心,以個案管理模式,提供平時健康促進、突發事件陪伴、病時照顧支持與善終全人規劃等四大範疇之關懷服務,並發展教職員工互挺互助之關懷服務社群。以積極回應需求服務設計來滾動式修正,因應疫情服務調整,線上實體並行,提供跨單位合作互助共惠成長共好之貼心服務。至110年8月,已有457位老師與同仁完成健檢;辦理7場校內聯合健康諮詢服務,提供心理諮詢暨多元諮詢共206人次;另辦理實體及線上共49場休閒體驗、藝文欣賞、運動健身等活動,共1,733人參與。
十二、本校畢業校友人數約30萬7,754人。校友證目前已發行11萬8,199張,並持續辦理應屆畢業生及各重聚辦證之優惠專案。協助籌辦B76三十重聚及111年將舉辦之B66四十重聚。另策劃將於111年4月27日至4月29日舉辦B55、B56、B57校友五十重聚。
教務方面:
一、教育部核定111學年度招收學士班3,467人,碩士班3,870人,碩士在職專班530人,博士班678人,合計8,545人;並核定本校增設國際體育運動事務學士學位學程、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統計與數據科學研究所、智慧醫療與健康資訊碩士學位學程、智慧聯網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班資訊安全組及藥學系博士班產學研發組等7案。
二、110學年度第1學期註冊學生數共有:學士學位班17,534人。碩士班12,570人。博士班3,890人。外籍生:學士班444人;碩士班508人;博士班369人。僑生:學士班1,424人;碩士班323人;博士班62人。陸生:學士班15人;碩士班406人;博士班90人。本校109-2學期學士班畢業人數3,039人;碩士班2,064人;博士班177人。
三、110學年度第1學期繼續實施學生安心就學措施,提供無法入境新生線上註冊服務,學士班學生按其所選學分數繳交學分費,免繳雜費,碩博士班學生繳交學雜費基數,並請授課教師視實際情形,提供同步或非同步之遠距教學課程,協助學生修習課程。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發展,110-1學期開學後前三週全面採遠距教學,提供選課彈性作法,人工加簽、停修、超減修及解除擋修,受理紙本或線上方式申請。109-2學期畢業離校手續網路辦理,畢業證書郵寄,碩博士學位考得採視訊方式辦理(口試日期採彈性處理),碩博士學位論文繳交延至10月31日止。
四、推動領域專長:今年7月以線上海報展展示109-2學期通過之167組領專課程。7月30日起開放領專查詢系統供查詢課程資訊與修課紀錄,並提供懶人包影片、常見問答集。第二波計畫書徵件採隨到隨審,截至10月1日已收到43組計畫書,待110-1校課程委員會審查後可於110-2學期實行。
五、自109學年度起實施學士榮譽學程,有8個學系通過:醫技系、經濟系、社會系、財金系、工管系、醫學系、地理系、公衛系,將持續拜訪學系,協助擬訂辦法。另邀請數學系分享經驗,影片已發布於臺大YouTube EDU頻道。
六、本校為協助學生適性發展,培育具創造力之跨域人才,特訂定國立臺灣大學院學士學位暨校學士學位設置準則,學生得依其需求申請修讀院學士學位或校學士學位,修讀院學士學位之學生,其畢業資格由各學院審定,修讀校學士學位學生,其畢業資格由共教中心提審查小組審定後,再送請教務處據以製發學位證書。本準則已經行政會議修正通過,於提10月22日教務會議確定後,報教育部備查。
七、成立學習規劃辦公室,以建立學生個人化自我探索空間,串聯各領域專家智庫協助引導,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充分了解自我、發揮最大潛能,實現個人學習目標。並提供學校多元化學習路線諮詢,整合各方學習路線,引導學生制定符合志向、興趣的學習計畫,讓學生掌握學習自主權,為自己的學習做決定。
八、修正「優秀博士生獎學金」試辦要點,為鼓勵優秀人才就讀博士班並發揮潛能,提升本校學術研究水準,除科技部名額外,並由學校出資增列學校獎項及名額。
九、數位教與學環境提升與優化:110-1學期至110年10月13日有3,637門課程於NTU COOL開課,團隊持續監控伺服器設備相關設定,並調整系統架構,以「負載平衡」提供系統總體承載量,維持平台流暢及穩定,以協助師生順利進行線上教學。更新數習網站疫情專區資訊,包含課程評量線上化、混成教學指引、運用NTU COOL公告課程資訊與協助加簽作業等,並持續提供錄製設備、攝影棚借用及數位教學工具/技術諮詢服務。U Meeting與U Webinar PRO帳號已自動展延授權期限至111年1月25日。另持續追蹤協助院系所建置未來教室;規劃建置共同教學館未來教室,舉辦VR教學成果發表會、培訓說明會。
學務方面:
一、為建立學生事務相關事項諮詢及建議之機制,以提升學生事務之運作效能與制度精進,訂定「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事務諮詢委員會設置辦法」,於110學年度成立「學生事務諮詢委員會」,以主動瞭解院系所及老師端的意見,必要時亦就相關議題成立小組,與老師端及學生端進行深度討論,以精進政策研擬與業務推動。首次於9月8日召開會議,就110-1學期推動之方案,包括學輔中心與駐院學輔專員、推動導師精進方案,請委員提供諮詢建議及交流。
二、因應學生輔導工作的挑戰,學務處積極推動成立學輔中心與駐院學輔專員。經過專責小組召開討論會議,並分別與社科學院、法律學院、文學院、管理學院、生命科學院、生農學院、學生代表(學生會、學代會及研協會)進行交流,拜訪臺師大汲取專責導師制度優點。於6月19日校務會議報告學輔中心規劃,正式通過學輔專案。經公開徵聘及三階段遴選,聘用駐院學輔專員3名,於9月6日到任。
三、實施導師精進方案
(一)設立系所關懷導師:推動各系所設立至少1名關懷導師,由系所推薦熱心導師擔任,協助處理特殊狀況之學生,進行聯繫晤談或輔導轉介。
(二)推動成立導師社群:鼓勵本校導師自發性組成社群,推動同儕學習、導師增能及導師成長團體,彼此共學及交流。由本校專任導師4人以上組成,並得邀請學生共同參與。
(三)學生暖心關懷輔導講座:各學系針對轉系、轉學、雙主修、離島、繁星、希望、體育績優、特殊選才等學生,主動辦理輔導座談。
(四)優化導生綜合資料系統:增修完成導師(系主任、所長及一般導師)查詢檢索學生經濟狀況之新介面。
四、推動臺大夢田深耕計畫,由高教深耕計畫及臺大清寒永續基金支持的「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全照顧計畫」,於110年度正式更名為「臺大夢田深耕計畫」。同時訂出110至111年計畫,涵蓋「領導力、就業力、身心力、文化力」四大面向。110年推出7項創新方案,並首度納入照顧懷孕學生、扶養未滿3歲子女之學生。為積極瞭解本計畫對學生之成效,啟動輔導實踐研究,以更完善就學協助機制及調整夢田深耕計畫的下一步方向。
五、訂定防疫工作指引及補助學生防疫費用
(一)除依循教育部及衛生福利部相關防疫規定外,亦訂定相關指引:
1.國立臺灣大學校園餐廳餐飲內用準則與國立臺灣大學教室內用餐食防疫管理措施自我查檢表。
2.國立臺灣大學校內學生確診個案處理作業流程。
3.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宿舍在宿學生確診個案處理作業流程。
4.110學年度第1學期國立臺灣大學境外入境住宿生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住宿及入住宿舍前採檢措施。
(二)補助學生防疫費用
1.110年國立臺灣大學住宿學生防疫安置費用補助計畫。
2.110學年度新僑生生活學習扶助金。
3.補助清寒僑生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費用。
六、110學年度新生學習入門書院:因應疫情轉由線上手冊、Podcast及線上直播等方式辦理。線上手冊及Podcast指引新生選課及生活資訊,線上直播於9月14日辦理(中、英文各1場),以戲劇、談話節目介紹臺大資源,並穿插影片、歌曲等學生創作。另110學年度新生開學典禮於9月15日舉行,因應疫情變化取消實體改全面線上播映,典禮內容創新多元,如訂定主題「新生‧好野」;攝製多部精彩影片歡迎新生。今年上衣發放結合生活魔法書、環保筷組、書院環保袋組成「新生大禮包」,歡迎新生加入臺大。
七、推動食品安全,除了強化餐食場所肉品來源產地驗證及標示之實地查察項目外,自110年3月2日起,每週抽檢校園內餐食攤位10家之販售肉品,於膳委會網頁公布前次檢驗結果,至9月13日止已抽驗260件,檢驗結果均未檢出全數合格。
總務方面:
一、因應防疫減少公文紙本傳遞,除特殊情況外,皆改採校內電子公布欄形式發出,在不影響送達成效下,此措施將持續沿用。並因應疫情變化擬具「公文信箱交換實施方案」,以鹿鳴堂1樓為交換地點,內建置各單位公文交換信箱,各單位以信箱為交換標的、以達成間接交換目標,減少人與人間直接接觸,並請各單位在門禁管控之限定時間內,分批、分流放置交換公文於信箱內進行交換,交換期間將採實名制和人流總量管制及其他如測量體溫等相關防疫措施。
二、臺靜農故居紀念建築規劃設計暨因應計畫:在不需要重新進行再利用計畫變更前提之下,依原訂期程於110年9月將因應計畫及細部設計送文化局審查,並就日式房屋本體及再利用工程的部分,希望以1,800萬元為上限,進行後續細部設計與規劃。另臺北市政府委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執行之「溫羅汀日式宿舍調查研究及再利用可行性評估」案,業於110年9月4日於本校體育館舉行說明會,邀請大學里與龍坡里長及二里里民、地方民代、文化局科室代表及文資學者蒞臨意見交流。本校希望能針對溫羅汀場域部分日式宿舍,集中資源、永續發展,規劃成立「臺大當代文化中心」,已建議保有日式宿舍原有樣式,保留未來內部空間使用彈性,加強臺大與社區的連結,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三、本校檔案館為籌劃本校百年校慶活動發想,分別從百年記憶、慶祝活動、卓越精進等三大主軸結合檔案應用平台進行規劃,運用檔案展示平台,將規劃百年百件檔案線上特展,另將口述歷史成果彙整後,規劃校長口述百年校史影像媒體紀錄等,內容精彩豐富。
四、因應疫情,帳務系統薪資報帳提早於每月10日起,受理次月薪資之線上申報,並擴增線上繳費系統虛擬帳號組數,提升收款效率。
五、貸款興建教職員宿舍計畫:6案貸款興建教職員宿舍工程之建造執照均已取得,如招標順利本年度即可正式動工,俟工程決標確認工程費用及貸款方案後再提宿舍委員會討論。另再通案辦理11筆(原8筆追加3筆)校外土地貸款興建宿舍案,已提送110年8月25日第1次教職員宿舍委員會討論,同意總務處依11筆校外土地貸款興建宿舍之可行性評估及文化資產價值評估結果,挑選適合興建之基地送教育部審查,惟送審前應以書面報告委員。未來校外土地貸款興建宿舍之可行性評估案仍請總務處送委員會同意後再送教育部審查,惟如遇急需送教育部審查案件,得經書面取得委員同意後改採書面審查方式進行。
六、財團法人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使用房地案:該中心110年4月9日提出和解方案,願依更二審判決不當得利金額每月321,930元,給付本校自99年7月1日起至109年11月30日建物騰空返還之日止之不當得利,雙方110年7月7日於最高法院簽署和解筆錄,本校110年7月14日收受和解筆錄,該中心於7月15日匯款給付。本訴訟案已完結,該房舍收回後現提供醫學院護理學系及學士後護理學系作為運轉空間使用。
七、新建工程方面,工學院綜合新館新建工程實際進度達95%。人文大樓:2樓結構體工程進行中,土建標進度64.5%,機電標進度2.6%。學生宿舍新建工程:統包工程經3次上網公告皆無廠商投標、流標,已請PCM進行預算檢討及報部調整預算作業。教職員宿舍新建工程:全案6處基地興建計畫已通過教育部審查,並皆已取得建照,已陸續進行工程招標作業,受疫情及物價波動影響,亦同步進行預算檢討及報部調整預算作業。農業試驗場教研實習大樓新建工程:技服基本設計進行中,預計10月進行校內審查作業。卓聯地下劇場工程:於9月8日召開第2次細部設計審查會議,9月底提交細部設計成果。
研究發展方面:
一、提高逕讀博班獎助金,自110學年第2學期起,逕讀博班獎助金由24,000元提高至28,000元,補助3年;並刪除獎助金名額限制。本校110學年度第1學期「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研究提升計畫」經審查會議核定補助新申請100名,續領201名。新申請案與續領案成長率各為27%與88%。
二、擴大拾玉計畫申請資格,110年起拾玉計畫增加教授/研究員符合資格 者可申請,預計核撥33件。
三、為簡化整合各項新進教師補助之申請流程(創始研究、創始計畫及空間建置等經費),110年起到職之新進編制內專任教研人員,可逕自MY NTU教職員專區,使用計中帳號登入「新進教師創始經費補助」系統進行申請;110年到職之新進教師,已申請經費補助者總計46位,已核定申請補助之總金額為3,590萬元。
四、舉辦線上「學術生涯發展研究計畫(深耕型計畫)暨新進教師跨領域交流會」,計有150位師長與會,其中34位深耕型計畫主持人分享計畫成果,各類研究主題精彩多元。亦邀請4位資深教授與48位新進教師經驗交流,分享申請校內外計畫心得及研究歷程,建立研究能量。
五、舉辦線上「產學服務組產學合作業務說明會」,就「產學合作規範重點介紹」、「民間產學合作計畫綜覽」、「計畫申請及投標用印系統」與「校內研究空間申請」,進行宣導與意見交流。另製作「建教合作計畫重點規範介紹」、「民間產學合作合約重要事項」、「計畫申請及投標用印系統」等共3部教學課程影片,已上傳本校「教職員數位學習平台」;並依據課程內容,增修民間產學合作計畫相關題庫約計30題,上傳至平台考題資料庫。
六、製作研發處各項業務懶人包置放網頁,包括教師兼職借調步驟、非政府機關(構)產學合作流程、專利及技轉流桯、新創、育成中心進駐流程等,便於師生了解及申請研發處各項業務。
七、科技部109年度「傑出研究獎」,本校獲獎人員共22位;110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本校獲獎人員共12位;「109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本校共計有31位學生獲獎。
八、本校110年度截至110年9月17日止,核定之建教合作計畫合計3,123項,經費總額計新臺幣61億8,367萬元。
國際事務方面:
一、國際學生招生方面,國際學位生:110學年度第1學期兩梯次總計1,341人(1,789件)申請,錄取592人,線上報到率86.32%,較去年成長55.75%。其中學士班線上報到146人,碩士班線上報到286人,博士班線上報到79人。僑生(含港澳生):本校總計錄取628人。陸生:延續去年政策,今年僅限招收於臺灣就讀之應屆畢業陸生申請碩士和博士班,本校總計錄取110人:碩士班86人,博士班24人。
二、推動國際學生照顧輔導:國際學生專案入境,109學年度第1學期共協助185名,109學年度第2學期共協助38名,110學年度第1學期預計至少264名學生。新冠協力專案:109學年度第2學期186人,110學年度第1學期40人。另因應全球疫情與配合校內防疫政策,110學年度第1學期國際學生迎新週相關活動於9月1日至9月14日以NTU COOL進行,以期學生入境後得以順利融入校園生活。相關活動包括:迎新組員招募、臉書選課社團成立與迎新破冰活動規劃、校園導覽及迎新說明會。
三、本校以AEARU主席身分,於第46屆理事會議串聯國際高校一起開發線上課程平台(Global Learning Initiatives Program),109-2學期與110-1學期成功開授共48堂課,並有216位學生參與,讓學生在不能出國的情況下能持續進行國際交流與學習。
四、強化線上境外招生媒介與平台,建置境外招生網頁,加強數位行銷,整合招生及入學資訊單一入口,自7月14日正式上線,3個月內累計境外瀏覽人次超過16萬。並規劃線上招生教育展,以虛擬實境全新平台呈現,提供創新互動體驗,並在獲取資訊時增添趣味,以吸引學生參與,預計11月正式推出。
五、國際合作種子計畫提供國際交流補助,鼓勵本校教研人員與海外姊妹校教研人員進行交流合作,57件申請件,20件獲選,計畫執行期間至110年12月31日。共同種子計畫:為發揚平等互惠合作、共同協力促進及支援國際合作的理念,本校協同波爾多大學共同種子計畫補助3件合作計畫,計畫執行期間預計至111年12月31日。110年起新增與日本京都大學的共同種子計畫,預計110年12月開始申請,計畫預計執行期間至111年12月31日。
六、推動「哈佛台北書院」計畫,自108年本校即與哈佛大學開始洽談送學生來校學習華語的合作,原本計畫自109年開始實施,但因疫情緣故,延至111年暑假再啟動。預計60名學員將至本校修讀為期8週的中文課程,並搭配參訪景點及文化活動等,希望在臺大自由學術氛圍中,為優秀的哈佛學員奠定穩固的中文根基,同時在與本地學生的課外互動,也可以提升本校學生的國際視野。
財務管理方面:
一、小額捐款自109年9月1日至110年8月31日,共計新臺幣120,637,941元、美金1,278,318.63元,已委請主計室依指定捐款用途分發予各受贈單位。
二、財務處依投資管理小組擬定之投資業務方針、政策及資產配置原則,配合本校短、中、長期財務預算及現金周轉需求,擬具111年度投資規劃。
(一)長期投資計畫:國內外經濟雖已從疫情低點緩步回升,惟仍須觀察國內外病毒變種疫情與疫苗取得與施打率、國內經濟解封程度、中美角力與FED縮表時程等政經情勢,密切注意貨幣寬鬆政策、通膨情況與原物料價格,另因應低利率與永續發展趨勢,持續增加資金配置至配息穩定與具ESG特性之股票與基金,並處分漲幅已高之標的,以確保獲利及滿足永續基金付息需求。
(二)中期資金投資計畫:穩定安全為首要考量,中期資金以長天期定存為投資標的。
(三)短期資金投資計畫:以短天期定存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為主要投資標的,在考量風險、規模與績效等因素後,目前投資貨幣市場基金共6檔,以利短期資金操作,減少閒置資金與增加利息收入。
三、推動網頁改版,9月15日全新上線臺大捐贈網站,提供更便利及完善的服務。持續進行「臺大拔萃講座」募款以協助延攬國際頂尖人才,及精進臺大校園護樹計畫與臺大創校百年願景基金之定期定額募款專案,累積穩定小額重複性捐款基礎。
共同教育中心方面:
一、推動本校專責教學專案計畫教師,共計20名,110學年度第1學期業有9個單位新聘10名教師,開設55門課,其中33門通識課程,25門英授課程,16門課程開放100人以上選課,共計提供3,900名學生選課。
二、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於本學期共補助116門課程(132個班次),含討論課程共31門課程、實習課程共9門課程、一般課程63門課程、語文類課程12門、大班授課1門,核定補助之教學助理人數共計265人次,其中包含基本能力課程、新生講座課程或個別課程之需求,補助教學助理共計31人次。
三、舉辦「體育課程線上教學工作坊暨兼任教師座談會」,邀請本校數位學習中心及體育室老師進行演講,以增進體育室專兼任教師對遠距教學之知能。
四、與中華應用統計學會合辦「2021臺大馬克松」,「馬克松」為市場+馬拉松(Market + Marathon)組合字,即以團隊馬拉松概念進行密集長時間之行銷研究/市場分析培訓,透過有限資源與方法,訓練學員們分析、判斷、創新能力之活動。因受疫情影響,於7月5~9日改採線上方式舉行。
圖書館方面:
一、圖書館今年購置自助還書系統,於總館入口處設置自助還書機,取代傳統還書口的功能,讀者可自行操作還書,不受開館時間限制,並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即時介接,有效掌握還書紀錄,提升圖書歸還之便利性,加強服務品質與維護館藏安全。
二、鑒於行動服務的便利性,圖書館於本學期同步推出「行動借閱證」與「行動支付」兩項創新服務。透過APP或LINE綁定個人帳號,即時申辦行動借閱證,提供本校師生借書及入館服務,減少實體接觸,並提升服務效率。在圖書館各項費用支付方面,除了現金與悠遊卡繳費外,增加街口支付與LINE PAY電子繳費方式,讀者可自行線上繳款,不須臨櫃辦理。
三、優化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服務,依據教育部定型化契約修訂本校學位論文授權書,並更新學位論文上傳系統功能。希冀改善論文上傳速度,同時鼓勵和呼籲同學同意授權,藉以提升學術曝光度。圖書館於今年7月推出國立臺灣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簡稱NTUTDR),已匯入本校7萬多筆學位論文資料,以系統化的方式管理已授權本校的博碩士論文。將持續聯繫與鼓勵畢業生及校友踴躍授權,展現本校豐碩的學位論文成果,促進學術傳播。
四、開設圖書館利用指導英語課程,因應本校雙語化政策及國際招生策略,為國際生開設以英語授課的圖書館利用課程「NTU Library F.I.R.S.T. Workshop: Foreign Student Must-Learns: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Search Techniques」,本學期開設4場次,分別為:圖書館資源介紹「Learning & Research Resources of NTU Library」、綜合型資料庫「Academic Search in EBSCOhost databases」、引文索引資料庫「Enhance your research with Web of Science &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及歷史人文期刊全文資料庫「Historical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using the JSTOR database」。課程透過Webex平台以線上方式進行,並同步錄影後續製作數位課程,逐步建立豐富的英語學習課程。
五、啟動圖書館空間改造計畫,進行「總圖書館空間改造細部設計案」,希冀解決管線老舊、光源不足之問題,打造嶄新使用空間,提供學生優質的閱讀環境。透過空間重新配置,改善24小時自習室的開放範圍,有效節約能源,同時搭配門禁設備便於管控進出人員,以維護學生使用安全。
六、訂於11月12日至12月26日辦理「臺靜農先生書跡手稿特展」,展品以圖書館與中文系之收藏為主,預計展出臺靜農先生之書畫、手稿及書信等,藉以展現臺先生之行跡與交遊,彰顯臺先生關切時代而沉潛以學、從容於藝的精神與懷抱。
七、因應學習典範趨勢,改造簡報室為未來教室,本學期正規劃進行社科圖2樓簡報室改造計畫,使之能具備「智慧學習教室/未來教室」之資訊應用環境,強化學習者為中心之學習和多元教學模式,以符合與滿足師生需求,提升社科圖的服務品質。
八、撰寫「舊總圖書館古蹟管理維護計畫」初版,校史館座落的「舊總圖書館」為臺北市市定古蹟,依〈文化資產保存法〉需繳交「古蹟管理維護計畫」。經校史館營運組聯繫館舍內其他單位多次會議討論說明、現地勘查與溝通,彙整各方資料與意見,於7月28日經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同意備查。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方面:
一、推動電子表單開發平台,已完成25項表單系統,9項系統正在開發中,因應疫情,協助各單位將眾多常態性表單升級為E化作業,包括配合110年9月開學,於短期間內開發「新生開學典禮報名三階段報名系統」、「新生大禮包調查表」、「新生體檢評估表」等,不僅讓學生可線上即時填報,系統更可快速產生統計人數、統計圖表等,便於行政人員快速獲取相關資訊,提升行政效率。
二、遠距教學系統設備升級,以因應5G通訊發展及4K/8K高畫質時代來臨,以及臺大國際化、未來大學之目標,規劃提升遠距網路教學系統視訊服務品質,匯流統整各種格式資訊,並透過平台管理即時參與會議或教學課程,發展7x24隨處取用(U-Learning)之學習環境,增進國際課程教學互動與國際交流合作。設備升級為4K/HDMI,以符合國內外高解析度內容訊號傳輸規格,主要更新項目為4K電視牆、4K HDMI矩陣、4K/NDI專業導播機(含直播及錄製系統)、遠端/語音環控系統、HDMI資訊講桌、網路機櫃等。
三、電子郵件系統更新,建置新Windows 2016之目錄服務伺服器(AD),以取代舊版Windows 2008 R2伺服器,提高網域防護等級;購置端點防駭套件,提供即時資安防護;完成儲存空間擴充升級,已使用空間百分比由92%降至47%,藉此增加磁碟緩衝空間,以提高系統運作效能及穩定度。
四、提供NTU VDI臺大虛擬桌面系統,利用最新的雲端運算提供跨平台的桌面虛擬化服務,讓使用者不受空間、地點、設備的限制裝置輕鬆存取計資中心所提供的各類軟體資源及服務。NTU VDI系統另提供GPU系統,讓使用者可以利用中心所提供的顯示卡資源做大量的圖型化運算,方便師生們做學術研究。NTU VDI系統提供跨平台、裝置的連線方式,使用者可以利用任一種瀏覽器連線至NTU VDI,或是在使用者的任一裝置上安裝VMware Horizon Client,即可全功能使用。
五、規劃、建置與管理本校校園無線網路服務,為 |